项目抗体生产技术(任务杂交瘤细胞生

合集下载

检验技师考点:杂交瘤技术

检验技师考点:杂交瘤技术

检验技师考点:杂交瘤技术
检验技师考点: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分泌抗体但不能长期培养的B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可低温保存的肿瘤细胞进行杂交。

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应该是既能分泌抗体又有瘤细胞的特性,可长期传代培养,又可在液氮中保存的细胞。

把这些细胞单克隆化,用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原理:最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是小鼠的单抗,此外也有大鼠的和人源的单抗。

人源单抗制备比较复杂。

小鼠单抗的制备通常是使用Balb/c小鼠的B细胞和它的骨髓瘤细胞。

大鼠的单抗制备通常用Lou/c大鼠及其骨髓瘤和Y3/AO大鼠及其骨髓瘤细胞。

B细胞是从免疫动物的'脾脏中分离出来的。

动物免疫方法与抗血清制备相同,只是在制备脾脏前3d必须进行一次静脉加强注射以保证得到的B细胞有旺盛的分泌抗体的活性。

骨髓瘤细胞有许多细胞株是经过诱变和筛选得到的缺陷型。

筛选的标准是①瘤细胞本身不产生抗体或者产生抗体的某种链,但不能分泌;②是次黄呤鸟呤核苷酸转移酶(HGPRT)和胸腺激酶(TK)的缺陷型。

因为这种缺陷型的瘤细胞正常的核酸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吟(aminopterin)阻断后,由于缺失这些酶,即使补充它的底物次黄呤(H)和胸腺(T),核酸合成的旁路也不能起到救援的作用,结果导致瘤细胞死亡(图7—2)。

而杂交瘤细胞因带有B细胞的全套基因,在HAT存在的条件下借助于HGPRT和TK的作用通过替代的核酸合成途径能正常合成DNA和RNA.所以杂交瘤能正常地生长繁殖而被选择出来。

未被融合的游离的B细胞只能存活3d而后自行死亡。

这就是用HAT培养基进行选择的原理。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引言:杂交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合成抗体、研究蛋白质功能以及筛选抗肿瘤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杂交瘤技术的流程,包括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杂交瘤等环节。

一、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杂交瘤技术的第一步,旨在将抗体产生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1.1 收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抗体产生细胞可以来自小鼠或人类免疫系统,而肿瘤细胞则常使用骨髓瘤细胞等。

1.2 调整细胞浓度: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分别离心,去除培养基,然后重新悬浮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使其浓度适宜。

1.3 细胞融合: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聚乙二醇等融合剂,使细胞融合。

1.4 培养杂交细胞:将融合后的细胞放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利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以促使杂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二、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杂交瘤细胞是为了从大量的融合细胞中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2.1 选择培养基:准备含有适宜培养条件的培养基,其中可能包含抗生素等物质以抑制非杂交细胞的生长。

2.2 稀释细胞:将培养皿中的杂交细胞适当稀释,使其分散在培养基中。

2.3 培养杂交细胞:将稀释后的杂交细胞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继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筛选条件:根据所需抗体的特性,设置相应的筛选条件,如添加特定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2.5 筛选结果: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形态、颜色等特征,确定是否产生了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三、鉴定杂交瘤细胞鉴定杂交瘤细胞是为了确认所筛选出的细胞确实具有产生特定抗体的能力,并且可以稳定地传代。

具体步骤如下:3.1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即分离成单个细胞,并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皿中。

3.2 培养单克隆细胞:将克隆化后的单克隆细胞继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筛选出生长良好的细胞。

杂交瘤细胞生成抗体技术

杂交瘤细胞生成抗体技术

杂交瘤细胞生成抗体技术(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1975年8月7日,Kohler和Milstei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分泌具有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的著名论文。

他们大胆地把以前不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延伸为将丧失合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os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

融合由仙台病毒介导,杂交细胞通过在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喋呤(aminopterin,A)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的培养基(HAT)中生长进行选择。

在融合后的细胞群体里,尽管未融合的正常脾细胞和相互融合的脾细胞是HGPRT+,但不能连续培养,只能在培养基中存活几天,而未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和相互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只有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因得到分别来自亲本脾细胞的HGPRT和亲本骨髓瘤细胞的连续继代特性,而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下来。

实验的结果完全像起始设计的那样,最终得到了很多分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系。

用这些细胞系注射小鼠后能形成肿瘤,即所谓杂交瘤。

生长杂交瘤的小鼠血清和腹水中含有大量同质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建立后不久,在融合剂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等方面即得到改进。

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与技术流程

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与技术流程

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与技术流程嘿,朋友!你知道吗?这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可真是个神奇又厉害的东西!咱先来说说这制备原理。

你就把它想象成一场细胞间的“相亲大会”。

B 淋巴细胞,就像是个敏感又多才多艺的家伙,能产生抗体,但是它命短啊,就像那一闪而过的流星。

而骨髓瘤细胞呢,就像个长生不老的“老妖”,能不停地分裂繁殖,可就是没那产生抗体的本事。

那怎么办?咱就让它们俩凑一块儿呗!这一凑,就好比牛郎织女相会,产生了杂交瘤细胞。

这杂交瘤细胞可不得了,既有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又有骨髓瘤细胞长生不老、不停分裂的本领。

这不就完美了吗?再来说说这技术流程,那也是步步精心啊!首先得准备好“原料”,把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养得壮壮的。

这就好比要做出美味的饭菜,得先有新鲜的食材不是?然后呢,让它们融合。

这融合的过程就像是搭积木,得小心翼翼,找准位置,才能搭得牢固。

融合之后,就得像选秀一样,把那些优秀的杂交瘤细胞选出来。

这可不容易,得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

选出来之后,还得让它们大量繁殖。

这就像是种庄稼,得给足阳光、水分和肥料,才能有个好收成。

繁殖多了,还得提纯抗体。

这提纯的过程,就像是从一堆沙子里淘出金子,得有耐心,有技巧。

你说,这过程是不是既复杂又有趣?朋友,你想想,要是没有这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咱们在医学上得走多少弯路啊!很多疑难杂症可能就没法攻克,很多人的生命可能就没法挽救。

所以说,这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技术,那就是医学领域的一把利剑,为我们披荆斩棘,带来希望!。

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原理

融合后细胞混合液
HAT培养基
2 weeks later
HT培养基
1 week later
正常培养基
三、抗体的检测
要求:
常用方法:
简便、快速、敏感; 在短时间内能检测大量样品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 双相扩散法
☺短程免疫法
☺体外免疫法
“省时” “操作繁琐”
免疫途径பைடு நூலகம்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常规免疫法:
第1次免疫:抗原+福氏完全佐剂 (皮下注射)
第2次免疫:抗原+福氏不完全佐剂 (皮下注射)
第3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第4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静脉注射)
二、细胞融合及HAT筛选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技术原理:
有色产物 底物 第2抗体 酶标仪检测

第1抗体 待检杂交瘤培养上清液
抗原
四、克隆化
常用克隆化方法:
有限稀释法 软琼脂平板法
80个细胞/96孔 饲养细胞(feeder cells)
显微操作法
ELISA法检测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 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孔,所分泌抗体即为 单克隆抗体。
1984年Nobel医学奖
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脾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脾细胞/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介绍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和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

其中,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成为研究人员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概述杂交瘤技术是一种将体外培养的B细胞(淋巴细胞瘤)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从而形成能够长期生长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株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了淋巴细胞瘤的抗体产生能力和骨髓瘤细胞的无限生长能力,使得细胞株能够持续产生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的步骤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免疫原注射首先,在动物体内注射免疫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脂质等。

免疫原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所需抗体的特异性来确定。

2. B细胞提取从动物体内采集淋巴组织,提取出具有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

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具有表面上能与抗原结合的B细胞受体(BCR)。

3. 骨髓瘤细胞准备获得与B细胞体表BCR相对应的骨髓瘤细胞株。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的细胞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

4. 细胞融合将提取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体外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过程一般利用聚乙二醇(PEG)或电脉冲等方法实现。

5. 杂交瘤细胞筛选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并添加合适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个细胞克隆。

6. 单克隆抗体制备从筛选出的单个细胞克隆中,取出细胞进行进一步培养和扩增。

细胞培养过程中,单克隆细胞会不断分裂和分泌抗体,从而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关键特性:1. B细胞多样性B细胞具有多样的B细胞受体,这使得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各种不同的抗原。

当机体暴露于免疫原时,B细胞会通过BCR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并启动免疫反应。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即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又称单克隆抗体技术。

它是在体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克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1975)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形成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均质的高特异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这种技术通称为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的基础是细胞融合技术。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可以连续传代,而脾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

如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或因子的淋巴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或因子的能力,同时也克服了免疫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的缺点,融合的细胞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

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

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细胞克隆。

其原理从下列3个主要步骤阐明。

(一)细胞的选择与融合建立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细胞一方必须选择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脾是B细胞聚集的重要场所,无论以何种免疫方式刺激,脾内皆会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反应。

融合细胞的另一方则是为了保持细胞融合后细胞的不断增殖,只有肿瘤细胞才具备这种特性。

·选择同一体系的细胞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

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所以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伴侣。

使用细胞融合剂造成细胞膜一定程度的损伤,使细胞易于相互粘连而融合在一起。

杂交瘤技术对2019-nCoV抗体生产实验构想

杂交瘤技术对2019-nCoV抗体生产实验构想

杂交瘤技术对2019-nCoV抗体生产实验构想摘要:杂交瘤细胞是一种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用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杂交瘤细胞一般通过瘤细胞培养来制备。

杂交瘤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现象,可使两个不同来源的细胞核在同一细胞中表达功能。

此次针对2019-nCoV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的实验构想。

关键词:2019-nCoV 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1.方法1.1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是在体细胞融合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杂合体,这种杂合体既能在体外培养中无限地快速增殖且存活,又能分泌单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受外来抗原刺激后可以分泌抗体,但B淋巴细胞本身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通常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最多存活两周便死亡;骨髓瘤细胞不分泌抗体,却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存活。

将这两种细胞的特性结合起来,就能得到既能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存活的细胞。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能产生五种细胞类型:未融合B细胞,未融合骨髓瘤细胞,B细胞-B 细胞融合体,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体,B细胞-骨髓瘤细胞杂合体(杂交瘤细胞)。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并产生所需抗体。

1.2 HAT培养基筛选法细胞DNA合成途径分为主要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两种方式。

主要合成就是利用糖和氨基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来合成DNA;而补救合成途径则是通过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胸腺嘧啶激酶将核苷酸前体合成核苷酸以供DNA合成原料。

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

HAT培养基中氯基喋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断DNA合成的内源性途径。

融合前的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并且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基因,使得它们对HAT培养基敏感,阻断了DNA补救合成途径。

HAT培养基使未融合的以及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亡。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制备步骤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制备步骤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单克隆抗体的主要
制备步骤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也称免疫杂交或抗体杂交,是用生物学和化学原理创造出人造抗体,也可以称之为“免疫抗体杂交”。

它通过将特定基因段无细胞化学合成抗体与正常正常抗体不同种型的B细胞经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外溶胶连接起来,从而锁定它们在杂交抗体分子内部而形成杂交细胞,它们同时具有正常抗体结构的灵活性,并将合成的抗体的特异性的目的物结合到杂交抗体分子上,诱导杂交细胞生长,从而获得特异性的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制备步骤
(1)筛选实验:将目标蛋白质与抗原结合,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获得具有抗原识别能力的抗体解析表型细胞。

(2)定向克隆:在筛选步骤的B细胞中采用定向克隆技术,将抗原识别能力特异的B细胞从其他不特异的B细胞中挑选出来,使它们成为抗体库中的杂交瘤。

(3)表达克隆抗体:将各自的表达株根据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量分类,并从抗体库中培养出单克隆表达株。

(4)纯化抗体:从单个杂交瘤表达抗体株中分离,纯化抗体,获得纯净的单克隆抗体。

【CN109971726A】杂交瘤细胞株及其产生的抗体和制备方法【专利】

【CN109971726A】杂交瘤细胞株及其产生的抗体和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01070.6(22)申请日 2019.03.18(83)生物保藏信息CGMCC No.16695 2018.11.08CGMCC No.16696 2018.11.08(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72)发明人 刘卫晓 金芜军 张哲 高进 董美 王迪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代理人 李静(51)Int.Cl.C12N 5/20(2006.01)C07K 16/12(2006.01)G01N 33/569(2006.01)C12R 1/91(2006.01) (54)发明名称杂交瘤细胞株及其产生的抗体和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杂交瘤细胞株1D11 1A5和2G41B8及其产生的抗体和制备方法。

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18年11月0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96和CGMCC No.16695。

所述细胞株分泌单抗腹水纯化后得到的抗体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768000和1:640000,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a和IgG1,所述单抗可以特异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Cry2A蛋白及转基因水稻中的内源Cry2A蛋白,为转基因水稻中该蛋白的检测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CN 109971726 A 2019.07.05C N 109971726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71726 A1.杂交瘤细胞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18年11月0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96和CGMCC No.16695。

杂交瘤细胞制备方法

杂交瘤细胞制备方法

杂交瘤细胞制备方法
杂交瘤细胞制备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或其他蛋白质。

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杂交瘤细胞制备的第一步是获得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会从小鼠或其他实验动物的脾脏中获得B细胞,而骨髓瘤细胞则可以从已知的骨髓瘤细胞系中获得。

接下来,将这两种细胞以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其次,混合后的细胞需要进行融合。

这一步通常使用聚乙二醇(PEG)等化学物质来促进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被称为杂交瘤细胞,它们具有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同时又具有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潜能。

接着,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和克隆。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会将混合后的细胞放置在含有特定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在这种培养条件下存活下来。

然后,存活的细胞会被稀释并分装到96孔板或384孔板中,每个孔中只包含一个细胞。

经过培养和检测,产生高抗体水平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会被筛选出来。

此外,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和保存也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旦得到了理想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研究人员需要定期将其进行传代培养,并冻存备份以防止细胞的丢失或污染。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杂交瘤细胞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细胞株的纯度。

同时,也需要对所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相关的鉴定和验证,以确保其产生的抗体或蛋白质具有所需的特异性和活性。

总的来说,杂交瘤细胞制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验操作中严谨细致,同时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才能获得理想的单克隆抗体或蛋白质。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法

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法

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法引言:单克隆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利用小鼠或其他哺乳动物的B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瘤细胞,产生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

这项技术是单抗药物的重要生产途径,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法。

1.免疫原制备:根据所需的特异抗原,选择合适的免疫原制备方法,如蛋白质纯化、细胞提取物、多肽合成等等。

2.动物免疫:将免疫原与适宜的佐剂混合后接种于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以激发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3.细胞融合:-收集小鼠脾细胞:在免疫充分激活后,取出小鼠脾脏,用RPMI-1640培养基洗涤脾脏,收集脾细胞。

-人工瘤细胞准备:选择一株常用的髓母细胞瘤比如SP2/0-AG14,也可选择其他合适的细胞系,使其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融合操作:将脾细胞与瘤细胞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聚乙二醇(PEG)等化学试剂促使细胞融合。

接种融合细胞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6-8天,直至异源杂交瘤细胞形成。

1.筛选:将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转移到96孔板中,每孔一个细胞。

利用ELISA等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是否含有目标抗体。

2.克隆:将阳性细胞转移至96孔板中进行单克隆培养,待细胞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进行二次筛选,直至获得单一细胞克隆。

3.培养和扩增:将筛选出的阳性单克隆细胞培养至足够数量,以供后续大规模生产。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鉴定:1.上清收集:将培养上清收集,去除细胞残渣和沉淀,得到含有目标抗体的液体。

2.亲和层析: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柱,如蛋白A或蛋白G层析柱,将目标抗体与杂交瘤细胞上其他蛋白质分离开。

3.纯化:将抗体溶液经过洗脱等步骤,纯化目标抗体。

4. 鉴定:利用免疫电泳、Western blot等方法验证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纯度。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储存:1.应用:将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等领域,在实验室科研中用于免疫组化、免疫沉淀、免疫荧光等实验。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杂交瘤细胞在融合后2周左右即可筛选,即把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孔从众多的孔中选出来,通常也称为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的方法很多,通常根据所研究的抗原和实验室的条件而定。

但作为杂交瘤筛选的抗体检测方法必须具有快速、准备、简便,便于一次处理大量样品等特点。

因为往往有几百个样品需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就报告结果,以便决定杂交瘤细胞的取舍。

所以选用抗体检测方法的原则是快速、敏感、特异、可靠、花费小和节省人力。

一般说来,在融合之前就必须建立好抗体检测方法,并克服可能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抗体检测方法所需要的“动力学范围”,即检出背景以上的最强与最弱信号之比,依所用的检测抗原是否纯净而定。

如杂交瘤抗体是针对纯化的蛋白质抗原的,100%的抗原参与反应,一个阳性/阴性判别系统就够了。

另一方面,如果杂交瘤抗体是针对细胞表面微量的蛋白抗原,检测系统可能需要能测出微弱信号,则动力学范围至少应为10:1,最好为100:1。

另外,检测方法的选择还受所需杂交瘤抗体的类型和预定的用途的影响。

结合补体的抗体可以用基于细胞毒性反应的检测方法来选出。

如需结合A蛋白的杂交瘤抗体,就要用结合蛋白A的检测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在建立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有时一次融合产生很多“阳性”孔,来不及对所有的杂交瘤细胞作进一步的工作,需要把其中一部分细胞冻存起来;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实验室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停电、污染、培养箱的温度或CO2控制器失灵等给正在建立中的杂交瘤带来灾难,通常尽可能早地冻存一部分细胞作为种子,以免遭到不测。

在杂交瘤细胞建立以后,更需要冻存一大批,以备今后随时取用。

细胞冻存的原理是细胞在加血清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中以一定的缓慢速度下降温度(0℃—— -20℃,每分钟下降1℃;-20℃—— -40℃每分钟下降2℃),可在-196℃液氮或液氮蒸气中长期保存。

下面介绍我们实验室的细胞冻存方法,经几年来对多种细胞的使用,细胞复苏存活率均在80%以上。

杂交瘤细胞细胞免疫法

杂交瘤细胞细胞免疫法

杂交瘤细胞细胞免疫法
杂交瘤细胞细胞免疫法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制备和研究单克隆抗体。

这种方法结合了杂交瘤技术和细胞免疫学的原理。

具体来说,杂交瘤细胞是通过将免疫细胞(通常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体外融合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聚乙二醇或电脉冲等方法促进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保留了免疫细胞的抗原结合能力,又获得了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在细胞免疫法中,这些杂交瘤细胞被用来生产大量的、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这些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癌症和免疫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出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性,这可能会在应用中产生一些问题,如人类免疫系统对其的识别和清除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抗体的性能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杂交瘤细胞细胞免疫法是一种强大的实验室技术,为研究和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项目5抗体生产技术(任务1杂交瘤细胞生

项目5抗体生产技术(任务1杂交瘤细胞生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SP2/O: HGPRT- ,TK-;
长命
脾细胞: HGPRT+ ,TK+ ;短命(7天) 杂交瘤细胞:HGPRT+ ,TK+; 长命
杂交瘤细胞:
长期生长繁殖 利用淋巴细胞的HGPRT,将H合成为嘌呤 碱并最终与T一起合成DNA 从淋巴细胞获得产生某种抗体的遗传信息 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不断繁殖的能力


二 抗体分子的功能 (1)IgG 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凝集 与免疫沉淀、免疫调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 导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系统、固定细菌 和病毒等作用。 (2)IgA 分布在鼻、咽、支气管、胃肠道、 生殖器官等黏膜及分泌液中,有杀菌、抗病 毒作用。



(3)IgM 分布于血液中,具有补体激活功 能,防止发生菌血症、败血症。 (4)IgE 其Fc片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表面Fc受体有亲和性,因此能激活这些 细胞。 (5)IgD 防止免疫耐受方面有一定作用。
B淋巴细胞:寿命短,分 泌特异系性抗体
骨髓瘤细胞:寿命长
杂交瘤细胞:寿命长,
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技术
流 程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不产生Ig的重链和轻链 HGPRT-;TK与提供淋巴细胞的动物品系相同
(二)免疫脾细胞
动 物:
BALB/c小鼠 7~12周龄 20g~25g体重
免疫小鼠
细胞性抗原: (1~2)×107/只,不加佐剂,2~3周重复一次
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RAb亦叫“重构型抗体”,因其主要涉及CDR的“移植”,
又可称为“CDR移植抗体
意义:多种特异的鼠源单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抗体技术(Hybridoma technolo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具有特异抗原识别能力的B淋巴细胞与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既具有B 淋巴细胞的特异抗原识别能力,又具有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混合细胞。

通过培养这些杂交瘤细胞,可以获取大量生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具体来说,杂交瘤抗体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生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化。

首先,需要用原生抗原对小鼠(或其他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过程中,将原生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使得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原生抗原可以是具有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多肽、多糖或其他小分子。

接下来,需要采集小鼠的脾脏细胞,其中包括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然后,将获得的小鼠脾脏细胞与特定的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癌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但是缺乏自身产生抗体的功能。

通过融合,可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关键步骤是融合剂的添加,常用的融合剂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或电融合等方法。

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杂交瘤细胞系或克隆。

接下来,需要进行对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细胞状态杂乱,包括混合细胞和单个细胞。

为了筛选出合适的杂交瘤细胞,通常会采用HAT选择培养基。

HAT选择培养基含有嘌呤、嘧啶和大环酸(aminopterin)。

此种培养基筛选基于杂交瘤细胞同时需要三种成分合成DNA和RNA,但正常骨髓细胞无法合成这些成分,从而导致正常骨髓细胞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生存和增殖。

经过适当的筛选,能够获得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杂交瘤细胞系具有很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同时也保留了母细胞所特有的特异性抗原识别能力。

在杂交瘤细胞系的培养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来维持细胞的稳定生长和抗体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1:杂交瘤细 胞生产抗体技术
教学安排:
1. 员工培训
由老师讲解抗体生产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范 围。
分配实操任务:杂交瘤细胞培养生产抗体。
2. 学生模拟组建运营一个单抗生产企业,撰写 计划书(在理论教学期间完成)。 市场部:抗体的结构、功能、用途,抗 体市场状况与销售预测,竞争对手状况与分 析。
技术部:确定抗体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工 艺参数,编制生产操作规程,确定生产车间 的布局。
1、嵌合抗体
方法: 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恒定
区基因连接,插入适当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人 -鼠嵌合抗体 特点:
减少了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 保留了亲本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嵌合抗体
2、改型抗体
定义: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抗体可变区(V)中互补 决定簇(CDR)序列改换成鼠源单抗CDR序列。重构成既具 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RAb亦叫“重构型抗体”,因其主要涉及CDR的“移植”, 又可称为“CDR移植抗体 意义:多种特异的鼠源单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
(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动物体内诱生方法: 每次用BALB/c或F1代小鼠,(5~10)×105/只
体外培养法: 中空纤维培养系统 单抗含量不高,牛血清Ab难以去除
腹腔注射法
高滴度腹水
前5天进行,预先腹腔注射pristane (1~5)×106细胞 1~3w形成腹水
(二)、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Fc结合巨噬细胞Fc受体。
二 抗体分子的功能
(1)IgG 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凝集 与免疫沉淀、免疫调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 导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系统、固定细菌 和病毒等作用。
(2)IgA 分布在鼻、咽、支气管、胃肠道、 生殖器官等黏膜及分泌液中,有杀菌、抗病 毒作用。
(3)IgM 分布于血液中,具有补体激活功 能,防止发生菌血症、败血症。
融合细胞的早期培养
10~20天出现克隆 HAT筛选 挑克隆
(四)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HGPRT酶与TK酶: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应用液: 8-杂氮鸟嘌呤 聚乙二醇
HAT培养基:
H(Hypoxanthine):次黄嘌呤 A(Aminopterin):氨基喋呤;叶酸拮抗物, 阻断DNA合成主要途径 T(Thymidine):胸腺嘧啶核苷;“核苷酸前 体”,供细胞通过替代途径合成DNA
(二)、小分子抗体
Fab:抗原结合片断 Fv:可变区片段 ScFv:单链可变区片段 SdAb:单区抗体
小分子抗体
(三)、抗体融合蛋白 其它生物活性蛋白融合
(四)、双特异性抗体
许多抗原抗体反应要求双价的抗原结合位点,使抗原 分子上的两个表位交联或使两个抗原分子连接。将识别肿 瘤抗原的抗体和识别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表面分子的抗 体连结在一起,可使效应细胞更容易与肿瘤细胞结合识别, 取得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一、杂交瘤技术
流 程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不产生Ig的重链和轻链 HGPRT-;TK与提供淋巴细胞的动物品系相同
(二)免疫脾细胞
动 物:
BALB/c小鼠 7~12周龄 20g~25g体重
免疫小鼠
细胞性抗原: (1~2)×107/只,不加佐剂,2~3周重复一次
可溶性抗原: 首次,完全福氏佐剂+100微克抗原,3~6周 100~200微克抗原,融合前3天,加强免疫
用抗原抗体反应筛选出表达所需要抗体的克隆并扩增。 使抗体基因以分泌的方式表达,获人天然抗体库:抗体mRNA来源于未经免疫的正常人
饲养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融合方法 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1:3)
50% PEG 1min内加完; 2min内加10ml培养液
细胞融合
SP2/0细胞与脾细胞的比例为1:2~5 1ml 50%的PEG(无菌,预温37℃)在1分钟内滴完,静置90秒, 时间一到,将事先准备的培养液一滴一滴加入,停止PEG作用 根据细胞数量加入HAT培养基,使之分加到96孔板中时每孔 细胞数为(0.5~1.5)×105个。融合后7天,换用HT培养液
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根据研究者的意图,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
基因水平,对免疫球蛋白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 修饰后导入受体细胞进行表达,产生新型抗体。 主要包括嵌合抗体、单链抗体、人源化抗体、双 价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
(一)、人源化抗体
将小鼠Ig基因敲除,转染人Ig基因,在 小鼠体内产生人Ab,再经杂交瘤技术,产生 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
局限性 : 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制备技术复杂、费时费工、价格较高
抗原要求 得量 特异性 稳定 沉淀反应 成本
McAb与PcAb的比较
McAb 可以不纯
高 高 低 无 高
PcAb 纯度高
低 低 高 有 低
McAb and PcAb
三、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杂交瘤细胞:
长期生长繁殖 利用淋巴细胞的HGPRT,将H合成为嘌呤 碱并最终与T一起合成DNA 从淋巴细胞获得产生某种抗体的遗传信息 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不断繁殖的能力
二、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
有限稀释法(limiting dilution) 显微操作法(micromanipulation) FACS法(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 软琼脂平板法(soft agar method)
(4)IgE 其Fc片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表面Fc受体有亲和性,因此能激活这些 细胞。
(5)IgD 防止免疫耐受方面有一定作用。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由同一抗原产生的不同的抗体统称为多 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产 生的单个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化学交联BsAb
分别分离纯化两种不同的McAb,使各抗体 解离为单价抗体,再使两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 单价抗体通过化学试剂交联起来,然后分离出 目的组分。此法缺点是容易导致抗体失去活性, 产物均一性不佳。
细胞工程BsAb
将两种分泌不同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再次
融合,产生四源杂交瘤 (quadroma)。但二次杂交瘤细胞
培养骨髓瘤细胞: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细胞形态:浑圆、透亮、均一、排列整齐 避免细胞返祖:定期用8-AG处理细胞 注意事项:切忌过多传代培养,可将细胞分装冻存 于-80℃或液氮及干冰中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1×108的淋巴细胞
无菌手术
饲养细胞: 细胞密度过低不利于细胞生长繁殖 常用小鼠腹腔细胞作饲养细胞 其中MQ还有清除死亡细胞的作用 饲养存活一般不超过2周,不影响杂交瘤细胞 的纯化
单克隆抗体 的生产过程:
一、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原理:
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剂,使免疫的小鼠脾 细 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HAT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克隆化 增殖的杂交瘤 细胞系 单克隆抗体生成:接种杂交瘤 细胞于小鼠腹腔,腹水 中即可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株分泌的是两套重链,轻链的随机组合物。BsAb在其中 的比例可为10%~50%不等。多倍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差, BsAb的产量少且活性低,费时费力,临床应用时存在人 抗鼠抗体免疫反应 (HAMA),因此不适用于临床。
基因工程BsAb
多采用抗体分子片段,如Fab, Fv或ScFv,经基因操作修饰后,或体 外组装为BsAb,或直接表达分泌型 的BsAb。
(五)、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定义:将体外克隆的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载体, 转染工程细菌进行表达,然后用抗原筛选即可获得 特异的单克隆噬菌体抗体。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得到 完全人源性的抗体,在HIV等病毒感染和肿瘤的诊断 与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基本原理和程序
用PCR扩增人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 克隆到噬菌体载体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外壳表面
(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1、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高度特异性 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 对环境敏感性
2、单克隆抗体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 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 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 体。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 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品控部:制定抗体的质量标准,生产取 样分析操作规程,质量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
总经理:协调监督各部工作,最后拿出 完整的计划书。
3. 计划书实施。 计划书要先经过老师的审核,然后
实施。
实施过程中考核操作技能。
实施后及时进行实训报告的撰写也 总结。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由淋巴B细 胞经分化增殖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并具有多方面免 疫功能的球蛋白。
第一节 抗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 抗体分子的结构

轻链 约210aa; 重链 约450aa。 可变区 V区,不同抗体不同; 恒定区 C区,所有抗体相同。 互补决定区 CDR区。 铰链区 重链中间含脯氨酸段。
木瓜蛋白酶处理 两个Fab片断和一个Fc片 断。
Fc片断功能: (1)激活补偿功能系统; (2)产生细胞依赖性毒素; (3)Fab区域结合一个可溶性抗原后,抗体
可溶性抗原:ELISA抗体捕获法 细胞、亚细胞结构上的抗原:免疫荧光法 (用丙酮和甲醇按1:1比例固定细胞)
ELISA
ELISA
多头加样枪
免疫荧光法

McAb的纯化
盐析沉淀 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三)、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Ig类型、亚类测定:双扩法或ELISA法 特异性测定:抗原类似物的交叉反应 效价测定:用腹水或培养液的稀释度表示 表位测定:几株单抗是否为不同表位特异的,用竞 争抑制 法,相加指数法及微机集群分析 亲和性测定:测定亲和常数K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秋水仙素裂解法,小鼠B细胞染色体 40条,SP2/0细胞68条,杂交瘤细胞一般100多条 McAb靶抗原分子量:常用western bl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