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及态势分析

合集下载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水果、肉类、中药材、特色经济、生态农业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品牌意识不够等因素,甘肃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别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

一、现状1、品种单一甘肃省的主要农产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对于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缺乏品种多样化、特色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同时,许多优良的品种缺乏知名度,导致其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中缺乏合理的网络,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甚至许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畅通无阻地流入市场。

3、品牌意识不够由于历史原因、教育水平、行业自觉等原因,全社会对于品牌意识的重视还不够,许多农民和企业缺少对品牌的认同和重视。

品牌建设缺乏战略及规划,品牌宣传和营销方案的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声誉和市场影响力低下。

4、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国家认证和质量监督,并不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二、对策加强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品种的培育,丰富甘肃省的优势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鼓励农民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品种的开发和改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附加值。

完善田间配套和农业物流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网络。

尤其在农村道路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将大力投资和加快推进,实现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现代化。

针对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不足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引导,尤其是要针对农民和企业加大品牌意识教育力度。

告知重视品牌、建立品牌的优点和实际价值,鼓励企业专注于品牌策划和推广,不断积累品牌知名度。

强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周翔;周爱莲【摘要】As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hang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s hitting up visibly. While, it' s the effective way rai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 power and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vigor- ously impuls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farm produce industry utilizing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resource ad- vantage. According to resource cond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to Industria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values the potential advan- tages and actual obstacles of the feature agriculture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而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资源状况,在提出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障碍。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甘肃省农村发展的重要区域。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兰州农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

农业是兰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作物,以及水果、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兰州农村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工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农业旅游正在成为兰州农村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此外,农村服务业也在兰州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逐渐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为农户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

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尽管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速不够快。

其次,农村工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最后,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州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其次,加大对农村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总之,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兰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浅谈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浅谈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一、农产品物流概述(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

就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

2.农产品物流要求高。

一是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

所以,农产品的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

二是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运行。

三是由于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

因此,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服务增值,即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配送。

3.农产品物流难度大。

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

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无论是在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都很缓慢。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总体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逐渐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更新,物流渠道日渐畅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农产品物流主体也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各种研究迹象表明,我国农产品物流正在稳定的发展,明显处于上升趋势。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技术水平需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自然物流和常温物流为主的物流,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比例较大,未经加工的这些农产品容易变质,这就需要我们在存储、运输、包装、送货等物流环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目前来看,我国的物流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农产品腐蚀变质,造成巨大的资源亏损与浪费,也增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以及物价的提高。

甘肃马铃薯市场调研报告

甘肃马铃薯市场调研报告

甘肃马铃薯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省份,马铃薯种植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报告旨在对甘肃马铃薯市场进行调研,以分析该地区马铃薯的生产、销售、价格等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田间实地调研、年度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

3. 甘肃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3.1 马铃薯种植面积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过去五年稳定增长,从2015年的50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70万亩。

3.2 马铃薯产量甘肃省马铃薯的产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5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2020年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40万吨。

3.3 马铃薯品种组成甘肃省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包括察隅马铃薯、马铃薯花叶病抗性品种和常规马铃薯品种。

其中,察隅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特色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4. 甘肃马铃薯市场供应情况分析4.1 马铃薯产销率甘肃省马铃薯的产销率呈现出稳定的态势,近五年的平均产销率为85%。

4.2 马铃薯流通渠道甘肃省马铃薯的流通渠道主要包括农民直销、农贸市场、超市和批发市场等。

其中,农民直销是最主要的销售方式,占据了总销售量的60%以上。

4.3 马铃薯价格波动甘肃省马铃薯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一般在淡季价格较低,旺季价格较高。

此外,也受到天气、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5. 甘肃马铃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5.1 马铃薯消费需求甘肃省马铃薯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马铃薯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其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5.2 马铃薯出口情况甘肃省马铃薯的出口量逐年递增,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出口国家主要有韩国、日本、俄罗斯等。

6. 市场竞争分析6.1 主要竞争对手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其他主产区,如黑龙江、山东等省。

甘肃榆中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榆中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榆中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榆中是甘肃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榆中农村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甘肃榆中农村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甘肃榆中农村发展现状1.经济状况甘肃榆中农村的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导,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果蔬种植和养殖业也在农村经济中占据一定比重。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制约了榆中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榆中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不便,农村供水、供电等基本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人口流失由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逐渐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事非农行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

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经济的不发达,也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压力。

二、甘肃榆中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的发展中,甘肃榆中农村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实现农业向农业+农村副业转型,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加工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未来,甘肃榆中农村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毛建设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3.农村人才培养与留住为了解决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榆中农村将加强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农民。

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生态农业的发展榆中农村的生态环境较好,这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不少于1000字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但其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较高,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将从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1.物流基础设施甘肃省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多条铁路、公路、航空等联通内外地的交通干线,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同时,甘肃省还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农产品的集散、贮运、分拣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2.物流企业目前,甘肃省的物流企业数量逐年增长。

其中,不乏规模较大、营业额较高的企业,如兰州通达物流、兰州铁路分局等。

不过,甘肃省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相对较少,且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甘肃省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物流需求。

3.农产品物流需求甘肃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省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物流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的农产品远销困难,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农产品滞销、浪费等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1.物流服务水平低部分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贮运、保鲜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的质量损失较大。

2.市场信息不畅通甘肃省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不够及时、准确,导致农产品的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较低等问题。

3.农产品质量标准不高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且在运输、贮存等环节也未能保持质量标准,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1.加强物流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应对部分农产品设置贮运和保鲜环节,防止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

同时,应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2.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机制明确市场信息的采集渠道、发布渠道和信息统计分析等,提高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加强对农民市场信息的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避免滞销、浪费等问题。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畜牧业是甘肃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畜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甘肃畜牧业资源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区。

截至目前,该省畜牧业养殖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甘南、临夏、酒泉等地。

其中,牛、羊养殖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畜牧业种类。

2. 甘肃畜牧业市场规模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规模庞大,养殖户数量众多,市场需求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也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3. 甘肃畜牧业市场现状甘肃省的畜牧业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3.1 发展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还相对落后,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产品品质一般。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畜牧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挥经济效益。

3.2 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甘肃省畜牧业逐渐壮大,养殖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当前现状目前,甘肃省畜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养殖者通过科学养殖管理,提高育种技术,疾病防治等手段,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市场上的畜产品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认可,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4. 甘肃畜牧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甘肃畜牧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研发和转化仍然是畜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科研机构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加强。

其次,畜牧业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压力。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甘肃畜牧业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的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养殖模式需要转型升级。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荞麦产业则是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荞麦产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甘肃省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甘肃省荞麦产业的现状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荞麦产区之一,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2019年,甘肃省荞麦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5万吨。

荞麦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产业发展方面,甘肃省对荞麦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和引导,推动了荞麦的深加工和产值提升。

目前,甘肃省的荞麦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

甘肃省也努力推进荞麦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甘肃省荞麦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甘肃省荞麦产业的产能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荞麦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还比较薄弱,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空间有限。

荞麦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也面临诸多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任重道远。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展甘肃省的荞麦产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和产业保障等方面。

要加强荞麦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设立荞麦生产和加工专项资金,降低农资和生产成本,支持农民开展科学种植和技术改良,促进荞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还要加大对荞麦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荞麦种植与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多渠道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高效耐病荞麦,提升荞麦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荞麦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

尤其是要着眼于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自动化,提升生产水平和效率。

要加强荞麦产业的保障和风险防范。

加强对荞麦产区的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荞麦产业的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荞麦产区之一,荞麦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全省各地,且有着悠久的荞麦种植历史和优良的品质。

甘肃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甘肃省荞麦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优势条件: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荞麦种植,具有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优势。

2. 产业规模:甘肃省荞麦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量也相对较高,是全国重要的荞麦产区之一。

每年种植的荞麦能满足一部分国内需求,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3. 品质优良:甘肃省荞麦的品质良好,口感独特,且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荞麦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4. 产业链完善:甘肃省荞麦产业链较为完整,从种植、收割到加工和销售都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设施。

二、存在问题1. 种植技术不够先进:甘肃省荞麦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滞后,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产品加工不足:甘肃省荞麦产品的加工环节较为简单,多以传统方式进行加工,缺乏新型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应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开发不到位:甘肃省荞麦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较小,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4. 荞麦产业链不完善:甘肃省荞麦产业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种植到销售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不够,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三、对策建议1. 推进种植技术创新:加大对荞麦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优化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加强产品加工改造:发展新型的荞麦产品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荞麦产业进一步向加工环节延伸。

3. 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与商超、餐饮企业的合作,拓宽荞麦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产品走出县域市场,进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4. 建立荞麦产业联盟:加强政府、企业、农民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荞麦产业联盟,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分析现状一、市场概况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省份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基础。

畜牧业是甘肃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甘肃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畜牧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市场规模截至目前,甘肃畜牧业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统计,甘肃省的畜牧业总产值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约6%。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品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主要产品甘肃畜牧业市场主要涉及养殖和养育的畜禽类产品,包括牛、羊、猪、鸡等。

其中,牛肉、羊肉和猪肉是消费者最为常见的畜禽类肉食品。

此外,鸡蛋和牛奶等畜禽副产品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四、供需状况甘肃畜牧业市场的供需状况较为平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畜禽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畜牧业发展中的科技进步以及畜牧业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市场供给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五、市场竞争态势甘肃省的畜牧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因市场规模较大,吸引了众多畜牧企业的竞争力。

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通过产品的特色定位和定价策略来增强竞争能力。

六、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甘肃畜牧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民对高品质、安全、健康的畜禽类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同时,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畜牧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为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而言,甘肃畜牧业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

合理规划、科技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的结合,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甘肃畜牧业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为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分析现状的简要概述,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研究报告和数据。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甘肃省的蔬菜产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蔬菜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肃蔬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甘肃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甘肃蔬菜产业的现状。

目前,甘肃省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各类蔬菜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甘肃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甘肃蔬菜产业主要集中在临夏、定西、天水等地,其中临夏地区以种植瓜类蔬菜为主,定西地区以种植辣椒为主,天水地区则以种植叶菜类蔬菜为主。

甘肃蔬菜产业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进行供应。

然而,甘肃蔬菜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的相对滞后。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蔬菜产业在温室设施、灌溉系统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次,市场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甘肃蔬菜产业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农民的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不稳定。

再次,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雨不均匀,对蔬菜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甘肃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

首先,甘肃省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产业。

这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正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现代温室农业和园艺农业,引导农民加大投入,改善种植设施和技术水平。

此外,甘肃还加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宽了市场渠道,提高了蔬菜的销售和出口量。

未来,甘肃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通过引进和研发新的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品种改良和质量水平,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加强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条。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促进农民形成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

关于甘肃省经济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甘肃省经济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甘肃省经济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境内河谷纵横, 是一个山地型高原区, 东西长约2 000 多公里, 地域差别大, 自然生态条件复杂。

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 经济作物和土特产品品质较好, 许多具有优势的瓜果产品曾多次在全国鉴评中夺冠。

所以充分利用我省光热资源, 发展“阳光农业”, 发挥经济作物优势, 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产品优势向区域规模优势转变, 实现科学、持续和有效的经济快速增长, 将是农业部门关注的焦点。

1 全省主要经济作物现状及存在问题1.1 目前现状近年来,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和农业建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布局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 并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优质农产品比例上升, 经济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全省水果面积达520 万亩, 产量达160 万吨, 其中苹果产量为92 万吨, 葡萄产量为11 万吨; 蔬菜面积达460 万亩, 产量875 万吨, 其中设施栽培面积86.50 万亩; 瓜类面积达46.50 万亩, 产量93.38 万吨; 中药材面积214.25 万亩, 产量36.16 万吨; 油料作物面积502.49 万亩, 产量46.04 万吨; 棉花面积达96.31 万亩, 产量10.71 万吨; 花卉面积约4.20 万亩; 烤烟面积20 万亩, 产量3.43 万吨。

其它特色农产品栽培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由于我省经济作物产品品质佳, 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 尤其是我省生产的瓜果类产品和中药材, 不仅畅销沿海市场, 而且还远销海外市场。

在市场的拉动下, 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新品种和新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应用。

在某些地区经济作物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对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与建议一、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问题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气候多样,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甘肃省农产品品种繁多,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瓜果、中草药等,而且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目前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较小,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贸易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体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增强农产品出口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甘肃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施较为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

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成本较高,影响了甘肃省农产品出口的效益和竞争力。

二、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1.健全贸易体系要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出口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出口贸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2.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拓展海外市场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合作,拓展出口渠道,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规模。

4.完善物流体系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物流的管理和服务,优化运输线路和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确保农产品出口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甘肃土特产调研总结汇报

甘肃土特产调研总结汇报

甘肃土特产调研总结汇报甘肃土特产调研总结汇报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肃省的土特产情况,包括产品种类、生产地区、市场销售情况以及潜在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甘肃土特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和调查问卷进行网络调研,收集相关信息;2. 实地调研:分赴甘肃省各地,参观生产基地,了解生产过程,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甘肃土特产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陇南苹果、天水薯类、庆阳葡萄、金昌瓜果等为代表;2. 甘肃土特产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的陇南、天水、庆阳、金昌等地;3. 甘肃土特产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产品质量得到一致好评;4. 潜在的发展前景:甘肃土特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

四、调研分析1. 多元化的产品:甘肃土特产涵盖了水果、蔬菜、坚果、农畜产品等丰富的品类,能够满足市场对于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的需求;2. 地理优势:甘肃地处内陆,气候环境适宜,为土特产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 品质保证:甘肃土特产注重质量控制,强调无公害、绿色无污染的生产理念,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健康;4. 品牌形象塑造:甘肃土特产的品牌形象还需进一步建设,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调研建议1. 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超市、酒店、餐饮等线下销售渠道的合作;2. 加强品牌宣传:利用营销活动、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提升甘肃土特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4. 发挥地理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挖掘地方特色,进一步提升甘肃土特产的竞争力。

六、总结甘肃土特产具备丰富的品种和地理优势,市场前景广阔,但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拓展仍需加强。

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质量和发挥地理优势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甘肃土特产的发展,提升其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

甘肃农牧业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本报告旨在对甘肃农牧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甘肃农牧业现状分析1. 农业现状甘肃省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等。

同时,甘肃还是中国的重要葡萄、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甘肃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

2. 畜牧业现状甘肃省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以肉牛、绵羊等畜产品出产闻名。

然而,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草原退化、饲料短缺等困难。

三、甘肃农牧业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甘肃位于中国西北,与多个省份相邻,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场优势。

2. 资源优势甘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的扶持农牧业发展的政策,为甘肃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甘肃农牧业发展方向1.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草原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保护农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甘肃农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1. 自然环境不利因素甘肃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严峻,降水不足、气候多变。

2. 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现有投入水平较低。

3. 技术水平不高农牧业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

六、发展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农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农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引导农牧业产业投资通过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在农牧业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结语综上所述,甘肃农牧业在发展中面临机遇和挑战。

只有紧密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摆脱困境、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以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与此同时,甘肃的乡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乡村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发展的现状1. 旅游业的兴起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传统文化。

2. 乡村经济的困境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导致甘肃的乡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民收入不高。

同时,一些乡村缺乏适宜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支持,导致乡村经济失衡,发展受限。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甘肃地处西部内陆,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农业发展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消耗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努力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对于甘肃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1. 乡村旅游开发不平衡甘肃的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旅游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地区因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乡村旅游发展滞后。

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但甘肃很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农业结构单一甘肃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

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粮食价格,一旦价格波动,农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缺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链,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议与展望1.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对偏远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游客前往这些地区,打破资源开发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和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苹果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苹果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苹果产业的现状及对策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一)优势产区基本形成苹果是甘肃省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全省14个市、州都有苹果栽培。

20__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369.78万亩、产量164.14万吨、产值29.05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的59.86%、66.15%、71.07%。

主产区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市322.79万亩、产量134.66万吨、产值23.84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7.29%、82.04%、82.07%。

农业部确定的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306.59万亩、产量125.09万吨、产值22.14亿元,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2.91%、76.21%和76.21%。

从产区分布看,位于陇东南黄土高原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礼县、西和)是甘肃省苹果主产区。

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指标。

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优势产区。

这一区域栽培面积大、产业基础好、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著,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重点产区。

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

20__年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27%和5.89%,种植面积由20__年全国第6位,跃升到20__年第3位,仅次于陕西、山东两省。

因新建果园面积大、苹果产量居全国第6位,与第5位相当。

20__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的第一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甘肃省静宁、庆城两县进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状况及态势分析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马铃薯、中药材、果品及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但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甘肃省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关键在于克服困难,抓住机遇, 加强品牌监管,改善和保护产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甘肃;特色农产品;态势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一、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分布状况近几年来,甘肃省各地发挥区域优势,推进特色农业大发展。

全省形成了马铃薯、优质果品、草食畜产品、蔬菜、啤酒原料、酿造葡萄、制种、中药材、球根类花卉、油橄榄10 大类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区域。

目前,形成了以定西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以陇西、岷县、渭源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以庆阳、平凉、天水、陇南为中心的苹果生产;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为中心的蔬菜生产等几大知名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马铃薯马铃薯是甘肃省第三大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特别是定西地区作为马铃薯集中种植区,被誉为“中国薯都”。

甘肃马铃薯生产已建成四大基地:以定西、兰州、白银、临夏、平凉、庆阳为主的高淀粉、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张掖、武威、兰州、白银等地区为主的食品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以陇南、天水为主的早熟菜用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定西高寒阴湿区和武威、张掖冷凉灌区为主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

从区域布局来看,甘肃87 个县(区)中有60 个种植马铃薯。

其中,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5个,3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9个,优势产区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01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979万亩、11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1](二)中药材甘肃有着“千年药乡”的美誉,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2010年,甘肃省全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近250万亩,产量50多万吨,产值31亿多元,甘肃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都有中药材生产,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已超过20万亩,陇西一处黄芪和岷县一处当归种植基地,都获得了国家gap基地认证。

岷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甘肃省地产当归、党参、红(黄) 芪、大黄、板蓝根、甘草分别占国内的95%、60%、50%、60%、65%、25%,其中“岷归”、“纹党”等名贵药材驰名中外,享誉东南亚。

甘肃中药材年交易量18万吨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75%。

由此可见,甘肃省的中药材生产在全国范围内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三)果品甘肃是我国北方水果主产省、也是苹果生产第二大省。

近年来,甘肃以苹果、葡萄、蜜桃以及枣、杏、大樱桃、李子等为主的果品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很高知名度。

2010年甘肃水果面积630万亩、产量299.5万吨、产值77.5亿元。

[2]苹果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果品,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一流的红富士苹果基地,天水及陇南礼县元帅系苹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基地。

早在2006年“平凉金果”获得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取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认证的五张国家级名片。

静宁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

目前甘肃省已有18个县进入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农业部在平凉、天水各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苹果试验站。

由此可见,甘肃省苹果产业在全国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蔬菜甘肃地处国家规划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特别是夏季凉爽,非常适宜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生长,每年5月到10月能够持续供应甘蓝、白菜花、西兰花、菜用豌豆、苦苣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和西菜东调基地,也是全国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五大蔬菜优势产区,成为我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2010年,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近600万亩、1100万吨和150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36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5%。

尤其是百合、菜花、甘蓝、甜脆豆、娃娃菜等主要品种,外销量达80万吨,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

[3]蔬菜已经成为甘肃省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二、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态势分析(一)优势分析1.资源的相对优势甘肃省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河西走廊是灌溉农业区,是我国重要的制种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陇中、陇东旱作农业区,全年降水量少,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百合、小杂粮等生产基地;陇南地区气候湿润,是经济林果、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区。

享誉国内外的兰州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于旱作栽培,一般要达到海拔1800-2200米,土层深厚,质地松软,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气候要求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等种植条件,且生长期长达三年。

这些条件是综合性的,缺一不可。

否则,其质量、品质、外形、色泽、产量都将大为减损。

兰州市七里河区属二阴地区,正好适合兰州百合的生长特征,是兰州百合的最佳主产区。

因此,自然优势是先天赐予的无法复制的,对此我们惟有倍加珍惜和保护。

2.市场优势甘肃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尤其对于主要优势特色品种如马铃薯、百合、中药材、蔬果等。

从享誉国内外的“中国薯都”、“千年药乡”、“苹果之乡”等美称足以见得其市场占有率。

如甘肃鲜薯年外销300万吨,不仅占据了华中、华南市场,更是远销欧洲、中东及东亚地区,既为甘肃农产品创出了声誉,也使种植户增加了收入。

3.政策法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央“三农”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有关吸引外资,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

结合甘肃实际,相关部门不断加快地方农业立法。

2004年来陆续颁布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甘肃省农药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

同时,还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立法计划。

(二)劣势分析1.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甘肃省水资源相对贫乏,是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之一,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而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

春季是最需要降雨的,但降雨往往错时的出现在秋季。

同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

如干旱、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等出现频率较高,给特色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劣势。

2.农业污染严重,产地环境受到威胁近年来,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全省农药消耗总量2.5万多吨,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约100吨。

此外,化肥导致有些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比较严重。

这使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特色农产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者技术掌握滞后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来看,目前甘肃省各类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和组织发展缓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大,覆盖不广,参与农户比例不高,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运营。

而且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总体上文化素质偏低,文盲或半文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28%,农民免费培训项目进展缓慢,使农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有效技术与信息。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推进。

(三)机会分析政府扶持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催化剂。

近几年国家对甘肃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为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共包括十方面内容,四十七条具体措施。

在第五方面第二十一条提出: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支持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扶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贮藏库建设,将马铃薯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

加强河西走廊杂交玉米等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中药材、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产业。

积极发展油橄榄、核桃、花椒、食用百合、苦水玫瑰、黄花菜、鲑鳟鱼等地方特色产品。

这样就使甘肃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2010年,中央进一步增强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扩大农业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并加大对甘肃省财政支持力度,当年共下达各类补助资金达到1023亿元。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有效地缓解了市县财政困难,增强了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

(四)威胁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农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国内看, 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将特色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这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各地吸引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竞争,同时增加了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选择的余地, 加剧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分割。

从国际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优势、较高的环境意识,且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绿色壁垒恶化了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环境,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三、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对策针对当前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应按照“支柱产业特色化、规划布局区域化、投资主体企业化、经营机制产业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和优质产品品牌化”的建设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一)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化生产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依法、有偿、自愿、有序”的原则,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有效的流转机制和形式,加快市场化流转步伐。

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规范流转行为,避免流转无序。

强化土地流转后的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注意土地流转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与推进规模经营相结合,吸引工商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投资农业,使土地逐步向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种地能手转移,改变甘肃省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的局面。

(二)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甘肃应借助国家鼓励政策以及现有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和扶持能充分运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加强生产基地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把甘肃建成马铃薯产业大省、中草药强省和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为培育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