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的启示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本土化的影响Author:xxx跟社会工作一样,学校社会工作也是一个外来语,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改善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从而达成学校教育之目的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可以有这样三种模式:一是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单独存在于学校体制之外,可称之为体制外聘任模式;二是高校内设立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可称之为体制内并存模式;三是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可称之为体制内整合模式。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普遍采用外聘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然而,当前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再次,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但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导致学校无法聘任或者政府部门无法购买这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最后,从这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自然发展来看,它是与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出现越早一些,这很容易导致各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在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
西方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然而,在借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其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社会工作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欧洲和美国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工作的发展迅速加快。
二战时期之后,西方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70年代以后,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人类发展的方向等等。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本主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关爱和关注人的个性、尊严和自尊心。
这种人本主义的理念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尊严和人权是社会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2.跨文化交流:西方社会工作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群,这也为我们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专业化: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化非常高,他们通常有相关资格认证或者专业的大学学历,这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更严谨的规范和更好的技能。
4.实践导向:西方社会工作理论非常实践导向,注重实践应用。
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注重实践应用,关注我们工作的效果。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尽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局限性: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国情和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2.过度依赖:某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可能过度依赖国家政策和政府资源,这种过度依赖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更多的关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力量。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红艳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3年第02期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各国的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各国及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现代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关于什么是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国际、国内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有不同的称谓或术语,如“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NG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慈善组织”(charitable sector)、“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sector)、“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民间组织”、“免税组织”(tax-exempt sector)、“基金会”(foundation)及“非商业组织”(noncommercial organizations)等等。
有学者统计“社会组织”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演绎出了接近50种不同称谓,[1]这些不同的称谓由于其表述的主体、背景、场合不同而各有所侧重,但是它们基本上包含了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自主性、志愿性等特征的、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则是出现于17世纪时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和开展慈善救济等公益活动的组织。
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社会工作
美国和瑞典是两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次 演示将从背景介绍、概览、价值、创新性和可靠性等角度对美国和瑞典的社会 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背景介绍
美国和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都受到其各自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影 响。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重点是解决工业化进程 中的社会问题,如失业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在二 战后开始发展的,当时的重点是解决战后重建和社会平等的问题。
启示与建议
从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社会政策建设存在 共性,但也存在各自的问题。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 示和建议: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必 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在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时,应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以来,加拿大社会工作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1890年代到 1940年代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主要的是慈善和救济。 接下来是1940年代到1970年代的扩展和规范化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得 到了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专业认可,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最后是1970年代至今 的多元化和专业化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服务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美国的社会工作实践案例中,最著名的是纽约市的“项目街”(Project Street)案例。这个项目通过将社工分配到不同的街区,为贫困家庭提供综 合性的帮助和支持。社工与当地居民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教育、医疗、就业等 方面的服务,使当地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面对未来的挑战,美 国社会工作需要解决专业人才短缺和种族、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PART 03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 特点
典型国家(地区)社会工作教育模式
美国模式
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强调案例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 方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英国模式
注重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强调社会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 性,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经历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 的发展过程。
在教育模式上,形成了多元化、灵活 性强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在 职培训、实习督导等多种形式。
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社会公正、人权 、社会参与等价值观,注重培养具备 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和 实践技能的提升。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 发展历程及启示
汇报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
20XX-02-08
XX
目录
• 引言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历程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特点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举措 •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 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学方法。
创新培训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满
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PART 05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 示与借鉴
结合国情,明确社会工作教育定位
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社会工作教 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 科知识,构建综合性的社 会工作课程体系。
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二、实践模式
3、课程设置: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充分 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除了常规的学科课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 和课外活动,如艺术、体育、社交等。
二、实践模式
4、实践方式: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方式主要包括全日制融合、部分 时间融合和课外活动融合等。全日制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中接受 全日制的特殊教育服务;部分时间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中接受部 分时间的特殊教育服务;课外活动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接受正常 的学科教育,而在课余时间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 响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响
1、提高教育质量。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使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此外,通过与国际接轨和不断创新, 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响
2、培养优秀人才。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 社会作出贡献。
三、启示与建议
三、启示与建议
根据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1、政策制定:我国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明确发 展方向和目标,加大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三、启示与建议
2、机构建设:我国应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包括学校、 幼儿园和社区教育机构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二、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特点
3、国际化。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实 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工作者。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及社区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和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社会工作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其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潮等诸多挑战,贫困、疾病、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社会工作者多为慈善工作者,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和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仅仅提供物质援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重建自尊和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在20世纪,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社会工作者开始注重个案服务和干预,强调对客户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系统和结构对个体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以系统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更好的干预和解决方案。
在美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还注重社区工作和社会变革,他们认识到要真正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和体制,为贫困和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资源。
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始投身到社会运动中,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为社会公正和平等而努力。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美国社会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进,不断寻求更好的实践模式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美国社会工作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启示美国社会工作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启示美国社会工作背景及发展史: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要比英国早半个世纪。
1917年,芮奇蒙德(Mary Richmond)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其基本宗旨是促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
该书的出版,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正式成立,以及1955年美国将原有的7个比较专门的社会工作社团合并,成立“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员协会”,成为追求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流。
目前,仅美国就有上千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以此强化社会福利政策和增强社会服务的成效,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英国早半个世纪,主要受两股力量推动。
一是来自社会工作教育团体,二是来自实务的前线社会工作员的团结一致。
美国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有:(1)1930年,罗斯福总统逐步建立联邦救助的各项措施,即所谓"新政"(New Deal),为发展全国性保障制度奠下了基础。
(2)1935年,成立《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内容包括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
(3)1950年、1952、1954年修正社会保障法案。
至1965年更增加了医疗保险以取代往昔以直接支付现金方式供给医疗照顾的服务。
(4)1915年,佛雷克斯诺(Abraham Flexner)在美国慈善矫治委员会(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arities and Corrections)大会上,发表"社会工作是专业吗?"论文,引起大众对社会工作的注意。
(5)1917年,理治文(Mary 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一书,促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6)1919年,正式成立"美国社会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成员追求社会工作专业的主流。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概述美国是社会工作的诞生地之一,其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及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的职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等角度,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一些慈善组织和宗教机构开始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开始训练专业工作者。
1898年,美国纽约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工作学校,此后,社会工作在美国开始专业化和正规化。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者开始从单纯的服务转向创造性的干预,以期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成立了公共婴儿保育系统、社会保障制度、房屋改善项目等,从而规范了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工作开始注重个体和家庭的自我决定权利,并强调利用社区资源,以营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此外,美国社会工作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以服务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国籍的人群。
第二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职能1.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美国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利益。
例如,他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财政支持,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等。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
例如,他们与社区居民合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3.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工作者积极投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药物成瘾等。
他们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行政和立法干预、社区组织和社会动员等手段,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1.个体干预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个体干预来帮助那些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人。
例如,他们通过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方式,优化个体的情感和生理状态。
外国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外国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引言社会服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外国社会服务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外国社会服务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其对我们的启示。
1. 社会服务的起源社会服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互相帮助从事农田耕作和其他劳动,形成了最初的社会服务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逐渐出现,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2. 工业革命后的社会服务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社会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外国国家相继建立了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如工人互助组织、慈善机构等。
这些机构为工人提供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3. 福利国家的兴起20世纪中期,西欧国家相继推行了福利国家的政策。
福利国家认为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民提供更为全面的社会服务。
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福利国家的兴起使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民的福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4. 社会服务的专业化与专业人才培养随着社会服务的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社会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外国国家积极推动社会服务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这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5. 社区发展与社会参与外国社会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社区发展和社会参与。
各个社区被视为基本单位,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形成了一个互助共融的社会生态系统。
这种社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模式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启示外国社会服务发展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社会服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社会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XX-10-3 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
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
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
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
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
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
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
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
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
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
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
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借 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探索符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本 土的社会工作理论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 外药学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我国药学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国 际竞争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应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 需求。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其次,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 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职业规划、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学校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立法、资 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 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
域外瞭望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李岩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进程 开启之后,脱胎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伴随着回应和 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而发展起来,并且在福利国家 建设过程中成为落实各项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专 业化的推动力量。
起源:从公益慈善到社会工作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公益慈善事业也相应地 发生着流变,19世纪中后期的重大转型,催生了社会工 作的发展。
早期“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大规模“羊吃 人”圈地运动、城镇化等进程,滋生了农民破产、工人 失业、贫穷、流浪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先发国 家,英国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向 社会工作的转变。
特别是1862年成立的伦敦赈济会,与其他民间慈善力量一起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制,把基于传统宗教教育的慈善学校转为社会工作专门学 校,这也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标志性的事 件。
一个是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在英国成立,并且在70 年代扩展到美国,形成了一轮社会运动的风潮。
另一个 是1886年前后美国兴起的社区睦邻运动。
慈善组织会社所追求建立的道德社会,包含两个必 不可少的关键方面,即富有者的利他和贫穷者的自我支 持。
它借助《济贫法》和“友好访问员”制度,着眼于 协助贫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从而改善社会的贫穷状况,遏制乞讨。
这种理 念和工作方法传人美国后,进一步衍生出对慈善工作科|中国民政I2021.07学方法的强调,包括精准提供服务、管理与协调资源 等。
与之相较,美国社区睦邻运动不同于慈善组织会社 满足贫民需求的一般性慈善组织的理念和方法,主张培 育居民之间具有包容性和较少排斥的社区,依靠社区中 富有者与贫穷者等不同地位、处境群体之间有意义的沟 通,塑造社区凝聚力与互助精神,进而解决贫穷问题。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社会工作逐步放弃了睦邻运动追 求“社会变革”的宏大目标,主要遵循了慈善组织会社 运动的“治疗取向”,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了英、美 等国家主流的社会工作范式。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建国时期我国正式引入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
但我国的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必备条件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带来的启示。
并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与我国主流思想基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发展;本土化;启示研究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一)西方社会工作源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工作的出现是源于历史的选择,社会工作所倡导助人自助的理念,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传播,当时处于基督教盛行时期,它所提出的仁爱思想,是西方社会工作最早产生的思想来源。
后来,基督教的新教徒又主张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直接跟上帝进行交流,这就破除了相传很久的等级制度。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对社会工作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又将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社会工作最终以实践方式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后大量社会问题开始涌现,需要社会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的贫穷是个人原因所导致的。
当时个人问题的解决还是围绕血缘关系,解决不了才会寻求社会帮助,因为他们认为寻求社会帮助是丧失个人自尊的表现。
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逐渐意识到贫穷出现的根源是工业化进程导致社会出现问题,而不仅是个人原因。
此时政府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以及如何对公民出现的贫穷问题负责。
而后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农民变成了工人,由于长期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更易激起社会矛盾。
社会关系也由原先地缘关系转为业缘关系,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原有的亲密联系。
这种精神上、心灵上的困扰导致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只有寻求社会的帮助,才能得到最终的缓解。
(二)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必备条件1.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受到专业理论态度影响。
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五、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社会工作是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是在利他主义原则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也是一种利用专业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社会组织的分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工作逐渐成为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成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原因之所在。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视国外社会工作的以下几方面经验以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建设。
(一)社会工作国际化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国际化的大趋势中,世界各国在许多方面面临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与问题,社会工作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开放的具有高度接纳性的体系,必然存在着对不同经验的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对普遍性知识的追求,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现其国际化的过程。
(23)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迫切要求能够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我国必须能够取其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水平。
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的社会变迁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致性的变化,我国正日益加入到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中去。
一方面,许多国外学者应邀到我国来办讲习班、作报告、开交流会,通过这些交流,我国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得以同世界知名学者进行对话沟通;另一方面,我国也经常派学者到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访问、考察和研修,完成和正在完成许多有较大影响的研究项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回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国内学者对国外最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量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和发表,逐渐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各国领导宏观干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其中,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尤为值得借鉴,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而且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社会工作发展概述1. 早期阶段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社会问题愈发突出,全国性的城市化浪潮、工业化、移民和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家庭结构改变以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重创,不仅使得穷人、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恶劣,同时也使得成年人和儿童对于贫穷、疾病、身体和心理残疾、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对抗力降低。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组织和个人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工作。
此时,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慈善事业、教育、监管和监狱改革等手段帮助弱势群体。
2. 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时代194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一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浪潮。
国内和国外的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变革促使人们意识到,社会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不断加深。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如解放理论、生态学理论、收入再分配理论等)和方法的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领导支持来促进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
1940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工作协会,促进了社会工作单一的国家标准、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
这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及为社会弱势人群的福祉和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固和广泛的基础。
二、美国社会工作的启示1. 形成合适的理论体系美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例如人的主客观性理论、节约成本效率原则、系统论、生态学的系统理论等。
这些理论关注不同的社会问题,并不断优化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自主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对当下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工作需求。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校社会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将概述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家庭沟通、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协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起初,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局限于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预防、干预、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中期,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与教师和家长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咨询、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回顾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最初的单一职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领域。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也展示了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对于我国来说,借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2019年文档
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正处在制度推进的关键时期,已经超越了前期专业教育的移植引进阶段。
[1]2006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07年民政部确定了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08年人事部和民政部开始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制度,2009年民政部确定了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11年中组部等18部委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组部等19部委颁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这种依靠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制度化推进的发展策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由此导致的专业依附性乃至专业异化的问题,值得警惕。
本文以美国为例,梳理西方社会工作的百年专业化发展历程,来说明政府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关系,并以此来启示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梳理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然后归纳出其发展的特点,最后讨论其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一、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辩证过程自1915年全美慈善与矫治大会上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的一篇大会质疑性发言“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么?”[2]始,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专业化历程。
亚伯拉罕·费莱克斯纳当时提出了专业的六个标准:专业是一个智力活动,专业运用科学和知识,专业是去实践特定的专业目标,专业具备可以教授的技术,专业倾向于自己的组织,专业日益呈现动机上的利他性。
他当时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宽泛的文化性活动,主要用于协调不同的专业活动,而自身不是一个拥有专有技术的专业,而且社会工作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专业技术。
但是,此后的社会工作发展并没有遵循弗莱克斯纳的话来发展自己的综合协调功能和文化属性,而是沿着精神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向,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一面倒地追随精神医疗技术,发展自己的专业技术。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二、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历程现代社会工作起源于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实施的《济贫法》,这部法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并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
16世纪的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当时的英国统治者面临大量的贫民生活无着落、偷盗、乞讨等社会问题。
因此,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贫困问题。
《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
《济贫法》的意义一是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二是其救济经费的一部分来源于富有阶层,即国家强制征收的济贫税。
《济贫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救济,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主要来源。
《济贫法》的特点是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
《济贫法》于1834年修正为新《济贫法》,到1948年,在英国实施了347年,《济贫法》的修正实施使社会工作者尝试用个性化方式解决贫困问题,这为英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德国1788年在汉堡市实行一种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对社会工作在制度与方法上影响甚远。
汉堡制将全市分为若干区,分别对贫困者实施救济,或介绍职业、医疗疾病等,并设中央办事机构,总管全市救贫行政事务。
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小市镇仿汉堡制并加以修改完善,开始实行爱尔伯福制,即各区再分段,负责对段内的贫民进行经常性调查,按需予以补助,并办理职业介绍以及对游民进行管理训练等。
各市设有全市性的赈济组织。
在此期间,英国早期社会工作者借鉴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做法,进行济贫工作。
此后,1869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和1877年成立的美国慈善组织会社进一步推动了济贫工作的专业化,确定了服务到个人的社会工作理念。
兴起于英美等国的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共同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区睦邻运动首先是由教会及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发起的。
社区睦邻运动的方法是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尽量调动并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培养居民的自助与互助精神。
社区睦邻运动发起于英国,1884年,伦敦东区传教士巴涅特为纪念年轻的亡友——牛津大学经济系讲师汤因比服务于贫民、工人的崇高精神,在自己所属的教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心,并定名为汤因比馆。
继该中心后,英国各地也建立了类似的服务中心。
社区睦邻运动在美国的影响较大,开展最为广泛。
1886年,美国著名的社区睦邻服务社苏尔大厦创办,厦内为青年人、老年人提供了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教育的机会,还成立了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等大型研究室。
苏尔大厦的建立改善了其所在地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并促进了全美社区睦邻运动,到1937年,美国已建立了300多个类似的服务中心。
欧洲大部分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社区睦邻运动。
社区睦邻运动的开展及其所提倡的服务精神和取得的成就,无疑给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在社区基础上,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解决贫困问题。
社区睦邻运动对于社会工作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首创了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二是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即充分关注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均建立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五是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工伤保险法》,1889年又实行了《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
这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的推出缓解了一触即发的劳资矛盾,解决了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1929年的“大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所导致的成千上万失业人员的生活及就业等问题,颁布施行了《社会安全法案》,其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三个方案构成。
这些制度的建立说明各国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对社会成员贫困问题的关注逐渐趋向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中的社会行政工作日趋重要。
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扩展,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
1940年代,小组工作(亦称团体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之中。
1950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的推动,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社区福利计划和社区发展计划。
到了1960年代,美国的社区发展计划进入了黄金时期,1962年社区工作正式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政府也视社区工作为福利国家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
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对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要求。
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较早的是美国,1898年,纽约救贫协会创办讲习班,讲授慈善学的应用。
1904年改为纽约社会工作学院。
后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于1910年设置社会工作课程。
1912年正式成立社会工作学院。
英国利物浦大学于1903年开设社会服务课程。
1917年美国学者理查曼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把这种助人的工作作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系统加以研究和传授,从而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英国早半个世纪,一是来自社会工作教育团体,同时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也日益感到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因此美国的大学应邀负责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继而纷纷开始建立社会工作专业。
1953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SW E )和1955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 ASW )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职业。
英国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在1945年以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认为社会服务是针对社会中的贫苦及边缘群体提供的机构服务。
社会服务部门的创立,给英国社会工作者构建了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工作结构。
英国在1969年正式成立英国社会工作员协会(B ASW ),1970年,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CCE T SW ),正式奠定英国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地位。
1970年实施的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从那以后,为个人社会服务的公共支出增长了400%。
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复杂的个案工作,从老年人到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与一些特殊群体打交道,向儿童、老年人以及广泛流行的心理、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
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在社会服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均已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工作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系统训练。
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同医生、律师一样,没有获得社会工作的执业资格,就不能从事社会工作事务。
从为贫困者提供服务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关注贫困人员问题到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由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到成为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由自愿的慈善服务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托多学科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参与,使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多样化。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协调人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
可以说,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社会工作。
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再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相关学说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社会个案工作中被广泛运用。
这些理论研究的共同点都是探讨如何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方式方法。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发的历程表明: 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工业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分不开的; 相关的社会福利理念是支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力量; 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制度化的空间;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提升福利服务地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等等。
我认为我国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改善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首先, 从推进中国市场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对发展社会工作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