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 国内外学校社工发展历史
第二讲讲义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
第二讲讲义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第一篇:第二讲讲义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第二讲: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讲座一: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历了一段相对来说漫长的社会工作和小组工作之间的拒绝与接受,不同小组模式之间的相互斗争与融合的过程。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酝酿时期1、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近代社会变迁中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
19世纪末的欧洲和北美洲,农民涌入城市,带来财富,也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居住、公共卫生、贫困、失业、疾病、犯罪等。
但当时没有相应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来解决这诸多问题。
而民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感到生活的苍白无力,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需要给他们以帮助。
当时热衷社会服务的主要是基督徒,他们献身公益慈善事业,成立了许多社团和机构,回应人类相互支持的需要。
其中睦邻组织是最有影响力也是最早建立起来的小组。
1884年,撒母耳-巴涅特在英国伦敦东区建立了汤恩比馆,这是第一个睦邻组织。
巴涅特出身于Bristol钢铁业富豪,毕业于牛津大学Wadham学院,获得历史与法律学位。
1873年,他与新婚妻子罗兰(Henrietta Rowland)一同前往Whitechapel地区的St.Jude’s教会(这个教会正好位于东伦敦区最贫穷的区域)牧会,同时他也利用St.Jude’s教会开设文学课程及讨论会,举办儿童营会、艺术展览,也因此与小区内的贫民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1875年,巴涅特夫妇获母校牛津大学的邀请回校访问八周,并将其在St.Jude’s教会所观察到的贫穷问题以及贫民生活景况与学生们分享,并与学生们讨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够住进其牧会的小区与当地贫民共同生活,以改善、提升贫民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理念。
之后他也实际邀请及安排有志从事这项服务的学生亲至Whitechapel地区体会贫民的生活实况,并投入贫民服务的工作,而汤恩比(Arnold T oynbee, 1852-1883)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讲 社工作的演进 讲座二 社会工作的发展及专业化
第二讲社会工作的演进讲座二社会工作的发展及专业化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1. 客观现象引发需求♦农业和手工业安全性降低,失业增加。
这是由于工业化的演进不断破坏旧的工作与生产方式所导致的。
♦旧的农村社区和都市环境被破坏,社会解体。
都市化的持续进行不仅瓦解了农村社区而且破话了就的都市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解体和悲惨现象。
♦家庭受到冲击,代际关系紧张。
发展冲击着家庭领域,致使家庭活动范围缩小,功能下降,也使代际空前紧张和疏远。
这一切说明社会中不但仍然存在着贫困问题,而且涌现出新问题;该阶段的西方社会已不同于以往,对行业性社会工作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2、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当时的人们认为造成贫困的原因有物质的匮乏和不足、道德的堕落、精神不健全、偶然事件和疾病等,而处理这些原因造成的问题需要有专门知识的受薪人员。
➢1877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成立。
该会社成功的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之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
受其影响,人们是人到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
上述三者促使社会工作在志愿性工作的基础上产生出行业性工作。
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发展和行业协会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区分开来,这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专业性社会工作的诞生1、专业社会工作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问题加剧及社会工作向行业性工作的转变,人们对社会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愈来愈高。
仅仅依靠未受训者凭爱心、善心、慈悲心和乐于助人的双手去解决社会问题,在数量和水准上都远远不够。
人们开始呼吁建立专业社会工作。
该时期的社会工作加进了更多的科学成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
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一旦原因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而设立的学科和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引入、发展和现状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儿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1919年,中国的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正式引入。
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府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
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在高等学府设立,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此时期,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国开始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93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同时,社会工作职业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中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在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
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社工咨询、社会工作项目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的社会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和职业规范也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引入、发展和现状等阶段。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做出贡献。
02社会工作发展史
(2)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发展 1915年,弗莱克斯纳在美国慈善与矫治委员 会大会上发表《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吗?》,为 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917年,玛丽•理士满出版《社会诊断》一书, 要求将“以慈悲之心开展的慈善”变为“科学的 慈善”。 该书的出版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史上的 一个里程碑。
社会背景——阶级斗争 社会背景——阶级斗争 ——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工人就开始 了政治与经济的斗争,阶级斗争十分激 烈,社会动荡不安。到19世纪30-40年代, 各种群众运动都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 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斗争高潮。
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社工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但非 制度形态的表现各异的帮助人们抵御生存风险的措 施和方法古已有之。 Eg:西方古代农业社会,和落后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抵御生老病残灾等生存风险,主要由个人和家庭来 承担 古代的西方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持统治和剥削的需要, 有时也在低水平和小范围内,提供最低生存保护 如公元6世纪末罗马城邦市政当局曾将谷物无偿的 分发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阵亡将士的遗属,以减 缓社会冲突 和现代的社工的根本区别在于:慈善性质 慈善性质的,是统 和现代的社工的根本区别 慈善性质 治阶级的施舍 施舍,并不能给予真正的安全感 施舍
我 作 跛 子 的 腿 。
我 作 盲 人 的 眼 睛 ;
公 道 是 我 的 外 袍 , 我 的 华 冠 。
我 以 正 义 做 衣 服 穿 上 ;
孤 儿 求 助 , 我 就 伸 出 援 手 。
穷 人 求 援 , 我 总 乐 意 帮 助 ;
4)人道主义价值观念 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 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 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 和社会改革感兴趣; 人道主义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 “博爱主义”、“慈善行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_社会工作学概论
A、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1601年)
(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方征收 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举办, 每一教区设立若干监察员,中央政府同时 设立监督人员。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 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贫民 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义务地代 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生 产。
慈善组织会社的基本观点
慈善组织会社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 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之自尊 心、进取心及道德意识,终使贫民依赖救 济为生。会社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维持其 本人的生活。 因此,他们反对扩大公共贫穷救济, 特别强调以道德的影响来改变贫民的生活 方式,鼓励私人慈善会社的建立及私人对 贫民的救济行为。
从1919年到1953年,美国专业教育机 构日趋完善,已逐步形成本科、硕士两个阶 段的方法的发展
在1915年召开的美国慈善与矫治委员会 大会上,佛勒克斯诺发表了《社会工作是专 业吗?》的著名演说,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化 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叶,林顿· 约翰逊总统 运用“新政”的意识形态,采取了一系列 扩大福利救济的措施。 在这一期间,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 引进和创建社会保障制度,到1979年为 止,已有134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建立起 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 “福利国家”为其最终目标,后来则进一 步提出建立“福利社会”的理想。
1877年,在美国的布法罗市成立了美国 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该会社除有效救济贫民外,力求克服救 济机构间经费浪费、工作重复的现象。会社 强调对个人或家庭的需要予以“调查”,以 保证所提供的经济救助是给予那些“值得救 济的贫民”,即最有可能成为自主自助、维 持自己生活的救济申请者。至于那些“不值 得救济的贫民”,则应强迫他们在救济院或 习艺所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02社会工作发展的简要历史
–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 组织,弥补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不足之处,同时向更 广范围内的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1884年兴起了睦 邻组织运动发挥了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
• 总结:
– 社会扶助以教区或社区为组织单位。 – 社会扶助以济贫为主要内容。 – 社会扶助以非专业的慈善团体、神职人员为主要工作 者 – 社会扶助缺乏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
四、当代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
• 1、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思想
• 2、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研究 • 3、社会工作与政治学
• 4、社会工作与管理学
• 5、社会工作与伦理学
三、社会工作发展的简要历史 ——从慈善事业到专业工作 • 1、慈善事业阶段
– 早期的宗教慈善活动,以教区为活动单位,以教会或 教堂为组织者。 –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社区为单位,对 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 社会救济制度和救济工作方法。 – 1788年德国汉堡实行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 织化和科学化。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 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1906年,挪威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全国性失业保险法,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失业保险基金。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这是第一个强制性失 业保险制度。 –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1922年日本制定《健康保险法》。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等。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 在社会的慈善活动之外,国家与政府逐渐成为个人社 会生活风险的重要承担着。 – 除了济贫之外,社会扶助的范围延伸至工伤、失业、 养老、医疗等广泛的生活领域与工作环境。 – 除了社区之外,行政辖区或政府划定的工作区域成了 组织社会扶助的组织单位。 – 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飞速发展,为社会扶助提供了强 大的理论支撑。
2第二讲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90年代: 立法注册强化专业
1990年成立“香港社会福利专业人员注册局”开始接 受专业社工自愿注册,是社工专业化的里程碑。 1997年6月政府颁布了“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第 505章),目的在于就社会工作者的注册、注册社会 工作者专业活动的纪律管理及有关事宜订定条文, 包括社会工作员专业守则。 订定“执照制度”(Licensing System)评定申请注 册者是否符合认可的注册资格,确保只有登记在社 工名册者才可从事这个行业。
香港特区社工组织架构
香港社会福利署——代表香港政府实施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计 划的主要职能机构。它与社工机构之间的联系:由社会福利署代表 香港政府向社工机构进行社会服务计划的项目招标;向中标机构划 拨购买服务的政府资金;跟踪考核社工机构的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成立于1998年1月16日,主要职责有两 项:一是根据1997年6月生效的“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的规 定,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社工人员给予注册发证并于此后每年换证 注册一次;二是接受社会对社工人员的投诉审理工作。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属香港社会工作者行业协会性质。 各类社工机构——几乎遍布香港社会各个层次和角落的此类基层社 团组织形成了一张巨大的覆盖网络,提供各种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社 会服务。 专业社会工作者——根据“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规定,只有 获得被注册局认可的“用以注册的社会工作学历”,且品行良好的 人士方可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化:
1898年成立纽约暑期社会工作学校 1904年,纽约慈善学校——专业性、系统化、正 规化 社会工作教育
为了提高“友好访问者”的工作质量,1898年,纽约慈善 组织会社成立了一所暑期社会工作学校。1904年,改名为 纽约慈善学校,设立一年制课程。不久,许多大学也开始 提供社会工作培训的课程。 最初,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集中于改造环境以解决社会问 题方面。美国1935年制定的以满足穷人与失业者的需要为 主的《社会保障法》就是这种环境改造方法 (environmental reform approach)的实例。
2第二讲-国内外学校社工发展历史
一、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
1、访问教师时期(1906~1930) 背景: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变迁剧烈,大批移民涌入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中,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人物: 毕文:宗教教育,1906。32+80学生案例 道森(George Dawson),儿童心理学家1908 哈布鲁克(Sara Halbrook),社工,1909~1921 地域:哈佛德、纽约、波士顿, 发展主体:从民间机构到政府组织,从外界机构到学校体系
3、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与形式 个案辅导:涉及到工作员与学生本人会谈、家访及约见家长、与老师及其他学校人员联络、召开个案研讨会及转介等工作。个案来源主要是教师转介和学生主动求助为多。 小组工作:针对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学生,运用小组方法进行介入,小组的类别主要有治疗小组、发展小组、学习技巧小组及社交小组等。 综合性活动: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的,以教育性和预防性稳主的包括展览、聚会、研讨会、演讲、旅行、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参与的人数较多,服务面广。 咨询服务: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给家长、学生和校方人员的,与社会工作范围有关的专业意见和资料的服务。
三、北欧学校社会工作
完整的社会福利政策 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明全人的教育理念 社会工作与学校是合作关系 “学校照顾者”、“学校社会秘书”、“教育心理服务社会工作师”、“学校社会工作师” 学校社工师必须是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四、德国学校社会工作
传统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结合,“社会教育工作” 1970社会教育者引进中等学校,提供照顾、咨商、建言、发展社会技巧、人际关系、个人成长 1980社会教育工作加进了社会工作的意涵,关注弱势群体 1990通过“儿童及青年福利法”,提出对其进行特殊的帮助 1998作为“教育桥梁方案”加进了生涯辅导内容
第2讲: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古罗马:人们强调责任观,认为富人为 穷人解除痛苦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上的责 任,并且认为,富人在帮助穷人的时候 只有使穷人不失去尊严,才能更显现出 富人的尊贵。毫无疑问,这影响着富人 对穷人的帮助,影响着人们对帮助他人 的看法。
希伯莱时期:人们主张正义,认为人们 应该公平地享有财富,托马斯.阿奎那 认为,公平即大同与分配。与中国的 “大同社会”类似;这对后来社会工作 中强调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标:
微观:使贫民获得物质帮助和各种建议。
宏观:使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 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①友善访问员开展的“个别化”调查成 为个案工作的开端;
②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的方法 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 睦邻组织运动
(三)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1.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依据 2.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 3.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并各
领风骚 4.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 5.21世纪的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依据 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因为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不 仅存在着贫穷问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 新的社会问题。
2.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
里士满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 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
社会工作培训和教育为社会工作专业化 提供了制度性前提。
1912年波士顿社会工作学院开设了《医
疗社会工作》课程。
1932年美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了,颁布
了“最低限度课程”,也就是一年制的大学
教育方案。
3.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并各 领风骚。
第二讲 总结: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学生版本)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3、人道主义价值观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
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生活,而非依赖外在力量。
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理性和独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目标。
其次,人道主义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的支持,科学、理性以及通过社会改革实现美好生活成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的直接基础。
欧洲的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专业所主张的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困济弱活动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直接的实践基础。
因此,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二、西方社会工作实践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
意义与贡献:(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承认政府有济贫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2)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事业的方式,成为后来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3)(济贫法)政府的参与、专人的负责、院外救济的实施等做法,已隐含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
2、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贡献:汉堡制1788助人自助爱尔伯福制1852改良汉堡制,加强调查、预防、监督等工作,并设赈济款最低标准,规范制度实施意义:两套制度遵循了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等原则各原则都有相应的济贫事业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发生了深远影响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贡献:(1)“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
【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二、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 汉堡制 背景
汉堡制是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 度,因创立于德国的汉堡市而得名。 工业革命后,汉堡市的人口骤增,贫富差 距加大,由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乞丐与贫民的 人数渐增,甚至出现过乞丐列队街市、沿门 乞讨的现象。
汉堡制 具体措施
• 1788年,根据布什教授草拟的方案,汉堡市为使 议会推选出的志愿委员会能顺利开展工作,对个 别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遂采用了分区域管理济 贫事务的制度,将全市划分为60个区,每区设1名 监督员,并设一中央办事机构,综理全市的济贫 业务。即社会工作界所称的汉堡制。
本章小结
5. 继慈善组织会社后,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英国首创汤因比馆,美国于1886年创立了 第一个睦邻组织霍尔馆(赫尔馆)。 6. 我国社会工作体现为: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 作模式。 7.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专业化需要: ①加快发展经济 ,增加社会福利投入;②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共担; ③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④大力发展社会 工作教育;⑤促进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⑥实干加宣传。
意义
• 爱尔伯福制在济贫事务管理方面为后来的社会工作者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它通过建立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上 下配合,使济贫工作既深入细致又灵活有效; • 它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使上下得以沟通,能及时解决问 题,及时计划、检讨与改善工作;赈济员由本地区志愿 者义务担任,熟悉情况,且负责区域较小,易于开展工 作,又可倡导服务精神,事半而功倍。 • 该制度对受助者状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予记录的做法 ,为现代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爱尔伯福制后因城市人口增加,赈济员无法处理太多的 案件而渐渐不再适用,1892年为新汉堡制所代替。
•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 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 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 共分六个部分。 •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 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 内容。 •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 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 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第二讲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其一,社会工作实践当时受到医学的影响;
其二,这部著作反映出社会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较心理学重要,她注重广泛地研究构成案主问题的社会情景。
2.对这一时期发展的总结:
1920年以前的这一时期标志着社会工作实践正发展有系统的助人方法;
19世纪中叶的用“友善访问员”和“试误法”,社会工作者不再使用;
第二讲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目标要求:
1.掌握社会工作在国外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主题;
2.认识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3.了解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社会工作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与主题;
2.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教学学时:3课时
第一节欧美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事件
一、济贫法
1601年,英国伊莉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案”(伊莉莎白四十三号法),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为各国社会救济法的滥觞,至今各国社会救济立法尚不能脱离其影响。
(6)新的取向
与通用方法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出现了许多迎合案主特殊需要的新派别。这些新派别包括家庭治疗,焦点治疗干预家庭系统;危机干预,目标在于促使案主脱离危机情境;任务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目的在于帮助案主实现重要的任务以减低他们的问题;认知行为派,重点强调认知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尽管有不同的焦点,所有这些派别都讲到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评估和干预的策略。所以,可以说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框架已经演化出来。
5.介入:
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动﹐其目的是按照案主和社会工作者之间达成一致意见的改变方向﹐产生出需要的改变;
这一“改变”或者是发生在案主身上﹐或者是发生在案主所处的情境上﹐也可能是发生在案主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上。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
• 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 (1)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的扩展使得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有利 于社会工作的制度化; – (2)社会工作者的观念及工作领域的改变,危机之前,案主问题更多归 为自身懒惰、道德缺陷、不幸个人经历、过渡心理压力等;危机之后, 案主问题更多指向制度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 (3)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
• 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 (1)承认每一个人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 – (2) 人的行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 (3)承认人生而自由。 – (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一个人帮助他人是一种 责任t也是一种快乐。 – (5)人类不断地努力,设法治疗、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 改进甚至重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道至美的表现。 – (6)每个人均享有人的尊严,而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 重。 – (7)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以 获得幸福生活的权利。
•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济所收容救济,强 迫在所内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里居住。救济分为 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两种。 (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 例。) • (5)规定人们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 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属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济。救助对象 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留权 利作为接受公共救济的条件及所谓“亲属责任”或家庭责任,到今天 还是公共救济中的争论问题。) • (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 • A 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院”或“习艺所”工作; • B 不能工作的贫民,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包 括病患者、老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 • C 失去依靠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 抚养的儿童。)
《社会工作》课件02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2)九惠之教
《管子.入国》中有关于九惠之教的记述。 管子所讲的“九惠之教”实际上就是九种社 会福利措施。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 合独、问疾、通贫、赈困、接绝等。按今天 的说法,就是实行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 疗服务、婚姻服务、健康服务、小额贷款 (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祀等措施。
类似“汤恩比馆”的服务机构的特点: A 设于贫民区且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 生活。 B 无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C 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 D 社区睦邻中心不仅为服务中心,而且也为文化中心服 务,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外国文化。 “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A 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的社区工作方法积累了实 践经验。 B 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 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 C 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发动、组织或配合社 会力量开展工作。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
(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施的一种有特色 的救济制度。它规定在该市设一中央办理处,综 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 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 是助人自助。其工作内容或方式包括: A 为失业 者介绍工作;B 将贫困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C 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D 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 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 汉堡制施行了13年,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社工中级考试中关于社工发展的历程
社工中级考试中关于社工发展的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工作为一种职业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社工的职责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权益保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社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20世纪初,社工的概念还未被广泛使用,社会福利工作主要是由教会、慈善机构等组织来承担。
到了20世纪30年代,社会福利组织开始与政府合作,社工工作逐渐被纳入了国家政策框架。
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工作,社工的角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20世纪60年代,社工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并开始推广社区工作。
70年代,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社会福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社工也开始关注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问题。
80年代,社工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工开始与教育、卫生等部门合作,共同关注社会问题。
90年代,社工开始注重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
社工逐渐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平等,开始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探索解决方案。
21世纪,社工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从个人问题到社会问题,从微观到宏观,社工的角色和职责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同时,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也为社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总之,社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社工的职
责和角色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大。
未来,社工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和权益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社会工作是一种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社会福祉的专业服务。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社会改革运动。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早期的慈善和救济工作社会工作在早期主要以慈善和救济为主,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贫困和困境中的人们。
这一阶段的社会工作主要由宗教机构和慈善机构组织和提供。
2.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兴起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如儿童劳动法运动、妇女权益运动和社会福利运动。
这些运动促使社会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方式的变革。
3.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和理论。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的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社会福利和康复领域外,社会工作还涉及到教育、医疗、环境、老龄化等各个方面。
2.专业化和技术化的要求现代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如咨询技术、信息系统等,这些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3.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社会问题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解决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领域也越来越注重国际间的经验交流,通过合作项目和研究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4.科学化和证据主义的推动科学化和证据主义的发展趋势也在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社会工作需要更多基于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有效干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工作效果和社会福祉。
5.倡导社会公正和人权社会工作始终关注着社会公正和人权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继续强调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完善
六、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1、倡议时期
1968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初级中学-国民中学,教育部 《中等学校加强辅导工作实施办法》,辅导活动为必修 课——教师资格
1969首仙仙事件,社工人士倡议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 从学校、家庭、社区共同预防和矫治青少年问题;
1970内政部、教育部、司法行政部、经合会通过《中华 民国儿童少年发展方案》规定:“为提升国民中小学就 学率和教学效果,应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员制度,指导学 生团体活动、进行家庭访视、并对问题学生提供服 务。”——教师资格
1921年,在联邦基金会的支持下安排30名访问教师 在30个不同的社区进行少年犯罪防治的试验计划。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校社会工作的行列,
到1930年,美国31个州雇佣了224名访问教师。
这一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服务提供者:由民间团体发起,雇佣访问教师协助 学校解决有困难的学生问题,而后,政府给予了适 当的支持。
这一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对学校问题以生态系统角度全面进行分析,采取整
合性的服务方式, 其实务模式运用的是社会互动的模式, 介入的焦点是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
整个生态环境。
从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看,民间力量 和专业组织的推动是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民间专业人事集体行动,他们动员社会的(包括政 府)人力、物力及资金资源,组织成立专业组织, 进行专业的沟通、互动、监督、指导,不断推进学 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欧洲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港台地区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一、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
1、访问教师时期(1906~1930)
背景: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变迁剧烈,大批移民涌入城市,带
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中,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引起了相 关部门的关注。
综合性活动: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的,以教 育性和预防性稳主的包括展览、聚会、研讨会、演 讲、旅行、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参与的人数较 多,服务面广。
咨询服务: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给家长、学生和校 方人员的,与社会工作范围有关的专业意见和资料 的服务。
4、香港学校社会工作推进模式 推行学校社会工作能得到校方的支持和配合
关注服务对象心理,特别是情绪,工作 方法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组织运用, 实务模式是传统临床模式;介入的焦点是学 生。
3、学校社区变迁时期(1960~1990)
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学校社工被要求为学校—社区—学生的桥梁; 学校社会工作者取代访问教师; 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1975:“残障儿童教育法案”将学校社会工
1970社会教育者引进中等学校,提供照顾、 咨商、建言、发展社会技巧、人际关系、个 人成长
1980社会教育工作加进了社会工作的意涵, 关注弱势群体
1990通过“儿童及青年福利法”,提出对其 进行特殊的帮助
1998作为“教育桥梁方案”加进了生涯辅导内 容
五、香港地区学校社会工作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亚洲最先进最具 规模的。政府补助民间机构,民间机构
2、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对象:学生及家人
内容: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心成长的适应、学校生活的适 应、行为及情绪的困扰、人际关系的协调
主要问题:学校问题、家庭问题和行为问题
男学生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缺乏学习动 机”、“亲子冲突”和“破坏学校规则”
女生则是“亲子关系”、“不良朋辈影响” 和“约会和恋爱问题”。
遗憾的是,1978年,政府为了减少财政上的负担及 解决小学教师过剩问题,取消了小学社会工作,改 由具备咨商技巧的教师承担学校社会工作的职责。
1991,政府出台了“跨越90年代香港社会白皮书”, 确认学校社会工作的持续需要,制定相关政策继续 支持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1993年,香港有17间机构在全港425所学校提供学 校社会工作;到了1997年,全港有282位学校社工, 服务于435所学校;而到了2001,香港所有的中学 达到了一校一社工。(吴水麗,1998、林胜义, 2003、林万亿,2004)。
1973教育部修订大学课程标准,将”学校社会工作”列入选 修课程
1979颁布《特殊学校教师登记办法》规定:“特殊学校 可以聘用社工、语言训练、教育辅导、心理咨询人 员。”——教师资格”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社会工作者无法透过教育部门进入学 校体系
2、民间试办时期(1977~1985)
1976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Chinese Children’s Fund)将学校社会工作列入重要工 作方案,8个家抚中心开展;持续8年。
精神分析盛行——学校社工注重临床个别
协助改革学校体制;
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方法;
“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43年,全国访问教 师协会又更名为“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该 协会在1955年,与其它六个社会工作协会合并为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这一时期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
服务理念:承认家庭、社区对孩子的影响作用,重 视家庭的支持及与学校的协调。
需要的回应:传递强迫入学的观念,重视学生个别 差异,以及关切学校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介入的焦点:学校、家庭、学生、社区及其关系。
工作方法:主要是访问和个案管理。
2、传统临床工作时期(1930~1960) 经济萧条——学校社工迟缓;
作融入教育法案; 1986:“个别残障教育法案”强调学校社会
工作专业性 学校社会工作全国性会议:1978、1981、
1985、1988、1978——会议制定学校社会工 作服务准则
4、多元化时期(1990~现在) 1990年代 ,出现了大量的青少年问题:高的辍学
率、少女怀孕、校园暴力、儿童贫穷、以及药物滥 用,推出了各种新的应对方案,如1989年的《校园 与社区远离毒品法案》授权联邦政府拨款,补助执 行治疗与支持学业失败的高危险学童与特殊需要教 育服务的学童方案等,各地都获得了拨款发展学校 社会工作,使得学校社会工作再度扩大了发展的规 模。 受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开始重视学 生、家长、教师的因应行为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的 关系,注重整合性的服务。 1992年,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师第一次证照考试。目 前,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包括了全国性协会、 州协会、区域性委员会等组织。
1973年2月召开了第二次学校社会工作研讨会。两次 研讨会都肯定了学校社会工作在香港发展的重要性, 并强调了学校社会工作的防御功能。民间机构的努 力得到了政府的关注,
1974年,教育司与福利署拨款在部分学校试办学校 社会工作。
1975年香港大学接受政府委托的一项有关青少年暴 力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学校与家庭 对青少年行为约束及情感支持的脆弱是青少年犯罪 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发展社会工作以协助,引起了 政府的高度重视
专业毕业
三、北欧学校社会工作
完整的社会福利政策 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明全人的教育理念 社会工作与学校是合作关系 “学校照顾者”、“学校社会秘书”、
“教育心理服务社会工作师”、“学校 社会工作师” 学校社工师必须是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四、德国学校社会工作
传统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结合,“社会教 育工作”
二、英国的教育福利服务
1880配合强迫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福利 服务,教育委员会雇佣教育福利服务专员, 协助每位学生均有平等的教育权。
1884,教育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教育福利管 理协会成立,促进教育福利服务发展
1989保守党削减社会福利,教育福利服务受 影响
1990年代,直接进入学校或具体支持方案 英国教育福利服务专员只有五分之一是社工
人物: 毕文:宗教教育,1906。32+80学生案例 道森(George Dawson),儿童心理学家1908 哈布鲁克(Sara Halbrook),社工,1909~1921
地域:哈佛德、纽约、波士顿,
发展主体:从民间机构到政府组织,从外界机构到学校体系
1910年,友好访问者改称为“访问教师”,仍持续 协助学校提供特殊学生与家庭的服务。
至关重要,香港在早期推行时,通过社会福 利署与教育署的合作,联络有兴趣的学校, 然后由有关机构与学校联络,具体操作是先 由机构主管向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社会工作 的目的、服务范围及服务方法,以得到校方 的允许,并了解学校的一般情况;之后,各 方坐下来就合作的事宜进行协商,并就校方 如何提供场地和设施,如何向教师、学生介 绍服务,如何给工作者提供支持,以及日后 沟通途径等问题达到共识。接下来,就是具 体的进驻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与校方有关部门 进行直接的对话。
1977年,政府对试办学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结 果的肯定,促进了政府对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 回应:
1977年,政府启动了“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程 序计划”,并将此计划书列入“社会福利白皮书”, 确定以政府拨款补助民间机构,在中、小学开展学 校社会工作服务。这标志着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正 式化发展。
聘用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所服务的学校, 是一种“驻站方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 务模式。
1、历史线索:
1966年,香港发生学生暴动事件,促使政府 及社会人士开始重视青少年问题
1968年,世界信义宗社会服务处(现在合并 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在观塘职业训练中心 推行学校社会工作。
香港政府在1971年初实施公共援助计划,使 得民间团体在照顾市民最基本需要的任务上 减少了压力,可以把资源转移到市民的精神 需要,青少年就是最重要的被关注群体
4、香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聘任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大都是由政府资助 的非政府福利机构雇用,进入学校提供社 会工作服务的,只有少数是受聘于政府的 福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