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59f4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8.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财务报表上的虚假陈述或者误导性陈述,通常是为了欺骗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以及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
会计舞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漏洞利用、记账不当、虚构交易、内部窃贼以及改变会计政策等行为。
下面将对会计舞弊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漏洞利用漏洞利用是指利用公司内部会计制度、流程、人员等方面的漏洞进行欺诈行为。
比如,会计人员利用付款程序上的漏洞,虚报公司支出,转移资金至自己的账户。
其对策应该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并修改漏洞,加强人员监管和培训,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
二、记账不当记账不当是会计舞弊的一种常见方式。
其主要表现为虚增收入、低估费用、记错账等。
比如,企业为了虚报收入,将尚未实现的收入列入业绩表,虚增业绩。
对策应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办事,规范内部记录和账务记录。
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
三、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指虚构销售、虚构付款等手段欺诈单位和社会的行为。
比如,企业通过虚构采购、销售、内部转账等方式,将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数据变更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为了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应加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严格审查审批程序,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内部举报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内部窃贼内部窃贼是指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或其他关键人员通过滥用权力、使用公司资产、扭曲账务等行为,窃取或非法占有公司的资金和财产。
对策应包括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促进公司的价值观念转变。
五、改变会计政策改变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人员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式,使得财务数据出现偏差,达到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目的。
对此需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比如减少激励因素,加强审核等),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传达正确的会计理念和价值观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ca7eb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9.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为了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而有意篡改或扭曲财务信息的行为。
它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声誉。
下面我们将分析常见的会计舞弊类型以及相应对策。
1. 账务错误舞弊:包括对账目的持续错误记录、账务的操纵以及无意编写的错误记录等。
这种舞弊可能是疏忽造成的,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对策是加强内部控制并实施有效的审计制度,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资金盗用:这是一种常见的会计舞弊类型,指的是为了个人利益,将公司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中,或用于私人消费。
对策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审批和核对制度,确保现金流的监控和追踪,同时进行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和内部审计。
3.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指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交易来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水平,从而欺骗投资者或债权人。
对策是建立有效的销售和收入确认程序,确保销售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进行定期的销售数据分析和验收。
4. 虚增费用:虚增费用是指故意夸大企业的支出,以降低企业的利润和税收水平,从而达到逃税或其他非法目的。
对策是建立有效的费用审批和控制制度,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并进行定期的费用分析和审计。
5. 隐藏负债:隐藏负债是指故意隐瞒或低估企业的负债水平,以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对策是加强负债的监控和披露,确保负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进行定期的负债分析和核查。
要预防和控制会计舞弊,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强调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核查,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和举报任何形式的会计舞弊行为。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当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b02d5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2.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欺诈、虚报、操纵财务信息等手段,达到获得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会计舞弊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虚报资产和利润: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形象,扩大信贷额度或者股价,可能会故意夸大资产和利润。
虚报资产包括虚假账务记录以及不真实的资产估值;虚报利润包括收入和利润额的虚报、费用的透支以及资金的转移等。
对策: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严格实施审计程序,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增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减少虚报风险。
2. 资金侵占: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资金流向、伪造支出记录、虚构债权等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至自己或他人账户,达到侵占企业资金的目的。
对策:建立健全的财务审批流程和相关的账务核对机制,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实行资金分离制度,确保多个人员参与资金管理和核对,提高资金安全性。
3. 财务报表欺诈:企业通过虚构交易、突击购销、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段,使财务报表虚假,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
对策:完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核查,建立独立性的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和独立性。
4. 销售税收欺诈:企业通过假冒销售商、虚开发票、虚假报关等手段,逃避或减少缴纳税收,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对策: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务部门执法水平;加强税收信息共享和协作,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舞弊,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的建立,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增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会计舞弊行为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
![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ca6befe700abb68a982fba2.png)
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作者:财务顾问网发表日期:2005-07-26 14:22:07 人气:9内容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会计舞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对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企业会计报表错弊的揭示,是广大投资者,包括债权人、股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要求。
本文结合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和作者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就企业会计舞弊的种类和成因谈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舞弊种类原因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第3条则将“舞弊”定义为:“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但是,会计舞弊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
近年来美国就曝出了安然公司(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世界通讯公司(第三大电信公司)、阿德传播公司(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英克隆公司(ImClone,著名生物技术企业)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
而在国内,国家审计署在2000年检查了1290户国有企业,发现了68%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沪深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
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
舞弊分析报告
![舞弊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28a7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a.png)
舞弊分析报告1. 引言舞弊行为是指在一个组织或者系统中,个体或群体通过欺骗、虚报、篡改等手段,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舞弊行为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破坏组织的信誉,甚至导致法律责任。
为了识别和预防舞弊行为,本报告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帮助组织有效应对舞弊风险。
2. 舞弊行为的类型舞弊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资金侵占资金侵占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操纵账户、隐瞒交易等手段,将组织的资金转移至自己的账户,或者用于个人消费。
资金侵占可能导致组织财务损失,对组织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2 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虚报收入、隐瞒成本、操纵财务数据等手段,美化组织的财务状况。
财务造假可能误导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对投资决策产生严重影响。
2.3 信息盗窃信息盗窃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组织的机密信息,如客户数据、商业计划等,并将其用于个人谋利。
信息盗窃可能导致组织技术竞争力下降,客户信任丧失。
2.4 职务侵占职务侵占是指个体或群体滥用职权,将组织的资源用于个人目的。
职务侵占可能导致组织资源浪费、效率降低,对组织正常运营造成威胁。
3. 舞弊行为的影响舞弊行为对组织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3.1 经济损失舞弊行为可以导致组织经济损失。
无论是资金侵占还是财务造假,都会削弱组织的财务实力,降低经营能力,甚至导致组织破产。
3.2 声誉损失舞弊行为会严重破坏组织的声誉,损害客户信任以及投资者和股东对组织的信心。
声誉损失会导致组织失去业务机会,难以获取融资,对长期发展产生阻碍。
3.3 法律责任舞弊行为可能违反法律法规,个体或群体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如果组织被发现存在舞弊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执业禁止等法律后果。
4. 预防和应对舞弊行为的措施为了预防和应对舞弊行为,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定期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dbda2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a.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在会计过程中,为了谋取不当利益而采取的欺诈行为。
会计舞弊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错误之际产生的舞弊:1. 记账错误:会计在处理会计账目时出现错误,比如错误记录金额或将资金分配到错误的账户中。
对策: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实施复核、复算制度,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帮助识别和纠正错误。
2. 计时错误:会计在记录交易日期和发生日期时出现错误,导致错误的会计年度结算和报表编制。
对策:建立规范的会计时间记录程序,并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交易日期和发生日期的准确记录。
二、滥用职权的舞弊:1. 虚构支出:会计人员通过编造虚假支出来隐藏资金或提高自己的绩效。
对策:加强预算控制和财务审核,确保支出合理且能够得到充分授权,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2. 虚构收入:会计人员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或个人的奖金,编造虚假的收入。
对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透明的收入认定标准、独立的审核机构和监察机制,以及严格的审计程序。
三、伪造会计记录的舞弊:1. 虚假账户:会计人员通过设置虚假账户,将资金转移或掩盖财务状况。
对策:加强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账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销售虚构:会计人员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来夸大企业的销售额。
对策:增加销售数据的可验证性,加强销售合同的审查,确保销售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人为制造虚假利润的舞弊:1. 销售回购: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交易并随后回购,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
对策:加强销售和回购交易的审查和检查,实施合规性审计,防止虚假利润的产生。
2. 长期项目的前置收入确认:企业人员通过提前确认长期项目的收入来夸大企业的利润。
对策:建立明确的收入确认规则和程序,并加强对长期项目的跟踪和监督。
以上只是会计舞弊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情况还有很多变种。
为了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以审计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舞弊的原因
![会计舞弊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8512518ba0d4a7303763aa8.png)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1、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财政部门按《会计法》的规定对所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但实际上并未对所有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督。
国家审计署对中央级企业所属的二、三级企业和中央垂直单位在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纠正不及时,地方审计机关又无权检查,造成这些企业和垂直单位缺乏经常性的监督,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真空”地带,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长此以往,使这些企业和单位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习以为常,问题越积越多,金额越来越大。
2、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空隙我国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
例如,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不严密,操作性较差;会计准则之间以及与其他法规之间也有诸多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
所有这些缺陷,必然会进一步增大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空间”。
3、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1)、股权结构以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为主,尤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股权结构不合理。
《证券法》中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的规定,使得新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表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
而国家关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的规定,更从制度上确保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
(2)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利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将董事会架空,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
(4)“内部人控制”,利益结构失衡“内部人控制”理论是在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时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
我国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
由于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和操纵,不仅股东会和监事会成了摆设,且董事会也形同虚设。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治理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fe90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b.png)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治理关键信息项:1、会计舞弊的定义及表现形式2、会计舞弊产生的内部原因3、会计舞弊产生的外部原因4、治理会计舞弊的内部措施5、治理会计舞弊的外部措施6、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督与处罚机制11 会计舞弊的定义及表现形式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11 虚构交易或业务,编造虚假的收入、成本、资产等数据。
112 篡改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113 隐瞒或不披露重要的财务信息,如重大负债、关联交易等。
114 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利润。
12 会计舞弊产生的内部原因121 企业管理层的利益驱动。
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职业声誉或满足业绩考核指标,可能指使或纵容会计人员进行舞弊。
12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监督机制失效,董事会、监事会等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导致管理层权力过大,缺乏制衡。
123 企业文化和道德缺失。
企业缺乏诚信文化,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对舞弊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124 财务压力。
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偿债困难等财务压力时,可能通过舞弊来获取资金或掩盖财务困境。
13 会计舞弊产生的外部原因131 监管制度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132 审计监督不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揭露会计舞弊。
133 市场竞争压力。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可能通过舞弊来美化财务状况,吸引投资者和客户。
134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取企业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1 治理会计舞弊的内部措施2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48f16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9.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个人、团体或组织在财务活动中,通过故意编造或者操纵会计信息,以满足个人或者特定组织的利益,而对外部各方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会计舞弊对企业财务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危害。
正因如此,会计舞弊防范成为了各类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会计舞弊的类型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或夸大实际销售额,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
这种舞弊方式通常表现在销售收入上。
企业可以虚构销售单据、操纵合同金额、伪造收款等手段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加优秀。
2. 蓄意残留负债这种舞弊类型是指企业故意隐瞒或延迟披露某些负债,以达到企业的短期盈利目标。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偿债方案、扩大财务报表范围来达到蓄意残留负债的目的。
3. 资产卸载资产卸载是指企业将其未偿还的借款或应付款项,通过转移资产、虚构债务减少等手段,将企业债务表消减。
这种类型的会计舞弊会使企业的财务结构显得更健康,同时也会减少企业应付款项,增加企业的信用额度。
4. 虚假财务报表虚假财务报表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或者虚构会计信息来实现欺骗的目的。
这种类型的舞弊最为直接、常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篡改。
相应对策1.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和审计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建立包括严格的审批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等,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提高员工意识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会计舞弊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确保员工遵守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当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强化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4.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定期对企业可能存在的会计舞弊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会计舞弊的名词解释
![会计舞弊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7056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9.png)
会计舞弊的名词解释在商业活动中,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数据,以欺骗公司股东、投资者、债权人或政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舞弊的本质和机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舞弊的类型1. 收入的操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报告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或者通过欺骗性的会计减少费用以增加利润,从而夸大了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
2. 资产价值的夸大:企业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恶意低估负债,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可能包括虚构商誉、资产重估等手段。
3. 财务信息的隐瞒:企业故意隐瞒不良贷款、法律诉讼、重大账务等信息,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4. 风险与控制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包括内部人员的贪污行为、滥用职权、侵占企业资金等违规行为,以及造假和篡改财务数据等。
二、会计舞弊的原因1. 利益诱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利润,为了满足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时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
2. 职权滥用:企业的内部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拥有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和处理权力,有机会操纵财务数据,从而实施舞弊行为。
3. 控制和监督环境不完善: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审核程序以及独立监管机构,会为会计舞弊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
4. 个人道德缺失:一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因为个人的道德观念不端正,缺乏职业操守,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三、会计舞弊的后果1. 对企业的影响:会计舞弊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增加经营风险。
2. 对投资者和股东的影响:投资者或股东可能因为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3. 对市场的影响:会计舞弊的发生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降低市场信心,对整个市场形成不良影响。
4.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会计舞弊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失业的增加以及经济不稳定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阐述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
![阐述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https://img.taocdn.com/s3/m/bdb6f632a32d7375a417809e.png)
阐述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表现形式、社会危害性一、财务舞弊的种类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舞弊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
财务舞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侵占资产;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被审计单位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如: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
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
美国安然、世通,我国的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河等舞弊案件均属于这一种类,如以下情况: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变造。
2.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3.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做出虚假不真实的表达。
4.故意或蓄意使用不当的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二、财务舞弊动因的分析由于舞弊存在被发现的风险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压力,也就是说舞弊亦有成本,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理性的人宁愿尊重客观事实,也不愿去冒这种风险。
但是,一旦面临某种压力和诱惑,被审计单位舞弊的冲动就会变得强烈。
正如Joseph T. vrells指出的,财务报表舞弊“不是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实,而是发端于某种环境——这种环境存在两个特征:(1)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2)目标未实现将被视为不可宽恕的氛围。
换言之,财务报表舞弊产于压力”,法尔莫公司正是由于亏损的压力以及美纳斯急欲筹资扩张的欲望才铤而走险,走上了造假的不归之路。
三、舞弊产生的风险因素1.舞弊者的需求。
如动机或压力,财报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动机是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具体表现为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或被审计单位运营状况的威胁,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或要求而承受过度的压力,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经济利益受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或状况影响。
浅谈舞弊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浅谈舞弊的种类及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391a97558fafab069dc02af.png)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资与创业
第3期
承担违反 《审计法》 的相关责任, 但由于舞弊行为完 全不发挥作用的概率较小, 从而使得具有一些投机心 理和冒险心理的被审计单位倾向于采取舞弊行为手 段来达到干扰阻挠审计的目的。 (五)崇权心理 崇权心理是大多数被审计单位敢于实施舞弊 行为来达到主观目的的最具 “中国特色” 的心理状 态。崇权心理源于 “官本位” 意识。现实生活中行 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有着 悠久历史的 “官本位” 意识直至法制日趋健全的今 天仍然难以消除其社会心理积淀。尽管法律规定 “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不管其他行政机 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但审计过程中行政权 力干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些成为被审计单位采取舞弊行为的心理后盾。 另外, 舞弊行为还有其他的心理状态, 如由于审计 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从而导致社会上仍有一部分 单位和人员对依法接受审计的法定义务存在模糊认 识,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由于被审计单位部分责任人 员存在严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出于掩盖行为事实的 目的而实施干扰阻挠审计取证工作的对抗心理; 由于 审计人员违反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纪律, 使部 分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行为目的得逞而其他被审计 单位产生的嫉妒心理和效仿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可 能导致某些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行为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促使人们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掌握了导 致舞弊行为的心理因素之后, 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 和采取应对舞弊行为的有效措施,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 地降低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 保障依法审计工作的顺 利进行, 提高审计监督效果。 综上所述, 舞弊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归 根结底还是受到利用的驱使, 还是出于不当得利的目 的。舞弊行为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因为任何一个 企业其经营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 而企 业要想顺利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就必然离 不开管理, 特别是离不开财务会计管理, 因为企业在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bed1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f.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在财务报告中故意包含虚假信息或者隐藏真实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会计舞弊的类型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常见的会计舞弊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收入舞弊收入舞弊是指企业故意夸大收入或者虚构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表现。
常见的收入舞弊类型包括虚构销售、滞销品转移和未来收入故意提前确认等。
对策方面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销售合同和收入确认的审核,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成本舞弊成本舞弊是指企业故意低估成本或者虚构成本,以减少成本支出和提高利润水平。
常见的成本舞弊类型包括恶意低估资产减值损失、虚构期末库存和未来成本转移等。
对策方面可以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资产舞弊资产舞弊是指企业故意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隐匿资产损失,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实力。
常见的资产舞弊类型包括虚构固定资产价值、漏报资产减值损失和未披露资产负债表附注信息等。
对策方面可以加强资产评估和披露,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披露的完整性。
四、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在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时虚构财务信息或者隐匿真实情况,以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常见的财务报告舞弊类型包括虚构利润和现金流量、误导性财务数据和隐瞒重大事实等。
对策方面可以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会计舞弊的类型多种多样,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加强财务核算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舞弊,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浅谈会计舞弊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浅谈会计舞弊的种类及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412aad5ce2f0066f5332218.png)
的 目的就在于发现 、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 。一个健全 的内部 控制制度起码应 该达 到 以下 目的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 当的授 权来进行 ;保证所 有交易和事项 以正确的金额 ,在恰 当的会 计 期 间及 时的记 录于适当的帐户 ,从而使会计报表 的编制 符合 会 计准则 的相关 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 的接触 、处 理均 经过适 当的授权 ;保证 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等。如果一 个公 司的内部控 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缺乏 ,则很容 易发生会计舞 弊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 重大 影响的控 制 环境 的好坏 ,也直接地影响着 内部控制制度是 否发 挥作用。舞 弊信 息之所 以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 务报 告,一个 很重要 的原 因就 是这些企业的 内部控制环境 已极 不正常,这才使得会 计舞 弊行 为有机可 乘。 2 、目前 的企业绩 效评价体 系尚有 不完善的地 方。企业之所 以敢进行 会计造假 ,一个很重要 的原 因就 是 目前对 企业经营业 绩进 行考 核评价的主流方法还不尽科 学、合理。 目前大部分企 业还 是把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 的营业 利润 来作为评价企业 业绩 好坏的主要方法 。建立在权责发 生制 基础 上的营业利润 由 于常常受到成本费用在受益期 间摊配 的影 响较 大,这就为经营 者作假舞弊提供 了方便 ,即使其作 了假 也不能及时的被发现 、 认定、查处 。用这种方式对企业经营 者进 行考核 ,往往会流于 形式,只停留在数字表面。 3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现代企业普遍实行所有权 与经 营权的分离 ,企业所有者 ( 或投 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掌 握的有关企业实际经营方面 的信 息详尽程度有所不 同。而处于 有利地位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或直 接参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且处 于控制地位的部分投 资者 ,往往 会基 于其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考 虑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造假 来掩 盖或改变对 自己不利 的营 业报告 ,或是只少量披 露甚 至不披露对本企业不利 的信息 ,故 意制造会计信息失真 ,从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 的利益 。 4 、财务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 。 会计上 的不确 定性产 生于这样两个主要来源 :第一,会计信息一般都于预期要在未 来持续存在 的实体有 关。 由于一些成本费用 的分摊常常是在过 去和未来期 间进行 的,对 于这些分摊的合理性和未来 的预 期依 据就必须作些假 定。尽 管这些关于分摊的假定和预期之 中,有 些可能在 以后期间也有效 。 但许 多分摊却 不能加以查证。第二 , 会计上 的计量 常被假 定为代表那些需要对其不确 定的未来 数额 加 以估计 的财产 的货 币表现。所有这些 因素都可 能会 引起 会计 信息最终偏离 “ 真 实 ”的境地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上 市公司操 纵会计信息提供 了可 能。 5 、社会监督不力或流于形式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 , 政府 的管理职 能逐 步地从 以前 的既是运动 员又 是裁判 的角色 向 游戏规则 的制定者角色转变 。但是,社会监督究竟应监督什么 、 怎么监督 、法律 责任等都还不完善 。同时由于 目 前我 国的社会 中介服务职业和道 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较大差距 ,甚至 有 的审计师参 与造假或提供虚假审计报告 ,从而使得会 计信息 失真案件层 出不 穷。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8658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0.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会计舞弊是指在会计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出现的欺骗行为,旨在操纵财务信息以使公司获利或掩盖损失。
会计舞弊可能由内部或外部的个人或实体进行,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失真和违反法律法规。
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会计舞弊的形式和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类型分析1. 虚假收入虚假收入是一种常见的会计舞弊类型,通常是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或提前确认收入来夸大公司的业绩。
在财务报表上虚构销售额或者虚构应收账款来提高公司的营业收入。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司实际业绩被夸大,从而对外界形成误导。
2. 虚假支出与虚假收入相对应,虚假支出是指公司通过虚构费用或者增加开支来掩盖真实的盈利能力。
企业可以虚假报销、夸大费用等手段来减少利润,以降低纳税和追踪的损失。
3. 资产贬值公司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隐瞒资产减值来提高公司的实际价值。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的潜在风险被低估,从而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忽视了相关风险。
4. 财务报表欺诈财务报表欺诈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夸大或者缩小某些项目,以达到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或管理者的目的。
企业可以故意夸大资产价值或者缩小负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的目的。
5. 现金舞弊现金舞弊是指公司内部人员利用自身的职权和控制权来窃取公司的现金资产。
工作人员可能通过伪造支票、刷卡、偷取现金等方式来获取公司的资金。
二、相应对策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财务制度与流程、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并发现会计舞弊行为。
2. 强化审计监督公司应雇佣资深的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增加审计的频率和范围,能够有效地发现会计舞弊行为。
3. 建立举报机制公司应建立匿名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和外部人员发现和举报会计舞弊行为。
举报者应获得保护,并对举报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
![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8fc8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e.png)
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
一、会计舞弊原因
1、贪婪:会计人员贪婪的情绪会导致他们把公司的资金拿去贪婪,最终可能会违反公司的利益,以及法律和会计准则。
2、监管不足:如果公司管理方式中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督,会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增加。
3、职业心理:受到来自同事和上司的压力,开始贪婪,对会计准则违反,进而导致会计舞弊的行为。
4、忽视会计准则:如果会计人员不去重视会计准则,就会容易做出不正确的会计判断,导致会计舞弊。
5、政治倾向:如果会计人员有政治倾向或者具有政治背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从而导致会计舞弊。
6、财产消失:如果会计人员财务处理不当,会导致财产移失或者偷窃,从而导致会计舞弊。
二、会计舞弊对策分析
1、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应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更加认识到道德规范,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减少会计舞弊的发生。
2、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管:会计部门应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c26cb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3.png)
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以及相应对策【摘要】会计舞弊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不端行为,包括欺诈性财务报告、非法转移资产、虚增支出、滥用职权和内部控制不完善等类型。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财务稳定,对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估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至关重要。
通过对会计舞弊的类型分析和相应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不端行为,维护企业的经营健康和社会公平,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计舞弊、欺诈性财务报告、非法转移资产行为、虚增支出、滥用职权、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道德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监控、研究意义、研究背景1. 引言1.1 会计舞弊的定义会计舞弊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采取欺诈手段,以获得不当利益或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
会计舞弊通常包括虚增收入、虚报成本、隐瞒负债、夸大资产等手段,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呈现不真实的状态。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会计舞弊的广泛存在,需要加强监管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预防和打击。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舞弊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研究会计舞弊的定义和形式,有助于提高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警惕性和预防能力,维护企业的经济稳定和市场秩序。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会计舞弊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公司治理结构的弱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层诚信缺失等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识别不同类型的会计舞弊行为,寻找应对之策,对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分析会计舞弊的类型,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对预防和打击会计舞弊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法律知识:什么是舞弊
![法律知识:什么是舞弊](https://img.taocdn.com/s3/m/5456fb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a.png)
法律知识:什么是舞弊舞弊是指在游戏、体育比赛或其他比较公平的竞争中使用欺骗或非法手段,以获取不正当的优势或胜利。
它是一种破坏公正、平等竞争基础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竞争的原则和道德,也严重损害了运动健康、公众信任和社会道德风尚。
因此,有效地防止和打击舞弊行为,一直是各个国家、地区和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舞弊行为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以暴力、威胁或收买等手段,对对手或竞赛员进行恐吓或攻击,以削弱其竞争能力;2.在比赛或运动中,使用药品或技术手段,以增强体力或改变规则,以获取不公平的支配权;3.在博弈中,使用欺诈、作弊或超前知识等方式,掩盖自己的行动轨迹,从而获得优势或稳赚不亏。
其次,各个领域和行业所面临的舞弊问题也有所差异。
比如,在教育领域,考试作弊、造假、剽窃、抄袭等问题十分普遍,不但破坏学术道德和教学质量,更加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在金融领域,财务造假、内部交易、操纵市场等问题频发,不但使得市场失去公正和有效性,更加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和风险;在政治领域,舞弊问题也十分严重,包括选举舞弊、受贿贪污等现象,不但败坏了政治风气和民主制度,更加令公众对领导人和政府失去信心和支持。
最后,防止和打击舞弊,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有效措施。
为了减少教育领域的舞弊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考试监管和惩罚机制;为了减少金融领域的舞弊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加强法律规制和惩罚力度;为了减少政治领域的舞弊问题,需要加强选举监管和舞弊预防、加强反腐打贪力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等。
总的来说,只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舞弊行为的意识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正、平等和诚信的社会基石,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目标。
舞弊基础知识
![舞弊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f9c05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1.png)
舞弊基础知识
舞弊是指在竞争、考试或其他情况下,借助欺骗、规避或非法手
段来获得不正当的好处或利益的行为。
舞弊的种类很多,包括作弊、
灌水、贿赂、抄袭、盗窃等。
作弊是舞弊的一种常见形式,包括抄袭、当机立断、利用通讯设备跟考试等,也包括伪造或篡改文书、证件、
成绩单等资料来骗取利益的行为。
舞弊的危害极大,不仅会严重破坏
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会严重损害社会公信力、人们的诚信和自律精神,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恶劣事件的发生。
为了防止和打击舞弊行为,各行
业和领域都采用了相应的监测和措施,例如在考试中进行安检、设立
考场监考、使用防伪技术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
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共同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
学校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
![学校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032dac84868762caaed59a.png)
学校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一、学校财务舞弊的含义及成因:舞弊是指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像或其他方式欺骗他人的行为,是为了侵占集体或他人财物或达到其他不正当利益之目的。
学校财务舞弊,主要是某些人为了小集团的利益,在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上弄虚作假,以谋取私利的行为。
究其原因主要有:1.利益驱动,是导致学校财务舞弊的动因。
随着县级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财务归入核算中心,校长支配财权不象以前那样方便,于是便出现某些学校为了小集体或个人的利益,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方便自己的额外开支。
2.监督不力,是导致学校财务舞弊的外在原因。
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校长在学校里行使权力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于是便会出现自立的收费项目,并采用隐藏、改变名目等方法转移这部分收入,通过会计舞弊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学校财务已并入核算中心,而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情况了解甚少,会计监督作用亦难以发挥,舞弊行为就较容易发生。
3.学校双轨制的收费,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为补充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高中学校在完成招生任务的基础上,还有一定数额的择校自费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完成本施教区的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部分借读生,这就为学校在收入方面的舞弊提供了条件。
因为这些学生在入学时要向就读学校交纳名义繁杂的各种费用,如“借读费”、“买分钱”、“捐资费”等。
而对这些费用的处理往往不会通过非常正规的会计渠道进行,这类收费现象的存在也就成了学校财务舞弊行为滋生的土壤。
二、学校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随着学校财务纳入核算中心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新的作弊手法又会顺应时代变化而产生,舞弊手段更加多样化。
1.肆意造假。
如在审计中发现,某校将该退还给学生的代管费,先作假退处理,然后又伪造一个姓名当作借入款借入,此后要想动用这笔学生代管费,随时以还款的方式提取出来即可。
有的学校将不该列入代管费开支的一些费用尽量地塞进去,有的甚至虚开学校油印室用纸的发票将现金套取出来,用于发放奖金、领导人额外职务补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作者:财务顾问网发表日期:2005-07-26 14:22:07 人气:9内容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会计舞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对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企业会计报表错弊的揭示,是广大投资者,包括债权人、股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要求。
本文结合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和作者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就企业会计舞弊的种类和成因谈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舞弊种类原因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第3条则将“舞弊”定义为:“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但是,会计舞弊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
近年来美国就曝出了安然公司(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世界通讯公司(第三大电信公司)、阿德传播公司(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英克隆公司(ImClone,著名生物技术企业)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
而在国内,国家审计署在2000年检查了1290户国有企业,发现了68%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沪深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
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
在此,笔者仅就企业会计舞弊的种类和产生原因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舞弊的种类企业会计舞弊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三种类型。
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恶意造假来操纵利润恶意造假来操纵利润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包括企业股东、经营管理者及其它相关人员),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的计划、安排,故意以欺诈、隐瞒、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或是通过故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等手段,来人为操纵营业利润。
最突出例子就是红光公司欺诈上市案。
1996年8月,红光集团公司为了骗取上市资格,指使公司会计人员,以原本未独立核算的玻壳分厂资产为基础,以虚构收入,少计成本的方式,人为构造出一份看起来不错的会计报表,同时隐瞒了其主要生产设备系八十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已到报废年限,生产效率低下的这一关键问题。
以此通过了有关部门的上市资格审查,从而于1997年6月顺利上市。
但从97年开始,其报表上的业绩就出现大幅度滑坡,直到2000年被中国证件监会查处。
红光股份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采取虚构产品销售收入的做法就是会计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帐真算”、“假帐假算”。
这种作假方法由于设计得比较慎密,一般发现起来较为困难。
2、利用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财务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来造假从上世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
会计制度也从原苏联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西方国家通用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事项、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在这样一个新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新旧会计制度交替之际,会计制度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小集团利益,利用现有会计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
例如“渝钛白”事件。
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渝钛白)是1992年9月在吸收合并重庆化工厂基础上后以社会募集的方式设立的公众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之初的几年里,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可以。
但自96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出现滑坡,96年亏损额1318万元。
1997年公司经营业绩并未有好转,为了掩盖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事实,公司故意将实际上已于1995年底就完工且投入试生产的钛白粉建设项目应付债券利息约8064万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97年的公司亏损额仅反映为3136万元。
实际上,该生产线96年就已具备生产能力,且小批量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之所以一直未能达产验收,主要是因流动资金不足及市场暂未打开。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一旦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就应进入期间费用,不得再资本化。
渝太白公司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是:96年公司已亏损1000余万,97年公司帐面又亏损3000余万。
若加上这一笔借款利息,则累计亏损将接近1.2亿元。
这对于注册资本为1.3亿元的公司来说,若公布开来,投资者一定会怀疑其持续经营能力。
3、利用关联方交易来造假关联方交易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大量事实证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会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而在这方面利用关联方交易来造假的显著例子就是“ST猴王”事件。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最初是一家主要生产焊接材料和设备的企业,1993年1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自96年开始,公司的经营业绩开始滑坡。
1998年,为了能够挤上增发B股的班车,猴王股份利用关联方交易做幌子,大肆进行会计造假。
根据猴王股份公司有关年报资料披露:1998年3月,猴王股份公司与猴王集团公司签定的资产租赁合同,商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将其名下11家子公司租赁给猴王集团公司经营。
而事实是直到2000年8月猴王集团破产时,上述的11家子公司的资产中也没有一块表明产权属于猴王股份。
通过宜昌市工商局注册分局了解到,ST猴王的资产是2000年猴王集团破产前宜宾市政府才下文划到股份公司名下的,此前所有权一直属于猴王集团。
前后花费股份公司4亿元、历时三年向猴王集团收购的11家焊材厂和3家焊条厂的“并购”不过是用一堆“垃圾资产”冲抵巨额应收账款、套取上市公司巨额现金的“空手道”。
如此运作以后,“收购”来的这部分资产转手又租给猴王集团经营,继续为ST猴王的虚假利润做贡献。
从1995年开始,猴王股份每年都以资金占用费的名义向猴王集团公司收取三、四千万元不等的资金占用费,总额高达1.9亿元。
而这几年ST猴王的账面净利润总额总共也只有1.5亿元。
1998年,ST猴王0.13元每股收益中竟然有0.12元是靠“出租”而来的。
由此而来的是公司顺利发行了B股。
4、利用“销售截期”来造假利用销售截期来调节利润也是企业会计舞弊的常用手法之一。
在这方面,“东方锅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企业的销售收入认定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d、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而东方锅炉在股票上市后的1996—1998年,通过人为改变销售截期的办法,将应列入1996年的销售收入1.76亿元、销售利润3800万元递延到1997年;而在1997年又通过同样的手法将应计入1997年的收入2.26亿元、销售利润4700万元递延到1998年。
从而制造出连年业绩稳定增长的假象。
5、利用虚假信息来调节资产企业通常会通过对虚拟的并不存在的资产作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等方法来虚减资产,从而达到人为调节企业资产的目的。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琼民源”案件。
“琼民源”1993年4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公司股票一直未受到广大投资者青睐。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并获取暴利,“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伙同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作掩护,在未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的情况下,通过和关联企业——香港冠联企业等签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合作建房及权益转让合同,人为虚构利润 5.4亿元;同时通过对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四个投资项目进行虚假评估而制造出6.57亿元的巨额资本公积金。
使公司股票价格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从4元多翻了数倍直上26元多。
6、利用销售截期和混淆成本等方法来偷逃税金由于我国实行统一的税率,因此企业实际应交多少税金就取决于税基的多少,即营业收入的多少。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交或延后交纳税金的目的,故意将应计入当期的营业收入延期确认,或是将应视同销售的部分(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消费、对外捐赠等)直接以成本价转入相关科目但不作纳税调整,从而偷逃生产流通环节应交纳的税金;将本应在税后列支的各种罚款、超过规定限额的捐助、非正常损失等混入成本费用中,以此来达到降低应税所得额,偷逃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二、舞弊形成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W. Steve Albrecht)认为,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压力、机会和合理化。
压力是企业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外部动力。
企业之所以会进行会计舞弊,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源于压力。
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
其中,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进行会计舞弊的动因。
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保名而造假,有的为得利而造假,有的为不被摘牌而造假,也有的或是为偷税而造假等等;工作压力则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害怕失去工作,或是怕提升受阻等,因而采取造假的方式虚构交易而人为改变企业对外的盈利报告,以骗取荣誉。
经济压力多产生于企业的外部,如股东对企业业绩要求及投资回报的压力、同行之间的比较压力等;而工作压力一般源于企业股东或企业内部,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企业内部的晋升及薪酬制度等。
压力会促使企业经营者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隐蔽的补偿。
机会是指舞弊者进行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可能性。
机会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
合理化实质上是造假者在道德上对其行为所作的价值判断,即取得心理平衡。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
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容易使人作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
最常见的理由是: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公司利益着想;别人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等。
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之所以会频繁发生会计舞弊,其主要根源就在于: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无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