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史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世界经济史史实时间及简要内容

世界经济史-- -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我国古代农业进步的进程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汉朝(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驱动为人力)-唐朝(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详细进程:(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时期,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铁犁牛耕,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保守性。

是封建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

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

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进程官营手工业:西周-明中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艰难发展,一直到明中期才超过官营手工业。

42必修2 第十单元 第27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42必修2 第十单元 第27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

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线索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7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普遍推广,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

资本家被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刺激了资本家盲目和无限制生产。

②由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内战以后苏俄所面临的形势和经济发展规划1920到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俄共(布)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当时苏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不仅使得这个转变十分必要,而且也提供了可能。

首先,从国际方面来看,1920――1921年,在苏俄的积极努力下,他和西方的邻国波兰、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订立了和平条约,随后又和比邻的东方国家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缔结了和平条约和友好条约,这样就使得苏俄同他邻国的各系越来越密切。

因此,列宁说:“这就保证我们能从根本上专心从事经济建设事业,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安心地、坚决地和满怀信心地进行工作。

”苏俄同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一种均势。

这种均势表现在: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后失败而告终,面对苏维埃国家不容抹杀的这一实事,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迫于国内劳动人民的压力和经济危机的深刻化,因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考虑和苏维埃俄国进行事务联系,不得不暂时承认他或半承认他,不得不同他发展贸易关系。

因此在1921年3月以后,苏俄先后同英、德、意、奥、瑞、捷签定了贸易关系协定。

这种结婚时的出现,就为苏俄的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大国不仅不承认苏俄,而且时刻准备扼杀他。

内战结束时,列宁就说:“现在,我们使许多强国不敢再进行反对我们的战争,但是,会不会长久,我们不能担保。

必须做好准备,一旦情况稍有变化,帝国主义强盗就会向我们进攻。

必须对这一点有所准备。

因此,首先应该恢复经济,应该使它牢固地站稳脚跟。

”“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经济,那末我们就落在而且将来还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后面,我们就会挨打。

”从国内来看,国内战争结束时,苏俄的国民经济已经是千疮百孔,穷困不堪。

1920年,大工业的产量几乎比战前减少了86%,农业总产量只等于战前的65%。

国内所有库存的金属和布匹差不多都已用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5.斯大林体制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 试 答
提示:否。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 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
6.“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 试 答
提示:否。“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探索和创新,对世界尤其是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 影响,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试图示新经济政策。 试 答
提示: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 哪些? 试 答
提示: (1) 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 “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 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 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 “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3.评价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试 答 提示:
2.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 代了吗? 试 答
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 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 时代。
2.影响 (1)这一模式在工业化初期和战争时期以及在经济恢复 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 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对二战后建立 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 义阵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进程,伴随着众多的成就和挑战。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塑造了全新的国家形象。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在20世纪初,俄国的经济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1917年革命后,苏联开始进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行国家有计划的经济。

这一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五年计划,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控制和调度,大力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使得苏联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苏联从一个农业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然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五年计划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低下和环境破坏等。

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

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通过建立强大的政党和国家机构,确保了政权的巩固。

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唯一的合法政党,通过集权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资源和人力,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然而,苏联政治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党和政府官僚主义、腐败以及意识形态的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也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通过普及教育、鼓励科学技术进步和强调劳动者的价值等方式,试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苏联的文化建设注重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奉献和社会的利益至上。

苏联创造了许多艺术和文学作品,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壮丽的社会主义雕塑和建筑等,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理想面貌。

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限制,苏联文化建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政治化,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除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涵盖了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和公平正义等方面。

在苏联社会主义的初期,国家通过土地改革和财产公有化,消除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选择题1.(2分)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紧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的确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接着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试验”。

苏联的“独特试验”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2分)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包括①将企业收归国有②实行新的土地政策③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4.(2分)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斗争B.把革命志向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复原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5.(2分)2019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

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头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6.(2分)1970年,苏联闻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推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7.(2分)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旁边村落的农夫,许租给他们运用,而以他们全部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历史人民复习配套: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林模

历史人民复习配套: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林模

考点4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2.内容(1)农业:实行错误!______________。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错误!________,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1)积极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②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措施(1)农业:用固定的错误!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5______________。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错误!___________的工资制。

3.作用(1)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7________打下了基础。

(2)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

(3)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表现(1)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8________,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2)农业集体化: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错误!____________.2.特点(1)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错误!__________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限制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

3.成就(1)1928—193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1933—1937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错误!________、世界第二。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报告二 名校备考方案研究
1 从生产消费矛盾、社会矛盾等角度理解 1929 年经济危 机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理解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对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部分内容结合图表考查的情 况较多,注意识图能力和所学知识的结合。
a.从贫富差距大、消费不足等角度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 景
3.主要内容
措施
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 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 金融体系 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 复兴工业 《__全__国__工__业__复__兴__法____》,制定各行业的公平
经营章程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社会救济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推行“__以__工__代__赈____”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b.从对美国、对世界等角度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3.(2014 全国Ⅱ)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 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 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C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蓝鹰标记上的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 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寓意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 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
·几周后,有 250 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 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时代》周刊在每期上也印上蓝鹰, 以体现美国人民对“新政”的拥护。
6.(2014 福建文综)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 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 等,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了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 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 )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查经济危机的影响 (3)2013·海南卷,19:从美国消费 不足考查经济危机的原因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本主 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 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系 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的异同, 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 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8.4% 50% 300万
1/3 2/3 3 000多万
材料二 “是胡佛政府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 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 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 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2.“新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以信息产业为中 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以及经营 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 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 息,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4)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即‚联合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 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斯大林开展了农业 集体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 工业化,B项是新经济政策特点,都是错误的。答案为C。 )
经济 表现
艺术
科学
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贫苦大众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 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 党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 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国内反动派叛乱,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为集中全国力量,战 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 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保存了苏维埃新政 权,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 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0讲 从“战时共产主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0讲 从“战时共产主
答案:B
K12课件
28
提升点三 单列视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一五”“二五”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比较
K12课件
29
史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 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 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 购农庄的产品。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 13.2%,土豆 7.5%,牛肉 5%。
K12课件
6
(2)意义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②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K12课件
7
3.从 3 大视角理解斯大林模式
工业 建设
经济 体制
农业 建设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 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K12课件
15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 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提示]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变化:由直 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K12课件
11
史料二 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 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 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 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 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 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某某一中高三月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斯大林开始探索工业化建设模式,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D项是长期目标,排除。

2.(2020·某某高三月考)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

由此可见( A )A.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B.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D.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解析:根据“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可知,列宁反对商品经济和私营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并恢复商品贸易,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战争的胜利,C错误;D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检测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检测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这种看法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2.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3.苏俄(联)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银行的信贷业务急剧减少,银行作为信贷机构而独立存在已失去意义,政府发布《关于撤销人民银行的法令》,宣布银行机构与财政机构合并。

苏俄(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引发了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4.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

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

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的政策( )A.利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B.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恢复经济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开展垦荒运动5.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 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6.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第29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第29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第 29 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__基__本__矛__盾__,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 竞争等。
[答题术语]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 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 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 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 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 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
探究:(2)结合史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 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 何?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中“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 解决”说明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史料四中“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 幅度提高 887 种商品的关税”等信息说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 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 凯恩斯主义的转变;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 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后,严峻的内外局势促使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 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 埃政权曾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果并 未成功。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在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用,对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措施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国有化 。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④分配:实行 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食物分配制。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3)评价 ①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 了重要作用。 ②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 机。
(3)调整 所有制结构 。
最终导致国内局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势的失控和苏联
承包,并出现合资企业。
的解体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
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3.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 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据此,谈一谈你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认 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经济成长历程 第9单元 第28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经济成长历程 第9单元 第28课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

(1)美、 英、法等国 缩小“福利 国家”规模, 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第 三产业发展 起来 (2)戈尔巴 乔夫改革, 背离了社会 主义方向, 最终导致苏 联解体
(1)美国的“新经 济”是一种以知 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 导的新的经济形 态;“新经济”时 代,美国经济出 现持续增长 (2)区域集团化 和经济全球化建 设加快
解题
1929~1933年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危机之下
思路
商品大量滞销,题干材料中“廉价午餐数量猛增”“
审选项 找答案
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正是经济危 机加深的体现,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矛盾 逐渐激化,而不是缓和,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从
1933年开始的,排除C项;福利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
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摘编自《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解读 材料注意以省略号分层,材料中两个省略号将信息分为三
层,分别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结果和影响。①处信息表明罗
斯福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②处信息表明
实行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式”促进了苏
联工业化,但
也存在不少
弊端
(1)国家垄 断资本主 义得到发 展,是资本 主义经济 发展的“黄 金时代” (2)赫鲁晓 夫改革,未 能彻底打 破“斯大林 模式”的束 缚
(1)美国和西 欧国家经济 出现“滞胀” 现象,各国立 即进行政策 调整,发展 “混合经 济”,“福利国 家”发展受挫 但仍继续发 展 (2)勃列日涅 夫改革,以失 败告终
工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 业 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 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 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 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 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 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答案 A
2.“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 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了 对林肯和孔子的高度评价。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 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 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新闻话题 全新讲练
话题:2014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话题关注 2014年,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六年。这六年,每个国家都期 待经济会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福利更周到。但至今危机带来的 负面效应远未消除,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总 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4及2015两年全球经 济增长预期,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部分新兴经济体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增长3.6%,2015年增长3.9%, 均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