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
2、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4、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国(地区)内生产总值和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6、国民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分配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净产值。
7、城镇体系规划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8、城镇化水平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9、城镇空间分布结构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是指区域各城镇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状态和组合形式,包括城镇分布的疏密程度、相对位置、城镇间相互联系的便捷性。
10、经济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1、基础设施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给排水、电力、邮电通讯、街道、路灯、绿地等。
12、城市化地区是划定城市景观地域的一种地理统计单元,主要用于反映城市人口集中的城市联片地区。
二、简答题
1、技术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引进技术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技术提高了区域的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附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引进技术是应综合考虑本区域引进技术的必要性,现有的经济条件、政策条件积极引进技术可能对本区域造成的消极影响。
2、谈谈你对增长极理论的理解。
增长极的特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哪些理论模式?
(1)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高速度增长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战略目标,强调不断加强资本积累,实行扩大再生产;强调工业化,强调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强调高消费,更多地生产高价值的商品。
(2)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不发展的增长”而提出的,是传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把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战略目标。(3)自主发展的战略该战略思想是从殖民统治的历史,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来的。基本战略思想是,要发展就要自立,要摆脱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
(4)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对外贸易就能刺激经济增长。
(5)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指用国内生产去替代过去依靠进口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6)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4、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有何不同,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必须具备哪些前提?
有利条件是指一个区域发展的潜力,而优势是指某区域相比于其他区域的优势。要把有利条件转化为优势,首先应具有发展有利条件的资源、经济等方面的支撑,其次应该保证现有优势继续保持。
5、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城镇)。
(1)重点开发轴的确定,有以下几点依据
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分布状况,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地带
(2)重点发展城镇的确定,依据是: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规模,现状城镇空间分布状况
6、产业空心化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资本大量地迅速转到国外,使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造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产业空心化产生的原因:一是随着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直接把资金、技术、设备及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生产经营外流,产品由出口变为进口。二是跨国公司的建立,企业公司管理机关与生产地分离,企业公司在资本输出国家,企业生产地点在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产品由生产地点返回资本输出国,资本国便以发展服务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
7、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谈谈你对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发展战略两种空间发展战略模式的理解?
平衡发展战略是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不能获得好的效益,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不平衡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不平衡发展理论遵循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突出了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谈谈你对梯度推移战略模式的理解?
梯度推移战略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9、如何进行区域需水量预测?
用水有生活用水、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用水和农业用水。用水需求预测,分别进行预测。
10、区域给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如何选择水源地和水厂位置?
居民点供水系统由水源、取水构筑物、泵站、输水管道和净水构筑物组成。
水源选用要求: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多目标、综合性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取水、输水、净化设施的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水厂选址: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卫生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11、确定高压线走向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应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路径应与城镇发展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体的生产厂房、仓库、储罐等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避免引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应考虑对邻近的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设施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