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参考学案2
部编版【整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5.2预防犯罪信 学案(教师版)
5.2预防犯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二、学习重点犯罪的特征。
三、学习难点加强自我防范四、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一)自读课文,找到书中你认为重点的题写在题板上。
(二)根据学习提纲,完成本课重点难点。
1.什么是刑法?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处罚。
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4.什么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分、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6.如何预防犯罪?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再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共同探究(竞争中合作 合作中竞争!)快速阅读教材1.阅读教材上的案例p54,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5.2预防犯罪教案设计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得出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明确刑法的内容和作用;知道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知道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意识到犯罪处罚的严厉性。
加强自我防范,做守法的好公民。
重点
犯罪的特征、刑罚处罚
难点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做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浙江乐清“顺风车司机杀人案”罪犯被执行死刑新闻事件导入,让学生体会到犯罪会受到刑罚处罚。
引出本课主题--预防犯罪
思考新闻案例,意识到犯罪会受到刑罚处罚。
从比较典型的新闻案例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
讲授新课
探究一:犯罪
思考: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板书
刑法的作用及其内容
预防犯罪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种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学生理解并识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概括出如何做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体会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
精选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学案
预防犯罪一、学习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二、自主预习1..........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刑事违法性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附加刑两大类。
4.........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三、合作探究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
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
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是一样吗?说明理由。
2.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3.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哪几种?4.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四、随堂演练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
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
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2..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经过调查,针对已核实的该饭店存在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等问题,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该饭店的行为(....)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触犯了刑法..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5.2预防犯罪学案2
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填空)
一、了解罪与罚
1、什么是刑法?
答:刑法是惩治、保护和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2、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答: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触犯了、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拓展延伸】
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污染校园的清新空气。例如,有的同学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有的甚至打架、财博、偷窥等。让我们寻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和【】。
主刑包括、、、死刑。
附加刑包括、、、驱逐出境。
二、加强自我防范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纪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的“雷区”。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学习小结】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及理解
2.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刑法的含义及作用;犯罪的三个特征;刑法的类型;青少年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能力目标: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提高对法律的认知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起法治精神,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犯罪的三个特征及关系。
难点: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一体机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式导入请同学们关上书本,一起回忆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的知识点。
师强调:重点要掌握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和区别;学会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通过知识点的回顾,进入本框主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第一目了解罪与罚情景探究: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学生自行阅读并观察三组漫画)提出问题: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师总结:由第一框学习的知识经验可得,三组漫画人物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其中,第一组漫画中的人物敲碎车门偷东西;第二组漫画几位人物利用地沟油,危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第三组漫画中的人物非法拘禁他人。
那么,大家想一想,他们的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学生讨论)三组漫画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中的刑事责任。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刑法、刑罚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着重强调刑法概念中,它形成了一对关系:惩治和保护。
同时,说明刑法的作用: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就如上述材料就可以说明偷、危害他人的健康和非法拘禁等都属于犯罪行为。
(学生举相类似的案例作分析)通过阅读教材P53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情景探究:阅读教材P53行为一和行为二的内容。
首先让学生谈感受。
提问:试着分析上述行为。
(学生讨论并总结发言)行为一:后果是轻微伤害,危害性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5.2预防犯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概念及事例,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顾理解与巩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有更深认识,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3)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意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预防犯罪的学习,让学生对形成正确的价格观和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反应灵活,活泼好动,对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大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对初中八年有学生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互讨论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整理并完整表达个人的思想;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对相互启发,开阔视野,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搜集有关犯罪的事例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盗窃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拘禁罪图片及刑法条文。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法律法规。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2.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诱惑。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预防犯罪。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预防犯罪的方法。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犯罪行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犯罪行为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危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真实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预防犯罪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2.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1.了解罪与罚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我看罪与非罪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
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认清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犯罪的特征、刑罚处罚
难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四、课型:新授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情境的选择以人为本,走进学生的生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
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讨论中受到视频内容的感染实现了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还是教师讲解的稍微多一点。
时间分配要更科学一些就更好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犯罪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法治观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犯罪。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如何预防犯罪。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课堂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一个犯罪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预防犯罪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方法。
5.拓展(10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模拟一个可能遇到危险的场景,让学生想办法避免危险。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参考教案2
5.2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1.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开展为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三、教学过程:导入:小张案例导入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一、了解罪与罚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行为性质和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
教师总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什么样的刑罚。
2.出示材料,归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教师总结: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
犯罪的根本特征: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后果3.合作探究通过教材p54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教师总结:犯罪行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二、加强自我防范1.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刘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防止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什么是刑法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刑罚的分类如何预防犯罪。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过程与方法: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一属于盗窃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二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三属于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导学案
《预防犯罪》导学案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些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这都属于犯罪行为犯罪的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实例:四名小伙趁着深夜人迹稀少时拦路抢劫,还用上了微信收款二维码。
6月30日,莲池区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经过连续数日侦查,破获了这起抢劫案件,抓获李某、王某等犯罪嫌疑人。
分析: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罚的定义及种类: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实例:新华社长沙7月9日电(记者白田田)近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公务员考试集体作弊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被告人莫某辉等15人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十日至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的刑罚。
分析:必须使用与犯罪,主刑可以单独使用,附加刑不可以单独适用。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实例:他叫易明,一个年仅13岁的懵懂少年,稚气未脱却身材高大;原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他,无意之中卷入“江湖”。
在行走“江湖”的两年间,易明先后被警察抓过10余次;短短21天,他和同伙们疯狂撬车130余辆。
也是这两年,易明曾被人连捅3刀;他身上还有没有痊愈的烟头烫伤,这是团伙成员为了逼迫他参与盗窃施下的“黑手”。
分析: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但部分学生对犯罪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行为的危害。
2.如何预防犯罪。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2.法治讲解法: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典型案例。
2.准备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哪些危害吗?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案例可以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类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如遇到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时,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他们对犯罪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4.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4.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
提问:你们对犯罪有什么认识?为什么我们要预防犯罪?2.呈现(10分钟)展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有效策略。
4.巩固(5分钟)针对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导学案
《预防犯罪》导学案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些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这都属于犯罪行为犯罪的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实例:四名小伙趁着深夜人迹稀少时拦路抢劫,还用上了微信收款二维码。
6月30日,莲池区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经过连续数日侦查,破获了这起抢劫案件,抓获李某、王某等犯罪嫌疑人。
分析: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罚的定义及种类: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实例:新华社长沙7月9日电(记者白田田)近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公务员考试集体作弊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被告人莫某辉等15人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十日至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的刑罚。
分析:必须使用与犯罪,主刑可以单独使用,附加刑不可以单独适用。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实例:他叫易明,一个年仅13岁的懵懂少年,稚气未脱却身材高大;原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他,无意之中卷入“江湖”。
在行走“江湖”的两年间,易明先后被警察抓过10余次;短短21天,他和同伙们疯狂撬车130余辆。
也是这两年,易明曾被人连捅3刀;他身上还有没有痊愈的烟头烫伤,这是团伙成员为了逼迫他参与盗窃施下的“黑手”。
分析: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设计
第2课时预防犯罪
一、教材分析
《预防犯罪》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内容。
本框在第一框之后探讨有关刑事犯罪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具体的案例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认识刑罚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后果,进而帮助认识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二、学情分析
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往往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还很淡薄,同时,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很可能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基于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罪与罚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增强依法律己的意识。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四、教学重难点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峰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班级:___姓名:__________编号:______主编:______审核
教学札记第五课《预防犯罪》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2.了解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掌握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5——57页,结合问题,找出答案,
做好笔记,注意分点标注。
)
1.《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定:
2.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3.未成年人怎样预防犯罪?
三、合作探究:(小组互查自学情况,并用自主学习知识共同分
析以下案例。
)
课本P55:(探究与分享)
①陈某15岁,因犯抢劫罪被判刑,说明了什么?
②陈某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
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③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或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是什
么?)
④陈某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这个过程给你哪
些启示?
四、展示质疑:
1.各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2.学生提出疑难,教师点拨。
五、总结提升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六、当堂反馈:
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一般违法一定会发展为犯罪②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③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④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A.②④
B.①⑧
C.②③
D.①④
2.青年陈某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混在娱乐场所,动辄欧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陈某仍不思悔改。
一日,陈某潜入某商厦盗窃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
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的教训是()
①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②违法.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③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④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中学生小强迷恋网络游戏,还经常趁父母不在家,上网浏览不健康信息。
后来,他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名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这警示我们要做到()
①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②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③远离网络,免受其害④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