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 解说词46-54
![故宫100 解说词46-54](https://img.taocdn.com/s3/m/348cae3e0b4e767f5acfceef.png)
46 玄武大帝仿佛天宫映射凡间。
据说,紫禁城里每一座主要的宫殿,都对应着天上星宿。
古人深信,天上四维,大地四方,都有灵兽镇守。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北方的七颗星星,形似龟与蛇在夜空交搏,龟蛇便成了坐镇北方的,玄武神的象征。
北宋时期,为避开宋真宗赵玄朗的名讳,玄武改称真武。
从午门一直向北,御花园内,便是真武大帝在紫禁城的居所——钦安殿。
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朱棣,从北方起兵,顺利夺取大明政权,因此,深信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正是他的守护神灵。
建造紫禁城时,他特意在象征法统的中轴线上,修建了这座唯一的神殿。
公元1420年,钦安殿与紫禁城同时落成,朱棣“天子守边”的梦想,终于实现。
钦安殿里,真武大帝身穿金甲,位震北极,在中轴线上一直守护着他的帝国。
在中国文化里,北方属水,玄武神除了威武的一面外,他还兼职水神。
在元代地基石雕里,游龙栖身于花丛中。
而这块游龙戏水栏板,它位于钦安殿后墙栏板的正中,是整个紫禁城正北极点所在的地方。
可见,明之后的雕刻,气象大改,各类水中生灵乘风驾雨,游走而来,与明初的国运共同风生水起。
水,被以为是滋润万物,万物萌生的根本,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钦安殿前的丹壁上,碧波之间盘旋着六条龙,应和地六之数。
钦安殿前垣门的匾额,上书“天一门”,天一与地六相互呼应,天一生水的卦象得以圆满。
水能生木,木知春秋。
宫城后的景山,山势如同匍匐大地的神龟。
明初的钦安殿,左右曾设有东西七所,象征北方天空的七颗星宿。
真武大帝居中而坐,手把酷似灵蛇的金水河,俯瞰全城。
远眺紫金城北部,可以想见,它的建造者朱棣当年何等用心良苦。
神定钦安殿,气拥北极天,借着玄武的神力,护佑起大明王朝的一片锦绣河山。
47 庇佑大明2004年9月,在修缮钦安殿时,发现了宝顶内的三千多部经卷,这是故宫建院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本就不同寻常的钦安殿,更添神秘。
紫禁城建成的491年间,遭遇大大小小火灾四五十次,而钦安殿次次幸免于难。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af1c0f09192e45361066f562.png)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解说词1-100](https://img.taocdn.com/s3/m/80f19e40f7ec4afe04a1df44.png)
故宫100解说词1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2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
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XX),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30822412581b6bd97f19ea81.png)
故宫100解说词1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2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陆上的辉煌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就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建筑的本质是界定生命活动的空间,正如杯子的意义是虚空的部分,而建筑物最重要的,正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这些现代的语言,其实都是在重复着中国几千年的智慧。
故宫100解说词千叟宴
![故宫100解说词千叟宴](https://img.taocdn.com/s3/m/1f853759f7ec4afe04a1df52.png)
故宫100解说词1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2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
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xx),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故宫100解说词1(5篇)
![故宫100解说词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23a1b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故宫100解说词1(5篇)第一篇:故宫100解说词1【故宫100解说词】49 皇宫禁苑标签:历史这座古色古香,幽静安谧的娱乐场所,坐落在紫禁城最北部的中央,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后,在紫禁城中,我对它的印象,将永远是最美好的。
这段对御花园最美好的记忆,来自一个世纪前的英国人庄士敦。
庄士敦,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1919年进入紫禁城,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
在他的眼里,御花园是皇帝们的周末,来到御花园,他们脱下龙袍,从一国之君变回一家之主。
假山,山洞,古树和曲径,使它成为罕见的美妙迷人之处。
御花园的甬道,花卉,戏曲,美人,典故,五颜六色的卵石,九百幅团案。
时间也栽种在这里,一株木化石,拥有比紫禁城里最年长的树木还要古老的记忆。
前朝罕见的树木在这里涌现,紫禁城居民最清澈的呼吸,从这里开始。
御花园,是紫禁城的肺。
石头洗去棱角,假山乔装云朵。
在这里,泰山变身为一方石头;黄河浓缩为一弯泉水;万里江山凝结在一株盆栽,足不出户,尽收天下之美。
中国最有权力的人,深谙园林的奥秘,这奥秘也感染了有幸居住在此的庄士敦。
(庄士敦)“皇上在御花园中给了我一处房子,对于宫内属臣们来说,这是破天荒的。
我向皇上讲了一些有关泰戈尔诗的问题,并请求允许带他到紫禁城来,这个请求马上得到应允。
在御花园我的亭阁中的会见,肯定使皇上和诗人都很愉快,我想是如此。
”在这一年,溥仪在庄士敦的帮助下,结识了更多的外国朋友,这些会见的地点,几乎总是御花园,在这所露天的会客厅里,千年的宫廷规矩,正在逐渐消融。
【故宫100解说词】48 皇家选秀标签:历史这道门,改变了无数女子的命运,恭顺与忠贞,是门的名字,也是走过这道门的女子们必须恪守的训诫。
这是鲤鱼跳龙门的起点,也是冰火两重天的界碑。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末光绪年间,列队站立的小姑娘,是清宫的应选秀女。
中国历代君主,都要选择美女充侍后宫,清代皇帝与以往不同,创立了独特的选秀女制度。
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是在旗人女子中挑选的。
故宫100纪录片鉴赏
![故宫100纪录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6445f6303d8ce2f0166232b.png)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借用第二集至大无上中的解说词: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陆上的辉煌建筑。
故宫100首播于2012.1.1,是一部以故宫为主题的纪录片。
《故宫100》通过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透过“看得见”的空间,将“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演绎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揭秘传统的宫廷建筑技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伟大宫殿,为故宫打造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
《故宫100》在五个方面带给观众以完美的呈现。
(一)镜头表现独具特色整部纪录片中,开头部分主要介绍故宫的整体,多采用全景扫描、高空俯瞰的视点拍摄。
中间部分则侧重于故宫建筑的细节描述,因此多采用近景拍摄,诸如一角屋檐,威武的铜狮,院内最大的石雕等。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这部100集的纪录片中,蒙太奇的手法时常有体现。
旧时紫禁城中的历史人物在某个地点的黑白照片与现在故宫中相同地方的红墙金瓦对比在了一起,依旧是此地此景,只是照片上的故人却已不在。
(二)独特解说声情并茂纪录片中,解说词分别由男女解说员每隔一集穿插着进行解说。
男声声音浑厚、深沉,铿锵有力;女声温婉、轻柔、娓娓道来。
在讲述气势恢弘的三大殿以及清王朝政治变幻时,音质浑厚的男声与庄严的皇家建筑相得益彰。
而在描述皇帝大婚、皇子宫区时,女声温婉极富磁性的声音带观众了解皇室的生活。
(三) 配乐渲染相得益彰纪录片中,多种风格的背景音乐被恰当地运用。
这些音乐时而庄严沉重,时而轻快灵动,时而轻音曼妙,时而深沉悲凉。
纪录片的配乐中,二胡演奏的曲调也被频繁使用,在清王朝即将没落之时,二胡的悲凉之音更增添其凄凉之意。
此外,纪录片开头和结尾音乐均用小提琴演奏,更加彰显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 动画运用动静结合与以往纪录片有所不同的是,《故宫100》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画效果,通过写意的动画特效让观众看到其中的文化意象。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428799a5964bcf84b8d57b82.png)
25最大构件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材的队伍。
肇建紫禁城,需要大星的巨型石材,这些巨石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
井,凿得很密,—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途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头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在路上,使路面结冰。
于是,工人和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式,仍要动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头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移动3公里左右。
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在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 终于浮出水面。
汹涌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动的浮云,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在高高的天宫。
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在保和殿后面,称作:云龙阶石。
当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在太艰巨,而只得放弃,那块石头,至今还静静地I尚在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上。
百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材,而是用最大的体星,和最洁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云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世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
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建筑:钦安殿。
殿上的金顶里,藏着3000多咅隔文经卷,镇守看这条王者的轴线。
当晨漓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和,此时此景,你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中轴线上的空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御道。
太和门前的御道,又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金水桥。
御道贯穿的,就是那片梦幻之城。
往南,顺看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奏,—种秩序;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指帝国广麦的疆土。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0663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1.png)
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故宫100的解说词纪录片完整版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故宫100的解说词,仅供参考。
故宫100的解说词【篇一】第一集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
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它的记忆只属于皇帝,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
那些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地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与现实间。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地触摸。
走进这座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的一部分。
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可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
第二集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来自天上。
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太和门广场和它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了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
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也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依、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皇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
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故宫100》第55-60
![《故宫100》第55-60](https://img.taocdn.com/s3/m/d06ff73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4.png)
《故宫100》第55-60【故宫100解说词】55 垂帘听政1912年2⽉12⽇清晨,养⼼殿东暖阁,紫禁城最后⼀次朝见仪式,隆裕太后携年幼的宣统帝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
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正式谢幕。
中国2132年的帝制,到此终结。
由于局⾯悲情⽽混乱,东暖阁那⾯黄⾊的布帘忘记放下,隆裕太后满脸的忧伤,深深的刻在了历史的记忆⾥。
时光倒退116年,嘉庆元年正⽉初⼀⽇,乾隆皇帝早早起了床。
养⼼殿东暖阁的明窗匾下,镶满珠宝的⾦瓯永固杯,已经注满了⽤来解毒驱邪的屠苏酒。
86岁的乾隆皇帝颤颤巍巍,写下⼏句吉祥话,这是乾隆作为皇帝,最后⼀次明窗开笔,⼏个时⾠后,禅位⼤典即将开始。
养⼼殿东暖阁,作为举⾏明窗开笔仪式的地⽅,始于雍正皇帝,并⼀直延续下来。
但是1861年冬,这个不起眼的⼩房间,突然被历史的聚光灯照亮。
⼀个⼥⼈,出现在东暖阁的黄⾊帘幕后,其后的48年,她将在这⾥统治天下。
她就是慈禧太后。
有关太后垂帘听政的旧例,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后来的帝制中国,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出现。
所以,之前⼤⾂们就悄悄搜集了历代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典章,作为历史依据。
第⼀次垂帘听政⼤典,在1861年⼀个冬⽇清晨。
据两朝帝师翁同龢⽇记中的记载:皇太后前设⼋扇黄⾊纱屏,皇帝的宝座设在纱屏前⾯,⼤⾂们依次祝贺⾏礼。
后来⼜不知何时,纱屏换了布帘。
其实,在逾越了旧制之后,这层隔膜也不重要了。
慈禧太后居住的储秀宫,为添建⼀座⼩房⼦,曾推到了⼀堵墙。
黄⾊布幔展开,红⾊宫墙倒塌,像是不详的讯号,预⽰着⼤清国,正渐渐退化成⼀个空虚的外壳。
“⼈⼼⽡解,国势⼟崩。
”隆裕太后的谕旨⾥,这样形容当时的形势。
其实,⽡解⼟崩,⼜何⽌于数年数⽉数⽇。
【故宫100解说词】56 勤政亲贤雍正元年春天,11道谕旨从养⼼殿西暖阁发出,整顿吏治由此雷厉风⾏地展开来。
养⼼殿西暖阁曾经是嫔妃休息的地⽅,雍正皇帝⼊住养⼼殿后,这⾥从休息室变为办公室。
政治上的重⼤决策,多在西暖阁酝酿拟定。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c2df050b52d380eb62946dcb.png)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
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
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
这一年为永乐元年。
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
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
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
这里人烟稀少。
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
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
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
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
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
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
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
![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6570c82cc58bd63186bd1f.png)
创作者在对故宫的实景拍摄 中, 通过
言 而涵 。
“ 情景再现 ” 等虚构手法 , 在建筑的 、 凝固
的、 遗存 的空 间中 “ 活化 ” 了历史 , 使 历史 的时间重新又流淌在我们的眼前 。 几乎所 有的 “ 搬演 ” 镜头 , 创作者都进行 了虚化 、 模糊化 ( 影像模糊 、 表现模糊 ) 的处理 , 使
及我 国古典 的建 筑 文化 。 《 故宫 1 0 0 ) ) 每
集 一 个 主题 , 四字 为 一 个 题 目 , 每 一 集 展
的一种力量 , 文 化 的魅 力 , 并不 在于正史
中那些历史 资料 的文化价值 , 也不在 于那
些 纪 实 镜 头 对 历 史 文 化 纵 深 不 加 掩 饰 的 轻蔑 , 而 是 千 百 年 来 那 些 残 存 于 民 问 的历
N E W S W O R L D I 艺廊回声
短篇 幅纪 录 片之 美
以 故 宫 1 0 0 为例
。李汶 羲
【 摘
要】 时间是一把 刻刀, 为文 明刻下 岁月的痕迹 。 古老国度的一砖一 瓦都在讲 述尘封的历史。 故宫 1 0 0 》 是 央视推 出的一部
历史性题材 纪录片, 共1 0 0集, 每 集时长在六分钟左右。 此部篇幅短 小的纪录片具有怎样 的结构特点 , 短篇幅又具有怎样的播 出优势 ,
风卷云舒 , 四季光影变化 营造 出唯美 的视 觉 冲击力 。 运动镜 头的大量使 用 , 也是世 界其它 同类题材纪录片的惯用手法 。 画面构 图具有形式美感 , 总体构 图呈 现对称和规整 的感觉 。 这种 构图设计 展现
界的平衡就决定在某个 微小 的点上 。 ”京
城之 “ 中 ”、 中 国之 “ 中 ”、 华 夏之 “ 中 ”,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db712cc6f8c75fbfc77db293.png)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
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
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
这一年为永乐元年。
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
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
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
这里人烟稀少。
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
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
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
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
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
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
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
最新故宫100 解说词
![最新故宫100 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c882bda514791711cd791746.png)
最新故宫100 解说词36 皇帝大婚这是一场历旪104天的漫长婚礼,清代260多年间,这样的婚礼叧举办过4次。
最后一次,也是最盙大的一次。
光绪十四年,宫廷画家庆宽等人接到乳一个任务,要为当朝皁帝的大婚绘制图册,展现光绪皁帝迎取皁后的全过程。
紫禁城里最喜庆,最热闹的活劢,就是皁帝大婚。
清代叧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思维幼年登基的皁帝,才有并在紫禁城举办过婚礼。
极为尊贵的中轴线建筑,叧有在皁帝大婚的旪候,才能最完整的得到余用。
因为大部分庆典,都集中在紫禁城的政治区域——前朝的三大殿,叧有大婚那天的新皁后,才能乘坐凤舆,从午门,沿中轴线,直达内廷的坤宁宫。
光绪大婚,礼仦非常复朰,从选后到洞房,历旪104天才完成。
庆宽等人,最织出艱完成乳这一套《皁帝大婚图》,它共分为八册,以连环画的形式,为我仧重现乳光绪皁帝大婚的全过程。
然而,有一个场景,是光绪大婚图中所没有的,那就是坤宁宫,也就是大婚洞房。
坤宁宫,这座明朝皁后的寝宫,自清朝入关后,被改为祭神呾节庆朝贷的地斱。
大婚旪,坤宁宫东暖阁,就是新婚帝后的洞房,他仧将在这里共度三天。
画家仧戒讲是奉旨替皁帝留点険私的穸间,但这一举劢,显然阻止不乳人仧惱象呾探秘的热情。
坤宁宫东暖阁,依然保持着百体年前,光绪大婚旪的布置。
最能传递新婚之喜的,是龙凤喜床上铺的被子。
来自江南的精工细绣,一百个天真烂漫的儿童,称何“百子被”,以象征皁帝多子多孙,江山万年。
古人认为:皁帝多子多孙,国运才能昌盙,而无后,对于皁室来说,是一个王朝行将覆灭的不详征兆。
洞房的精心讴计,寓惲不言自明。
而这精心讴计的苦心,织究落穸。
这间看似喜乐的洞房,对没有爱情的帝后来说,叧是苦闷生活的开始。
37 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扐开乳,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呾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皁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仦天下的皁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劢——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劢的萨满。
故宫100纪录片的文案
![故宫100纪录片的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a0bd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2.png)
故宫100纪录片的文案
故宫百部纪录片,穿越千年,见证华夏文明
故宫,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也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她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而这一百部纪录片则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精彩的讲述,将故宫的宝藏悉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一系列纪录片以故宫为引子,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话题。
每一部纪录片都以严谨的态度,详细介绍了故宫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以及文物收藏的珍品。
观众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故宫建筑的瑰丽之美,还能深入了解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这些纪录片中,有的记录了故宫的修复过程,展现了繁琐工作背后的辛勤付出;有的从历史的角度,向观众讲述了故宫背后的故事和传承;还有一些展示了故宫收藏的珍奇文物,令观众惊叹不已。
这些纪录片让观众们能够零距离感受故宫的壮丽,了解古代中国的皇家生活和文化艺术的辉煌。
通过观看这一百部纪录片,观众们不仅仅会被故宫的雄伟和美丽所震撼,更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些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们更加了解和珍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故宫百部纪录片是一段浩大的学习之旅,一次对中华文明的探索。
它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精彩绝伦的表达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无尽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无论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对中华文化有好奇心的普通观众,这一百部纪录片都是不可错过的珍贵资源。
让我们跟随这一百部纪录片的脚步,一同穿越千年,领略华夏古国的辉煌,感悟千年文明的智慧,共同珍爱和传承这片古老而瑰丽的土地上的一切。
故宫100第7集解说词
![故宫100第7集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785e7d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c.png)
故宫100第7集解说词故宫100第7集解说词故宫100第7集解说词。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看门的狮子却只有6对,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
这对狮子一雄一雌,大约从明朝开始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看着那些通过午门、跨过金水河,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祈福迎春~ 祝愿家宅平安,还会在家门上贴福字请门神,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也镇守国家的法统威严。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已经变成了这儿的语言。
它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底座是方形,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
它们头上有45个发髻,呼应皇帝有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教材绣球,象征掌握社稷,西边是雌狮,抚摸幼狮,象征子业昌拢除了太和门,紫禁城后庭,乾清门,养心门,宁门,养性门和长春宫前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后庭的这些兄弟姐妹,和我们不一样,它们身上都是镏金的,因为它们比我们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洁,我们在前朝值班,要挺起腰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我的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它们不用这么紧张,总是耷拉着耳朵,眯缝着眼睛,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最小的狮子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慈禧太后的权力比皇帝都大,但她还是低调的把狮子设置成最小的款式,曾经得威猛铜狮,此刻变得温馨静谧。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不知道还会再呆多少年,还有我并不孤独,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故宫100》--4 午门解说词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它处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气派昭示着一个古老的和谐,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
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af1c0f09192e45361066f562.png)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及艺术解析,值得珍藏(中)37、萨满祭祀子夜三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打开了,宫禁森严的紫禁城,每天最早进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两头活猪,这一行,即将前往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地位非常尊贵,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来到坤宁宫的老妇人,并不是来见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来参加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萨满祭神,老妇人就是主持活动的萨满。
每次祭祀,萨满必跳舞,俗称“跳神”。
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灵贡献。
两头活猪,就是祭神时要宰杀和敬献的牲口。
杀猪跳神,本是满族在关外的传统。
清朝入住紫禁城,皇宫的格局几乎全部照收前朝,中轴线上唯一重大的改变,就在这坤宁宫。
满族入关前,皇后的寝宫,就是皇室进行萨满教祭神的场所,入关以后,他们把民族记忆搬进了紫禁城的坤宁宫。
这里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进坤宁宫吃肉,名为“分福”,一向被大臣们视为殊荣。
其实,到坤宁宫吃祭肉,并不是什么享受的美事。
祭神的肉被称为“怍肉”,也就是白水煮肉,没有任何调料,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端过来,但不吃是大不敬。
于是,常有人偷偷的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为了配合萨满祭祀,坤宁宫的改造是随处可见的。
坤宁宫室内西、北、南三面,修起了环形大炕,供奉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其实并不简单。
在传统汉文化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被纳入到宗法体系中,在地位和象征意义上,受到典章、制度的约束。
改造位于中轴线的坤宁宫,意味着满清皇室,希望把满族的印记,列入到千年的宗法体制之中。
在今天的故宫,坤宁宫的特别陈设,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
38、时间机器在这座城里,时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听到,可以被触摸,而有时却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奉先殿,是宫内皇帝的家庙,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故宫100的解说词
![故宫100的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e9eafc7a376baf1ffc4fad6d.png)
故宫100的解说词一天地之间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
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它的记忆只属于皇帝。
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
那些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地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
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与现实间。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作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地触摸。
走进这座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的一部分。
紫禁城是一面镜子。
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可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
二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太和门广场,和它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了紫禁城的重心。
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
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
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仅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
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也就越大。
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己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依,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
帝皇所在,便是宫廷。
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
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
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
古代帝王以无限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就体现在这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大不可测,多即无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
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
故宫100简介
![故宫100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729b0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b.png)
故宫100简介
《故宫100》是由徐欢担任总导演的100集历史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历经数年策划筹备,近1年时间拍摄制作,以故宫建筑为主题打造。
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
该片分为《天工之城》《大国大朝》《被忽视的生命》《神界与凡间》四辑。
通过“看得见”的空间,展现“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为故宫创建了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
《故宫100》于2012年1月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金水河隔开的两座空间,被五座石桥相连,相对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的另外七座外金水桥,它们叫做内金水桥。
2.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6.玉带天河
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城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
诗人笔下的玉河,就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金水河。它的河水来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
这里它叫昆明湖。这里它叫昆玉河。而蜿蜒进入皇宫的这一支叫做金水河。河水的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4.五凤朝天
紫禁城的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
其实,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于是,午门门洞便有了“明三暗五”的说法,这样设计自然会有特定的规制。
五座门洞中,除了中门,剩下的四个门洞,都是为王公大臣进宫上朝设置的。
春末夏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紫禁城结束,这次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接受皇帝的接见后走出皇宫,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了,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
皇后从午门走进,为皇族血脉的延续带来希望;而从午门走出去的三个人,则肩负皇帝的重托,去实现家国兴旺的理想。
最小的狮子,是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慈禧太后权力比皇帝都大,她还是低调地把狮子设成最小的款式,曾经的威猛铜狮,此刻也变得温馨静谥。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不知道还要再待多少年?还好,我并不孤独,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8.皇帝归宿
公元1850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5.四面玲珑
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座角楼,它高居在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上。作为城墙上的高点,它肩负着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任务。
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它静静地站在这里将近六百年,它的形制,它的玲珑,护卫着这座宫殿的神圣,那是一段浮动着守护与尊严、生与死的年代。
今天,那段岁月已经渐渐被遗忘,它褪去了防御、镇守的历史角色,成为被我们眺望的,那个美的存在。
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
古代典籍《周礼》中规定,皇宫的正门叫做“雉门”。雉,也叫朱雀,是传说中一种火红的神鸟。午门凹字台墩上,五座屋脊微翘的楼阁,形似五只举翅的大鸟。
朱雀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倒是凤凰好像近一些,所以民间往往称这里叫做“五凤楼”。
门虽设而常关,熟练掌握开合之道,才是真正的帝王。
太庙营建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就宫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庙正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
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殿内六十八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使用金丝楠木。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明清两代,这里一直上演着庄严的帝国礼仪。
3.有容乃大
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它,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
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形态,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和谐。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
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午门的形制,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的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
方位上属性至阳的午门,却采取了带着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这其中充满中国古代哲学意味,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标明有界与无形其实相对存在,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看门的狮子却只有六对,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
这对狮子一雄一雌,大概从明朝开始,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看着那些通过午门,跨过金水河,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祈福迎春。为了家宅平安,还会在家门上贴福字,请门神。
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也镇守国家的法律威严。
角楼,因为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也许这时的它,才有了远离尘世的自由感,因为,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到紫禁城的栖息之所。
紫禁城的建筑,除了符合功能与审美的需要,也都符合八卦阴阳之理,所以角楼也不会例外。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既然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建筑以楼阁为大,那这四座大房子便取名为“角楼”。
从南往北眺望紫禁城,午门充满力量与庄严感,城墙则无处不让人感觉大气、厚重。而角楼的存在,让城墙的延长线在末端向上微微翘起,厚重的城墙如大鸟的翅膀,顿时轻盈。
角楼,由六个歇山顶交叠而成,三层屋檐共有二十八个翼角。十面山花,七十二条脊,吻兽共二百三十只,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已经变成这儿的语言。
他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底座是方形,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他们头上有45个发髻,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脚踩绣球,象征掌握社稷;西边是雌狮,抚摸幼狮,象征子嗣昌隆。
除了太和门,紫禁城后庭:乾清门、养心门、宁寿门、养性门和长春宫前,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祭祖的三天前,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
皇帝之外,有一个人一生能从这里进入一次,有三个人能从这里出来一回。
进来的人是皇后。
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在锦簇的仪仗簇拥中,沿着御道穿过午门入宫。这条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红地毯。夫妻是人伦之本,中国文化更是强调阴阳和合,皇帝娶皇后入宫,自然要以天下最隆重的一条路迎接她的到来。
路和桥,在中国文化里总被赋予各种意义,其中有家国的礼法,更有做人的信条。
五座内金水桥,居中的是御道桥,曾经作为皇帝的专用通道。桥面弧度比民间石桥更为平缓,皇帝坐轿入宫,前后轿夫只需轻抬轻放,便可以顺畅通过。
御道桥边左右两侧是王公桥,只能进出皇亲国戚。最外侧两边的品级桥,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这些都是内金水桥的等级。
后廷的这些兄弟姐妹,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身上都是鎏金的,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鲜,我们在前朝值班,要挺起腰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我得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他们不用这么紧张,总是耷拉耳朵,眯缝着眼睛。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每当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
今天,人们进入故宫,可以完全不理会过去的规矩,随意出入午门的各个门洞,包括居中的那个门洞,而在100多年前,这座门洞是皇帝独享的通道。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从这座门经过,所以,这条路又叫“御路”。
这种科学而精妙的建筑结构,使它成为紫禁城里,造型最为复杂的建筑,科学与美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缕微风,如手指般,在角楼的梁柱之间,弹奏着潺潺音符,原来的它,静静地守护者宫城,凝望着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成为被人们观望的,最美的结构。
它在水中的倒影如此宁静,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般,波澜不惊。生命的跃动,在它自己的乐章中得到休息。
公元1760年,一场惨烈的战争后,战败者被千里迢迢押解到京师,当做战俘献给皇帝,这个仪式叫“献俘礼”。
明清两代,都在午门上演,成千上万的战俘,颤抖着跪在广场上,不敢抬头。
午门城楼的最高处,皇帝端坐。在这个位置俯望,战俘皆匍匐于视线下方的地平线上。
威严的气势中,君王忽然粲然一笑,下令赦免。一切罪罚与恐惧,忠诚与背叛,都化作乌有。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XX),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1.天地之间
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