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童谣教案

合集下载

童谣教案模板范文

童谣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童谣,理解童谣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所学的童谣。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童谣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探究童谣的背景和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喜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童谣简介: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历史及在我国的发展。

2. 童谣作品: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童谣,如《小星星》、《小燕子》等。

3. 童谣欣赏:分析童谣的韵律、节奏、寓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童谣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范读童谣,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内容和情感。

3. 背诵与默写(1)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童谣,注意发音和节奏。

(2)学生默写童谣,检查背诵效果。

4. 探究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童谣的韵律、节奏、寓意等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谣的特点和意义。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作童谣。

6. 作业布置(1)课后复习童谣,熟读熟记。

(2)观察生活,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和背诵能力。

3. 探究与讨论:评估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温州童谣儿郎教案

温州童谣儿郎教案

温州童谣儿郎教案教案标题:温州童谣儿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温州童谣的特点和背景。

2. 学习并掌握温州童谣的基本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温州方言的兴趣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播放一段温州童谣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温州方言和独特的旋律。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童谣的理解和想法。

主体活动:3. 向学生介绍温州童谣的背景和特点,例如它们通常以温州方言演唱,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旋律简单易学等。

4. 分发温州童谣的歌词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思。

5.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合作,尝试演唱温州童谣,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和把握歌曲的节奏。

6.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巩固活动:7. 引导学生讨论温州方言的特点和与普通话的区别,让他们了解方言的多样性和文化背景。

8.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温州童谣相关的绘画或手工活动,让他们通过创作表达对童谣的理解和喜爱。

总结活动:9.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10. 引导学生思考温州童谣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温州童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演唱或绘画作品等形式进行评估。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更多的温州童谣,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活动或演出,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温州童谣和温州方言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到您,祝您教学顺利!。

温州童谣叮叮当

温州童谣叮叮当

温州童谣《叮叮当》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用方言演唱温州童谣《叮叮当》,让学生切身感受家乡音乐的魅力。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用地方方言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蒙着红盖头的乐器“碰铃”)2、听一听,碰铃是怎样歌唱的(教师敲击碰铃),它的声音怎么样?很清脆,真好听,这么好听的歌声我们也来学学(出示歌谱):老师喜欢坐的直直的同学,听琴:发声练习:2 5 5 叮叮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给与及时的评价和建议)感觉声音在头顶上,挂在很高的地方。

空腔里面空空的。

表扬:多么美妙的歌声!3、揭题: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温州童谣《叮叮当》(出示题目)。

二、感受歌曲1、在学习之前,先来欣赏一段视屏——温州童谣《叮叮当》2、说说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从语言上来说)表扬:真聪明!3、讲解:这首温州童谣,简单的几句话就够勒出温州的人文地理和风土民情,在1989年,这首童谣被联合国纳入了《亚太地区民歌集》,已经是温州响当当的“文化金名片”了。

二、学习歌词1、根据学生的反馈逐一出示歌曲里所唱到的内容及图片,并且有节奏的用温州话说一说。

2、重点指导: a.教师示范按节奏说一遍,学生跟着学。

b.教师按旋律范唱,并画旋律线区分音的高低。

3、简单介绍歌曲中唱到的“山脚门外、孤老堂、罗来”三、演唱歌曲1、出示歌谱,聆听教师演唱全曲。

2、有节奏地用温州话说歌词。

3、听琴弹奏歌曲旋律一遍。

4、尝试轻声演唱。

5、作为一名温州人,你想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呢?——有感情地演唱。

四、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师:同学们怎样才能这首家乡的歌变得更动听更优美呢?原来歌曲的前面要有引子,后面要有尾声。

想想看,前面的引子部分应该用怎样的旋律,谁来哼唱一下?后面的尾声部分应该用怎样的旋律,谁来哼唱一下?1、初听:谈听后的感受。

2、复听:观看教师表演《叮叮当》,并用温州话说说听到的内容。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来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自编地方课程《童谣·童心·童画》教学感悟平阳县水头镇二小胡竞雄[背景材料]平阳县水头镇位于雁山敖水之间,居民中有讲温州方言的原住民,也有从南面邻省福建迁入的福建人,福建闽南方言也随之传入,形成两种方言交杂的特殊语言环境。

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编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民俗民风、或寓以教育意义……所诵唱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尤其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记得牢、传得广。

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更多普通话童谣传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渐渐被大家遗忘,我有意挖掘方言童谣这一民俗文化,把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收集、整理出来,让大家欣赏、朗诵、表演。

《童谣·童心·童画》就是我在“童谣行动”中创编的美术地方课程,本课让学生通过收集童谣、诵唱童谣、品味童谣,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现,它是诗与画的融合,既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造型·表现的才能。

童谣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培养和发展儿童综合的艺术素质。

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描述]片段(一)——课前两个小男孩在我办公室的门口躲躲藏藏,“翰钊!找老师有事吗?”那个叫翰钊的男孩拉着同学进来了,“胡老师,这是我跟爷爷学的童谣,还有好几个字不会写呢。

”他边说边递过一张纸条。

“铃铃啷铃,老海同志当民兵……太好了!翰钊,老师把这支童谣编到课件里,上课时你给同学讲讲童谣的来历,好吗?”我有点兴奋地说。

学生能自主地向大人学习过去的童谣,并整理记录下来,这正是我在预备课上发动“童谣行动”以来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片段(二)——课中一、念童谣:1、游戏: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拍手。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的教学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的教学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的教学温州童谣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种民间韵文形式,温州童谣问姓谣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童谣。

这个童谣以一种问答形式表达,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和回答,引发思考和交流。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传递民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温州童谣问姓谣时,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教案:一、引入1. 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温州童谣问姓谣的视频,激发他们对这种文化形式的兴趣。

2. 导入话题,问学生们是否听过或了解过温州童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介绍和讲解3. 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温州童谣的起源和特点,解释为什么这种形式的童谣会流传至今。

4. 详细讲解温州童谣问姓谣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们了解它的形式和特点。

三、分组讨论和演练5.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姓谣来练习。

6. 每个小组轮流演练,有两个学生扮演问答的角色,其他学生负责观察和评价。

7. 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在演练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答,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姓谣的套路和技巧。

四、创作个性化的问姓谣8. 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创作属于自己的问姓谣。

9.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出来,并结合温州童谣的特点进行创作。

五、总结和回顾10. 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温州童谣问姓谣的特点和意义。

11. 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创作的问姓谣,通过展示和讨论,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我个人对温州童谣问姓谣的理解是,它不仅仅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育形式。

通过问答的形式,孩子们不仅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和信息,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温州童谣问姓谣还能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本地的文化和传统,增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教学温州童谣问姓谣,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温州童谣问姓谣作为一种有趣的文化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传递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

中班传统童谣教案

中班传统童谣教案

中班传统童谣教案【篇一: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温州童谣】一、主题背景本主题是“我爱温州”园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

在开展“温州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

为了让幼儿从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温州童谣流传于明清时代,是温州方言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曾以其自身魅力给予一代一代温州儿童以独特有效的温州童谣内容丰富,既继承了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节奏明快,适合幼儿传唱,虽然短小精炼,却反映了温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孩子们了解温州的一大途径温州童谣对孩子来说即熟悉又陌生。

这些节奏明快、内容健康、琅琅上口的童谣深受孩子喜爱。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

所以本主题的开展一为培养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幼儿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

二、主题目标1在了解温州童谣的基础上,愿意听、说、唱温州童谣,掌握8一10首童谣2.能用说、唱、画、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

3.在颂唱童谣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三、环境创设各班开辟介绍温州童谣相关资料的展示台:家园共同收集温州童谣资料(内容、背景、图片、光盘)、温州童谣的调查表长主题知识树及幼儿作品四、环境创设通过语言区、表演区、手工区的环境创设及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轻松自主地在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中进一步提高对温州童谣的兴趣和了解五、家园共育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温州童谣资料(童谣背景、图隆、童谣vcd等)2.在家与幼儿共同讨论温州童谣,让幼儿初步了解童谣的意义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温州童谣的调查查表4.建议家长在家与幼儿用温州方言对话,共同感受温州语言的美。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篇: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鸟瞰温州第1---4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了解家乡和老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老家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师设计调查表,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家乡和老家。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地图找家乡、家乡有多大)一、认识地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

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出示中国政区图)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

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

谁认识它们?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学生回答)如:▲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二、了解家乡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省温州市,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温州。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家乡温州位于浙江的什么位置?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师: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出示建议: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这是孔老师的建议,有补充吗?那好,开始讨论吧。

师:讨论得很激烈,哪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①人口、面积(人口: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46、1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7、14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0‟。

面积: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②风景点(南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南麂岛、乌岩岭、仙岩……)③特产(茶山杨梅、泰顺柚子、瓯柑、凤尾鱼、瓯绣、温州石雕、温州牛肉干、温州皮纸、温州矮人松糕、温州馄饨、塘川橄榄……)④文化、习俗(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长江三峡文化……)⑤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名城,红岩精神、浙南红军革命根据地)⑥名人:数学家——苏步清、谷超豪师:(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请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呢?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及特产、我给家乡画张”地图”)一、描画家乡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别人家乡的地形,找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瓯语童谣教案

瓯语童谣教案

瓯语童谣教案教案标题:瓯语童谣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瓯语童谣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2. 学生能够感受并模仿瓯语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能够在组内合作中表演并分享他们学到的瓯语童谣。

教学资源:1. 瓯语童谣录音或视频。

2. 瓯语童谣歌词。

3. 幻灯片或翻页板等展示工具。

4. 各种鼓励学生互动和表演的奖励。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翻页板,展示一些关于童谣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制作一个略微变化的简单示范视频或录音,其中包含一些普通的童谣和一些瓯语童谣。

帮助学生感受和辨认瓯语童谣的独特之处。

主体:3. 播放一个真实的瓯语童谣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整体感受这种语言的特点和节奏。

4. 分发瓯语童谣歌词,并让学生阅读并尝试朗读其中的数个瓯语童谣。

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瓯语童谣,加以学习、表演和分享。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借助比划和动作来帮助表达。

6.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表演,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增添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元素。

7.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他们的表演,以促进互动和反馈。

总结:8.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瓯语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9.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10.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其他方言或文化的童谣。

备注: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学习需求,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例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以便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教案温州童谣一、互动拍手念童谣:《金苹果银苹果》金苹果,金苹果,金金金,银苹果,银苹果,银银银。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咕噜噜猜——石头、剪子、布。

二、学习温州童谣温州童谣流传于明清时代,是温州方言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曾以其自身魅力给予一代又一代温州儿童独特而以有效的教育界。

童谣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它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牙牙学语时,通过诵读童谣,不仅能使孩子了解祖国语言的音韵美,而且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由于童谣内容丰富,它既断承了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虽然短小精悍,却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温州童谣“十二月令”1、欣赏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2、注解▲正月灯———每逢农历正月,辞旧迎新,春意盎然,家家户户挂灯结彩,喜度春节。

尤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因元宵节又称作灯节),这一天更是灯彩活动最热闹的时间,有花灯、鱼灯、龙灯、跑马灯等多种民间风俗,可谓是“万家灯火不夜天”。

▲二月鸢———农历二月,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正是孩子们出外放风筝的大好时光。

风筝,也叫纸鸢。

▲三月麦秆作吹箫———每当农历三月时,正是农家大小麦收成时节。

孩子们凭着自己的小巧手,将晒在路旁的麦秆蕊折成一段,然后放在嘴里嚼几下,便可以吹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来。

声音很像竹箫。

(还可以做成麦管娃娃~`)▲四月四,做做戏———农家最闲是四月。

所以在这个月份中,不少剧团都纷纷下乡演出。

孩子们也最喜欢在此时跟随大人去观戏剧演出。

注:做做戏指的是唱戏哈▲五月五,过重五———农历五月初五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因为五月初五正好又是两个五重起的时间,所以温州人俗称为重五。

在民间,过去每逢重五节时,不仅要吃粽子、吃鸡蛋、喝菖蒲酒,还有一项非常热闹的活动,就是为纪念屈原的划龙舟比赛。

《童谣》教案(通用

《童谣》教案(通用

《童谣》教案(通用《童谣》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1. 童谣的定义与特点;2. 童谣的分类:游戏童谣、生活童谣、动物童谣等;3. 童谣的语言特色:押韵、节奏感、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 培养学生对童谣的欣赏能力,激发创作兴趣;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押韵和节奏感;2.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分类及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童谣《小燕子》,引导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随后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童谣?”让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童谣,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分析童谣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押韵、节奏感等;(3)引导学生发现童谣中的生动形象,感受童谣的魅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首童谣;(2)每组派代表分享作品,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童谣的填空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拓展延伸:介绍童谣在其他国家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童谣》2. 内容:1)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2)童谣的语言特色:押韵、节奏感、生动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童谣。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花儿笑,小草绿了,鸟儿叫。

蜜蜂采蜜,蝴蝶飞,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童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押韵和节奏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大班音乐温州地方民谣欣赏《叮叮当》

大班音乐温州地方民谣欣赏《叮叮当》

大班音乐:温州地方民谣欣赏《叮叮当》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激发幼儿对温州方言的兴趣。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温州童谣的由来,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温州童谣《叮叮当》音乐磁带。

2、拍摄一段松台山、妙果寺的风光景象,并配上简介。

3、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去松台山及妙果寺参观游览。

活动过程:一、播放音乐,熟悉旋律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想)2、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二、再次播放,熟悉歌词提问:1、这首歌曲特别吗?试着来学一学。

(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2、知道这是用什么话唱的吗?(温州话)3、那是什么声音呢?猜一猜!(铃声、钟声、敲打声……)4、这么好听的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观看录像)。

5、录像里拍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松台山、妙果寺……)你们去过妙果寺吗?(去过)妙果寺里有什么?(佛像、香炉、猪头钟……);那你们去过松台山吗?(也去过)松台山上又有什么?(花草树木、亭子、塔、还有一口井)教师小结:原来录像里的景象,都是我们去过的熟悉的地方,歌曲里唱的就是我们美丽的温州。

我们也来唱一唱吧!三、学唱歌曲,感受语言美叮叮当: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山脚门外(罗来、罗罗来), 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那(罗来),妙果寺里猪头钟(呵…)。

1、这首用温州话唱的歌,你们喜欢吗?(喜欢)那我们来为这首歌配点节奏好吗?(幼儿可以边拍手边歌唱。

)2、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来唱一次,再轮唱一次,看看谁唱的最好听。

(反复练习2—3次)结束活动延伸:1、除了《叮叮当》,还有很多好听又有趣的温州童谣,我们以后可以接着来学。

2、温州的美丽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它、记录它,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办一次“美丽的温州”图画展。

附歌谱:《叮叮当》1=C 2/42 5 5 | 4 2 2 | 2 5 5 | 4 2 2 |2 5 4 5|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山脚门外4 2 2 | 1 1 2 |4 2 4 2 | 2 2 2 2 |2 25 5|罗来,罗罗来,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那,4 2 2 | 25 4 5| 4 2 1 | 2 - ‖罗来,妙果寺里猪头钟,呵!创新之处:虽说,温州是个小城市,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气的。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教案

温州童谣来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自编地方课程《童谣·童心·童画》教学感悟平阳县水头镇二小胡竞雄[背景材料]平阳县水头镇位于雁山敖水之间,居民中有讲温州方言的原住民,也有从南面邻省福建迁入的福建人,福建闽南方言也随之传入,形成两种方言交杂的特殊语言环境。

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编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民俗民风、或寓以教育意义……所诵唱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尤其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记得牢、传得广。

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更多普通话童谣传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渐渐被大家遗忘,我有意挖掘方言童谣这一民俗文化,把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收集、整理出来,让大家欣赏、朗诵、表演。

《童谣·童心·童画》就是我在“童谣行动”中创编的美术地方课程,本课让学生通过收集童谣、诵唱童谣、品味童谣,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现,它是诗与画的融合,既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造型·表现的才能。

童谣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培养和发展儿童综合的艺术素质。

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描述]片段(一)——课前两个小男孩在我办公室的门口躲躲藏藏,“翰钊!找老师有事吗?”那个叫翰钊的男孩拉着同学进来了,“胡老师,这是我跟爷爷学的童谣,还有好几个字不会写呢。

”他边说边递过一张纸条。

“铃铃啷铃,老海同志当民兵……太好了!翰钊,老师把这支童谣编到课件里,上课时你给同学讲讲童谣的来历,好吗?”我有点兴奋地说。

学生能自主地向大人学习过去的童谣,并整理记录下来,这正是我在预备课上发动“童谣行动”以来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片段(二)——课中一、念童谣:1、游戏: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拍手。

《童谣》教案(通用

《童谣》教案(通用
3.合作过程: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完成创作。
4.分享与评价:每组分享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评价,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
二、例题讲解中童谣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的分析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该环节的详细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的掌握。
重点:童谣的特点、分类及欣赏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童谣资料、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童谣《小燕子》,引导学生说出童谣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注意控制讲解、提问等环节的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情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
1.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手段,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童谣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创作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2.答案:要求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童谣,了解其背后的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

温州童谣问姓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温州童谣——问姓谣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唱出《问姓谣》的童谣;2. 学生能够了解《问姓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能够用中文介绍温州童谣。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问姓谣》童谣的歌谱和歌词;3. 视频或音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温州童谣这一文化现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抛出问题:你们对温州童谣了解多少?是否知道《问姓谣》这一首童谣?Step 2 学习童谣1.教师播放《问姓谣》的音频,供学生先听。

2.向学生分发《问姓谣》童谣的歌谱和歌词,并教授如何读谱和唱歌。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几遍童谣,让学生熟悉歌词、掌握节奏。

Step 3 了解文化内涵1.教师介绍《问姓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让学生明确这首童谣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

2.以PPT和图片的形式对温州童谣进行深入介绍,向学生展示温州童谣的特色和魅力,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欣赏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温州童谣的特点和价值。

Step 4 创作新谣1.分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自己的童谣。

2.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创作一个充满温州特色的童谣。

3.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童谣表演出来。

Step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2.让学生自由提问,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教学反思:温州童谣——问姓谣容易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提高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倡探究式、合作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温州童谣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班童谣教案.doc

中班童谣教案.doc

中班童谣教案篇一:幼儿中班音乐教案妈妈您歇歇吧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妈妈您歇歇吧》,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妈妈您歇歇吧,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歌曲节奏的学习;创编歌曲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歌曲动画。

2.师:动画视频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3•小朋友们回答:小喜鹊在筑巢,小蜜蜂在采蜜。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它们的幸福生活是靠什么创造的?(劳动)二、新课教学:1.学习主要的四个乐句教师:爱劳动的孩子人人夸。

那老师请你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自己会做那些事情?出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图片。

并按节奏朗读:(1)自己穿衣服呀(2)自己穿鞋袜呀(3)自己叠被子呀(4)自己梳头发呀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歌词,并通过模唱学习四句歌词。

3.初听范唱4•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注意纠正幼儿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5•师唱前面,学生填后面的歌词。

(来两遍)6.师幼对换。

7.演唱并表演歌曲。

(分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或多个扮演孩子,老师做相应的语言的提示等等)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妈妈做事情,好不好?幼儿边演唱,边自发地做动作,一起来。

三、创编歌词。

1•除了这些劳动,你还可以帮妈妈做那些事情呢?请你用自己穿衣I服呀I这样的节奏说出来。

(用节奏接龙的方法)生:自己梳梳I头呀I自己洗洗I脸呀I 自己擦桌I子呀I自己扫扫I地呀I老师注意修正学生在创编歌词中的节奏2.看老师怎么来编的,3•请几个创编歌词的小朋友上来,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你们的歌词。

4•选择几个小朋友的创编歌词(表演动作简单形象的)来集体演唱、表演。

(不规定动作,请小朋友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来表演)。

小兔子乖乖活动目标:1.了解小兔子乖乖故事情节。

2.学会唱小兔子乖乖歌曲。

3.体会分角色演唱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兔子图画,大灰狼图画,小兔子和房子图画。

活动重难点:记住歌词,唱出歌曲。

话说温州一年级教案

话说温州一年级教案

小学话说温州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主要的江、河、湖、海的名称,知道温州是一个沿海城市。

了解所在地的主要河流,调查该河的今昔情况,感受家乡的水美。

2、初步了解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概况。

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美丽风貌。

3、在体验学习活动中,熟识温州的特色水果,了解家乡特色水果的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通过开展讨论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家乡水果的种植、营养和药用价值以从物产丰富中。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自己家乡除学校外的许多好去处,初步懂得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市博物馆等都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的热情。

通过活动,扩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对探求知识的兴趣,产生表现自己才能的快乐。

5、激发爱我温州的情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像、多媒体。

教学进度:话说温州一年级教案第一单元可爱的水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江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家乡的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条大江的名称,欣赏三大水系上的桥梁、水电站、码头等雄伟的建筑及其美丽的风光。

过新年温州童谣教案

过新年温州童谣教案

过新年温州童谣教案教案标题:过新年温州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州过新年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温州童谣,并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其含义。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教学准备:1. 温州过新年的图片、视频或PPT。

2. 温州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练习朗读童谣的文本材料。

4.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温州过新年的图片、视频或PPT,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温州过新年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新年的经历,与温州过新年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讲解童谣:1. 给学生播放温州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整体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2. 分段讲解童谣的歌词,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童谣的含义。

3. 引导学生一起朗读童谣,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练习童谣: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跟随录音或视频一起练习童谣的朗读。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到前面表演童谣,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适当的改编和表演。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温州过新年的传统习俗和童谣的内容,创作自己的新年祝福语或小作文。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温州过新年文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和了解的温州过新年的知识。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温州过新年的知识和童谣的内容。

2. 强调学生通过学习童谣,不仅了解了温州过新年的文化,还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研究其他地方的过新年习俗和童谣,进行比较和探讨。

2. 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和创作童谣,表达自己对过新年的理解和祝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演情况,评价他们对温州童谣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新年祝福语或小作文,评价他们对温州过新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瑞安童谣《点脚雷盘》教案

瑞安童谣《点脚雷盘》教案

瑞安童谣《点脚雷盘》教案
瑞安童谣《点脚雷盘》教案
活动内容
瑞安童谣《点脚雷盘》
预设目标
1. 通过念瑞安童谣,感受用瑞安方言念的快乐。

2. 通过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
用瑞安方言念童谣。

难点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础
材料准备
点脚雷盘录象、图谱
引导策略
1.观看《点脚雷盘》的.录象。

2.教师念童谣,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3.出示图谱,幼儿跟念童谣。

4.介绍游戏规则。

5.幼儿一起游戏数遍。

《点脚雷盘》
点脚雷盘,
盘到南山,
七星北斗,
托星牛牛,
鸡啼马啼,
哪只脚脚并拢米人齐!
有效提问
1.看了录象后,请你说说里面是用什么话念的?
2.你在童谣里都听到了什么?3.你还听过哪些瑞安童谣?延伸活动
重复游戏数遍。

温州歌谣教案

温州歌谣教案

温州歌谣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温州歌谣的文化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温州歌谣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学习并演唱一首温州歌谣;3. 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温州歌谣的相关资料和录音;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演唱的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温州歌谣的录音,并让学生聆听。

知识讲解:2. 向学生介绍温州歌谣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温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分享一些温州歌谣的特点,如曲调优美、歌词简洁、寓意深刻等。

学习演唱:4. 选择一首典型的温州歌谣,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5. 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发音,帮助学生掌握整首歌曲。

6. 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确保学生对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有基本的掌握。

7.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欣赏交流:8.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温州歌谣。

9.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温州歌谣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并了解其他温州歌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并进行展示。

评价与总结:11. 对学生的合唱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1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温州歌谣的文化魅力和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温州歌谣的传承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温州歌谣的了解和认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创作自己的温州歌谣,并进行演唱和分享。

教案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2.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童谣来历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自编地方课程《童谣·童心·童画》教学感悟
平阳县水头镇二小胡竞雄
[背景材料]
平阳县水头镇位于雁山敖水之间,居民中有讲温州方言的原住民,也有从南面邻省福建迁入的福建人,福建闽南方言也随之传入,形成两种方言交杂的特殊语言环境。

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编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民俗民风、或寓以教育意义……所诵唱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尤其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记得牢、传得广。

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更多普通话童谣传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渐渐被大家遗忘,我有意挖掘方言童谣这一民俗文化,把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收集、整理出来,让大家欣赏、朗诵、表演。

《童谣·童心·童画》就是我在“童谣行动”中创编的美术地方课程,本课让学生通过收集童谣、诵唱童谣、品味童谣,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现,它是诗与画的融合,既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造型·表现的才能。

童谣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培养和发展儿童综合的艺术素质。

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描述]
片段(一)——课前
两个小男孩在我办公室的门口躲躲藏藏,“翰钊!找老师有事吗?”那个叫翰钊的男孩拉着同学进来了,“胡老师,这是我跟爷爷学的童谣,还有好几个字不会写呢。

”他边说边递过一张纸条。

“铃铃啷铃,老海同志当民兵……太好了!翰钊,老师把这支童谣编到课件里,上课时你给同学讲讲童谣的来历,好吗?”我有点兴奋地说。

学生能自主地向大人学习过去的童谣,并整理记录下来,这正是我在预备课上发动“童谣行动”以来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片段(二)——课中
一、念童谣:
1、游戏:
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拍手。

(师生互动)
“金苹果金苹果,金金金。

银苹果银苹果,银银银……”
2、童谣大比拼:
拍着手,念着童谣,我仿佛又回到童年。

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不少童谣,今天我们进行一场念童谣大比拼,看看哪组会的童谣多。

(学生分组比赛,大家情绪高涨。


3、童谣欣赏:
童谣是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创作的歌谣,它用于儿童游戏、教育等,它的选材非常广泛,包括动植物、劳动、运动、游戏、节日、天气等……胡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童谣大家来念念。

l 童谣选段:(课件)
老鼠嗅到油豆香
油一缸,豆一筐,
老鼠嗅着油豆香。

爬上缸,跳进筐,
又高兴,又慌张。

脚一滑,身一晃,
“扑通”一声跌进缸。

童谣读起来为什么琅琅上口?(押韵)
l 福建话童谣:
师:这支童谣是曾翰钊同学跟他爷爷学的,让他给大家讲讲这童谣来历。

(学生鼓掌欢迎)
翰钊自豪的说:我爷爷说在解放时期我们这里有一支浙南游击队,他们打仗很勇敢,这是人民创编的表现浙南游击队打仗的童谣。

老海同志当民兵
铃铃啷铃,老海同志当民兵;
民兵不怕死,石头当铅子;
铅子密密噜,噜到水头区;
水头没解放,松柏当大炮;
大炮响一响,国民党兵全投降。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念。


师补充:童谣中的‘老海同志’就是老革命郑海哨同志。

l 温州方言童谣:我们班有会说温州话的同学吗?这支童谣谁能念?
吃馄饨
你显能,
阿妈教你吃馄饨。

馄饨汤,喝眼光;
馄饨肉,配白粥;
馄饨皮,配番薯;
馄饨碗,吃罢倒端转。

(学生大笑。


二、画童谣:
1、揭题:童谣真有趣,老师能用画笔把童谣画出来,你信吗?(课题:童谣·童心·童画)
2、创作教学:
l 讨论:
童谣《小蝴蝶》中描述了什么内容?(师生一边讨论教师一边范画。


小蝴蝶
小蝴蝶,穿花衣。

飞到西,鸡吃你。

飞到东,猫抓你。

飞到我的手心儿里,
说说话,放了你。

l 联想:
①大家来读一读这支童谣:(出示童谣)

红门槛儿,
白石台,
里头盛个红孩儿。

②展示教师范画:老师用这样的画来表现,你满意吗?
③从童谣里你还联想到些什么?(学生添画)
④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表现的。

(学生范作)
l 构图及表现手法:
童谣《吵醒弟弟要你抱》,这两幅画表现的是同一支童谣,你更喜欢哪幅,为什么?
3、童谣画欣赏:(课件展示,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机点击。


4、学生创作:
选择一首你喜爱的童谣,念一念再想一想。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绘画、剪贴等方式表现出来。

5、展示讲评:
l 把作品装裱在衬纸上,并写上童谣,贴在《童谣·童心·童画》展板上。

l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评论同学的作品。

l 课后把你学到的童谣教给伙伴,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编童谣。

片段(三)——课后
我和几个学生将《童谣·童心·童画》展板布置到橱窗里,就吸引了一群同学,他们欣赏着图文并茂的童谣画,不时地小声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着,有的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出来。

我发现我儿时玩过的游戏《点指扳扳》重现在校园中“点指扳扳,脚踏南山,南山北斗,点到路口……”
[分析与反思]
人在婴幼时期,自牙牙学语,便开始诵唱童谣,古代论述童谣,将它称作“天地之妙文”。

《童谣·童心·童画》是自编地方课程,挖掘童谣这一民俗文化,把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收集、整理出来,让大家欣赏、朗诵、表演,同时让同学们拿起画笔,画画这些美丽的童谣。

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是本案例最突出的特点。

一、收集——感受童谣文化
我在预备课上发动了“童谣行动”,课后学生自行组成童谣研究小组,大家分头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手段收集童谣,特别有意义是孩子们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请教,收集了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方言童谣,并用文字整理记录了这些即将流失的民俗文化。

如:
l 福建方言童谣:
炊酒饭
嗨罗嗨,嗨罗嗨,
王林表嫂炊酒饭,
炊软软,吃闲闲,
楼上酒缸打了作两半。

l 在解放时期人民创编的表现浙南游击队打仗的童谣(福建方言):老海同志当民兵
铃铃啷铃,老海同志当民兵;
民兵不怕死,石头当铅子;
铅子密密噜,噜到水头区;
水头没解放,松柏当大炮;
大炮响一响,国民党兵全投降。

l 温州方言童谣:
点指扳扳
点指扳扳,脚踏南山,
南山北斗,点到路口。

伲人做官,伲人做贼?
做官勿清,不如烂铁钉。

铁烂如回炉,赃官害人精!
《炊酒饭》是孩子坐在大人膝上,大人边唱边逗耍孩子的童谣,天伦之乐由然而生。

温州话童谣《点指扳扳》集游戏与育人为一体,可唯是寓教于乐。

《老海同志当民兵》是一支表现浙南游击队打战的童谣,书本中的抗战英雄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通过《老海同志当民兵》学生了解到60多年前革命英雄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水头、凤卧、山门等地与敌人展开不屈地战斗。

老海同志是谁?他们怎样与敌人打战……由这支童谣引发的问题更值得学生课后去研究。

这些童谣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尤其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记得牢、传得广。

学生通过收集童谣,走进童谣文化,感受童谣文化的魅力。

进而使学生热
爱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加以关注与研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创作——再现童谣文化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本课目的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童谣,将童谣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

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童谣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童谣的内容。

我还选择用剪纸、版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

那琅琅上口的童谣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才能。

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三、展览——传播童谣文化
《童谣·童心·童画》专题展览是本课的拓展延伸,通过专题展览使更多学生诵唱童谣,欣赏童谣画,并带动教师、家长参与到童谣行动中来,使童谣文化的传播更深远。

不知不觉中学生参与了文化的传承,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极力想上成一堂美术文化课,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远远不能像我所想象的那样,既让学生了解、品味童谣文化,又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表现,想容纳那么多东西实在是不可能,所以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流于肤浅之嫌,童谣文化的魅力远远没有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