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浮力》优秀教学设计【必备12篇】
《浮力》优秀教学设计【必备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浮力》优秀教学设计【必备12篇】《浮力》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案
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课前引入:师:老师前几天去游泳池游泳的时候,下水时发现自己变轻了,这是为什么呢?有跟老师一样经历的同学举个手看看。
生:纷纷举手师:看来很多同学有同样的经历,生活经历丰富哦师:关于这个问题,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找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游泳池的现象搬到教室来师演示实验:(一杯水,一个小木块)现将木块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杯中没有水,木块肯定会在杯底,漂浮在水面上,说明什么呢?生:说明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二、新课教学师:没错,们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把木块换成乒乓球也可以浮在水面)师:那既然飘在水面上受到浮力作用,那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作用呢?师:我们来做个探究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验证:水对完全浸没的钩码有没有浮力作用?操作:1、先在空气中勾住钩码,待其稳定后,读取示数,这就是钩码的重力大小2、再将钩码完全浸没在水中,待其稳定后,读取弹簧的示数3、比较这两个示数的大小结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受到浮力作用。
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完全浸没在水中都收到浮力的作用。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师:就拿刚才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为例子,来进行受力分析生:进行受力分析师:得出: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思考:如果水杯放在倾斜的斜面上,浮力方向还是竖直向上吗?课后思考探究师:浮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究实验:(上下两端口都套住橡皮膜的玻璃管、装水水杯)将玻璃管放入水杯中,观察上下橡皮膜的变化,移动玻璃管,又有什么变化?生:观察发现,上下表面的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一样,下表面凹陷比较大,上表面凹陷比较小,移动玻璃管有变化,但是下表面始终比上表面凹陷大师:这个类似我们以前学习的升力,由于压强差的作用师: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回归问题:解决人在游泳时,为什么感觉自己变轻了?生:因为人游泳时上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差,因而也就产生了浮力,也就感觉自己变轻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请你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1.3请同学们想想:当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你能画下来吗?(提示:学生讨论2分钟)1.4当塑料泡沫块在水面静止时,它收到的重力和浮力相等,而且方向相反。
1.5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弹簧测力计测出它的浮力大小吗?(提示:学生讨论2分钟)1.6请同学们看视频中,老师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浮力大小。
点击观看实验视频1.7同学们看完视频,你知道浮力大小是怎么测出来的了吗?重力+拉力=浮力1.8同学们请你观看实验视频,填写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浮力记录表。
点击观看实验视频1.9从数据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收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0.02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0.1N 0.2N 0.3N 浮力大小0.12N 0.22N 0.32N 排开的水量10毫升15毫升40毫升1.10结论: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小)。
1.11如果将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的浮力大小会有变化吗?猜测一下,下表中哪一块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最大?小泡沫塑料块中泡沫塑料块大泡沫塑料块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提示:学生讨论3分钟)1.12请你观看视频,并把数据填写在课本的第14页的表格中。
点击观看实验视频1.13根据上面视频中测得的数据,你的猜测对了吗?思考一下,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你的结论是什么?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一块泡沫塑料块两块泡沫塑料块自重0.02N 0.05N 拉力大小0.3N 0.66N 浮力大0.32N 0.71N 排开的水量40毫升75毫升1.14根据数据,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泡沫塑料排开的水量多少有关,也就是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结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小)。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教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试验、实事求是的学习看法。
下来我们就用试验讨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试验讨论得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产生的缘由;
及测量方法。
教学预备:乒乓球 2 个、矿泉水塑料瓶 1 只、大号雪碧塑料瓶 1 只,
完成试验后叫同学来回答观看到的现象。
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一只乒乓球在内瓶的瓶颈处将瓶口堵住,另一只在它上面斜靠着 瓶壁。
〔2〕学生小组合作:用水快速从上方对着乒乓球倒入内瓶中,观看 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试验〕
细铁丝一段和足够的水。
水对乒乓球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教学过程:
2.讨论浮力产生的缘由
一.引入新课:
【演示 2】:如右图
教师: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教师:我这里有 2 个乒乓球,将它们放入内瓶中,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沉下去。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以上试验。
教师:但假如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一等奖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
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N、密度为0.9×103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水的密度为1.0×103g/3)。
【原创】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讲义
浮力产生的原因——授课案〖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和方向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程序〗一、回顾复习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二、导入新课【提问】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请问,在水中的物体,是否所有情况下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呢?三、讲授新知【演示实验】在去顶的塑料瓶中放入一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到乒乓球?A.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去掉瓶盖,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B.往塑料瓶里面注水。
[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C.用瓶盖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分析]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不仅受到水对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下表面向上的压力。
乒乓球上浮说明下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压力。
即F 下>F 上。
这就是乒乓球后来上浮的的原因。
【引导分析】下面我们再以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为例,从压力和压强的角度去分析物体在水中所受压力的情况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
F = P•S ,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F 下>F 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而由于竖直方向两个力不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就会抵消一部分力,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差值,也就是F=F 下-F 上,我们把这个差值叫做浮力,即F 浮=F 下-F 上,无论在气体或液体中,无论物体所处的状态如何,只要F 下>F 上,就会产生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方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九章:浮力问题的综合应用
9.1 综合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和潜水艇原理。
9.2 案例分析:分析浮力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9.3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浮力应用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章:总结与评价
10.1 总结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回顾整个课程内容,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10.2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如浮力实验报告、应用案例分析等。
10.3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总结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水中上浮的现象,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
重点环节3:影响浮力的因素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影响浮力的因素,实验探究浮力变化。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改变时,浮力也会相应地改变。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浮力的规律。
重点环节4: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领域的应用。
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浮力的概念与定义
1.1 引入浮力的概念: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上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定义浮力。
1.2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水的重力。
1.3 浮力的方向: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
2.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本质,明确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的重力相抵消。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液体的排开产生的。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块苹果,一杯水和一个玻璃杯。
2.学生准备笔记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苹果掉到水里会浮起来?”2.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会儿。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使物体获得的向上的力。
展示实验:1.教师拿起玻璃杯,倒一些水到杯子里。
2.教师请一个学生把手伸入杯中,然后提问,“你觉得你手会受到什么力?”3.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手会受到杯底的压力。
4.教师继续提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你的手不会被水挤扁呢?”5.学生可能会猜到与手底受到的压力相平衡的是向上的力。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整理知识:1.教师让学生记录关于浮力的笔记。
2.学生记录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1.教师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作用而产生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是什么力使得物体可以浮起来呢?3.学生可能会回答重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受到向下的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支持力比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于是物体会浮起来。
展示应用:1.教师拿起苹果,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在水中浮起来吗?”2.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苹果比水轻。
3.教师解释说苹果比水轻,也就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苹果浸入水中时,水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所受到的重力,于是苹果浮起来。
小结:1.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浮力的应用,如造船、救生衣等。
作业: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个浮力的应用。
评估: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浮力的理解程度。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阿基米德原理。
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3.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演示实验: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浮力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5.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浮力计算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重要性。
8.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浮力现象的示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9.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浮力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习题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3. 技能应用评价:评估学生能否将浮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数学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测量。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接着,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最后,教授浮力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讨论法用于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物理》及相关参考书,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包括实验演示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验设备,如浮力计、物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测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评估将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评估将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遵循紧凑、合理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为1课时(40分钟),地点选择在教室和实验室。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
小学科学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思考分析。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实验操作说明书、相关科学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船只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应用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如制作简易的浮力船、浮力模型等。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浮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小木块、水、酒精、食盐水、砂石适量、饮料瓶、水桶。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会淹死了,你们想过吗?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学生活动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各组同学分别把实验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
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找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出受力分析。
教师总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
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各组同学分别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不知如何的学生给予点播。
实验做完后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1、感受浮力的存在及方向。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4、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1、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评价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一、二达成目标1。
2、通过实验二和实验三达成目标2和4。
3、通过达标测试达成目标3。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放映幻灯片,提问,并板书课题。
观看、思考、回答通过观看图片:死海中的人可以仰面看书;轮船在水中航线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等,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任务:感受浮力实验:让学生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到得现象,并设疑:乒乓球为什么会浮上来?再设疑:乒乓球静止时受几个力得作用?点评学生的受力分析情况并适时给予鼓励。
总结: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得作用。
且浮力得方向是竖直向上。
三、归纳总结,说出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大胆叙述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并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巩固升华课后3、4、6。
选作:5认真完成作业。
发散思维,张扬个性。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教学准备】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一、猜测沉浮的物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物体的浮力教案探究浮力的产生和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物体的浮力教案探究浮力的产生和浮力对物体的影响物体的浮力教案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比如小船、木块等。
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漂浮在水上呢?这就涉及到了浮力的概念。
本教案将探究浮力的产生和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浮力的产生1. 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产生过程2. 实验材料:一只空玻璃杯、水3. 实验步骤:a. 将空玻璃杯放入水中,观察杯子所受的力;b. 将玻璃杯倒过来放入水中,观察杯子所受的力;c. 对比两种情况下杯子所受的力差异。
4. 实验结果及结论:a. 玻璃杯放入水中时,受到的力比较小;b. 玻璃杯倒过来放入水中时,受到的力比较大;c.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所放液体的体积有关。
三、浮力对物体的影响1. 浮力与物体的大小和密度有关:a.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不同大小和密度对浮力的影响b. 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小球(如木质和金属小球)c. 实验步骤:i. 将木质小球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在水面上的情况;ii. 将金属小球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在水面上的情况;iii. 分析两种小球受到的浮力差异。
d. 实验结果及结论:i. 木质小球受到的浮力比金属小球大;ii. 结论:相同体积下,密度越小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2. 物体的浸没深度与浮力有关:a.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浸没深度与浮力的关系b. 实验材料:一个小玩具船,水槽或水盆c. 实验步骤:i. 在水槽或水盆中放入一定量的水;ii. 将小玩具船放入水中,观察其浸没的深度;iii. 往小玩具船上添加适量的负重,再次观察其浸没的深度;iv. 分析船浸没的深度随负重增加时的变化。
d. 实验结果及结论:i. 小玩具船的浸没深度随负重增加而增加;ii.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所浸没的深度有关。
四、浮力的应用1. 瞭解浮力的应用a. 实例一:船的浮力与稳定性i. 船的设计中,通过控制船的形状和底部形式,使船能够产生足够的浮力以支撑整个船体,从而使船能够浮在水面;ii. 此外,船的稳定性也是通过浮力的应用来实现的。
浮力产生的原因优秀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从液体压强的角度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器材:水、矿泉水瓶、乒乓球
教学过程:
1、复习液体压强特点(预备知识)
2、演示实验:对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液体压强特点及公式P=FS推导正方体左右侧、上下表面的压强、压力的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同一深度处对应点的压力可以互相抵消,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力差(即浮力)
3、疑问:是否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放入乒乓球,倒入水时,观察乒乓球的情况;再次倒入水,把瓶盖盖上,观察乒乓球的情况。
讨论为什么乒乓球第一次不能浮上来,第二次盖上盖的目的是什么?
内容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向上的浮力。
w17 浮力产生原因实验教学设计
浮力产生原因教学创新实验设计一、课题名称浮力产生原因创新实验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三、实验内容实验名称: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所需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水、乒乓球、去底的饮料瓶、去两端的饮料瓶、橡皮膜、泡沫快、吸管四、实验教学设计针对浮力教学中自然产生的错误认识,设计对比实验说明并非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同时通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不同方向压力作用的不均衡性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的合力作用,就是液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五、实验教学过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身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在引入浮力概念时我们总习惯于根据称重法计算物体所受液体的浮力大小,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F浮=G-F',然后设计实验测量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过比较发现F浮总等于G排,于是顺理成章引入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根据公式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ρ液和V排,有些学生据此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有了ρ液和V排,物体必受到浮力,且大小为ρ液gV排,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些情况纵使有ρ液和V排物体却并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打入河床中的木桩不会浮起,与烧杯底部紧密贴合的蜡烛并不会在水中浮起等现象。
所以有必要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本课题是针对浮力产生原因进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首先通过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冲突:实验一:浸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后在水中上浮,因为受到了浮力作用,如图1;实验二:将乒乓球置于去底饮料瓶的口部,向瓶中加水,水淹没了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却并不会浮起,表明乒乓球此时图1不受浮力作用,如图2。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
浮力产生的原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2. 学生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现象;3. 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浮力大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2. 学生认识到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一节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需加强实验操作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对物体产生向上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该原理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4. 浮力大小的计算:教授如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并与物体的重力进行对比。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分析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介绍浮力的概念(5分钟);2. 实验演示,观察浮力的产生原因(10分钟);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浮沉现象(15分钟);4. 讲解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10分钟);5.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浮力,探讨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0分钟);6. 总结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浮力的产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乒乓球2个、矿泉水塑料瓶1只、大号雪碧塑料瓶1只,细铁丝一段和足够的水。
教师: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学生:沉下去。
教师: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教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水对乒乓球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2.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2】:如右图
教师:我这里有2个乒乓球,将它们放入内瓶中,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以上实验。
完成实验后叫同学来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生:一只乒乓球在内瓶的瓶颈处将瓶口堵住,另一只在它上面斜靠着瓶壁。
学生小组合作:用水快速从上方对着乒乓球倒入内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a.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b.师评价,小结。
想一想:为什么一只小球会浮起来,而另一只却沉在下面?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浮力=向上浮力-向下浮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如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