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82f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e.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1. 科学实验——浮沉之迷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更多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2. 万花筒的制作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万花筒的外观和原理。
2. 介绍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根据指导,自行制作万花筒。
4. 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万花筒,展示彩色纸、小珠、铝箔等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关注他们是否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创造性的元素进行装饰。
3. 动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一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1. 介绍学生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蚕、青蛙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观察,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并画出简单的生长图。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
4. 季节的变化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气候、天空、植物和动物等变化。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穿衣、食物、活动方式等。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评价他们对四季变化和季节影响的了解程度。
5. 植物的养料组成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获取养料的来源和组成,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养护意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851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8.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分析】金鱼也是孩子们爱好的小动物。
孩子们视察金鱼的爱好一定会很浓厚。
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视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金鱼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换的能力;培养学生聆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进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爱好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视察小金鱼吧!二、视察:各种各样的金鱼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三、描写:视察描写一条金鱼的特点师:我们再一起来视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师: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四、拓展浏览: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教学反思】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视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
通过比较,孩子们发觉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视察,有利于完全而细致的描写一条金鱼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认识我们的牙齿,知道牙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三、学习难点:牙齿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五、学习准备:课件六、学习进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刷牙”这一课。
牙齿的用处可大了,你知道牙齿有哪些作用?看谁知道的多?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aac1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6.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时一:身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图片、实物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人体模型、图纸等)。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功能?2. 研究:-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人体的各个部分(头、躯干、四肢等)。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部分的功能(比如头可以看、听、闻、说话等)。
3. 探究:- 让学生自由活动,观察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并总结每个部分的功能。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4. 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并记录在课件或黑板上。
- 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5. 拓展:- 借助课外阅读或视频资料,进一步探究人体的其他方面(如五感、器官等)。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下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体的认识。
第二单元:动植物(以下内容省略)...第三单元:天气变化和季节(以下内容省略)...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以下内容省略)...总结:本教案涵盖了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全部内容,共包括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内容。
通过这份教案,教师可以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50e6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e.png)
【导语】科学是⼈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是创造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认识植物 教学⽬标: ⼀、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分享⾃⼰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植物的时候,⼀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仙⼈掌、⽩萝⼘、松枝、荷花、向⽇葵,银杏叶,牵⽜花,⽔稻,洋葱、橘⼦,葱,芹菜、⽉季。
⼆、学⽣准备:《科学学⽣活动⼿册》、笔。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教材图⽚,让学⽣说⼀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探究与发现 活动⼀、观察植物的颜⾊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花的颜⾊和形状。
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册第七页。
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闻⽓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闻,不能⽤⼿拿,其他同学不能提⽰。
⼩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帮着拿植物,⼀名同学⽤⿐⼦闻,组内成员轮流进⾏活动。
三、应⽤与拓展 1、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较花⽣、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
⽼师适时提⽰。
轮⼦的故事 教学⽬标: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服的图⽚ 2、学⽣⾃带⼀件最喜欢的⾐服 3、各种特殊⾐服的图⽚ 4、制作材料和⼯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的⾐服,搜集⾐服资料,给⾐服分类,认识特殊的⾐服,整理⾃⼰的⾐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的⾐服 1、穿上⾃⼰喜欢的⾐服 2、引导学⽣在颜⾊,⼤⼩,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较相同和不同 3、出⽰图⽚ 活动2:给⾐服分类 1、观察和⽐较教师和学⽣搜集的各种各样的⾐服 2、学⽣给⾐服分类 3、汇报分类⽅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服 1、出⽰书中的图⽚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说出其他有特殊⽤途的⾐服 活动4:整理⾃⼰的⾐柜 1、学习集中存放⾐服的⽅法 2、作业:整理⾃⼰的⾐柜 课后⼩结: 激发了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类⽣活的影响。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f9e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a.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一:观察昆虫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并描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图像和特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并鼓励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昆虫特征和生活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二:种植蔬菜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手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2. 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3. 实践种植蔬菜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蔬菜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培植蔬菜并记录生长过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对蔬菜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三:测量物体的长度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研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ae0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7.png)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95b3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9.png)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程目标- 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 掌握简单的健康惯。
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 研究内容:- 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名称及功能。
- 身体部位的简单指示动作。
-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
- 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示动作。
- 资源准备:- 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
2. 课程名称:保持清洁- 研究内容:- 认识牙齿、洗手的重要性。
- 研究正确刷牙和洗手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演示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 观看教育视频,介绍刷牙和洗手的重要性。
- 资源准备:- 牙刷、牙膏、肥皂、教育视频。
3. 课程名称:健康惯- 研究内容:- 认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 研究简单的健康惯,如不吃垃圾食物、多喝水等。
-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惯。
- 资源准备:- 图片、故事书、小组讨论材料。
课后作业-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练题。
- 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如刷牙、洗手、饮食均衡等。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简单的健康惯,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3db0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3.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2.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快乐探究,绽放智慧: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快乐探究,绽放智慧: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051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6.png)
快乐探究,绽放智慧: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推荐科学是孩子们了解和探究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科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好科学,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几篇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推荐:一、探究"季节"——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季节的概念2.掌握4个季节的特点3.认识春天的花草树木4.激发学生喜欢观察亲身体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探究季节的主要特征2.认识春天的花草树木【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组织实践、幻灯片展示、情景模拟【教学过程】1、导入(7min)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利用图片和视频认识季节概念,讲解季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情景模拟来让学生感知不同季节的温度以及服装、食物、景色等方面的差异。
2、讲解春天(8min)教师通过情景模拟或图片、PPT的形式来讲解春天的特点,包括春风、春雨、春花等。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3、讲解让春天更美好(10min)教师讲解春天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下,比如垃圾分类、养护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亲身体验春天(20min)校内活动或户外实践,让学生在身体感受中了解春天,如走进校园里的花园、树林,观赏春天美景,和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5、总结反思(5min)在本课程中,让学生探究春天,认识花草树木,喜欢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学生对春天的特点、春天的花草树木等模棱两可的知识可以进行分类并有所知晓了。
学生还分别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观察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风动”——小学一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风的概念2.了解风的形成原因3.认识风能对人们生活帮助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风的形成原因2.了解风能对人们生活帮助的场景【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贴画板制作【教学过程】1、导入(10min)教师用贴画板或图片介绍风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998d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f.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制作⼩磁针的⽅法告诉别⼈;同时,能学习别⼈的⽅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汽车、缝⾐针、⼤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引⼊ 你能使缝⾐针吸起曲别针吗? ⼆、活动⼀:磁极的相互作⽤ 1、确定教室⾥的南北⽅向 2、学⽣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什么现象?引导学⽣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扰。
4、设计实验证明⾃⼰的猜想。
⼩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向 (1)观察发⽣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其他⽅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游戏,吸引孩⼦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实验,课堂⽓氛活跃。
【篇⼆】 教学⽬标 1、⼈体运动需要氧⽓,肺的⽓体交换作⽤将氧⽓吸收进⾎液,将⼆氧化碳排出体外。
一年级自然科学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自然科学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https://img.taocdn.com/s3/m/5d78286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7.png)
一年级自然科学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常识,如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形成等。
2. 技能与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简单的自然实验。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四季变化的原理、天气形成的简单过程。
2.难点:自然界中复杂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自然的一些常识问题,了解他们的前知水平。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详细解释四季变化的原理和过程,结合图片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介绍天气形成的简单过程,包括风、雨、雪等的成因和现象。
穿插讲解一些自然科学常识,如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3. 实验演示与操作教师现场演示一个简单的自然实验,如制作简易的风向标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知识。
4. 互动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围绕自然科学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促进交流和互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5.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提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持续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故事导入、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dbf6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2.png)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研究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天气现象。
- 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现象。
- 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验。
第二课:昆虫的生活- 研究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 观察和描述不同昆虫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昆虫观察实验。
第三课:能源的利用- 研究不同能源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 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方法。
- 进行简单的能源实验。
第四课:水的性质- 研究水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
- 观察和描述水的状态变化和特点。
- 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第五课:植物的生长- 研究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外貌和生长情况。
-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第六课:动物的特征- 研究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动物分类实验。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图文展示,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整理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科学知识,评价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图片、实物和实验器材等教具。
3. 多媒体课件和科学实验视频。
以上是《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具体的教案内容。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6e6538b14e852459fb57ad.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教学目标:(1)知道并简单的理解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使用感觉器官实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感觉器官实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PPT、水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我们的感觉器官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实行观察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学生汇报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实行简单的介绍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并实行简单的介绍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理解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师小结:通过师生齐回答巩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2:观察香瓜教师引导提问: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
教学总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用不同的作用。
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
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否则将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
布置作业:(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板书:我们来观察感觉器官有:眼睛舌头鼻子耳朵......让我们发现更多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fa50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d.png)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ea3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2.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和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课本: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 实物:花、蝴蝶、蚂蚁等生物;
3. 图片或图片卡片: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所见的生物和物体,鼓励学生多
观察、多描述。
2. 观察实物:展示花、蝴蝶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形态等。
3. 观察图片:展示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或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然
后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生物和物体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公园或校园里,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体,并
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物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
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总结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ea79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0.png)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1678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b.png)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及其功能。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区分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活中的物品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用品及其分类。
3. 让学生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特征差异。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并对其特征做出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 辨认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
教学内容:1. 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出不同的天空物体。
3. 让学生根据感官描述天空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认识身体的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以及其功能。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简单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人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让学生描述不同身体部位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第四课:认识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重点: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及其变化。
2. 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
2.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气温、天空颜色变化等。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课:认识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其生活性。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生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审定: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李怿珍)“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天河区长湴小学樊翠萍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讲述了空气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之一,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它。
但是空气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没有真正研究过它,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空气”当作一个名词,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物质看待,所以常常会认为充满空气的杯子、瓶子等空间是“空的”,没有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而本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吹泡泡”游戏引入,然后通过2个有趣的小实验“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水能流进瓶子里吗?”证实空气湿占据空间的,也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是存在的。
二、教学目标:㈠科学概念⒈初步意识到看似神秘的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
⒉能够证明在一些被认为是“空气”的空气中间充满了空间。
⒊知道空气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它占据者我们周围的空间。
㈡过程与方法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能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能尝试对实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人沟通、交流,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难点:用实验证明、解释空气占据了空间。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泡泡水、纸巾教师准备:玻璃水槽、烧杯、锥形瓶、漏斗、橡胶塞、纸巾、红墨、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篇二: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赵】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1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工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胶棒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工具。
(2)订书机、大头针、曲别针、每名学生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读《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带领学生看《目录》。
三、学习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1、同学们,你们看看咱们教室里面都有哪些学习设备。
2、如果桌椅坏了怎么办?(换新的,修理。
)修理时要用什么工具?3、你们见过这些工具吗?想不想看看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4、出示p2图片,让学生说说每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5、出示工具箱,拿出各种工具让学生看一看,并实际操作一些工具。
6、出示p3图片。
说说下面各种工具哪些用途比较相似。
7、说说哪些工具我们现在能安全使用。
8、拿出一张纸,问学生: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9、老师示范:把一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10、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照老师的样子把这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继续把桌面上的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11、你认为哪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得又快又整齐?12、拿出三张纸,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两张纸连接在一起?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刚才分开的纸张连接在一起。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让家长拿出工具箱,再进一步认识各种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2、练习把一张纸分开,再把几张纸连接在一起。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第2课刀和剪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知道它们的用途,了解刀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每人一个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2、教师:剪刀、水果刀、指甲刀,10张薄纸、10张硬纸。
教学过程:1、出示:剪刀、水果刀、指甲刀。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2、师:刀和剪是最常用的工具。
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刀和剪?3、出示p6图片,说一说这些刀和剪的用途。
4、使用剪刀的窍门:(1)把一张厚纸剪成圆形纸片,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最省力?自己试后报告答案。
(2)把一张薄纸剪成美丽的图案,用剪刀的哪个部位剪更好?自己试后报告答案。
(3)把以上剪出的图案拼接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拼接好后,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
5、你还发现那些使用刀剑的秘密?大剪刀比小剪刀剪东西快。
小剪刀比大剪刀方便携带。
有些剪刀可以折叠。
有些剪刀的顶端比较尖,比较容易扎孔。
6、拿出指甲刀,说一说指甲刀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p8图片1,认识各种各样的指甲刀。
7、试着用指甲刀剪一剪指甲或纸片,说一说怎样剪才省力?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8、把自己的指甲刀放在桌面上,按顺序看看同学们的指甲刀都有什么样子的?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1、回家后练习用指甲刀剪指甲。
2、在家里找到螺丝钉和螺母,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用螺丝钉和螺母固定两张硬纸。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第3课螺丝刀和螺丝钉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教学难点:螺丝刀和螺丝钉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教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螺丝刀、螺丝钉、螺母。
(2)每位学生各四张打好孔的硬纸条。
老师自己也有一份。
教学过程:3、出示平头和尖头螺丝刀,问:这是什么?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4、出示p9图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
5、出示p9图片2,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螺丝钉,并把他们分类。
按照长短分按照粗细按照平头和尖头分。
按照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分:(1)使用平头螺丝刀(2)使用尖头螺丝刀(3)使用扳子6、讨论:尖头和平头螺丝钉分别有什么用?哪种螺丝刀使用于柠这种螺丝钉?7、观察各种螺母的样子,说说它的轮廓是什么形状的。
(六边形的)8、你能把螺母拧到螺丝钉上吗?怎样柠才省力?9、用螺丝钉和螺母将四张有孔的硬纸条连接成一个四边形。
比一比,看谁连得又快又结识。
温馨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扎破手指。
(2)拿住螺母和螺丝钉,不要让他掉下去。
(3)不要拧得太紧,以免拿不下来。
10、用所给的工具和材料组装玩具,比一比,谁组装得最巧妙?课后作业:(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征得家长的同意,买一些组装玩具模型,组装好后,拿到学校来给同学展示,看谁组装的玩具最好看。
(2)问问其他人,怎样用绳子做游戏和编作品,为下节课做准备。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1米长的绳子。
第4课巧用绳教学目的:1、了解绳的各种用法。
2、教会学生用绳捆东西、编作品和做游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和做游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1米长的绳子。
2、教师:1米长的绳子、跳绳、鞋带。
教学过程:1、出示绳子、跳绳、鞋带,问学生,这是什么?2、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绳子?3、老师:绳子也是一种工具,在生活中常常用到。
比如:捆东西、晾衣服、放风筝、挂东西、系鞋带等。
4、老师这里有一把铅笔,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5、老师这里有几本书,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学生示范——老师指导6、自己试着把几本书捆起来。
温馨提示:小心不要把书弄破了。
7、用绳还可以做出许多美丽的作品,你可以按照书上的提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看你能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8、没完成的同学可以拿回家继续做,做好后,可以拿到学校来展示,比比谁的作品最好。
9、谁会用绳做游戏?到前面来给同学示范。
10、让会做游戏的同学分组去教不会的同学。
11、说一说,你还能用绳做什么?12、你还想知道绳的那些秘密?选择一项你最感兴趣的研究,并把你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
13、汇报。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多向其他人请教,多学习一些编织作品和做游戏的方法,学会后交给同学们。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计数器。
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第5课工具的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2、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计算器。
2、教师:计数器。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根芹菜,你们现在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把它弄成一段一段的?(用刀切、用剪子剪、用手掰、用线勒等)2、在古代,猿人还不会制作刀具,那么,你们想一想,它们会用什么东西代替刀具?(石片、骨片、树枝片等)3、出示p17图片,了解刀具的发展。
石刀——骨刀——青铜刀——铁刀——不锈钢刀4、说一说,现在的刀具和古代的刀具有什么不同。
5、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石子、绳结、小棒、算盘、计算器、电脑6、拿出计算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用途?7、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各个部件都有什么用?8、熟记数字键,你能快速打出0——9吗?9、请你闭上眼睛,随着口令打出数字来。
10、单元学习评价:优秀:三颗星,达标:两颗星,在努力:一颗星。
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11、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蔬菜汁或水果汁,毛笔。
【篇三:一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叶教案人教版】各种各样的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有目的看。
2.通过观察尽可能地了解叶的更多信息,如叶的大小、形状、颜色。
3.激发学生观察的乐趣,亲近大自然。
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目的地观察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目、有层次地从不经意的看逐渐引导到有目地观察上来。
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上节课要求大家去捡树叶,大家都去捡了吗?二、教学活动。
1.叶的整体观察。
a.组内交流。
请大家把捡到的树叶拿出来,交流后完成统计表。
如下:我捡了()片落叶这里有()种树叶我们小组共有()种树叶b.师生共同判断。
把你捡到的树叶全都拿出来,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这些树叶的大小、形状、色彩都一样吗?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你又根据什么,说它们是不同的树叶?2.叶的颜色。
a.你捡到的树叶有几种颜色?如果有人问你树叶是什么颜色?你怎样回答?请你把树叶给排一排好吗?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排?b.你觉得那种颜色最好看,为什么?3.观察叶的形状。
a.叶子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请你把你捡到的树叶根据叶形来分类,然后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b.根据你的分法,把常见的叶形画一画。
4.观察叶的大小。
a.在你捡到的树叶中,最小的是哪一张?最大的又是哪一张?b.哪两张叶的大小是差不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呢?c.建议大家不妨用数方格的方形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