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
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
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
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
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
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
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
(虽然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的阶级,但凭借一己之力,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取得胜利不得不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更加积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而国民党在以前的革命也饱经挫折,感觉到革命的困难重重。
因而他也愿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采取联共的政策。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工人运动的复苏,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此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也有极大的发展。
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主要是: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站在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一高度,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们,各阶级同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分属四个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正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政治不统一的时期,不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革命政权和革命政权的对立;这个时期又是个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的时期,在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的政党和政治力量。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思想信仰、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等方面也不一致,但他们都以国家统一为己任,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既有广泛真诚的合作也有尖锐激烈的斗争,共同描绘了不平凡的现代史历史画卷。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1.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面临外国帝国主义、党内 纷争和国内冲突的折磨。受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 国民党方面: 就的鼓舞,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 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利用 共产党舆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来改组国民党。 2.吸收共产党人入党内可以并及时同化他们,避免共 产党如果迅速独立的成长,而最终颠覆国民革命事业。 3.国共合作可以削弱国内军阀势力。
合作原因:
主要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
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 共产党方面:
2.二七惨案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 只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在当时,只有国民 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在 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国民党控制着富饶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还拥有一直数万人的军队。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在社会上享有 崇高的威望
原因:
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 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 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选择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平息内战,顺应人民意愿, 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 理性的,正确的选择。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年)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 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 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 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 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 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 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 同战斗。
简论中共党的统一战线

简论中共党的统一战线湖南邵东三中陈志伟awei27556@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党共出现过四条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它们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强调实现祖国统一的今天,这一法宝尤为重要。
如何实现两岸第三次合作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下面就各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略作分析:一、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1、存在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15日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七·一五”政变3、中共党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1)中共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受挫,认识到仅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无法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的,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2)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有革命根据地,并欢迎共产党与之合作。
(3)共产国际为两党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4)1922年中共召开杭州特别会议,同意两党合作。
(5)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孙中共在革命征途中几经挫折,于绝望中遇到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1922年9月,开始了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3)会止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国反帝反封的大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5)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黄埔军校,它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6)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关系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及理论原则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
但是,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集团1927年背叛了革命。
这样,革命统一战线因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宣告结束。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所以统一战线营垒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是这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最终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国内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共同目标是抵抗日本的侵略。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路漫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全国铁路总工会出版的纪念“二七”二周年画刊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抗日统一战线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抗日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通过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合作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合作缘由及形成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困境。
为了有效地对抗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抗战的胜利。
合作的形成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共两党都有着对于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共同理想。
长期以来,两党在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有过许多的合作经验。
其次,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使得国共两党共同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他们意识到只有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抵抗和击败日本侵略者。
最后,1937年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通过高度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意识到把内战暂时搁置,共同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战线,才能实现抗战的胜利。
二、合作过程及实践路径建立国共合作关系和抗日统一战线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初期合作。
在日本侵略者入侵的紧急情况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共同的抗日立场。
召开津巴布韦大会,形成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共同纲领,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二阶段是国共两党在共同抗日战争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这一阶段,两党通过加强军事合作、共同筹措抗日经费、发展抗日统一战线等方式,不断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在共同抗日战争和各种战斗中,国共两党的合作更加紧密,可以说是一起在战火的洗礼中不断增进了合作的默契。
第三阶段是国共两党在抗日胜利后,进一步加强合作,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一阶段,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积极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建设的重任。
三、合作成果及意义国共合作关系及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合作关系既有具体的成果,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具体来说,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的力量得到有效的整合和调动,有效地凝聚了全国人民对于抗日的力量。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实施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战略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实施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战略。
国内背景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国际背景1、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条件:①必要性——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③重要外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群众基础,由于当时“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历史的主流呼声,所有的群众再也不甘饱受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对抗军阀和列强再也不单单是某一个政治党派的意愿了。
所以建立统一战线一定要符合历史潮流,只有在正确的历史潮流中才能求得发展和壮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统一战线的正确性。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要有强大的政党作为后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当时国内的两大党派,国民党作为当时的大党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并且两党都属于当时比较民主的政党,都有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意愿,这就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这说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应中共的意愿且顾全大局,国民党明确了自己的革命纲领,在自己的革命纲领里面强调了反帝反封的目标,确立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辅助的新三民主义,这为以后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坚定了两党人员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决心。
这说明统一战线的建立必须根据当前的政治环境提出一个恰当的理论指导,为统一战线指明方向,因为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什么战,如何去战。
●建立统一战线必须将国内各个阶层统一起来,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共代表的工人阶级力量互补,两党的合作将国内的有代表性的几个阶层统一了起来,使本来趋于涣散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工农小民的大联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如何影响抗日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如何影响抗日战争的结果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项重要事件,也是中共与国民党两党合作的首次尝试。
这次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军事方面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果打下了重要基础。
这次合作使得国共两党能够共同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局面。
共产党在红军的领导下,发动了多次游击战争,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国民党则提供了一定的军事支援和物资支持,使得抗日力量得到了增强。
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形成整体的抵抗力量,对于日本的侵略起到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二、政治方面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起到了积极影响。
这次合作使得共产党与国民党能够建立起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统一的抗日战略。
共产党在这次合作中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地盘,转而与国民党合作,展现了其为了国家利益大于一己私利的政治智慧。
国民党也在这次合作中放下了对共产党的猜忌,共同形成了抗日的大盘。
三、社会方面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结果的社会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提高了人民对于抗日战争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共产党在社会中开展的土地革命运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动力,增强了人民的抗日意识。
国民党则通过政府的组织和资源优势,加强了对于社会资源的调动和动员,使得抗日战争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军事上的配合使得中国能够形成抗日的整体力量,政治上的合作加强了统一抗战的意识和行动,社会上的动员提高了人民的抗日参与度和支持。
这些影响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形成一致的战略态势,为最终战胜侵略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共两党通过这次合作,展示了一种团结合作的力量,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论文】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和基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教..

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和基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一、阶段特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打到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的突出特点: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社会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正确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二、基础知识回顾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①条件:可能性: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国共合作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合作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②合作方针的确定: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主要内容:A、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会上确定了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不足: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思考训练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大历史功绩在于 B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D.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领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组织下兴起和发展的,这种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指引国民革命的发展。
(2)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和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中共领导并组织开展了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时期。
1、第一阶段(1919~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
1921年7月23日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实现第一次合作。
2、第二阶段(1927~1937)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3、第三阶段(1937~19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第四阶段(1945~194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在中国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22023年11月11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公报》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这里我重点就坚持统一战线谈谈自己的看法。
统一战线是中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主要形成了以下四条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其他党派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是在北伐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出面,以国民党为主,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建立的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史国家统一战线归类整理

关于五次统一战线问题: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革命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集中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阐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2、抗战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来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日本扩大侵略,国共两党也开始就抗日问题磋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为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结束。
1937年9月,以国民党发表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迫使人民为了推翻反动政权团结起来,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教学重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运动。
教学难点: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党内合作”方式的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
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验表明:仅凭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孤军奋斗,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
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这个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教训,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时局,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使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讲授新课]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
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
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
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内容,很重要,在课文大字中都写得清清楚楚,请同学们作个记号。
在这段大字下面,还有一大段小字,内容是介绍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陷于苦闷、彷徨之中。
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找到新的革命出路,开始伟大转变的情况。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孙 中 山 与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代 表 们 步 出 会 场
(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 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
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部署:以主力向两湖进攻、对孙传芳暂取守势
3、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4、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反帝斗争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3、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围绕农民问题的激烈斗争
(1)各省农运概况 (2)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全面发展 标志——汉口特别会议
北 伐 战 争
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3)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1.4—2.5 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运32天,2月给中央写了简要 书面报告,指出农民土地问题“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行 动的问题”,3月写成《考察报告》。 第一,报告充分估计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 的中心问题。(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了农民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 革命的基本内容。 B. 中国农民的阶级性和巨大力量决定了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主力军。 C.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第二,报告强调了贫农的作用。 第三,报告论述了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事件
杰 出 的 工 人 运 动 领 导 人 苏 兆 征
著 名 的 工 人 运 动 领 袖 赵 世 炎
(四)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二: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 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 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 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内亦难 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 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 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 之最好新殖民 地。” ——同上
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旗帜,有利于团结一 切抗日力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保证了抗日 战争走向胜利
2.国际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 西斯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 )
A. 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 党的策略路线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 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 义与卖国贼。
▪ 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国人 民的公敌时,应当坚决不动摇的同反日统一战线内部 一切动摇、妥协、投降、叛变的倾向作斗争。一切破 坏中国人民反日运动者,应该起而攻之。共产党应该 以自己彻底的、正确的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言论与行 动,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也只有在共 产党领导下,反日运动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社会 背景 不同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 灭亡中国
实现合 作时两 党的地 位不同
两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 都属于革命性质的政党
国民党: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历史第三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一)目的要求(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黄埔军校创办。
3.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农民运动。
4.孙中山病逝,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建立。
5.两次东征胜利,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中共"三大"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建立。
3.统一战线建立后掀起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全国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小黑板、图表、图形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启发直观列表对比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建立和工农运动的发展。
难点: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教学提纲(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制定1.中共"三大"会议决定的主要内容(1)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改组国民党(3)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2.孙中山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张(1)决定改组国民党,建立联合工农群众的政党(2)决定建立革命武装(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的主要内容(1)决定改组国民党(2)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3)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意义(1)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推动中国革命迅速发展3.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1.五卅惨案与五卅运动爆发2.省港大罢工的胜利3.农民运动兴起(1)彭湃领导广东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2)彭湃、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孙中山逝世(1)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三大政策(2)国民党右派分裂统一战线2.两次东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中国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下,因为“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 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 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 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然而 “假如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 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 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 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这 里,毛泽东把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同 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到一起
·推翻三座大山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 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 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 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 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 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 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 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 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 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第一,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 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率 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 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同盟者感到希望和前途,才能获得同盟者的拥护,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心实意地和共产党一道共同奋斗。 第二,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 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两 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主 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处理两个 联盟的关系,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展两个联盟间的相 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第三,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同敌人相 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 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 王化南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46-47页
主题词: 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资产阶级;相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同盟军;同盟者;国民党
摘要: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建立的。
统一战线问题,就是无产阶級革命同盟军问题。
列宁曾经指出:“要想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只有用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最精细地、最留心地、最谨慎地、最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间的任何裂痕(那怕是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间以及本国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间的任何利害冲突,他方面利用各种机会(那怕是极小的机会)以获得人数众多的同盟者,尽管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同盟者。
”(“列宁文选”两卷卷第二卷人民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题目自拟)
中国的革命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在中国人民的共同探索下,不断找到符
合时代要求的道路。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就寻找到了这样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
中共在成立之后,力量有限,他们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
一次高潮。
但在当时,帝国主义不断加侵略,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导致年幼的中
共的发展陷入低潮,他们认识到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同盟者!
随着列强侵略加剧,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同时,先进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在人民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种内外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只有团结国民党,两党齐心协力,才能完成革命,捍卫我们的主权!其实,不光共产党深刻认识这一点,孙中山等人在屡次失败之后也明白了两党团结的重要性,单独作战很难取得完全胜利。
此外,共产国际也发挥其作用,不断推动两党进行合作。
在这特殊的国民革命时期,两党终于为了同一个目的,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两
党实行党内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并以三民主义为其政治基础,坚持反帝反封建,
争取民族独立。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加速了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愈演愈烈!在这
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对势力,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但是在后期,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以及中共自身的缺陷,致使合作破裂。
从国共合作到破裂,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半殖民大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统一战
线的必要性,但在其过程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巩固工农联盟,成立党和
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要想建立统一战线,必然会存在诸多摩擦,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解除后顾之忧。
另外,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
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保持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独立!最后,对资产阶级要采用既斗争,又联合的方针、。
为建立顺应时代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实事求是和独立自
主的原则。
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是由其政党性质决定的,也是共产党应该坚持的原则
性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的胜利!
与时俱进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建立统一战线就体现了这一点!在那个特
殊的年代,中共能对当时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选择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各种力量。
这有赖于各个领导人的自身素质与才能以及各阶
级的支持,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也是能顺利实现统一战线的关键。
总而言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同时独立自主,同仇敌忾,勇于实践,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选择适合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