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网络也迅速发展起来。网络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因为网络使用不当带来的网络成瘾现象。这种现象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将之命名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失调症”或“病理性网络使用”等,名称虽然不同,但所描述的都是同一现象[1]。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大学生反复使用网络不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以精神症状、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而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并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从
1997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网络用户从62
万猛增至8700万,到2006年1月中国已拥有网民
1.11亿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56.8%,18—24
岁的网民占36.8%,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专家估计,大学生中大约有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研究表明,过度使用互联网常常会导致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心理上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对互联网有心理依赖感,从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躯体上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严重的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行为上会出现品行障碍,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3]。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讨论了目前网络成瘾
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展望。
1心理学视角的网络成瘾干预策略1.1
认知一行为疗法
认知一行为疗法是心理治疗中的常用方法。近
来,这种方法已被学者和临床医生用于网络成瘾障碍的治疗中,成为治疗网络成瘾的主要方法。对于这种疗法的研究,美国学者金伯利·扬(Kimberly S.
Young)和加拿大学者戴维斯(R.A.Davis)分别提出
了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最为系统性和理论化[4]。
Young 借鉴对其他成瘾症的研究和他人对网络
成瘾的治疗效果,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1)反向实践:了解患者原来使用网络的具体习惯,使他/她打破习惯定势,采用新的方式上网。(2)外部阻止物:把患者必须要做的事情作为帮助他/她停止上网的督促者。(3)制定时间目标:即时间管理法,要求成瘾者制定在线时间表,采用逐步缩短在线时间的方法。为保证能够坚持,根据本人喜好进行适当的强化激励,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4)节制:如果某种特殊运用被证实且节制失败,就应该终止特殊运用,减少打开电脑的次数,使之经常处于关机状态。(5)提醒卡:让患者随身携带两张卡片,一张写着由于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另一张写着减少上网时间后带来的变化,随时拿出来提醒自己,通过多次重复来强化拒绝过度上网的选择。(6)个人目录:让患者列出自己因上网而失去或忽视的活动,并按重要性等级排出顺序,以提高他
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研究综述
杨
丛
杨伊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网络也迅速发展起来。网络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产生了负面影响。网
络成瘾的现象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成为网络成瘾者的高危人群,大学生在网络用户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网络不仅占用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而且使他们对网络有了依赖,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并提出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NCZHG06001),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编号:YJSZD07012)
通讯作者:杨伊生,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9,2(1):18-22
18
们对现实生活向往的意识。(7)支持小组:由于很多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情感缺失,根据他们不同的背景让其参与到不同的社会团体中去,这样能得到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帮助。(8)家庭治疗:对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使婚姻和家庭关系受到负面性影响和破坏的患者来说,家庭治疗是必需的。(9)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澄清网络成瘾背后的潜在问题,成瘾者应该问自己:是什么原因使自己逃避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途径,即使暂时不能有效解决,积极面对本身也可以为今后解决做好心理准备[5]。
Davis根据他的“病态网络使用的认知一行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认知一行为疗法。他把治疗过程分为7个阶段,历时11周,依次是:(1)定向:让患者了解网络成瘾的性质、产生原因等,详细列出戒断网瘾要达到的具体目标。(2)规则:与患者讨论在治疗期间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包括一些与上网行为有关的具体要求。(3)等级:帮助患者制定计划以消除与上网体验相联系的条件强化物。(4)认知重组:重新建构对由于使用网络而产生愉快感受的认知评价。(5)离线社会化:让患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与他人交往。(6)整合:与患者讨论上网时的自我和离线后的自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发现理想自我,并使他们意识到上网只是探查自己理想自我的一种正常方式,引导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把上线和离线的自我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自我。(7)通告:与患者共同回顾整个治疗过程,与他们讨论在这段时间中所学到的东西,在治疗过程中已经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他们的症状已经减轻了多少等[5]。
1.2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olution一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上世纪70年代由Steve De Shade 和Inco Kim Berg首先提出的。SFBT以“求解”为中心,一改传统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模式,不过多地追溯心理问题的起因,而是将治疗重点放在帮助患者或来访者寻求个人改变和未来发展的解决模式上,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改变的主导者与专家,充分发掘自己可利用的潜能和资源[6-8]。
我国杨放如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疗程3月,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AD-DQ)、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9]。在心理治疗开始阶段,与患者每周晤谈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小时,1个月后视患者改善情况改为每周或每2周晤谈1次。每次晤谈的治疗过程均书面记录,采取结构式治疗程序,主要包括:开场,陈述症状,讨论例外,使用奇迹提问,使用量表,中场休息,赞赏,布置家庭作业等SF-BT常规技术。经治疗后,网络成瘾者的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说明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者有效果[6]。
2教育学视角的网络成瘾干预策略
2.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法是陶宏开教授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而提出来的一种防治方法。他认为素质教育中素质一词的内涵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第一是心理素质,包括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三个方面;第二是专业素质,包括广博的技术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第三是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才是整体的素质,我们的教育必须实行整体的素质教育才叫真的素质教育。也只有推行这样的教育方法,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而对于已经成瘾的青少年,他首先采取的是谈话教育法。他的谈话教育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让青少年认同谈话者——
—让青少年认同父母——
—让青少年认同学习——
—让青少年自觉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坏处并自觉地戒除网瘾。从他一百多个成功教育案例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但陶教授也指出,他的这种谈话教育法只是一种治标的办法,要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对网络沉迷,必须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方式,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4]。
专家、学者们也提出,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网络成瘾行为的危害性,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家庭、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把学生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查阅资料、获取对学习有用的信息上;网吧经营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等。这些方法有一些效果,但并不显著[10]。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不定期讲座和咨询。网络依赖的学生往往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所以一定
心理研究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