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授课重点最新版
病原生物学授课重点(微生物)(1)
第二十三章
1. 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型、致病及特异性防治 3.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0、EV71、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第二十四章
1.5种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 2.HBV的形态、结构特征、抗原抗体检测指标及意义、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章
1.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所致疾 病及特异性防治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第六章
1.细菌感染的来源,机会感染 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2.细菌感染的类型(全身) 3.类毒素、抗毒素 4.何谓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 5.比较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有哪些不同? 6.写出4种医学上重要的细菌外毒素(破伤风、白喉外毒素、
霍乱肠毒素、肉毒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和引起的临床症状 7.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第九章
1.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病原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4.链球菌属的分类、致病性;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 5.肺炎球菌的形态染色、致病性 6.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7 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
第十章
1.肠杆菌科的共性(形态、染色、结构) 2.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及分类(ETEC、EPEC、EIEC、EHEC、EAEC)
第十九章
1.病毒体; 病毒的测量单位 2.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对称性、化学组成、功能 3.简述病毒增殖特点及复制周期 4.何谓病毒体、干扰现象、缺陷病毒、ts株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知识要点
第1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引导]1.什么是微生物?有何特点?2.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三类微生物各有何特点?各包括什么种类微生物?3.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如何?什么是病原微生物?4.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是什么?5.微生物学的发展分哪些阶段?一、微生物定义自然界的生物中,除动物和植物以外,一般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大部分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microorganism)。
二、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三、微生物的特点绝大多数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常以微米(μm)或纳米(nm)作为计量单位;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代谢旺盛;营养谱广泛;基因变异频率高。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甚至有些是必需的。
自然界中N、C、S等元素的循环要靠有关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
微生物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污水处理等各方面广泛运用。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五、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生产实际,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予以改造、控制和消灭;使微生物学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六、医学微生物学定义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病原生物学知识要点
第1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引导]1.什么是微生物?有何特点?2.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三类微生物各有何特点?各包括什么种类微生物?3.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如何?什么是病原微生物?4.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是什么?5.微生物学的发展分哪些阶段?一、微生物定义自然界的生物中,除动物和植物以外,一般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大部分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microorganism)。
二、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三、微生物的特点绝大多数微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常以微米(μm)或纳米(nm)作为计量单位;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代谢旺盛;营养谱广泛;基因变异频率高。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甚至有些是必需的。
自然界中N、C、S等元素的循环要靠有关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
微生物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污水处理等各方面广泛运用。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五、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生产实际,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予以改造、控制和消灭;使微生物学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六、医学微生物学定义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病原生物学授课重点
阿米巴肠溃疡特点,肠阿米巴病与肠外阿米巴病,
疟原虫红细胞内发育与疟疾主要症状、诊断、传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疟疾贫血机制,发作机制。
滴虫致病机制;
弓形虫生活史与致病特点;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
4.原虫:
综合试题举例(括号内填写的答案数量不等,可为1~多个): 寄生于脑内、肝胆系统、肺内、肠内寄生虫的种类分别是(); 引起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有();可以引起痢疾症状的寄生虫有(); 经口感染、经皮感染、经媒介昆虫传播、经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经性接触感染的寄生虫分别有(); 从粪便、血、尿、脑脊液中检出病原体的寄生虫分别有(); 可在十二指肠引流中查病原体诊断的寄生虫病主要有(); 能从脑脊液中检获病原体的线虫是(); 引起皮下结节的寄生虫有(),其中有游走性皮下结节的是(); 能在人体内形成自体重复感染,并完成生活史的线虫是(),绦虫是(),原虫是(); 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前需要注意检查和驱除的机会感染性线虫(),绦虫(),原虫(); 引起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有()。
附:《病原生物学》英文专业词汇表 微生物学部分: 非细胞型微生物 acellular microbe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rokaryotic microbe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eukaryote microbe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of bacteria 菌群失调 dysbacteriosis 机会性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巴氏消毒法 Pasteurization 外毒素 exotoxin 内毒素 endotoxin 卡介苗 BCG,脂多糖 LPS 荚膜 capsule,菌毛 pilus(or fimbria) 芽孢 spore,鞭毛 fllagellum 败血症 septicemia,类毒素 toxoid
病原微生物学最新PPT课件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细菌的大 小:以微 米( um )为 计量单位。
• 1 um = 1/1000 mm
•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 um )为计量单位。 • 细菌的形态与革兰染色性
革兰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 (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 培养基。
• (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
– 2、证实疾病的病原菌学说,提出了柯赫准则。
柯赫(科赫)
• Koch’s postulates(科赫法 则)。
– 特殊的病原体应在同一种疾 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 在;该病原体能被分离培养 得到纯种;该病原体培养物 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 样病症;自人工感染的实验 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 病原体纯培养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正常菌群中各菌种 间的比例失调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科学的历史就是科学本身。”—— 歌德
– 微生物的史前期 – 微生物的发现和“生命自然发生说”的否定 – 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 病毒的发现 – 微生物的生理学发展时期 – 现代微生物发展时期
• Louis Pasteur,1822-1895
• Joseph Lister,1864,提出无菌外科操作技 术。
• Elie Metchnikoff 发现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 Ivanovsky 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 P. Ehrlich 现代化疗的开始。
现代微生物发展
•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 • 1941,Florey & Chain,将青霉素投入生产,
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病原微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一群形体微小。
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上千的倍数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1非细胞型(病毒)2原核细胞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真菌)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形态与结构一:细菌大小以微米为单位,用显微镜放大。
二: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1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2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3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还有四联球菌和八连球菌。
杆菌:棒状、球杆菌、分枝杆菌、链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三: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糖体、质粒。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细胞壁:功能..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保护细菌抵抗渗透压环境、决定菌体抗原。
成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肽聚糖...:聚糖股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
磷壁酸...:壁磷壁酸(抗原强)、膜磷壁酸。
(磷壁酸有粘附主细胞的功能、抗原性强)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
外膜包括脂蛋白、脂多糖、脂质双层。
细胞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点)功能:1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转运作用2生物合成作用3呼吸作用4形成中介体细胞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
核酸主要是RN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成分: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
质粒:非细菌生长所必须、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等特性。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胞质颗粒:细菌鉴别依据。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没有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由一条双链环状的DNA 分子反复回旋盘绕成松散的网状结构、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特殊结构:荚膜: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成长化学成分:1多糖(肺炎链球菌)2多肽(炭疽芽孢杆菌)3透明质酸作用:1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2抗有害物质损伤3粘附作用4贮藏物质,贮水干燥5抗原鞭毛:分类1单毛菌(霍乱弧菌)2双毛菌(空肠弯曲菌)3丛毛菌(铜绿假单胞菌)4周毛菌(寒沙门菌)化学成分:蛋白质、抗原强。
病原生物学期末重点知识总结
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2章1.病原生物分类2.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脂多糖(LPA,内毒素):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毒性&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核心多糖:属特异性特异多糖:种特异性;菌体抗原(O抗原)缺失:S→R3.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部分或完全失去细胞壁(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特性及医学意义●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死忙,但在高渗环境下,它们仍可存活。
G+ L型:仍有细胞膜包着,原生质体;G- L型:外膜保护,原生质球●G+orG-成L型后多染成革兰阴性●某些L型仍具一定感染力,常引发慢性感染4.细菌有哪些特殊构造:特性、功能及实际意义荚膜(capsule):黏液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
作用:抗吞噬,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flagellum):运动器官菌毛(pilus):菌毛蛋白组成(具抗原性),分为普通菌毛(细菌的黏附结构)、性菌毛(F质粒编码,又叫F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都由G+菌产生繁殖体(vegetative form):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发芽(germination):芽胞→繁殖体:活化(activation),启动(initiation),长出(outgrowth)杀灭芽胞最可靠方法:高压蒸汽灭菌进行消毒灭菌,应以芽胞是否被杀死怕段灭菌效果的指标5.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热原质(pyrogen):致热源,注入后引起发热反应。
多为G-产生,即其LPS毒素&侵袭性酶:外毒素(exotoxin):多数G+少数G-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G-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和扩散,是重要致病物质。
2024版年度病原生物学课件第十五章
通过性接触引起的感染传播,如艾滋病、梅 毒等。
16
04
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024/2/3
17
细菌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细菌致病机制
包括粘附、侵入、生长繁殖、扩散与 抗宿主防御等步骤,通过产生毒部化脓性炎症、毒素 性疾病和全身感染等,具体表现因菌种 和感染部位不同而异。
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对念珠菌属、隐球 菌属等真菌有良好疗效。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可联合使用 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以增强疗效。
27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策略
驱肠虫药
如阿苯达唑等,对蛔虫、钩虫、 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有良好疗效。
1
抗血吸虫药
如吡喹酮等,对血吸虫有强大 杀灭作用。
2024/2/3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与临床 表现
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 其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 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反应等。 临床表现因寄生虫种类和感染 部位不同而异。
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寄生虫感染可通过多种方法进 行诊断,包括病原学检查、免 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防 治原则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不同的疾病。人体免疫系统 可通过多种机制抵抗真菌感染,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10
寄生虫
寄生虫的形态与结构
寄生虫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 包括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 其结构复杂,适应寄生生活。
寄生虫的生活史与传播途 径
寄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 括宿主转换和传播途径等。不 同种类的寄生虫具有不同的生 活史特点。
病原生物学课件第十 五章
2024/2/3
1
contents
病原生物学重点
5.类毒素、抗毒素、细菌的感染类型(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带菌者)
第6章 抗细菌感染免疫
1.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 。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3.抗毒素免疫及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4.熟悉非特异性免疫构成因素。
4.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第32-34章 寄生虫总论
1.机会性寄生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的概念。
2.带虫免疫及伴随免疫
第三十五章 线虫
1.基本概念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
2.HIV、HTLV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第27-28章 其他病毒 朊粒
1. 狂犬病毒形态、致病性、防治 . 固定毒株、内基小体 Negri body
2.朊粒概念及所致疾病
第29-31章 真菌
1.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真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类型。
3.浅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3、疟原虫红细胞内发育与疟疾主要症状、诊断、传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4、疟疾贫血机制、发作机制;
5、弓形虫生活史与致病特点;
6、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与所致疾病。
第43-45章 医学节肢动物
1.生物性传播及其类型。
2.常见节肢动物重要种类、主要危害与疾病关系、传病方式。
第12章 动物源性细菌
布鲁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致病性(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精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重点知识点
•病原生物概述•免疫学基本概念•抗感染免疫目录•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与移植免疫•现代免疫学技术与方法01病原生物概述定义分类共生关系病原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某些寄生虫和宿主之间。
寄生关系病原生物寄生于宿主体内,依靠宿主的营养物质生存并繁殖,如细菌和病毒等。
致病关系病原生物通过破坏宿主细胞、产生毒素或引起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宿主疾病的发生。
030201病原生物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作用免疫逃避持续感染02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具有识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
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区分“自我”与“非我”的能力。
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效应细胞与效应分子的产生及发挥效应等阶段。
固有免疫应答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具有先天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应答类型及过程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耐受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的机制03抗感染免疫皮肤和黏膜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通过物理和化学屏障作用,阻止病原体侵入。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效应吞噬细胞能够识别和吞噬病原体,通过溶酶体酶等机制将其消化。
补体系统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能够被病原体或免疫复合物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等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及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T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并激活免疫反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子等方式,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病原生物学学习复习指导(重点难点)
《病原生物学》课程学习、复习指导(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及其它非临床医学参考)本指导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编写,有利于同学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及复习指导。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2013年3月目录(医学寄生虫学部分)总论 (6)第一章医学线虫 (7)第二章医学吸虫 (9)第三章医学绦虫 (11)第四章医学原虫 (13)第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16)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4学时)总论一、目的要求1. 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2.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 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寄生及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类别,体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的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现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线虫目的要求1. 了解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4. 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及致病作用;掌握丝虫感染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掌握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及与致病的关系、感染方式及诊断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形态,上述线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重要致病作用,最佳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难点:钩虫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蛲虫的重复感染与异位感染。
第二章医学吸虫一、目的要求1.了解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1.免疫的现代概念。
P4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
P5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
P6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
P7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
P12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半抗原的概念。
P12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
P13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P14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
(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
P15、16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11.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P16答: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12.抗体的概念。
答:是B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㈠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㈡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 1μm杆菌:长 2~3μm 宽 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①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④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病原生物学知识点梳理
01
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
2024/1/25
02
细菌的呼吸类型: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细菌的代谢产物:热、酸、气体、毒素等
03
9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 等进行分类
细菌的命名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如大肠 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2024/1/25
病原生物学知识点梳 理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病原生物学概述 • 细菌学知识点 • 病毒学知识点 • 真菌学知识点 • 寄生虫学知识点 • 免疫学知识点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
用
2
01 病原生物学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分类
2024/1/25
定义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引起人类、动植物 疾病的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 活动规律、致病机理以及与宿主相互 关系的科学。
2024/1/25
15
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病毒感染与传播
病毒通过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进入细胞并复制自身 ,导致细胞病变和死亡,从而引起疾病。
病毒性疾病的类型
包括急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和整合感染等类 型。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通过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等手段预防和 治疗病毒性疾病。
2024/1/25
02
条件致病性真菌
03
真菌毒素与疾病
一些真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但在特定条件下能引起疾病,如 曲霉、毛霉等。
部分真菌能产生毒素,引起食物 中毒和农作物病害等,如黄曲霉 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2024/1/2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临床及口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医学相关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2、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大小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寄生于人及动物消化道中的细菌大多有鞭毛;2)菌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3)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4)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丝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破坏。
病原生物学重点
病原生物学重点(总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病原生物学重点潘健彬修改1.溶菌酶的杀菌机理,青霉素的杀菌机理答案:溶菌酶与溶葡萄球菌素作用相同,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连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
2.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答案:支原体3.病毒抵抗力答案:1)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2)大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比较稳定。
3)λ射线,χ射线和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
4)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5)酚及其衍生物是蛋白变性剂,可做病毒的消毒剂。
6)病毒对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都很敏感。
7)近年来研究证明有些中草药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细菌侵袭力的概念及相应的物质。
答:致病细菌能突破宿主细胞、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5.细菌内毒素的概念与特点。
答: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其分子结构由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
特点:产生于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化学性质是脂多糖;对理化性质稳定;毒性作用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不能用甲醛液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6.与IgG 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有哪些。
答:SPA(葡萄球菌A蛋白)。
7.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疾病有哪些。
答:A群链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①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丹毒、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
②其它系统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及产褥热等。
(2)中毒性感染:如猩红热、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完整版)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完整版)病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复习资料第⼋章第⼆节寄⽣现象与⼈体微⽣态系正常菌群:在正常⼈体体表与外接相同的腔道粘膜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物,当⼈体免疫正常时,这些微⽣物对宿主⽆害,有些对⼈体还有利,通称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致病,成为机会致病菌。
正常微⽣物群的⽣理作⽤:⽣物拮抗、营养作⽤、免疫作⽤(如双歧杆菌能刺激肠粘膜下淋巴细胞增殖,诱导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等产⽣)、延缓衰⽼抗肿瘤。
微⽣态失调与条件致病的主要原因:(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低下(3)菌群失调第四节病原⽣物的控制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物的⽅法,并不⼀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病原微⽣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物和⾮病原微⽣物)的⽅法。
⽆菌操作:医学上将防⽌病原微⽣物进⼊⼈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技术或措施成为⽆菌操作。
病原微⽣物的控制⽅法:【物理⽅法】热⼒灭菌法:⼲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压蒸汽灭菌法(为实验室及⽣产中最常⽤的灭菌⽅法)、巴⽒消毒法(饮品加热⾄62℃,维持30min)。
辐射:红外线与微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其中波长260nm 杀菌⼒最强。
⽤途:适⽤于空⽓及物品表⾯消毒。
特点:穿透⼒弱)、电离辐射(优点:能量⼤、穿透⼒强、不需加热、⽅法简便、不污染环境、⽆残留毒性)其他⽅法:滤过除菌法、⼲燥与低温、臭氧消毒法。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病原⽣物的种类、⽣活状态与数量(芽胞对理化因素的耐受⼒远⼤于其繁殖体,炭疽杆菌繁殖体在80℃只能耐受2-3分钟,但其芽胞在湿热120℃ 10分钟才能被杀灭)消毒灭菌的⽅法、强度及作⽤:PS 70%-75%的⼄醇消毒效果最好。
第九章医学病毒第⼀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网络课程病原生物学
网络课程病原生物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病原生物学》第四章,主要内容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具体包括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基本结构,以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形态分类、生理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细菌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细菌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菌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难点: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显微镜、染色板、染色液。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显微镜观察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病例,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 细菌的基本结构:通过PPT讲解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基本结构,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3. 细菌的分类:讲解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并展示革兰氏染色后的细菌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了解细菌的形态分类。
4. 细菌的生理特性:讲解细菌的代谢方式、生长条件等生理特性,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样本,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对其进行形态分类。
6. 例题讲解:以实际病例为例,讲解细菌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7. 板书设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分类方法、细菌的生理特性。
8. 作业设计题目1:细菌的细胞壁由什么组成?其作用是什么?答案: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其作用是保护细菌细胞,维持细菌的形态结构。
题目2:革兰氏染色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答案: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细菌分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结晶紫、碘液和酒精等物质对细菌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的细菌形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题目3:细菌的代谢方式有哪些?答案:细菌的代谢方式有厌氧代谢、好氧代谢和兼性厌氧代谢。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和生理特性,使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
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所致疾
病及特异性防治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出血热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第二十五章
人类疱疹病毒(HHV)的种类及其源自致的主要疾病 HHV共同特点:(双股线形DNA;大多数能在2倍体细胞 内复制,产生明显的CPE;感染类型多样化) HHV 可引起的感染类型(举例说明)
第四章
1.掌握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适用对象 2.湿热与干热消毒灭菌法的比较 3.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和特点,使用对象 4.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5.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第五章
1.细菌感染的来源,机会感染和机会性致病菌、医院感染、 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2.细菌感染的类型(全身) 3.LD50、类毒素、抗毒素 4.何谓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 5.比较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有哪些不同? 6.写出4种医学上重要的细菌外毒素(破伤风、白喉外毒素、
微生物学授课重点
第一章、第二章
1.微生物的分类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及测量单位 3.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与真核细胞异同 4.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5.细菌有哪些特殊构造、功能及实际意义 6.中介体、质粒 异染颗粒、LPS 7.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定义、特性及医学意义 8.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细菌的生长曲线 9.根据对氧气的需要将细菌分为几类? 10.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霍乱肠毒素、肉毒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和引起的临床症状 7.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第六章
1.固有免疫的构成因素 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防治 4.急性感染(胞外菌)、慢性感染(胞内菌)、外毒素血症的
免疫特征 5.哪些细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
第七章
1.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结合实验课学习) 2.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应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第三章
1.细菌的变异现象 2.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哪些?特点与功能 3.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有哪几种?耐药性质粒可经哪些方式
传递? 4.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5.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有哪两种后果? 6.解释:溶原状态、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毒性噬菌体、R质粒、F质粒、S-R变异,H-O变异、 BCG
1.衣原体与病毒的不同点有哪些? 2.简述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原体、始体) 4.沙眼衣原体引起哪些疾病、传播途径。 5.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
第十八章
1.病毒体; 病毒的测量单位 2.病毒的基本结构、功能、意义 3.简述病毒增殖特点及复制周期 4.何谓病毒体、干扰现象、缺陷病毒、ts株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及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
第十二章
布鲁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性(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第十三章
衣氏放线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测
第十四章
1.对人致病的螺旋体有哪几个属,引起何种疾病 2.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所致疾病 3.梅毒螺旋体易感宿主和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第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29章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培养特性与菌落类型: 30章 浅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31章 深部感染真菌
第十章
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有何特点?结核 分枝杆菌的抵抗力?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特点;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结果分析及应用
2.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性;致病性、及特异性防治; 锡克试验原理及应用
3.嗜肺军团菌致病性 4.流感嗜血杆菌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第十一章
1.简述厌氧芽胞梭菌属包括哪些细菌,引起何种疾病?破伤 风梭菌的感染途径、致病条件、致病机理、特异性防治。
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
第八章
1.病原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哪 些毒素和酶类,引起何种疾病?SPA
2.链球菌属的分类、致病性;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甲型溶 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 M蛋白
3.肺炎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与甲型链球菌的区别,致病 性
4.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
第二十二章
肠道病毒的共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型、致病及特异性防治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0、EV71、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思考: 引起成人或婴幼儿胃肠炎的病毒有那些?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那些?
第二十三章
5 种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 HBV和HCV的形态、结构特征、抗原抗体检测指标及意义、 防治措施
第十九章
1.病毒感染的类型(持续性感染举例) 2.病毒感染可引起宿主细胞有哪些变化?
CPE 、包涵体 3.干扰素的定义和分类,IFN的功能和抗病毒机理。 4.中和抗体及抗病毒机理?
第二十章
1.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送检的注意事项 2.分离病毒的方法 3.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指标 5.测定病毒的数量和感染性的方法有哪些?
PFU、TCID50 6.原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
中和试验
第二十一章
流感病毒 结构特征、分型和分亚型的依据、常发生大流行的原因、
致病特点与防治原则 流感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程序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特异性防治、 SSPE的概念 副流感病毒、RSV、冠状病毒及SARS冠状病毒、腺病毒、 风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二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的特性 HIV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及临床分期) HIV包膜糖蛋白在HIV致病方面的作用 HIV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
狂犬病毒形态 野毒株、固定毒株、内基小体(Negri body)的概念 狂犬病毒致病特点 被可疑犬咬伤后应采取何种措施预防狂犬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及致病性 朊粒的结构特点与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4.伯氏疏螺旋体传播媒介,致病性
第十五章
1.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 2.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3.冷凝集试验 4.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第十六章
1.立克次体的共同特性 2.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立克次体
引起何种疾病?传播媒介? 3.外斐氏反应
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