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调查研究
回族文化调研报告
回族文化调研报告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特别是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
回族的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因此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回族人民尊崇《古兰经》和《圣训》,坚守斋戒,每天五次礼拜,举办清真寺的宗教活动等。
宗教信仰渗透到回族人民的生活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回族的婚姻习俗中,婚礼有着严格的程序和仪式。
男方要向女方家庭提亲,提亲时要带上许多礼物,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喜爱。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要穿上传统的汉服,举行隆重庄重的婚礼仪式。
婚礼期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祝贺新婚夫妇的幸福。
回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学作品。
回族传统音乐以声乐为主,歌曲多数以民间、宗教和抒情为题材。
其中,著名的唱诗和《泛回曲》,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回族传统舞蹈以手部动作和身体的舞蹈为特色,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回族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内容涉及了宗教信仰、生活情感和家族传统等方面。
回族的饮食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回族的日常饮食中,主要以牛肉、羊肉和禽类为主要食材。
他们善于制作面食,如羊肉面、酿皮和抓饭等。
此外,他们还有一种特色的糕点,叫做油糕,味道香甜可口。
回族的服饰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男性主要穿戴宽松的长袍和裤子,女性则喜欢穿上长衫、长裙和头巾。
他们的服饰通常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表示庄重和纯洁。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上,他们会穿上更加精美的服饰,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回族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哈尔南节等。
在节日里,回族人民会开展各种传统的活动,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和游戏比赛等。
这些活动既有宗教性质的庆祝活动,也有民俗性质的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总之,回族的文化是中国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宗教信仰、婚姻习俗、艺术作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传统节日等方面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民族团结事例的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事例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民族团结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民族团结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分析现有的成功案例,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
我们为调研对象提供了包括民族关系、文化认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调查问题,并且在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城市里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重点领域的深入访谈,例如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等。
三、调研结果3.1 民族团结的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对民族团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积极的态度。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民族的人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并且对各民族文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仍然有少数群体存在偏见和敌对情绪,这是民族团结仍然需要加强的一方面。
3.2 各地民族团结的成功案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民族团结成果。
例如,在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政府组织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等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开设多语种学校等方式,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3 民族团结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存在一些成功案例,但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也带来了民族团结的障碍。
其次,一些社会群体的极端思想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扰,也对民族团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群体对于多元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有待提高。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4.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制定独特的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政策。
最新-关于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的报告 精品
关于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的报告为深入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全县提速发展、强县富民动员大会精神,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加快推进提速发展、强县富民进程,10月17日,县委书记、县长率队组团,赴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进行了为期1天的学习考察。
学习考察期间,本着“不一定看多,而一定要看透”的原则,先后参观了五个企业和一个管件检测中心:河北广浩管件有限公司、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河北力军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汇科钢管(香港)有限公司、河北海浩高压法兰管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管道装备检测中心。
考察活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孟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经验孟村回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人口19万,面积387平方公里,由于县小、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长时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孟村不邻高速、不邻铁路,既没有铁矿资源,也没有钢铁生产企业,更没有管件产品需求,但就是在这里却成长起“中国弯头管件之都”、“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伴随着弯头管件产业的快速成长,孟村县域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1%,是2019年的3倍;财政收入完成20199万元,增长33%,是2019年的4倍;一般预算收入5965万元,增长5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4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09元,增长165%。
总结孟村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思想的大解放,催生盐碱地上长出大产业孟村无论从自然资源和条件,还是自身的产业基础,都不具备发展弯头管件产业的优势,总结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孟村弯头管件业的成长壮大,尤其是近几年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不断地解放思想,始终做到了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孟村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一年一度的“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速发展”大讨论活动,使得全县上下不断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民族统战调研报告
民族统战调研报告民族统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民族统战工作的情况以及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邀请了各地区的相关官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民族统战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份问卷,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民众意见。
三、调研结果1. 民族统战理念薄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地区的统战工作仍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对于民族统战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不够,不能很好地将民族统战工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2. 统战资源分配不均在民族统战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些大型民族集聚区域享受到了更多的统战资源,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则面临较大的困难。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3. 少数民族代表不足在统战工作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参与度不高。
一些少数民族代表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导致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调研建议1. 加强理论研究和培训我们建议加强对民族统战理论的研究和培训,提高统战工作者的理论水平。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民族统战的本质和要义,才能更好地开展具体的工作。
2. 加大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为了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这些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3.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的作用为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建议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始祖思乡根落沧州 尚武遗风代代传承——孟村丁氏渊源略谈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丁氏回族可谓是名门望族了。说它“名门”,因为这个家族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叱咤武林的风云人物;而称之为“望族”,是因为以为先祖迁沧后其子孙后裔如今已多达6万人,不但遍及以孟村为主的沧州各地,而且还外迁、散居于黄河南北、长城内外。现在该县境内的丁庄子村,就是沧州丁氏回族先祖士贤公于600年前亲奉皇诏从南京前已定居至此建立的村庄,而之所以不辞遥远居于沧州境内,其中还有一段士贤祖“娶沧州女,保沧州人,恋沧州情”的故事。
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燕王朱棣从国都南京至封国北平,丁士贤被明太祖亲委重任,命其追随燕王北上,镇守边陲要塞北平府,并任前军总指挥,其间娶沧州白氏女为妻。在北平生活的20多年里,夫妻二人经常回到白氏家乡沧州访贫济苦,为众人办了很多事,士贤还多次亲自带军来沧清剿匪寇,安抚百姓,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为纪念丁氏家族定居中原(当时华北亦属广义上的中原地区),希翼后辈永远扎根中国,做德才兼备、为国尽忠之臣民,丁士贤将六子分别取名为有德、有能、有才、甫中、甫原、甫聚。据考,士后迁徙入住中原(河南)怀庆路(怀庆路明清时为怀庆府,即现在河南省沁阳市),并入乡随俗,将自己的名字拆开,取谐音汉字分别给四子做姓氏,即哈(凯)、马(玛)、刘(伦)、丁(迪尼),所以至今在回族中还有“哈马刘丁是一家”之说。
靖难之役后,丁士贤也因“靖难”有功,官至京卫正三品指挥使,掌禁卫。这年全家又由北平府迁至南京江宁府二郎岗居住(江宁府亦即现在的南京城)。朱棣采取“徙大族以实空地”的移民之策后,士贤因爱妻白氏思念家乡沧州之情日甚,又因自身年事渐高,也日益思念当年生活、战斗过的沧州与沧州的人民,也便辞官引退,于永乐二年(1404年)奏请皇上并经其“恩准”赐地后,携全家再次北迁沧州东南七十里王莽河北岸,辟田地,立庄园,六子分六院,建立丁家庄(即现在的丁庄子村)。明永乐四年(1406年)士贤回河南怀庆府探亲访友不幸病逝,葬于当地本族坟茔。始祖母白氏归真后葬于丁庄子村南之王莽河南岸,子孙辟茔地百亩,后其六子一女及后辈逝后均葬于此,谓之丁氏祖茔,而白氏侧下、六子之前一墓则为“舅爷坟”(白氏之弟)。如今,这些明朝古墓在孟村丁氏后辈子孙的精心呵护下仍保存完好。
民族关系调研报告
民族关系调研报告一、背景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状况,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偏见和歧视、政府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等。
二、分析1. 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相互了解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
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由于人口流动性较大,不同民族之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交流,因此相互了解程度较高。
但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相互了解程度较低。
2. 存在的偏见和歧视问题调研数据显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问题。
一方面,部分人对于其他民族缺乏了解和认知,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和偏见;另一方面,历史上的种族冲突以及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某些民族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歧视现象。
3. 政府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措施政府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国家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保护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习俗等。
其次,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条件等。
此外,在宗教信仰自由、就业机会均等以及少数民族代表参与政治决策等方面也有相关政策保障。
4. 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调研显示,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整体较高。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并认为多元文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对于其他民族的歧视和偏见,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三、结果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了解程度差异较大的问题,需要加强交流和互动。
民族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民族关系现状调研报告民族关系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民族关系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一直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的民族关系现状,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此报告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访谈则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代表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 民族关系整体趋势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国的民族关系整体趋势持乐观态度。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民族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改善。
这一结果的背后显示出中国政府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民族交流和融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各个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婚姻,商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有了显著增长。
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强调中国共有的民族认同。
3. 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的保障做得不错。
这一观点得到了访谈中代表性人士的证实。
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和法规,致力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语言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权益。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扶贫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然而,一些受访者同时指出,实际操作中,由于区域发展差异等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4. 民众参与和意识形态问卷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民众参与民族事务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民众的意识形态也是当前民族关系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访谈中,一些代表人士提到,教育和传媒是塑造民众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族认同教育和多元文化传播的引导。
5. 反分裂斗争调研中,一些受访者提到应加强对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
他们认为分裂分子活动的存在严重威胁了民族关系的稳定。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四篇】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四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之一:民族团结意识调研报告调研主题:民族团结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一、调研目的:了解当前社会民族团结意识的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民族团结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两组样本,分别是青年群体和成年群体。
三、调研结果:1. 青年群体:(1)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群体普遍对民族团结有较高的认同感,超过80%的青年认为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在影响因素中,教育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渠道。
(3) 部分受访者提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认为信息泛滥导致误解和偏见的蔓延。
2. 成年群体:(1) 调查结果显示,成年群体对民族团结的认同度较高,超过75%的成年人认为维护民族团结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2) 与青年群体相比,文化交流与沟通成了成年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和交流,才能增强民族团结。
(3) 另外,经济条件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有一些受访者认为经济繁荣和公平正义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基础。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和家庭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力度。
2. 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引导正确的民族观念。
3.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
4. 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之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调研报告调研主题: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调研目的: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提供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历史案例和现实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案例分析:(1) 历史上,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繁荣的重要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得益于不同民族的和平共处和相互融合。
(2) 而相反,历史上民族矛盾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活动常常导致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
回民现状调研报告
回民现状调研报告回民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回民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为了解回民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状,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讨回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回民的社会地位、教育状况、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社会地位:回民在中国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大部分回民能够享受到公共福利,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
2. 教育状况:回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回民教育水平的不协调发展。
很多回民孩子由于经济条件落后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也间接影响了回民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
3. 经济发展:回民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农村地区。
回民大多从事农牧业和传统手工业,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很多回民家庭依靠务农为生,收入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4. 传统文化保护:回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需要加强对回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重视回民的文化传统。
四、调研建议1. 教育优先:政府应加大对回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回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可以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提升回民就业竞争力。
2. 发展产业: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回民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提高回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可以开展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回民农牧民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 文化传承:加强回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回民文化,同时鼓励年轻一代回民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4. 加强组织和引导:加强回民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回民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引导回民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为回民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权益。
回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回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大全回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以及其对回族群众的影响。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共计收集了100份问卷和进行了2次实地观察。
二、回族的历史背景回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他们是由西亚和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移民和汉族人的后裔组成的。
回族的祖先信仰伊斯兰教,这也是他们的主要宗教信仰。
三、回族文化传承的特点1.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他们每天进行五次礼拜,信仰教规较为严格。
宗教对回族影响深远,许多回族人还会在饮食、服饰等方面体现出宗教色彩。
2.语言文字:回族通常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但在宗教仪式和文化节庆等场合,他们会使用维吾尔语或阿拉伯语。
此外,回族也有一种特殊的文字——回文,这种文字顺序可从左往右读,也可从右往左读,非常有趣。
3.节日庆典:回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在这些节日里,他们会穿上盛装,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等,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和观众。
四、回族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文化保护:回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现代化浪潮和跨文化融合。
一些传统的习俗、手艺和故事正在逐渐失传,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2.教育问题:由于回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有限。
一些回族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和资源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3.文化认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回族人面临着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些年轻一代的回族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
需要加强回族文化的宣传和培养,提高回族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五、对回族文化发展的建议1.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重视回族传统习俗、手艺和故事的保存和传播。
民族团结一家亲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一家亲调研报告民族团结一家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开展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社会中民族团结的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一直被视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范围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同时涉及了不同民族的人群,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民族团结持积极态度。
他们表示对不同民族的交流和合作持开放态度,并认为民族团结是促进国家和谐的重要因素。
2.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民族团结需要通过正面的宣传和教育来加强。
他们认为,通过教育民众关于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3.存在一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的民族偏见和歧视现象。
部分调查对象反映,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存在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会对民族团结产生负面影响。
4.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当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民族团结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严格执法,加强对民族间矛盾和纠纷的调解和解决。
五、调研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教育和宣传。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团结的正面教育和宣传力度,多角度、多媒体地向公众介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贡献,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2.加强法律和执法。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团结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民族歧视、仇恨言论和行为,以维护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
3.加强社会参与和互动。
政府、社会组织和民族团体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开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和项目,增进互信和团结。
4.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减少民族间的经济差距,以促进民族团结。
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调查研究
前言民族关系问题不是孤立的社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问题的重要部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协调民族关系,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在“平等、团结、互助”3个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和谐”这一层次,有其深刻的内涵。
其一,“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应有之义;其二,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重要的社会关系。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没有和谐的民族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
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新表述,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地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当前民族自治地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际,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情况,进一步认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参考,我们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孟村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孟村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0.06.20•【字号】•【施行日期】1990.06.20•【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孟村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90年3月4日孟村回族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6月20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和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第三章自治县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第四章自治县的经济建设第五章自治县的财政管理第六章自治县的文教科技卫生事业第七章自治县的民族关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制定。
第二条孟村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孟村回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县的贯彻执行,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第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第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和自治县的特点,制定单行条例,作为自治条例的配套法规,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不违背宪法、法律、法规的原则下,从自治县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可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乡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乡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乡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我国乡镇地区所涵盖的多民族社会越来越多,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乡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乡镇民族团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乡镇民族团结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乡镇的民族组成和民族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
在被调研的乡镇中,主要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了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乡村民族关系,乡镇居民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的民族氛围。
其次,我们重点关注了乡镇民族团结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调研结果显示,乡镇民族团结在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民族融合不够深入,少数民族居民在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与汉族群众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隔阂;其次是就业和教育不公平问题,少数民族居民在就业和教育方面仍然面临巨大困难;再次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完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受到了限制。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乡镇民族团结取得的一些良好效果和积极经验。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改善了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乡镇居民也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缩小少数民族居民与汉族群众的差距;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提高对外宣传的力度;最后,加强政府对乡镇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乡镇民族团结的发展。
总之,乡镇民族团结是乡镇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对乡镇民族团结的调研结果显示,乡镇民族团结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加大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加强政府支持等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乡镇民族团结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行状况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为例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老年人口65%以上集中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的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家庭保障功能日趋弱化,传统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民养老的需求。
农村地区亟待探索适宜的养老方式来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建立一个适宜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笔者对河北省的新农保的试点进行了一定的实地调研,对孟村县深入走访,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力求探索新农保的推行状况。
1新农保试点推行现状研究———以孟村县为例孟村回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沧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126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18.2万人。
据统计,16~59周岁农业户口105341人,60周岁以上人口22801人,老龄化程度为21.6%。
孟村县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商业养老以及社会养老3种主要的养老模式。
首先,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
家庭养老模式长期处于农村居民养老中最广泛最基础的地位。
由于受农村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费缴纳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难以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发展。
社会养老在农村,基本包括进公费养老院、五保户家庭等形式,其相对于城镇养老保险来说不具有固定性和制度性。
这3种养老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2009年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开展。
孟村县根据实际情况,对重度残疾人和低保人员参保缴费政府按每人每年81元予以补助,对于特困家庭及五保户均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其在积极推进新农保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孟村县于6月中旬全县完成参保登记,截至7月底,全县16~59周岁参保人员89131人,收缴保费981.96万元,参保率92%;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20618人,参保领取率94%,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养老金全部从2010年度8月份开始发放,当月发放养老金113.4万元。
2018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根据迪民宗发[20xx]2号《关于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按照有关要求,XX县民委于20xx年2月19日至29日在XX县XX镇开展了关于回族居民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以深入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回民基本情况
XX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
东南部与本县羊拉乡、奔子栏镇相邻,西部接云岭乡、西北连佛山乡、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东西靠云岭山脉,是一个典型的雪山峡谷镇。
XX镇辖墩合和阿墩子两个社区,巨水、阿东两个村委会,37个村民(居民)小组,67个自然村。
总人口为7886人,XX镇的回族都居住在阿墩子社区,共36户,173人。
长期以来,XX镇的回族居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与当地的藏族群众和谐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
二、XX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历史渊源
在走访当地回族居民的过程中,据介绍,XX县XX镇附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
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
后来,矿洞倒塌,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部分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有些人就在XX镇定居下来,伊斯兰教就在这时传入XX。
XX镇的回族主要有马姓、海姓、杨姓、蒋姓。
每年阴历正月,XX镇的回族同胞,都要到镇北部的马鹿场银矿遗址,进行祭吊。
由此可以看出,XX的伊斯兰教,是从汉地传入的。
XX县XX镇有一座清真寺,是迪庆州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据说,在清朝雍正
- 1 -。
关于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的报告
近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考察,前往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进行学习考察,对于本学期学习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专题课程进行了重要补充和实践。
此次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孟村县是中国著名的回族县,也是国内唯一的拥有回族自治县地位的地方。
全县总人口62.5万,回族人口达20万。
在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孟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副主任郭玉涛先生时,我们深切感到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意义。
郭副主任也从他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与我们分享了他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和思考,让我们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孟村县境内的钱旺镇、锡城镇、红旗镇和四河乡等地,深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自治经济发展、宗教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
在行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的知识,也加深了对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有幸参加了孟村县回族文化工程项目启动仪式,并观摩了回族民间艺术表演。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华回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妙精髓。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同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此次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意义、实践难点及优势。
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回族文化
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回到学校后,我们将积极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河北孟村县:逾百名“村官”交叉任职
河北孟村县:逾百名“村官”交叉任职
佚名
【期刊名称】《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针对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现象,积极推进“两委”干部交叉任职。
目前全县126个村,已有159名村“两委”干部实现交叉任职。
孟村县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确定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
即一手抓转化后进村,一手抓培育先进典型村,带动中间状态村提档升级。
【总页数】1页(P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狠抓安全性评价强化标准化建设--河北省孟村县电力局开展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践 [J], 李国祥;刘宏伟;刘金坡
2.用优质服务打造电力品牌--河北省孟村县电力局服务地方经济侧记 [J], 李国祥;刘金坡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行状况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为例 [J], 金梦雯;赵将;王辉杰
4.河北盐山、孟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胡浩; 郝文辉; 张文雨; 毕宝华
5.河北盐山、孟村县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胡浩;郝文辉;张文雨;毕宝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界与互动:勐腊县南浪村民族关系的调查报告
跨界与互动:勐腊县南浪村民族关系的调查报告
滕传婉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跨界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的社会问题.处理好跨界民族关系是解决跨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勐腊县南浪村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跨界哈尼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好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田野调查,从微观角度分析和总结当地跨界民族关系的现状及特征,并对当地跨界民族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总页数】7页(P94-99,107)
【作者】滕传婉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1
【相关文献】
1.回汉民族关系互动中的族际赠礼探析——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村为主要个案 [J], 马海寿;何生海
2.跨界民族的经济文化互动与民族关系发展——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南浪村为例[J], 滕传婉;金炳镐
3.一个古茶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云南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田野调查报告 [J], 牛
坤;;
4.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幸福生活——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南贡山小组乡村振兴发展侧记 [J], 冯宏伟(文/摄影)
5.同仁县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J], 陈晓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孟村囘族自治县的巨大变化
作者: 韩进先
作者机构: 中共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 书记
出版物刊名: 民族研究
页码: 33-36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教育;民族政策;共产主义者;广大群众;文化事业;各民族;人民公社化;人民群众;保守思想;自治县
摘要: <正> (一)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共有一百三十四个村,十万零二千二百七十八人,其中回民二万三千二百八十四人,土地三十八万六千亩,低圩碱地占56%。
解放前,由于长期受着反动统治的压迫和剥削,再加上非旱即涝,十年九灾。
80%以上的回族人民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民族关系问题不是孤立的社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问题的重要部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协调民族关系,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在“平等、团结、互助”3个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和谐”这一层次,有其深刻的内涵。
其一,“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应有之义;其二,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重要的社会关系。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没有和谐的民族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
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新表述,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地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当前民族自治地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际,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情况,进一步认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参考,我们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我们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为调查地点,以当地民族关系为调查内容,以小见大地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自己的看法。
一、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现状(一)孟村县民族关系呈现和谐局面孟村回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河北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沧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孟村于1955年建县,县域总面积近400平方公里,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其中回族4.7万,占县内总人口的24%,是我国北方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
[1]该地区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以回汉关系为主的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几乎未发生过大的民族矛盾或纠纷,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构建和谐孟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少数民族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各民族团结共进目前,中央和河北省政府和立法部门颁布的涉及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河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和《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孟村回族自治县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孟村回族自治县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和《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清真寺依法加强管理的通告》,对县里的清真食品经营活动和宗教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的思想观念,并针对回族生活和风俗的特殊性,帮难点,办实事,送温暖,除隐患。
每年回族群众节日期间,县领导干部和回族干部群众欢聚一堂,使广大回族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孟村自治县,回汉群众共建团结路,共筑连心桥,共开同心渠,共包一块责任田,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已经成为新风尚,全县上下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风气。
五十多年来,全县先后有28个单位和35名个人被国务院以及省、市党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为了加强民族宗教部门的建设,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注重把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选派到民宗部分工作。
多年来,自治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就是靠这些干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和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联谊关系,县政府被国家民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2.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完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孟村回族自治县精心培育壮大了以管件、扣件和牛羊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特色经济。
全县共有弯头管件企业1210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行业总产值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6%,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
全县有74个村从事弯头管件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5.6万人,占总人口的29.6%。
[4]其中,在政府的扶持与鼓励下,牛羊业已经发展壮大为其最具特色和发展前途的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殷实富裕。
3.穆斯林文化特色鲜明,回汉文化融为一体孟村县具有鲜明的穆斯林文化,县城中最显著的建筑有穆斯林大厦,在每个乡镇中都有清真寺,其中牛进庄乡的北肖庄子村清真寺较为有名。
村里穆斯林文化也极为鲜明,每个回族家庭的门沿上都有鲜明的标志。
饮食习惯方面,县城里几乎都是清真餐厅,走入孟村县时刻都可以感受到穆斯林文化,特色非常鲜明。
孟村县内回汉族人民于明永乐年间迁徙至此,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两族人民在并肩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共同建设家园的斗争中,建立起团结互助、唇齿相依的关系。
汉族人民尊重回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称回族为“贵教”,回族尊称汉族为“大教”。
县内25个回汉杂居村庄,两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不仅生产劳动中互通有无,盖房修屋、婚丧嫁娶、亦互相帮助。
回汉民族之间认干亲、结拜兄弟的风俗也相沿至今,回汉文化在当地已融为一体。
[5](二)孟村县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1.法律体系仍不健全从已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来看,孟村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是比较少的,保护面窄,也极不完善。
孟村回族自治县没有制定体现自身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自治条例,部分保障少数民族实际利益的文件还停留在规定、条例、办法的阶段。
2.区域民族间经济贫富不均孟村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均衡,导致了区域贫富状况参差不齐。
其主要表现就是北部工业生产者与南部农业劳动者收入的巨大差距。
以大型弯头、法兰管件为主的加工企业多为回民兴办的民营资本企业,年收入达几十万;南面典型的农业区主要进行棉花、小麦和玉米种植,伴有牛、羊等家畜养殖,人均收入为3000元左右。
3.突发性事件偶尔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是民族关系的一种直接的消极表现。
民族地区突发性公共事件涉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且关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当严格依法处理,其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应按照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进行处理,但不属于民族问题的,则应遵循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的原则来处理。
孟村回族自治县近几年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12·12”事件,又称山东“阳信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二、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孟村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有利因素孟村回族自治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该县的壮丽诗篇,创造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的新局面,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该县各族人民更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全县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孟村县的民族关系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孟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直接制约民族发展。
在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结构和递进层次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结构和层次性决定的,是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的。
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主进程的发展是同步的,在平等和民主的环境下,民族将得到充分发展,民族关系将得到良性发展。
[6]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形成一个坚定的共识:民族宗教无小事。
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转变执政理念和管理方式,相继出台了各项具有针对性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县人大、县政协每年组织一次民族宗教政策大检查,并形成了制度,使全县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每逢回族群众的盛大节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深入到回族群众中间,向大家祝贺节日,让回族群众倍受鼓舞。
2.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孟村各民族经济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孟村各民族人们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尽力为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县通过政策实施和宣传教育,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互助,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各民族经济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升,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进而改善了孟村各民族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县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靠发展促进民族团结,靠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靠发展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采取对民族村实行包村扶持和对口支援的形式,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每年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资金100余万元,为民族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到2004年底,全县16个民族村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当地水平;7个民族村赶上或超过了全市农村人均发展水平;44个民族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44个民族村全部通了电话和柏油路。
[7]3.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民族间加强交流与互助近年来,孟村县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何正确对待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交融,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关系的问题上。
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民族文化背景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或产生促进作用,或产生消极作用。
[8]这种民族文化背景,实际上也是过去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因素发展的结果。
今天的民族发展虽以这种民族文化为背景,但它又不能完全杜绝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因此,结果只能是以原有的民族文化背景为主导,吸纳他民族文化为新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一部分。
因此,在孟村每个民族都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包括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发展的。
在孟村,存在着很多汉族帮助回族,回族帮助汉族的事例,比如,丁庄子村是该县回族村,紧靠省级公路武港线,经济发达,而相距10公里之外的自来屯等7个汉族村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