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形象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飘》是1936年由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写的一部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感深度而闻名,更因其在女性主义方面的探讨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概括和梳理近年来关于《飘》中女性主义的研究概况。
一、背景介绍《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战争对一个佐治亚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对斯嘉丽·奥哈拉这个角色的塑造。
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她既是一个受到社会期待和传统束缚的女性,又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感情和生活的女性。
二、发展历程自《飘》问世以来,学者们便开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斯嘉丽·奥哈拉与其他女性角色的关系,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后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开始探讨斯嘉丽·奥哈拉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来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
三、研究领域和方法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等。
其中,文本分析是研究《飘》中女性主义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的解读,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
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则侧重于将《飘》放在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女性主义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跨文化研究则注重探讨《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理解,以揭示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
四、重要成果和趋势近年来关于《飘》中女性主义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首先,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学者们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压迫和限制,以及她们在追求自由和平等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学者们还探讨了斯嘉丽·奥哈拉等女性角色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来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从而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自我主张和主体意识。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小说中的跨文化女性主义思想,探讨了《飘》在全球范围内的女性主义影响和价值。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女性悲剧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女性悲剧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以南方庄园贵族小姐思嘉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南北战争给南方带来的重创及战后南方恢复的历史。
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例外的都以悲剧命运收场。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加以分析,并对父权制的消极影响加以批判。
女性悲剧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问世。
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轰动,获得了数项奥斯卡大奖。
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曾是报社编辑,后因身体原因放弃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专注写作,历经十年,终于完成大作《飘》。
此书是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一部作品,但这足以确定她在当代文坛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飘》中主要女性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是以对女性的压抑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正是建立在这种对女性的压抑上的。
在《飘》中,各位女性人物正是处于这种父权制的压抑之下。
有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并敢于反叛这种压抑,而有的女性则对父权制的压抑表现出认同并屈从。
1.反对父权制的思嘉的悲剧思嘉少女时期就隐藏着反叛精神,“她的举止是由她母亲的谆谆训诫和嬷嬷的严厉管教强加给她的,但是她的眼睛属于她自己”。
她的眼睛暴露了真实的她自己。
她向往自由,喜欢参加宴会,喜欢漂亮衣服,并热衷于被男人追求。
在爱情上,她大胆追求艾希礼,并勇敢向他表白,而气愤之中,她又自作主张嫁给了查尔斯,这些都与她的淑女身份不符。
战后的思嘉为了保住塔拉庄园,像农奴一样的劳作,迅速地成长起来。
为了保住塔拉,她不惜将自己卖给瑞德,而失败之后,她又毫不犹豫地嫁给了妹妹富有的未婚夫。
由于战后重建需要木材,她经营起了木材厂,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当时的社会禁止女人抛头露面,但她拒绝将木材厂交给丈夫弗兰克打理,因为她认为自己比弗兰克更善于经营木材厂,她对男人们“竭尽全力要把妇女赶出脑力劳动和知识文化领域,让她们忙碌于如何用满桌的美味满足她的主人的食欲,如何尽心尽力地把他的宠物和子女侍候得舒适、高兴,使她的才智消耗于这些琐事之中”感到强烈不满。
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
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一、引言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飘》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1. 斯嘉丽·奥哈拉的塑造斯嘉丽·奥哈拉是《飘》的主角,她是一个充满韧性和决心的女性。
在战争的背景下,她不仅要面对家族的衰落,还要面对爱情的纷争。
她不依赖他人,勇敢地面对困境,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自立。
2. 梅兰妮·威尔克斯的塑造梅兰妮·威尔克斯是斯嘉丽的朋友,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性。
她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女性的母性和关怀,对待他人充满了包容和宽容。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柔情和温暖。
三、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1. 对婚姻的反思《飘》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了反思。
斯嘉丽不满足于传统的婚姻模式,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愿意为了社会的期待而妥协。
她的选择展示了女性对婚姻自主权的追求。
2. 对权力的争取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边缘化。
然而,《飘》中的女性形象却展现出了对权力的争取。
斯嘉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经营了自己的事业,并成为了一个富有权势的女性。
她的成功体现了女性对平等权力的渴望。
3. 对性别角色的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往往限制了她们的发展。
《飘》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性别角色进行了挑战。
斯嘉丽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展现出了男性般的坚强和果断。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对性别角色的突破和自由。
四、结语通过对《飘》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追求自由的勇气。
斯嘉丽·奥哈拉的形象以及其他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女性主义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为女性权益的争取做出贡献。
【名著名句】《飘》中的女性形象与坚韧精神
【名著名句】《飘》中的女性形象与坚韧精神1. 引言《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以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本文将通过分析《飘》中的名句和女性角色形象,探讨其所展示的坚韧精神。
2. 斯佳丽·奥哈拉:强悍而不拘小节斯佳丽·奥哈拉是《飘》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个性独立、勇敢无畏,对爱情、亲情和事业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执着。
斯佳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非凡的坚韧精神。
下面是一些描写斯佳丽·奥哈拉的名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这句经典台词体现了斯佳丽无论遭遇多大挫折都能保持乐观态度并积极面对的精神。
•"我发誓,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我再也不会受人摆布了。
" 这句话表现了斯佳丽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掌控和决心不再让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3. 梅拉尼·威尔士:在爱与责任之间的坚持梅拉尼·威尔士是《飘》中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她是斯佳丽的朋友和竞争对手。
梅拉尼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女性,她用自己善解人意、忍辱负重的品质展示了坚韧精神。
以下是描写梅拉尼·威尔士的名句:•"淑女都知道:真正勇敢并不等同于毫无惧怕。
" 这句话强调了梅拉尼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所具备的勇气。
•"永远别放弃希望,那样就等于死去了。
" 这句话传达出梅拉尼镇定、积极面对逆境并始终保持希望的态度。
4. 艾希莉·威尔士:坚守家国与责任艾希莉·威尔士是梅拉尼的丈夫,同样也是《飘》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他体现了男性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也展现了坚韧精神。
以下是描写艾希莉·威尔士的名句:•"我知道常常吃力不讨好,但我们必须做正确的事情。
" 这句话表明艾希莉在逆境中仍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原则。
从《飘》中解读女性主义_新女性
从《飘》中解读女性主义_新女性《飘》的表达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但是在内容上却有了很大的不同,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经历和蜕变,慢慢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主义的萌发,本文拟从爱情,生活和事业几个方便来解读《飘》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一爱情女主人公斯嘉丽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一直是小说的灵魂和主线。
从斯嘉丽面对爱情的态度来看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位新女性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
美国南方以教养礼仪著称,从懂事起,孩子们便被教育成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温柔优雅的淑女。
为了使女孩长大后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贤妻良母,父母们真是煞费苦心且绝对没有丝毫姑息迁就的余地。
从一直贴身照顾斯嘉丽的黑妈妈身上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在参加宴会前黑妈妈要求斯嘉丽吃东西,因为淑女在宴会上吃得越少越被认为有教养,而且当黑妈妈知道斯嘉丽爱着已经快要结婚的艾西利时觉得斯嘉丽简直犯了大忌,完全在挑战她的道德底线。
在当时的传统中,女性应该是温柔的,被动的,矜持的淑女。
而我们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完全粉碎了这幅美丽的窈窕淑女画面,而是处处展现出她的叛乱和独特。
对于斯嘉丽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特立独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第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还在塔拉庄园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斯嘉丽,是一个美丽傲慢,善于社交,总是赢得很多男性追逐的美人儿。
她和其他矜持的淑女们不同,她很享受那种众星捧月被很多男性环绕的感觉,她敢跟任何一个男子调情。
在感情上,她是主动地,她享受着自己给自己创造的甜蜜。
当她知道她一直深爱着的艾西利快要结婚时,她甚至立即撕下了淑女的面具,而是不顾一切跑到艾西利面前向他表白。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颠覆传统的举动,因为没有一个淑女会主动去跟一个异性表白。
在遭到艾西利拒绝之后,斯嘉丽没有碍于女性身份而掩饰自己的愤怒,甚至打了艾西利一个巴掌。
这个巴掌也表现出斯嘉丽在爱情中敢爱敢恨,雷厉风行的作风。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引言《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该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和女性角色的复杂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飘》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对爱与婚姻观念的影响。
女性形象:斯嘉丽·奥哈拉斯嘉丽·奥哈拉是《飘》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坚强、勇敢,不拘小节,具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和财富。
斯嘉丽对待爱与婚姻持一种实际主义的态度,认为这两个因素可以给她带来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爱情观念:阿帕奇·汉普顿 vs. 洛夫·比科马尔在《飘》中,斯嘉丽同时与阿帕奇·汉普顿和洛夫•比科马尔这两位男性产生了感情。
阿帕奇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士兵,而洛夫则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军官。
对于斯嘉丽来说,爱情似乎被物质条件所左右,她更倾向于选择有钱和社会地位高的洛夫。
婚姻观念:初婚 vs. 再婚在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中,女性一般被期待在年轻时结婚并生育子女。
然而,《飘》中的斯嘉丽却多次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婚姻。
她首先与查尔斯•汉尼盖特结婚,但这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满足社会规范。
随后,斯嘉丽又与白尔结婚,并通过他获得了财富。
女性困境与自我实现:梅兰妮·汉普顿梅兰妮·汉普顿作为另一个主要角色,在《飘》中代表着传统、善良和家庭价值观。
她以照顾家庭和丈夫为重,忍受了斯嘉丽与阿帕奇之间的感情纠葛,并通过宽容和努力使婚姻得以维持。
梅兰妮的经历反映出当时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她代表了传统价值观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解放与社会变革《飘》出版于1936年,正处于二十世纪初,这个时期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争取意义重大。
小说中的斯嘉丽·奥哈拉则是一个具有先锋意义的角色,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受传统规范束缚。
这部小说也呼应了女性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背景下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趋势。
论《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魅力
论 《 》中 斯 嘉 丽 的 女 性 主 义 魅 力 飘
蒋 晓 红
( 上海 金 融 学 院 , 海 2 l 0 ) 上 0 2 9
摘 要 :小说 《 中的斯嘉 丽具有 强烈的女性 主义特质 。她是 不畏世俗 、 飘》 勇于活 出 自我 的女 中豪杰 , 是与 “ 也 男性 ” 一争 高下的 巾帼 英雄 。 她从 不让 自己被婚 姻束缚 , 努力争取 经济上 的独立 ; 她敢 爱敢恨 , 勇于表达心 中所爱 。 一路 高唱着女性主 她
性 主义 的特征 . 而使其 形象 熠熠生 辉 , 从 深深地 吸 引了读者 的注意力 , 给读者 留下 了无限 的遐想 。
一
、
女 中豪杰斯嘉丽
说 到斯嘉 丽的女性 主义形象 ,便不 得不 提作者 玛格 丽
特 ・ 切尔 的成 长经历 。玛格 丽特 ・ 米 米切 尔 的外 祖母 和母 亲 都 是女权 主义 的代 表 。 外祖母 安妮 ・ 蒂芬经 常在公 开 的政 斯 治场所谴 责游手好 闲的男性 。 亲则 经常带 着玛 格丽特 ・ 母 米 切尔积 极地参加 女权运 动 。因此 , 可以说 , 斯嘉 丽 的形象 是 作者女性 主义梦想 的寄托 。
无视 和憎恶 。
3做 生 活 的 主 人 .
无论 是对 传统 礼教 的反抗还 是 对道 德规 范 的挑 战 , 斯 嘉 丽一 直都 在用 她的 言行 向世人 宣 布 , 她要 做 自己生活 的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义解析
- 238 -校园英语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义解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顾翰翊【摘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经典作品。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女主人公郝思嘉,从战前到战后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在不断增强。
她突破传统,追求爱情和自我价值,她的乐观、勇敢、坚强使她成为新女性代表。
【关键词】《飘》 郝思嘉 女性主义《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作品。
自1936年首次出版后,这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记录,成为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
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三年后根据小说而改编的电影一举轰动了电影届,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作者玛格丽特于1900年出生在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
虽然她没有经历过美国南北战争,但从小经常听到许多有关这段历史的谈论,因此玛格丽特萌发了创作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想法。
《飘》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经历和生活境遇为主线,描述女主人公郝思嘉从无忧无虑的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逐渐成长为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的过程。
小说再现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衰败,奴隶制经济最终转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美国历史。
出身种植园主家庭的郝思嘉年轻漂亮、争强好胜、任性贪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思嘉十六岁时遭遇情场失意,她一心爱慕着的邻居卫希礼将和善解人意的媚兰结婚。
接着战争爆发,战火蔓延至整个南方社会。
郝思嘉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之中,坚韧不屈地进行抗争,历经各种磨难之后成为了一位成熟女性。
l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时期。
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后在其他欧美国家流传开来。
女性主义(Feminism),“是女性观察、审视任何事物的思想、主张,是一种基于反父权制政治利益的结盟,是一种在具有特殊政治目标中女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摘要:有一件事情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一般的传统文学之中的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按男性的思维或者观点来进行创造的,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却不是全部都是正确的,毕竟是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主义形象,这多多少少会带有一定的偏见或者误解。
当我看到美国女作家的《飘》的时候我内心有些喜悦,毕竟按女性视点写出的女性主义形象少之又少,这难得的作品确实让我如获甘霖一般。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成功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她们性格迥异,个性鲜明,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并且这三个女性角色的塑造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南北战争之中女性的生活经历。
本文将会从女性对待生活、家庭、婚姻、爱情和叛逆的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飘》;女性主义;叛逆引言: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男女平等、女性解放,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其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问题,长久以来就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女性的生存地位如何,在中国况且如此那国外想必也好不到哪儿去。
关于女权运动的事迹一直未间断地发生在各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女权问题至今都未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女性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问题,而这本文学小说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带我们去认识了女性眼中的女性主义。
一、飘及飘中的女性形象的概述《飘》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佳作,小说中展现的斯卡利、梅拉尼、艾伦和黑人保姆妈咪的性格和形象,也是在侧面借此故事来展现美国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现状,与其说这是一部描绘剧情故事的小说,还不如说是对美国内战时期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生活就如美国内战一样,最终回归本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即使外面一片迷雾,也最终会把屋外的浓雾打破、消散。
我们都知道《飘》这本旷世巨作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坚强好胜的女强人,即使到了最悲惨的时候,艾伦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死亡,她成了整个家庭的支柱,她没有一刻不再努力着,正如瑞德所说的:“你很勇敢。
《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首先阐明了《飘》女主人公斯嘉丽和自然的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依赖。
特别是二者在符号上和经验上具有相似性。
其次,通过展现美国内战期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从斯嘉丽坎坷的充满悲剧性的感情婚姻之路以揭露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父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
最后,通过分析斯嘉丽的坚强叛逆的新女性形象,体现她对和谐之路进行探索:她不顾世俗眼光,冲破传统教条束缚,对当时的父权制封建社会发起挑战;面对亲人的离开,战火纷飞下,全力留住塔拉庄园并且重建了战后的塔拉庄园,追寻与自然的和谐;经历过了战火的洗礼,经历了婚姻的离合和真爱的追寻,完成了自我的重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自然和谐1.引言小说《飘》原名 gone with the wind, 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当时,这本小说虽然被当做是一部杰出不朽的作品却得不到应有的文学地位。
(emory elliott,1988)尽管如此,作品中那位魅力无穷的女主角斯嘉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作者将她放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了她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揭示出她内在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再现了那个时代美国南方这个地区的社会生活。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d’eaubonne)在《女性主义·毁灭》(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文中,最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标志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开端。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社会政治运动。
其主要观点是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
父权制社会对自然界的支配和压迫和对女性的支配和压迫在思维框架上是同源的,这也是造成生态破坏的主要根源。
(warren karen j,1998:125-146)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中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拯救地球的生态革命,并倡导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和谐平等关系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飘》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将生态女性主义和这部作品结合,进行的探析却很少。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I 9 ’ ● ● ■ ■ l
《 飘》 的女性主义解读
◆ 郑 州大 学 文学 院 陈 瑕
《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不朽之作 。
小说 以独 特 的女性 视角 描绘 了美 国南北 战争 中的南方 社会 生 活 , 以及战后 重建 中女 性力 量 的不可 替代 , 赋予
抗 这 种 旧 习 :从 小 她 就违 背母 亲 的教 导 和男 孩 爬 树 、
平等进行挑战和进行政治方面的变革。
二、 女 主 人 公 斯 嘉 丽 女 性 意 识 的体 现
l 9世 纪末 2 0世纪初 的美 国 ,正 值 早期 女 权 运动 刚 刚兴 起 , 部分 女 性 开始 觉悟 , 在生 活 、 自由和对 幸 福 的追 求上要 求 与男子 具有 相 同的权 利 。但 当时 的美 国
治的话语阵地。关于女性主义理论 ,西蒙波伏娃认为:
“ 女性 主义 是指独立 于阶级斗争 之外 ,专 门为女 『 生 问题
鬼上床去 。 男人粗 暴无礼 , 直 言不 讳 , 女人 却总是 温
顺, 文雅 , 宽 恕为 怀 。 ” … 斯 嘉丽 的妈 妈 和 当奴仆 的黑妈
而奋斗的主义。 ” … 吉尔曼将女性主义定义为: “ 女f 生 主义
是她 主 动选择 的结 果 。 在 婚姻 的殿 堂 里 , 她 从来 没有 后
神圣 的事情 , 只不过是惹人厌 的事情而 已, 它无情 的
杀死男人 , 劳 民伤财 , 还使 得奢侈品难 以购得 。 ” 她对 现存 的礼俗有着冷静的观察 , 不满于一切有悖于她内
斯嘉丽却讨厌 听到这个 , 她觉得“ 战争似 乎并非什 么
爱情的追求上 ,她只看到了阿什利 ,最后才看到了瑞 特。 在爱情中斯嘉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 是 自己婚姻 的 主宰者 , 她不愿接受被安排的婚姻 , 不愿被男子任意挑 选, 而是主动热烈地向阿什利吐露心中的爱 。 在爱情被 拒后的几次婚姻虽然都是对物质金钱的妥协 ,但却都
《飘》:爱与独立的力量女性主义视角
《飘》:爱与独立的力量女性主义视角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以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南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斯威阿特·奥哈拉(Scarlett O'Hara)在战乱时期坚持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故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飘》,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爱与独立的力量。
爱与独立1.斯威阿特·奥哈拉的形象分析:•强悍而富有自我意识;•通过婚姻和情感来保证独立地位;•不畏艰难困苦,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2.对爱情的追求:•斯威阿特不满足于传统爱情观念,追求真正属于自己心灵深处所渴望的爱;•婚姻选择上对金钱地位考虑,但内心与真爱相悖;•对亚瑟·肯尼迪的婚姻选择,是为了达到经济独立并实现自己事业目标。
3.自我意识与坚持:•斯威阿特不依附于男性身份地位,始终保持自我主张和权力意识;•始终相信自己的价值并努力争取生存空间;•在战乱时期,女性遭受束缚的同时,她集合了伟大勇气,并成为家庭和社区的顶梁柱。
4.爱与独立之间的冲突:•斯威阿特在爱情和独立之间产生了内心挣扎和冲突;•过度追求金钱、地位对真正的爱造成了障碍;•最终通过经历和自省,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在的满足感和对自己的尊重。
结论《飘》以斯威阿特·奥哈拉为代表塑造了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小说通过她的故事揭示出女性追求爱与独立之间的艰辛和冲突,强调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权力觉醒。
斯威阿特不仅是一个爱情与独立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女性力量和坚韧精神的典型。
小说对女性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引领了当时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重新思考。
注:本文依据《飘》中所呈现出来的情节和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并借用相关文学理论解读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
《飘》:爱情与战争背景下的女性坚韧
《飘》:爱情与战争背景下的女性坚韧1. 引言1.1 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南方社会的动荡岁月以及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与三位男性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
这个故事背景下,作者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与爱情的双重压力下所展现出来的难以触摸到的坚韧和勇气。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小说《飘》中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探讨她们在恶劣环境中展现出的坚韧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飘》所设置的背景:内战时期的美国南方以及战争和爱情作为主要主题之一。
接着,我们将逐一分析三位重要女性角色:斯嘉丽、艾希礼和梅蓝,并深入探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毅力和顽强。
然后,我们将关注于爱情与战争之间存在的冲突和挑战,并专注于爱情与家庭责任、爱情与爱国主义以及爱情与生存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女性角色的坚韧性表现,并探讨这些角色对于女性在爱情和战争中的启示与反思。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飘》中三位女性角色的分析,展示她们在战争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坚韧与勇敢。
通过关注她们所面临的困境、选择和挑战,我们将深入了解并体察到女性在这样恶劣环境下所顽强表现出来的特质。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这些角色对于读者自身对于爱情和战争观念的启示,并为今天仍然存在着类似问题的社会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接下来,让我们首先介绍《飘》所设置的背景:内战时期的美国南方以及战争和爱情作为主要主题之一。
2. 飘的背景介绍:2.1 内战时期的美国南方:《飘》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南方的内战时期。
内战(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是美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血腥的时期。
这场内战是由于北方与南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存在着深刻分歧所引起的。
南方主要经济活动依赖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度,而北方则更加工业化并推崇自由劳动。
双方对于政府权力如何分配以及奴隶制度是否应该废除等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2019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作为一部经典的旷世文学电影,《飘》自问世以来,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骄傲。
影片长达4个小时的放映时间,观者如潮,号称好莱坞第一巨片,其魅力在整个20 世纪贯穿。
这部影片历时三年多的时间,耗资几百万美元,轰动美国影坛,曾一举夺得第12 届奥斯卡奖中的8 项金像奖。
作为一部历史文学题材的影片,其战争场面恢弘壮阔、场景极尽豪华,令人百看不厌,有着不朽的艺术成就,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巨作。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电影《飘》进行了解读。
、影片《飘》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在南方塔拉庄园生活的少女郝思嘉,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
艾希利却没有选择郝思嘉,而是选择了了善良温柔的韩媚兰,即郝思嘉的表妹为终身伴侣。
在嫉妒心驱使下,出于报复,郝思嘉嫁给了韩媚兰的弟弟查尔斯。
很快,爆发了美国南北战争,查尔斯死于战争之中,成了寡妇的郝思嘉,依然念念不忘艾希利。
在一次舞会上,郝思嘉结识了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并拒绝了白瑞德的求爱。
同样地,她也遭到了艾希利的拒绝。
在战争中,郝思嘉的家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母亲在惊吓中死去,家里被洗劫一空,昔日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
面对这一切悲惨的境遇,郝思嘉决定重建家园。
战争结束后,南方被北方统治者所侵占,庄园主们必须缴纳重税,在绝望中,郝思嘉嫁给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出于重振家业的目的,她和弗兰克结婚。
这时候,郝思嘉已经极富经济头脑,她开始和北方商人做生意,令当地人刮目相看。
而这时候已经出狱的白瑞德和她再次碰面,两个人的关系是爱恨交织。
在一次秘密组织中,弗兰克中弹死亡,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 这时候,她终于答应了白瑞德的求婚。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
对于女儿邦妮,白瑞德疼爱有加,并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女儿身上,而郝思嘉仍旧对艾希利旧情难忘,在一次翻阅艾希利的照片时,被白瑞德发现,这成为二人感情破裂的导火索。
在一次意外中,小女儿邦妮坠地而死,白瑞德伤心欲绝。
试论《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女 性主 义 最 早 出 现在 1 9 世纪,而 2 0 世纪6 O 年 代 成 为其 发展全 盛 期 ,女性主 义对 女性 社会 地位 的提升 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 。所 谓女性 主义 就是 女性 在全 世界 范 围内是 一个 受压 迫 、受 歧 视的 等级 ,必须 加 以解放 。该 小说是 一 部女 性主 义文 学作 品 ,而 非有 些人 认为 的女 权主义 作 品 。小说 中 几位 重 要 女 性 的 言行 举 止基 本 上 都 是 一 种无 意识 出现 的 ,其 根源 就在 于女性 主义 意识 的觉悟 。 女 主人 公 一 斯嘉 丽 女主人 公斯 嘉丽 既是 性格 坚强 ,又 是有很 强反 叛精 神 的女性 人物 。她 在南 北战 争 中不顾危 险独 自照 顾 即将 临盆 的媚兰 ,只为 了兑现对 艾 希礼的 承 诺;而 在塔 拉庄 园 ,斯 嘉 丽为 了家 人 与仆人 的生 活 ,不顾 自己的千金 身份 ,毅 然 去 做那 些仆 人干 的粗 活 ,比如 去 田里摘棉 花 。尽管 打小 开
一
、
始 斯嘉 丽就 过着 一种优 越 的生 活,可 是她 也没 有成 为一个 娇 惯 的大小 姐 ,而且她 还 喜欢和 庄 园的黑 人及 邻居 男孩 子 玩 耍 ,这 就 是她 具 有强 烈反 叛 的 女性 意 识 的表 现 。后来 , 斯 嘉丽 还先 后嫁 给查 尔斯 、弗兰 克 、瑞德 。尤 其是 二婚嫁 给 弗兰 克 ,此时 的斯嘉 丽面 对生 活 的艰难 ,她 为节 省开 支 不 得不 雇佣 犯罪 ,通过 放 高利贷 来赚 取得 多 的钱 ,这 和 当 时 社会 对妇 女 的要 求是 反差 特别 大 ,但她 不在 乎别人 怎么 看 ,甚 至也 不顾 丈夫 的反对 。这 充分 说 明了斯 嘉丽这 个形 象 的女 性主义嘉丽 的反 叛表 现 的是 女 性从幻 想 到现实 的变 化 ,这种 反叛 性格 让她 在南 北战 争 以后的社 会环 境变 化 中 变 得适 应 了 ,衬托 了小 说 中女主 人 公 的性 格及 生 存 能力 。 以女性主 义理 论来 看 ,这是 女性主 义 理论发 展 的差异 女性 主义 阶段 ,该 阶段 主要注 重 社会 女性 要独立 生活 ,并 且不 依 靠男 性 ,因 为女 性和 男性 一样 可 以在 社会 环 境 中生 存 , 男性 是没 有差 异 的生物 ,女性 也是 独立 个体 。作 者对 斯嘉 丽 的塑造 充分 表现 了女性 主义 理论 要求 摆脱 男性 独立 生存 的观念 。小说 中 ,女主人 公斯 嘉丽 的行 为及 心理 表现 ,是 作 者对 女 性主 义 中那 种 勇于追 求 、不屈服 现 实 的观点 的有 力表达 ,体现 了女性 主义 的进 步性 。 同时 ,而 对 于斯 嘉丽 母 亲艾 伦 以及 其亲 如姐妹 的知 己媚 兰 的描写 ,也 体现 了作 者 呼 吁女 性合法 地位 的诉 求 ,她认 为女 性也 能够 和男人 一 样 做 自我独 立 、经济 独立 的个 体 ,由此该 小说 为 女性主 义
追溯《飘》中的女权主义元素
追溯《飘》中的女权主义元素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女性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故事。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女权主义的元素贯穿其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飘》中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及对于当时社会地位和性别观念的挑战。
一、独立自主的斯嘉丽 1. 斯嘉丽作为小说的主角,展现了一个坚强、独立和自主的女性形象。
2. 她在夫亡后,积极地承担起家庭生计和经营塔拉庄园的责任。
3. 斯嘉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并且毫不依赖男性来维持生活。
二、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1. 斯嘉丽初次结婚是出于传统与社会压力,而非真爱。
2. 她失去第一任丈夫后,并没有选择再次依傍男性,而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事业和财富的追求上。
3. 斯嘉丽对待婚姻的态度是理性并有经济计算意味的,她通过结婚来实现自己家族与财务的利益。
三、教育与知识的追求 1. 尽管斯嘉丽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但她非常渴望接受学习和教育。
2. 她积极地向父亲学习经营庄园,并且对其具备深入了解。
3. 斯嘉丽相信知识可以赋予女性力量,并展示出自己聪明智慧的一面。
四、拒绝传统女性角色 1. 斯嘉丽没有去依附男性成为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而是选择了独立经商。
2.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对于女性应该如何行动和生活方式的限制和期望。
3. 斯嘉丽表达了不愿被束缚和限定在传统社会角色中的强烈意愿。
总结:《飘》通过斯嘉丽这个形象,展示了女权主义的元素和价值观。
小说中描绘的斯嘉丽作为一个坚强、独立、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在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社会里积极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她不仅对传统婚姻观念提出了挑战,更通过教育与知识的追求和独立经商等举措,展示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可以有更多选择与发展空间,并强调了女权主义思想对于性别平等和自由选择上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M. (1936). Gone with the Wind. Macmillan. 2. Kaplan, F.Y. (2008). Femininity and the Gothic South in 'Gone with the Wind'. Womansong. 3. Travis, C.K. (1993).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 Bestseller’s Odyss ey from Atlanta to Hollywood. Taylor & Francis.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本人原创,避免从其他来源复制粘贴,请酌情修改以符合您的需求。
浅析《飘》中主要人物性格形象
浅析《飘》中主要⼈物性格形象浅析《飘》中主要⼈物性格形象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切尔创作的长篇⼩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学奖。
⼩说以亚特兰⼤以及附近的⼀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的⽣活,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浅析《飘》中主要⼈物性格形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飘》这部⼩说的⼥主⼈公是斯嘉丽,整篇⼩说以⼥主⼈公的感情⽣活为主线展开。
除⼥主⼈公外,其他重要⼈物也依次出场:瑞得巴特勒,维希礼和玫兰妮。
这篇⽂章主要分析这部⼩说中以上提到的四位主要⼈物的形象和性格,使读者能从中了解这部⼩说成名的⼀些主要原因。
关键词:爱情;理想;婚姻;现实 Abstract: "Gone with the Wind," the novel heroine is Scarlett, the whole novel heroine's love life to the main line. In addition to the heroine, other important figures also turn Appearances: Rui Butler, Vichy ceremony and Melanie Ros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ovel in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main characters in the image and character, so that readers can gain knowledge of some of the main reasons the novel fame. Keywords: Love; ideal; marriage; reality 《飘》极具浪漫主义⾊彩,其作者是美籍作家玛格丽特⽶切尔,⼩说主题是对南北战争进⾏真实再现。
《飘》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飘》中的女性主义分析孙天怡 太原市成成中学摘 要:《飘》通过斯嘉丽在爱情、事业、生活上的经历和转变来阐明女性主义的立场,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主义的思考。
斯嘉丽有着鲜明的固执叛逆的性格,造成她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内心的冲突等方面。
本文对其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在爱情和婚姻上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诉求,以及对于家庭我行我素的态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总之,通过对女性主义浪潮的解读,分析其对作者的影响,并以此来解读这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女性对男权统治的突破。
关键词:女性主义浪潮;矛盾性格;女性主义;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51-02米切尔耗费了接近十年的时间,才在1936年出版了《飘》。
米切尔在这本书中给予寄托了自己非常大的希望,在20世纪30年代到四十年代中的妇女解放以及觉醒运动受到了这本书的极大影响,肯定了小说对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引导着许多国家的人民和女性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对世界妇女的解放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加速了女性主义在世界上的发展,在书中表达了主人公渴望独立与自由,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妇女意识的觉醒。
一、女性主义对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影响女性主义它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的批判理论或者有关于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文学中的主要表现是女性追求女性意识,并且用女性的观点来解读文学作品,研究女性的特有的书写的方式。
由于米切尔良好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婚姻,加之当时美国的女性主义运动,在这种内外环境下以及正处于世界大变动中而形成的女性主义思想,由此才创造了斯嘉丽这一位女性主义中的代表人物。
二、分析《飘》中的女性主义(一)斯嘉丽的矛盾性格可能也正因为斯嘉丽对于强者崇尚的价值观念,导致在斯嘉丽各种自私贪婪、虚荣、叛逆等性格形成的时候,也形成了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能够不屈不挠的在艰难的生活中战斗。
在斯嘉丽崇尚强者的价值观背后,也是对自己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的强者的要求,战争只能毁灭我们的物质,却无法摧毁我们的精神,也许正是斯嘉丽对于强者的价值观念的崇尚,才形成了她这种矛盾的性格。
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与读后感分析
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与读后感分析戚凯琳《飘》是以美国内战为故事背景,对美国南方人民生活进行描绘的小说。
在作品中,米切尔夫人透过斯佳丽对个人爱情、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独特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一个 坚强、勇敢女强人的人生经历。
文章在简单解读女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米切尔女性意识形成原因,从思想价值观、对待爱情和婚姻、对待家庭的态度、对待金钱和事业、男女两性平等追求几方面具体分析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并结合故事内容表达自己对《飘》的理解,从小说和斯佳丽个人本身反观实际生活,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指导。
女性主义是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判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对以男性为主的社会话语阵地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这种思潮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表现则是开始出现了女性视觉角度的文本创作,透过这些文本创作进一步揭露出在男性社会被扭曲的女性形象,对那些用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勇敢女性进行讴歌。
《飘》就是以独立的女性视角描述了当时美国内战时期的女性奋斗故事,将当时历史时期的故事展现给读者,描述了以独立女性为代表的一代人的奋斗历史。
《飘》作为一部从女性角度描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米切尔主要描述了在后方家园里女性之间的苦痛和感受,在对战争怀有敬畏之心的同时也展现了在战争中人们为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决心。
斯佳丽作为一名女性,以其独特的坚强和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离线风格的爱情和家庭生活,成为这部小说独特的亮点。
为此,文章结合《飘》的内容,具体分析 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主义理论发展概述关于女性主义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和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
西蒙波娃认为女性主义是区别于阶级战争的,专门以女性问题进行奋斗的主义。
吉尔曼则认为女性主义是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对于女性主义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女性主义的重要前提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压迫、受歧视,并希望得到解放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Abstract: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 Marsh was popularly known as Margaret Mitchell was an American author,who was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37 for the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punished in 1936. In this thesis we will discuss about Mitchell’ personality, life experience and her main work--Gone with the Wind,analysis of Scarlett try to illustrate the woman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effect of the womanism.关键词:《飘》、女性主义、郝思嘉一:引言:长期以来,不少读者将《飘》看作是一部通俗的言情小说,着迷于它曲折动人的故事,却忽视了其中蕴涵的思想价值。
本文试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作者赋予小说的进步思想。
二:《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关于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父权体制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而不能展现其聪明才智。
在中古欧洲,聪明的女性可能会被冠上女巫的标志,在古代的中国,也一直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更有所谓的三从四德,一直以来,女性很少被当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只是一个附着在男性身上的附属品。
那么,“女性主义”究竟有什么内涵?小说《飘》中又表现出了怎样的女性主义思想呢?1、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的成因一般来说,作家的思想、情感及价值取向总是通过作品及其人物言行表现出来,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在主人公郝斯嘉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郝斯嘉的叛逆从语言到行为、从塔拉庄园到亚特兰大、从一位南方大家闺秀到一位新兴的资产阶级,自始至终都渗透了米切尔的女性意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女性的觉醒和废奴运动的推动。
1840年,当女权运动的创始人露克丽莎·莫特和伊丽撒白·斯坦顿以废奴主义者的身份,随夫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废奴大会时,美国废奴运动的男性代表却坚决反对给她们正式代表的席位。
在事实面前,妇女们看到了也亲身体会到了所受的压迫和羞辱,同时也促使她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其次是女权运动对美国南方文化和作者的冲击。
对生活在改革、动荡年代并一直活跃在新闻界的玛格丽特·米切尔来说,这种冲击无疑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上米切尔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其父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学会主席,而母亲就是一位女权运动的活动家,一生都在为争取妇女解放及妇女的政治权利而奋斗。
拥有独立事业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与时代巨变的境遇下创作出了她的不朽之作《飘》。
2、《飘》中郝斯嘉身上女性意识的体现人物形象方面: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是一个血肉丰满、性情坦露、极具女性价值的艺术形象。
这位塔拉庄园的掌上明珠, 从 16 岁登上社会舞台, 到 28 岁时孤单一人, 在这 12 年间, 她先后嫁过三个丈夫,两度守寡, 生过三个孩子, 也曾努力地振兴家业, 被誉为世纪美国的乱世佳人。
《飘》中的思嘉,是了一个具有“十分坚定的决心”的“伟大的上等女人。
”她在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重重困难和障碍,“靠自己的坚强毅力而解决生平从未经历过的一切问题”,并且“都做得很成功”。
在作者笔下的思嘉这样说:“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女人也能完成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除非生孩子”.这是女性特有的眼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气。
在这里,叙事者不是以男性为中心,不是拿女性与男性进行对比;而是针对长期积淀而成的传统的性别歧视,以为女性离开了男人就无法独立生存而提出的抗争,但有一事例外—生孩子。
并且,郝思嘉的女性意识不仅体现在其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上,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上。
在男权社会中, 传统婚姻中的定位是男人扮演主动的角色, 而女人则扮演被动的角色。
然而, 郝思嘉是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婚姻, 这实际上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一种抵抗。
郝思嘉的一生都在主动地追求爱情, 她不肯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挑选, 也不接受父亲为她选择的婚姻, 而是主动地向阿希礼表白。
求爱失败之后的几次婚姻, 虽然是对物质金钱的妥协, 但都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婚姻的殿堂里, 郝思嘉是一个骄傲的公主, 一生都主动地追求爱情, 追求幸福, 自由自在地追求她需要的一切, 她是在那个时代少有的自己婚姻的主宰者。
《飘》的读者,也许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动于思嘉对阿希礼的那份执著的痴恋,她把他视为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盲目而纯真的爱。
尽管一直没有得到他,却一如既往地爱他,历尽一切磨难都不改初衷。
而这种爱既无任何功利目的可言,甚至也与情欲无关。
不管是对弗兰克、瑞特还是阿希礼,郝斯嘉向我们展示了旧南方女性所没有的勇气和魅力。
郝思嘉还是一个颇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女性。
在困难的日子里,她没有抛弃大家,而是带领大家咬紧牙关,挺过饥饿交加的最艰难时期。
她的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自己家人的照顾上,同样也表现在对媚兰的关心上。
媚兰是她的情敌,她完全有理由撒手不管,可她答应过卫希利要帮他照顾媚兰。
思嘉信守诺言,从媚兰怀孕到分娩,都是思嘉照顾她。
临产了,思嘉找不到助产医生,急得焦头烂额,,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她自告奋勇帮媚兰接生。
思嘉不计前嫌,在媚兰处于人生最无奈的困难时刻,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不能不说是思嘉人性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
总的来说,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经历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过程。
通过各个时期的行为表现,可以明显看出郝思嘉的变化,她不屈服于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男女平等,人格和经济独立。
这样一个过程,也正是女性成长的过程。
郝思嘉无疑是玛格丽特笔下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人物形象。
思嘉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
在思嘉身上,玛格丽特从众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
对推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无数女性以思嘉为榜样,冲破社会为女性所规定的角色,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品叙述方面:《飘》既是言情小说,又是叙事小说。
它是以女性形象思嘉为核心的一系列线性故事、性格演变态势及其心路历程为叙事轨迹的。
作者基本上按时空顺序,依次描述战争的发展过程郝思嘉社会生活的动荡,家庭生活的变迁,以及爱情生活的波折,线索分明,井然有序,节奏感很强.在这种符合女性阅读时尚潮流的故事性叙事结构中,读者只要按照作者的描述,就能把握人物的行为轨迹,体会创作题意,产生阅读心灵共鸣,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尤其在话语层面上,作者运用第三人称语式陈述,行文清新自然,故事娓娓动听,不时地巧用心理悬念,扣人心弦,逗人遐想,因而为小说营造出高浓度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氛围。
运用独特的女性眼光发言是其叙事话语一大鲜明的特征。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人们对密契尔笔下的思嘉形象褒贬皆有,但谁都不得不承认思嘉性格的发展轨迹是真实可信的,思嘉的言行举止,或顽皮撒娇、或傲慢任性、或愤而无奈,这一切只能是由思嘉所作所为,处处充满着浓郁的女性味,因而被堪称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为女性而写的,以女性眼光发言的言情小说”。
在小说中有许多人物间对话的场景,一句句的语言将女主人公的形象鲜明化,跃然纸上。
为了把思嘉培养成温柔优雅的淑女以及符合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嬷嬷总是不遗余力地教育思嘉,告诉她“奥哈拉家的女孩子动身去赴宴会之前,必须先在家里把肚子填得满满的,这样她们在宴会上就吃不下什么了。
”而思嘉不愿在宴会上像小雀儿一样只吃一点点东西。
嬷嬷总是告诫思嘉“俺不想站在一旁,让宴会上的每个人都说你那么没有家教。
俺一次又一次告诉过你,你只要看见某人吃东西像小雀子那样斯斯文文的,你就能断定她是个上等人。
”思嘉总在想“一个女孩子要找男人为什么就该装得那么傻呀”?嬷嬷说“他们想要的是耗子般的小姑娘,胃口小得像雀子,一点儿见识也没有。
要如果一位先生怀疑你比他更有见识,他就不乐意同你这位大家小姐结婚了。
况且先生们总是提防他们的老婆会有见识。
”而思嘉却不以为然,声称“到时候我可偏要照我所想做的去做,说我所想说的话,不管人家怎样不喜欢我。
”小说借助话语对答、巧用心理分析、演示女性心中微妙的思想和情感动态,体现了小小年纪的思嘉就蔑视南方的社会规范,表现出与那个时代其她女孩不同的特质。
结语:小说《飘》向我们描述在战后塔拉的女性们,如何勇敢地站起来重建家园。
如果说这些女性在妇女独立和自强上仅仅迈出了一小步,那么郝斯嘉则是其中的先行者,她远远超越了当时社会赋予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把郝斯嘉塑造成一个女权主义的代言人,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抗争者,她破除了那些禁锢女性的繁文缛节,挑战着男性控制的社会。
她不再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传统女性,而是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女性。
总之,是郝斯嘉的精神使《飘》熠熠生辉,鲜明的女权主义思想赋予了那个时代以新的意义,并使《飘》成为文学史上常读常新的佳作。
参考文献:【1】Margaret Mitchel l. Gone with the Wind[M]The United Statesof America,1973.【2】2 Gone With the Wind Jeff Q. Bostic; Barry K. Knezek; Howard Smith;Lorenzo Triana; Carl Young Academic Psychiatry 1999-09-15 Springer 【3】邓波. 解读《飘》的女性话语[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30【4】丁芸. 《飘》叙事话语的女性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06-30【5】董金伟. 《飘》的魅力、价值与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6-01 【6】顾韶阳,王丽艳. 《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9-01:67-69.【7】李惠铨. 评美国小说《飘》[J]外国文学研究 1979-10-01【8】林赫. 《飘》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吉林大学 2012-05-01【9】林崴.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2-20【10】刘宝才; 杨哲宇.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J]芒种2013-12-01【11】魏旭峥.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10【12】谢景芝.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13】赵峻. 《飘》的主题意蕴解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30【14】郑海燕.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8-09-25【15】周洪洁. 生活的强者:重读《飘》中郝思嘉的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