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 55张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 5】
(2010· 浙江文综,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 )
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
年份 建交 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03 107 110 112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怎样的特 征?如何理解这些特征?你如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 意义? (1)特征 ①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 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 治关系,经济关系。
A.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 释,对应万隆会议。
【答案】C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3】(2011· 海南省单科历史·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 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 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 外交方针是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根据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判断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 时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捷克2004年加入 欧盟,C项错误。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以„„的重要外交活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动为例”,首先就要能列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 举出有哪些事例。然后才 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 是中国政府做了哪些事情。 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3)成果: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新中国成立一年多与17国建交
【剖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中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 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 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 法不正确;B项表述不正确,明显可以排除;捷克 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答案为D。
(2010年湖南文综)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 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 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 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 为( D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基本史实应该包括时间、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 途径、结果等。概括的成 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就,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 成就。 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关系正常化与建交是不 同的两个概念,应该明确。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 美国是超级大国,中美正 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 常化不仅对西方世界有影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响,对苏中关系也有相当 的牵制作用。
例3(2010年上海单科)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 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 是( A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洪: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和光辉的历史、历史的巨变(2011秋)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 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 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 志而结束。 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三,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2012-6-26
21
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两弹一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 、2 地空导弹。美制U-2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 可达22000多米。 1963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许多外国记者问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中国究 竟是用什么神秘武器打下的U-2飞机?”陈毅 元帅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杆捅下来的。” 朝鲜战争 38线 越南战争 17度线
2012-6-26 8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 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 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没有把发展资本主 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 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 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 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2012-6-26 7
洋务运动 : 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 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 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 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洋务派标榜的“自 强”(军事工业)“求富”(民营企业)目标未能实 现。 中日甲午战争,把洋务派的强国之梦葬送冰冷的 黄海的波涛之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 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 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 呼声。 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扩张的 一个重要资料。就象四大发明,给西方带来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五通”建设相辅相成,“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相得益彰,既取得举世瞩目的直接现实效益,也创造了利在千秋的长远综合效益。
第一,增进中国同共建伙伴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联系。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同世界上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六成以上人口。
截至8月底,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的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
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比达32.84%,较2013年提高了7.82个百分点。
2013—2022年,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总额一半以上。
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同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有力提升了彼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2年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纺织品、电子元件、基本有机化学品和汽车零部件产品额同比分别增长14.5%、21.1%、31.3%和24.6%,能源、农产品进口额分别增长58.8%和13.4%,为维护各国能源、粮食和关键矿产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推动全球全方位互联互通进程。
十年来,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扎实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联通架构基本形成。
中欧班列从2013年的80列增长到2022年的1.6万列,截至2023年6月底已通达国内110多个城市和欧洲25个国家的216个城市。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货物品类从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0多种扩展到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
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形成东、中、西3条铁路主干道,辐射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个市,物流运输网络已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393个港口。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8课时
第8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1949年,毛泽东说:“……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由此判断我国的外交原则是()。
A.独立、平等B.不结盟C.一边倒D.求同存异解析题干材料讲的是我国外交活动中如何处理同帝国主义的关系,从“平等”“改变敌视”“合法的地位”等关键信息看,我国的外交原则是独立自主,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的国家,故选A项。
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原则,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一边倒”无关,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亚非会议处理与会第三世界国家间关系的方针,排除D项。
答案 A2.(2013·温州八校联考)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根据题干“1949年”分析,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重点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分析应选C项。
A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举步维艰,B、D两项在图中不能反映。
答案 C3.(改编题)右图是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尼赫鲁合影。
这次访问最大的成果是周恩来提出()。
A.一边倒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解析仔细阅读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等信息表明,这是中国和印度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其余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B4.(2013·延边质检)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的1954年6月17日,中英双方同时发表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协议,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体系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考点96 主权国家考点97 国际组织考点98 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考点99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考点100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考点101 时代的主题考点10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考点103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考点10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考点105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考点106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考点107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家组织1.主权国家⑴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⑵划分:①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②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⑹地区: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2.国际组织:⑴地位: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⑵产生: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国际行政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增加,则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⑷.分类①联合国:一般性、世界性、政府间②欧盟、东盟、非盟、上合组织:一般性、区域性、政府间③国际奥委会: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④石油输出国组织:专业性、世界性、政府间⑤世贸、世卫、世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专业性、世界性、政府间⑥世界红十字会: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⑦亚太经合组织:专业性、区域性、政府间⑧成立较早的国际组织:国际电报联盟(1865年)万国邮政联盟(1874年)国际铁路货运联盟(1890年)⑨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⑩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⑸机构:①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制定和修改组织章程、接纳新成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时
第9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④日内瓦会议;⑤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条件;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①乒乓外交;②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美建交;④田中角荣访华与中日建交;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新时期的中国外交:①新时期中国的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②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③中国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④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4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江苏省2019年高二历史学测知识点背诵默写纲要
高二历史学测复习问题课时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分别是什么?夏朝和秦朝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两个?分别有何特征?分封制,权利与义务并存、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宗法制,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有何关联?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的基础4、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三公九卿制5、秦朝的三公分别负责什么?丞相处理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6、汉朝的郡国制实际上采纳了哪两朝的什么制度?周朝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7、郡县制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春秋后期8、秦朝郡县长官由谁直接任免?皇帝9、唐朝的三省分别掌管什么?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10、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什么权?皇权(削弱了相权)11、宋朝设什么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门下12、宋朝分别设什么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枢密使、三司使13、元朝行省长官直接对谁负责?中书省14、元朝最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分别是什么?中书省、行中书省15、什么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处(雍正时)16、我国县制和省制的开端分别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17、列举我国古代四个时期的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夏商周-世袭制-血缘等级、汉朝-察举制-品行才能、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隋至清-科举制-考试成绩18、科举制的形成和废除分别在何时?隋炀帝时、清末19、设丞相和废丞相的皇帝分别是谁?秦始皇、明太祖20、我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什么?郡县制21、哪两大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行省制课时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五次侵略战争?前四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有何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一单元678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附答案
映达补习学校艺术文历史第四五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答案写题号前面,便于整理且不易出错)1、下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
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A.人大制度B.政协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2、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A.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C.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D.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4、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④新时期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学案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主备人:使用时间:【课标解读】1、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的国内国际环境,准确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识记基本史实,理解其影响。
3、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背景、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背景:(1)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2、外交方针:表现:“”、“”、“”的政策。
3、成就:(1)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过程:影响:(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支持印支独立斗争,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4)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了“”的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结束。
内容: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美国:。
②亚非拉国家:。
③中国﹙最主要﹚:(2)标志: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美国:。
②中国:。
(2)过程:①1971年“乒乓外交”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访华,签署,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发表《》。
④1979年1月1日,。
(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彻底打破了战后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访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
四、Ⅲ类重要期刊
(1)凡是 CSSCI 收录的、未列入“I 类重要期刊”和“II 类重要期刊”的刊物均为“III 类重要期刊”。 (2)增加以下 7 种非 CSSCI 收录的刊物为“III 类重要期刊”:
序 刊物名称 号
主办单位
序 刊物名称 号
1
中 国 物 流 与 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购
5
思想教育研究
中华书局
统计学 2
114 数 理 统 计 与 管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理
115 统计研究
中 国 统 计 学 会、 国 家 统 计 局 统 计 科学 研 究 所
备注:凡在省级以上党报理论版上一年内连续发表评论类文章,字数 1.5 万字或以 上视同 1 篇“II 类重要期刊”;凡在省级报刊连载评论类文章,字数在 10 万字或以上视 同 1 篇“II 类重要期刊”,单篇累计不超过 2 次。
5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 8 社会主义研究
现实
克思主义研究所
6 当 代 世 界 与 社 中共中央编译局 会主义
9 高校理论战线
7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5
华中师范大学
教 育 部 高 等 学校 社 会 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10 现代国际关系 11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 13 求是 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14 党的文献
89 科学学研究 90 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 95 中国行政管理 研究会
南开大学
96 系统工程
高 等 学 校 科 研管 理 研 究会 复旦大学管理 学院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91 中国管理科学 92 管理工程学报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考点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福建专用必修1)
标志: (2) 标志 :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 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 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影响: (3) 影响 :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 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 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彻底打破了 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4) 存在问题: 中美两国虽然实现了关系正常 存在问题 : 化,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 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
《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1979 1978 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外交 关系,实现 年1月1日,两国建立
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 影响: 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 中日关系 的改 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彻 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 1 特点: 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 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 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 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 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作用: (2)作用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 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
【探究2】新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其成因。 探究 】新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其成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 点有所变化。 (1)20 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 :“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其主 要特点是“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 对华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 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持自身主权利 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
Hale Waihona Puke 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90. 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
91.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存在的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如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和镇压反革命。只要一个事件是在解决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其性质就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76. 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比新三民主义的土地革命纲领较彻底,主要表现在中共要没收地主的土地。
77. 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7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础任务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是急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这一时期主要是积蓄力量,发展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夺取中心城市,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做准备。
62.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保国会,误以为是兴中会或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建立虽早,但规模太小,仅是个秘密小团体,而同盟会的建立又在保国会之后。保国会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有自己的公认的领袖和较完备的组织系统,以走资本主义道路为最终奋斗目标,初步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63. 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83. 1936年的西安事变,就当时的情形而论,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时局”是指国共分裂对峙。
84.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未复习选择题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
4.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是国家推行外效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5.现代国际谈判和合作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相互让步和交换的过程。
6.综合国力的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和文教力。
7.综合国力的精神力包括:(政府效能)、国家、民族的内聚力、(目标合理性)和社会制度。
8.世界经济是一个由各个国家、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各企业单位、各商业与金融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统一体)。
9.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这也是美国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一个(主要内容)。
10.美国早在(1947)年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
11.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
12.(区域集团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
13.从根源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
14.区域集团化是与(政治多极化)同步发展的,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5.区域集团的发展推动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全球一体化又可以将区域集团化的成果作为更广泛、更普遍的全球制度的(基础)。
16.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快速成长不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且将对人类生活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1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工业经济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经济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18.(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是不平衡规律的又一重要表现。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
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
”(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12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以下对建国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
”这首歌谣创作于()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7.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程。
2013年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必ⅠΡ6(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选ⅠΡ16-24秦的统一必ⅠΡ8-9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必ⅠΡ10-12郡县制必ⅠΡ9(3)从汉到元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必ⅠΡ13北魏孝文帝改革★选ⅠΡ27-3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必ⅠΡ13、15宋的集权措施必ⅠΡ13.14王安石变法★选ⅠΡ40-47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必ⅠΡ14-16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必ⅠΡ17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必ⅠΡ17-19 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必ⅡΡ5-7 (2)手工业的发展必ⅡΡ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主要类别、形态必ⅡΡ10-12 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必ⅡΡ11(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必ⅡΡ17-21城市的繁荣必ⅡΡ17-21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必ⅡΡ22-25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必ⅢΡ4-8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必ⅢΡ9-10(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必ⅢΡ13-16(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ⅢΡ18-21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必ⅢΡ26-30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必ⅢΡ30-33(3)文学成就必ⅢΡ33-37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必ⅢΡ35-36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必ⅠΡ107-110 选ⅠΡ4-12 (2)罗马法必ⅠΡ111-114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ⅢΡ100-102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必ⅢΡ98-117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ⅠΡ50-65 (2)启蒙运动★必ⅢΡ109-117 选ⅡΡ8-11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必ⅡΡ78-85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必ⅡΡ86-92 (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必ⅡΡ93-100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ⅠΡ116-128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选ⅡΡ8-11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选ⅡΡ44-53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选ⅡΡ20.25-26 (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宣言》★选ⅡΡ21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选ⅡΡ30-33 (4)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选ⅡΡ22-23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选ⅡΡ28(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必ⅠΡ130-131 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选ⅠΡ78-93 (2)日本明治维新★选ⅠΡ94-117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必ⅠΡ134-139 (2)巴黎公社必ⅠΡ1141-143 6.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经典力学必ⅢΡ118-124 (2)进化论必ⅢΡ125-129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必ⅢΡ130-139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必ⅠΡ22-34 (2)辛亥革命★必ⅠΡ50选ⅡΡ15-16.37-40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必ⅠΡ54-55 (4)新民主主义革命必ⅠΡ54-59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必ⅠΡ35-43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必ⅡΡ28-33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必ⅡΡ34-43 3.思想解放的潮流必ⅢΡ46-61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选ⅡΡ13-14.34-37 选ⅠΡ118(2)新文化运动必ⅢΡ5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ⅢΡ57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必ⅠΡ146-149(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必ⅡΡ130-133(3)斯大林模式必ⅡΡ136-139(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ⅡP141-145 2.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1)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必Ⅱ110-114(2)罗斯福新政必ⅡΡ115-119 (3)二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必ΡⅡ120-126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必ⅠΡ153-157(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必ⅠΡ159-163(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ⅠΡ164-167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必ⅡΡ150-152(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必ⅡΡ153-156(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必ⅡΡ158-160 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必ⅢΡ121-123(2)现代信息技术必ⅢΡ136-137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必ⅢΡ141-164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必ⅠΡ64-65(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必ⅠΡ66-68(3)“文化大革命”必ⅠΡ71-72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必ⅠΡ72-74(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必ⅠΡ75-7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必ⅡΡ46-51(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必ⅡΡ52-53(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必ⅡΡ53(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ⅡΡ54-5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ⅡΡ56-57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ⅠΡ84-88(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必ⅠΡ89-90(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必ⅠΡ90-92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必ⅠΡ94-97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必ⅡΡ62-66(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必ⅡΡ68-70(3)大众传媒的发展必ⅡΡ72-75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ⅢΡ64-67(2)毛泽东思想必ⅢΡ68-72(3)邓小平理论必ⅢΡ74-76(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ⅢΡ77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必ⅢΡ92-95(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必ⅢΡ82-85(3)教育事业的发展必ⅢΡ87-90说明:带★部分为选的内容或选、必皆有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题库
邓小平理论试题题库单项选择题: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在党的①十六大②七大③十五大④一大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①十六大②七大③十五大④一大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①十六大②七大③十五大④一大4、为了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体现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学习中必须突出①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背景②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③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④马列主义发展的背景5、以外来或内生现代性挑战为特征的中国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即“文化冲突”开始于①19世纪中叶②20世纪初③1919年五四运动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6、以革命与战争建立现代化领导力量为特征的中国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即“政治建国”开始于①19世纪末戊戌变法②1911年的辛亥革命③1919年五四运动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7、以经济社会向城市工业生活方式转变为特征的中国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即“经济转型”开始于①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②20世纪初的劝业运动③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建设运动④20世纪50年代“一化三改造”运动8、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政治建国”阶段的主题是建立一个①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②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③繁荣富强的先进国家④社会一体化的法治国家9、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经济转型”阶段的主题是建立一个①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②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③政治民主的先进国家④社会一体化的法治国家8、在近现代中国,只有能够兼顾现代化三大主题的政府、执政党或政治权威,才能得到人民的内心服从,才具有统治或治理国家的①合法性②永久性③群众性④先进性9、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起源于他对①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思考②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思考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思考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考10、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起源于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特别是起源于他①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思②对苏联改革道路的反思③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反思④对东欧各国改革道路的反思11、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认为根源在于①毛泽东个人品质②过去一些制度不好③林彪江青的反革命阴谋④封建主义思想12、邓小平认为,新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就内因而言,是同①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②搬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有关③毛泽东个人品质有关④林彪江青煽动个人崇拜有关13、邓小平认为,新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就外因而言,是同①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②搬用苏联斯大林模式有关③毛泽东个人品质有关④林彪江青煽动个人崇拜有关14、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是①战争与革命②和平与发展③.科技与教育④民主与人权15、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是在党的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中共十二大③十二届三中全会④中共十三大16、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的事情不能离开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 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 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 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 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 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 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公报》《中美联合声明》 打开外交局面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 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 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 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 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 开了。”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主要背景
第 年二 代阶 末段 年 代 后 期 至 外交战略 特 点 70
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仍然敌视 中国 反苏反美“两个拳头出击” 重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 系
{60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苏关系破裂, 外交环境恶化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 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 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 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 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 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形成外交政策, 开拓外交局面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 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①尊敬阶段(18世纪); 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 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 ④赞赏阶段(1937-1944); ⑤清醒阶段(1944—1949); ⑥敌对阶段(1949—)。
及印度、瑞典、丹麦、缅甸、 瑞士、芬兰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1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 弱的晴雨表。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莫斯顿
现代中国外交的三个环节
大国 周边 发展中国家
现代中国外交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第三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第四阶段{80年代末至今}
主要背景
期第 特 点
冷战开始,新中国遭到以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 联苏反美“一边倒” 独立自主; 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外交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60 }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高潮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个 国 家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综合国 力竞争激烈 和平发展“全方位外交”“无 敌国外交” 首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 良好外部环境;由重安全走向 重发展;国家利益至上
重大国际会议 相关条约 或协定 外交局面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外交政策调整,开展多边外交, 活跃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 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 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 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