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雨霖铃完整ppt课件
![雨霖铃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9ea1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2.png)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0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3
02
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悲伤 和无奈。
04
写出了酒醒后的迷茫和孤独,表现了离别 的痛苦和无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5
06
写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表现了作者 对离别的深深悲伤。
03 雨霖铃词文解析
CHAPTER
上片解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描述了季节、时间和天气, 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气
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写出了分别的场景和情绪, 表现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刻 画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 。
下片解析
之感。
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使曲中情感更加 强烈,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通过“杨柳”与“残月”的对 比,表达出离别的哀愁 情感融入其中,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出离别的凄凉
与悲切。
修辞手法
用典
词中运用了古人的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改变了词的审美风尚
雨霖铃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改变了五代以来词的审美风尚,为 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新的艺术范本。
丰富了词的表达方式
雨霖铃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 的结构,还融入了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后世对雨霖铃的评价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1
雨霖铃在当代的传播
音乐会表演
雨霖铃优秀课件ppt.ppt
![雨霖铃优秀课件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96a1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1、景: 杨柳岸、晓风、残月 2、人物活动:
①今宵酒醒何处 ②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
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伤离别”
共同感受 触景生情
普遍情感
主旨
进一层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离别后: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 一舟临岸,词人酒醒
别离诗的思想感情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 为以下几方面: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情态
感情深挚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白描
勾画图景,传递感情。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 像的景物,是虚写。
分析炼字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骤雨
雨给人以悲凉清冷之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融情入景 即景抒情
“寒”点出节令(深秋),显 出凄清,渲染气氛;
“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 “美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 送别之“泪”。
宵 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雨霖铃》精品课件
![《雨霖铃》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6617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6.png)
——李商隐《木兰花》
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 ——(宋)华岳《送赵右秋二首》 留恋——催发
情深意长→不想走不忍离——不得不分离 令人柔肠寸断,肝胆俱焚!痛苦、无奈、恋恋不舍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在即,两人相对而立,断肠人对断肠人,手握手, 痛苦万分,流泪眼看流泪眼,“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温庭筠《更漏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寓情于景 哀景哀情
•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 渲染了凄楚悲凉的气氛; • 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哀愁。 • 奠定了全诗低沉伤感的感情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兰舟——离别、漂泊之感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李白《菩萨蛮》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王昌龄《少年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凄凉、愁苦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晏几道《采桑子》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元)卢挚《沉醉东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 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长亭——离愁别绪
——王褒《送别裴仪同》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词人表现“伤离别”这个主题,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 ——(宋)华岳《送赵右秋二首》 留恋——催发
情深意长→不想走不忍离——不得不分离 令人柔肠寸断,肝胆俱焚!痛苦、无奈、恋恋不舍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在即,两人相对而立,断肠人对断肠人,手握手, 痛苦万分,流泪眼看流泪眼,“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温庭筠《更漏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寓情于景 哀景哀情
•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 渲染了凄楚悲凉的气氛; • 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哀愁。 • 奠定了全诗低沉伤感的感情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兰舟——离别、漂泊之感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李白《菩萨蛮》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王昌龄《少年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凄凉、愁苦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晏几道《采桑子》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元)卢挚《沉醉东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 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长亭——离愁别绪
——王褒《送别裴仪同》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词人表现“伤离别”这个主题,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雨霖铃》ppt课件(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1cd3a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d.png)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 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雨霖铃》超级精品ppt课件
![《雨霖铃》超级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62a33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3.png)
景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环境悲凉 — 寒蝉 长亭 骤雨
伤
难分难舍 —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惆怅伤感 —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融情入景 )
离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愁意浓浓 — 伤离别 清秋冷落
酒醒伤情 —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惨不成欢 —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别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意境与意象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环境悲凉—寒蝉 长亭 骤雨 难分难舍—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惆怅伤感—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自古”说明 了什么?为什么清
普遍情感 秋节更让人难以承
受离别之苦?
触景生情
黯然销魂者,惟 别而已矣。
——《别赋》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___李白《菩萨蛮 忆秦娥》
象 征
愁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 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 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 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景 上阕
情
离
寒蝉 长亭 骤雨 —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 难分难舍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 惆怅作感
难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阕
思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念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c4668f48d7c1c709a1458f.png)
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
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精选可编辑ppt
15
精选可编辑ppt
16
补充资料
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 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元代的卢 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 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这些诗句都是借 “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 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 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 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 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
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
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
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精选可编辑ppt
9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作为背景?
精选可编辑ppt
17
离别的诗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 [南宋]李清照《蝶恋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五代]李煜《乌夜啼》
精选可编辑ppt
2
精选可编辑ppt
3
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雨霖铃》优秀课件
![《雨霖铃》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106440f7ec4afe04a1dfe4.png)
柳 永
雨 霖 铃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 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 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 句词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 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 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 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李白《忆秦娥》 绿杨陌上多别离。 ——温庭筠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 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 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课外延伸
自选意象,仿照“如梦令” 词牌,写一首离别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 • • • • •
如梦令 李春雄 十里长亭梁祝, 想时朝念至暮。 七夕会鹊桥,情长流水瀑布。 断不?断不? 此情可待归路。
如梦令
• • • •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泪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愁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 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苦别)
雨 霖 铃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 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 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 句词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 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 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 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李白《忆秦娥》 绿杨陌上多别离。 ——温庭筠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 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 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课外延伸
自选意象,仿照“如梦令” 词牌,写一首离别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 • • • • •
如梦令 李春雄 十里长亭梁祝, 想时朝念至暮。 七夕会鹊桥,情长流水瀑布。 断不?断不? 此情可待归路。
如梦令
• • • •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泪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愁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 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苦别)
《雨霖铃》优秀课件
![《雨霖铃》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a15b5d77232f60ddcca1d0.png)
典 》
?
2 、词的赏析也要了解意象,进
整 体 感 知
诚 而感受意境,把握主旨。请找出 诚 何 信 实 : 本词中的意象。
———
, 为 《 上阕 守 现 寒蝉 长亭 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信 诚 代 用 汉 下阕 语 。 信 酒词 柳风月
典 》
?
逐 句 赏 析
, 为 《 守 赏析思路: 现 信 诚 代 手法+依据+作用 用 汉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语 。 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
船夫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
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
?
2 、词的赏析也要了解意象,进
整 体 感 知
诚 而感受意境,把握主旨。请找出 诚 何 信 实 : 本词中的意象。
———
, 为 《 上阕 守 现 寒蝉 长亭 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信 诚 代 用 汉 下阕 语 。 信 酒词 柳风月
典 》
?
逐 句 赏 析
, 为 《 守 赏析思路: 现 信 诚 代 手法+依据+作用 用 汉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语 。 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
船夫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
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e22782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0.png)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 时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 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 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此际宸游,凤辇 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 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 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 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 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 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 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9706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c.png)
心灵寄托
将个体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 形成内心寄托的表达方式。
篇章段落解析
1
第一至第四首
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游子思
第五至第七首
2
乡之情。
游子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对世俗纷 扰的厌倦。
名家点评和影响力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评价《雨霖铃》"情与景交融,虽无丝竹之乐,而毫无可乐而进可悲者矣。"
陈季常
《雨霖铃》(寒蝉凄 切)PPT课件
凌霄芝麓,宜其秀也。
作者简介
柳永
明代文学家,才情出众,擅 长诗词曲赋,代表作《雨霖 铃》成为千古绝唱。
生平
生于公元1574年,卒于公元 1623年,辗转于浮沉,一生 辛酸苦楚。
文学成就
柳永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雨霖铃》的背景和起源
《雨霖铃》是柳永创作于明代的一首抒发离散之思的词作,以歌咏思乡、告 别离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游子心中的乡愁情结勾勒出七首, 每首句数五言,并且全詩行满十句。
2 风格特点
激昂豪放的情感,质朴简洁的语言,以及平 淡中流露出的深情,成为柳永作品的显著标 志。
诗意解读和主题分析
乡愁
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离 别之情。
离散之思
反映了游子失去家园的痛苦以 及对归隐山林生活的憧憬。
将《雨霖铃》列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之作,并称赞其"节俭淋漓,柔婉词美,意境深远。"
影响力
《雨霖铃》作为柳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
结论和要点
1 《雨霖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情感,也流传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图文《雨霖铃》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图文《雨霖铃》公开课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8ba4783968011ca2009100.png)
12
13
词中有画 此 去 行 征 图
14
15
名句赏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16
名句赏析
2
3
诵读要求:
❖1 、读准字音,不可读错一字,不 可增减一字。
❖2、 停顿科学,重音、拖音合理。 ❖3、准确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注
意语速和语调。 ❖4、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4
雨霖铃
柳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由实 哀景写哀
转虚的巧妙过渡。
17
名句赏析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触景生情
共同感受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 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
6
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 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 (俄国)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75b02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b.png)
21
整体把握
1、思路探究 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 首词应如何划分?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感情十分压抑,“离情” 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 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导: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 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的一种学习 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 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 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 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问题④: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 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 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 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 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 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 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 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 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 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 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 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作为背景?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 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 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 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 寒。
整体把握
1、思路探究 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 首词应如何划分?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感情十分压抑,“离情” 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 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导: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 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的一种学习 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 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 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 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问题④: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 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 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 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 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 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 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 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 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 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 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 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作为背景?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 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 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 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 寒。
《雨霖铃》14张ppt
![《雨霖铃》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d4c1faf8c75fbfc77db2d8.png)
纳兰容若《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雨霖铃》
《念 奴 娇 》
写 景
审美标准: 以阴柔为美 具体细腻
寒蝉 杨柳 长亭 晓风 骤雨 残月
柳永“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
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 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3年后,皇帝圈点放榜,宋仁宗: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雨 霖 铃
柳 永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情感
2、把握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3、学习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 点
作者简介
柳 永(约987——1053),北宋
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 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 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 《乐章集》。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 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 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雨霖铃》PPT课件34张
![《雨霖铃》PPT课件34张](https://img.taocdn.com/s3/m/5860bf91844769eae109ed54.png)
7.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 误的倾 向,为 社会充 满思想 活力和 精神自 由做出 自己的 贡献。 8.易砚制作工艺由简到繁,题材日 益丰富 ,制砚 师采用 平雕、 透雕等 手法, 雕刻出 的山水 、花卉 、人物 、名胜 等形象 惟妙惟 肖。
9.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 砚,而 且受到 了王公 贵族、 文人墨 客乃至 平民百 姓的珍 爱,这 应该是 自唐宋 以后的 事了。
1.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 (观点1分) 词人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的艺术手法(1 分), 通过酒、杨柳、晓风、残月四个意象 (1分), 集中渲染成一个凄清孤寂的意境(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 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 分), 情感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 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一、初读,整体感知
读准音
chán
yē
zhòu
ǎi
chén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解题
《雨霖铃》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 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 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 “采其声为《雨霖铃》 曲”。
象征:离愁别恨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 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 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 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 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 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 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 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 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授之以渔
@高考----诗歌阅读之名句赏析
答题思路:
通过意象+使用艺术手法+营造
9.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 砚,而 且受到 了王公 贵族、 文人墨 客乃至 平民百 姓的珍 爱,这 应该是 自唐宋 以后的 事了。
1.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 (观点1分) 词人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的艺术手法(1 分), 通过酒、杨柳、晓风、残月四个意象 (1分), 集中渲染成一个凄清孤寂的意境(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 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 分), 情感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 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一、初读,整体感知
读准音
chán
yē
zhòu
ǎi
chén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解题
《雨霖铃》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 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 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 “采其声为《雨霖铃》 曲”。
象征:离愁别恨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 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 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 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 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 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 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 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 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授之以渔
@高考----诗歌阅读之名句赏析
答题思路:
通过意象+使用艺术手法+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训练:
展开联想,描写出词人“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时的内心世界。(150字左右)
本词的情感:
离别之苦 相思之苦 羁旅之苦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bì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问:请从写景的角度来分析这三句。 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手法 听觉(蝉 凄切) 视觉(长亭 晚) 触觉(雨 冷)
营造出离别时凄凉悲切的氛围,从而奠定了 赏的字、词,并做简要的 分析。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合作探究: 刘克农《长相思·饯别》云:
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春愁不自聊。 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ráo 。舟人频报潮。
问:“兰舟催发”和“舟人频报潮”的异同在哪里?哪一 个更能打动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