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一、词语搭配
•十分认真
•带着爱心
•守口如瓶
•心急如焚
•一张张帖子
•心事如鲠
•心事重重
•欢乐的女儿
二、短语造句
1.他这个人很有爱心。
2.每天帮助别人是一个好习惯。
3.家里出事时,我们都守口如瓶。
4.他拿着一块红布,心急如焚地摆弄了很久。
三、课文理解
1. 课文故事梗概
故事主要讲述一老者生平的坎坷经历,为大家传递了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信念。
2. 语文知识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阅读小结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人生中困难和挑战是无法避免的。
四、文言文阅读
•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特点。
•掌握古代用法的修辞手法。
•多读经典,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写作练习
•练习以文章、诗歌等形式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组织能力。
结语
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考点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正能量,努力面对困难,勇敢前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一组有关环保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熊猫》、《鸟儿的家》。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地球资源的珍惜,也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对鸟类栖息地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环保的概念,但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环保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地球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关注环境保护。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课文的环保观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
1.《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讲述了农夫因为偶然一次在田间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之后就一直等待兔子再次出现,不再努力工作,最后田地都荒芜了,也没有再次等到兔子的故事。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2.《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陶罐因为质地脆弱,所以只能存在在博物馆里,而铁罐则因为坚固耐用,历经千年仍然存在。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不要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鹿角和鹿腿》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鹿因为拥有美丽的角而自豪,却因为腿的不够有力而陷入困境,最终被猎人追捕。
在危急时刻,鹿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最终靠自己的力量成功逃脱。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4.《池子与河流》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命运。
池子因为安逸自在而最终干涸,而河流则因为不断流动而充满生机。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要不断努力前进,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的内容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一、词语盘点1、二字词语严肃默默清晰抱负胸怀赞叹表情忘怀果真非凡指望训斥体会分量响亮2、四字词语若有所思难以忘怀热闹非凡左顾右盼闻名世界干干净净藏身租界深居简出随时随地蓄须明志不堪其扰卖房度日斩钉截铁翩翩归来茁壮成长雨后春笋满目琳琅毫不犹豫顶天立地灿烂辉煌二、多音字将:jiāng(将来、将军)jiàng(将领、将令)qiāng(将进酒)还:huán(归还、还书)hái(还是、还有)度:dù(度假、过度)duó(揣度、以己度人)提:tí(提出、提拔)dī(提防、提溜)轧:yà(倾轧)zhá(轧钢)模:mó(模范、模型)mú(模子、模样)宁:nìnɡ(宁肯)nínɡ(宁静)要:yāo(要求)zhònɡ(重要、不要)藏:cánɡ(藏好、收藏)zànɡ(宝藏、西藏)重:chónɡ(重来、重新)zhònɡ(重量、重点)厦:shà(大厦)xià(厦门)露:lù(雨露、露珠)lòu(露怯)三、填空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5、《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感受到李清照的一身正气和爱国情怀。
6、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是周恩来。
8、十月中旬,天气回暖,嫩绿的庄稼泛着光泽。
农民望着田野里生气勃勃的秧苗,笑盈盈地说:“农谚说得对,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9、《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表达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良将的期盼;《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句传达出诗人的凛然风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赞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没有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a.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b.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1)第一组例句中的第一个例句是两个反问句,一方面表达的意思更肯定,另一方面看出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思考与追问,朗读时一定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且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二个句子是把第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了,只强调了“为什么不能去”这一个疑惑,朗读时疑问语气没有第一组的强烈。
a.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b.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用愁没钱花。
(2)第一个例句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也更肯定,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第二个例句是陈述句,语气平缓,表达的效果没有第一句强烈,读的时候,语调稍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想象: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 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
资治通鉴·唐纪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
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读准字音
人未还(huán 回、归)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扶助) (jiàng 军衔名)
不 教 (jiào 令、使) (jiāo 传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1.关:边关,关塞。 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3.还:回家。 4.但使:只要。 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6.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胡”是古代中国 汉族人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通称。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是古代中国汉族抵御 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知识点(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会读的字词。
sài qín zhēng jiàng jié jué fàn 边塞秦国长征将士杰出崛起示范wèi xī xiào huái huò chéng xùn chì魏国清晰效仿淮安疑惑惩罚训斥nàn xù pò zū jiū yāo gǎng 灾难蓄须明志逼迫租界纠缠邀请香港rǎo jù dìng nìng yāo wàng困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痴心妄想yán xī máo kàng dàn mèi延安昔日茅屋土炕一旦明媚二、会写的字词。
塞外秦国征战词语催促醉酒杰出英雄项链严肃默默清晰振兴抱负胸怀赞叹表情效仿忘怀果真非凡指望训斥体会分量响亮人云亦云左顾右盼三、多音字。
jiàng(将领) nìng(宁可) yāo(要求)将宁要jiāng(将来) níng(宁静) yào(主要)sāi(塞住) yà(轧死) tí(提问)塞 sài(出塞)轧提sè(堵塞) zhá(轧钢) dī(提防)jiě(解释)ē(刚正不阿)解 xiè(解数)阿jiè(押解)ā(阿姨)四、词语积累。
1.近义词疑惑—迷惑破绽—漏洞胸怀—胸襟探索—探究拯救—挽救占领—占据妄想—幻想训斥—斥责抱负—志向惩处—惩罚2.反义词清晰—模糊拒绝—答应高超—拙劣破旧—崭新茁壮—柔弱训斥—表扬昔日—今朝3.四字词语若有所思疑惑不解左顾右盼深居简出不堪其扰斩钉截铁毫不犹豫虚度生命细声吟唱展翅飞翔顶天立地冰天雪地铺天盖地欢天喜地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4.词语搭配严肃的问题崇高的敬意高超的表演艺术火热而真挚的心美好的未来明媚的春光火红的太阳破旧的茅屋叮咚的流水温热的土炕茁壮成长的小树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五、句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大森林的主人》。
板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三、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陈赓同志遇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四、默读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五、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教学措施源自1、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4、小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
准备
字词卡片图片(或课件)
课
时
安
排
《倔强的小红军》2课时
《小兵张嘎夺枪记》2课时
《虎门销烟》2课时
《“0”的突破》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七3课时
第七单元备课
四年级班主备人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本单元是一组弘扬爱国精神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光荣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小兵张嘎夺枪记》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鸦片两万箱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0”的突破》记叙了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23届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勇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的事,表现了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掌握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难点:激励儿童从小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去发现科学的奥秘。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能够认识汉字24个,会写2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能够通过读课文对文章中的主人公进行评价,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更深刻的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3、领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
(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拖累别人。)
九、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陈赓对这件事十分动情,终生难忘?(“深情”“回顾”“往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一、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军的倔强、可爱。
七、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
(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2)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他已意识到小红军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狠狠地打”表达了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让小红军骑马,他为什么不肯骑;要同他一起走,他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陈赓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他为什么不肯接受,说自己的比陈赓的还多……
25、《倔强的小红军》
四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会认生字。
2、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
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书
设
计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四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