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设计论证书范文
教育研究方法设计论证书范文Education research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ensuring that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are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 to students.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rely on research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will ultimately impac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design research methods that are rigorous, ethical, and relevant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教育研究是确保教育实践和政策对学生有效和有益的关键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依赖研究来做出明智的决策,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经历。
因此,设计严谨、符合道德伦理和与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designing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s is to identify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will guide the study. Research questions should be clear, specific, and relevant to current issues in education. Moreover, 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a way that allows fo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将指导研究的研究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 提高理论认识,促进研究。 2. 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组学习 活动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组学习的利弊问题,国内 教育领域的专家对该课题研究较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地域范围:韶关学院文学院 学术领域范围:新闻学专业 调查对象范围:大二学生以及教师 1,观察法:对观察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下所需信息; 2,访谈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进行访谈调查; 3,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网络调查问卷,搜集数据样本,得到研究对象 对大班额教学的看法; 4,文献调查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渠道,对国内关于大班额 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掌握调查所需资料。 1,得到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王剑兰老师的专业指导; 2,在老师确认对调查选题的认可后,小组进行了前期调查分工,研究目 的和研究方向明确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强; 3,理论基础知识支撑: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研工作,收集整理文献,派发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在此阶段,将完 成调研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调研的下一步进行。
2017.05.1-2017.05.15 : 小组在此阶段将进行多次组内交流,将前一阶段获得的基础 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讨论,开始着手撰写课题论文,最终得出论文的初稿。
2017.05.15-2017.06.30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密切交流,就论文初稿进行多次的 修改,最终定稿
研究课题论证报告的范文(通用4篇)
研究课题论证报告的范文第1篇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
“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
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
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
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2014年度&ldqu;十二五&rdqu;教育科研题研究论证报告一、题设计论证(一)本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和假设《语程标准》指出:&ldqu;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ldqu;&rdqu;综合性学习&rdqu;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ldqu;语综合性学习&rdqu;是语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改变语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本是惟一的程资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语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程与其他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程相结合。
语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明确了概念,我们才抓住了&ldqu;纲&rdqu;。
它要求广大语教师开放语教学,加强语程与其他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等各方面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本题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运用价值目前现状是:1、实施过程简单化。
2、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认为语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ldqu;必修&rdqu;的地位。
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够,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科学研究特征的是()A.系统性B.控制性C.重复性D.可证实性2.以下不属于教育研究的性质的是()A.先验性B.系统性C.有效性D.目的性3.以下关于研究假设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研究假设本质上是对期待得到的研究结果的一种陈述。
B.研究假设的陈述应当简洁明了。
C.在定性的研究中一般要建立研究假设。
D.研究假设包含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数据收集中,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不包括()A.研究中的被试B.研究中的主试的态度C.施测的稳定性D.施测工具的使用二、判断题5.描述型研究旨在解释教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一种教育现象将如何改变或影响其他的现象。
(×)6.教育研究范式中的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主张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岀一般规律。
其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事物。
(√)7.关系型研究问题探索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或一起变化的程度。
(√)8.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
(√)9.教育中的实验研究即教育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准实验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不能随机分配和选择被试,而且几乎不能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观察法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教育观察法易于操作,适合一线教师使用。
B.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易于发现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C.教育观察法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外显行为,也包括对态度、信念和动机等内在心理特征进行直接的观察。
D.观察法适用于针对幼儿和小学生的研究。
2.以下关于参与式观察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与被观察者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韶关学院学
生研究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韶关学院学生体育公选课性别差异的研究——以文学院为例
课题负责人: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刘艳汝
文学院2014 级新闻学2班
课程组别:指导教师:申请日期:教育研究方法
王剑兰
2017.3
第11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关于韶关学院文学院体育选课项目与性别之间联系的研究。
调查各类体育项目中以课程种类为单位,每种课程中男女人数之间的比例,分析是否由于性别的差异而造成学生课程选择的差异。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样本中,现有公选课课程种类是否考虑性别差异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2.性别差异是否对公选课选择造成很大影响
3.文学院本身存在男女比例分配严重不均,针对这一问题在体育公选课种类设置方面学校是怎样促进合理分配的?我组通过研究认为还应该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更为合理。
4.通过分析研究报告,是否发现分配中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如何解决?。
教育研究方法论证报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把英语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因为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中,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初中的英语教学步履蹒跚,与大中城市的差距仍在逐渐扩大,教育质量提高缓慢。
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环境与城市英语教学环境存在着差异,制约了农村英语学科的发展。
理论意义在于这一研究能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和启示,也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性的意见,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的英语教学,可以丰富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在于本文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深入实践来分析探讨,能较真实地了解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状况,比如说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等现实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现状,探究影响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环境因素,从政府、学校、社会和教师四个方面探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策略。
3研究内容(1)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现状调查表的编制。
(2)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优化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与建议。
4课题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进行内容分析,考察当前国内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现状。
通过借助网络、学校图书馆,来对文献进行归纳与整理。
通过阅读这些研究内容,将这些文献内容作为本研究的起点,并反思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推动本研究的顺利展开。
(2)调查研究法。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学校,以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或座谈会的调查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汇报材料各位专家下午好!《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初中起点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必修课。
我校自1999年开始设置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科专业,一直把本课程作为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
2012年以来,根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依托教育部、高教社所提供的各项政策指导、技术支撑以及临沂大学党委行政、教务处等各级部门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对本课程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建设。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汇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情况:一、目标定位从学科性质而言,《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工具课,是“融通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桥梁,也是联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纽带”。
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第一,力求教学内容的完整、简易、有效;第二,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网络传播的适用性;第三,寻求教学实践模式的多元化、一体化。
二、团队建设由于本课程原负责人白中军教授突然离世,课程中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尚未完善,一些原创性的问题尚未展开,这给课程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之下,我们迅速补充相关力量,确保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得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研究员、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丁敏科长两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知识、学历、年龄与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教学团队。
三、基本资源建设1、基本资源建设的整合与系统性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已全部上传;课程主持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约为35%;知识点共计189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学时5-6个知识点;能力点76个,按教学33学时计算,每个学时约为2个能力点;课程模块结构合理,对各类基本资源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组织和配置;教学录像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匹配,播放清晰流畅;对教案与演示文稿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系统性。
教学实践研究_课题论证(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材料选择不当、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
因此,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体系,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实践意义:本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
(2)阅读材料选择不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
(3)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缺乏阅读动力。
2.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优化阅读材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3.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
(3)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观察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院(部):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一、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被提到了越来越重的地位。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课,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用英语进行熟练的交际。现在英语教学已经深入到农村小学,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小学生既新鲜有陌生。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训练。《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听、说、读、写是一种能力,但无论这种能力多强,还不是一种真正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必须通过交际活动才能获得。只有把听、说、读、写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言语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农村学生听说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不仅没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反而学生不愿意开口主动说英语,主动运用语言来交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哪些障碍以及如何提高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揭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含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就是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自如地与人进行言语交流互通,从而传递或接收某种信息的能力。
2.分析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英语口语交际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口语最关键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频考点(第一期)
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与特征一、教育研究的内涵教育研究: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揭示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
概括性程度较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
3.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
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特定的实践活动,探索解决这一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或方法,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4.评价研究: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
5.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二、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和理论水平的研究1.按照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和理论水平的研究四种。
(简答)16042.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节课能识多少字?男女学生识字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选择)19043.探索原因水平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属于探究因果关系水平的研究。
例如:学生识字能力的增强是因为采用了新的识字方法,还是由于学生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从父母那里学习了部分词汇?对教育的认识变得越来越理性化、理论化和系统化。
2.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1)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归纳与演绎、经验和理性)的侧重点的不同,形成了哲学理论上的分歧,导致了欧洲哲学的分化,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哲学派别。
(2)欧洲经验论(产生于英国):代表人物是弗兰西斯·培根。
教科研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教研员题\小学教研员课题申报教师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教师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教师行动研究、研究范式、促进机制1.教师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自从英国斯腾豪斯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响亮口号,“行动研究”便发展为在全球教育界产生影响的运动。
它让教育研究走出仅仅由专家研究的象牙塔,成为每一位教师可以尝试的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边行动,边研究,通过研究,改进行动解决问题,教师行动研究是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基于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的需要,边行动,边研究,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
由于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解决的是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因而,教师成为研究的真正主体,并通过参与研究,加深对教育情境的理解和把握。
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2.研究范式一般认为,研究范式是指由研究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目的、方法、场所、过程、评价、指导思想等因素构成的整体。
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典型的研究方式。
作为教师的行动研究具有基本的范式,但由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内容、方式的差异,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具体方式。
3.促进机制本课题是指在学校中能促进教师行动研究的机制,包括制度层面、文化心理层面和专业技术支持层面。
本课题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和多种有效的方式,以及如何构建促进教师行动研究的机制体系,包括:学校文化心理机制、管理机制和专业支持机制等,使教师专业水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得到协同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行动研究”一词在1982年就已经出现于一些介绍勒温心理学思想的著作中,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行动研究才得到比较系统的介绍,至1995年前后,我国教育界才对“行动研究”展开比较系统的反思,并出现“做”行动研究的尝试。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课题名称小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建国小学为例课题成员2014汉语言文学第12组:赵晓园、骆娟、胡静、陈璐、曾伟健、王涛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一是找准学生学习态度差异问题的根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提高参研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及教育教研能力。
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教育在我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由此对学生加以负荷的学习任务,学校也为了能够提高学校成绩,对学生也不知繁重的课业,导致很多孩子学习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开始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法。
其次,很多家长和老师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归结于他们自身的原因,其实更多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授课的因素比较多,现在国内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忽略这个问题,一味对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却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研究的主要范围主要是围绕建国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他们学习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研究方法:1、访问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基于对课题的一些理念、背景和方向等,小组成员将会利用教育见习的机会,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建国小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抽样调查。
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样对课题研究有个初步地轮廓认识,是取得成功研讨的基础。
2、观察法:小组成员利用教育见习的机会,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建国小学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的探讨报告
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的探讨报告如何在课题研究中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准确把握其使用规则和限度,这是一线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为改变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的认知缺失与乱用、误用的状况,提高教师选择方法的科学性,下面我们就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做一探讨。
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我们要在熟知和理解常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从课题研究目的(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及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出发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应与课题研究目的相匹配(见表1)。
从研究目的看,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和文献法虽然都以“了解客观事实”为目的,但是又有所不同。
观察法适用于自然状态下对教育现象真实情况的获取,不适用于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的研究;调查法适用于研究者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取观点、态度和建议,不适用于对研究对象实际行为的了解;文献法适用于对已有事物记载的研究,不适用于现场操作的活动研究。
研究者只有明白各种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功用,这样才能从研究目的出发寻找到匹配的研究方法,才会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
表1 目的与方法的匹配性下面以“小组合作学习”系列课题为例(见表2),说明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
表2“小组合作学习”系列课题的研究方法选择二、结合研究条件调整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研究目的。
其次,研究者本身的条件、研究对象所处的现实状况、所拥有的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环境等因素,也将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取与舍,正如对于工具的选择,讲究的是得心应手。
(一)与研究者的自身基础和能力相匹配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研究者一定要详细了解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类型、方法使用的步骤或规则、注意事项、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局限等。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要注意该方法是否契合自己的价值观念、科研能力与工作特点等。
因为研究真正展开最终要落到研究者身上,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素养及能力终将会影响研究方法的使用。
对于研究者而言,可能某些研究方法“跳一跳也难以摘到”,如专业要求相对较高的实验法或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等,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研究方法适时做出调整。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分层——教育研究方法课题中期评估报告在教育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通常有一个标题是“研究方法”, 即陈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问题的。
分类框架有助于看清在研究活动中具体经验与抽象思辨的紧密联系, 有助于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获取研究资料和对资料作形式处理的方法在人类的知识积累到如今这种规模和水平, 许多研究问题, 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来而是已经被前人、其他人研究过的, 对这种问题的研究通常称为“接着说”。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研究的进展, 以此作为自己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
即使那些第一次提出新的问题即所谓“从头说”的研究, 可资利用的文献也许会少些, 但总有一些相关文献能反映出与问题相关的历史和思想渊源。
十分强调观察“客观性”的自然科学研究也承认这一事实。
那么这个“渗透”在观察中的理论是从哪里来的?研究者为什么会以这个理论而不是那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观察 (它涉及到诸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对象的选定等) ?如何看待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这些问题将由第三层次的方法来回答。
其二, 充分地占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形式处理, 只是研究的基础。
弗莱克斯纳提出过“研究究竟由什么构成”的问题。
二、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理论观点的方法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说:“理论是一种精神活动。
正如我所指明的, 它是一个提出观念的过程, 这些观念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事件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
理论由一些基本要素或建筑材料构成: 概念、变量、陈述、格式。
”特纳所说的“格式”即理论框架。
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中, 既有哲学的研究也有科学的研究, 既有基础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等, 因此所搭建的理论框架多种多样, 而对理论观点的陈述则大体上分别依循“分析—论证”和“理解—阐释”两条基本的路径。
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研究的问题“概念化”, 以基本的概念作为逻辑起点, 建构一个逻辑严谨的理论框架。
大班教学调查报告(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黄雅民组
有关“大班额”现象等问题的调查报告——以湖南省长沙市铜铺街小学为例一、引言2010年在长沙铜铺街小学实习期间,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想尽力做好,可是在实习的过程当中,一次次我们的想法都无法实现,我们想了解班级中每个人的学习状况,我们想通过作业的形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我们想关注学生的心里想法、想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我们想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一一训练……但是,实际上,所有的这些想法,到了实习期间,都成了泡影。
因为一个本质的问题——班级人数过多!表1 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单位:人从上表可以看出,铜铺街小学的平均人数已达到了66人,这已经是严重地超出国家教育部对正常班级的人数规定。
鉴于此,我们共同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大班额的教学到底存在着多少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大班教学的老师、学生、家长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建议呢?所以此次,我们就是根据我们实习所在学校的这一基本情况所进行的一次有关“大班额”现象等问题的调查研究。
二、调研内容设计(一)调查内容本次我们的调查涉及3大类(学生篇、教师篇、家长篇),30个小项。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大班教学问题的看法,大班教学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家长心目当中对大班教学的意见以及这些跟大班教学接触的对象对大班教学问题的看法、建议等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对铜铺街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此次共发出问卷660份,收回655份,回收率99.2%。
同时对学校的部分领导进行了访谈,询问他们关于大班教学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问卷存在的不足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篇)对学生的问题答案过于广泛,选项只有是与否,原本是想便于统计,可这样的问卷设计却使得孩子们选择的时候不够精确,从另一方面看,也会使调查的结果不够精确。
三、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大班教学的直接对象,从他们的角度来调查大班教学对于他们的影响。
幼儿学前教育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通用6篇)
幼儿学前教育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幼儿学前教育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通用6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学前教育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
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
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课堂观察法
深入基础教育课堂,观察和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 课堂互动情况。
分析课堂观察数据,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0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受访者的选择
• 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受访者,确保 样本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 目的抽样: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具有特定特 征或背景的受访者作为样本。
研究问题的具体化
本研究旨在调查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具 体来说,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学生课业负担状况、教育质量状况等。通过对 这些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将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02
研究方法
建议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 的合作,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改革与 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0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01
作者姓名为“王小明”的博士论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02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这些论 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 配额抽样:根据预定样本大小和特定特征,选择符 合条件的受访者进行调查。
研究范围和限制
• 研究时间:受到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样本只能 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收集和分析。
• 研究地域:研究范围可能受到地域限制,只能选择 特定地区或城市的受访者进行调查。
• 受访者限制:由于某些原因,例如隐私或安全问题 ,可能无法接触某些特定类型的受访者。
文献综述法
收集和整理关于基础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 分析和总结不同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和研究 成果。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报告【范本模板】
教育研究方法—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摘要】课堂行为,就是在课堂情境中的社会行为。
大学生的课堂行为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非专业课中的学习行为与非学习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篇观察报告通过对我校部分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的观察从数据等方面了解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表现、态度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课堂行为;学习行为;非学习行为【引言】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课堂行为一直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关注基础教育课堂的多,而对高等教育课堂研究的少;关注教师较多,关注学生较少;放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进行的研究多,微观情境特别是课堂情境中的研究少。
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国内的研究更是非常少,而在凤毛麟角的相关研究中,绝大多数是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
因此我们认为真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研究是很必要的.根据我们自身上课的经验,认为大学生课堂效率不甚令人满意,尤其是非专业课的公共课的行为表现更是无法令人满意.但是对于非专业课的课堂表现及行为我们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答题的认识与判断,并没有进行比较系统,严谨的观察与分析,因此我们无法做出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结论。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一系列的观察记录表格,选取有代表性的课堂,将观察任务分配到六个小组成员当中,小组成员分坐于教室的前,中,后三个位置,对上课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被学生觉察,尽可能地保持课堂的原始状态,以便观察到相对真实的课堂,记录到相对真实的数据。
但是由于我们能力和时间有限,所以观察的范围可能比较狭小,记录的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亦可能比较片面,接受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研究计划(预期目标、阶段成果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计划 选定课题,项目申报书、课题论证报告的撰写 -2017.03.26-2017.04.15 :收集关于课题的相关资料,定下调研进度表、各成员工作安
排和各阶段要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7.4.15--2017.04.30 :小组成员按照调研进度表和工作安排分工合作,全面开展调
课题论文的审核和修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应用价值,现实指导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经引发了许多问题。如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 的互动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产生了消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寻求较好 的解决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研究出新的适应大 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最后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强。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论文
韶关学院 学生研究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韶关学院文学院为例
课题负责人: _
骆晓结
所在院系: _
文学院
专业班级: _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课程组别: _
教育研究方法 第 20 组
指导教师:
王剑兰
申请日期:_____
2017.3__ __ _
2
姓名
得数据样本,得到目前韶关学院班级数量过大的现象,以及老师和学生对此现象的看法。
四、可行性分析,包括以前的研究工作基础、现有条件等
(一) 研究工计划。
研工作,收集整理文献,派发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在此阶段,将完 成调研所需的各种数据,以便调研的下一步进行。
2017.05.1-2017.05.15 : 小组在此阶段将进行多次组内交流,将前一阶段获得的基础 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讨论,开始着手撰写课题论文,最终得出论文的初稿。
2017.05.15-2017.06.30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密切交流,就论文初稿进行多次的 修改,最终定稿
预期目标: 征集学生和老师对于班级人数数量过多的意见以及者他们存在的困扰;小组共同完成 学术论文;向学校的相关领导询问他们的看法,同时传达同学以及老师们的建议,促进校 园中存在因班额过大而出现教学难题的现象的解决。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书、课题论证报告、课程论文的撰写。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 提高理论认识,促进研究。 2. 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组学习 活动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组学习的利弊问题,国内 教育领域的专家对该课题研究较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地域范围:韶关学院文学院 学术领域范围:新闻学专业 调查对象范围:大二学生以及教师 1,观察法:对观察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下所需信息; 2,访谈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进行访谈调查; 3,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网络调查问卷,搜集数据样本,得到研究对象 对大班额教学的看法; 4,文献调查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渠道,对国内关于大班额 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掌握调查所需资料。 1,得到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王剑兰老师的专业指导; 2,在老师确认对调查选题的认可后,小组进行了前期调查分工,研究目 的和研究方向明确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强; 3,理论基础知识支撑: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论证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成员
研究的 目的意义
国内 研究现状
研究的 主要范围
研究方法 及
具体实施
完成课题 的
条件分析
预期成果
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韶关学院文学院为例 2014 级新闻班 第 20 组:骆晓结 李丹丹 何泳仪 苏俐珍 李倩
通过对韶关学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现状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大班 额环境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此不利环境下适合大班额课堂教学 的教学模式,系统总结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策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促使教师 与学生共同发展。
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班级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下降。本课题研究以韶关 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分析班额过大环境下的教学利弊,从而更好地为解决大班额 教学弊端提供解决方法和策略。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班额过大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影响,为班额过大环境下的课题研
究提供具体策略。为学校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办学管理提供 意见、解决问题,让教学质量和办学环境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近些年来,本科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学校的硬件设施却无法同步、大班 教学不可避免的产生。但是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希望可 以使每名学生有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等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获取更多的自信、可以使用 更多教学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采取了扩招政策,此举在一定程度能解决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3. 行动研究法: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
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4. 访谈调查法:通过在校区内对同学们进行采访以及约定相关老师进行访谈。 5. 问卷调查法:通过在上、下学时段在校区的饭堂或者是宿舍点进行样卷的派发,获
骆晓结
课 李丹丹 题 组 成 何泳仪 员
苏俐珍
李倩
学院 /专业 /班级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文学院 2014 级新闻学 2 班
项目中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 撰写课题论证、课题论文 负责访谈调查 收集、整理资料 设计调查问卷 撰写课题论文 分析问卷 撰写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