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推和拉》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一些简单的力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耐心和细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力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力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知道力的存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力的基本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一: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推和拉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存在。
3.实验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的关系。
4.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6.总结: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7.推和拉》2.教学内容:推和拉的作用、力的基本概念3.教学过程:实验一、实验二、讨论、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力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推和拉》是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上还比较模糊,对推和拉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感受力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推和拉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推和拉的定义,阐述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运用推和拉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推和拉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推:物体向前或向外用力。
拉:物体向后或向内用力。
•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探究精神。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推和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第七课《推和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从动物、人、机器三个方面识别图中推或拉的动作。
第二个活动,在认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拉力器比赛和“单手推掌”游戏,意识到拉力、推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第三个活动,在图片呈现的“推箱子”情境中判断箱子往哪边移动,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层层递进。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还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启蒙单元,本课又是“力”的内容的第一课,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来展开教学,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推和拉是人们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活动方式,在推动物体时用的力叫推力,拉动物体时用的力叫拉力。
2.知道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
3.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推力和拉力,同方向叠加时会变大,物体运动的更快;不同方向叠加时会抵消小的那一部分,物体会向力小的一方移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梳理原有经验,重新认识推和拉;通过分析挪盒子活动,认识推力和拉力。
2.通过分析生活实例和寻找大力士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通过分析教材p24中的图片和亲自实践活动,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运动与推力和拉力是有关的。
【情感与价值感】:1.体验到研究推和拉带来的乐趣,对力产生兴趣。
2.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推力和拉力,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所得。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是一节以探究力和运动为主题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引发学生对推和拉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上册《推和拉》说课课件(含反思)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 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 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 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谈话:同学们新课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这样的小车你们平时见过么?都用它来干些什么呢?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辆,谁能帮帮老师把小车移动到门口去。(谢谢这位热心的同学) 3.提问:大家注意到了么?这位同学用了什么动作把小车移走的?(除了拉以外,还有别的动作吗?) 4.谈话:对了还能用推的方法,推和拉是我们生活中挪动物体最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知识。第七课《推和拉》。 (二)新课部分 一)初识推和拉 1.热身活动:说到推和拉同学们对这两个动作熟悉吗?找位同学起立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真棒) 2.学生模仿: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双手伸出手掌向前——推 双手握拳向后——拉) 3.提问:看来大家对推和拉还是比较熟系的,那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下面的几幅图中谁在拉,谁在推? 4. 学生预计回答:马拉雪橇;大象推车;工人推购物车;学生拉书包(老师黑板贴图)。 5.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除了这些外谁还能举出别的推和拉的例子? 6.学生举例 二)推拉开关抽屉 1.谈话引入:其实老师今天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就藏在了这样一个抽屉里,想知道是什么的话有什么方法呢? 2.学生预计回答:把它拉开看看。 3.老师演示:好的现在我来拉开它,请看(未接触把手),咦!怎么没来开?(学生:没握住把手) 4.谈话:看来拉抽屉时首先要握住把手,准确讲叫接触把手(板书:接触)。 5.再次演示:那好,现在我握住了把手,咦!怎么回事这回为什么没打开呢?(学生:没用力老师) 6.谈话:喔!看来握住把手后还要用力才行。(板书:用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因为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课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认识推和拉,从图中和故事中识别生活中的推和拉。
第二个活动,体验推和拉,在认识推和拉的基础上,通过推拉抽屉和推拉门等活动,体验到推拉物体时,都是需要用力的,并且用力方向的是不同的。
第三个活动,感受力的大小,同学们通过参与“推桌子比赛”、“拉力器大比拼”和“拔河比赛”,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推力和拉力的大小。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的学习不断展开,感知力的方向与大小的关系也不断深入,层层递进。
二、学情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一些有推拉动作的活动,能正确判断简单的推或拉的动作。
但对推和拉的判断,只停留在水平方向且肤浅的认识,对于较复杂的推和拉的动作,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和准确判断。
对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也缺乏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体验开关抽屉、推拉门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用力方向的不同。
3.通过参与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推和拉,在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
五、教学准备:推和拉的图片资料、拉力器、办公桌。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推”字,让学生读出字音。
2.教师讲一则跟“推”有关的小故事:有一个人在房间里休息,突然发现屋里燃起了大火,于是这个人匆忙从床上爬起来,慌忙向屋外跑去,可是怎么推,门也推不开。
你们能告诉他,怎样才能把门打开吗?对,这个人拉开房门,逃了出去。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推和拉”,板书课题。
【意图解析】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认识“推”字,让孩子们齐读字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印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推和拉的现象,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
但学生对力的概念理解尚浅,对推和拉的实质认识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推和拉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知道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推和拉的动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掌握推和拉的实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推和拉的动作,发现力的作用效果。
3.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力的作用。
4.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拉开窗帘、推动椅子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力的作用。
2.观察:教师学生观察推和拉的动作,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3.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力的作用。
如推拉铅笔、拉绳等,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讨论:教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推和拉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最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拉力器。
学生材料:每组小推车1个、超市购物图1张、金属钩码1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出示一个重物,让学生思考,想将重物搬走,有什么好办法?生思考。
2.出示推车,你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生回答并请生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出示板书:推和拉。
3.引导学生确认知道推和拉的动作了吗?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师出示动物、人、机器的推和拉动作)[设计意图:通过搬重物,让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导出本课推和拉,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1.(做开门或关门的动作)这是推,还是拉?(关门是推、开门是拉)2开(关)门时实验:学习推力和拉力师出示一个自制的抽屉,请生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师出示ppt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生实验并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第一步:接触第二步:推的动作第三步:用力师生总结,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生实验探究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出示超市图、小推车、让生模拟购物,感受推和拉、推力和拉力。
实验中思考:哪些动作是推?哪些是拉?哪些动作必须是推?哪些动作必须是拉?师生实验并总结。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生思考,测量自己拉力的大小,并介绍拉力器。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上册《推和拉》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推和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的《推和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知道星星和太阳、月亮一样,都是宇宙中的天体,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星空图.发现星星有大小、明暗的不同。
这既是引入的环节,也是提出具体观察任务的环节.要让学生仔细观察。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作出猜想,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探究的任务并不难,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将教室里的探究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建立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也以此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第三个活动是一组交流思考活动,从比较城市星空与郊外星空的不同展开,思考怎样才能看到满天繁星,尝试了解黑暗屋空保护区的科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等特征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使课堂真正能为学生服务,综合课前询问、日常观察及授课等几方面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存在以下特点∶1.首先,二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动手操作周围的事物。
但是他们的认知发展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需要建立在形象具体的事物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并且对于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不会做进一步的了解、探究。
2.其次,二年级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的知识经验,但是在表达和描述上有欠缺,特别是不能用完整的句式表达观察或猜测,造成思维逻轻性较差。
3.最后,二年级学生科学探索,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推和拉》,主要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推和拉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辨别和实践推和拉的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的含义,并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人在推一辆自行车,另一张图片上有一个人在拉一辆手推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 教师解释推是用力使物体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推门、推车等。
拉是用力使物体远离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拉车、拉绳子等。
-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推和拉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推和拉的动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
本课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有所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但是,对于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推和拉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原理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推和拉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教师总结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推和拉的基本概念2.推和拉的原理3.推和拉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对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
2.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3.学生对推和拉在生活中应用的掌握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对于推和拉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索推和拉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推和拉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索推和拉的原理。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推和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推和拉的现象,探讨推和拉的原理。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推和拉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4.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推是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拉是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原理:推和拉是通过力的作用实现的。
•应用: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推门、拉抽屉等。
推和拉___说课
推和拉说课稿王深港小学高海石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高海石,是王深港小学的科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力与运动》的第一课,《推和拉》。
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本课是《力与运动》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设计了3个活动。
首先通过我的演示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入课题推和拉。
其次,活动1“感受推和拉”,是通过体验、交流和讨论等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推和拉这两种力的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活动2“纸蝙蝠”,是通过小制作帮助学生体会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
最后拓展活动“看谁得的分数多”,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有大小和方向,在游戏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推和拉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两个动作,但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却很少去思考。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组活动图片,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逐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随后引导学生做推和拉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纸蝙蝠”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制作所用的材料,并做好必要的演示,制作完成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和拉纸蝙蝠的翅膀,认真观察、思考,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教学重点:感受推和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策略:创设推和拉课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对习以为常的“推和拉”动作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真实地感受到力的存在。
然后,教师参照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推和拉的现象。
接着,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推和拉,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逐步建立对力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直观演示纸蝙蝠的推拉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独立制作,制作完成后带着目的去玩,在玩中发现,加深学生对推和拉的认识。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
摩擦力的影响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调 整实验条件(如改变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增加或减少钩码的 重量等)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等形式展 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推拉现象。
04
拓展应用:生活中
推拉现象分析
日常生活中推拉现象举例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对推和拉的 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的三要素有清晰的认识。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上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学生表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 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 论和实验活动。
01
在物流仓储中,推拉门被广泛应用于货架和仓库门的开关,以
方便货物的进出和存储。
推拉窗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02
温室大棚中的推拉窗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方便通风
和换气。
推拉式黑板在教室中的应用
03
推拉式黑板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节省空间,提高教
室利用率。
自然界中推拉现象探讨
风对物体的推拉作用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通过对物体的推拉作用,影响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例如,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
课程回顾与总结
关键知识点回顾
1 2
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了推和拉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 能够举例说明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推和拉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 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
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不仅要让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还要教会他们做科学,即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并通过探究来形成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亲临的各种身边活动为载体,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中的位置: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运动与力之常见的力。
课标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上要求,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的观察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教材中,本课是第五册《力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边的力等课,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为后面对浮力,摩擦力,身边其它力的探究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推和拉物体时,物体会运动起来,是因为有人提供的动力,一半学生知道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推或者拉力时,物体运动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会用省力和费力描述推和拉时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探究式,学生在身边各种推拉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车,仪器车,小木块,测力计,钩码,记录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推车,推木块、推门等活动的体验,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7.推和拉》 苏教版
推和拉【教学目标】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推和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拉力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师:杨老师很热爱运动,同学们喜欢运动吗?生“喜欢——师:下面请全班同学起立,杨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做一做运动操。
(小手往前推推,小手往后拉拉)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运动的呀?生1:我们把手往前推,然后把手往后拉。
生2:我们把手靠近身体是拉,远离身体是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和拉【板书推和拉】二、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是推?什么样的动作是拉?请同学们互相讨论讨论。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推和拉,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师: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图中哪些是推?哪些是拉呢?【播放推和拉的图片】【小朋友在拉书包,工人在推车,推土机在推土,生上来指一指那辆车在拉哪辆车。
马儿在拉车,大象和人在推车。
】师:推和拉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杨老师想把这扇门打开,是推还是拉?关上门呢?师:是的,向外开门是推,向内关门是拉。
师:杨老师有个既有推又有拉的神器想介绍给大家,请一位同学从抽屉中将它请出来。
生上台找东西。
师:停,他现在的开抽屉的动作是推还是拉?生:拉师:那现在关抽屉呢?生:推师:我们把手放在抽屉上,抽屉能自动打开关上吗?抽屉是靠什么动起来的?(不用力抽屉能动起来吗?)师:其实,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
师:那刚刚向外开门用的是什么力?向内关门用的又是什么力?师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
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播放书上的图】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不同师:推力和拉力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神器来研究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推和拉》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推和拉》。
一、说教材
《推和拉》是二年级科学用力以后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初次接受关于力的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对力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制作教具。
在这一课的施教中,有得有失。
二、说学情
推和拉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两个动作,但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却很少去思考。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组活动图片,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逐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随后引导学生做推和拉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纸蝙蝠”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制作所用的材料,并做好必要的演示,制作完成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和拉纸蝙蝠的翅膀,认真观察、思考,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
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1、出示儿歌:小脸蛋,捏一捏,表情丰富有变化。
小气球,压一压,一不小心会爆炸。
小弹簧,拉一拉,长短弯折变魔法。
他们变这又变那,你猜都是因为啥?
2、自由朗读儿歌,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最后提出的问题:你猜都是因为啥?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4、教师小结:是的,这些东西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5、板书课题:7、推和拉学生齐读课题。
(三)认识拉力和推力。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谁来做一做动作。
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2、教师:当我们做着推和拉的动作,并把它作用在物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了推力和拉力。
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
4、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5、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6、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1)刚才大家初步区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推还是拉?动作一:教师在教室门外推门而入。
动作二:教师在教室里面拉开门出去。
(2)学生辨别老师同样是开门,哪一个用的是推力,哪一个用的是拉力。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是的,刚才老师同样是开门,但是在外面用的是推力,而在门里面用的是拉力。
(4)教师重复刚才的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确认老师的用力。
(5)下面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看一看你们猜的准确不准确。
(6)同桌之间做一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7)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游戏进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8)教师根据刚才巡视了解的情况,有选择的邀请2到3组同学上讲台做一做你做我猜游戏。
其他同学评价,进一步区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9)邀请一个学生做一做拉开抽屉和关上抽屉的动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两个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
力?(10)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式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11)板书: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四)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拉力大比拼
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
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
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最大。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最大的同学。
推力大比拼
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
(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最大,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最大,它可以产生
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
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
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
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2、出示课本第24页的下面两幅拔河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1)学生仔细观察两幅插图,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方向拉动。
3、教师小结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
意力的方向。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
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五)、课后作业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推和拉》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