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剖析
关公的传说故事

关公的传说故事 篇一:关公传说 从当阳关公传说看民间文化精神 ●杨亚平 千百年来,关公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符号,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认同。
关公所代表的文 化精神,被以各种形态世代传承。
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关公的各种传说,便是这种精神传承的 体现之一。
当阳是关公的陵寝之地,也是关公最先显圣之地,对关公崇拜的发端和发展发挥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阳民间对关公的崇拜信仰,也因为这种缘份显得更为浓烈,关于关公的各 种传说丰富多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恶褒贬,精神追求,都能在这些传说中体现出来。
通过 这些传说,我们不难体会到人民群众热恋故土、崇尚英雄、敬仰忠义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光芒。
一、关公崇拜与热恋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紧密揉和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热爱家乡,怀念故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 表现。
当阳民间传说把对关公的信仰崇拜,与热恋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紧紧地揉和在了一起。
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在众多的三国遗迹中,与关公有关的地名多达 40 余处,与之相关 的民间传说,也伴随着这些地名而世代相传,这使得关公民间信仰有了更多的实物寄托,人们 也因家乡的土地上有圣人的足迹而感到自豪。
当阳东汉时属南郡,关羽镇守荆州 10 年,其遗迹遍及当阳。
玉泉山的珍珠泉,传说是关 公显圣时赤兔马刨地而涌出的泉水,因而又叫“马刨泉”。
泉边山坡上,立有“汉云长显圣处”石 柱和“最先显圣之地”石碑各一。
王店镇有关公教义子关平习字, 墨水泼地使土变黑的“黑土坡”、 骑马训练的“跑马岗”;草埠湖境内有关公攻打樊城时的“点将台”;陈院、淯溪、河溶等乡镇均 有关公行军歇马的“歇马沟”、 “歇马寨”、 “歇马台”; 陈院有关羽歇马松铃的“松铃沟”、 “观天旱”、 整顿军纪插旗竿的“竿子沟”; 庙前镇有关羽屯兵的“营盘沟”、 “插旗岭”, 凿石饮马的“石马槽”、 丢失《春秋》的“拿书院”;淯溪镇有关羽放马的“放滩河”、关羽张飞比赛拉弓的“引弓堰”;官 垱有关公跑马的“跑马岗”、赤兔马曾歇于此的“木马岭”;胡场有关公磨刀的“关刀冲”…… 关羽败走麦城,所经路线绝大部分在当阳,从荆州的“望兵石”开始,经江陵“掷甲山”到当 阳境内,其遗迹有“落帽冢”、“盖溪庙”、“断头山”、“麦城”、“周仓墓”、“关兴坡”、“鸣儿山”、” 拖刀石”直至远安”回马坡”,再到当阳玉泉山高呼“还我头来!”全程有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
解州关帝庙讲解

解州关帝庙讲解
解州关帝庙坐落在解州古城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庙宇。
据传说,关羽在东汉末年曾经来到解州,为了感谢当地百姓对他的热
情招待和支持,他便留下了自己的神像,并指定此处为他的门庭地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庙宇逐渐成为解州人民崇奉的神灵之一,也是
当地人的信仰中心。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独特,正殿内供奉着关羽神像,神像雕制
精美,形象逼真,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杰作。
庙宇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如《三国志》手抄本、关羽马等,让人们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
了解和认识。
每年的关羽诞辰日和庙会时,解州关帝庙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朝
拜者和游客。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三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浓郁的民间信仰和文化氛围。
解州关帝庙是一座具有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迹,也是解
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解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挖掘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场所。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岛屿。
在这座岛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关帝庙,它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据传说,东山岛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传说当时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突然遇到了狂风巨浪,他在危急时刻祈求关公保佑,结果奇迹般地平安归来。
为了感谢关公的救命之恩,这位渔民便在岛上建起了一座关帝庙,供奉关公,祈求庇佑。
自此之后,东山岛关帝庙便香火不断,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当地的居民认为,关帝庙是他们的守护神,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每逢重要节日和庆典,居民们都会来到关帝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他们对关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东山岛关帝庙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庙内保存了许多明清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古碑、石雕、木雕、彩画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外,关帝庙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帝庙

电视文化系列片《国宝山西》关帝庙(上)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1】这是一片神奇的湖水。
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晒硝取盐。
春秋两季蓄水,水析盐出;夏季引水入田,风干为盐;冬季排干池水,池底晾硝。
几千年周而复始,是中国古代三大盐产地之一。
然而,先人在东海之滨煮海为盐,在四川自贡凿井为盐,都是人力产物;唯有运城盐池,天工自然,无需人力,因此被视作“国之重宝”,就成了古河东物阜民丰的繁盛景象。
【2】传说在遥远的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曾在这里发生过定夺天下的大战。
尔后,还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又诞生了一位彪炳青史的大英雄——关羽。
【3】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古的传说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关羽的名字可就是家喻户晓了。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关羽曾这样自报家门:“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此处所说解良便是今天的解州。
【4】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这位千古名将年轻时就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而亡命天涯。
自在涿州神遇刘备、张飞并“桃园三结义”,便开始辅佐刘备,匡扶汉室,演绎了一幕幕威震华夏的英雄史剧,以至壮别人世后还有着“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的民间盛传。
关羽一生忠肝义胆,战功显赫。
民间追慕关羽,奉若偶像。
历代统治者也不敢怠慢,纷纷利用关羽忠贞效君的品格,大肆进行美化、圣化和神化,朝代每更迭一次,关羽就官升一级,以至封王、封帝,最后在清代登峰造极,更是有了“武圣”之尊,与“文圣”孔子并肩而立。
关公这位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备受万民膜拜的神圣偶像,实质上是当时社会各界共同崇拜和效仿的道德楷模。
【5】千百年来,关公崇拜已经成为一种稳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现象,以至“关庙遍天下,无处不焚香”,其数量、规模、拜祀层次、从业类别都是其他任何神祗无法争匹的。
【6】在遍布天下的关庙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关羽故里的这座关帝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有着“武庙之冠”的美誉。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帝庙是中国江西省的一处历史古迹,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解州镇,是一座供奉关羽的古庙。
该庙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解州关帝庙的历史、建筑特色、文化意义以及庙会活动等方面。
解州关帝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祐年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传说关羽战死后,蜀汉皇帝刘备特赐封他为"忠义神勇关圣帝君",并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庙宇供奉。
解州关帝庙便是其中之一。
庙内供奉着关羽的神像,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庙宇的正殿采用了典型的传统式建筑形式,正中是供奉关羽的神坛,两侧是华严殿和财神殿。
整座庙宇气势恢弘,庄严肃穆。
庙内的建筑材料选用了红墙黄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解州关帝庙不仅有着宏伟的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关羽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忠诚勇猛的代表人物,他的形象和精神成为了人们追求忠诚、正义和勇敢的象征。
解州关帝庙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关羽的事迹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
除了对关羽的崇拜,解州关帝庙还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解州关帝庙都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各种传统美食,观看武术表演和民间艺术,还可以参加游戏和娱乐活动。
这个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为解州镇带来了繁荣和活力。
解州关帝庙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也是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信仰力量的重要场所。
每年,来自各地的信徒都会前来解州关帝庙祈求平安和家庭幸福。
这里充满着虔诚的祈祷和感恩之情,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总之,解州关帝庙作为中国江西省新余市的一处历史古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庙宇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庙会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无论是从历史、建筑还是文化角度来看,解州关帝庙都是一处值得人们参观和了解的重要景点。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是位于湖南湘潭县的一座古老的庙宇,建立于宋朝,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以神圣的关羽为主题,由五个殿堂组成,建筑精美,是一座精致的寺庙。
这里被祀奉的是三国英雄关羽,他曾经率领五千精锐,与曹操的大军抗衡,士气顽强,以关羽的英勇而闻名于世。
他一生四处为国家建功立业,由此也有一句话“不知关河之原深,但识关帝庙之雄威”。
关帝庙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而建立的,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英雄,尊重他的英勇和才智。
关帝庙也是一座宝贵的历史遗迹,它最初是在南宋顺治朝建立的,历史悠久,得到了后来的重修,直到宋末元初,累积了多年的历史,古迹完好无损。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山门、万象殿、大雄宝殿、九龙壁等,殿堂间挂满了精美的图案,墙上画满了古老的传说,令人目不暇接。
在关帝庙里,人们还可以参观古老的庙宇,体验古朴的宗教气氛,品味古雅的文化风情。
整栋建筑结构严谨,用料精良,非常细致,令人非常惊讶。
它以关羽的壮丽形象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湘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关帝庙历经几百年,仍保留着昔日的灿烂和辉煌。
到今天为止,这座庙宇依然是一座有史以来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吸引着众多当地游客,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参观,它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进一步认识关羽这位英雄,体会古老文化的魅力。
总之,关帝庙是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饱含着历史的精髓,还让人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古代文明的辉煌。
它不但是众多游客的旅游景点,更是人们对历史的热爱的象征!。
关帝庙的传说故事

关帝庙的传说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以下提供一个示例:
很久以前,关帝庙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关公出生在河南的乡下,过着平凡的生活。
有一天,关公和他的伙伴们出海游玩,不慎被大浪卷到了这片海域。
当地的渔民救了他们,并把他们送回了家。
为了感谢关公的救命之恩,村里的人们决定修建一座庙宇供奉他。
庙宇建成后,渔民们为了祈求平安,都会来庙里烧香拜佛。
有一天,一个渔民在海上捕鱼时遇到了大风浪,船只几乎翻了个底朝天。
渔民在危急时刻大喊:“关公大哥,求您保佑我平安回家!”奇迹发生了,风浪瞬间平息,渔民平安返航。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海域,渔民们都认为关公显灵了。
于是,他们决定在庙里为关公塑像,并尊他为海神。
从此以后,关帝庙香火鼎盛,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朝拜。
关公的传奇故事也传遍了中原大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敬他。
他不仅被尊为武神,还被视为忠诚、义气的象征。
为了纪念这位传奇英雄,人们把他生前用过的青龙偃月刀、赤兔马等物品也供奉在关帝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帝庙不仅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建筑,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关帝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会汇聚一堂,共同庆祝关公的诞辰。
这个传说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了关帝庙千古流传的佳话。
这个故事旨在传达关公的忠诚、义气等精神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
在关帝庙这座神圣的殿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关帝庙-(2)

关帝庙-(2)关帝庙关帝庙是伴随着我国封建社会关公信仰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的发展起来的。
自宋代以来,关羽作为民族英雄而成为国家的崇拜对象,到了明清时期,关公信仰高涨到了顶点,关公由人一跃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灵。
就关帝庙建筑而言,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兴衰演变,最终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蔚为壮观的局面。
关帝庙建筑是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带有明显的宗教礼制性色彩,符合儒家提倡的纲常伦理思想。
而散布于众多村落的关帝庙建筑不仅是祭祀关羽场所,还是地方文化生活的活动中心,且在地方聚落形态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帝庙建筑形态,有的仿效宫殿建筑格局而气势恢宏,也有的受当地风土建筑之影响而粗狂自由,不拘一格。
全国的关帝庙很多,山西解州关帝庙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也是武圣关羽的故乡,解州关帝庙位于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
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
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
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典,深明大义。
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
遇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
此后多年,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关公曰“绝伦逸群”。
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
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修建。
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
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承德关帝庙探析

承德关帝庙探析作者:王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6期摘要: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关羽已经逐渐走入中国文化圣人的崇高行列,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平起平坐,作为武圣人备受天下百姓的崇拜和信奉。
封建社会关公信仰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全国各地关帝庙的建立和发展,关帝庙也成为传播发展关公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承德关帝庙作为众多关帝庙的缩影,虽然整体形制大同小异,但是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对承德来说是不可言喻的。
关键词:热河;关帝庙;民间信仰作者简介:王威(1981-),男,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保管部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一、关帝信仰与关帝庙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而且随着时代的更迭,慢慢被许多传奇故事所包围。
英雄崇拜逐日增加,以致把他抬到神的地位。
清代统治者极为崇信关羽,入关前世祖福临与蒙古族诸汗结为兄弟,声言“亦如关羽之与刘备,服事唯谨也”。
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年),即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
世宗胤祯于雍正四年(1726年)追封关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
乾隆之后,历经嘉庆、道光两朝,光绪五年(1879年)最后一次加封时,关羽的封号已达26字之多,竭尽溢美之词,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比之历代表彰尤著。
正因为关公受到如此推崇,清代的关帝庙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庙宇之首,形成“村村有武庙,县县有文庙”的景象。
二、承德关帝庙的建立紫塞烟火盛,承德庙宇多。
“承德的庙——海里号”这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正是承德庙宇多的生动体现。
在承德市区的寺庙中,以“关帝庙”为最多,据考证从金至清,先后修建“关帝庙”达28座。
现仍残存8座(滦河关帝庙、石洞子沟忠义庙、丽正门西南的武庙、高庙、陕西营的三义庙、红庙山“红庙”、小北沟宏济寺、一市场“关帝庙)。
关帝庙的调查报告

关帝庙的调查报告关帝庙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关帝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名人关羽的纪念和崇拜之地。
在中国各地,关帝庙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敬仰和祈福的场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关帝庙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二、历史渊源关帝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关羽已经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
关帝庙最早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关羽的英勇事迹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帝庙逐渐成为了人们祈求保佑和庇护的圣地。
三、文化内涵1. 崇拜关羽的精神关帝庙不仅是对关羽的纪念,更是对他所代表的忠诚、勇敢、仁义等精神的崇拜。
关羽被视为武士道的典范,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帝庙通过展示关羽的形象和故事,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价值观。
2. 宗教信仰的体现关帝庙在中国传统宗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关帝庙是一个重要的神灵殿堂,人们在这里祈求平安、健康和好运。
关帝庙还是一些宗教仪式和庆典的举办地,吸引着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四、对社区的影响1. 文化传承与教育关帝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关帝庙的展览和讲解,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2. 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关帝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对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帝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关帝庙作为一个重要的社区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关帝庙的活动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和共同参与,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关帝庙还举办一些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五、结论关帝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历史名人关羽的纪念和崇拜之地,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关帝庙的传说

关帝庙的传说土门中学五(2)班陈菲我的家乡在郧西县关帝庙,那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
关于我的家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三国时期,有一名大将叫关羽,他为人仗义,同时体恤民情,关爱士兵,深受老百姓爱戴。
传说关将军“过五关,斩六将”时,他带领军队,经过长途跋涉,走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在此扎寨。
当他看到当地的老百姓由于战乱,加上春荒,民不聊生时,便带领着士兵们节约粮草,把省下的粮食捐赠给当地的老百姓,可是那点粮食根本维持不了老百姓的生活,关羽怕自己军队走后,这里的老百姓又要饱受饥饿之苦,便延迟了扎寨的时间,让士兵们下田帮老百姓栽秧,百姓们吃饭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可这里因兵荒马乱,瘟疫流行,许多家禽都病死了。
不久,这个村子的人也染上了瘟疫,关羽下令士兵们上山挖草药,让老百姓服用。
可草药都长在陡峭的山崖上,去挖药必然有一定的危险,但关羽想到百姓的痛苦,就把这些置之度外,士兵们系上绳子,攀上陡峭的岩石,小心翼翼地挖草药,带回营地,并熬好药汤,亲自递给百姓手中。
不久,疫情好转了,村民在关羽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
看到老百姓终于摆脱了病魔,生活不再那么苦了,关羽才放心地带着大军去完成国家大事。
军队走后,后人为了纪念关羽,专门修了关羽雕像,还修了一座庙宇,这个村子因此得名“关帝庙”。
现在,你要是到我的家乡来,还能看到关公庙,那里布满了历史斑驳的墙壁,似乎在人们述说关公的恩情,那古香古色建筑,将永远传颂着关公的美德。
你要想亲眼见证关帝庙,那就到我们郧西来,这样你不断能欣赏到郧西的青山秀水,还能感受到郧西悠悠的文化积淀。
怎么样,还犹豫什么,朋友们,快来吧!【评析:本文的小作者用稍还有些稚嫩的笔,生动的描述了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语言通顺,行文流畅,表达了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
】。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一)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一)东山岛关帝庙:传奇的起源一、岛上的守护神•东山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风景秀丽,四季宜人。
•传闻岛上有一座神奇的关帝庙,据说是由岛上的渔民建造而成。
二、渔民的故事神奇的领航•在很久以前,东山岛上的渔民在海上劳作时常常遇到巨浪和暴风雨。
•一天,一位年轻的渔民骑着小舢板在海上迷失了方向,眼看就要被风浪吞噬。
•突然,一位容貌英俊威严的武士出现在渔民面前。
•武士带领着渔民驾驭风浪,成功地将他们带回了渔村。
•渔民们深深感激这位英雄,决定建造一座庙来感谢他的帮助。
神秘的庙宇•渔民们动身,一座庄严而神秘的关帝庙在岛上诞生了。
•庙宇之内供奉着一尊宽厚威严的关公神像,渔民们对他无比崇敬。
•据说这位英雄正是关公,在海上为渔民们保驾护航。
三、庙宇的神奇力量守护岛屿的英雄•自建庙以来,岛上的天气异常平稳,再也没有遭遇过猛烈的风浪。
•渔民们相信这是关公庇佑和守护的结果,纷纷前往庙里祈求平安。
助人为乐的精神•除了保护渔民,关帝庙也通过丰收祈福帮助农民。
•每年秋收时,农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感恩祭拜活动,祈求丰收和好运。
四、传承的火种神明的教诲•关公庙不仅为岛上居民提供守护,还传承着关公的精神和教诲。
•渔民和农民们通过祭祀和庙宇活动,互相分享勇敢、正直和助人为乐的故事。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山岛的关帝庙渐渐成为岛上的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会前往关帝庙祈求守护和好运。
五、结束语•东山岛上的关帝庙是岛上居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和信仰之源。
•这座庙宇见证了渔民和农民们艰辛劳作、勇敢冒险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神奇的庙宇将继续在东山岛建立传奇,并激励着更多的人们。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的故事关帝庙,位于我国南宁市武鸣县城,是中国传统庙宇中体现最完整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个古迹,也是中国古代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重要结合点。
关帝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筑由汉族和壮族混合文化而成,它具有浓郁的天下太平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涵养,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历史上,关帝庙是孔子文化的圣地,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提及,南宁始称“关公坊”,年代已久。
但是,今日的关帝祠更是以关公为主要主题,南宁市甚至取“武鸣关公”作为城市标志。
关帝庙位于春秋时期蜀汉古都许昌东面的武鸣县,与官渡之战有关,当时还有“关公位乎官渡,死而不屈”的古老的故事传说,是非常有名的。
关帝庙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底蕴,它把春秋时期的关羽、刘备、孙权三国时代,和更近代的明清两代之间的历史活动全都印证了出来。
庙内殿堂里供奉着关帝和其子关索,他们是中国古代英雄关公的守护神,人们以他们为样板,称赞他们的勇士精神,并祭拜这位至今仍被人尊敬的古代名士。
此外,庙内还供奉着象征节约、勤劳及智慧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多位古代名家。
此外,关帝庙的建筑也是非常独特的,大部分建筑形式是石灰岩砌成的,外部采用朱红色墙体,并与金黄色的屋顶相衬,栩栩如生,从外观上来看完全是一个唐代藩镇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关帝庙给南宁市和武鸣县城带来了极大的文化价值,每年都有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参观游览,且这里有着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孔子诞辰、关公木人烧香等,都是人们追捧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古代佛、道、儒三家文化最完整的体现。
整座关帝庙正是中国三大宗教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曾经最繁华的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它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古迹,而是保存着古老文明的宝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结合点,把千百年前的活力无声地讲述着历史,把关公的气势万丈的精神传出去,令人肃然敬畏。
三关口关帝庙的传说与历史故事

三关口关帝庙的传说与历史故事您听说过三关口的关帝庙吗?那可老有故事了。
先说这三关口,自古以来那就是个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就像一块大蛋糕,各个势力都想来咬一口。
在这充满着热血与硝烟的地方,关帝庙就像一个精神的灯塔一样立在那儿。
传说呢,以前有很多往来三关口的行商客旅。
这一路啊,那可不安生,强盗土匪啥的可不少。
有一回,一伙儿特别凶悍的强盗在三关口附近设下埋伏,就等着肥羊上门呢。
这时候啊,有一个商人的商队路过,他们可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
可是就在强盗们要动手的时候,突然天色大变,乌云滚滚,在那乌云之中仿佛有一个红脸长须、手持大刀的身影若隐若现。
这强盗们定睛一看,妈呀,这不是关帝爷吗?吓得他们屁滚尿流,赶紧跑了。
而这商队呢,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天象吓了一跳,但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再联想起看到的那个神秘身影,就觉得是关帝爷显灵了。
打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关帝爷在守护着三关口。
从历史角度来讲,这关帝庙的建立也是有深刻意义的。
在古代,关羽那可是忠义的化身。
士兵们在三关口这个打仗的地方,都希望有关帝爷的保佑。
将领们呢,也希望士兵们能像关羽一样忠诚勇敢。
于是,就建起了关帝庙。
关帝庙建成之后,那可热闹了。
不管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还是路过的普通百姓,都会到关帝庙来拜一拜。
士兵们会祈求打仗的时候能够旗开得胜,平安归来;老百姓就希望关帝爷能保佑自己旅途平安,家里人健健康康的。
在战争年代里,关帝庙也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有一次,两支部队在三关口对峙,一方的将领是个特别敬重关羽的人。
他在关帝庙前发誓,说如果自己要是做了违背忠义的事情,就让关帝爷惩罚自己。
而他对手那边呢,也有不少士兵偷偷跑到关帝庙来祈祷,心里想着,不管咋样,关帝爷您可得主持公道啊。
这关帝庙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到了和平时期,关帝庙周围也慢慢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大家在这儿做买卖的时候,还不忘了到关帝庙去上炷香,感恩关帝爷曾经的庇佑。
虽然岁月流转,这关帝庙也经历了风吹雨打,有时候还遭到一些破坏,但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修复起来。
民间故事 关帝庙 一

从前曾经有一座关帝庙,这座庙庙还有个来历呢,据传说,本溪湖附近从前没有人家到明朝有个姓蔡的,人家来到这个地方风水好,是个好地方,就在这安家里,后来从外地陆续又搬来一些杂姓人家这个地方取名叫大埔屯老太太,房子后面是祖坟,房子前边儿有个池塘,池塘边儿有一座别人家开的小客店,那时候有个南方人来关外山里寻宝,住在那个小柯店里,一天半夜,南方人起来解手,发现迟。
这里有东西闪闪发光,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七朵荷花朵朵荷花底下都有一顶乌纱帽,南方人人识天文地理,会看风水,他知道这一顶乌纱帽,说明他家已被能出一个做官的,当时蔡家已经是官宦人家有钱有势,南方人讲这池塘里的宝迟早要被蔡家发现,到时候菜价一定会把食堂保护起来,那样的话他就娶你不到宝了,为了德保南方人想了一个计谋,他聊。
晋城府城关帝庙简介

晋城府城关帝庙简介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晋城府城的关帝庙,哇,好神奇呀!我一走进庙门,就听见“咚咚咚”的钟声,好像有很神秘的声音在呼唤我呢!庙里好大,四周都是高高的柱子,顶上的屋顶像个大瓦片一样,顶上还有一些小小的雕像,真是好漂亮呀!关帝庙是为了纪念关羽大将军的,他很厉害,是古时候的英雄。
我还看到庙里有一座很大的关羽雕像,他的眼睛像会动一样,目光好威严,好像在看着我们。
老师告诉我们,关帝庙是很古老的,已经有好多好多年的历史了呢。
庙里的墙壁上,画满了关羽和他的故事,有一幅画画的是他赤壁大战的时候,真的是好精彩!我还在庙外面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玩,有的在打太极拳,好像也在向关羽大将军学习呢!
我觉得关帝庙真的很神奇,好像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柱子都有故事。
我希望以后还能再来看看,咚咚咚的钟声,真是太好听了!
—— 1 —1 —。
关帝庙

调研报告一、地理位置:戏楼位于蔚县城南关外的关帝庙内,是蔚县众多戏楼中较为特殊的一例。
昔日的关帝庙现在是一所中学的校舍。
二、历史沿革传说60多年前,关帝庙位于南关大寺内,寺内后殿有一尊睡佛爷(木质),据说它有能治病的神奇疗效中殿贡有关老爷,对它求雨去灾特灵。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祭拜之时,就当时用面做的贡品就有24种。
在那时,寺庙内还有和尚,寺里老松树颇多,寺内环境幽溢‘肃穆。
三、规模、形制关帝庙又称三义殿,东临释迦古寺。
殿内主要建筑有前、中、后三大殿及诸葛楼。
现总体保存较好。
戏楼为清代建筑,位于三义殿最南端,坐南朝北,面宽三间,进深前台二间,后台二间,台基石条砌筑,为一座少见的台口作三面观戏楼。
高6米,面积73.6平方米。
硬山卷棚歇山勾连塔建筑,也称一殿一卷式。
六架梁,金柱2根,檐柱8根,卷棚歇山作前台,硬山部分作后台,前后各置五架梁。
卷棚三架梁与五架梁之间以木雕柁峰相连接,脊柱两侧未置叉手,也无角脊。
递角梁后尾用垂柱。
梁架中不用上金上架顶椽的做法,而是采用了三架梁上驼墩架顶梁。
柱网采取吊柱手法,减去台上金柱,增加了台上空间。
檐柱下为石鼓形柱础。
四、戏楼现状分析木构架:雀替保存基本完好,墙体:保存基本完好。
隔扇:已被拆毁砖瓦:大部分保存较好。
彩画:整个戏台中彩画未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
柱子上、墙上的基本全部未被破坏五、历史典故本戏楼最后一次行使它职能只在民国年间,据说演出时场面火爆,观众相互拥挤,竟挤倒了戏楼前面的一个石狮子砸死了一个来不及躲避的小姑娘。
从那以后这个戏楼就再也没有演出过。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在周口市沙颍河北岸,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
它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由清康熙年间,在周家口经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被建筑学家誉为“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周口关帝庙。
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贸的繁荣和经济鼎盛。
关帝庙还流传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一怒之下的经典杰作现在的沙河南岸文化街,清康熙年间曾叫关帝庙门街,是周家口历史上会馆最多的一条街。
在不到300米的街道上,分布着5个会馆。
外省客商为联系商务、沟通信息方便,纷纷在周家口建立商会会馆。
会馆是神灵崇拜和商业文化的结合,故很多会馆又多以庙相称。
原来的第八中学就建在最早的山陕会馆的原址上,那是山陕商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山陕会馆。
因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世称“忠义”,被清朝加封为“护法神圣帝”。
他生于山西蒲州,与山陕商人系同乡近邻,为纪念这位世人敬仰的“关圣帝”,山陕会馆又叫关帝庙。
比北岸的关帝庙早建了13年。
当时,沙河上没有修桥,南北行人靠摆渡过河。
由于交通不便,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往往因为烧不上第一炉香,而与沙河南岸的山陕商人发生矛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十三日,两岸山陕商人在筹备祭典议事时,双方矛盾激化。
一怒之下,北岸的山陕商人发誓要在北岸建一座更大规模的关帝庙。
于是,他们就发动沙河北岸的所有山陕商人一方面集资购料,一方面选址买地。
集资按自觉自愿的原则,多少不限。
由主持派人到各商号,让捐款者自己往帐本上写,写多少,捐多少,这叫“布施银”。
还有一部分是按生意大小摊派的“厘头银”。
共捐白银3万多两。
建筑材料多是从山西老家运来的。
山西人很会打算,比如盖庙用的琉璃瓦,他们从山西用驴驮着瓦来周家口,瓦作建庙用,驴在周家口卖掉,又可赚一笔钱。
所以集资和购料都是比较顺利的。
全国众多关帝庙,为何山西运城关帝庙为最

全国众多关帝庙,为何山西运城关帝庙为最“桃园三结义”发生在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描写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内,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盟约。
既然故事发生在河北涿郡,为何运城解州关帝庙内有“结义园”“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运城解州关帝庙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又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解州关公铜像又成为中国关公第一品牌?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为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
相传,关公幼年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
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
遇刘备、张飞后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
此后多年,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关公曰“绝伦逸群”。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
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民间一直传诵着“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有众人效仿着焚香结义,结为肝胆相照的兄弟。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
据说关羽陵墓,全国现有三处。
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
最初有关羽事迹的地区会建关帝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地域限制。
就好比在堂屋请来一尊关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户即可祈求美好愿望。
芜湖关帝庙

芜湖关帝庙芜湖关帝庙在封建时代呀,大部分人都迷信。
全国不论州。
城。
府、县,都修庙,还什么庙全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烧香求神也搞“专业对口”!做买卖盼着赚钱哪,上“财神庙”;家里有病人,得求药,上“药王庙”;青年男一女想找个好对象,上“菩萨庙”’;结婚以后没小孩,上“一娘一娘一庙”!合着神仙全有分工,各负其责,各管各的事儿。
其实啊,他什么事儿也管不了!大地方庙多呀,好办,能搞“专业对口”,小地方庙少,就一个庙,比方说,就一个菩萨庙。
怎么办哪?那也有主意,甭管求什么都上这儿来。
求财呀,求药呀,求子呀,全在这一个庙里求。
那意思是说:反正“香”给你烧了,“供”也给你上啦,这事儿要是不归你管哪,等神仙凑一块儿的时候,你给“转达”得啦!嘿!总而言之,这都是迷信。
可在那时候就信这套。
拿清朝乾隆年间来说吧,修建最多的是“关帝庙”。
全国到处都修,修的塑像还全一个模样,这边儿捧着印的关平是白脸儿,那边儿托着刀的周仓是黑脸儿,当间儿坐着的是关羽,左手捋着五绺长髯,微闪凤目,看右手里的这本《春秋》,红脸儿。
这爷儿仁倒好,配色合适——红、白、黑!庙门口儿还有一副对联儿:上联:赤面秉赤心,赤兔追风,一片忠心照赤胆;下联:青灯观青史,青龙偃月,千秋义气对青天。
横披:亘古一人!那位同志问了:什么叫“亘古一人”哪?就是说关羽这个人哪,从古至今就属他啦。
论能耐,横扫千军,威震华夏,斩颜良、诛文五,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那就甭提啦!曹一操一上马赠金,下马赠银,封“汉寿亭侯”,结果关羽挂印封金,不要官,不贪财。
美一女十名一个不收,不好色。
重义气,讲信用……哎呀,再找一个跟他一样的都找不着,亘古一人,就他一人儿,连个配对儿的全没有——合着关羽打一辈子光棍儿!所有的关帝庙,不管规模大小,塑像全一样。
唯独安徽芜湖的一江一边儿上修了一座关帝庙,就特殊。
怎么?您要是进庙里头瞅啊,这边儿关平捧着印,那边几周仓托着刀,当间儿……任什么没有!关羽哪儿去啦?您得上庙外头找,关羽一个人儿在庙门口儿的一江一边儿上戳着哪!塑的还是立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在周口市沙颍河北岸,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
它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由清康熙年间,在周家口经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被建筑学家誉为“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周口关帝庙。
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贸的繁荣和经济鼎盛。
关帝庙还流传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一怒之下的经典杰作现在的沙河南岸文化街,清康熙年间曾叫关帝庙门街,是周家口历史上会馆最多的一条街。
在不到300米的街道上,分布着5个会馆。
外省客商为联系商务、沟通信息方便,纷纷在周家口建立商会会馆。
会馆是神灵崇拜和商业文化的结合,故很多会馆又多以庙相称。
原来的第八中学就建在最早的山陕会馆的原址上,那是山陕商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山陕会馆。
因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世称“忠义”,被清朝加封为“护法神圣帝”。
他生于山西蒲州,与山陕商人系同乡近邻,为纪念这位世人敬仰的“关圣帝”,山陕会馆又叫关帝庙。
比北岸的关帝庙早建了13年。
当时,沙河上没有修桥,南北行人靠摆渡过河。
由于交通不便,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往往因为烧不上第一炉香,而与沙河南岸的山陕商人发生矛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十三日,两岸山陕商人在筹备祭典议事时,双方矛盾激化。
一怒之下,北岸的山陕商人发誓要在北岸建一座更大规模的关帝庙。
于是,他们就发动沙河北岸的所有山陕商人一方面集资购料,一方面选址买地。
集资按自觉自愿的原则,多少不限。
由主持派人到各商号,让捐款者自己往帐本上写,写多少,捐多少,这叫“布施银”。
还有一部分是按生意大小摊派的“厘头银”。
共捐白银3万多两。
建筑材料多是从山西老家运来的。
山西人很会打算,比如盖庙用的琉璃瓦,他们从山西用驴驮着瓦来周家口,瓦作建庙用,驴在周家口卖掉,又可赚一笔钱。
所以集资和购料都是比较顺利的。
就是在买地时出现了一件不称心的事情,这件事情影响了关帝庙几百年。
他们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大约30亩见方,北依文昌街,南临沙颍河,祥云瑞彩,钟灵毓秀。
所有需要的土地,大部分都丈量过了,还有东南角一小片土地没有谈妥。
如果把东南角的一小片地也买过来,那建关帝庙的地块就是方方正正、完美无缺了。
但是,这块地的主人就是死活不愿卖。
这主是当地人,本来就对这些外来的山陕商人有成见,更有一种妒忌心理。
听到山陕商人一个劲的“鹅(我)给你说”,气就不打一处来:“鹅、鹅,还扁嘴子类。
”无论怎么协商就是不愿卖地。
这真难住了山陕商人。
山陕商人开始以为地的主人嫌给的钱少,就舍着钱往上砸。
承诺用三尺长布袋装铜钱,在地面上平放着摆,把所要买的地摆满,作为地的价钱。
该地主人不卖。
后来山陕商人又提出将钱布袋立起来将所要的地摆满,地的主人还是不卖。
山陕商人又提出用铜钱“灌缝”,就是用铜钱把每个钱袋之间的缝隙灌满。
地的主人还是不卖。
最后山陕商人提出加上个“小鬼戴帽”,即在每一个钱袋上放一个银元宝。
地的主人始终是两个字:不卖。
并且放话,“再多的钱,我也不卖。
那怕是在那里盖茅厕,放大粪,也不卖给你们。
”最后,山陕商人无奈只得将关帝庙东围墙的南端向西倾斜,绕过这块令他们头痛的地块。
300年来,关帝庙的平面图不够方正,留下东南角的缺憾。
后来,这片地真的盖成了茅厕,一直延续了若干年。
直到1998年秋整修关帝庙围墙时,才取消了厕所,使关帝庙的外墙变成了方方正正。
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山陕商人开始了工程浩大的关帝庙建设,采湖广之秀木,运秦晋之砖石,请墨客画师,聘能工巧匠,历时159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扩建、重修,最终于咸丰二年(1852年)全部落成。
整个古建筑群占地30余亩,为三进院落,照壁、山门、钟楼、鼓楼、铁旗杆、石碑坊、香亭、碑亭、飨殿、大殿、戏楼、拜殿、春秋阁由南向北依次建于中轴线上,前、中、后院楼廊殿阁140多间,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装饰富丽,工艺精湛,极富神韵。
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陈游纪胜》中欣然称赞:“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胜迹也!”二、耐人寻味的石雕画在周口关帝庙中,丰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使其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那些别出心裁、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的石雕、木雕等装饰构件,更使关帝庙古建筑显得丰盈自然、别有韵味。
关帝庙的石雕艺术堪称一绝,是关帝庙最重要的文化构成。
关帝庙的石雕大部分分布在石牌坊、石柱础、石栏板和柱头上,其艺术形式多为圆雕、浮雕、透雕或半透雕。
这些石雕内容或取材于神话传说、文人轶事,或来自成语故事、词语典故,或源于生活的联想。
如,取材于杜牧诗《清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在不足一平方尺的面积上,童子、老人、杏林、酒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知足常乐》画面上故事表达的是“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担挑的”。
还有如《精卫填海》、《天下太平》、《酌泉励心》、《张良进履》等,通过石刻匠人的巧妙组合,借助简洁却寓意丰富的石刻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古人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
在关帝庙的石雕中有一幅这样的雕画,所画之物,非狮非虎,非猫非犬,而是一只头上有角,身上有鳞,四肢短粗,掌爪各异,脸同狮虎,尾似蒲扇,回头望日,血口獠牙的怪物。
这幅石雕画的来源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明弘治年间,姑苏城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鼠灾,人们把它叫做“百万老鼠闹东吴”。
这次鼠灾把粮食、衣物、箱柜、装饰、能吃的吃掉,能咬的咬烂。
就连长州县(今吴县)公堂里挂的“明镜高悬”、“日出东海”字画,也统统撕嚼得一塌糊涂。
鼠灾过后,长洲知县派人去请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来家作画。
文徵明正在吹箫,见衙门来人,放下玉管,听罢差人禀诉,摇头一笑说:“唐伯虎作画有三不画,吾有四不画,情绪不好不画,墨不浓不画,酒不足不画,不为权贵画,逢单日不画。
”知县听了差人的回禀,心想,他是一榜解元,强行是使不得的,还是礼贤下士登门拜访为好。
于是他脱下官服,换上民装,到文府拜年。
从初一到初三,长洲知县连扑了三天空,问谁谁也不知文徵明到哪去了。
知县无奈,就派两位公差日夜在文家门口等候,直到正月十八午后,文徵明才回到府上。
差人喜出望外,把老爷求画心切,三次登门恭请,备说原委。
文徵明微微一笑,说到:“亏得二位辛苦,县公诚心,又舍得纸墨银子,画非难也。
今天日已过午,明天又逢单日,后天如若风和日丽,着来花轿一顶,四人开道,八人吹打,聘则往也。
”正月二十,知县按照文徵明的意思,把他接到衙门,点香秉烛,备上美酒佳肴。
席间,文徵明问道:“县公欲画何物。
”知县用筷子在桌子上边画边说:“画猫比猫大,画犬比犬凶,画狮比狮小,画虎比虎猛,照此画来。
”文徵明开怀畅饮。
酒过六巡,他起身来到画桌前,凝神静思,揣想画意。
然后在一张大纸上挥毫泼墨,画了一只体态臃肿,绿毛蓬蓬,四肢短粗,掌爪各异,下颌方阔,头顶椭圆,脸同狮虎,尾如蒲扇,眼似铜铃,歪头望着太阳,张着血盆大嘴,獠牙伸舌,一掌握着玉如意,一爪托着金元宝,一蹄蹬动摇钱树,一脚踩着灵芝草。
画好后,知县连连说了几声“妙哉善出”。
高兴地问道:“文公,此物何名?”文徵明滑稽地一笑,比比划划地说:“想吞天地日月,欲括万贯金银,狮虎望尘莫及,县公自悟芳名。
”知县被弄得很尴尬,只有连连点头说:“是、是……”付足画师银子,照样用花轿送他回府。
故事里讲的这幅画,与关帝庙的这幅石雕一模一样。
当时,工匠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幅讽刺画作为石雕,就是比喻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封建官老爷们与这只野兽一样,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想要,贪婪无厌,甚至连天上的太阳也想一口吞下。
于是,人们就给它送了个名号叫“贪”。
这个故事不单单对官,对商贾对世人也同样具有警示意义,为人,戒贪隐忍、知足常乐方能天地宽阔;经商,诚实守信、薄利多销才能天长地久。
三、浓郁的关帝文化周家口沙河北岸的关帝庙,建得高大宏伟,巍峨壮观,是豫东数百里最有名气的庙宇了。
据说,关帝庙建好后,好长一段时间里面没有对联。
这样好的一座关帝庙,应配了一副好的对联才行,写什么样的对联呢?关帝庙的主持出题说:“上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地名,下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人名,而对联的中心意思还要赞颂关帝一生的功业。
”这样的要求,难住了周家口不少名流和书生。
所以,关帝庙大殿两旁的柱子上一直挂着一副空白的木板,过路的游人无不叹息感到遗憾。
一日,一个很不起眼的游学先生路过关帝庙,便进去游览。
到了大殿前,见到两条空白的木牌,便“唉”了一声说:“耸起一座关帝庙,留下一片叹息声。
”主持听了后,觉得此人出言不凡,急忙上前施礼说:“请先生为关帝庙增色添辉!”那先生看了看要求条文,也不推辞,略加思考,挽袖提笔,饱蘸墨汁,一挥而就。
上联是:坐蒲州,佐豫州,坐镇荆州,赤手创千秋大业;下联是:兄玄德,弟翼德,不从孟德,丹心震万古纲常。
主持一看,赞不绝口。
对联挂起,观者云集,没有一个不拍手叫绝的。
周家口关帝庙的一大功用是会馆,是商人们的沙龙之地。
但既然打着关帝庙的旗号,自然少不了关帝文化的渲染。
所以,庙内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关公文化。
关公从“当时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名将,到“万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圣化偶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关公不断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结果。
从宋元至明清的这一历史过程中,上至高居庙堂的帝王将相,下至终生劳作的庶民百姓,从挥文弄墨的文人学子、舞枪弄剑的草莽义士到勾栏瓦舍中的说书艺人、远避尘世的僧侣道士,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潮流。
在这一浪高于一浪的关公崇拜浪潮中,从关公身上发掘出来的和被追加到关公身上的美德与美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真实的关公,几乎达到了无人可及而又无以复加的地步。
于是,生活于三国时代的关公,在宋元明清之际,便渐渐地超凡脱俗,青云直上,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
所以,在关帝庙里,多有人们对关公的赞美楹联,而这些楹联也成为关帝庙关公文化的内蕴之一。
在周口关帝庙,对关公的赞美楹联有很多,多是清中期征集的作品。
其中石牌坊上有“读好书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忠勇光昭日月,谟猷学本春秋”;大殿上则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书写的“大义参天”、“忠能择主鼎足定汉室天下,德必有邻把臂呼岳家父子”的赞誉;戏楼有“声震灵霄”;拜殿则有“赤胆扶汉尽忠尽勇千秋豪气参大地,丹心托月重信重义一生高节韶春秋”;春秋阁上有“赤面表赤心千里常怀赤帝,青灯观青史一生不愧青天”、“霸业已空问吴魏强梁安在,英风如昨与天地悠久无疆”、“秉烛持纲常顾影何惭心上日,封金完节义对人不愧性中天”、“鲁夫子晋夫子两位夫子,著麟经看麟经一部麟经”等。
这些楹联,构成了周口关帝庙鲜明的关公文化特色。
体现了关羽“威云乾坤汉寿侯,千里单骑武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