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57 介之推不言禄

合集下载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白话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所以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持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偷别人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同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

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同去隐居。

”于是他们隐居而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好人。

”【文学赏析】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

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文公食。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盍.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答案】D【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B.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C.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D.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答案】B【解析】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015介之推不言禄

015介之推不言禄

背景-介子推简介
•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636 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的也没有,不 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 铭记。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
•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为了挣钱养家便去了有钱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晋国 公子重耳的家里。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晋国内部也发生了战争,当时的晋献公 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妃子姓骊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太 子申生,让骊姬娘娘的儿子做太子。晋国内部一片混乱,为了求生只好带着家属 四处逃窜,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没有逃跑,还一路追随重耳。逃窜的日子很是可 怕,饥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这个时候,介子推挺身而出,为了不让公子重耳 饿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维持重耳的性命。
• 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 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 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 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 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 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 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 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 遂为寒食节。
背景
重耳在国外颠 沛流离了19年, 辗转了8个诸侯 国,直至62岁 才登基做国君。
重耳在狄居住12年后离去。途 经卫国,卫文公不以礼遇。离 开卫国经过五鹿,重耳因饥饿 而向郊野百姓乞讨食物,郊野 百姓将土块装在器具中进送给 他。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这 时重耳55岁,大约时间是公元 前642年。
重耳逃亡路线图
说文解字
介之推不言禄

①主人公
②事件
①介之推 :重耳的奴仆。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 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景公闻命(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景公闻命(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景公闻命( 课外篇)一、趣文导读留茶有留客吃茶者,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

久而不至,汤滚则溢,以冷水加之。

既久,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

妻谓夫曰:“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浴罢。

”【译文】有个人留客人品茶,由于没有茶叶而忧愁,便到街坊家去借。

很长时间街坊也没有送来。

水开后往外溢,就不停往锅里增添凉水,过了半天,锅里的水已经满了,而茶叶最后也没有送来。

老婆对丈夫说:“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澡算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本文选自《晏(yàn)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代有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概成书于战国末期。

全书经过一个个生动开朗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衬托者的形象。

晏子。

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 余年。

司马迁特别尊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文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古今对碰】原文说明译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日而不霁】。

(春秋期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雨不雪三日而不霁】多天下雪但是不转转晴。

晴。

雨( 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但是。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公被狐白之裘】,坐【公被狐白之裘(qi ú)】齐景公穿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堂】【侧】【陛】。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16 介子推不言禄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16 介子推不言禄

16 介子推不言禄一、趣文导读斋戒库一监生姓齐,家资甚富,但不识字。

一日府尊出票,取鸡二只,兔一只。

皂亦不识字,央齐监生看。

生曰:“讨鸡二只,免一只。

”皂只买一鸡回话。

太守怒曰:“票上取鸡二只,兔一只,为何只缴一鸡?”皂以监生事禀。

太守遂拘监生来问,时太守适有公干,暂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候究。

生入库,见碑上斋戒二字,认做他父亲齐成姓名,张目惊诧呜咽不止。

人问何故,答曰:“先人灵座,何人设建在此,睹物伤情,焉得不哭。

”【译文】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

一天知府大人开列单子,要鸡二只,兔一只。

差役不识字,便恳求姓齐的监生看。

监生念道:“讨鸡二只,免一只。

”差役只买一只鸡回来,太守生气说:“叫你买二只鸡,一只兔,为什么只买一鸡?”差役以监生念的话禀报。

太守于是拘拿监生到堂责问。

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临时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等候查究。

监生进入库内,见碑上“斋戒”二字,误认成他父亲“齐成”姓名,惊诧得瞪大眼睛呜咽不停。

别人问他为什么哭,监生回答说:“先人灵座,不知谁将其建立在此,睹物伤情,怎能不哭。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编纂的《春秋》而作。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

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文言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7 大道之行也(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7 大道之行也(课内篇)

7 大道之行也一、趣文导读望包荒贫士素好铺张,偷儿夜袭之,空如也,唾骂而去。

贫士摸床头数钱,追赠之。

嘱曰:“君此来,虽极怠慢,然在人前,尚望包荒。

”【译文】有个穷人平素好铺张,小偷夜里去偷窃,但其家空无一物,于是唾骂而去。

穷人拿床头数钱,追上小偷赠给他,嘱咐说:“你这次来,虽然十分怠慢,但是请你在他人面前,尚望美言,万万不要说我很穷。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文言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4分)大道:大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4分)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分)6.“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4分)7.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这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出奔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

随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精讲精练(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

运到后没有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

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

考虑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

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考虑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考虑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同步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船.载以入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以为..神庞然..大物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益.习其声稍近益狎.虎因.喜因.跳踉大口阚驴不胜怒,蹄.之技止.此耳尽.其肉慭慭..然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6.老虎心里对驴的两次反抗的评判分别是、。

7.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请发挥你的想象,从下面角度任选..一个..,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002)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002)

2 小石潭记一、趣文导读扛欠户有欠债屡索不还者,主人怒,命仆辈潜伺其出,扛之以归。

至中途,仆暂息。

其人曰:“快走罢。

休在这里,又被别人扛去,不关我事。

”【译文】有个欠债的,讨债人屡次索要不还,讨债人十分愤怒,让仆人们窥视其出,把他扛回来。

仆人们行到中途,暂时歇息。

欠债人说:“快走吧,歇在这里,如果被别人扛去,不关我的事。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永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永州。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言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古今对碰】原诗注释译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篁竹】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隔【篁(huáng)竹】,闻水声,竹林。

竹林,听到水声,【如鸣(míng)佩环】,心【乐】之。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8劝学(课外篇)(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8劝学(课外篇)(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8 劝学(课外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8 劝学(课外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8 劝学(课外篇)的全部内容。

18 劝学一、趣文导读发换糖一呆子见有以发换糖者,谬谓凡物皆可换也。

晨起袖中藏发一绺以往,遇酒肆即入饱餐.餐毕,以发与之,肆佣皆笑.其人怒曰:“他人俱当钱用,到我偏用不得耶!”争辩良久,肆佣因发乱打。

其人徐理发曰:“整绺的与他偏不要,反在我头上来乱抢。

”【译文】有个呆子见有人用头发换糖,便错误地认为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换.有一天早晨起来后,在袖子里装了一绺头发出外,遇到酒馆儿便进去饱餐起来.餐后,呆子拿出头发交给酒馆儿,肆佣们大笑起来,呆子恼怒道:“别人的头发都可当钱用,轮到我为何偏不能用!”呆子和肆佣争辩了很长时间,肆佣揪住呆子的头发乱打。

呆子缓缓梳理自己的头发说:“整绺的给他偏不要,反在我头上来乱抢.”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荀子(xúnz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晚年从事讲学与著述.时人尊而号之为“卿”,故又称荀卿。

今存《荀子》.【文言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发推曰:“献上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存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陷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左威卫其奸,上下相蒙,容易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谋之?以死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矣。

且出来怨言,不甲壳类其甲壳类。

”其母曰:“亦人服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锥果,焉用文之?就是谋显出也。

”其母曰:“能女⑦就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备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理、策划祭拜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愤恨,反感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忘记⑨旌:表彰,发扬1.表述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以下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就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来怨言,不甲壳类其甲壳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试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为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菖上以之田,曰:“以()志吾试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发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找寻他没找出,就以绵上做为介子发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固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著他逃的人们,介之推不去建议禄赏,而(晋文公)获赐禄大赏时也没考虑到他。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上):11 孙叔敖纳言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上):11 孙叔敖纳言

一、趣文导读动筒尝于学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译文】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说:“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

”动筒于是就问:“有名的七十二个人,几个是成年的,几个是未成年的?”博士说:“书上没有记载。

”动筒说:“先生读书,怎么能不知道孔子的弟子成年的有三十个人,未成年的有四十二个人呢?”博士问:“你是根据哪篇文章知道的?”动筒说:“《论语》中说:‘冠者五六人’,五乘以六是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乘以七是四十二,加起来难道不是七十二个人吗?”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

博士无言以对。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

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汉族杂史小说集。

刘向著。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选自《说苑·敬慎》)【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的品德。

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

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

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

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第一部分:甲部1.什么是符号逻辑?它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符号逻辑是一种基于符号运算的推理方式,基本思想是把推理中的名词、动词、关系转换为符号,进行符号运算从而推理。

它的特点和优势如下:–表示方式简约明了,易于理解或计算。

–其中的符号有一定的定义,避免了用语不够严谨的问题。

–易于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的推理过程。

2.什么是“辩证思维导图”,它的作用是什么?辩证思维导图是一种系统性思维工具,它可以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将一些联系紧密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图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事物及其内在联系,找到其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

具体地说,辩证思维导图的作用如下:–有助于梳理思维,厘清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梳理知识,将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有助于预测未来,发现某些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

第二部分:乙部1.什么是“平衡计分卡”,它的作用是什么?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估工具,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绩效指标以及实现这些绩效指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企业战略全面的视野。

具体来说,平衡计分卡的作用如下:–有助于转化战略,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绩效指标。

–有助于对绩效进行评估,从不同的维度得知企业的绩效表现情况,便于进行调整或改进。

–有助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它的作用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信息科技和商业战略的信息系统,用于管理人力资源。

它可以帮助企业收集、管理和分析人力资源信息,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人力资源。

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如下:–有助于招聘和招录,从更广泛的范围内找到适合的人才,缩短招聘周期。

–有助于员工管理和发展,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晋升、培训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1 桃花源记(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1 桃花源记(课内篇)

1 桃花源记一、趣文导读拘债精冥王命拘蔡青,鬼卒误听,以为拘债精也,遂摄一欠债者到案。

王询之,知其谬,命鬼卒放回。

债精曰:“其实不愿回去。

阳间无处藏身,正要借此处一躲。

”【译文】冥王让拘蔡青,鬼卒听错了,以为是拘债精,于是拘捕来一个欠债的人到案。

冥王询问后知道拘捕错了,让鬼卒把他放回去。

欠债人说:“我其实不愿回去。

人间没有地方藏身,正好借此来躲躲。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陶渊明(约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

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文言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趣文导读
原不识字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

”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

”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

”主人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杂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

”主人曰:“如此,幸甚!”师曰:“仆亦有一言,愿主人勿讶焉。

”主人问何言?师曰:“自愧幼时不学耳!”主人曰:“何言之谦。

”师曰:“不敢欺,仆实不识一字。


(选自冯梦龙《笑林广记》)【译文】
有个人要请一位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一个人来应聘,主人说:“我们家贫穷,可能有很多对先生失礼的地方,您看怎么样啊?”这位先生说:“不用这么客气,我本来就没什么计较的。

”主人说:“吃蔬菜,可以吗?”答:“可以。

”主人说:“家里也没什么重活儿,凡是打扫庭院,开门关门,有劳先生做,可以吗?”答:“行。

”主人说:“有时家里人,妇女孩子想买零星杂物,委屈先生去跑一趟,可以吗?”答:“可以。

”主人说:“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之后,先生也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不要惊讶。

”主人问他什么话?先生说:“我自愧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主人说:“何必说这样谦虚的话。

”先生说:“不敢欺骗你,我其实一字不识呀!”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编纂的《春秋》而作。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

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广为传颂。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文言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具体事例,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介之推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并且孝敬母亲美好品行。

介子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另外本文通过介子推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

三、强化训练(共2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晋侯赏从亡.者()②禄亦弗及.()
③天实置.之()④上下相蒙.()
⑤盍.亦求之()⑥以死谁怼.()
⑦尤而效.之()⑧言,身之文.也()
⑨与汝偕.隐()⑩以志.吾过()
2.翻译。

(10分)
①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③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④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⑤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 你认为介之推是怎样一个人,介子推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人?(4分)
4. 介之推不受赏禄的行为究竟是迂腐还是大丈夫精神?你怎么看?(4分)
参考答案:
3. 介子推是一个轻生死、重名节,轻功利、重义节,轻物欲、重气节的君子。

介子推的母亲是一位豁达而
又很有见地的好母亲。

4. 略。

只要言之成理就可。

四、真题链接(2015年)
阅读《介之推不言禄》,完成1—3题。

(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晋侯赏从亡.者()②禄亦弗及.()
③天实置.之()④上下相蒙.()
2.翻译。

(6分)
①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③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3. 你认为介之推是怎样一个人,介子推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3. 介子推是一个轻生死、重名节,轻功利、重义节,轻物欲、重气节的君子。

介子推的母亲是一位豁达而又很有见地的好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