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_排泄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精品文档
7
(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 主要位于皮质肾单位 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吞噬功能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液中氯化钠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
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8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全肾血流量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4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5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分泌
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排泄:小管上皮细胞将体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转运到
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维持血浆中碳酸氢根的浓度,保证血浆缓冲对的 正常功能。
(一) H+的分泌与H+_Na+交换:
肾糖阈:将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浆葡萄糖 浓度称为肾糖阈(180mg/100ml)
糖尿: 葡萄糖的吸收还与钠离子的吸收量有关
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人两肾全部肾小管每分钟所 能重吸收的葡萄糖的最大量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0
葡萄糖重吸收原理:
葡 萄 糖 的 协 同 转 运
重吸收水(10~20%)(受体内缺水与否的影 响;抗利尿激素可调节)、主动转运钠离子,分泌 钾离子、氢离子、 氨。对尿素的通透性高。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24
*肾小管对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原理: 1、Na+ 和Cl-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Na+:泵-漏模式 Cl- :氯离子顺电位差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2019/10/16
生理学07排泄系统(1)汇总
4.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代谢产物(含 氮化合物代谢物、脂肪代谢产生的非挥发 性酸的盐),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三、 肾脏的功能
1、 泌尿 2 、分泌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 生成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
四、 肾脏解剖特征
③外层是肾小囊脏层细胞:足 细胞;带负电糖蛋白;根据 带电性质进行选择。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动力
—
血浆胶体渗透压 阻力
—
肾小囊内压
阻力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滤液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又被吸 收回肾毛细血管的过程。
在重吸收时,根据物质被吸收的程度分成
全部重吸收:G 大部分被重吸收:水、无机盐 小部分重吸收:尿素、尿酸、硫酸根离子 不被重吸收:肌酐
肾小管由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 远端小管三部分组成。
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 支粗段。 特点管径最粗,呈锥体形。
髓袢细段由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 升支细段组成; 特点:管径细,管壁最薄。
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 曲小管。 特点:管径变粗,呈立方形。
远曲小管末端与集合管相连。
集合管在尿生成过 程中,特别是在尿液 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每一集合管接 受多条远曲小管运来 的液体。许多集合管 又汇入乳头管,最后 形成的尿液经肾盏、 肾盂、输尿管而进入 膀胱,由膀胱排出体 外。
肾交感N支配 球旁细胞:促进肾素分泌; 肾小管:促进Na+的重吸收
(四)肾的血液供应(自学):
1.血供丰富,分布不均:
1200ml/min;94%分布于皮质。
2.两次Cap网,各自血压高低不同。
人体生理学 09排泄(1)
(三)滤过作用的动力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 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Biblioteka 用微穿刺法,在大鼠和猴上直接测得的肾小球毛 细血管压平均值为6.0 kPa (45mmHg),相当于 平均主动脉压的45%。血浆胶体渗透压在入球端 为3.3 kPa (25 mmHg),出球端升为4.7 kPa (35 mmHg)。囊内压约为1.3 kPa (10mmHg)。 入球端的有效滤过压=6.0-(3.3+1.3)=1.4 kPa (10.5mmHg);出球端的有效滤过压=6.0(4.7+1.3)=0 kPa。 说明滤过作用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入球端,而在 出球端的毛细血管是没有滤过的。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滤过膜通透性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是比 较稳定的,不是影响滤过率的主要因素。 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发生改变,如炎症、 缺氧等使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造成蛋 白尿。
(2)有效滤过面积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都处于活动状态,有 效滤过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但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可使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皮增生并肿胀,造成部分肾小球毛 细血管腔隙狭窄或阻断,减少了有效滤过 面积和滤过率,出现少尿。
排泄的作用
(1)维持体内水含量; (2)维持钠、钾、氯、钙、氢等离子的适当 浓度,保持体液的渗透压; (3)清除代谢终产物和异物。
第一节 肾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一、肾单位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有间隙 肾小管:近球小管:曲段,即近曲小管 直段,即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细段(薄壁段):降支细段 升支细段 远球小管:直段,即髓袢升支粗段 曲段,即远曲小管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生理学试题第八章 排泄
《生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与肾脏的排泄功能无关:A.排出代谢尾产物B.维持机体水与渗透压平衡C.维持机体酸碱平衡D.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E.分泌EPO2.肾脏不能分泌以下哪种激素:A.醛固酮B.EPOC.肾素D.1,25-二羟维生素D3E.前列腺素3.动脉血压波动在80~180mm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A.肾脏的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E.神经、体液、自身调节共同作用4.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A.K+含量B.蛋白质含量C.葡萄糖含量D.Na+含量E.HCO3-的含量5.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E.全身动脉压6.对肾小球滤过影响不大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小囊内压D.肾髓质渗透压梯度E.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7.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8.肾小管不同节段重吸收Na+最多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E.集合管9.对Na+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均能重吸收Na+B.近球小管重吸收Na+的量与肾小球滤出Na+的量成定比关系C.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的量均受醛固酮调节D.Na+的重吸收常伴有Cl-和水的分泌E.Na+的重吸收常伴有HCO3-的分泌10.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小管是:A.近球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以上全有E.以上全无11.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渗透性利尿C.水利尿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12.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A.近球、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都可以分泌B.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C.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D.可阻碍NH3的分泌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H+分泌增多时K+的分泌减少13.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在: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集合管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基侧膜上的Na+ 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15.对调节尿量作用最大的激素是A.醛固酮B.胰岛素C.糖皮质激素D.甲状腺激素E.抗利尿激素16.抗利尿激素可促进下列哪部分小管重吸收水: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整个髓袢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7.下列哪一因素可以促进ADH的释放: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E.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18.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Na+重吸收减少B.K+重吸收增加C.水重吸收减少D.Cl-重吸收减少E.K+排出增加19.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A.ADH分泌增多B.ADH分泌增减少C.醛固酮分泌增多D.醛固酮分泌减少E.ADH和醛固酮分泌都增加20.尿崩症的反射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ADHD.醛固酮E.前列腺素2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增多与ADH无关:A.大量饮水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循环血量增加D.静脉输入低渗液体E.静脉输入甘露醇22.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不增多:A.致密斑兴奋B.肾素分泌增加C.血管紧张素增多D.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E.血容量减少2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B.醛固酮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ADH减少E.ADH增多24.脊髓骶段受损可出现A.尿频B.尿失禁C.尿潴留D.血尿E.夜间遗尿25.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26.大量呕吐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ADH分泌增多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ADH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血容量减少导致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ADH增多27.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A.100ml/minB.125ml/minC.150ml/minD.200ml/minE.175ml/min2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双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D.每分钟双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E.每分钟肾脏的血浆流量29.滤过分数是指:A.24h从肾脏滤出的血浆流量B.24h流经肾脏的血流量C.每分钟从肾脏滤出的血浆流量D.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流量中有多少被滤过E.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浆流量中生成原尿的百分数30.正常人每天尿量是:A.100ml以下B.100ml~500mlC.1000ml~1500mlD.2000ml~2500mlE.2500ml以上二、名词解释1.多尿2.肾脏的球-管平衡3.肾糖阈4.水利尿5.渗透性利尿三、简答题1.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2.大量失血后尿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3.当机体发生酸中毒时,血钾浓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4.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尿?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E3.A4.B5.A6.D7.C8.A 9. B10.A11.B12.B13.E14.A15.E16.E17.A18.E19.B20.C21.E22.D23.D24.C25.C26.A27.B28.B29.E30.C二、名词解释1.多尿:每昼夜排出的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
动物生理学习题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一、名词解释1.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及不需要物质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有肺、消化道、皮肤、肾。
2.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葡萄糖外,其它物质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3、有效滤过压:存在于肾小球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在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出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0.4球旁器:主要分布在肾皮质部位,有球旁细胞、系膜细胞、致密斑组成。
球旁细胞可以分泌肾素,致密斑能对肾小管液中NaCl的浓度敏感,系膜细胞有吞噬能力。
5、滤过平衡: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率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增加,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加,滤过率下降,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这种现象叫球-管滤过平衡。
6、肾糖阈: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球过滤后,在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到血液中,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浓度限度,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叫做肾糖阈。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1.2mmol/L。
7.终尿:肾小囊中的率过液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最后形成终尿。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9. 渗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
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1.原尿是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2.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3.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4.分泌与排泄都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的。
5.引起排尿反射的刺激是膀胱内压升高。
6.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和有效滤过压。
7.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类。
8.影响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改变。
运动生理学课件消化吸收与排泄
运动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助于提高 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调节胃酸分泌
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维持胃肠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 预防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合理运动对营养吸收的改善
提高营养素吸收效率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有助于更好 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吸收营养
从消化分解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氨基酸、单糖、脂肪 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供身体细胞使用。
排泄废物
将消化后无法吸收的食物 残渣和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道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和其他 消化器官。
小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并继续进 行化学消化。
口腔
负责物理破碎食物,并开始消 化过程。
改善肾脏功能
运动能够改善肾脏功能 ,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 出,有助于预防尿路感 染和肾脏疾病。
调节水分代谢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水 分代谢,维持水平衡, 有助于预防水肿和脱水 等健康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胃
主要负责化学消化,通过胃酸 和酶分解食物。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并最终将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
机械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道的输送 ,将食物物理破碎成小块。
化学性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 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
吸收
营养物质从消化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来,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 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细胞使 用。
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对蛋白 质等营养素的需求。
调节能量代谢
生理学基础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肾血浆流量
(一)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安静状态下,因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 血管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减少。 大失血,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至
4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小为零。
有肾、肺、皮肤、消化道等。
肾:水、电解质、尿素、肌酐、尿酸等 肺:排出CO2 、少量水等 皮肤:水、 NaCl和尿素等 消化道:胆色素、无机盐等。粪便中未被消化 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出,它不属于生理排泄物
二、肾的功能
(一)生成和排出尿液 (二)维持内环境稳态 (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素、前列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血浆胶体渗透压
某些疾病 如肝肾疾病
血浆蛋白浓度
静脉大量输 入生理盐水
血浆被稀释
血浆胶体渗透压
尿量
肾小球滤过率
有效滤过压
3.肾小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囊内压较稳定。当肾盂或输尿管 由于结石或肿瘤阻塞尿路时,囊内压升高。 (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都比较 稳定
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 管腔变窄→滤过面积减小、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 蛋白减少或消失→通透性增大、因此,出现少尿、 蛋白尿和血尿。 (三)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二)重吸收特点 1、选择性:凡是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则大部分重吸 收甚至完全重吸收。而其他物质的重吸收较少甚至 完全不被重吸收。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重吸收;水、Na+、
HCO3-等大部分重吸收;尿素少部分重吸收;肌 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原尿中的水分 被重新吸收,而尿素、尿酸和无机盐 等废物则被浓缩成尿液。
排尿的过程
膀胱括约肌的舒张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 胱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
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体外。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反 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 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道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尿道扩张和尿道修复等。
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了解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词
预防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 持家畜的卫生和健康,避免感染和损
伤。
总结词
掌握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如观察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脊 柱两侧,通过输尿管与膀 胱相连。
肾脏的组成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 肾盂三部分组成,其中肾 皮质是尿液生成的主要部 位。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负 责过滤血液、重吸收和排 泄废物。
肾小球
肾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过 滤血液,形成原尿。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排泄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 排尿的生理过程 •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其他排泄系统的疾病
01
排泄系统的概述
排泄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系统的定义
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排除 废物和多余物质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
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名词解释生理学
排泄名词解释生理学排泄是生物体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将废物排出体外的一种重要生命活动。
它是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
排泄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代谢产物和过剩物质,保持体内物质平衡,同时调节血液的成分和体液的浓度。
在人体中,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肺、肠道和皮肤等器官完成。
首先,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
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从血液中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尿素氮等。
肾脏还通过调节尿量和尿液浓度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肾脏还担负着调节酸碱平衡和血压的功能,对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肺是另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
肺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氧气,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通过肺泡排出。
这种气体的交换不仅能够维持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还能够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另外,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
在消化过程中,肠道通过吸收和排泄的过程将营养物质吸收,同时将未被吸收的废物排出体外。
肠道还通过菌群的代谢活动,参与体内某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健康和消化功能。
最后,皮肤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皮肤,人体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一部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汗液中含有尿素、尿酸、氨等代谢产物,通过皮肤的排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同时调节体温和维持水盐平衡。
总结起来,排泄是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过程。
肾脏、肺、肠道和皮肤等器官通过不同的机制和途径,完成身体废物的排泄。
这些排泄器官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体内物质平衡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排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排泄不畅或排泄过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持适当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以促进排泄器官的正常功能,维护身体健康。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图文
2)囊内压: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快速大量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
血浆 胶渗压
有效 率过压
尿量
(3)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 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 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
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 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 滤过率将随之增加。
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
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 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 呼吸器官:CO2 、 H2O ➢ 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 皮肤:水、汗腺分泌 ➢ 肾脏:尿液
第1节 肾脏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 第2节 尿的生成 第3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4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比较尿液形成与组织液的形成
*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 组织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静压力)。
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 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
3.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收集多个肾单位远曲小管的尿液,
将尿液输送至肾盂。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 肾的血供特点
① 血液供应极丰富: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的1/5-1/4 左右。
② 血液分布不均: 皮质 94%;外髓 5-6%;内髓 1%
③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肾动脉
肾静脉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07章 排泄与渗透调节
三 鱼类的肾脏
胚胎期:前肾;
成体:中肾。鱼类的中肾块状,无髓质和皮质 之分。有泌尿和渗透调节作用的是肾的后部。
硬骨鱼类的肾小管较简单,典型的肾小管可分 为颈节、近节、远节和集合管等部分。许多集 合管最后汇集到中肾管,左右中肾管汇合形成 膀胱,从膀胱发出的管开口于泄殖孔。
四 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的成分中,主要是水分。占95%以上,其 它为固体物,固体物中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 物两大类。哺乳动物尿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肌 酸酐、尿酸、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以 氯化钠为最多,其余有硫酸盐、铵等。
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促 进肾血管收缩的主要激素。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自身调节(P218-219)
(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P219):小管液的溶质 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致使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P219):肾小管重吸收率与肾小 球滤过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二)排泄的途径
1.呼吸器官(肺、鳃):氨、二氧化碳和某些离 子;
2.消化道:胆色素;一些无机盐,如Ca2+、Mg2+、 硫酸盐等;
3.皮肤:主要为水分及多种盐分; 4.肾:尿,可根据机体情况调节尿的质和量。
二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P205-207)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一般结构: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 小球和包围肾小球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 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
各种鱼类适应外界环境渗透压变化的能力差别 很大,有些鱼类只能适应极小范围内(狭盐性 鱼类,P228),而有些鱼类能适应很大盐度范 围(广盐性鱼类,P228)。
一 狭盐性鱼类
动物生理学第十章肾与排泄
一、尿浓缩的机制
尿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而造成的。
水重吸收的动力来自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建立,即肾髓质渗透压由外向内逐步升高。 1.0、2.0、3.0、4.0 (图)
髓袢是形成渗透压梯度的重要结构。 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强。
稀释尿:抗利尿激素减少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而对钠仍保持主动重吸收,所以低渗小管液流经集合管时,钠被吸收,很少被浓缩,甚至进一步稀释,成是从血液在肾小球过滤开始。在近曲小管,小管液被浓缩,几乎全部营养物质、75%的盐以及相应的水被重吸收,留下尿素和一些其他物质。从近曲小管进入髓袢降支细段的液体是和血浆等渗的,渗透压保持在300 mOsm/L(毫渗/升)左右。
将K+、H+和氨转运进管内,而将Na+、Cl-和HCO3- 转运出肾单位。 盐类的转运在激素(醛固酮)的控制下进行。
2
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胞浆的囊泡内有水孔蛋白AQP-2,而在基底侧膜有AQP-3和AQP-4。 AQP-2是ADH诱导的水通道,ADH可使这些囊泡插入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形成跨膜水通道。如果再撤除ADH,则顶端膜上的AQP-2囊泡又可以通过入胞的方式进入胞浆,顶端膜对水的通透性就明显降低。进入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水,可通过基底侧膜上的AQP-3和AQP-4进入细胞间隙而被毛细血管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各种溶质的通透性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造成髓质高渗状态。尿素和NaCl是建立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血流经“U”形直小血管将水分及溶质运走时,由于逆流交换使髓质的高渗状态不被破坏。
由于髓袢升支对水相对不通透,而对Na+易通透或能主动吸收Na+ ,故小管液到远曲小管时一定是低渗。(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体肾血流量从静息到肌肉运动将发生什么变化?试述这种肾变化的特点、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从静息状态到肌肉运动时人体肾血流量降低,但仍可在降低血流量水平上保持相对恒定。
这是由于在运动时肾血流量受到肾交感神经活动与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的共同调节。
在运动时肾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强,使肾血管收缩引起肾血流量减少;但在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作用下,降低的肾血流量仍能在一定范围动脉压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肾血流量这种调节特点,对于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保持肾小球滤过作用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阐述肾小管钠主动重吸收机制?近球小管、髓袢升支粗段与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各有何特点
肾小管Na+重吸收机制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小管液Na+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扩散到细胞内。
这是由于管腔膜对Na+具有较高通透性,细胞内Na+浓度与电位均低于小管液的缘故。
另一是通过基底外侧膜钠泵的活动,细胞内Na+逆着电化学梯度主动转运到管周组织间液。
钠泵活动增强了细胞的能量代谢与氧耗量。
肾小管各个节段Na+重吸收都依赖基底外侧膜钠泵主动转运,其主要差异是在管腔膜Na+转运方式不同。
在近球小管液中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通过管腔膜载体耦联转运到细胞内,而细胞内H+与小管液Na+也通过管腔膜载体进行H+_Na+交换。
在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中Na+ 、K+、CI_通过管腔膜载体耦联转运到细胞内。
远曲小管液Na+通过管腔膜特异性Na+通道扩散至细胞内。
3、在低钾饮食转变为高钾时,肾小管与集合管对K+的重吸收分泌有何变化?其机制是什么?
在低钾饮食时,K+的滤过负荷有67%与20%分别在近球小管与髓袢生吸收,12%在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约1%滤过K+负荷从尿中排出。
当饮食K+的摄入量过多时,近球小管与髓袢K+的重吸收率不变,但远曲小管与集合管转变为大幅度增加K+分泌,使尿K+排出量可过K+滤过负荷80%,甚至是2~3倍。
高K+饮食引起高血钾能极迅速地刺激远曲小管与集合管K+分泌。
其机制有二:(1)高血钾能增强基底外侧膜钠泵的Na+-K+耦联逆向转运提高了细胞内K+浓度,又增加了管腔膜K+通透性,促进K+分泌。
(2)高血K+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从而进一步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K+分泌。
4、测定血浆清除率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用菊糖清除率实验加以说明。
血浆清除率采用在每单位时间内肾对某物质的排出量与血浆中这一物质浓度的比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肾脏对该物质的排泄功能。
因为在单位时间内肾对某物质的排泄量不仅决定于肾对该物质的排泄能力,也决定于该物质的血浆浓度。
例如肾对某物质排泄能力低,但由于该物质血浆浓度高仍可使肾脏对该物质有较大排泄量。
菊糖的清除率实验表明:当血浆菊糖浓度发生升降变化时,单位时间肾菊糖的排泄量也发生相应改变,菊糖清除率数值可以保持不变。
表明菊糖血浆清除率能更真实反映肾脏对菊糖的排泄功能。
如只用单位时间肾菊糖排泄量作为指标,则不能真实反映肾对菊糖的排泄功能。
5、简述肾髓袢、集合管和ADH对肾尿浓缩过程各有何生理作用?
肾髓袢、集合管和ADH对肾尿浓缩过程的生理作用:
(1)髓袢:髓袢升支重吸收钠盐而不重吸收水,是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主要机制。
其中又以升支粗段对Na+与CIˉ的主要重吸收起主要作用。
(2)集合管:它是肾脏对尿液浓缩的主要部位。
在血浆存在ADH的条件下,集合管的水通透性增大,其小管液中的水渗透到管周高渗组织间液,形成了浓缩尿。
(3)ADH:在尿浓缩中有三方面作用:一是提高集合管的水通透性,在集合管形成浓缩尿;另一是促进升支粗段Na+与CIˉ主动重吸收,增强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三是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
素的通透性,增强尿素的重吸收与内髓的高渗梯度。
6、简述在机体循环血量减少时,肾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何调控作用?
在循环血量减少时,肾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循环血量调节过程:(1)肾交感神经活动: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心房与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引起肾交感传出神经活动增强,从而促进肾钠水重吸收与循环血量恢复正常。
肾交感神经活动反应是为迅速。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机体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肾素分泌增加和血液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浓度升高。
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近球小管Na+重吸收,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Na+重吸收。
二者均可促进循环血量恢复正常。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特点是:效应强和持续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