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第 1 页共 6 页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其根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目已近 13000 种中药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以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妥的不良结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莽撞冒昧,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这些都说明先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要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样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响。

所以,汤剂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特别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关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升治疗成效十分重要。

中药的合理煎煮能够充足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关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一 .冲洗:中草药多半是生药,在销售以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以前一般没有必需淘洗。

假如确实感觉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刷,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增添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批丢掉,进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煎药器具以沙锅为好,由于沙锅的材质稳固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响,导热平均,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到现在的原由之一,但沙锅孔隙许多易“串味”,且易破裂。

其余,也可采纳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拥有抗酸耐碱的性能,能够防止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响,大批制备时多项选择用。

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固,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响而影响质量,不可以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固,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能够采纳,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中药治疗要选对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其中,煎药是影响中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煎得不好,药性就过了,因此,掌握科学的煎药方法是关键。

一、煎中药的器具选择熬中药时选择合适的器具熬中药的器具一般用瓦罐、砂锅最好,也可以用搪瓷、不锈钢器具,但一定不能用铝器、铜器、铁器,因为金属在高温下易与药物产生反应,不但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中间产生的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步骤及方法2.1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浸满药物,浸泡半小时或一个小时。

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熬药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

2.2 洗药: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

但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局部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的,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局部辅料损失。

如土大,煎好倒出药汤,澄清一会,杂质就积淀了。

2.3 加热: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宜改为小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火的大小,继续用大火熬五分钟左右。

2.4 熬药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一般来讲,开始时以沸腾计时需三十分钟,一般药物第一煎 20- 30 分钟,第二煎 15- 25 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 40- 60 分钟,第二煎 30 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 6- 15 分钟,第二煎 5- 10 分钟。

2.5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 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 1/4- 1/2,即 50- 150ml。

2.6 中药煎药次数一般是 2- 3 次。

一剂药煎 3 次,最少应 2 次。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煎药方法】煎药方法,包括用水量的控制、煎煮时间的控制和火候的掌握这几大类。

每一种煎煮方式,都会影响药物药性的发挥。

不同的药物还有不同的煎煮方法,因此大家想要药物充分发挥药性,就需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正确的煎药方法都有哪些。

1、加水量煎煮中药时,加水量的控制和水的选择,对药汤的浓度和药效有很大的关系。

正确的加水量可以充分发挥药效,以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

用新鲜的冷水或者是温水浸渍中药(最好选择矿泉水),待全部饮片浸润后,即可煎药。

2、火候火候在煎煮药物中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部分。

有些药物需要小火慢煮,而有些药物则大大相反,需要大火快煮。

不同的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否则对药效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害。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煎煮药材时,如何正确掌握火候。

用火在药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

攻下剂、利水剂、或用于阴寒急病、探吐痰饮之剂不加盖,武火速煎;补中、温中等补益剂须加盖,文火缓煎。

3、煎药次数一般药剂均煎二次。

清热解毒剂可煎一次或者两次均可。

4、煎药时间清热解毒剂头煎时沸后煎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煎25分钟左右;调补剂头煎时沸后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煎30- 35分钟。

5、煎出液量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药剂,所煎药液尽量要少,一般为成年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煎煮中药,不仅要注意煎煮方式,还要懂得分辨药物的药性。

不同的药材,它都有自己特殊的药性。

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煎煮的时候需要先煎,而有些药材程碎屑状或者是粉末状,需要放入药包煎煮。

这都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特殊药物的不同煎煮方式。

先煎、久煎药品有毒性的药物为降低毒性常常先煎,如附子、乌头类。

此外,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如金石类、骨类、甲壳类药物和植物药品质地坚实者及脏器类药物也需要先煎、久煎。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石决明、紫石英、磁石、代赭石、龙骨、生牡蛎、鳖甲、龟板、虎骨、百合等,一般先煎10分钟,犀角、羚羊角、玳瑁等先煎1小时。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中药的质量、药效、用法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中药煎煮的10条一般方法及详细描述:1.选材:在煎煮中药之前,必须要选择质量优良,干燥无虫蛀和霉变的中药材。

选择时还要根据配伍关系以及个体差异进行搭配,以达到理想的药效。

2.浸泡:将选好的中药材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浸泡可以使中药材变软,更容易煎煮出药效成分。

3.清洗:浸泡后,应该将中药材清洗干净,以去除浸泡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杂质,确保中药干净卫生。

4.破碎:对于较大颗粒的中药材,需要先进行破碎,以便更好的释放药效成分。

采用破碎工具时,应该避免过度破碎,以免影响药效。

5.冷水入锅: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用冷水加入炖锅中,不要事先加热水,以免影响药效。

6.加热:将中药材加入锅中后,点燃炉火,缓慢加热。

由于中药的煎煮时间较长,所以要采用小火缓慢煎煮,以充分释放药效成分。

7.煮沸:当水开始沸腾时,应该继续小火煮沸,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

此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水位,及时添加水以免中药熬煮过度。

8.排渣:煎煮完成后,需要将煮好的中药渣过滤出来,以便于取药汁。

可以采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过滤,确保药汁清澈透明。

9.取药汁:将过滤好的药汁倒入药杯中,等待药汁冷却后即可服用。

药杯应该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无害的材质制作,避免药汁被污染。

10.保存:中药煎煮后,药汁一般只能在冷藏状态下保存3-5天,冰冻保存则可达一个月。

在保存药汁时,应该使用密封容器,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避免影响药效。

中药煎煮是一项需要仔细细致的工作,只有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普及用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1—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

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2—中药的服药方法宜饭前服用类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3—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正确煎煮中药

正确煎煮中药

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1.浸泡:无需清洗中药,加冷水漫过药面。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2.用具:最好用陶瓷、瓦罐锅,其次用不锈钢锅。

(不用铁、铜、铝、搪瓷)3.用水:干净的冷水(自来水、井水、纯净水)。

水量根据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等因素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

水量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4.火候:开始用大火烧开,沸后小火慢煮15-30分钟。

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

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宜用武火急煎,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滋腻,久煎方能出汁,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煎熬30-40分钟。

久煎药物需搅拌2-3次,以防焦糊。

煎糊中药不可服用。

5.服法: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剂分2-3次,一日一剂。

6.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7.忌口:醋、葱、蒜、萝卜等少食,虾、海鲜、螃蟹等易过敏食物,生冷、腥臭、不易消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应避免。

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8.加锅盖: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含挥发油。

挥发油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如果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9.并非越久越浓:煎中药是将中药有效成分释放、溶解,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煎煮反而会使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药效降低。

10.特殊煎煮:①后下:芳香类含有挥发油类药物不宜久煎,在其他药物煎煮好前10分钟左右,投入后下药,煎煮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如砂仁、薄荷、肉桂等。

②先煎:矿物类、贝壳类、有毒药物因有效成分不宜煎出或者因久煎减少毒性,故在其他药物煎煮前先(矿物类打碎)煎煮3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如磁石、珍珠母、附子等。

可能是最全的煎药技巧总结,照着做,让中药效果更明显

可能是最全的煎药技巧总结,照着做,让中药效果更明显

可能是最全的煎药技巧总结,照着做,让中药效果更明显点击文章末尾蓝色“了解更多”,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传统中药煎服方法的宗旨为减少耗散、尽量提高溶出率。

汤剂之于临床应用,针对病证灵活变通是其优势。

现代煎药机由外国传入大力推广普及,初看是进步,实则有缺陷。

其“高压破坏某些药物成分”、“只煎一次”大一统的机煎方法,汤剂质量无保障,不但浪费药源,还可能有悖物质扩散原理。

因此,中药汤剂如何煎服更有效、更节省,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1.煎药前处理现今中药店及医院药房出售的中药皆为饮片和免煎配方颗粒。

故略去前处理中的炮制等程序,仅从调剂者配方开始。

精品炮制:处方中名贵药物、芳香挥发、热敏药物及味苦难于下咽者,预先特制成细散、颗粒、微丸、胶囊等,免煎、随汤吞服,节省、高效、免苦口。

临用加工:处方中凡籽捣碎,凡仁捣泥,亦另包。

因均含油脂及芳香挥发成分,易外渗走油、虫蛀、挥发耗散,不可久贮,故必需临用加工。

粉末备用:处方中粉末不能清洗,故调剂时另包备用。

饮片清洗:处方中除上述三种外,余药合剂,将饮片加冷水速清洗,去除表面灰尘、霉气及重金属(90%以上),令汤剂药口味纯正。

立即粉碎:按溶质扩散原理,扩散物质的量与扩散物质的颗粒半径成反比。

即颗粒半径越小,溶出量越多,能充分饱和,易浸、易煎,溶出率大大提高。

冷浸温泡:将粉碎颗粒及另包药物共入药锅,加5倍冷水,浸泡20-30分钟,水温渐升,饱和至透。

需要注意的是:动植物药多含淀粉、蛋白质,受热易焦煳、凝固,包裹于颗粒表面,与水隔绝,不能渗透饱和,有效成分煎煮时不能充分置换溶出,直接影响汤剂质量。

故宜用冷水,忌用开水浸泡。

2.煎煮方法本着有利药物成分少耗散、多溶出,以节省药物、降低成本、保障汤剂质量、提高疗效为目的。

创新煎药用具:可采用“密闭冷凝回收/冷却回流煎药壶(锅)”,最大限度保留芳香挥发成分于汤剂中,即少耗散。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加水煮沸:将适量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

2.慢炖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煮约20~30分钟。

在慢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加水。

3.加水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水沸腾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适度煮沸。

4.倒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倒入另一个锅中煮沸,反复倒煮数次,以提取更多有效成分。

5.点煮:先将药材放入几倍水量的锅中煮沸,煮沸后立即用小火继续煮沸10~15分钟,然后立即倒掉水,再重新加入药材和水煎煮。

1.黄芩:先用凉水浸泡黄芩15分钟,然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
30~60分钟。

2.板蓝根:将板蓝根先用水煮沸,水沸腾后用小火煮沸5分钟,然后焖煮约30分钟,最后滤出板蓝根渣。

3.木通:将木通先用开水加热,煮沸后焖煮约10分钟,煮熟后焖煮约30~60分钟。

4.乌梅:将乌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5分钟,再用大火煮沸,最后滤出药渣。

5.石斛:将石斛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15分钟,然后用大火煮沸10分钟,最后滤出药渣。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药材的性质特殊,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才能提取出药效成分。

而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煎煮效果。

总之,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制剂方法,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煎煮方法,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煎煮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药材的损失。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方法
来提取有效成分。

这里介绍几种中药煎煮的常用方法。

一、水煎法
水煎法是中药煎煮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加入
药锅中,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

水煎法适用于煎煮根茎类、动物
性药材和一些生果实的中药。

二、蒸煮法
蒸煮法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难以溶解的中药。

将中药材放入器皿中,在蒸锅内用文火慢慢蒸煮,直到中药材软化。

蒸煮后再用水或者酒提
取有效成分。

三、浸泡法
浸泡法适用于一些质地柔软易溶解的中药材,如花草类药材。

将中药
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或者酒,浸泡适当时间即可提取有效
成分。

当然,浸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

四、焙炒法
焙炒法是将一些药材放入油锅里炸过,炒干炒燥,将药材中的水分除去,便于后续制剂的保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用的药材不建议
采用这种煎煮方法。

五、以药代饮法
以药代饮法是指将中药材放进煮沸的水中煮沸后,代替茶水,这种饮
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这种方法适合的药材较少,
一些有毒的药材不建议采用,以免误伤身体健康。

总之,对于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选择不同的煎煮方法来提取有效成分,同时根据功效选择不同的饮用方式。

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中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千百年来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一次次疾病和瘟疫面前,都是中药拯救了中华文化的延续。

中药的采集、炮制、煎药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如今的大多的中药都是在煎药机中制作而成,且不说疗效有无变化,就“三碗水熬成一碗水”,“文火下药,武火熬”等流传千古的方法,一台机器肯定是无法实现的,那我们带回家熬制的中药到底该怎么煎呢?一、普通药物(无先煎后下等药物)煎煮法1.头煎(1)浸泡:将中药倒入药煲内,加3—4碗水(800mL—1000mL)浸泡30分钟;如果药物体积较大,可用手按压一下,使水能充分浸泡药材,无需加过多的水。

(2)煮药:用大火煮沸后把火调至稍小,保持微沸状态,40分钟煲至1碗水(约250mL)即可饮用。

(部分药物煮沸20分钟煮至1碗即可,就诊时会特别交待。

)2.复煎(翻煲)煎好头煎后将剩余的中药渣加2碗半水(约700mL)大火煮沸后40分钟煲至1碗(约250mL)。

与头煎隔4小时以上再服。

二、特殊药物煎煮法1.先煎药(1)一般先煎药:沈大夫常用一般先煎药如石膏、水牛角、羚羊骨、龟板、鳖甲、牡蛎、龙骨、磁石、珍珠母、龙齿、三七等。

此类药物倒入药煲内,加2碗水(500mL)浸泡10分钟(其余药物按普通药物煎煮法先浸泡),然后先煎药大火煲20分钟,再把其他药(渣和水)倒入一起煲中一起煎煮40分钟至1碗水即可饮用。

(2)特殊先煎药沈大夫常用特殊先煎药如:熟附子(/制附子/淡附片)、制川乌等。

此类药物倒入药煲内,加2碗水(500mL)浸泡10分钟,大火煮沸后把火调小,保持微沸状态,煲1小时。

其余药物处理同前。

2.后下药:沈大夫常用后下药如砂仁、蔻仁(/豆蔻)等。

此类药物在“普通药物”“头煎”即将煎好5—10分钟前倒入煲中同煎,可不浸泡。

复煎与其余药物一起即可,无需再后下。

3.焗服药:沈大夫常用焗服药如:薄荷,肉桂等。

焗服药不需要煎煮,只需将其倒入碗中,将煲好的中药汁倒入,像泡茶一样焗5-10分钟即可饮用。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煎煮
出来,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煮,使中药药性逐渐煮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结构松散易煮烂的草本植物。

2.浸泡法:将中药放入水或酒中浸泡数小时,让药材慢慢释放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效短暂的中草药。

3.红烧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一起烧到入味,然后添加肉类或者海鲜一起红烧,可以增强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补益药材。

4.蒸煮法:将中药放入蒸锅中蒸煮,利用水蒸汽的温度和湿度慢慢煮药,保留药品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数中药。

5.泡茶法:将中药和茶叶混合泡茶,可以增加茶叶的茶韵和药材的功效,是一种极为适宜的饮用方式。

6.烧煮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放入煲汤中烧煮,时间久一些,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完全煮出,适用于中药汤制。

7.浸泡醋法:将中药放入醋中浸泡,利用醋的酸性可以更好地溶解药材
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皮肤病。

总之,中药煎煮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应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煎制中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在煎制中药时,还需要注意煮药的时间和火候,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药效。

中药的煎煮每张100份

中药的煎煮每张100份

中药的煎煮法一、煎药前的准备:1、煎药容器:通用有盖的搪瓷砂锅,不但价廉,而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预浸及加水量:煎药前先将药物倒入煎药容器内,用冷水或温水浸泡半小时,使水充分浸透药物,使得有效成分煎出。

煎药前再加水至高出药面3-5cm,第2次煎煮用水相应减少,加水至药物表面即可。

3、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水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纯净水均可。

二、煎药火候:一般应掌握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

先武水是指在药物没有煮沸之前用较大的火力,使水很快蒸沸。

后文火是指沸腾后改用较小的火力,使之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散失,避免药液外溢及因锅底受热过猛致药物焦糊。

三、煎煮时间:解表药头煎是沸后15-20分钟,二煎是沸后10-15分钟;滋补药头煎是沸后30-35分钟,二煎是沸后20-30分钟;一般药剂头煎是沸后20-25分钟,二煎是沸后15-20分钟。

或遵医嘱灵活掌握。

四、煎药次数:一般2次为宜。

头煎倒出药汁后,再加适量水,煎者所需时间。

将头煎与二煎药汁混合。

总药量约为200-300ml,小儿酌减。

五、特殊煎法1、先煎;2、后下;3、包煎;4、烊化;5、另炖或另煎;6、泡服;7、冲服。

中药的服药法中药服药法是根据不同的病情,药物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服药次数、服药时间、服药温度,同时注意服药宜忌,使中药充分发挥药效的一种方法。

1.服药次数:汤药一般每日1剂,将头煎与二煎的混合液分2~3决于早、晚或早、午、晚饭后各服1次。

危重病人每日可服2剂,遵医嘱分服。

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应定时定量服,每日2—3次。

2.服药时间:一般汤药宜在饭后1—2小时服。

病在胸膈以上者宜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下者宜饭前服;病在四肢、血脉者清晨服;病在骨髓者晚上服;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消导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驱虫药宜临睡前及早晨空腹服;逐水药宜早晨空腹以枣子汤送服;治疟药、平喘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调经药宜在经前3~5日开始服用。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步骤来进行煎煮的。

一般步骤如下:
1. 准备药材:按照方剂所需的比例准备好各种药材,并进行清洗和处理。

2. 准备容器:选择适合容纳药材和煎剂的锅或瓦斯炉,并清洗干净。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在浸泡好的药材上加入适量的水,水的量一般是药材的3-5倍。

5. 正式煎煮:煎药时采用的是温火煮沸,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外观变化来调整。

6. 监测:在煎制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药液的外观和颜色的变化,以及闻气味来判断药液是否煮沸。

7. 过滤:煎煮时间结束后,将药液过滤将药渣去除。

可以用纱布或细筛过滤。

8. 汇总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汇集在一起。

如果需要分数次服用,则可以将药液分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以上是中药标准煎剂的一般煎煮方法,具体的煎煮步骤和时间可能会根据药材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一、中药煎煮传统煎煮方法
•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中药煎煮新煎煮方法
•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

下面将为你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和服用方法。

一、中药煎煮方法:1.煎药量和时间:(1)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合理调配药材的比例,按照药方中各药的煎煮时间确定煎药的时间。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先将其放入煎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再加入后期需要的药材。

煎煮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2.煎煮火候:(1)不同的中药材对火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根茎类、硬质草本和矿物质药材需高温煎煮,而叶、花、薄皮等柔软药材则需用中小火。

(2)煎药时要掌握好火候的控制,避免中药煎煮时过热或过焦,以免影响中药的药效。

3.煎煮前处理:(1)所有的中药材在煎煮前都需要用冷水浸泡,浸泡的时间因药材而异。

(2)对于粗纤维的中药材,需用刀片切割,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4.煎煮水量和次数:(1)煎煮水量要与药材的性质相适应,药材比较多、性质较粘稠的,水量适当增加。

(2)对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可以分多次煎煮,将每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饮用。

5.煎煮器具和注意事项:(1)煎煮时应选用耐火瓦罐或不锈钢锅,尽量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易氧化和溶解的容器。

(2)在煎煮过程中,应常用勺子搅拌,以免中药粘锅底。

同时,还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造成药液溢出。

二、中药汤剂服用方法:1.温热饮用:(1)中药汤剂服用时应保持温热,用热水冲服,不要用冷开水。

(2)饮用中药汤剂的时候,应该小口慢慢喝,以增加中药的吸收率。

2.慢慢服用:(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慢慢喝,不要一口气灌下,以免引起呼吸困难。

(2)服用中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宜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以免烫伤或噎到。

3.饮食禁忌:(1)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和冷热不均的食物。

(2)服药期间忌烟酒,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就寝禁忌:(1)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当天晚上不宜马上就寝,以免影响药效的吸收。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方法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制药技术,它包括药材的选配、破碎、清洗、浸泡、炖煮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介绍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水煎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直至药液浓缩。

2.浸泡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使其充分吸水。

然后将浸泡的药材一同加入锅中,进行水煎煮法。

3.煎煮时间控制法: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

如易溶性药物,需要短时间的煎煮,而不易溶性药物则需要长时间的煎煮。

4.冷水煎法:将药材加入冷水中,然后再煮沸。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带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5.蒸煮法:将药材放入蒸汽锅内,用蒸汽加热,使其药液浓缩。

6.砂锅煎煮法: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砂锅放入炉上,用小火慢炖。

7.多次煎煮法:将药材用水煎煮一次,然后过滤药液,再用相同的药材再次煮沸。

重复煎煮多次,直到药材的性能发挥完全。

8.滚煮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至刚刚淹没药材,然后用大火煮沸。

此后调小火慢慢煮沸,直至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9.盐煎法:将药材与适量盐混合,然后加水煎煮。

盐的存在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

10.筛选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煮沸,然后将煮沸后的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将渣滓去除,再进行第二次煎煮。

以上是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的简要描述。

煎煮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需求。

中药煎煮是一门技术活,掌握好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加中药的疗效。

中药煎煮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控制,需要注意火力大小、煎煮时间以及加水的分量等因素。

只有熟练掌握中药煎煮方法,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的中药制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一、先用冷水浸泡
每剂中药,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

通过冷水浸泡之后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才便于有效成份煎出。

浸泡不得用开水,那样可导致中药表面的蛋白质、淀粉很快受热凝固或糊化,或使之形成胶体,使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二、水量适当
用水量以浸过药物1至2厘米为宜
三、正确掌握火候
先用大火急煎,沸后改用小火缓煎
四、入药方法
1、先煎:应先煎15-20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
2、后下: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煮10-15分钟即可
3、烊化:需要另外炖化,再兑入其他药同服
4、冲服: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五、煎药时间、次数和药汁的滤取
沸后,头煎再煎10分钟,煎完趁热过滤。

可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

二煎沸后20分钟。

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六、服药方法
将两次滤液混匀,再分二次温服。

每日一剂。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
中药学煎药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中药汤剂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中药学煎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药材:将需要煎煮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灰尘。

2. 加水:根据药材的种类、质量和煎煮目的,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情况下,水的用量是药材的3-5 倍。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浸泡时间一般为30 分钟至 1 小时。

4. 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和水放入煎煮锅或药壶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

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种类和性质而定,一般为20-30 分钟。

期间需要不时搅拌,以防止药材粘锅或溢出。

5. 过滤:煎煮完成后,使用滤网或纱布将药渣过滤掉,保留药液。

6. 二煎:如果需要,可以将药渣再次加水煎煮,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二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

7. 调整药液:根据需要,可以将药液浓缩或稀释,调整药液的浓度。

煎药的具体方法和时间可能因药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些药材可能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

因此,在煎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师,以确保正确的煎药方法和剂量。

此外,煎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药液的质量和效果。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和煎煮过程之后,才能发挥出其最佳的药效。

正确地掌握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和炮制时间,供读者参考。

一、煎煮方法1.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煎煮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冷水中,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使药材浸泡在水中,继续加热。

(3)根据药材的特殊情况,适时加热保温,保持水位不变。

(4)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情况,醋的加入可以改变药性,增强药效。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水位稳定,药材浸泡在水中。

(3)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3.蜜炙法蜜炙法常用于一些寒凉性的中药材,通过与蜂蜜炙烤,提高药材的温热性,改变药性。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2)将调制好的药材加热至材料外表稍微泛黄。

(3)取出调制好的药材,晾干后即可使用。

二、炮制时间1.炙炮炙炮是一种将中药材暴露在直接火焰下进行炙烤的炮制方法。

一般适用于寒凉性药材,炙炮可以温热药材,增强其药性。

炙炮时间以药材变色或出现焦香味为宜,常见炙烤时间为2-3分钟。

2.炒炮炒炮是将中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制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寒凉性药材,可以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

炒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药材的情况酌情调整。

3.烘炒烘炒是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炉火中进行烘炙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烘炒可以去湿、驱寒、干燥药材。

烘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根据药材的湿度和需要酌情调整。

总结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最全煎药方法来了!文章总结了如何煎药,以及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

赶紧收藏、转发起来。

NO.01
一般药物煎煮方法
1.选择器具:砂锅、瓦罐。

搪瓷、玻璃次之。

不可用铜、铁、铝锅。

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洁净为主,也可选择自来水、井水、蒸馏水。

3.煎药火候:有文、武火之分。

武火,又称急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文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

4.浸泡药材: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高出药材即可。

花、茎、全草类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

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5.加水量:将饮片放入煎锅内,第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cm。

第二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1-2cm。

花、叶、全草质地松泡的用水量较大,可酌情多加水。

煎煮矿物、贝壳质地坚实的药物,用水量少,正常水量即可。

6.中药煎煮:中药煎煮时一般分为2煎。

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15-20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早晚各一次。

NO.02
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1.滋补药物
滋补药物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滋补药物煎药时间宜长。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3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早晚各一次。

2.解表药、清热药物
解表药、清热药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解表药、清热药煎药时间宜短。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再大火煎3-5分钟。

二煎大火煮开后,再煎3-5分钟。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早晚各一次。

NO.03
煎煮有特殊要求的药物
1.先煎
先煎:指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优先煎煮的药物,煎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如何判断呢?看处方就可以如果有先煎药材,处方中会在这个药后面加上“(先)”,如:龙骨(先)。

与此同时,你的每一付中药里面都会有一个单独装起来的小药包,不要把这味药和其它药物混合在一起。

先煎药材煎煮时间多在20-30分钟。

此外有毒药材,一般先煎煮45-60分钟。

先煎药是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

应打碎先煎。

常见的先煎药物: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生龙齿、自然铜、禹余粮、滑石块、紫贝齿、石燕、石
蟹、金礞石(布包先煎)药物都需要先煎。

有毒中药需先煎:附子、川乌、草乌
2.后下
后下:指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后,再放入锅里进行煎煮的药材。

如何判断呢?看处方就可以
同先煎药材一样。

后下药物,在处方中,会在这个药后面加上“(后)”,如:薄荷(后)。

与此同时,你的每一付中药里面都会有一个单独装起来的小药包,不要把这味药和其它药物混合在一起。

一般在其它药物煮沸后5-10分钟,放入药物。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后下药物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

常见的后下药物,如薄荷、金银花、砂仁、青蒿、沉香、鲜藿香、鲜佩兰、紫苏叶、白豆蔻、草豆蔻等。

钩藤、大黄、番泻叶药物久煎容易破坏有效成分。

3.包煎
包煎:指一些药物需要单独用纱布包,包起来,再同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包煎药物,在处方中,会在这个药后面加上“(包)”,如:旋复花(包)。

与此同时,你的每一付中药里面都会有一个单独装起来的小药包,不要把这味药和直接和其它药物混合在一起。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包煎:主要指一些粘性强、粉末状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在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者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者糊化。

常见包煎药物: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辛夷、马勃、益元散、蛤粉、滑石、车前子、旋复花、蒲黄、灶心土。

4.另煎
另煎:指一些药物比较贵重,需要单独煎煮,煎煮后药液另服,或者和其它煮好的药液混合服用。

通常另煎2-3小时。

与此同时,药物里面也会有一个单独包好的药物。

不要和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另煎,又称另炖,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检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

一般另煎2-3小时。

常见药物有: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红参、高丽红参、鹿茸片、西红花、冬虫夏草。

5.烊化
烊化:指一些粘性较大的药物,粘性较大。

避免黏锅。

可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物加热融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

也可用此类药物放入其它药物滚烫的煎液中加热融化。

同样的这部分药物,也会是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包起来。

具体方法可遵循医嘱。

烊化又称溶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以避免入煎黏锅,或粘附其它药物影响煎煮。

因此会选择烊化方式服用。

需烊化的药物: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蜂蜜、饴糖。

6.泡服
泡服:用少部分开水,或者煎好的其它滚烫的药液,把需要泡服的药物,加入其中。

加盖闷润,减少挥发。

浸泡半小时后,滤渣服用。

同样的这部分药物,也会是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包起来。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泡服,又称焗服,主要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

用泡服的方法服用。

焗服药物有:西红花、胖大海、番泻叶。

7.冲服
有一些粉末性的药材,需要用温开水,或者煎好的药物冲服。


药物放入碗中,倒入温开水或者药液,一起进行服用。

同样的这部分药物,也会是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包起来。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者复方其它药物煎液冲服。

如麝香、牛黄、朱砂粉、珍珠粉、羚羊角粉、猴枣、马宝、西洋参粉、鹿茸、人参、蛤蚧。

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疗效也常研末冲服止血药:三七粉、石蕊花、白及。

息风止痉药物:蜈蚣、全蝎、僵蚕、地龙。

用于制酸止痛: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做散剂冲服:雷丸、鹤草芽、朱砂。

以及一些液体药物: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

8.后下
煎汤代水:指先煎此部分药物,再用此部分药物的上清液,代替水煎煮其它药物。

同样的这部分药物,也会是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包起来。

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煎煮其它药物。

煎汤代水药物有:灶心土。

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

也需要煎汤代水。

另有一些珍贵药物,需要单独处理,但用法不一,现总结如下:川贝母、紫灵芝、红豆杉。

总结一下,在特殊煎法这一部分,在草药中,都会单独包成小包装。

在出现小包装时,弄清楚用法用途,不宜直接拆开,和其它药物放一起煎煮。

虽然特殊煎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是先煎、后下、另煎、烊化这
几个部分。

煎法介绍只针对一般情况,在临床上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如果医生有其他要求,则遵医嘱即可。

NO.04
服药时间
一般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

分两次服用,成人一般一次150ml左右,儿童一般每次75ml左右。

一般间隔4-6小时。

及常说的早、晚服用。

常温服。

特殊服药方法:
急性病、热性病:可以1日2剂。

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或者对肠胃有刺激,以及消食药宜饭后服用。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部位疾病,宜饭前服用。

安神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驱虫、攻下药物:通常空腹服用。

解表药物:宜热服。

滋补药物:宜饭前服用。

峻下逐水药物:宜晨起时服用。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用,都应与进食间隔1小时左右。

- END-
读完文章,你煎药方法做对了吗?赶紧转给周围正在喝中药的小伙伴。

此篇经验全面,赶紧收藏、转发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