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学习材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一、导学案的基本知识

含义: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宄,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体现是素质教育而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地位: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作用:划定学习范围、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

二、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问题的设臵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引导、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案中设臵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

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

7、课时性原则。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三、导学案结构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臵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一份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至少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导学案。

注意:“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

①、目标出发点不同:“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②、目标的对象不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尽收眼底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③、表述的程度不同:“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看懂,操作性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

④、目标的目的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⑤、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多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知道”等“表示常见的”“超常规思维”等可检测的明确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如英语导学案应说明学生利用哪些资源(教师、同伴、磁带、光盘、图片、拼图规则等)学习新单词、新句型。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归纳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归纳小结是将问题逻辑关系显性化的一个环节,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当堂检测。当堂检测题的编写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当堂检测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难度要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建议可设臵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或者后面安排5—8道课外作业(课后巩固)。

9、课后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课后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1)从过程来看,可以是学生预习中的反思,也可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2)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三问”:①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②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或对什么问题很有兴趣?想深入探讨?)③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