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合集下载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征求意见稿)2008 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2008 上海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8] 号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

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二○○八年月日前言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至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址:上海市灵石路930号,邮政编码:200072),以便修编时参考。

混凝土路面路基沉降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路面路基沉降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路面路基沉降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路面路基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混凝土路面路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混凝土路面路基的沉降情况,对于公路工程的安全运营和维护至关重要。

二、检测方法混凝土路面路基的沉降检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静载荷试验法静载荷试验法是利用重载车辆对路面路基的荷载作用,通过测量路面路基的变形情况,计算出路面路基的承载力和沉降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已经通车的公路,能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评估路面路基的性能,但需要考虑交通管制、交通安全等问题。

2. 动态加载试验法动态加载试验法是利用冲击负荷或者振动负荷对路面路基进行荷载作用,通过测量路面路基的动态响应,计算出路面路基的承载力和沉降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新建公路或者维护工程,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路面路基进行检测,但需要考虑噪声污染等问题。

3.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面路基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路面路基的沉降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对路面路基的沉降进行长期监测,但需要考虑激光测距仪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检测步骤1. 静载荷试验法(1)选择适当的荷载:荷载应该足够大,能够使路面路基产生明显的变形,但不能超过路面路基的承载能力。

(2)布设试验点:根据实际情况,在路面路基上布设试验点,通常每100米左右布设一个试验点。

(3)进行荷载试验:将重载车辆放置在试验点上,进行荷载试验,记录车辆行驶时的速度和轴重。

(4)测量变形:在荷载试验过程中,使用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对路面路基的变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计算沉降量:根据测量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出路面路基的沉降量和承载力。

2. 动态加载试验法(1)选择适当的荷载:荷载应该足够大,能够使路面路基产生明显的变形,但不能超过路面路基的承载能力。

(2)布设试验点:根据实际情况,在路面路基上布设试验点,通常每100米左右布设一个试验点。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是针对建筑基础施工、土地开发项目以及城市道路改造等工程中的地面沉降问题而制定的一项技术指导文件。

本文将对该技术规程进行全面概述和详细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地面沉降监测的背景和重要性、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监测方法和仪器选用要点。

详细内容解读部分将对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包括基本原则和流程步骤、施工现场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等。

应用案例分析部分将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来展示地面沉降监测与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在不同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将对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进行详细概述和解释,加深读者对该技术规程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案例分析,使读者了解到地面沉降监测与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的重要性,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我们也希望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推动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地面沉降监测的背景和重要性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垂直方向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可能由于自然因素(如地壳变形、岩石侵蚀等)或人为因素(如施工活动、开采活动等)引起。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建设和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它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损坏、结构倒塌、地质灾害发生等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以保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持续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预防潜在风险并减少经济损失。

2.2 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概念和意义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中地面沉降问题的方法。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摘要:地面沉降量增加过快大会易造成各种建筑物大量下沉、地下电缆管道大面积破损、洪涝地震等各类灾害持续加剧蔓延等的一系列突出问题,给整个国民经济安全造成极为巨大潜在的严重损失。

针对当前上述严峻问题,结合前人多年收集的各种研究报告资料,本文着重对区域地面的沉降特征进行开展了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综合与评价验证了各地现有成熟的各种地面异常沉降特征预测体系及各种监测分析技术,并着重根据各不同地区地面反常沉降行为的主要特性,提出有了具体针对性可行的综合预防应对策略措施及相关治理工作措施,对加强地面超常沉降预防治理应对工作都有着一定价值的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治理措施1地面沉降相关的监测技术概括1.1 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大范围监测技术水准测量站1~5技术较为可靠、成熟,高程测点系统存在较大失效的可能性,集成化、自动化应用程度比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信息化的监测工作需求全球定位系统(GPS)1~10点式监测,集成化、自动化运用程度很高,布设和密度相对较低,成本投入较偏高合成孔径干涉仪雷达(InSAR)1~20分布式光纤连续面监测,集成化、自动化及控制一体化程度要比较高,成本要求比较高,精度要求易受地面农作物等环境因素干扰等的影响分布式光纤0.01精度高、效率比较高,性能要成熟和可靠,自动化系统集成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施工技术方法比较简便,成本要稳定和可控,脆弱和易剪断,安全可靠存在应变折减小地尺度范围变形监测新技术分层标0.1点式变形监测,可实现分别实现对地层不同变形类型地层剖面的压缩和变形(膨胀)的测量数据及动态监测,实施应用时难度一般稍嫌大,成本要求亦较高基岩标0.1点式形变监测,数据可靠性能力更要求强,传感采集点密度也一般都较低,实施工作中技术难度都比较之大,成本较高。

1.2SBAS⁃InSAR技术SBAS监测技术是指一项是由Beradino等人团队在于2002年时所首先提出来使用的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的InSAR监测方法[详见图表12页]。

建筑工程中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中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中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地基沉降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地基沉降监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地基沉降监测的技术规程,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设备的选择1.测量仪器(1)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测量高差的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测量角度和距离的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和移动情况。

(3)倾斜仪:倾斜仪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包括水平倾斜和垂直倾斜。

2.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用来采集监测仪器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

常见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有线数据采集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3.监测软件监测软件是用来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软件,可以绘制监测曲线、生成报告等。

常见的监测软件包括AutoCAD、Excel和Matlab等。

三、监测方案的制定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的选择应该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沉降情况,选取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监测。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该分布在建筑物的四个角落和中心位置。

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沉降情况来确定。

对于重要的建筑物,监测频率应该较高,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对于一般建筑物,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一般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3.监测时间监测时间应该与建筑物的使用时间相对应,包括建筑物的施工期、使用期和维修期。

对于新建建筑物,应该从施工期开始进行监测,直到建筑物使用后一段时间。

对于旧建筑物,可以选择在维修期进行监测。

4.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该通过监测软件进行。

首先,应该将监测数据输入到监测软件中,并绘制监测曲线。

然后,应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沉降量、倾斜量和移动量等。

最后,应该生成监测报告,以便于对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人类建设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地壳表层土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导致不同地区地面的高度有所下降,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地质问题。

通常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共有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发展比较缓慢,区域影响较大,产生的原因复杂和治理问题多等,沉降的长期存在对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资源调度、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主要分析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沉降预测;治理措施引言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分析工作,地面沉降的治理工作也有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有效控制其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沉降问题,日后的研究工作开展仍十分困难。

随着地面沉降问题的日益严重,为防止地面沉降导致巨额损失,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分析因地面沉降监测范围有所差异,监测技术包括大范围监测技术和小范围监测技术。

大范围监测技术通常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及水准测量等。

GPS监测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对一个指定的测量地点进行三边测量定位,根据测量定位获得的地面高程数据实现地面沉降监测。

InSAR监测技术是沉降监测的先进技术,通过对固定点测得干涉图像和波形信号,模拟出测量点的三维模型特征,然后比较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得干涉条纹,进而得出测量点高程数据的变化,达到沉降监测目的。

多年以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已成为国际区域光纤通信成果中新型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光时域反射仪(OTDR),把光纤当作传感元件,发挥其在传输过程中的介质特性,研究光纤在各个区域的温度和应变分布规律,完善沉降监测方法。

小范围监测技术包括常见的水准测量、基岩标及分层标等方法。

其中,水准测量也被称作几何水准测量,该方法是通过水准尺和水准仪2种仪器来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差关系,保证在某个区域内沉降监测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监测精度。

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处理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处理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处理技术规范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与处理的技术难题。

本文将从施工现场沉降观测的必要性、观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沉降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施工措施的调整与优化、监测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定与遵循等六个方面,探讨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处理技术规范。

一、沉降观测的必要性施工现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基与构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地基沉降异常或不均匀,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在沉降观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测量,如全站仪法、水准测量法、GPS定位法等。

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技术进行实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和观测频次的确定。

三、沉降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通过施工现场的沉降观测,会得到大量的测量数据,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至关重要。

在对沉降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规律的发现,进一步判断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沉降异常或不均匀的情况。

四、施工措施的调整与优化数据分析结果一旦确认了施工现场存在沉降异常或不均匀的情况,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可能包括:加固地基、调整施工顺序、改变施工工艺等,以降低沉降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五、监测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监测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沉降观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及时将监测结果及处理措施反馈给相关的设计、施工和质检单位,以便他们能够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六、相关规范的制定与遵循为了保证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与处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在沉降观测与处理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处理结果的可靠性。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旨在通过监测混凝土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沉降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二、监测设备及安装(一)监测设备1.测量仪器:应选择精度高、灵敏度好、稳定性强、数据处理方便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2.数据采集器:应选择具有存储容量大、数据传输稳定、操作简便的数据采集器,如手持式数据采集器、自动数据采集器等。

3.传感器:应选择与监测对象匹配、精度高、可靠性强的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

(二)安装方法1.测量仪器:应选择平整、稳定的地面或平台进行安装,并进行定位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2.数据采集器:应选择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如监测室、控制室等,避免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

3.传感器: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要求进行选型和安装,避免传感器受到外部干扰和损坏。

三、监测方案及方法(一)监测方案1.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建筑物结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保证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监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地基沉降的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每月一次。

3.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二)监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通过水准仪对监测点进行高程测量,计算出监测点的沉降量。

2.全站仪测量法:通过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高程变化的测量,计算出监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量。

3.应变测量法:通过应变传感器对监测点进行应变测量,计算出监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量。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一)数据处理1.数据采集:应按照监测方案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传输:应选择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安全性。

3.数据处理: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是用于监测建筑物地基沉降情况的一种技术。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大的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因此,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技术对于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二、监测仪器及设备1.测量仪器:地基沉降监测仪器通常采用自动水准仪、水准盘或压力计等仪器。

2.数据采集仪器:一般采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包括地基测点、控制点、基准点等。

三、监测点的设置1.监测点的数量:监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结构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个建筑物至少应设置3个监测点。

2.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周围或建筑物内部,以便及时监测地基沉降情况。

3.监测点的深度:监测点的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监测点的深度应在1.5~3米之间。

四、监测周期1.监测周期的选择:监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监测周期为1个月。

2.监测周期的调整:如果发现地基沉降速度明显加快或建筑物出现明显的变形时,应及时调整监测周期。

五、监测流程1.监测前准备:在进行监测前,应先进行场地勘察、监测点的设置、仪器设备的校准等工作。

2.监测过程:监测过程中应保持仪器设备的稳定,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监测结果的报告:监测结果应及时制作报告,将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六、维护和保养1.仪器设备的保养:仪器设备应注意定期进行清洗、校准和维护,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2.现场维护:现场维护应注意保持监测点周围的环境整洁,避免影响监测结果。

3.数据存储: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存储,以备不时之需。

七、结论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是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9.02.01
•【字号】沪建交〔2009〕102号
•【施行日期】2009.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
正文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沪建交〔2009〕102号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市建设交通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
DG/TJ08-2051-2008,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二〇〇九年二月一日。

混凝土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技术背景混凝土沉降监测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混凝土沉降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施工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二、监测方法混凝土沉降监测通常采用测量仪器进行。

目前常见的测量仪器有水准仪、全站仪、自动水准仪等。

1.水准仪水准仪是测量高度差的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地面高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沉降的情况。

使用水准仪进行混凝土沉降监测时,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测量好参考点的高度,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次测量参考点的高度,然后计算出混凝土沉降的高度差。

2.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综合性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高度、水平角度、垂直角度等多个参数。

使用全站仪进行混凝土沉降监测时,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设置好参考点,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次测量参考点的坐标,然后计算出混凝土沉降的坐标差。

3.自动水准仪自动水准仪是一种自动化水准仪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水准仪的高度。

使用自动水准仪进行混凝土沉降监测时,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设置好参考点,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次测量参考点的高度,然后计算出混凝土沉降的高度差。

三、监测流程混凝土沉降监测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确定监测目的和监测点位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沉降监测的目的和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该覆盖整个施工区域,并尽可能地考虑到混凝土沉降可能出现的位置。

2.选择测量仪器根据监测点位和监测目的,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

3.设置参考点在混凝土施工前,设置好参考点。

参考点应该是固定不变的物体,如墙角、柱子等。

参考点应该清晰标记,并记录下来。

4.进行监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混凝土沉降情况和施工进度来确定。

5.记录数据在监测过程中,需要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数据,并及时处理计算。

数据记录应该准确无误,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目录1. 项目概况 (2)1.1 工程背景 (3)1.2 受影响路段概况 (4)1.3 施工方案 (5)2. 路面沉降监测 (6)2.1 监测点设置及选取依据 (7)2.2 监测仪器及方法 (8)2.3 监测数据采集及分析周期 (9)2.4 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 (10)2.5 监测成果汇报方式 (12)3. 路面沉降预测 (13)3.1 沉降预测模型构建 (14)3.2 预测参数确定 (15)3.3 沉降预测结果分析 (16)4. 路面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16)4.1 施工工艺优化 (18)4.1.1 上覆土处理 (19)4.1.2 顶管施工顺序及方法 (20)4.1.3 发力控制及安全措施 (21)4.2 土工材料应用 (21)4.2.1 顶管管 bedding (22)4.2.2 支护结构设计及材料选用建 (23)4.3 沉降控制措施 (25)4.3.1 路面提升措施 (26)4.3.2 沉降预填料 (27)4.3.3 排水控制及防处理措施 (29)5. 应急处理方案 (30)5.1 沉降超标报警系统 (31)5.2 沉落治理方案 (32)5.3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33)6. 成本控制 (35)6.1 项目预算 (36)6.2 成本控制措施 (36)7. 监理与验收 (37)7.1 监理机构职责 (39)7.2 验收标准 (40)1.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针对某城市的市政工程顶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路面沉降问题,进行详细的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的研发。

项目背景为现代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地下空间利用日益增多,顶管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空间开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限制问题。

顶管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层结构受扰动等问题,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光纤监测规程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光纤监测规程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光纤监测规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问题,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情况,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先进的监测方法——地裂缝光纤监测技术。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表面下沉的现象,通常由地下岩石的压缩、水分变动、地下水抽取等因素引起。

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道路等结构物的损坏,甚至引发地面塌陷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地裂缝是地表裂缝,通常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垂直运动往往会导致地裂缝的形成。

地裂缝的存在会导致土地的不稳定,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因此,监测地裂缝的情况能够提前预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裂缝光纤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原理的监测方法。

该技术利用光纤的特殊性质,将其作为传感器,通过测量光纤中光信号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情况。

具体而言,通过将光纤埋设在地下,光纤会受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运动的影响,导致光信号的变化。

监测系统会实时记录光信号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地裂缝光纤监测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地裂缝光纤监测工作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根据地质条件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活动性、地下水位、地表覆盖等因素,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光纤的布设:根据监测点的位置和需要,将光纤进行布设。

光纤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布设方式应符合规程要求,以确保光纤能够准确地感知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情况。

3.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测系统会实时采集光信号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过程应规范和可靠,以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及时反映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情况。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施工方案1、建设工程路面沉降监测1.1 一般规定1.1.1 建设工程因施工建设或运营诱发的周围区域地面沉降,应在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进行监测工作。

1.1.2 监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编制监测方案。

1.1.3 地面沉降监测成果应进行检查验收,并编制检查验收报告。

1.2 监测方案1.2.1 监测方案编制前,应对拟建场地进行现场调查,并收集下列资料:场地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报告;工程设计、施工相关资料。

1.2.2 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类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概况及工程周围重点保护对象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网(点)布设;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监测频率;监测预警;监测成果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人员组成。

1.3 监测范围1.3.1 监测范围应依据建设工程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等级、工程类型和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确定。

1.3.2 根据监测目的、任务的不同,监测范围宜划分为常规监测区和重点控制区。

无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资料时,可参考表1.3.1确定。

表1.3.1 建设工程诱发地面沉降监测范围分区表注:表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D为隧道底板埋深, C为隧道外径。

1.3.3 常规监测区范围内的监测工作应符合现行上海市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1.3.4 建设工程出现突涌、流砂等问题时,监测范围应适当扩大,以能控制地面沉降影响范围为宜。

1.4 监测项目1.4.1 监测项目一般分为地面沉降监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降排水量监测等。

1.4.2 监测项目宜依据建设工程类型进行选择,也可参照表 1.4.2执行。

表1.4.2 监测项目表注:√应测项目;〇选测项目。

1.5 监测网(点)布设1.5.1 水准控制网布设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区域外应布设一等、二等水准控制网,水准控制网由基准点组成。

地表沉降预防及处理措施

地表沉降预防及处理措施

地表沉降预防及处理措施一、地表沉降控制措施针对本区段地质情况,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1、建立沿线的地面沉降观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取得初始数据,并将所有的监测点清晰地标在线路平面图上;2、在隧道开挖时对量测结果进行整理,以获得开挖参数与沉降点的关系,以便在施工中调整各项参数;3、在开挖过程中,必要时对地面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运用优化施工参数的方法,进一步控制地面沉降曲线的特性指标,满足建筑物保护要求;4、地面沉降变化值较大时,加密观测和加强现场值班;5、建立严格的沉降量测控制网络,及时定期进行监测,以掌握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及对隧道结构本身的影响;6、加强初期支护施工质量,必要时增加支护措施。

二、洞内流砂的应急处置1、洞内发生流砂时立即停止施工,必要时用砂袋或袋装水泥进行反压。

2、增大抽水量,降低地下水位。

3、打设注浆管,对流砂地层进行注浆加固。

三、地面沉陷的应急处置1、地面发生沉陷时,立即在沉陷区外安全地带设置警戒,保证车辆和人员安全。

2、迅速通知交警进行交通疏导。

3、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上报,在现场制定抢险方案。

4、洞内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应急准备。

5、通知管线产权单位切断沉陷影响区内的管线。

6、加密洞内和地表监测点和观测频率,加强现场值班。

四、暗挖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隧道开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据“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对不同施工段,采取不同施工方法;2、采用超前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察,观测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及时制定应对措施;3、加强初期支护,预防塌方。

开挖后及时进行锚喷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土体的整体稳定性;4、由各工班抽调精明强干的工人成立抢险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和培训工作。

熟悉抢险程序,一旦隧道发生塌方,迅速、果断、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和处理,详细观测塌方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塌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并及时迅速处理;5、若塌方较严重,可能会危及到洞室的稳定,立即用方木或工字钢将洞室支撑起来,拱部用方木做扇形支撑架,加强监控量测,待结构稳定后,用喷锚回填处理并预留注浆管,注浆加固。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地基沉降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的方法和步骤,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设备1.测量仪器(1)经纬仪:用于测量监测点的位置坐标。

(2)水准仪:用于测量监测点的高程。

(3)倾斜仪:用于测量监测点的倾斜角度。

(4)变形仪:用于测量监测点的沉降量。

2.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数据传输设备等,用于实时采集监测点的沉降和倾斜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监测点设置1.监测点布设监测点应该布设在建筑物重要部位和地基变形较大的地方,监测点之间应该均匀分布,不能过于集中。

2.监测点数量监测点数量应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地基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点数量应该超过10个,同时要保证监测点布设的密度。

3.监测点标志监测点应该用标志物进行标记,标志物应该稳固可靠,不易被移动和破坏。

四、监测方法1.测量时间监测应该在建筑物开始施工前进行,同时应该在建筑物完成后进行再次监测,记录两次监测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测量频率监测的测量频率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地基的变形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的测量频率应该在每个月至少一次,如果地基变形较快,则应该增加测量频率。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该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应该对数据进行存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五、监测结果分析1.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应该进行分析,计算监测点的沉降和倾斜角度,并绘制出监测曲线和图表,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比较。

2.判断标准判断标准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地基的变形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如果监测点的沉降量超过建筑物的允许沉降量,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六、安全措施1.安全防护监测点周围应该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防止监测点被破坏或移动。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地质灾害中的地面沉降,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地面沉降或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还会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加强地面沉降监测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各级地质部门应加强监测站点的布设,形成覆盖面广、密度合理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全方位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地面沉降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GPS定位、地面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面沉降的高精度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的监测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地面沉降的趋势和范围,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整合各地监测数据,形成完整、准确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库。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范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的基础上,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另外,要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地质环境要求,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工作,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和有效预防,才能有效避免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实现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最新国标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4 总则 (3)目的任务 (3)基本要求 (3)工作流程 (3)5 地面沉降调查 (3)调查原则 (3)调查内容 (4)调查方法 (5)6 地面沉降监测 (6)监测网络设计 (6)监测设施建设 (8)监测技术要求 (8)监测设施运行维护 (10)7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10)评价内容 (10)危险性评价 (11)易损性评价 (12)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12)风险评价与分区 (13)8 地面沉降防控 (13)防控原则 (13)防控分区 (14)防控措施 (14)9 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 (15)质量检查 (15)成果编制 (16)附录A(资料性)地面沉降调查表 (18)附录B(资料性)InSAR调查技术方法和星载数据 (19)附录C(资料性)水准点、基岩标、分层标、光纤监测孔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30)附录E(资料性)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要求 (3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风险评价、防控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要求,并规定了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3558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沉降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监测和处理,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安全问题。

因此,对于混凝土地基沉降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具体、详细的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技术规程,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监测目的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基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沉降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具体目的如下:1、监测地基沉降情况,记录监测数据,研究地基变形规律;2、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沉降问题,避免建筑物安全事故的发生;3、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避免工程设计不合理;4、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三、监测对象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建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监测;2、老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监测;3、大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地基沉降监测。

四、监测方法混凝土地基沉降的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经验法监测:经验法监测主要是通过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判断地基沉降情况。

这种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监测结果不太准确,不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工程。

2、观测法监测:观测法监测主要是通过设立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和记录来判断地基沉降情况。

这种监测方法准确可靠,但需要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

3、数值模拟法监测:数值模拟法监测主要是通过建立地基沉降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模拟来判断地基沉降情况。

这种监测方法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人员,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工程。

五、监测点布置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的监测点布置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监测点布置应根据地基特性和建筑物结构布局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2、监测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3、监测点位置应易于施工和观测,方便日后维护;4、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监测要求确定。

六、监测设备和仪器混凝土地基沉降监测需要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包括:1、地基沉降仪:地基沉降仪是地基沉降监测的主要设备,用于测量地基沉降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2、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用于采集地基沉降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3、计算机:计算机用于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生成监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是为了监测和防治地面沉降问题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标准和规范。

该规程包括了监测和测量地面沉降的方法和技术,以及预测、评估和预防地面沉降的技术措施。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土层下沉或下降的现象。

它可能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土地开发、地下工程施工、地震等原因引起的。

地面沉降会给建筑物、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和影响,因此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测量点的选择和布设、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 地面沉降预测和评估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推算等方法,对未来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管理、土壤处理等措施,以减轻地面沉降的影响或防止地面沉降的发生。

4.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管理:包括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防治措施的执行和
监督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地面沉降问题的预测和评估能力,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