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论文《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

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

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

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

《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平地说、圆柱状宇宙模型、十天体、九重天、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对

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

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

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

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

相同点:(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

(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

(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物质不灭论)

不同点:(1)伊氏原子论在承认L-D原子论提出的始原原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原子分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

(2)L-D原子论认为原子有大小、位置、形状、次序等数量上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伊氏原子论在承认量的差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原子有性质方面的

差异,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差异;

(3)L-D原子论认为原子的波动形式是一切事物的动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伊氏提出原子运动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由于重力引起的下降运动外,

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陷,确立了偶然

性在运动中的地位,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四、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征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

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

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的

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

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一。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

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

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

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

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去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但难于付诸于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五、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古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运用和完善了研究方法,包括比较

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解析方法等等;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