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合集下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2024年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2024年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自然观影响科学方法论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自然观会影响科学方法论的具体方法,如古代自然观强调直观和思辨,而现代自 然观强调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2024/3/24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相互促进
自然观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而科学方法论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 了自然观的深入发展。
10
0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1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基 础和指导,为科学方法论提供 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 持。
02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具 体运用和体现,是在自然辩证 法的指导下,对科学研究方法 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0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相互 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 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认识 和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现代自然观
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主要特征,强调自
然界的复杂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认为自然界是
一个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
2024/3/24
8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自然现象 的数据和信息,是科学方法论 的基础。
归纳与演绎
通过归纳从具体事实中概括出 一般原理,通过演绎从一般原 理中推导出个别结论。
2024/3/24
6
02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
2024/3/24
7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古代自然观
以直观、猜测和思辨为主要特征,强调自然界的整 体性和有机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灵魂和生命 的有机体。
近代自然观
以机械论为主要特征,将自然界视为一部巨大的机 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 解释。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ppt课件


(1)、自然辩证法按照其学科性质属 于哲学的二级学科。
• (2)、就其地位或学科位置,属于哲 学与具体科学之间一个独立层次,是 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它 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并列。 • (4)、自然辩证法又具有交叉学科的 特性:
哲学
自然辩证法
• 它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进行交 叉,
一个是逻各斯(logos)精神,一个是努斯 (nous)精神。 逻各斯精神:言说、说话、言语,引伸为理性、 逻辑、规则、规律,即理性精神。 努斯精神:就是能动、超越、创新、自由的 精神。
2 、反思
黑格尔认为,反思就是思想对思想的思想。 即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自我检审,自我批 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反思就是怀疑、批判、创新的精神。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做思想的主人:自主、自由、自尊。 科学是“思想的自由创造” ,思想是“爱的 运动” 。

(9)哲学是无用之学,“哲学烤不出面包” 。
(10)哲学没有答案,是无解的。凡是有明确 答案的都不是哲学,只能是科学。 (11)哲学是玄学,玄之又玄,不可捉摸,虚 无缥缈。 (12)哲学是这个时代的弃妇和人们的梦中情 人。
(13)罗素:“哲学是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 一片无人区” 。

• • • • • • • • • • • •
体系结构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科学技术方 法论
科学技 术观
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部门辩证法
5.自然辩证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科技史 (2)科学思想史 (12)现代科技概论 (13)科技伦理学 (14)生命伦理学 (15)科学社会学 (16)科技管理学 (17)科技政策学 (18)系统科学 (19)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生课程,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特征和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介绍:
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自然辩证法是源于哲学辩证法的自然科学
扩展,旨在揭示和分析自然界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都具有矛盾性和运动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是事物变
化的规律。

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
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包括物质的结构、形态和运动变化等
方面。

4.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采用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揭示其中的矛盾,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5.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6.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
识和理解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1)自然界的整体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自然界的层次性:自然界具有层次性,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自然界的动态性: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2.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1)自然界的发展具有方向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3)自然界的发展具有周期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具有周期性,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

3. 自然辩证法的范畴自然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

研究生应掌握以下范畴:(1)对立统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2)质量互变: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3)否定之否定: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又会被更高层次的事物所否定,形成否定之否定规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Part 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Part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Part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Part 4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三、系统自然观 四、生态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 揭示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和自然 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科学技术 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
围绕对自然辩证法概念的理解大家需要 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它是联系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中间 桥梁。
法洛斯燈塔
4.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哲学上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 互作用关系,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或者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巴比论空中花園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 (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根本观点。
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作 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从哲学上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科学发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2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2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2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第二讲的内容,包括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规律与科学方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特点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包括:(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动态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动态性,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联系: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3)矛盾: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质与量: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与量是相互关联的,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飞跃。

二、自然规律与科学方法1. 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自然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

(2)普遍性:自然规律适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3)必然性:自然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作用。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认识自然界,运用理性思维和实证手段,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设。

(2)实验: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3)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概括、抽象和推理的过程。

(4)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数学描述,揭示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一门科学。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旨在探讨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方法论。

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在研究生课程中,如何将这一理论讲深、讲透,使其内容丰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矛盾统一规律的哲学理论。

它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界内在的、普遍的规律,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联系与发展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发展趋势。

这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多样性:自然界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3)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2. 矛盾的规律矛盾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矛盾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发展的规律: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发展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3. 量变与质变的规律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程度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马工程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 绪论课件

马工程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 绪论课件

正是这种远离现实的理智构造,创 造了人类特有的间接和文明的发展 之路。
所谓间接的发展,在于它不再是 从技术到技术的单线程的发展路 径,而是多线程和多层面的演进 模式。
所谓文明的发展,是因为发展之始 首先在语言、文字等虚拟现实的媒 介上展开,并且通过批判的方式不 断地改错与完善。
在单线程的现实发展之路中,任何 错误都要以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 并且用物质的手段来改正。这种直 接的过程常常伴随有巨大的物质损 失和对责任人的野蛮惩罚。文字狱 是单线程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
一旦人们找到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 沟通媒介和方式,书面上的世界就 将在人们的技术实践中物化为真实 的世界,在现实中开出智慧之花。 所以说,以科学为代表的学术繁荣, 为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撑开了一片天 空。
哲学是推动多线程发展的始发者
多线程发展是价值多元的,首先表现在 哲学的独立性上。哲学之所以是哲学, 在于其思想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在不 受社会其他领域的左右情况下,构造了 各种可能的逻辑空间。
第三是技术的艺术空间,为 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求 解问题的程序,劳动是这一 领域的活动核心。
最后,是社会的生活空 间,为思想者提供了逃离 现实的条件和灵感,消费 是这一领域的活动核心。
3.1.2 微观的意义
提供模型的作用:
恩格斯:哲学为科学技术创造提供“类似物”。 例子:和谐宇宙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
3.1 学习意义 3.1.1 宏观意义
哲学是现代文明发展的起点。
科学最早起源于希腊的自然哲学。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以理性启蒙为条件。 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哲学为其提供健康的理
性文化基础。
问题:为什么我们是技术大国,但少 有原创技术,而善于复制或放大技术 ,科学上创造的成果就更少了?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2024)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2024)

近代自然观
以机械论和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 ,将自然视为一部巨大的机器, 遵循严格的因果律和决定论。
现代自然观
以系统论、信息论和复杂性科学 为主要特征,强调自然的整体性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24/1/29
8
科学观的形成与演变
01
古代科学观
以实用和经验为主要特征,科学 知识被视为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 述和解释。
科学观对自然观的反作用
科学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理论会不断挑战和修正既有 的自然观,推动自然观的变革和发展。
自然观与科学观的互动关 系
自然观与科学观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演 变,共同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
2024/1/29
10
03
科学方法论基础
Chapter
2024/1/29
11
观察与实验方法
3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不同领域和 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024/1/29
18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对于推动社会经 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创新驱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的出现和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 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自然辩证法还涉及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 题进行哲学思考,如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学方法论 、科学精神等。
2024/1/29
5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
2024/1/29
01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为科学方法论提供正 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 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 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哲学与科学 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的阐述(1)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这一词也是恩格斯采用的。这是他一 个重要札记的标题。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辩证法是密不 可分的,因为客观自然界的辩证规律就反映在自然科学的 辩证内容中,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途径只能通过对自然科学 成果的概括来进行。不过,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还包括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记录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研究。自然 辩证法中的“自然”概念既包括天然自然也包括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的研究也是属于一种社会现象 ——资料来源《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
马克思、恩格斯酝酿和形成他们的新的 哲学世界观,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他们关 于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也应追溯到这一 时期。 1873年到1883年,恩格斯开始酝酿和写 作《自然辩证法》这本书。虽未完成,但自 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严整理论 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地确 立起来了。
从哲学上对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技术发 明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和事实,阐明技术的本质、 价值、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环节。
21
4.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哲学上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 互作用关系,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或者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26
正是在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进程中,也是 为了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马 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 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 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以及人类文明史中一 切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哲 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在唯物主义的 基础上对它加以革命的改造,才在他们建 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 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摘要科学研究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中产生﹑形成﹑发展。

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于发展中起着支配作用,通信学研究领域中同样如此。

近代通信发展史中,从电报、电话到近代全球性业务通信网,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在通信学研究领域中问题意识无疑意味着创新与开拓。

问题意识意味着科学研究者自己的主观意识与见解,在不断的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发明创造。

才会有通信业今日深入各个科技领域﹑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成就。

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事物,进而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疑问对新事物开始研究。

在这个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和解决问题,也使科学认识在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意识的出现,科学也就不能不断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就达不到今天的程度也不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问题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意识就是创造力,所以在当今的科学研究中,我们要培养问题意识,才能不断创新,超越前人。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通信学;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知识。

一.问题意识的本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采取轻信的态度,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

哲学上来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形成科学认识过程的核心。

科学认识就是在经验知识与理性知识之间的矛盾运动之中发展的,所以问题其实就是经验与理性之间的矛盾。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说过,哲学开始于“诧异”,这句话的意思被后人广为理解为哲学起源于“问题”。

从知识发生学上说,问题是哲学思维的起点,是哲学形成的向导,如果不是人们对周遭世界感到惊奇,感到还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究,人们也就失去了进行哲学思维的根基和欲望,哲学也就无从谈起。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

二、人工自然观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人工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2)能动性。 (3)价值性。
二、人工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的渊源
1.古代人工自然观思想。 (1)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论述了“床”、“人工产品”、 “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思想; (2)古代中国人提出了“人工” 或“人力”、“百货”、“百 工”、“制天命以用之”等概念 和思想;
(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 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和层次性等特点。
一、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3)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 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性、远离平衡态、 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 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谢谢大家!
三、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 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 控制或事先控制”的 “持续技术”,它被用 于对风能、太阳能、地 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 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 治沙、滴灌等;它“不 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 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 技术选择战略”。
三、生态自然观
(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 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 “生物冶金技术”(细菌 浸矿)、“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 术。
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什么是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
和总结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 总的观点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上)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上)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 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 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 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 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 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 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2)自然哲学冲破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 从哲学角度凭借经验和观察思考自然界,为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 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钟表、望远镜、显 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和中 国的火药、指南针、印 刷术等技术的传入,促 进了欧洲的社会革命, 促进了实验科学和数学 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 实践基础。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创 造了条件
(2)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 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4)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 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 多元论的观点。

2024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带特殊条款)

2024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带特殊条款)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带特殊条款)研究生自然辩证法一、引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作为研究生,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其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出发,揭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世界物质多样性原理世界物质多样性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千差万别,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充分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揭示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3.世界物质运动和变化原理世界物质运动和变化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关注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4.世界物质联系和作用原理世界物质联系和作用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作用,这些联系和作用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深入研究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揭示自然界的发展动力。

三、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自然辩证法强调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运动和变化以及联系和作用等方面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

2.指导自然科学实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在自然科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强调创新和发展。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等很好很强大)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等很好很强大)分析

史上最全的自然辩证法课件、试题、答案,免费滴,您还等什么!!!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5、混沌理论的定义答:“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在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

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它不做重复运动,不断展现出任何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

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

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答: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答:科学的定义见题7。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

科学事实类型: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事实III——理论事实。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答: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P104)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答:技术和科学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12、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

科学观察是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答: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经验证实标准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经验证伪标准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范式标准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12个条件为标准科学理论评价的四种基本观点①.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评价理论(逻辑经验主义强调科学是证明了的真理。

卡尔纳普提出的归纳支持理论。

)②.波普尔的科学评价观(理论的经验内容越丰富,则它愈可检验、愈可证伪。

第二个标准是理论必须经受住更加严峻的检验。

第三个标准是理论的逼真性。

理论的逼真性越大,它就越接近真理。

)③.库恩的历史主义评价观(不同的科学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或不可比的,因而,持不同范式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本就不存在越越历史的评价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