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语文s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简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
“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
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三、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求要读得正确。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段中,“我”为什么惊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2.汇报:3.“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4.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
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谈《水浒传》。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谈“碰壁”)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2.学习语文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二、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基本知识;2.引入新课内容,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阅读和理解(20分钟)1.同学们分组朗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老师给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例如:-鲁迅先生对世界的看法有哪些?-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学做了哪些贡献?-鲁迅先生是怎么对待自己身世的?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第三步:语文鉴赏(30分钟)1.老师给出几首鲁迅先生的诗歌或散文,学生小组轮流朗读,并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2.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诗歌或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学意义,例如比喻、矛盾等;3.学生讨论后,小组选择一首诗歌或散文代表小组展示,并解读该作品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写作指导(20分钟)1.老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例如:鲁迅先生的行为和思想等;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写一篇100字以上的作文,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3.老师给学生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1.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可以互相评论和提问,交流学习心得;3.老师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观察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语文鉴赏: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写作指导:评价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对鲁迅先生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邀请一位鲁迅研究员或相关专家给学生讲座,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影响和意义;2.探讨鲁迅先生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3.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亲身感受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S版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成果中提炼出鲁迅先生的主要品质和精神,如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等。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如何将鲁迅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强调学习鲁迅先生的重要性:强调学习鲁迅先生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自己的品德和精神。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例如,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共同总结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设计具有合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例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最后在全班分享成果。
3.关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鲁迅先生的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鲁迅先生的关爱他人”、“鲁迅先生的勇敢精神”等。
2.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小组共识。
3.成果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就分享内容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例如,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改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年级语文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最新8篇

六年级语文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最新8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透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潜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明白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这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述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资料。
)(明确目标)[评:透过复习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样明白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忙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2023年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2023年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23年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2、学习课文二~五段,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重点:学习课文二~五段,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今天,我们再次以沉痛的心情走进万国殡仪馆的礼堂,吊唁这位伟人。
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生:齐读。
师:(顺着生的朗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伯父在世时的情景重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二、学习第四段:a) 请看(出示幻灯),这是“我”回忆的哪件事?(救护车夫)。
b) 下面请听“救护车夫”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同情人民)(板书)c)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人?重点学习: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幻灯出示)①老师请一位同学把它读一遍。
②想想这段话是从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③请大家在书本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一名同学圈在投影片上)。
④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朗读一遍,体会这一连串动词的用法。
⑤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板书动作)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同情、关心劳苦大众的人?1、学习“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6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6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教学目标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再次感受幽默的爱1.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怎能不叫她悲痛万分呢?二、救护车夫,感受深沉的爱1.除了周晔,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这份爱?请自由读读第四个个小故事救助车夫。
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那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的地方,像这样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波浪线把它们画下来。
好吗?(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划)2.有的同学划了一处,有的同学划了好几处,真好。
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好吗?(1)让学生说说体会。
(2)教师小结。
三、关心女佣,为爱感动1.感谢刚才几位发言的同学,他们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伯父身上、周晔身上和车夫的身上。
在关心女佣中,同样也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指名说。
a、交流,说体会。
(为谁而写文章?)b、他在为劳苦大众写文章。
当女佣回忆起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写文章,工作那么辛苦却还时时想着关心她,她感激地对周晔说齐读女佣的话。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别人仅仅指周晔、车夫、女佣吗?板书:孩子、青年、老人小结:伯父去世了,周晔亲眼目睹各色各样前来吊唁的人,悲痛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齐读出示我呆呆地四、拓展延伸,丰满爱总结:我们感受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六年级语文课堂而设计的教学教案,内容涉及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介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鲁迅先生人格和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能够简单概括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鲁迅先生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鲁迅反抗封建文化及社会不公正的思想。
4.总结:以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
第二课:《药》1.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药》一文。
2.分析: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病态的批判。
3.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病态与个人生命的关系。
4.默写:要求学生默写《药》的主要内容和个人感受。
第三课:《孔乙己》1.导入:播放《孔乙己》的影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共鸣。
2.阅读:分段阅读《孔乙己》一文,理解主题和表达方式。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对于社会体制的质疑和自我人格的追求。
4.总结: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对于孔乙己的认识。
第四课:《狂人日记》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狂人日记》的主题。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狂人日记》一文,理解狂人的病态思维。
3.分析:让学生分析狂人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批判。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对于狂人的理解及其对于社会的意义。
第五课:《阿Q正传》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阿Q正传》。
2.阅读:学生分段阅读《阿Q正传》一文,理解阿Q的人格和命运。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阿Q的反抗和对于封建文化的嘲讽。
4.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压迫与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学习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教学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能较好地对课文进行预习,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学中要加以引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鲁迅其人。
、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四、引进世纪伟人,延伸作业。
总结: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
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鲁迅。
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被他们折服和钦佩。
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历史上
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
今天学了这课,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迹,大家是不是想对他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去书中寻找吧!推荐课外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七、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因趣谈《水浒》为自己想得少,
倒叙笑谈“碰壁”为别人想得多
果救助车夫
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正月爱抚逝世搞不清楚张冠李戴
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难以( )受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⑶这句话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