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模式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集体备课前教师要认真讨论设计教学案,布置预习题,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导学案设计的编制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传授,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家预习新知,自己看书或动手想办法用家中生活用品、玩具等做实验去体验、验证新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去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人的一般方法:①直接的导入;②直观导人;③故事导入;④实验导入;⑤问题导入;⑥情境导入;⑦温故导入;⑧ 悬念导入;⑨先学导人;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容的实际选用恰当的方法.采用各种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老师每堂课都是那么新鲜,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约25分钟)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分组组织实验探究,获取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实验结论。
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情况,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完善实验结论。
让学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同侔互助、组交流、组间质疑,教师进行实时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突破难点。
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
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当堂训练,应用创新(约10分钟)初中物理教学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初中物理导入新课十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0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教育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好的导入,应是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总结和应用了以下十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回忆复习旧知识,将其引伸、拓宽或通过新旧联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如讲“功率”,可在复习“功”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一块地,用牛耕需要4小时,若用拖拉机耕还需要4小时吗?它们所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功率”的概念。
2实验导入法用实验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实验现象等,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如讲“浮力”概念时,用弹簧秤先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水中所受的重力,当学生观察到两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时,教师问:两次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新课自然导入了。
3设疑导入法设疑就是设计或提出学生感到“新”、“奇”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如我讲“光的折射”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渔民叉鱼时,为了更准确地叉到鱼,鱼叉是对准所看到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下方、还是上方?这时多数同学认为应对准所看到的鱼,我指出这样实际上并不能叉到鱼。
学生们都觉得奇怪,产生疑虑,从而引入光的折射。
4提问导入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欲新讲的内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通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如我讲“光的反射”时,这样提出问题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不开灯,什么也看不见。
开了灯,可以看到在房间内放置的桌子、椅子等,这是为什么?5讨论导入法对于学生不易建立的概念或难于理解的规律,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1. 实验器材:如尺子、温度计、电流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闪电、声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思考,导入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
(2)教师讲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观察和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尺子的长度、测量温度等。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知识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速度、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收获。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2. 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道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推动物体等,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利用道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学生尝试用气球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气球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请学生绘制一张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三要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力的知识,能够运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避免将力与力的作用效果混淆。
此外,可以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力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作为特级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入与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思考的课堂氛围。
本文将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的技巧。
二、课堂引入技巧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提书包、拉车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实验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授磁铁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磁铁的神奇力量。
3.问题引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原理。
4.故事引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教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讲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三、课堂导入技巧1.复习导入: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平面镜成像时,可以先复习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导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2.悬念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提问:“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兴趣。
3.图片导入: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素材,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展示地球、太阳、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4.媒体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时,可以播放一段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导入技能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技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产生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关注和兴趣。
2. 难点:如何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问学生:“为什么水会沸腾?” “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引导他们提出合理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概念。
例如,问学生:“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沸腾过程?”5. 总结导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导入环节的主要观点和问题。
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教学反思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
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方, 一边 收获粮食 , 一边插秧 。这说 明了什么? 巧设 问, 进而深分析 , 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
3水稻 的生长对 于热量 和水 分都有要求 , . 一年 能 力 。 能种两次 , 这说明水稻有什 么特性? . 引进 4宋朝 课本 中 , 关于赵州桥有两 张插 图 , 一是《 : 全
教学的三维 目标。在实践中, 我们都体会到 : 提高 了观察 、 学 分析 、 比较的能力 。再有 , 苏州湖 : 的提高。 力 如果 只是赏图 , 学生只会有浅显的印 生喜欢上历史课 , 但讨厌死背枯燥的历史 知识 。 州 、 太湖流域 , 是我们 的家乡, 自豪感油然而生。: , 象 很难获得类 似文字描 述的认知 。 此时针对插 问学生, 学历史有什 么用 , 学生是会说能拓展知 简单一张图, 完全实现了课堂教学 的三维 目标。・ , 图 教师巧设问 , 引导学生深分 析 , 图文并茂就 识 面, 但很少有人 会说能提高能力、 陶情感 。 熏 三、 针对课本插图 。 巧设问、 深分析 , 培养学 : 真正实现了。 一 次次 的教学实践证 明 : 根据插 图挖掘隐
它 没 有 生 动 的故 事 , 有 好 几 张 插 图 。用 好 插 片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是拥有较强历史思维能 ・ 但 的历史课堂是高效而活跃的。因此在历史教学
思起于疑 , 思维总是从 问 : 巧借课本插 图, 中, 能激活历史课堂。 图, 教学的三维 目标就容易实现了。如借《 耕获 力的表现 。学源于思 , 图》 设计 :. 1 图中的人们在干什 么? . 2在同一个地 题开始的 。因此 , 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可用插图 : 参考文献: [] 1魏授章. 史课 堂教 学艺术. 历 苏州大学出
。 社 ,9 8 6. 版 19 ( )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技巧

《新 课 程 标 准 》 中的 课 程基 本 理 念 之 二 “ 从 生 活 走 向物 理 ,从 物 理走 向社会 ” 将知 识应用 于社 会 社会 实践 ,解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 题 。 例 :在 《 决 定导 体 电阻 的 因素 》这 一 节 引入
物理 是一 门以 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教材 中教师 演示 实验 和 学 生 实验 较 多 ,但 如果 老师 能 够 找 一 些课 本 中没 有 的实 验 器 材 ,做一 些新 鲜有 趣 的实验 导人 新课 的话 ,效果 将 会 比应用 课 本实 验好 得 多。例 如 ,在上 《 惯 性 》一课 时 ,我在 盛半 杯水 的
在教 学 中 ,同一 单 元前后 两 堂课联 系 很火 ,后一 堂要 用到 前 一堂课 的旧知 识的 ,老 师在 讲新 课前 ,有意 识地 提 示 ,分 析 与 本堂课 要传 授 的新 知识有 密 切联 系的 旧知识 ,唤起 学生原 有
的 记 忆 ,加 深 他 们 的理 解 。 为 学 习 新 知 识 把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
起 到承 上启下 的作用 。在 这种 情境 中,新 知识 便会 又 迅速 、又
牢 固 的 与 旧 知 识 联 系 ,融 合 在 一 起 。 六 、 创 设 情 境 法
把 手 ,试 图开 门 。请 同 学们猜 想 门是 被关上 还是 被 打开 。事实
证 明 ,男生 费 了九 牛二 虎之 力没 有把 门关上 ,而 女生 却轻 松 的 将 门 打开 。如此 强 壮的 男生 却败 给 了文弱 的女 生 ,这 是 为什 么
初 中物理 新课导入 的技 巧
; 3. . - I 1 : 省话说 : “ 良好 的开端 是成功 的一 半” 。在 课 堂教学 中 ,引入新课 有着十 分重 要的作 用 ,新 课引 入设计 和运 用好 ,会使 学生 迅速 了解教学 意 图 。引导学 生把 注意力 集中到 教师所 希望他 们关 注的 教学 内容上 ,从面 激发学 生浓 厚的 学习兴 趣和 强烈 的求知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的导入原则与方法

方 法 , 复 习 导 入 、 验 导 人 、 学 史 导 人 、 事 导 人 、 词 谚 如 实 科 故 诗 语 导 入 、 观 教具 导人 , 等 。 管 哪 一种 导人 , 要 以教 学 内 直 等 不 都 容 为 依 据 , 服 务 于 教 学 内 容 , 要 考 虑 教 师 的 教 , 要 关 照 要 既 又 学 生 的学 。这 就 要 求 导 入 的设 计 首 先 要 科 学 、 确 , 次 要 新 准 其 颖 、 致 , 要 引 趣 激 思 。恰 到 好 处 的导 入 能 创 造 良好 的教 学 别 还 情 境 , 为 帮 助学 生启 迪 思 维 , 化 记 忆 、 成 强 帮助 理解 、 展 能 力 发 的兴 奋 剂 和 催 化 剂 。 二 、 入 时 要 注 意 的 原 则 导 1导 入 要 与教 学 内容相 适 应 . 导 人新 课 所 选 用 的 材 料 必 须 紧 密 配 合 所 要 讲 述 的 课 题 . 不能脱离正课主题 , 不能与正课有矛盾。 更 2导 入 新 课 有 趣 味 性 . 导 人 新 课 要 做 到 引 人 人 胜 ,使 教 材 内容 以新 鲜 活 泼 的 面 貌 出现 在 学 生 面 前 。这 样 能 最 大 限度 地 引 起 学 生 的 兴趣 , 发 激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 利 于 引导 和促 使 学 生 去 接 受 新 教 材 . 有 防 止 学 生 产 生 厌倦 心理 。 引 人 中 教师 可 以利 用 最 新 的 , 学 生 在 与 生 活 接 触 最 紧 密 的 材 料 ,这 样 可 以 更 好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习 趣 , 学生生动活泼 、 松愉快地学习。 如 : 使 轻 例 在讲 述 物 态 变 化 时 , 师 可 利 用 “ 舟 号 ” 船 表 面 上 涂 上 一 层 特 殊 材 料 可 避 教 神 飞 免 飞船 因 高 速 与 空 气 摩 擦 生 热 被 烧 毁 的 危 险 这 个 材 料 引 入 . 这 样 能 很 好 提 高 学生 的兴 趣 。 3导 入 要 有 启 发 性 . 导 入 能 否 引 起 学 生 的 积 极 思 维 .能 否 给 学 生 创 造 出 思 维 上 的矛 盾 冲 突 , 否 使 他 们 产 生 新 奇 感 . 导 入 成 败 的 关键 所 能 是 在 因此 , 师 必 须 用 富有 启 发 性 的导 入 引导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教 思考问题 . 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充 三、 常用 的导 入 方 法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将学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课堂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
新的理念要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导入方法种类繁多,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一些方法:一、生活实例导入法物理教学源于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既生动,又具体。
笔者利用多媒体将物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实际化。
如:《热现象》的复习课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冰箱打开后看到白气、窗户上的冰花、樟脑球变小、下雪、灯泡用久钨丝变细灯泡变黑、湿衣服变干、舞台上的雾气效果等现象。
让学生通过分类,把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现象归为一类,之后问学生这样分类的依据以及共同特点等类似的问题,从而复习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同理,《光现象》的复习也可用这一导入方法,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成像实例,将大量生活实例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各自的特点。
二、悬念式导入法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使其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
如:《大气压强》一课中,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而迅速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在这一实验中,“有孔的瓶子也能装水”这一现象,大大出乎了学生的意料,使学生在惊奇中感受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瓶子周围也有小孔,这一现象为体验大气压强存在于各个方向做了铺垫。
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能包含整节课的精髓,从而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三、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的初探要想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但是其中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起始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前导入对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以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其次,可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基本思路;最后,可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由课前导入的几个作用我们可以看出,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用到的导入技巧有哪些呢?一、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在物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充满了各种精彩纷呈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对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物理学史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马德里半球实验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一门科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到处都充斥着物理知识。
教师如果能够找出学生在平时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来作为课前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惯性”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在坐车的时候当遇到车子急刹车的时候,车里的人会有一个怎样的反应?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会得出,当车停止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向前倾斜”的结论。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自然地把话题引向惯性的知识上来。
类似这样的生活实例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用心观察、用心总结,一定能够在从生活中受到启发,上好物理课前导入。
三、利用物理实验进行导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中物理说课10分钟万能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10分钟万能模板
一、导入新课(1分钟)
1.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他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二、新课教学(7分钟)
1. 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针对每个知识点,准备一些练习题或小测验,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3.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演示实验等方式进行突破。
4.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巩固练习(1分钟)
1. 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分钟)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问题。
2.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结语与互动(1分钟)
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2. 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或建议,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和整理好学习资料,提醒他们下节课要准备的内容。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物理导入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各种物理仪器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体、运动、力等。
三、实验和观察(2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分享学习体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
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
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
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
”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引入话题: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物理现象,如力、热、光、声、电等,那么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规律,这门学科就是物理学。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物理学吗?它研究的是什么?3.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热、光、声、电等。
(二)新课讲授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摄氏度等。
3. 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温度等于热量除以质量(T=Q/m)等。
(三)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跑步、照明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空调制冷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强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试着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理解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法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法摘要:有效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较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引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一、游戏竞赛导入法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利用一些有趣的、互动性强的游戏来导入新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通过对游戏谜底的揭开,使学生们学到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
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一课中我们进行一次男生女生之间的推门比赛。
请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学生反应热烈)。
男生推门轴,试图关门,女生推门把手,试图开门。
请同学们猜想门是被关上还是被打开。
事实证明,男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把门关上,而女生却轻松的将门打开。
如此强壮的男生却败给了文弱的女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今天我们所学的杠杆及平衡的知识二、故事导入法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科学史实很多,由故事引入新课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
例如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
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的抓到子弹呢?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四种教案导入模板

一、情境导入1. 导入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导入内容:(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展示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下落、汽车行驶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是什么?(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3. 导入步骤:(1)展示情境图片或视频。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引出课题,引入新课。
二、问题导入1. 导入目的: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2. 导入内容:(1)教师提出一个与物理现象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石头会下落?(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石头下落的原因。
3. 导入步骤:(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3)引出课题,引入新课。
三、实验导入1. 导入目的: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导入内容:(1)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3. 导入步骤:(1)进行实验演示。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3)引出课题,引入新课。
四、游戏导入1. 导入目的: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2. 导入内容:(1)教师设计一个与物理现象相关的游戏,如:抛接球、拔河等。
(2)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体验物理现象。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游戏背后的物理原理。
3. 导入步骤:(1)设计游戏,准备道具。
(2)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体验物理现象。
(3)总结游戏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出课题,引入新课。
以上四种教案导入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引入新课的几种形式

浅谈初中物理引入新课的几种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将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
高尔基在谈创作经验时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
”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同样也应该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物理课堂上的新课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演讲型教师精心设计演讲词,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注意,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如: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我们可设计这样的演讲词:“同学们,当你们捧起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物理课本时,一定会想:物理是研究什么的?我是否也能学好物理?其实,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物理现象每时每刻都在你身边:手提书包久了就会感到胳膊酸疼,这是力的现象;动人的歌声传到你的耳朵里,这是声的现象;一壶水放在火炉上烧一会能烧开,这是热的现象;雷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现象;打开开关电炉发热、电灯发光、电铃发声,这是电的现象;还有原子和原子能的知识,这就是物理。
物理知识与科学发展也有紧密联系:你知道吗?自行车、火车、飞机、电视、电话、电脑、激光技术无不包含着物理的原理。
物理学家为了这门神圣科学顽强不息的探索,开创了物理这门学科,给我们启示和激励:它不是高不可攀,也非唾手可得。
同学们,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将来具有造福人类的本领,努力学习物理吧!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从而更有利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悬念型在引入新课时有意制造疑问,创造悬念引人深思,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习惯。
如:“凸透镜”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当发生火灾时你立刻会想到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你一定不知道水也可以引起火灾。
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翻船事故中,把五个人漂泊在一个荒岛上,他们把两块手表的玻璃取下来,扣在一起,里面注入了湖水,正对太阳光终于引燃了柴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法
现实的教学环境下,却深埋疑问甚至忽视疑问,成了不知如何提问的
学生.所以,协助学生发现并以恰当的方式设置疑问,是教师的必备
智慧.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设置疑问.在初中物理
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热点时事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例如,在讲“电
磁转换原理”时,教师能够设置疑问: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电能释
放与刹车过程中的电能储存是怎样实现的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学短
片与其他文献资料,以及必要的讨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假设、验证
假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主动走向答案,将疑问的功用发挥至最大化,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感.疑问的设置也可轻松幽默.例如,在讲“重力”前,教师能够提问:我们知道,物体掉落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
越大,那么水滴从很高极大的天上掉下来会不会砸死人呢?请学生讨论
后提问:难道大家都没有被雨淋过吗?这是网络上最新流行的科学段子,用起来十分接地气,但是漏洞却非常大:雨滴坠落时的高度到底是多少?坠落过程中雨滴本身的重量减掉了多少?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和
推敲的.如此设疑,把物理知识引进生活中,给学生实行散发性思考
的机会,让学生不再认为物理知识深不可学.设置疑问,还能够从生
活现象的反差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例如,在讲“浮沉条件”时,教师能够设置疑问:一颗螺丝、一枚铁钉放入水中很快便沉入底,造船的钢铁要比铁钉重很多,为什么轮船还能够浮在水上呢?这个强烈
的反差,能够促使学生去探索同一材料在水中浮沉需要满足的条件.二、实验导入法
一提起实验,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大多是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科学实验器材,不过能够提起学生兴趣的实验,材料往往是生活中常
见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很神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知识满足“二有”,即“有用”和“有趣”.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实验作为
初中物理新知识点的导入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解释生活中常见
的物理现象.其次,当教师自身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教学时,要善于以
指定知识点为关键词从网络上搜寻有用的资料,吸收他人的经验.经
验丰富了,便可把课堂当成生活场,实验信手拈来.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能够在盛水半杯的广口玻璃瓶口上放一张塑料薄片,一
个鸡蛋加于薄片之上,突然抽出纸片,请学生思考鸡蛋没有随纸运动
反而在原处落入水中的现象.此实验中的材料在生活中常见易得,不
难操作,简单又不失有趣.同样是导入“惯性”,教师还能够带领学
生直接现场演示“弹麻将塔”.把麻将一个叠一个搭成一座简单的塔,用另一个麻将把塔底部的麻将一个一个弹飞,而塔的其余部分“屹立
不倒”.以此游戏作为导入,学生参与度高,能够引发思考:为什么
塔底都被弹飞了,剩下的部分还能够屹立不倒呢?由此,引出惯性的概念,流畅自然.
三、科学故事导入法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处在“学”“写”“记”“背”的枯燥
循环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具备能让学生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用科学故事导入新课内容,有以下好处:首先,每个物理知识点
几乎都有相关的奇趣故事,材料极其易得.其次,科学故事不属于考
试需要记背的内容,却又与所学知识有所关联,并且大多或有趣或励志,能够轻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舒缓学生紧张的应试情绪,甚至
带给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后,多多使用科学故事导入新课,显得
教师见闻广博,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与崇拜.
四、错误经验导入法
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会收获令人惊奇的教学效
果.例如,在讲“合力方向”时,教师能够提出问题:两个人抬水桶,双手的角度达到平角时感觉上最省力,实际上是这样吗?又如,在讲
“惯性定律”时,教师能够提一些容易因生活经验而错答的问题;力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必要因素吗?速度大的物体受力就大吗?这样,学生为
了找出客观科学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出入,在学习力的分析时必定会十
分好奇并且提升专注力.
五、知识回顾导入法
知识回顾导入法,顾名思义,温故而知新.无论任何学科任何课堂,
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纽带,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孤立而存,更不能被孤立而教学.回顾相关知识点,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能够协助学生提升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信心、加深理解,符合最近发展
区学习理论的要求.总来说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初中物理新课
的导入,还应结合具体的学生特点、具体的教师风格而定;每一个新知
识的导入,往往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力求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
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动起来学,学活的物理,最终活用物理.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