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涂料基础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泳涂料基础知识简介
1 简介
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金属件的涂装涌现了新的技术。

这些技术解决了人们要求的降低或完全消除涂料释放易燃有毒有机溶剂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水性涂料的开发。

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主要使用以水溶性的离子型聚合物为成膜物的水性涂料。

这种体系中电泳涂料就是一种在浸槽中直流电场中涂装物品的特殊涂料。

这种方法与目前采用的方法十分接近。

只有这种方法才可以赋予复杂工件以均匀的涂膜。

现在,采用全封闭循环系统进行涂装。

涂料几乎不损失。

鉴于此,在提倡环保的21世纪,电泳涂料及涂装技术将继续发展下去。

本文论述此种方法的目前状态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

2 一些物化数据
电泳涂料是以水溶性离子型聚合物为成膜基料,被涂工件可以是阴极或者是阳极,尽管此种涂料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才出现,且应用很有限,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以电沉积的方法将这些水性涂料转化成涂膜。

这主要是因为是以水为溶剂,由于水的特殊物化性,很高的表面张力。

会使涂膜在工件的边缘部位产生流挂,释放困难,造成涂膜在干燥的过程中表面起皱等。

但是,这些缺点在通电的漆槽中就得到了克服。

电泳涂装的机理,在于离子型聚合物的水溶性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

电沉积过程中,最先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是水的电解。

这样在阳极的周围,呈现很强的酸性,而阴极的周围呈现碱性,阳极电泳是含有-COOA+多元酸聚合物的胺盐。

-COO-基是以阴离子形式在阳极发生沉淀反应的基团,A+是NH4+。

含羧酸聚合物在阳极形成涂膜。

另外由于阳极以及金属件的电化学溶解,在沉积涂膜中含有一部分的阳极金属离子。

同时会发生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溶解和树脂基料的氧化等副反应。

在阴极电泳涂料里,基料中含有胺基团,通过加入酸中和成盐而水溶,形成带有RnX+Z-的聚合物,其中Z-为相应的有机酸(多为醋酸和甲酸)基团,RnX+为聚合物离子。

阳离子型基料(环氧、丙烯酸、聚酯、聚氨酯或其他树脂)含有氨基或叔胺基团,在碱性条件下,阴极周围的阳离子基团由于与OH-相互作用,而失去水溶性,并在阴极上以R3N的形式沉积下来。

有很多综述及专论对这种涂料及涂装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种涂装方法与电泳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着差别,电泳过程针对的是一种憎液胶体的运动,而电沉积发生在聚合物溶液的热动态平衡。

涂料中的颜填料也通过电沉积过程沉积在电极上,电沉积涂膜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胶体结构,并含有少量的有机溶剂。

现在,有一些关于电泳涂料的新观点,有不少专刊及文献阐述了这个领域的技术进展。

2.1不同底材上的电泳涂料
涂料与其他聚合物材料不同,它被涂覆在材料的表面,同样体积而言,施工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这样,涂层一方面与底材相接触,另一方面与外部的环境接触,而底材的特性会影响涂层的化学和结构特性。

在物体表面进行涂装,固体物表面可以影响涂层的应力、取向等性能,同样能催化或抑制涂层的化学反应过程,这样,材料的特性以及涂装前工件的前处理对涂膜的机械性能、防护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涂层的使用寿命均有影响。

与传统基于溶剂释放的溶剂型涂料相比,电沉积涂料中齐聚物的沉积伴随着电化学反应的进行而进行,这样,不同的底材上沉积下来的涂膜的化学成分不同,而且,实践证明即使在阴极电沉积涂料中,金属底材也对涂膜的技术参数及性能有影响。

涂装进行前处理和生产具有合适特性的电泳涂料尤其重要。

近来,在这方面已获得了新的突破。

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简称EP)。

1937年瑞典科学家Tiselius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泳仪,建立”移界电泳法(moving boundary EP)”。

由于”移界电泳法”电泳时自由溶液受热后发生密度变化产生对流,始区带扰乱,分辨性不高且加上电泳仪器昂贵,不易推广。

故50年间,改进电泳仪及找寻滤纸(paper)、醋酸纤维生素薄膜(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淀粉、琼胶糖(agarose) 做为支持介质。

60年间更找到聚丙烯酰氨凝胶(polyacrylamide)为支持介质并发展了SDS-polyacrylamide 电泳、等电点电泳、双向电泳和印迹转移电泳等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辨率高等优点。

目前,电泳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密切相关
的医学、农、林、牧、鱼、制药、某些工程分析中必不可缺的工具。

电泳原理
一、电荷的来源
任何物质由于本身的解离作用或表面上吸附其它带电质点,在电场中便会向一定的电极移动。

作为带电颗粒可是小的离子,也可是生物大生子,蛋白质、核酸、病毒颗粒、细胞器等。

其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次单元体为两性物质,在一定的pH条件下可解离带电而形成电荷来源。

二、泳动度
不同的带电颗粒在同一电场的运速度不同,其泳动速度用迁移率(mobility)来表示。

泳动度即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下的泳动速度。

可以下公式计算:
U = v/E = (d/t)/(V/l)=dl/Vt
一般所带净电荷数越多,颗粒越小,越接近球形,则在电场中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可见泳动度与球形分子、介质黏度、颗粒所带电荷有关。

三、影响电泳速度的外界因素
影响电泳速度的外界因素之关系可以右式表示 v = εE D / Cη
由此式显示泳动速度(v)与电动电势(ε),所加的电场强度(E)及介质的介电常数(D)成正比,与溶液的黏度(η)及常数(C)成反比。

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每厘米的电位降,即电位梯度。

电场强度越高,则带电颗粒泳动越快。

2.溶液pH :溶液的pH值决定带电颗粒的解离程度。

如对蛋白质而言,溶液pH值离等电点pI越远,则所带净电荷越多,泳动速度越快。

3.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会影响颗粒的电动电势(ε),缓冲液离子强度越高,电动电势越小,则泳动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

4.电渗现象:液体在电场中,对于一个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electrosmosis)现象。

所以电泳时,颗粒泳动的表面速度力是颗粒本身的泳动速度与由电渗携带颗粒移动的速度和。

5.对支持物的选择:一般要求支持物均匀,吸附力小,否则电场强度不均匀时,会影响区带的分离及实验结果与扫描图谱均法法重复。

6.温度对电泳的影响:电泳过程中由于通电产生焦尔热,热对电泳有很大影响。

温度升高时,介质黏度下降,分子运动加快,引起自由扩散变快,迁移率增加。

电泳分类
一.按分离原理分类:可分成区带电泳、移界电泳、等速电泳和聚胶电泳。

二.按有无固体支持物分类:可分成自由电泳、支持物电泳。

电泳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垂直的、水平的、柱状的、毛细管的等不同型态。

由此可见电泳种类很多,其基本原理相同,但因不同的支持物或凝胶而有各自的特性。

电泳技术在生物科技中,已是不可获缺的技术,对于电泳分离技术的了解有助于研究的重要环节上,可以各种类型的电泳分离技术解决。

涂料常见术语及解释
1.表干时间 surface drying time
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一定厚度的湿漆膜,表面从液态变为固态但其下信为液态所需要的时间。

2.实干时间 hard drying time
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从施涂好的一定厚度的液态漆膜至形成固态漆膜所需要的时间。

3.透明度 transparency
物质透过光线的能力。

透明度可以表明清漆、漆料及稀释剂是下含有机械杂质和浑浊物。

4.密度 density
在规定的湿度下,物体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用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5.粘度 viscosity
液体对于流动所具有的内部阻力。

6.固体含量 non-volatile matter content: solids content
涂料所含有的不挥发物质的量。

一般用不挥发物的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7.研磨细度 fineness of grind
涂料中颜料及体质颜料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即在规定的条件下,于标准细度计上所得到的读数,该读数表示细度计某处槽的深度,一般以微米(μm)表示。

8.贮存稳定性 storage stabil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涂料产品抵抗其存放后可能产生的异味、稠度、结皮、返粗、沉底,结块等性能变化的程度。

9.相容性 compatibility
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相混合,而不致于产生不良后果(如沉淀、凝聚、变稠等)的能力。

10.遮盖力 hiding power
色漆消除底材上的颜色或颜色差异的能力。

11.施工性 application property
涂料施工的难易程度。

注:涂料施工性良好,一般是指涂料易施涂(刷、喷、浸等),流平性良,不出
现流挂、起皱、缩边、渗色、咬底;干性适中,易打磨,重涂性好,以及对施工环境
条件要求低等。

12.重涂性 recoatability
同一种涂料进行多层涂覆的难易程度与效果。

13.漆膜厚度 film thickness
漆膜厚薄的量度,一般以微米(μm)表示。

14.光泽 gloss
表面的一种光学特性,以其反射光的能力来表示。

15.附着力 adhesion
漆膜与被涂面之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结合的坚牢程度。

被涂面可以是裸底
材也可以是涂漆底材。

16.硬度 hardness
漆膜抵抗诸如碰撞、压陷、擦划等机械力作用的能力。

17.柔韧性 flexibitity
漆膜随其底材一起度形而不发生损坏的能力。

18.耐磨性 abrasion resistance
漆膜对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

19.打磨性 rubbing property
漆膜或腻子层,经用浮石、砂纸等材料打磨(干磨或湿磨)后,产生平滑无光表面的难易程度。

20.黄变 yellowing
漆膜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的变黄倾向。

21.耐湿变性 temperature change resistance
漆膜经过受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而保持其原性能的能力。

22.发混 clouding
清漆或稀释剂由于不溶物析出而呈现云雾状不透明现象。

23.增稠 thickening
涂料在贮存过程中通常由于稀释剂的损失而引起的稠度增高现象。

24.絮凝 flocculation
在色漆或分散体中形成附聚体的现象。

25.胶化 gelling
涂料从液态变为不能使用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现象。

26.结皮 skinning
涂料在容器中,由于氧化聚合作用,其液面上形成皮膜的现象。

27.沉淀 settling
涂料在容器中,其固体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现象。

28.结块 caking
涂漆中颜料、体质颜料等颗粒沉淀成用搅拌不易再分散的致密块状物。

29.有粗粒 seedy
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展现出的粗颗粒(即少许结皮、凝胶、凝聚体或外来粗粒)。

30.返粗 pig shin
色漆在贮存过程中,由于颜料的絮凝而使研磨细度变差的现象。

31.发花 floating
含有多种不同颜料混合物的色漆在贮存或干燥过程中,一种或几种产料离析或浮出并在色漆或漆膜表面集中呈现颜色不匀的条纹和斑点等再象。

32.浮色 flooding
发花的极端状况。

33.起气泡 bubbling
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两者兼有的泡,这种泡在漆膜干燥过程中可以消失,出可以永久存在。

34.针孔 pin-hloes
一种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用针刺世的细孔的病态。

35.起皱 wrinkling
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形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

36.桔皮 orange skin
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

37.发白 blushing
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出乳白色的现象。

38.流挂 runs ; sags; curtains
涂料施于垂直面上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用权湿漆膜向下移动,开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的不均匀涂层。

39.刷痕 brush mark
刷涂后,在干漆膜上留下的一条条脊状条纹现象。

这是由于涂料干燥过快,粘度过大,漆刷太粗硬,刷涂方法不当等原因使漆膜不能流平而引起。

40.缩孔 craterring
漆膜干燥后仍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圆形小坑的现象。

41.厚边 fat edge
涂料在涂漆面边缘堆积呈现脊状隆起,使干漆膜边缘过厚的现象。

42.咬底 lifting
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通常的外观如起皱)。

43.渗色 bleeding
来自下层(底材或漆膜)的有色物质,进入并透过上层漆膜的扩散过程,因而使漆膜呈现不希望有的着色或变色。

44.表面粗糙 bitty appearance
漆膜干燥后,其整个或局部表面分布着不规则形状的凸起颗粒的现象。

45.积尘 dirt retention
干漆膜表面滞留尘垢等异粒的现象。

46.失光 loss of gloss
漆膜的光泽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降低的现象。

47.开裂 cracking
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

通常是由于漆膜老化而引起。

48.剥落 peeling
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其下涂层,或都涂层完全脱离底材的现象。

49.回粘 after tack
干燥不发粘的漆膜表面随后又呈现发粘的现象。

影响阴极电泳涂装的因素
℃即开始热降解,热降解残余量约25%;表面镀锌-镍合金的钢板在520℃开始热降解直至完全。

这是因为不同基材表面对阴极放氢反应的催化活性不同,导致环氧主链的吸氢反应程度及涂层的多孔性呈现差异,从而影响了热降解速率。

此外,基材对于树脂的固化温度也有影响,比如镀镍表面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可降低20~30℃脱脂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目前脱脂普遍采用水溶性碱性脱脂剂,关键在于控制好脱脂温度和脱脂时间。

脱脂温度过高,水解速度加快,工件表面易泛黄;温度过低,不利于脱脂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乳化、增溶等作用,脱脂不干净。

脱脂液除油能力随pH值的提高而提高,但pH值过高可能使铝及铝合金等金属工件被腐蚀。

一般控制脱脂温度60~80℃对于阴极电泳涂装,磷化膜必须是轻量极的(膜厚为2~6μm)过厚的磷化膜导致电阻增大,使电沉积的效率降低。

此外,电泳涂装还要求磷化膜致密而均匀,只有在工件的导电能力、电场强度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均匀的电沉积膜。

我国广泛采用锌系或锌钙系中低温、低渣快速磷化工艺。

低锌磷化与阴极电泳配套性好,可充分发挥阴极电泳涂装的优势,发达国家高档汽车的电泳涂装均采用低锌磷化。

磷化工序的控制重点是磷化液的游离酸和总酸度、促进剂含量,以及磷化温度和时间。

一般低锌磷化采用NO3-促进剂体系(含量>15g/L),处理温度50~60℃℃),涂膜变得粗糙,烘干后产生波浪状的堆积,且槽液中的助溶剂易挥发,导致槽液变质,稳定性变差。

温度过低(<15℃),沉积量很小,涂膜很薄,光泽度和遮盖力都差,且槽液粘度大,电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难以消除,漆膜易出现针孔。

一般阴极电泳槽液温度控制在 28~34℃℃,烘烤时间20~30min。

电泳涂料常规参数介绍以及检测方法
1.固体分的测量
固体份是指电泳涂料在105℃时加热3小时后,剩余的干燥树脂和颜料份的百分含量。

测定方法如下:
①称取约2g的槽液存于干燥洁净的小蒸发皿中,在105℃下,烘干3小时,称量。

②计算:NV%=(W2/W1)×100%
式中:
NV%—固体份值
W2 —烘干后残留物重量
W1 —样品起始称量
③测定时,可取2—3个平行实验计算平均值。

2.PH值的测定
测定pH值,可采用一般pH计。

测定前,先按pH计的说明书校准计。

测定温度控制在25℃。

其中槽液、
极液、超滤液、去离子水可直接取样测定,而乳液和色浆则必须先用去离子水稀释一倍后再测定。

3.电导率的测定
电导率的测定可采用一般的电导仪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按电导仪的使用说明书预热,调试仪器。

②再根据说明分别测定待测液体的电导率。

注意温度控制在25℃。

4.MEQ值的测定
电泳涂料的MEQ值=中和剂/胺值(酸值),也可用中和100g涂料固体份所需中和剂的毫克量来表示。

MEQ值的测定方法如下(仅适用于槽液):
①取10g电泳涂料槽液(精确到1mg)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50ml四氢呋喃,用电磁搅拌充分搅拌均匀。

②用0.1N氢氧化钠,3ml以/分的速度(自动或手动滴定均可)进行滴定。

③将所有测定的数据记作消耗碱的函数。

④经所测定的各点圆滑连接,用平行尺根据曲线的拐点找出曲线与拐点的两条平行切线的垂线相交二分之一点,此点即为中和点。

此点对应值即为消耗的碱量。

⑤计算:
MEQ=(V-V")×N×100/WS
式中:
V—等当点时耗碱量(ml)
V"—四氢呋喃耗碱量(ml)
N—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S—试样的固体份(%)
W—试样重(g)
5.库仑效率的测定
库仑效率是指消耗单位库仑的电量沉积的采用一般的库仑计漆膜的重量,以毫克/库仑来表示。

阴极电泳涂料槽液的库仑效率测定:(采用一般的库仑计)
①磷化钢板称量,在标准电泳条件下,制备样板。

在泳板过程中记录库仑计上的库仑数值Q。

②在规定的烘干条件下,待烘干的样板冷却后称量,测得涂料在样板上的沉积量W(mg)。

③计算:
库仑效率C=W/Q(毫克/c)
6.灰分和颜基比的测定
电泳涂装场合的颜基比是指电泳涂料、槽液或者涂膜中的颜料和基料(树脂)之比。

颜基比的测定有溶剂法和测灰分法。

电泳涂料所用的颜料,除碳黑外一般都是不燃性的无机颜料,因而常用测定灰分来算出颜料份,方法简便。

1) 检测仪器和材料
①坩锅和马福炉
②恒温干燥箱
2) 测定方法
①称取定量(10g左右)的漆样或槽液样于已称量的坩锅中;
②在110±5℃下烘干1小时,随后在200—250℃下烘1小时,再在400—450℃烘0.5小时,再升温至800℃煅烧0.5小时;
③冷却后将坩锅重新称量;
④计算:
灰分=(C-A)×100/[(B-A)×(D/100)]
颜基比(P/B)=(C-A)/K[ D(B-A)-(C-A)K ]
式中:
A坩锅的重量(g)
B坩锅加试样重量(g)
C煅烧后坩锅加试样重量(g)
D漆样固体份(%)
K 为碳黑修正系数,在黑漆中K= 1.15
7.加热减量的测定
①将供试验的样板(钢板或磷化钢板)用天平称重w0;
②按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电泳,水洗后放置0.5小时以除水;
③将除水后的样板在140℃/30min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w1;
④再将上述干燥后的样板在170℃/30min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w2;
⑤计算加热减量(%)=(w1-w2)/(w1-w0)×100%
8.再溶性的测定
①按标准规定的条件制备电泳涂膜样板;
②断开电源后将样板取出,然后将样板的1/2直接浸泡在正在搅拌的槽液中,并用秒表计时;
③10分钟后将样板取出,并用水冲洗,按标准烘干条件将样板进行烘干;
④目测浸泡前后样板的外观有无明显差异,然后用测厚仪测定样板浸泡前后漆膜的厚度(多点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并记录;
⑤计算:
再溶性(%)=(m1-m2)/m1×100%
式中:
m1:浸泡前样板的平均膜厚(μm)
m2:浸泡前样板的平均膜厚(μm)
9.泳透率的测定
1)仪器和材料:
①泳透率盒
a.测试板:磷化钢板,尺寸:(300-350)×105×0.75mm
b.隔条:硬聚氯乙烯条二根,尺寸:4×10×(300-350)mm
c.防水胶带:宽度为20mm和38mm两种
②电泳槽:PVC塑料槽,内壁尺寸为120×200×350mm,装填漆液高度为300mm,相当于7200ml。

③阳极(适用于阴极电泳涂料涂装)
材料为不锈钢板,尺寸为被覆物的阴极面积的1/4—1/2,位于电泳槽的纵侧面,相对阴极伏特盒放置。

对于阳极电泳涂装为阴极。

④电泳装置:0—400V可调
2)测定方法:
①泳透率盒的制作:
a.测试板:磷化钢板,尺寸:(300-350)×105×0.75mm
b.隔条:硬聚氯乙烯条二根,尺寸:4×10×(300-350)mm
c.防水胶带:宽度为20mm和38mm两种
②将泳透率盒放入已熟化好的电泳槽中,使盒底边距槽底60±5mm,与电泳槽壁的距离为30±2mm;
③伏特盒于其相对应电极的距离为155±2mm;
④接好电源,将电压在15s内升至规定电压,电泳3min后,断开电源;
⑤取出泳透率盒,撕去固定测试板两边的胶带,取出隔条;
⑥将测试板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按该电泳涂料规定的干燥条件烘干测试板;
⑦隔条清洗干净,以备再用。

3)结果表示:
测定每一块测试板内表面漆膜长度,平均长度以mm计算,其数值即是漆的直观泳透率值。

说明:
①测试结果取两次试验的平均值;
②记录时必须注明相应电压。

电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早期的电泳技术是由瑞典Uppsala大学物理化学系Svedberg教授提出了荷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其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于1937年,收Arne Tiselius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利用些电泳现象,发明了最早期的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用于蛋白质分离的研究,开创了电沪泳技术的新纪元。

此后,各种电泳技术及仪器相继问世,先进的电泳仪和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占重要地位,按电泳的原理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原则上按电泳的原理来分,即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k|lectrophoresis)、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和稳态电泳(steady state electrophoresis)或称置换(排代)电泳(displacement electophoresis)。

在自由移动界面电泳,是带电分子的移动速率通过观察界面的移动来测定,该方法已成为历史。

代之以采用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

区带电泳因所用支持体的种类、粒度大小和电泳方式等不同,其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各有差异。

固体支持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矾土、纤维素等;另一类是淀粉、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由于它们具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故除能产生电泳作用外,还有分子筛效应,小分子会比大分子跑得快而使分辨率提高。

它的最大优点是几乎不吸附蛋白质,因此电泳无拖尾的现象。

低浓度的琼脂糖电泳相当于自由界面电泳,蛋白质在电场中可自由穿透,阴力小,分离清晰,透明度高,能透过200~7000nm波长的着色区带的检测敏感性,为此第一类支持介质现已被第二类支持介质所替代。

稳太电泳或称置换电泳的特点是分子颗粒的电泳迁移在一定时间后达到稳态,如等电聚焦和等速电泳。

区带电泳是临床检验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其他新技术,更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提高了检测技术,现对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作一评述。

一、正确解释电泳结果,有助于临床疾病判断的参考
新鲜血清经电泳后可精确地描绘出患者蛋白质的全貌,一般常见的是白蛋白降低、某个球蛋白区域升高,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

如急性炎症时,可见a1,a2区百分率升高;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呈现白蛋白下降,a2球蛋白升高,β球蛋白也升高;缺铁性贫血时可由于转铁蛋白的升高而呈现β区带增高,而慢性肝病或肝硬变呈现白蛋白显著降低,r球蛋白升高2-3倍,示免疫球蛋白多克隆增高,甚至可见β-r 融合的桥连现象,还可在r区呈现细而密的寡克隆区带;对单一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的无抗体活性均一的免疫球蛋白称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的检测,血清蛋白电泳是其首选的实验诊断方法。

可在电泳区带的a2-r区呈现致密而深染,高度集中的蛋白克隆增生区带,称其为m蛋白区带,扫描后形成高而狭窄的单株峰,若些峰在r区其峰高与峰底宽之比>2:1,而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限制造成背景染色浅。

由M蛋白所导致的一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游离轻链病、半分子病、良性单株丙球血症和双M蛋白血症等,目前这类疾病已不属罕见。

血清蛋白电泳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泳技术与免疫技术相结合,大大扩大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
让电流来加速抗原与抗体的扩散并规定其运行方向、从而加快了沉淀反应速度。

免疫
电泳技术的种子类很多,如:对流免疫电泳(CIEP)、火箭免疫电泳(RIE)、电免疫扩散(EID)。

在种免疫电泳方法牟基础上,又不断地派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如:免疫电泳(IEP)技术,1969年Alper与Johnson 推荐免疫固定电泳(IFE)是一种包括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是免疫沉淀反应的一种混合技术,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脑脊液或其他体液。

1976年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技术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