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
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
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也是中国道商的鼻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欢!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范蠡原是楚国人,因楚国不是贵族就不能入仕而转投越国,与好友文种一同辅佐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大败重伤,不久死去,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日夜练兵向越国复仇,果然大胜,范蠡劝说勾践为保命先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灭越,而是选择撤兵,并提出要求要越王到吴国服侍他。
勾践带着妻子与范蠡到吴国为奴,在范蠡的帮助下,忍辱负重数年,得到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
回国后,范蠡修建都城迷惑夫差,还投其所好,将美女西施献给他,终于等到了伐吴的机会。
吴国灭亡后,范蠡功成身退,驾着扁舟离去。
范蠡隐退后,选择了从商,行商有道,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期间三散家财,被后人称为“商圣”。
民间还有流传着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任何记载,但两人爱情故事还是流传了下来。
不过据史实分析,两人故乡相距甚远,年轻时并没有相爱的机会,而后来西施又被献给吴王夫差,范蠡更不可能从中插一脚,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位大夫最后是与西施一起驾着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
范蠡三迁是怎么回事范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人精明有学识,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也懂得明哲保身,后以商致富,成名天下。
一生不为权势所绊,也不为富贵而牵挂,以三迁而安稳度日,司马迁称其为“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在越王勾践重振越国之时,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而范蠡的心思如越王一样沉重,越王是为了想办法斩除这些复国功臣,免得被夺去复国之名,而范蠡则是深析越王心理,知道“大名之下,难于久居”的道理,便悄然离去,带着家人到了齐国之地。
此时的范蠡并没有很富裕,便和家人辛勤劳动赚取钱财,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儿子的帮助,没过多久,事业得到发展,家中财富便积攒到了数十万。
商圣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赢一生!
商圣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赢一生!商圣陶朱公范蠡是道教财神庙(殿)供奉的文财神,他的人生成就和经商智慧备受历代推崇,2000余年来祭祀不辍、香火绵延。
陶朱公范蠡是中国的商圣,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称其“三迁而有荣名”。
关于范蠡的事迹,《史记》《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史籍方志和《列仙传》等道教仙传以及历代文人诗词歌赋多有记载传颂。
范蠡(约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人(今河南南阳淅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实业家,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中国最早的慈善家,被后人奉为商圣,祀为财神,是道教“入世致太平,出世求成仙”的功德成神的典范。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筹划20余年,最终率领越国的军队灭亡强大的吴国,报了当年险被灭国之仇,并且称霸一方。
就在他被勾践封为上将军,统帅全国兵马,成为越国的三号人物之时,他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到异国去经商,他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迅速成为地方首富,之后散尽家财再次改名移居,如此先后三次成为首富。
他的后代沿用他的方法经商,最终都富甲一方。
晚年范蠡自号陶朱公,后世则把陶朱公作为商业的鼻祖进行供奉。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多如牛毛,但绝大部分只是在某几件事上成功,像范蠡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却不多见。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李白为范蠡写的两句诗。
在李白心中,范蠡是高不可攀的偶像,也是终其一生想要变成的模样。
他在官场,可以扭转乾坤,挽一个国家狂澜于既倒。
他在情场,赢得了当时绝代佳人的芳心,与之偕老。
他在商场,三次成为首富,被后世尊为商圣、财神。
史书评价范蠡,是华夏五千年以来绝无仅有的完人。
一、不争的人生智慧老子说: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尤,无执故无失。
范蠡是复兴越国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争功,更不争权夺利,而是信奉“夫唯不争,故无忧”理念。
因为不争名利,所以越王伤害不了他。
一代商圣朱陶公,儒商之鼻祖!创业者之楷模!商业传奇范蠡!
一代商圣朱陶公,儒商之鼻祖!创业者之楷模!商业传奇范蠡!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
后人尊称“商圣”。
曾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兴越,功成身退。
北上经商,居陶,号朱公。
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经商致富具有很多经商理论,致富后,肯于帮助别人,威名远播。
堪称“中华自古商之祖”。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范蠡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商业智慧!【陶朱公商训】: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
第一辑:【经商十二则】能识人。
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
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
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
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第二辑:【陶朱公经商十八法】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商圣范蠡:总结的经商18计,道尽了商业的本质
商圣范蠡:总结的经商18计,道尽了商业的本质
可能提及范蠡我们不知,但是提及西施我们肯定知道,根据《吴越春秋》记载,范蠡最后离开吴国与西施同游天下去了。
范蠡就是我们后人嘴里的商圣!为什么我们称其为商圣呢?范蠡经商的厉害之处是在于它明白为商之道。
他三次经商皆大有所成,富甲一方,最后钱财散尽周游列国。
其中卧薪尝胆中便有范蠡的影子。
在勾践打败了吴王之后,范蠡便退出了勾践的团队,最后钱财散尽,做了一个普通人。
单单是这么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便是有大智慧之人!
今天笔者这里总结了范蠡经商的18要计,希望大家读过之后有所受益,要是觉得文章不错,记得关注!。
天下共富:范蠡的“道商”思想
天下共富:范蠡的“道商”思想范蠡,字少伯,楚国宛邑人,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学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是黄老学派的创始人与奠基者。
范蠡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称其“三迁而有荣名”,后被公认为“中国道商”始祖,商界尊其为“商圣”、“文财神”。
范蠡是老子道学思想体系第三代传人,他少年时代就追随文子学习中国最早的经济商业理论——《计然七策》,即如何发展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学。
他的道商思想主要体现在“富国”与“富家”两大领域。
对于富国之道,范蠡认为:“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持盈,”即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如何在原有国力强盛的发展基础上继续保持平衡稳定与良性发展。
“定倾”,就是当国家政局或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状态,甚至面临倾覆的重大危机时,该如何拨乱为治,转危为安。
而“节事”之道,就是在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点掌控,如何识别提取管理中的要素环节,面对发展问题该如何保持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节制”。
范蠡并把这三点与天地人结合,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范蠡的守持盈之术,实为他对老子“戒盈”思想的技术性补充。
范蠡分析了古往今来从天子以至诸侯的成败功过,他认为无论是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还是夏桀、商纣的劣迹暴行,都离不开一个总规律,那就是:但凡灭亡者,他们都是无一幸免地沾染了嗜好美味的恶习,沉溺荒废于声色娱乐之中,迷恋那些珍奇贵重的所谓宝贝器物。
当他们一旦沾染了这些不良嗜好,总想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办呢?那就要与民夺利,千方百计从老百姓的手中捞钱。
他们用整个国家不断加剧的贫富悬差和民众的困苦,来换取自己短暂的快乐,到最后国库越来越空虚,百姓越来越贫穷。
“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孪于珍怪贵重之器。
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
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范蠡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也是中国道商的鼻祖,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范蠡的人物介绍《范蠡传》中讲述了范蠡的一生经历,年幼时家困的范蠡依旧好学,博朗群书,十分有志向,长大后到异乡从事自己的理想,为越王勾践复国,甚有远见便独自离去,而范蠡在这之后便安心的作个商人。
此传讲述了范蠡幼时的生活经历,那时家穷,父母早逝,范蠡便为兄嫂抚养长大,从小天资聪颖好学好问,阅读很多治国安邦的书籍还有历史书籍,因不喜耕作而被乡里人看不起。
后长大空有才识却不被楚国所用,于是范蠡所作之事常使人惊奇,被称为“范疯子”。
离开越国之前,范蠡为其复国功臣,理应留下来享受安乐生活,但是范蠡却放弃这高官后禄选择隐于市,他写了封信给勾践表明自己的心意,如今大功告成,他只想过着着隐退后安闲的生活。
后来范蠡隐姓埋名过着商人生活,先后凭着耕作、牲畜还有贸易往来赚得了数万财富,之后便散尽济众,此传中讲述了范蠡财物三聚三散之事,为百姓带来很多福音,其商业造诣颇深,为经济发展带来推进作用。
后范蠡的次子放了杀人罪,范蠡派少子携带黄金前往探视,而其长子不听从便要求前往,无奈只能长子前去。
范蠡知道其长子此去会带来坏消息,因为长子从小跟随自己劳动积累财富,故惜财,而少字从小安逸不知财,于是最后范蠡的长子犯了贪财的习惯并没有救出其次子。
此传介绍范蠡三迁,每次均有理由都能聚集财富成名,他治国时,国盛,治家时,家富,一生淡泊名利,集智慧于一身,可谓是伟大的商人。
范蠡老师的简介范蠡的老师是计然,他是春秋时期著名大家,传其本名为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
计然收下布衣范蠡为徒,授以学识和七策,范蠡用了五计便辅佐越王灭了吴国。
计然的名字意味着是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可见计然的自信程度。
计然祖上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为人率直不好权势,学识丰厚不愿教授诸侯,遂收范蠡为弟子,曾越王困于会稽山之时,范蠡请来计然,计然见越王则道“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
历史趣谈:他被称为“商者鼻祖” 是现代人皆供奉的“财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被称为“商者鼻祖”是现代人皆供奉的“财神”导语: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是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是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导致吴王阖闾阵亡,从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
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
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
他从齐国写信给生活常识分享。
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
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导读:陶朱公范蠡是中国的商圣,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称其三迁而有荣名。
近日,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及范蠡文化研究学者,言及范蠡功业成就时,给范蠡理所当然的戴上了儒商始祖的高帽子,虽可谓用心良苦,却实在是大谬。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儒商的始祖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
史载子贡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假如范蠡是儒商之祖,不但范蠡会不好意思,子贡肯定也满腹牢骚吧。
目前社会上广为认可的范蠡学术思想传承关系为:老子计然范蠡猗顿。
范蠡的老师计然,原姓辛,名文子,又名计研,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为老子门下玄元十子之一(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计然、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王振川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范蠡不但是计然的弟子,而且在他的人生中,应该也得到过老子的亲自指教。
范蠡跟老子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范蠡所学为《计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发展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学,属于贵生之学,是正统的老子道学思想。
范蠡在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其劝谏之词多为阴阳盈虚定倾之道,俨然有老子遗风。
道家思想成就了范蠡,而范蠡无疑是老子思想的最完美诠释者。
范蠡一生奉行老子道学思想,其进退取予无不洋溢道气玄风。
老子道家思想在范蠡的人生中主要表现为:大智若愚:范蠡青年时代,居于政治黑暗的楚国,深感无出头之日,恐被埋没而无人识,于是超脱佯狂,被俗人视为疯子,后三试文种,终结为挚友。
体现了老子思想中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在不得时,不遇人的前提下,和光同尘、韬光自晦,圣人愚之的智慧。
好战必败:老子《道德经》强调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范蠡从政治家到商圣的智慧
范蠡:从政治家到商圣的智慧作者:孙立群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第01期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从政治军,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
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
如果没有范蠡,就没有吴越争霸的一系列故事,没有一个重新站起来的勾践。
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临行前他给另一个功臣文仲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文仲没有看透勾践,没听范蠡的劝告,结果被勾践杀害。
在对范蠡的评价中,多认为范蠡善“谋略”。
如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范蠡被列为九等人的第三等——智人。
上面是圣人和仁人。
智人,即有智慧有谋略之人。
三国时刘邵在《人物志》中则把范蠡列为术家。
说:“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范蠡作为谋略家看待。
二、从政治家到一代商圣范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摆脱勾践后,没有享受清闲,而是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他首先到齐国务农。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到齐国后,范蠡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王得知范蠡在齐,曾请他到朝廷任相,范蠡起初答应,但到任时间不长就辞职离去。
他认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
”后来范蠡到陶(今山东肥城),当时陶地交通便利,为天下之中,士农工商贾五方杂处。
范蠡到陶改名朱公,人称“陶朱公”。
范蠡在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商业经营上,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
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商圣范蠡经商有道
ISTORY 史鉴64档案揭秘范蠡经商的一套法则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在当下,商品质量、诚信缺失问题突出的时代,经商者更应该学习范蠡经商所奉行的准则。
»商圣范蠡 经商有道范蠡离开越国,放弃高官之位后迁徙多地,每到一地,都能够通过经商获得巨大财富。
最后,范蠡定居于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作为一名商人,范蠡有着自己的一套经商之道,艰苦奋斗、诚信经商、为富为仁等,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的企业很有借鉴价值。
慧眼择地 艰苦奋斗范蠡经商并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到齐国,齐国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
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他还倡导多种经营。
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
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据说这就是范蠡所作。
在现代,一个企业选择厂址,也会充分考虑落户地的区位因素。
如在选择门店位置时,人们就会考虑附近的人流量、交通等地理因素。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范蠡在经商前期,经常带领全家人共同艰苦奋斗。
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下变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当时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都在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却坦然改变自己的身份,选择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这种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仍然给人启迪。
反之,哪些靠走歪门邪道敛财的行为虽然在短期能够有所收益,但却不能长久,通过艰苦奋斗创造的财富,才会心安理得。
把握行情 精准销售范蠡经商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要,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间、季节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来到了齐国海边,在这里建起了一个集农、工、渔、商为一体的海滨大家园,家园建好后,范蠡经常会去各地考察当地的市场状况,依据各地的市场需求,相应的将自己所有的货品对应销售,从而获得利润。
范蠡,千古商圣的经营绝学
范蠡,千古商圣的经营绝学范蠡在商界的名气最大,因为他是公认的儒商鼻祖。
做生意的人都视他作财神爷,到处都在供奉他的塑像。
然而实际上,范蠡经营的不是生意,而是政治、军事、经济和人生。
范蠡从政,官至上大夫、上将军、相国,位极人臣,却能在功成之后全身而退。
而同样杰出的同代人伍子胥和文种却被君王赐死。
范蠡用兵,以弱胜强,兴一国灭一国,帮助囚徒勾践成为春秋霸主。
从这一点上说,历来被兵家尊崇的孙武和诸葛亮都没有做到。
范蠡经商,白手起家,富甲天下,三次散财又三次聚财万金,总结出独步天下的经管之术,开价值规律之先河,后人难望其项背。
范蠡为人,集老子、孔子、孙子等思想之大成,韬光养晦,善知进退,体恤弱小,是学以致用的体现者和民间公益事业的开创者。
这样的牛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市),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只是从小喜欢读书(看来牛人必须读书是一条铁律)。
读书多了,自然就有了学问。
有了学问,就到处发表言论,而且是反对世俗的惊人言论。
发表言论多了,乡人就认为他狂妄自大,但名气渐渐就形成了。
所有的牛人都有推销自己的办法——要出头,先得有名。
这个狂放的青年,最终被当时的宛令文种知道了。
文种这位厅局级地方长官极有才学,从政之余遍览典籍,对伊尹、姜太公、管仲等牛人的学说十分敬佩,自负有宰相之才。
不过当时的楚国要员基本上都是从贵族中产生,文种能做到地市级干部,全凭他出众的才能,但上升的空间已被堵死。
文种一开始并未对范蠡留意。
这一年大旱,懂得一点天时的文种在头一年就开始储粮,结果粮价大涨,连楚国王室也来宛地征粮。
文种的储备粮有限,十分焦急。
这时有人告诉他:在宛地三户邑有粮,且低于市场价。
文种派人去一查,原来囤粮者正是范蠡。
文种觉得此人不简单,有头脑,就派人带了礼物去请范蠡到他的办公室唠嗑。
范蠡却不买账,退了他的礼。
文种手下人劝他派人去把这个狂生抓来。
文种却说:大凡贤才,都必须亲自上门去请,我虽然不是周文王,不过这份心是相同的。
文财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商圣天下
文财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商圣天下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他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生意人尊他为“商圣”,因为他经常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所以大家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文财神,是五路财神中南路财神。
1、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后功成名退。
范蠡尊师父计然的计谋,有七条计谋中的三条,帮助越王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公元前473年,越王发起灭吴之战,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自杀。
范蠡知道越王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天下之人,就离开官场,经商去了。
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成为名句。
2、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3、成为财神的商业理论。
范蠡之所以能三聚三散家财,有其七大理论。
经商人必看:一代商圣范蠡的传奇!
经商人必看:一代商圣范蠡的传奇!中国历史的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
兵家名将也不乏伍子胥、白起、李牧、廉颇、王翦等士,而政客中管仲、晏婴、蔺相如、李悝、商鞅等也都政绩卓著。
在这些闪烁的群星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改走从商之路,从商19年中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后被世人奉为文财神。
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的范蠡。
可惜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为官即至卿相,经商速达千金的旷世奇才,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范蠡,了解一代商圣的传奇人生与其行于道而高于技的商道理念。
德为立身图强之本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小就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人看来却是思想疯癫的人,因为范蠡常和大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因此,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
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彻,别人没法理解而已。
无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
范蠡与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文种投奔越国为官。
对范蠡商业思想的总结是
对范蠡商业思想的总结是范蠡(公元前557年-公元前46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商人,被誉为“千古商圣”。
他的商业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我们今天的商业经营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范蠡强调了以诚信为基础的商业道德。
他认为商人应该按照合同履行自己的诺言,坚守信用。
只有建立了信任,才能更好地发展商业关系,开拓市场。
这一思想反映在他与吴王夫差签订的“以五湖为盈”商业合作协议中。
范蠡诚实守信,完全履行合同,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其次,范蠡提倡高效运营和经营管理。
他注重从细节入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吴国任职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设立商人集会所,规定商路秩序,减少交通费用,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等。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商业运营的效率,为范蠡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范蠡还主张商业多元化和风险分散。
他认为商人应该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来分散风险,降低商业风险。
他在吴国采取了广泛的贸易活动,不仅涉及纺织品、黄金、铜器等传统商品,还积极经营农田、渔场、茶园等。
他通过不同的经营领域分散风险,保证了商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此外,范蠡强调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
他在吴国选址修筑了防洪堤,改良土地,开展农田开垦活动,并大力发展养蚕、织袍等行业。
范蠡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前瞻性的思考,准确预测到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从而成功地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最后,范蠡推崇商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
他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不断寻求商业发展的新途径。
例如,范蠡在水路交通工具改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提出了一种巨大的木船“蛟船”,极大地提升了水路运输的效率和能力。
这种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使范蠡在商业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总之,范蠡的商业思想强调了以诚信为基础的商业道德,注重高效运营和经营管理,倡导商业多元化和风险分散,主张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推崇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
这些思想在今天的商业经营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范蠡:让经商成为乐趣的商圣
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
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
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齐桓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太整了,太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
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能推荐他做宰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
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南怀瑾常说“经纶天下,济世救人”,还说人生的三大错误莫过于“德薄而位尊,智弱而谋远,力小而任重”。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在乱世纷纭中读书悟道,创办过纸质传媒,收容过地方武装,广交三流九教朋友。
他冷眼观世,自称“买票不进场”,一生无党无派,但与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都有很深的交往。
在声望如日中天之时,他急流勇退,辞别台湾,远走欧美;到了桑榆晚景,他又在太湖边开讲座,会朋友,穷究经典妙义;他对《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对《古今图书集成》,对管仲都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人。
这不是学院式的高头讲章,而是以历尽沧桑、繁华落尽的超脱旷达,追求大智慧、大从容解读。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只有三个人被尊称为商圣,他们分别是:范蠡、白圭和胡光墉。
其中颇受南怀谨推崇的范蠡,是传说中的中国文武四大财神之一,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因其经商才能独具一格,被后人誉为千秋商祖。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楚国宛三户(今河南省南阳)人。
范蠡曾经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安军的方策。
后来,范蠡遇见具有识才之明的文种,并与文种先后离楚入越,被越王允常任命为大夫。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故,勾践继位,范蠡和文种继续得到重用。
商圣范蠡是个怎么样的人
商圣范蠡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个,本是著名的军事家,学富五车,知晓天文地理等,是为才子,为越王勾践所用,那么商圣范蠡是怎么样的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商圣范蠡是怎么样的人,一起来看看吧!商圣范蠡是个怎么样的人范蠡在成功帮助勾践灭了吴国重振越国后,便向勾践辞官隐退,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之人,而在那个时代“士”为首,“商”为末,范蠡从官场退出心甘情愿的沦为地位最低的商人。
故其一生辉煌政绩,却因为弃官从商的事情使其不能与历史名人同入史册。
范蠡从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别具一格,懂得占有先机,他认为在商场上要非常有眼力见方能获得商机,也因为如此,范蠡在隐居的近二十载岁月中,曾三次聚财千金乃至万金,成为富甲一方。
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将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支助他人,钱财犹如身外物,对范蠡来说可得之也可散尽,甚是自在。
范蠡还是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是为“文财神”,他在商业领域上的作为更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流通,他不仅有深邃的经济思想还发明了秤的度量单位,特别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会结合其特点进行售卖。
范蠡不仅涉猎农业,鼓励耕种,还对养鱼业有深刻的见解,因此范蠡还有“陶朱公”之称。
商圣范蠡简介生平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
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上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后来两人深知楚国政治腐朽,官府黑暗,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起用,甚是失望。
于是公元前511年,两人相约共入越国,投身于越王。
虽为越王的门下,但是范蠡却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当时越国和吴国交战之猛,后越国败于吴国,范蠡和文种方被起用。
范蠡提出委身求和的策略,委身求全以换来他日反攻时日,并献上灭吴九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
*导读:陶朱公范蠡是中国的商圣,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称其三迁而有荣名。
近日,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及范蠡文化研究学者,言及范蠡功业成就时,给范蠡理所当然的戴上了儒商始祖的高帽子,虽可谓用心良苦,却实在是大谬。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儒商的始祖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
史载子贡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假如范蠡是儒商之祖,不但范蠡会不好意思,子贡肯定也满腹牢骚吧。
目前社会上广为认可的范蠡学术思想传承关系为:老子计然范蠡猗顿。
范蠡的老师计然,原姓辛,名文子,又名计研,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为老子门下玄元十子之一(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计然、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王振川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范蠡不但是计然的弟子,而且在他的人生中,应该也得到过老子的亲自指教。
范蠡跟老子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范蠡所学为《计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发展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学,属于贵生之学,是正统的老子道学思想。
范蠡在越王
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其劝谏之词多为阴阳盈虚定倾之道,俨然有老子遗风。
道家思想成就了范蠡,而范蠡无疑是老子思想的最完美诠释者。
范蠡一生奉行老子道学思想,其进退取予无不洋溢道气玄风。
老子道家思想在范蠡的人生中主要表现为:
大智若愚:范蠡青年时代,居于政治黑暗的楚国,深感无出头之日,恐被埋没而无人识,于是超脱佯狂,被俗人视为疯子,后三试文种,终结为挚友。
体现了老子思想中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在不得时,不遇人的前提下,和光同尘、韬光自晦,圣人愚之的智慧。
好战必败:老子《道德经》强调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勒兵,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劝越王不要轻易动武。
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体现出范蠡继承了老子好战必败、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
大白若辱:《道德经》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范蠡在越王兵败,生死存亡之际,向勾践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
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体现出范蠡掌握和运用了老子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大白若辱的智慧思想。
欲取先予:老子《道德经》曰: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为了越国的生死存亡,范蠡提出了定倾的具体办法,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
如此不已,又身之与市。
勾践听了范蠡的话,派文种入吴请和。
顺利实施第一步后,范蠡陪同勾践入吴国为奴三年,通过自贱、自损之法,解除了吴王夫差对勾践的戒心,并通过捐货币以悦其君臣;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遗美女以惑其心志;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遗之谀臣以乱其谋;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积财练兵,以承其弊这破吴七策,让吴王荒废国业,使吴国消耗国力。
自知者明: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当初勾践欲使范蠡治国家。
范蠡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后又在离开越国前,曾为挚友文种留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文种见信称病不上朝,但还是被勾践赐剑逼杀。
益生曰祥:老子思想贵生,提出了益生曰祥的理念。
当范蠡结束在吴的人质生活归国,勾践重新提出节事的问题时。
范蠡说: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
强调土地是万物
之本。
农事做得好,可以生长万物;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从而道出了以农业立国、全民小康的复兴计划。
勾践很赞许这个国策,甚至于说,不谷之国家,蠡之国家也。
功成身退:老子道学思想强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功成而不居,而范蠡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
史载,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遂谢绝勾践恩威相加的挽留,不愿接受王与子分国的厚遇;不怕违者身死,妻子为戮的下场,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范蠡走失后,越王用良金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要求大夫们每十天对蠡像朝拜一次。
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体现了老子外其身而身存的高明。
身重物轻:老子《道德经》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强调贵己、爱身,身重于物。
范蠡离开越国后,首先来到楚国隐居,靠经营有道富甲一方,楚王请他出山为相,他说:一介庸贾,不足为大王效力。
所有财富可尽献大王。
日后所去何方,还请开恩勿问。
散尽家财保身后,便辗转来到齐国,开始第二次白手创业。
上善若水: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范蠡经商辗转吴、越、楚、齐诸国,后又选择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之中的陶地,其居则处于善地。
更兼智慧高超,善识天地阴阳盈虚之道,思想精深,心明如渊;经营无敢居贵,发财后
富而好德,三散千金,与人善仁;崇尚务完物,其言善信;从政则官居上大夫、上将军、相国,兴越灭吴,其功甚伟,其政善治;以物相贸易,经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其事善能;善用十二周期循环理论预测天时,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其动善时;泛舟五湖,以水观财,悟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之道。
圣人不积: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范蠡遵循老子之道,以道经商,以商显道,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却又富而好德,分散家财与知交乡党,没想到没几年又成巨万之富。
范蠡自称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我不求财而财自来,已经到了极点。
其不求财而财自来之言,体现了道家因循自然,无为而治的高明,足证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漫游山林、独善其身。
他既入世,又出世,他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
像范蠡这样有坚韧的品格与毅力,手中的财富与心中的智慧,骨子里散逸着老子所谓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的王气。
为人处世的境界更可体现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圣心。
所以,子孙祭祀不辍的陶朱公范蠡,不愧为商圣、道商、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