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至今的典故成语38个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员。
中国古代有趣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曳尾涂中【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一尸一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2】乘风破浪“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18个有关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8个有关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
指最后决一死战。
09、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10、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3、断鹤续凫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
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
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解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
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
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4、霜露之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5、淮南鸡犬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十分信奉道教,为了长生不老,他找到八公仙翁,按照八公仙翁的话炼制仙丹。
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下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升天而去。
庭院里的鸡狗抢着吃剩下的丹药也纷纷飞上天成了仙。
【解释】淮南王的鸡和狗。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6、大笔如椽成语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
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
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中国18个历史故事成语大全1.卧薪尝胆故事背景:楚国时期,楚庄王选择种地的地方土地贫瘠,但他坚持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耕种自己的庄稼。
他选择了薪柴卧在自己的胆下,饥饿感逼迫他努力种植。
最终,他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成语意义:表示在逆境中,通过坚持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东山再起故事背景:南宋末年,吴玠曾被罢免了官职,被贬到了东山。
在那里,他读书、修养,后来被朝廷再次任命为官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成语意义:表示在失败或挫折后,重新崛起并取得成功。
3.画蛇添足故事背景:春秋时期,一个人画了一张很好的蛇,但出于贪婪,他还想画上一只脚,结果弄巧成拙,蛇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形象。
成语意义:表示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破坏了原本完好无缺的局面。
4.守株待兔故事背景:春秋时期,一个农夫每天都守在自己的菜园旁边,等待有一只野兔会绊倒树旁的株,并自己猝不及防地死亡。
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农夫非常高兴,但他最终没有捕到野兔。
成语意义:表示过度期望不切实际的事情会发生,而忽视了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5.三顾茅庐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刘备想要请诸葛亮为自己效力。
他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在茅庐中找到了他,并成功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成语意义:表示追求真正的才华和能力,不畏艰难困苦,最终获得成功。
6.金蝉脱壳故事背景:晋朝时期,卓文君的父亲被任命为州官,并搬迁到另一个城市。
卓文君的家境贫困,她捉到了一只金蝉,为了不让这只金蝉被别人抢走,她将金蝉藏在了自己的衣裳里,并带到了新的城市。
成语意义:表示灵活机智地脱离困境,保护自己的利益。
7.豺狼当道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齐国灭亡,楚国称霸。
楚怀王时期,内外交困,身边人多是奸臣,无法正常管理国家。
成语意义:表示社会或环境陷入乱象,邪恶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8.关门捉贼故事背景:宋朝时期,南京发生了一起连环偷盗案。
犯人每次都逃避官府追捕后,进入一家居民家中躲藏。
成语意义:表示利用手段阻止坏人逃跑或继续犯罪的行为。
传承的八字成语
传承的八字成语
以下是五个关于传承的八字成语及其赏析:
1.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句成语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为未来开辟道路。
它强调了在传承过程中,要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和经验,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这个成语形容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比喻传承有序,绵延不绝。
它强调了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代代相传,使学问和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成语意指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强调了在传承过程中,后人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超越,推动事业的发展。
4. 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传统、文化等根基深厚、历史悠久。
它强调了传承的根基和历史渊源,只有根基深厚,才能使传承得以长久延续。
5.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句成语意为去掉旧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它强调了在传承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使传统与时代相结合,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八字成语都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传承,我们能够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和哲理。
下面介绍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吧!一、虎视眈眈:出自《列子·汤问篇》。
故事说,有一只老虎在山上居住,每当看到下山的猎物,就会盯着它们,准备发动攻击。
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威胁地盯着目标。
二、鹤立鸡群:出自《韩非子·五蠹》。
一只孤独的鹤站在鸡群中央,与众不同,形容超群出众的人。
三、蜻蜓点水: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只是轻轻碰一下水面,不深入。
四、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一举两得。
五、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德充符》。
故事中,一个农夫守着一根枯木,等待兔子撞上来。
成语意为不主动努力,只等待机会。
六、七上八下:出自《庄子·庚桑楚》。
形容思想或心情混乱,不稳定。
七、跳梁小丑: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表现出色,但实力不足。
八、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及楚》。
形容在事物的关键部分做出精确而又巧妙的补充或点评。
九、丢魂失魄:出自《红楼梦》。
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失去了魂魄。
十、对牛弹琴:出自《庄子·天下篇》。
形容对于无法理解的人或事物逞强表达。
十一、开天辟地:出自《庄子·齐物论》。
形容开创伟业,大有作为。
十二、前车之鉴: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指事先出现的相似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借鉴。
十三、班门弄斧:出自《列子·汤问篇》。
比喻拿自己的器物与高手比较。
十四、拨云见日: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比喻解决问题,明白事情真相。
十五、众口难调:出自《列子·御飞篇》。
形容众人意见不一致,很难协调一致。
......(文章继续)总之,这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源远流长,蕴含深刻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成语,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表传承的成语
表传承的成语1.【衣钵相承】:yībōxiāng chéng,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
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作谓语、定语;用于技术、学术等。
2.【一系相承】:yīxìxiāng chéng,一系:一个血统;相承:继承。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3.薪火相传[xīn huǒxiāng chuán]【释义】: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示例】:《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
4.继往开来[jìwǎng kāi lái]【释义】:继:继承;开:开辟。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示例】: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
”5.承前启后[ chéng qián qǐhòu ],【释义】: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示例】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6.古为今用[ gǔwéi jīn yòng ]【释义】吸收古代的优点,扬弃缺点,以使现代更进步。
【示例】: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7.推陈出新[ tuīchén chūxīn ]【释义】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示例】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8.凤毛济美[ fèng máo jìměi]【释义】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才占八斗【拼音】:cái zhān bā dǒu【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
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
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
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
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这真是个有趣的评语。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
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你不知道的3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出处】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近义词】凿壁偷光【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结构】主谓式【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
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结构】主谓式【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
大名成语典故大全
大名成语典故大全成语是中文的瑰宝,凝练着智慧和文化。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语言运用的精华。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不仅丰富了表达的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份大名成语典故大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1.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意思是指一个人或情况无法挽救或改变。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
淮阴侯刘邦得到了一个叫陈平的智囊,得以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因此,陈平被认为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犯人,因此不可救药也成为了陈平的代称。
2.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比喻经历艰苦,戒备心强。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故事。
周公被放逐到外地,在那里他每天躺在薪柴上苦练箭术,以图早日回到鲁国报仇。
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回到鲁国,并用箭射死了当年放逐他的人。
3.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指言辞或行为相互矛盾。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周易·乾卦》中的故事。
据说,尧帝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舜和象。
有一天,尧帝问两个儿子的老师卜式如何评价他们的德行,卜式回答说,舜勤恳勇敢,而象懒散胆小。
然而,尧帝之后又问两个儿子的老师伯益同样的问题,伯益却给出了与卜式完全相反的评价。
这样,尧帝就发现了两位老师的回答完全相反,于是用自相矛盾来形容他们的评价。
4. 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比喻对好的事物再增添好的事物,使其更加美好。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楚辞·九辩》中的故事。
相传,齐国有个人叫孙膑,他为吴王发明了一种叫“连弩”的强弩。
吴王非常喜欢这个发明,就让孙膑给弩上添上一些精美的装饰,使其更加华丽。
后来,人们就用“锦上添花”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进一步增添。
40个成语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
40个成语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我们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很多成语,这些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快和静静一起来学习这些成语吧!1炎黄子孙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
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
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
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2.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3. 桀骜不驯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4.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5. 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6. 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7. 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8. 问鼎中原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9.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0. 商鞅变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11. 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文学常识】50个背后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文学常识】50个背后有历史故事的成语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这些成语一方面概括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风貌,另一方面也成为留传至今的有趣文化符号。
本文将带大家回顾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并了解其中的典故和寓意。
1、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最早出现在《晋书》中,记载了刘琨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兄弟们各怀鬼胎、勾心斗角的处境。
刘琨在这种情况下无奈地说“如今我也只有一心一意,以图东山复起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全心全意的做某件事。
2、李代桃僵:说起这个成语,就不能不提《史记》中的一个故事。
传说当时有一个官吏做了一件错事,怕被处罚而找了一个人替自己顶罪。
这个人并不是重情重义的朋友,而是无辜的陌生人,最后这个不幸的陌生人被处决。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用代人而自己逃罪的行为来比喻不负责任的行为。
3、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红楼梦》,在小说中贾宝玉接到邀约以后,跟着众人到西郊去游玩。
一路上他匆匆忙忙,没有好好品味花草树木和风景美景,只是匆忙地走了一遭。
所以,这个成语就形容了没有时间和空间好好品味、欣赏事物,只是匆匆忙碌地一瞥而过。
4、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比邻是两个相对的词语,既远离又亲近,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登高》。
这首诗中,杜甫写道他登高,俯瞰大地,徐徐地眺望,发现不论是多远的山水风景,都与他近在咫尺。
这也表达了“宽容、同情,无限接近”的情感。
5、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段著名故事。
秦国两个大臣向秦王告密,称现在细作已经深入了政府系统,而当时宰相越巫刚好在现场,辩驳说“所指者是鹿,非马”,不料秦王却执意认为是马,最后越巫只好默默离去。
这个成语形容明知是一件事物却歪曲事实,侮辱真相。
6、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中的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种田的人发现只要在树旁守株,兔子就会撞死在他的脚下。
他因此变得懒惰愚蠢,田地也失去了耕种和生产的动力,最终萎缩如凋枯的树。
所以这个成语其实是有一个反面意义的。
成语历史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带解释
成语历史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带解释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个有趣的典故。
生活中你知道的成语历史典故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成语历史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鸿雁传书【出处】《汉书・苏武传》。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历史典故】汉武帝天汉元年,匈一奴一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一奴一。
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一团一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一奴一。
不料,反复无常的匈一奴一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
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
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
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
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一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一交一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
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一奴一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一奴一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一奴一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
苏武明明没有死。
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
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有典故的四字成语500个
有典故的四字成语500个比如:1。
彩衣娱亲2。
草庐三顾3。
信手拈来4。
月明千里5。
班衣戏采1。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3。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4。
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
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5。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
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1.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3. 羌无故实】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
4.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5.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6. 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
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7.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
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8. 班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
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9. 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
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10. 角巾东路】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
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11. 截发留宾】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12. 茅庐三顾】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13.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14. 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形容历史传承的成语
形容历史传承的成语1、【成语】:薪尽火传【拼音】:xīn jìn huǒchuán【解释】: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举例造句】: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2、【成语】:继往开来【拼音】:jìwǎng kāi lái【解释】:继:继承;开:开辟。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举例造句】: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3、【成语】:推陈出新【拼音】:tuīchén chūxīn【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举例造句】:研究棋艺,推陈出新。
★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诗4、【成语】:代代相传【拼音】:dài dài xiāng chuán【解释】: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出处】: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举例造句】:我们一定要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5、【成语】:一脉相承【拼音】:yīmài xiāng chéng【解释】: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以下(5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以下(50篇)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1、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2、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一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明白这是甚么鸟吗”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之后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3、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至今的典故成语38个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现在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爱屋及乌(à i w ū j í w ū)乌:乌鸦。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殃及池鱼(yāng jí chí yú)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
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
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
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
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
比喻无端受祸。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比喻到死也不醒悟。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成语典故: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成语典故: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成语典故: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成语典故: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例句: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笔大如椽(bǐ dà rú chuan)成语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
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笔下生花(bǐxiàshēng huā)成语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例句: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成语典故: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语例句: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
(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成语典故: 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语例句: 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低唱浅斟(dì chàng qiǎn zhēn)成语典故: 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
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谷愧其言。
”焚骨扬灰(fén gǔ yáng huī)成语典故: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
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成语典故: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例句: 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成语典故: 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成语例句: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成语典故: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
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黄粱美梦(huáng liáng měi mèng)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有个卢生在一个店里向一道士诉说自己的贫困。
道士得知他的情况后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
”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饭(黄色的小米饭), 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
在梦中梦享尽了荣华富贵。
卢生一梦醒来,小米饭还未煮熟。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成语典故: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成语例句: 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成语典故: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成语例句: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作威作福(zuò wēi zuò fú)成语典故: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
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成语出处: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语例句: 姜三膘子一辈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
(曲波《林海雪原》二)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成语典故: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成语例句: 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成语典故: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成语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成语例句: 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成语典故: 熙:光明;洽:谐和。
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成语出处: 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注:‘熙:光明也。
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成语典故: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成语典故: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成语例句: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对酒当歌(duì jiǔ dāng gē)成语典故: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成语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成语例句: 尽都是把手为话,对酒当歌,郑州浪汉委实多。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成语典故: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