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牡丹的拒绝》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选择和拒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牡丹的拒绝》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主题。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提出对牡丹的印象和了解。
(2)引出课文《牡丹的拒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理解句子。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3)全班交流,总结课文的特点和优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牡丹的拒绝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讨论和思考环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选择和拒绝,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牡丹的拒绝,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牡丹的拒绝 教案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的语言。
2、感悟牡丹的个性美。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牡丹的个性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虽然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牡丹的拒绝》,但是面对这么多冒着寒冷滔滔涌入我们课堂的老师、家长,我绝,请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我也相信每一位同学必能开一个轰轰烈烈倾国倾城。
之前我看到崔晓写的一篇丹之爱》,为大家读两段。
……如果说崔晓爱牡丹是因为那是她故乡的花,她与牡丹一样开在春天有着不解的么张抗抗对牡丹又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疏理课文的情感脉络。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情感线索。
——期待仰慕赞誉,惊愕伴着失望疑虑,由理解而感动感悟二、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1、拒绝什么?——拒绝武则天的速开之令;拒绝滔滔涌向洛阳看花的人潮。
(皇权,荣誉……)2、拒绝后会怎样?——被贬洛阳;带来失望,遭来诅咒。
3、为什么拒绝?——天气太冷花期推迟(表层);个性使然(深层)。
重点品读“牡丹拒绝”、“牡丹花开”、“牡丹花落”、“作者感悟”几段。
三、小结:“牡丹个性”的内涵:牡丹之所以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整最完美的了这份完整与完美,皇权可以藐视,纵然遭受烈火的焚烧;赞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猜忌与诅咒。
牡丹的高贵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对自我个性追求的执著。
拒绝是一种权利,但对于拒绝对象的选择,却体现了人格的高人拒绝富贵成就了人格的高贵,有些人为了追求富贵失去了高贵,也有些人不拒绝富贵但也同样高贵。
四、四、拓展:“高贵与富贵”大家谈。
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写作“牡丹推荐书”——当日本的樱花烂漫出历时半年的美丽;当泰国的睡莲静卧出水中女神的安罗斯的向日葵诉说着对阳光的膜拜;当墨西哥的仙人掌顽强出“沙漠英雄花”的美誉,作为“园林之母”的中国却定自己的国花。
今年七月《文汇报》报道了62位院士《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搜狐网了“关于中国确定国花”的网上投票,牡丹获得了高达41.42%的支持率。
最新中职语文第二册——《牡丹的拒绝》教案

最新中职语文第二册——《牡丹的拒绝》教案牡丹的拒绝 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文章“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尊重个性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习“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
【教学方法】鉴赏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思想:《新大纲》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
而且,这一目标的实现在阅读课中必须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
这是读本上的一篇文章,属于自读性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是靠学生自己通过深入阅读教材,然后思考、讨论、理解、升华。
一、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淡雅朦胧的《荷塘月色》和清新淡雅的《我的空中楼阁》这两篇散文,感受了散文的优美意境,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张抗抗的这首独具特色的优美散文《牡丹的拒绝》。
牡丹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心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都喜欢牡丹。
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
正象文中所说:“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但是在当代作家张抗抗的眼中牡丹却又有另外一番模样和风姿。
二、作者简介张抗抗,女,1950年生于杭州。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1979年调入黑龙江从事专业创作.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多次获各类文学奖,许多作品被译为外文介绍到海外。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
并出版选集5卷。
早期作品主要以创伤文学为主,但她的诸如《隐形伴侣》、《赤彤丹朱》、《白婴粟》等表露出来的对纯真的执着、对历史的冷静思考颇为独树一帜和令人称道。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牡丹的拒绝》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牡丹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传统文化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牡丹的拒绝》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及运用。
3. 牡丹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正确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牡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牡丹的美。
(2)简介牡丹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学习字词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牡丹的短文。
3. 搜集有关牡丹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估:进行单元测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
2.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
【教学难点】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一种花,它就是人称“花中之王”的——牡丹。
的确,牡丹花开,富丽堂皇,雍容华美,在世人心里,它象征着——富贵。
著名散文作家张抗抗却独树一帜、独辟蹊径,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吧。
(或由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导入。
明确:本诗生动地刻画出贾岛寻访友人而不得见的怅然若失却又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尤其是当我们对某个事物慕名已久,历经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却不得一见,无功而返之时,我们的内心常常充塞了惆怅、失望、愤懑甚至怨恨的复杂感情。
然而,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却以自己独具的慧心,反题正做,将一件令人扫兴的事演绎为一篇精彩的文章,并给人以启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的拒绝》。
)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内容)。
张抗抗,我国当代女作家。
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
1966年初中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
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编剧专业。
19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牡丹的拒绝 教案(模板)

·文中的“你”,又都看到了什么?——花开花落
·牡丹花开是怎样的情景呢?文中有没有相关描写的句子,(17段)
·牡丹花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19段)
·牡丹,它愿意接受委顿而衰老的死去吗?文中哪一句话告诉我们?
二、初读课文
1、了解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标注出生字、生词。
揣chuai着缭绕liaorao飕飕sou侥jiao幸皓hao齿贬谪bianzhe濡ru染(相依濡沫)烁shuo
3、按座位号分段朗读课文,点评字词读音。
“姚黄”为牡丹花王、“魏紫”为牡丹花后
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涵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教学内容修改建议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文人之中几乎没有不爱花的
编号003
编写人
李玉兰
课题
《牡丹的拒绝》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清本文的脉络和结构,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2、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其实接下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看到牡丹到了洛阳开得是那么鲜艳,越发恼怒,于是就一把火少了牡丹,之间熊熊烈火中牡丹的枝干早已烧成了火炭,但牡丹花却在烈火中怒放。
种种传说,都给洛阳牡丹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正映照了文中的一句话,是什么?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过渡:所有这些都大大膨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但是等待人们的是什么?
“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逍遥。”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牡丹的拒绝》的主要内容,了解牡丹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2)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牡丹的特点。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如牡丹的生长习性等。
2. 对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牡丹的拒绝》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关键词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牡丹的美。
(2)简要介绍牡丹的特点和生长习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如牡丹为什么拒绝绽放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描述、比较、对比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例子。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与牡丹相关的短文或画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旨在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了解牡丹,积累相关诗文,研究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以及领悟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教学重点在于研究“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教学难点则在于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由此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采用鉴赏和探究,辅助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课件。
在导入新课环节中,通过播放幻灯片和讲述故事,引出牡丹的故事背景。
接着,通过欣赏牡丹中的名品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赞誉牡丹的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牡丹的美丽和历史渊源。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理解、升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的教学目标。
高贵典雅。
问题设计二:牡丹为什么拒绝开放?
点拨:牡丹拒绝开放的原因是因为它要保护自己的美丽和尊严,不愿意被人们随意观赏和摘取。
同时,它也在表达对人类的警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不要过度破坏生态平衡。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课《牡丹的拒绝》教案

模板4-2标题:《牡丹的拒绝》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科领域语文二、适用年级中职一年级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理请本文的脉络结构;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四、学习者分析职业中专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
五、学习目标/学习成果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这种学习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收集有关牡丹的图片资料,了解本文作者。
3.情感价值目标: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六、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七、教学难点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领悟做人的道理。
八、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牡丹图片配有音乐(ppt课件)(二)解题1.文章题目(拟人化)2.作者简介(ppt课件)(三)赏析课文1.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请本文的脉络结构。
第一部分:牡丹的美丽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第二部分:牡丹的拒绝第三部分:牡丹的品行2.讨论(ppt课件)(四)概括文章主旨本文通过看牡丹而不遇这件事,采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牡丹的不苟同,赞美“牡丹的拒绝”。
(五)总结写作特点1、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2、比喻、拟人,引用反问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给文章增添了色彩。
3、本文整句很多,富有节奏感,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六)迁移练习(ppt课件)(七)布置作业十、所需材料及资源1、教材教学参考书2、网络教学资料库(图片、音频)3、录音资料,多媒体课件十一、评价方法或工具班级:姓名:成绩:十二、教学反思。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牡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性。
让学生了解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牡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性。
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牡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性。
讲解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备课资料:牡丹的相关资料、案例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课件等。
4.2 学生准备预习牡丹的相关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牡丹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牡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性。
5.2 讲解牡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性讲解牡丹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等基本特点。
讲解牡丹的生长习性,如开花周期、繁殖方式等。
5.3 讲解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解牡丹拒绝的原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
讲解牡丹拒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5.4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牡丹拒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5.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牡丹的基本特点、生长习性以及拒绝原因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牡丹的生长和发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的特点和分类。
2. 了解牡丹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
3. 掌握牡丹的繁殖方法。
4. 了解牡丹的养护技巧和常见病虫害防治。
教学重点:1. 牡丹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
2. 牡丹的繁殖方法。
教学难点:1. 牡丹的繁殖方法。
2. 牡丹的养护技巧和病虫害防治。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粉笔。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和前导知识(5分钟)教师介绍牡丹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牡丹的花色、花语等,引起学生对牡丹的兴趣。
Step 2:介绍牡丹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牡丹的特点和不同的花型分类,并用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牡丹花。
Step 3:介绍牡丹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牡丹的生长环境要求,如充足的阳光和通风条件,并讲解牡丹的土壤要求和水分管理方法。
Step 4:掌握牡丹的繁殖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演示牡丹的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嫁接、分株和扦插等。
并讲解每种繁殖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Step 5:了解牡丹的养护技巧和常见病虫害防治(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牡丹的养护技巧,包括施肥、修剪和结缕等,同时讲解牡丹的常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Step 6:练习和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练习,操练判断牡丹生长环境是否合适以及进行牡丹栽培的步骤。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牡丹栽培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Step 7: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站或园艺活动,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牡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牡丹的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繁殖和养护方法进行评价和指导。
高二下学期语文《牡丹的拒绝》教案

2、请大家列举古今中外像牡丹那样有骨气、不苟且、不畏权贵的人物。
参考: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徐悲鸿拒给蒋介石画像,并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五、作业:(二选一)
1.语言积累:摘抄文中精彩段落并反复诵读。
2.说说下面这些事物我们常用来象征人类的哪些精神品质。选择一种,仿照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
2牡丹拒绝的原因——
一是因为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二是源于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与品位。
四、拓展延伸、赏花识人
1、联系实际生活,你认为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牡丹吗?真正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讨论归纳:由物及人,赞美那些像牡丹一样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在富贵和权势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挺直腰杆,有尊严的人。
松树野草腊梅春蚕蜡烛
记笔记
识记并做好笔记
朗读
思考
讨论
积极作答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连续号
课题
《牡丹的拒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欣赏牡丹的美。
2、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3、学习牡丹的可贵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悟牡丹的高贵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牡丹的高贵品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讲授法、启发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预习验收、初赏牡丹
1、听写字词(详见课后练习一)
2、听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提到了牡丹的哪些品种?
(2)牡丹花开是怎样的情景?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积累牡丹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难点:理解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高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四.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欣赏歌曲《牡丹之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你把美丽带给人间……)这是一首牡丹的赞歌,牡丹作为我们的国花,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亲贵族无不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你不仅会一睹牡丹的芳容,而且会被她那种高贵的品格深深感动。
(二)自主质疑,教师整合:(10分钟)1、学生预习,带着提问初读文本:“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到底该如何断句?2、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上网查阅资料,读通上面句子。
参考网站:中国牡丹网;花王网;桑榆园花艺网等。
(2)根据资料内容,摘录牡丹相关知识相互交流。
(3)学生质疑:以小组为单位,将疑难之处和所摘录的知识提交至电脑共享文档。
3、教师分类整合:(1)牡丹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2)牡丹的拒绝具体指什么?它为什么拒绝?(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赏图片,感受花之形象美(8分钟)交流对话,解决预习提问:指名学生读“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可知: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这些都是牡丹中很名贵的品种。
牡丹的拒绝(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的拒绝(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导语:人们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一种花,它就是人称“花中之王”的——牡丹。
的确,牡丹花开,富丽堂皇,雍容华美,在世人心里,它象征着——富贵。
著名散文作家张抗抗却独树一帜、独辟蹊径,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吧。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本文。
本文共有三章,哪一章是着重描写牡丹的美?生:第一章。
师:大家自由朗读第一章,找出本章文中描写牡丹美的词语。
生自渎。
生: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师:牡丹的国色天香,的确是艳冠群芳。
大家知道哪里的牡丹最著名?生:洛阳。
师: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每到阳历四月春意融融的日子,洛阳城千株万株牡丹争相怒放。
那明亮的,是花王姚黄,金光灿灿;浓丽的,是花后魏紫,光彩灼灼;粉红的,是名品赵粉,淡冶如笑;深黛的,是烟绒紫,墨里含金,还有美如青碧的豆绿,明媚热情的火炼金丹……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怪不得天南海北的游客都会不远千里,如滔滔黄河般涌入洛阳城,只为一睹牡丹的芳姿。
如今,正好又是一年的洛阳花会,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牡丹的绚丽娇艳吧。
请一生读文章的第二章师:大家欣赏到牡丹那令人窒息的美了吗?为什么?生:由于寒流,牡丹没有开花。
师:也就是说前来观赏的游客遭到了牡丹的——拒绝。
表面上看牡丹是拒绝开花,其实它拒绝的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我。
生: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师:非常正确,说到了一点,还有没有同学补充的?师:文中提到了一个传说。
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肯发配洛阳。
也就是说百花屈服于皇威,而牡丹却恰恰相反,它拒绝了——皇威。
师:因为寒流,因为不符合牡丹开花的条件,所以牡丹拒绝了开花,它拒绝了皇威,拒绝了原本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让这些满怀希望的看花人吃了一个老大的闭门羹。
人们惊愕、失望、疑虑、议论纷纷,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坚守原则,学会拒绝。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拒绝。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坚守原则,学会拒绝。
教学方法:诵读法、活动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初识牡丹1.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美的礼物,人们在爱花之余,赋予了花儿各种不同的意义。
说说下面这些花都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展示腊梅、菊花、兰花、荷花的图片,学生自由谈)2.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的花。
孔子爱兰之清幽淡远,称兰有“王者之香”;元稹爱菊之清高孤傲,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陆游爱梅之迎霜傲雪,赞其“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周敦颐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周敦颐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展示牡丹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牡丹的美,并用自己的话描绘牡丹。
4.再让我们听听诗人是怎样描绘、赞赏牡丹的(展示并简析几首牡丹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唐·白居易《牡丹》5.不独文人墨客爱牡丹,周敦颐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因而“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中国人写牡丹、画牡丹,也爱用牡丹图案做装饰,寄寓富贵吉祥等美好的愿望(展示相关图片)。
牡丹和石头、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富贵长寿”。
牡丹和玉兰组成的图案寓意“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
《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牡丹的拒绝》一文,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喜爱,增强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牡丹的拒绝》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家陈荒煤及其作品《牡丹的拒绝》,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及不懂之处。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析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拓展到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寓意。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发现作品的美学价值。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2. 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3. 鲜花:准备一些鲜花,用于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牡丹的拒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语文2. 年级:八年级3. 课时:2课时4. 教材版本:人教版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散文,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拒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牡丹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牡丹的拒绝》,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牡丹的特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解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5.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谈论自己对待拒绝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牡丹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拒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是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便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牡丹的拒绝(含5篇)

牡丹的拒绝(含5篇)第一篇:牡丹的拒绝牡丹的拒绝一、导入新课:今天上课前,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唐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赏雪吟诗,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园子里的腊梅开了。
武后龙颜大悦。
她就想:园中其他花卉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
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一早,百花慑于皇命,在一夜之间群花竞开,唯有牡丹含苞未放。
武则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牡丹贬到了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
武后知道后更加生气,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全被烧焦。
第二年春天,被烧的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开得更盛。
——这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个神奇的传说。
牡丹是花中之王,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
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的诗句。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
牡丹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
让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牡丹又有怎样的一番模样和风姿?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
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橄榄》、《地球人对话》、《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
70年代末至80年代,张抗抗先以《淡淡的晨雾》、《夏》荣获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后又以《爱的权利》、《北极光》等短篇、引起评论界广泛争论,遂成为“知青作家”中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

《牡丹的拒绝》教案教学目标:1理请本文的脉络结构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无不喜欢牡丹。
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让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眼中的牡丹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多次获各类文学奖,许多作品被译为英、德、法、日文介绍到海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
并出版《张抗抗自选集》5卷。
早期作品主要以创伤文学为主,但她的诸如《隐形伴侣》、《白罂粟》、《赤彤丹朱》等代表作所表露出来的对纯真的执着、对历史的冷静思考颇为独树一帜和令人称道。
她的《情爱画廊》是布老虎丛书之一,其大胆的对于人类的情爱内心世界的描写与对情爱观念的探索令人着迷。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三、赏析课文(1)通读全文,理请本文的脉络结构。
(齐声朗读,请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点拨: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本文以隔行分段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
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的拒绝
教学目的:1、体会牡丹的高贵品格。
2、由物及人体会作者赞美的人的高贵品格。
3、欣赏作者构思巧妙、脉络清楚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牡丹拒绝的原因体会作者所要赞颂的牡丹的高贵品格,并由物及人。
教学难点:对牡丹拒绝原因的分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爱莲说》
(二)诗人眼中的牡丹
(三)世人眼中的牡丹
牡丹被视作中国的国花,中国人喜欢用牡丹图案作为装饰,同学们请看: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诸如此类,无一例外人们都把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
(板书)
但有一位当代女作家却持了不同的意见。
她品出了一些被人们忽视了的东西,并把这一种感悟诉诸笔墨,传之众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作家——张抗抗,认识她的作品——《牡丹的拒绝》,认识她对牡丹的独特的感悟。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多次获各类文学奖,许多作品被译为英、德、法、日文介绍到海外。
她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三、整理感知
1.积累
雍容华贵惊世骇俗跋山涉水蔚然成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黯淡萧瑟恣意窥视膜拜安之若素
2.脉落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
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3.们为什么纷纷赶到洛阳看牡丹?
(1)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2)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3)武则天怒贬牡丹的传说,大大地膨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
补充:因为它的国色天香而为我们熟知。
但是他还有一个别名-焦骨牡丹。
相传一个冬天,武则天到后花园游玩,却因为天气严寒,见到百花凋谢,万物萧条,心中懊恼,进而突发奇想“要是百花在寒冬开放,那该是何等的壮观.”于是对百花下诏:“明日游上苑,火速报春归,花需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百花摄于武则天的威势,不得不从。
于是第二天,只见漫天飞雪中,百花齐放,武则天龙颜大悦,但瞬时脸色大变,因为花园中独有牡丹不见花开。
遂下诏讲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
哪只这些牡丹在洛阳所开之花居然比在长安时还要娇艳。
武则天气急败坏,派人火烧牡丹园。
但是到了来年春天,人们惊异的发现,牡丹虽枝干被烧焦,但是花朵却愈加光艳夺目。
焦骨牡丹也由此得名,从此牡丹在洛阳生根开花,名扬天下。
今天,随着作者笔下那众多下的赏花人,前往洛阳去观赏牡丹。
4.拒绝的是什么?
拒绝寒冷
拒绝开放
拒绝荣誉和赞颂
拒绝武则天
拒绝游人
……
5.为什么会拒绝?
有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盛大的开花日期,春寒花期未到所以拒绝开花。
四、深入探究
1.牡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外在美:
静: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
动:
花开:倾其所有、热情奔放;花落:惊心动魄、慷慨悲壮;
内在美:因拒绝而显高贵,因高贵而有品位,因品味而具有了美
2.牡丹真正拒绝什么?
拒绝苟且和俯就
拒绝妥协和媚俗
3.拒绝体现了牡丹什么样的性子(品质或品位)?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
4.“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牡丹"个性”的理解。
①迸发整年的积蓄,不遗其余力
②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惧权贵
③留驻完美的现象,不吝惜生命
④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趋媚世俗
⑤严守行事的准则,不苟且妥协
5.文章由物及人,赞美了人的什么品格?
维护人格尊严,不畏权贵
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俗
五.主旨
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通过对牡丹的高品位的热情颂扬,歌颂像牡丹那样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的人的精神,并且对这种精神进行呼唤。
六.拓展延伸
你认为可以用牡丹比喻哪些历史人物?
拒绝投降,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靠牧羊维生,达二十年之久才回到故乡的苏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最后因为不愿留在曹操身边当他一个人的侍医献出自己的身命的华佗。
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故乡,以松菊为伴,饮酒赋诗,抚无弦琴,为后人多所追慕的陶渊明。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总结
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说,要屹立于现代文明世界之林,当然要尽快创造富裕。
但富裕不等于现代化,它依然不是健全的文明境界。
更重要的是文化,是品味。
对个人而言,单单耗费生命追逐富贵名利,并因此沾沾自骄,是何其可悲。
我们的民族单单经济发展也是不够的,要通过整体精神素质及群体文化人格的提高真正走向高贵和强健。
我们同学应该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坚持自己的原则,完善自己的品行……努力成为一位高贵的人,一位有品位的人。
八.练习
(一)文章巧用修辞,语言优美,如比拟、对比、反问、引用、排比等等,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了评析。
(二)关键词句的理解
1.“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句中的“性子”指什么?——不畏惧权贵
2.“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如何理解“一字之差”?
——牡丹花开倾其所有,花落惊心动魄,不开时表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
所以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高贵指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
)
3.“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作者写牡丹之美,是赞颂人的高贵品格。
从牡丹的个性中感悟到了牡丹的“品位”,不是“富贵”,是“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