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性、季节性;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1.潜伏期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
.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一般可分为3种:(1)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1)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3)虫媒传播;(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5)医源性传播;(6)垂直传播。
3.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科 学。
流行病学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疾病数据的收集 和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为改进和完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02
康。
减少医疗负担
减少儿童传染病可以减轻家庭和社 会的医疗负担,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儿童免疫力
预防传染病有助于提高儿童免疫力, 增强抵抗力,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疫苗研究
针对小儿常见传染病,加强疫苗 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疫苗接种率。
提升预防意识
加强公众对小儿传染病预防的认 知,提高家长和儿童的预防意识。
季节性特点
冬春季高发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 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更容易 传播。
夏秋季多发腹泻病
夏季和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如手 足口病、轮状病毒感染等的高发 季节。
地区分布特点
城市与农村差异
城市地区的传染病发病率可能与农村 地区不同,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卫生 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
地区性流行病
对他人。
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喝开水,不喝 生水。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 和消毒家居物品表面。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隔离患者
对于已经感染传染病的孩子,应尽早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 其他孩子。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传染病患者,追踪并隔离接触者,减少 传播风险。
04
小儿传染病预防的挑战与对策
对策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和育儿技能;增加健康教育投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
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一、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
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
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
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
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并发症】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
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
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
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
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预防】(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
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幼儿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幼儿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秋冬季节,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流行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一些细菌、病毒便会趁虚而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接下来,请一起来了解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吧!一、流行性感冒【病因】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点】(1)传染性极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2)冬季流感流行达高峰水平。
(3)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而死亡。
(4)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临床表现】(1)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2)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3)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并发症】(1)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2)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治疗】(1)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可减少流感并发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2)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苗。
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二十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症状】(1)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传染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播给人类或动物,并在宿主体内引起相应疾病的一类疾病。
在儿童群体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儿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其流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控。
一、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 幼儿园、学校传播频繁。
儿童通常在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中场所聚集,传染病易于在人群中传播,疫情蔓延速度较快。
2. 免疫系统不完善。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抗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传染病。
3.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卫生意识和习惯尚未形成,容易忽视洗手、通风、避免近距离接触等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4. 社交活动频繁。
儿童通常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类集体活动,社交范围较广,接触人群多,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二、儿童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剪指甲、保持室内通风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2. 定期接种疫苗。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3. 保持室内清洁。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室内的传播,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避免接触传染源。
当儿童出现传染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并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5.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儿童及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总之,儿童传染病作为一类常见疾病,其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全面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共同为儿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分析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分析摘要:在幼儿时期,每个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器官与组织,适应陌生的外部环境和抵抗各式各样的病毒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难以抵抗一些由病原体引起或传播的疾病,在传染病易感人群中占据很大比例。
所以,人类在研究如何抵抗传染病时,深入对幼儿传染病的研究和寻求预防措施,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建设,于预防幼儿传染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传染病;预防1.传染病相关概述1.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一般我们把由病的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播途径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但传染病对幼儿的侵入性极强, 并且幼儿属于频繁接触人群的群体,这就使得他们更具有潜在感染的风险。
综上,相关机构中,传染病及时管理防控是其主要的工作。
传染病的特点列举:(1)很多病原体都能引起疾病。
病毒占传染病病原体的很大部分,其余便是微生物等病原生物;(2)存在传染性。
有固定的传播方式、媒介和介主去传播;(3)存在免疫性。
合适条件下有免受感染的概率,产生的免疫力强弱与传染病类型的不同有关;(4)存在显阶段性。
有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四个阶段。
1.2儿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幼儿感染传染病有两种途径:感染呼吸道与感染消化道。
幼儿感染传染病大概率是因为患者在打喷嚏、呼吸、咳嗽时将病原体带入空气中,健康的幼儿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导致感染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表现在流行性感冒, 肺炎, 湿疹等方面。
消化系统感染是一种健康幼儿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误食含有病原体的食物而导致感染。
1.3传染病的预防(1)及时发现并展开隔离治疗;(2)抑制传播途径发酵,着重注重个人与环境卫生。
具体为消毒、煮沸法、日晒法、药品消毒法,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消毒;(3)对易受疾病感染的人予以保护。
均衡营养,保持运动,勤晒太阳,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增强自身免疫力。
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ppt
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多发季节:冬春季 多发年龄:学前儿童 免疫性:持久免疫
2、流行性腮腺炎
(2)临床表现 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腮腺肿大、疼痛。
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 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黏 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4、水痘
(2)临床表现
出疹前1~2天全身不适,低热、咽痛、咳嗽、流涕、 食欲不振等。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 丘疹,数小时后变为 “露珠”状疱疹伴有痒感,后疱疹 变干结痂。
特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 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同一皮肤上皮疹、丘疹、水疱、 结痂同时进行,呈“数代同堂”现象。口腔粘膜、咽部、 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 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减少感染的机会; 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 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2、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嘴巴”,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 典型未经正规治疗、久而不愈所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 替出现。
6、细菌性痢疾
(3)保健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消毒病人排 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保护易感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吃果菜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把住“病从口入”关。
儿童传染病的识别和流行病学特点
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采用鼻饲或肠外营养。
隔离措施
就诊隔离
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以阻断传播途径。
家庭隔离
应将患者独立隔离于单独房间,限制与家人的接触,并做好卫生清洁。
社区隔离
针对疫情高发地区,可实施相关社区管控措施,如限制出入等。
喘息
某些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或肺炎可能导致喘息,这是由于气道发炎和痉挛造成的呼吸困难。及时处理很重要。
鼻塞鼻涕
鼻塞和鼻涕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表现,可能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后可以缓解。
喉咙不适
感染可能导致喉咙疼痛、干燥或刺激,严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通常表示上呼吸道感染。
神经系统症状
丙型肝炎病毒
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可引发慢性肝炎。新型治疗药物能有效治愈。
性接触传播传染病
性行为传播
经性接触可能传播的常见传染病包括梅毒、淋病和艾滋病等。这些疾病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性器官或体液传播。
梅毒和淋病
这类细菌性感染造成生殖器溃疡和分泌物异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通过安全性行为、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这类性传播疾病。疫苗接种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3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澡、剪短指甲、保持头发整洁等,减少细菌滋生。
疫苗接种
儿童免疫力低
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展,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
预防多种传染病
常见的疫苗可预防肺炎、脑膜炎、百日咳等多种严重的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
幼教知识-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及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及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护理刀传染病,传播力强。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可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病因由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2.流行特点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病2~3日内传染性很强,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一般仅维持8~12个月,不超过两年。
幼儿及少年患此病者多。
3.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起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头痛、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关节肌肉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幼儿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喉炎、气管炎等。
4.预防及护理首先,增强幼儿体质,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流感流行时,避免去公共场所,将减少聚会。
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接种流感疫苗。
其次,患儿应卧床休息,打喷嚏是应使用纸巾或毛巾,避免飞沫传播。
高热时应及时降温,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婴幼儿常见,预后良好,重症病死率高。
1.病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春冬季节多见,为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2.流行特点患儿是唯一传染源。
患儿自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疹消退时已无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
3.症状潜伏期为6~18日。
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传染病是指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而儿童传染病是指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的传染性疾病。
儿童传染病具有一些特殊的流行特点,同时也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从流行特点和防治两个方面来探讨儿童传染病的相关问题。
一、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易感性高: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抵抗力较低,容易被传染病侵袭。
2.传播途径多样: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三种途径进行传播。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多通过空气传播。
而手足口病、腹泻等则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3.聚集性高:由于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和共同活动,使得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更易发生。
例如,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的儿童场所,传染病的流行更为频繁。
4.病情严重:对于儿童来说,抵抗力低下可能导致传染病病程较长、病情较严重。
例如,儿童患上麻疹后可能出现高热、皮疹等症状,且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
二、儿童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在特定年龄段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腮风疫苗等,以提高他们的抵抗力。
2.个人卫生习惯:儿童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使用共用的餐具等。
这些简单的举措可以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3.空气流通:儿童传染病常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经常开窗通风、进行空气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室内的滋生。
4.消毒措施:儿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容易成为传染源。
儿童场所在日常使用中应进行定期的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5.控制人员流动:对于儿童集中的场所,应加强人员流动的控制。
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儿童,避免传染病在群体中的传播。
总结起来,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密切相关。
了解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等)感染所致。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5/40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
流感主要传染源是流感病人。流感潜伏期常见 为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天。
传输路径
流感病毒主要传输方式为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
输、接触病毒污染物体表面传输,也可能存在空
气传输。该病毒传输快速,在养老院、学校、托
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发暴发。我国华南地
16/40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办法
1、接种疫苗,18—24月龄儿童能够无偿接种一剂含 腮腺炎成份疫苗(如麻腮风疫苗)
2、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
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
打喷嚏后)要马上洗手。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玩具和家俱 6、早期发觉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应从起病到
7、注意婴幼儿营养、休息,防止日光曝晒,预防过分疲劳,降低机体 抵抗力。
8、为5岁以下儿童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能够预防由该病毒所引发 重症手足口病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26/40
手足口病
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控制办法 1、每日开展晨检,缺课追因等工作 2、老师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情况,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 正确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4、定时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 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 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 进行清扫,消毒。 5、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手足口疫情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主 管部门汇报,落实病例隔离、消毒、听课等办法控制疫 情深入扩散。患病后徐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给其它 人,隔离期为待皮疹结痂后1周或发病之日起2周。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特点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一、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5—9岁儿童最为多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疾病特点:孩子感染后出现腮腺肿大、胀痛等症状。
预防:1、接种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的办法;2、避免与患腮腺炎的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治疗:1、如果孩子出现腮腺肿胀,应及时带孩子就医;2、孩子疼痛难忍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二、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也很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1—7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疾病特点:多以突发高热开始,主要表现出头痛、咽痛、咽峡部长小疱疹和口腔溃疡。
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症状,甚至引起热性惊厥!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6—10天就可以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1、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给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2、孩子饮食应以清淡好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3、带孩子进入公共场合需戴口罩,勤洗手。
治疗:1、一旦发病,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千万不能拖!2、针对发热、喉咙痛等症状,需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孩子不适。
三、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强,可通过粪-口、呕吐物的气溶胶等传播途径广泛传播,常发于冬季。
疾病特点:患者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儿童患者以呕吐多见。
诺如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症状一般会在2—3天内逐渐消退,如果孩子症状持续没有缓解,就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1、不要让孩子吃没煮熟的食品和没烧开的水;2、勤洗手,注意孩子个人卫生;3、如果家里有人感染诺如病毒,一定要避免接触孩子,尽量隔离。
治疗:1、如果孩子呕吐、脱水严重,一定要就医;2、生病期间需要更多营养支持,但不要强迫孩子进食;3、呕吐频繁的孩子,可根据情况禁食4—6小时,但需要按时给孩子补充水分,谨防孩子脱水。
小儿常见传染病防治
小儿常见传染病防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概述•小儿常见传染病种类•小儿传染病预防措施•小儿传染病治疗方法•小儿传染病护理方法•结论01概述小儿常见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定义小儿常见传染病主要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小儿传染病的特点易感性小儿传染病种类繁多,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等多种类型。
多样性小儿传染病在某些季节高发,如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夏秋季消化道传染病高发等。
季节性控制疫情传播小儿传染病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小儿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小儿健康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小儿传染病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
小儿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02小儿常见传染病种类症状流行性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等。
部分患儿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和眼部症状。
传染源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经飞沫传播。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接触,可降低感染风险。
流行性感冒水痘的传染源为水痘患者和带状疱疹患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
水痘传染源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喉咙痛和全身不适等,随后出现皮疹,多呈向心性分布,皮肤瘙痒明显。
症状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
同时,避免与患者接触,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症状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等。
部分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胃肠道传播。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一)幼儿手足口传染病及防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学龄前幼儿普遍易感,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全年可见,5-7月份为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感染。
1、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需要注意。
✧发病1~2天后,幼儿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因此,不少幼儿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后果会比较严重。
2、手足口病的护理: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如无并发症,患儿1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已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老师可告知家长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
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若臀部有皮疹,要随时保持臀部的清洁。
3、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隔离。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清洁,切断传染途径。
一旦有幼儿疑似或确诊为手足口病,及时在家隔离,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养成习惯。
幼儿园及家里都要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洁,勤通风换气、勤洗晒衣物。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
使用七步洗手法有效的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消毒。
班级出现患儿对其个人生活用品及班级的各种玩具、桌椅、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一、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传染病是指由感染源传播给易感人群,引起大规模人群发病或流行的疾病。
其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并且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威胁,我们需要了解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方法。
1. 传染病的快速扩散传染病往往具有快速扩散的特点。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交通工具和全球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从而提供了传播传染病的途径。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蔓延,导致数百万人感染。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地区也为传染病提供了理想条件。
2.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传染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途径包括空气飞沫、食物、水源和昆虫媒介等。
例如,麻风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霍乱则主要由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引起。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制定预防措施和采取相应行动所必需的。
3. 高度接触性很多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性,即人与人之间只需较少的接触就可能感染疾病。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感染了传染病时,其周围的人群也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流感便是一个经典例子,在暴发期间,一个患者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4. 易变性传染病往往具有一定的易变性。
它们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使得原本对该疾病有免疫力的个体也成为易感人群。
换句话说,即使个体曾经康复或接种过相应的疫苗,仍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
这对于防治工作提出了额外挑战。
二、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防治传染病。
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保持经常洗手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使用纸巾或肘部遮盖口鼻以减少飞沫的扩散。
此外,在外出时佩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措施。
2.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规划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防治传染病尤为重要。
建立健全的排水系统和饮用水供应体系有助于预防因污水和受污染水源引发的疾病。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1
流行性感冒
2
手、足、口病3水痘源自44流行性乙型脑炎
5
麻疹
6
流行性腮腺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有关要求 规定可参照下例: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 防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 (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 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 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 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 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 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 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 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 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 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 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 发现。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 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 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染的疾病。
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传染病特点: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可以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水痘1.流行特点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多发生于冬春季。
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
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
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
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
2.症状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
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
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
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
在得病的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结痂,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
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3.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
因皮肤瘙痒,小儿常抓破皮肤可造成化脓性皮肤病。
可用炉干石擦剂擦在皮肤上止痒。
给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搔伤皮肤。
4.预防早发现、早隔离病人。
病人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
接触者检疫。
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二)麻疹1.流行特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
病毒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在流通的空气中或日光下经半小时即被杀死。
由于母体抗体的免疫作用,3~4个月以下的乳儿不得麻疹。
随着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6~8个月的小儿就很容易被传染上麻诊。
自应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有向较大年龄推移的现象。
麻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1)病初3~4天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
大多数病人在发热后2~3天,在口腔两侧的颊黏膜上,有灰白色的小点,针头大小,外周有红晕。
这种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2)于发热后3~4天开始出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手心、脚心出疹。
皮疹与皮疹之间可见到正常的皮肤。
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常有呕吐、腹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 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 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 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
发病季节
任何季节 高峰在冬春季
保护易感人群
自动免疫 ● 麻疹减毒活疫苗8-10个月初种,7岁时复种。 ● 易感者在流行期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 可预防麻疹发生或减轻症状。 ● 对1个月内服过脊髓炎疫苗,8周内接受过 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推迟接 种。
被动免疫
●
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 肌注丙种球蛋白,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 免疫有效期3周。
● 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 丙球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免疫球蛋白效果不肯定。 药物预防
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
连续6天。
治疗
对症治疗 给予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 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中药内外兼治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止痛膏 +铁箍膏。 干扰素治疗。
猩红热
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 临床特征有发热、咽炎、杨梅舌、“帕氏 线” 、“口周苍白圈”、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 红色皮疹、偶呈“鸡皮样”丘疹,疹退后脱屑。 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出现急性风湿热或急 性肾小球肾炎。
细菌 :猩红热 ● 病毒 : 水痘 ● 寄生虫 ● 真菌 ● 螺旋体等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
人 病人、病原携带者。
麻疹、病毒性肝炎、菌痢等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受染动物 狂犬病等为人畜共患。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
l呼吸道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如麻疹、猩红热 l胃肠道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如菌痢、伤寒、甲肝、蛔虫病
总结
传染病概述 常见传染病
●
传染病概述 常见传染病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猩红热 手足口病
麻 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
发热、流涕、咳嗽、结膜炎、
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疹退糠麸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流行特点
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 内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 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预防
家庭、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搞好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 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用肥皂 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要坚持体育锻 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喝水;保持 均衡饮食,补充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 的摄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 (一侧或双侧耳下部以耳垂为中心肿大、 疼痛),其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累及 各种腺组织及心、肾、肝、神经系统等器 官。
流行特点
传染源 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例。腮肿前6天至 腮肿后9天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通过唾液污染物及尿液等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特点
传染源 病人或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 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破损的皮肤传播。 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 传播。
易感人群 3~7岁儿童。 婴儿从通过胎盘母体获得的被动性抗毒 免疫可持续到1岁末之前。 自然感染后免疫持续终生。 发病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
l 日常生活接触 手、玩具、用具传播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 ● ● ●
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 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 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 管理。 ● 呼吸道传染病 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戴口罩。 ● 虫媒传染病 药物杀虫、防虫、驱虫及应 用防虫设备。
易感人群 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儿童易患病。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
6个月前一般不发生水痘。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期自发病起至疹痂干为止,接触水痘的儿 童留检3周。
自动免疫
水痘减毒活疫苗 接触水痘后给予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 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 疫抑制剂、激素的小儿,在接触水痘72h内给予。
感儿采用。
●
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
●
水 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轻微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
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
特征。
流行特点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性强。 自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止,均有 传染性。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玩具、用具、衣物等。
传播途径
传染性非常强。 经飞沫直接传播入呼吸道。 通过受病毒污染的日用品、玩具、衣物手等传播。
易感人群
● ● ●
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后未复种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患病。接种
过疫苗的小儿仍有15%再患麻疹。
发病年龄
高峰年龄 1~5岁 ● 近年发病年龄上移 ● 婴儿可从母亲获得免疫力(IgG),持续 至8个月左右消失(可发生轻型麻疹)。
预防
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病人)隔 离6~7天。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延长隔离期。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注意通风消毒 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和污染物。
保护易感者
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给药物预防,如青霉素 或磺胺嘧啶。
手足口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一般柯萨奇病毒感染预后良好。 EV71病毒感染病例较重。
小儿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
西安市中医医院 儿科 刘 鉴
思考
1.什么是手足口病? 2.得了是什么表现? 3.应该怎么预防?
主要内容
传染病概述 常见传染病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猩红热 手足口病
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病原体种类有:
易感性
普遍易感,最常见学龄期及学龄儿童
1岁内婴儿极少感染。
感染后具终身免疫。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为主。 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易感儿 检疫3周。
自动免疫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喷鼻或 气雾。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以 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 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