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二首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词二首 忆秦娥 娄山关》课件
YW·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 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新课导入
名人故事会
文天祥 班超 诸葛亮 范仲淹 邓稼先
先天下之忧而忧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投笔从戎
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 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 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 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 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 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 娄山 关》。
整体感知
朗诵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 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 如血。
上阕特点:
1.以景写人。 2.以动写静。 3.意象苍凉凝重,透露出作者沉郁的心情。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 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这首词正是诗人这种心境形象的反映。
下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体会“碎”“咽”字的传神之处:
“碎”写出了娄山关地势凹凸不平,马 蹄杂沓,步伐零乱,突出了当时红军行军的 艰难。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 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 的军号声。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对风声、雁声、马蹄 声、军号声进行描写,表现了红军行军的急 切和战斗的激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 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3.以景传情,情景并茂。
4.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 题——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
26 词二首PPT课件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 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 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5
解题
“西江月”词牌名, 每首词都必然有个词牌, 但不一定有标题。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 沙道中”。辛弃疾退隐上饶带 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 黄沙道中。
26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喝的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 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 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 划呀,抢着划呀。不小 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 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27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
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常记.) 3 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
4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 看出? (愉快.欢乐) (沉醉)
5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28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 么事?
(2)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点分别是什么?
16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 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 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 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17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见的读音xìan 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转 了弯穿过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好像在诉 说着好年成,池塘里传过来一片青 蛙的叫声。
词二首PPT优选课件
2020/18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 (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 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 (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 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 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 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 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 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 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 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 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 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 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 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 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 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眉州
眉山(今
属四川)人。
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 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他的诗和黄庭坚
并称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 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 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
方面开了豪放一派。词源于民间, 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而苏轼 ,,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
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
苏轼202词0/1长0/18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二首》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二首》课文复
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二首》课文复习要点
第二十一课词二首易读错的音:著(zhuó)碾(niǎn)妒(dù) 2.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
更:(再一次)
著:(经受)
苦:(拼命、尽力)
零落:(凋零)
碾:(碾压)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孤独、凄凉、清高。
孤独表现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凄凉表现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清高表现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
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托物言志。
词二首
词二首
江城子
窗前独坐目闭凝,风萧瑟,雨凄清。
身体尤健,心神却不宁。
无所事事终其日,入月夜,尽落失。
热血满怀志未酬,到头来,一场空。
如梦初醒,豪言壮语中。
重整旌旗负行囊,料枭雄,续东行。
雨霖铃
秋风扶瑟,柳叶习飞,离别时分。
忆当初心生情愫,遂将尔,密留心住。
怎奈流水无情,落花自飘零。
伤心处,泪盈双目,打湿枕布无数。
自古美女配英雄,众所知,门当户对迎。
既知弗如佳人,又何须,念恋旧情?自此之后,应是天涯陌路无逢。
还请列队南归雁,携带吾心行。
词二首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
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
称“秦妇吟秀才”。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 年之久。本词就是他 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
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
王观,字通叟,如皋人(今江苏县 名),生卒年不详。考开封府试第 一名,仁宗嘉祜二年(公元一○五 七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后因应 制撰《清平乐》词,被指为冒犯神 宗皇帝,罢职,遂自号逐客。曾著 有《扬州赋》、《芍药谱》。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又 送 君 归 去 。
未 还老 乡莫 须还 断乡 肠, 。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
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
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浣花集》、《花间集
》。
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才 始 送 春 归 ,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中心思想
上片写友人一路
山水行程,含蓄 地表达了惜别深 情; 下片则直抒胸臆 ,兼写离愁别绪 和对友人的深情 祝愿。
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 入梦。
皓 腕 凝 霜 雪 。
垆 边 人 似 月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当垆卖酒的女子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卖酒时攘
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史记·司马相如传》:
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词的简介黄庭坚,字邦直,福建长乐(今泉州)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以词名闻于世。
《水调歌头》是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婉转清新、抒发幽怨之意的词,开头两句“瑶草一何碧,云树七八株”,笔法清细,景物宛然,把人带入词中,并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感受。
《清平乐》是黄庭坚的一个抒发离愁别绪的作品,诉说的是人与自然相连,但离愁别绪却时时伴随。
二、教学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和词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学习黄庭坚的诗歌,掌握其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离愁别绪”与“人与自然相连”等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黄庭坚的图片,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词作特点,引起学生对黄庭坚词的兴趣。
2. 学习黄庭坚的词1)《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云树七八株。
但教仙女下凡来,不是百年好合,便是三世轮回。
晚来风急,雁荡山高秋正。
愁人长夜,万种心思都在玉壶茶。
桂花凝结,梧叶于飞。
媒人难聘,月老难煞。
此情应是长恨,叫人不悔生死。
教师向学生讲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注重讲解其中字词的意义,让学生尝试抒写一段与词语内容相关的故事。
2)《清平乐》落日楼头,余韵长袅袅。
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教师向学生解释词语的意义、用法和句法结构,然后询问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想象中的那个季节,体现黄庭坚词中的“离愁别绪”与“人与自然相连”主题思想。
4. 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观察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可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
四、教学资源1.黄庭坚的相关书籍2.黄庭坚的相关词3.黄庭坚的相关研究文献等五、拓展阅读1.曾国藩与黄庭坚共舍黄龙洞:https:///third/yxpl/201810/11/19480.html2.《黄庭坚全集》:https:///subject/3185637/3.《历代名句鉴赏精选》:https:///subject/26581062/六、教材参考伍亚夫等主编《中学语文选修七(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词两首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七年级语文《词两首》苏教版 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词两首》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词两首》二. 重点、难点:《词两首》1. 什么是词?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2. 词的分类: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2)中调;59~90字为中调(3)长调。
91字以上为长调。
3. 词牌和题目: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如梦令》是词牌,《渔歌子》是题目,咏打鱼。
4. 《如梦令》(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2)译文: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3)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词,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这叫什么句式?叠句。
(4)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A 句好,“风光”词义比“风景”
范围窄,“风景”不仅指自然风光,还暗指人文景观,群众的革命热情,与整首词意思一致。
18。略 ” 19 .不可以,“欲”表明将亮未亮之时,突出革命根据地人们的热情高。
20.
革命同志 因为还有更早起的人,应有一种虚心的精神。
21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欢欢
喜喜 用叠词增强一种音韵的美,读来动听, 听来顺耳。 22 .以景衬出对美好革命前途的
律 菩萨蛮 清平乐 13 .大柏地 会昌 地名 14 ,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对根据地的赞美
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A 句好,“持”比“拿”更具书面语色彩,与整首词的语言风格
一致。 16 .A 句好,“阵阵”写出景色由近及远望去的时浓时淡的变化之感,
“片片”只写
出不同地块的树色时浓时淡,缺少一种豪迈之感。
、
、
(二)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
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 这首词是辛弃疾途经造口感慨当时时局所作,结合当时形势,说说你对这首词的理
解。
24. 选择停顿正确的一项
A. 郁孤台下 / 清江水
B. 西北望 / 长安
C. 江晚 / 正愁 / 余
和
为名。
14. 联系《词二首》的写作时间,说说两首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 ,以
三、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判断哪一句好,并说说为什么? 15.A .谁持彩练当空舞 B .谁拿彩练当空舞
16.A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B .雨后复斜阳,关山片片苍
17.A .风景这边独好 B .风光这边独好
理解与运用
四、阅读并回答问题
D. 山 / 深闻 / 鹧鸪
25“中间多少行人泪”句中“多少”意思是
,
26. “可怜无数山”意思是 27. 摘抄词中有名的句子。 28. 背诵这首词。 29. 自己课余余阅读一些词,再抄录一首《清平乐》在下面。
表达了作者 。
。
拓展与探究
30. 词牌是怎么来的?流传至今有多少词牌?词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词之
(一)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8. 根据原词的横线上默写。
19. “东方欲晓”中“欲”可否删去?为什么?
20. “君”指的是
,为什么要“莫道君行早”?
21. “郁郁葱葱”是一个叠词,请再写出你所知道的叠词三个
,
作用是
22. 谈谈“更加郁郁葱葱”一句的含义。
小探”等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做一次小研究。
参考答案
1 词二首
1.ch ?ng 颜色的名称 2.li àn 指彩虹 3.gu ān 指关隘和山岳,重叠的山峰 4. áo
激烈的战斗 5.d àn 子弹穿透 6.zhu āng 装饰点缀 7.m ò 不要说 8.di ān 山峰连绵不
断 9 ,míng 向东达到海边 10 .Yua 广东 11. 长短句 诗余 分阕, 12.词的格式旋
展望。 23 ,略 24 .A 25 ,很多 报国无门的惆怅之情 26 .中间隔着无数座山峰 27 .青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 — 30 略
1. 词二首
要点说明
·掌握词的有关知识。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是一种抒情诗体,句子长短不一,合乐可歌,又
叫长短句,词的分段叫分阕,上阕多写景,下阕多抒情。词起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朝。每
首词都有它的曲调名称,即词牌。
·反复朗读这两首词,感受这两首词雄健的气势与作者乐观的情怀。
巩固与积累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 赤橙.黄绿( 2. 彩练.(
) )
3. 关.山(
)
4. 鏖.战(
)
5. 弹.洞(
)
6. 装.点(
)
7. 莫.道(
)
8. 颠.连(
)
9. 东溟.(
)
10. 南粤.(
)
二、填空
11. 词又名
或
,词的分段叫
。
12. 词都有词牌名,表示
,如《词二首》中的
和
13. 词不一定有题目,但《词二首》中都有题目,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