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十讲 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打峦驾》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艺术欣赏与创作」学门

「艺术欣赏与创作」学门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宗旨文藝復興藝術史(高上雯) (1)西洋藝術欣賞之一(王惠玲) (4)西洋藝術欣賞之二(顧重光) (6)藝術的創作與表現(曾長生) (8)視覺經驗與藝術語言(吳宇棠) (10)視覺藝術的發展與比較(吳宇棠) (13)漫畫藝術與創作(洪德麟) (16)色彩與生活(吳樹正) (18)雕塑藝術技法與欣賞之一(王秀杞) (20)雕塑藝術技法與欣賞之二(上原一明) (21)造型藝術中的基礎素描技法(劉玲利) (22)中國玉器考古美術(黃建淳) (24)中國繪畫的傳統與鑑賞(吳士偉) (26)中國書畫的傳統與鑑賞(陳宜均) (28)書法藝術的應用(張炳煌) (30)多媒體藝術(謝朝鐘) (32)藝術與性別(李錫佳) (34)音樂與藝術的對話(李珮瑜) (36)音樂與生活(陳怡蒨) (39)音樂的風格與欣賞之一(李珮瑜) (42)音樂的風格與欣賞之二(干詠穎) (44)音樂的風格與欣賞之三(游士瑱) (46)鋼琴藝術與生活(李珮瑜) (48)西洋歌劇欣賞入門(王淑堯) (50)世界名曲賞析與詮釋(干詠穎) (53)探索歌唱世界的奧祕(林文萍) (55)歌曲欣賞與創作(謝朝鐘) (57)藝術欣賞與創作--文藝復興藝術史--壹、授課教師:高上雯貳、課程學分:二學分參、教學目標與範圍:本課程著重介紹文藝復興的起源與發展,使學生瞭解文藝復興發生的時代背景、發展概況,及其在歐洲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此外,透過影片和圖片觀賞,探討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成就,瞭解十四至十六世紀在建築、雕刻與繪畫方面的創作與特色,並培養學生欣賞藝術的能力。

肆、授課方式:一、以教師講授為主,配合圖片、影片欣賞(教學設備:電腦、投影機)伍、課程綱要:一、緒論二、文藝復興發生的時代背景三、文藝復興的起源—義大利四、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藝術(一)佛羅倫斯畫派1.喬托Giotto(1260?-1318)2.馬薩其奧Masaccio(1401-1428)3.安基利柯Beato Angelico(1395-1455)4.烏切羅Paolo Uccello(1397-1475)5.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6/17-1492)6.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二)法蘭德斯畫派1.揚、凡、艾克Jan van eyck(1380-1441)(三)威尼斯畫派1.喬凡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1433?-1516)2.提香Tizinao(1488/90-1576)3.吉奧喬尼(四)文藝復興三傑1.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義.托斯卡尼)2.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 義.佛羅倫斯)3.拉斐爾Raffaello(1483-1520, 義.烏爾比諾)五、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藝術(一)布魯內勒斯基(Brunelleschi,1377-1446)(二)亞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三)布拉曼提(Donato Bramante,1444-1514)(四)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五)帕拉底歐(Andrea Palladio,1508-1580)六、文藝復興時代的雕刻藝術(一)多那太羅(Donate di Donatello)(二)波拉幼奧洛(Antonio Pollaninolo)(三)維洛及歐(Andrea del Verrocchio(四)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七、文藝復興的沒落陸、參考資料:1. H. W. Janson, Anthony F. Janson,《History of art》,New York,HarryN.Abrams, Inc,Publisher,2001。

美学 Microsoft Word 文档

美学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设计——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中国古代《考工记》和古罗马普林尼的《博物志》等全面反映造物观念的典籍,以及其他散见于零星古籍中的思想火花,这些说明了设计理论和美学观念的古老,但设计审美问题的真正提出不过是工业革命以后一百多年的事物。

机器和钢铁成了工业文明的代名词。

18世纪人们依靠的能源与动力:人力、风力、水力、畜力。

工业革命对设计的技术环境的影响?1.工业革命促使了设计与制造的分工。

2.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3.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改变了。

4.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力的能源和动力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因为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时充满着矛盾。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技术品格之间的矛盾?(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民主和自由观念决定了在新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是民主化、大众化的设计,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经典设计。

2.机器代替手工进行大批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既反映了大众市场需求,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人们始料未及的问题。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技术品格之间存在哪些矛盾?1.手工艺时代工匠们所创造的精美手工制品和所承载的华美样式,使得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与之媲美,特别是那些机器模仿手工制品的产品更无法与真正的手工艺制品匹敌。

2.19世纪产品设计风格和设计标准上的混乱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

3.机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工模式引入到设计中,带来了设计审美观念上的革命。

什么叫“迪扎因”?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有机统一。

因此,“迪扎因”不可能是纯工程技术设计,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设计,它一定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

现代设计的理想?现在设计的理想就是期望现代工业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实现精神趣味与实用功能的协调,能寻求“人-机(产品)-环境-社会”的和谐,最终以取得整个“人机系统”的高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山工艺美学原理考试答案(自己整理的)

山工艺美学原理考试答案(自己整理的)

鲁迅先生对喜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

“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

因为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失去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喜剧,中国古代喜剧理论中很注重“庄”与“谐”的结合。

简单的说喜剧的寓庄于谐的特征就是在喜剧本身引起观众笑声的同时也会引起观众对于内容主题深刻的反思。

在倒错中显真实。

一切艺术都真实的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则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中显示真实。

喜剧性艺术善于用倒错的形式以取得诙谐的效果。

鲁迅曾说:“讽刺是生命的真实。

”中国现存第一部以讽刺艺术为主来描写人情世态的剧作——《看财奴》,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此时贾仁在庙里向神灵抱怨,并且许下自己一旦富贵的诺言:“上圣,但有些小富贵,我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舍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他后因机缘巧合却买了走投无路的周荣祖夫妇的儿子长寿做儿子。

贾仁暴富之后一文也不使,半文也不用。

别人的东西恨不得抢夺过来,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

富贵前后言行不一致的对比,体现了贾仁言而无信虚伪的本质。

贾仁在剧中反复强调自己是个财主,表面上故作大方,实际上是人人皆知的小气鬼。

他的语言是对他暴发户的心里活动的揭示。

但后来周荣祖一家人得以重聚,贾仁二十年前无意中得到的财产又原封不动的归于周家,而自己只是替别人做了二十年的看钱奴。

一切如此的滑稽可笑,却又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的生活。

强烈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

夸张是喜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夸张以至变形常常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在契科夫的《套中人》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

这个形象从外表、言论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无不是“套子”式的。

10第十章丑-李-《美学原理》-马工程PPT课件

10第十章丑-李-《美学原理》-马工程PPT课件
理念内容上处于某种半空洞状态,在精神追求上处于某种亚健康状态,在道德 伦理立场上则处于某种不负责任和不承担义务的非正义状态。因此,如何使其 充实化、正义化、追求健康生活,就成为当前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
32
三、荒诞
• “荒诞”是人本质对象化过程的一个特定 阶段或特殊状态,在这个阶段,由于人本质 的分解、弥散或缺位,使对象化过程变成一 种无根基、无秩序、无归宿的解体过程。换 言之,荒诞是对无意义、无本质、无深度、 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因而也是对虚无 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
.
贝克特《等待戈多》中,两个主人公焦 急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为了打发时光, 他们就做脱鞋穿鞋、对骂等无聊行为, 却无力改变这种无助局面。
33
三、荒诞
• 1.荒诞的审美关系界定 • 从荒诞的主客体关系看,由于主体虚位而导致主客关系瓦解,致使客体碎片
杂呈、喧哗无主。 • 从审美意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荒诞是无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无理想
发现丑、表现丑。
.
8
二、丑的审美特征
• 丑的事物呈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特征,其外观特点是不 完整、无规律和不和谐。
• 丑的各个部分通常是残缺的,它们所形成的关系是冲突的、破碎的和分裂的, 因而不能构成一个完满、和谐、统一的整体。
• 不完整、无规律与不和谐等作为丑的审美特点,必须在美丑对立、美丑共存 和美丑转化的历史流程和文化差异中加以深化理解。
的现实、无背景的前景、无深度的平面、无指涉的拟像。
.
26
一、怪
• 1.怪的审美感受 • 怪的审美心理感受是一种由夸张变形
所引发的不快感与“快活的基调”的混 杂,这种感受通常并不走向对怪的对象 “升格”或精神化和神秘化,因而并不 引起“恐惧”和“崇拜”。“怪”通过 对对象的“降格”而让其贬低化和世俗 化,从而让人有“快活”的解放感。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__第五讲_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__第五讲_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之一一、知觉与表象二、想象与联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 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陆游在青年时与表妹唐琬结为夫妻,彼此情深意重,却由于父母之命,被迫分离,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 年)春天,他们在沈园偶然重逢。

陆游回忆往事,感慨万分,既兴在沈园园壁题写《钗头凤》词一阕。

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回家后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去世了。

三、通感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的各种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

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艺术中的通感现象1 、通感是艺术家的一种本领2 、通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要求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发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

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

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情感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美感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尤其显得强烈、深沉和持久。

理解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审美对象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等。

充分地理解审美对象的背景知识,可以便我们更好地进入欣赏状态。

四、美感的本质根据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社会性,与此相应,美感的本质就是美感的社会性,美感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1ppt课件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1ppt课件
• 一、什么是美学
• (一)什么是美学
• 美——美感——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长期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艺术理论——对审美和艺术进行一种形而上思考的美的 哲学——美学。
• 《左传》中关于“和”的概念,“和而不同”与早期美学思想。 • 中国古代的《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
使之然也。”认为音是由人的感情产生的,而感情是外界影响的 结果。心物关系与中国古代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6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3、艺术问题 • 两种情况;一是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
也就是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创作规律;另一种情况就是侧重 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 • 总结: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一方面,美学可以 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 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是审美意 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美学不 是研究艺术得一般问题,即艺术的所有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 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这是我们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初步看法。
18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墨子:“必务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人民有利的则为, 对人民有害的则止。因此,墨子对美是持否定态度的。墨子非乐。
•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 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说明了 美和功利,美与善的关系。在墨子看来,美与功利、善是不可分 的。事物总是先有功利,有善,然后才有美。这也说明了墨子是 站在平民阶层而不是贵族的阶级利益至上来谈美的。
1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音乐的发展,古典音乐关于“和”的理念,表达的是一种审美倾 向和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而这种“和”的审美理念,又与中国 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比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 思想,“刚柔相济”的思想等。

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

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

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作者:喻竹晋齐鹏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1期摘要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工艺作为其中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历久而弥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

民间工艺有其自身特点,展现一种特有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

那么如何将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充分应用于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这是文章重点研究内容,了解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内在价值,探索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途径,不断发扬我国优秀民间工艺,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关键词民间工艺艺术设计教学途径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民间工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民间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自己创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艺术设计性和娱乐性;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民间工艺连接较少,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为了增强大学生民族意识以及为艺术设计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对其深入研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同时民间工艺得到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就将民间工艺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蕴含的价值做进一步探讨,寻找两者结合的有效方式,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下去。

1民间工艺美術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价值1.1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工艺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蕴含着丰富的价值。

民间工艺从字面上可知,它形成和发展自民间,意味着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发起人和传承者深受民间传统习俗的影响,所形成的民间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外部事物的看法和艺术设计,体现了大众的审美观和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情感,民间工艺具有地域性,每一地区的民间工艺不尽相同,其中蕴含着地方民族特色;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出现淡漠传统文化的现象,这种情况逐渐引起高度重视,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一方面是将民间艺术的传统设计理念和建构方法引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旨在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中华优秀民间文化,提高民族认知,增强民族情感,做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进一步保护民间工艺美术。

美学原理PPT课件: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美学原理PPT课件: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人物遭受痛苦或毁 灭。……他个人虽遭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 而毁灭。”安提戈涅死去了,克瑞翁也家破人亡,孤 零零地守着王位,但他们所代表的理想——亲属爱和 王法以后仍然有效。
•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从矛盾冲突出发来 研究悲剧。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痛苦,然而也是矛盾的调 和与理想的胜利。因此,悲剧所产生的心里效果不只是亚 里士多德所说的“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黑格 尔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而是两种具有 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黑格尔 的悲剧理论中,抹杀了是与非、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区别, 看不到悲剧冲突是新旧两种势力的冲突,具有局限性。此 外,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 解决,这也体现黑格尔哲学的妥协性。
《普罗米修斯》封面

绘画中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第二种类型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他们没有 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正常的生活愿望受到摧残,例如鲁 迅笔下的祥林嫂。鲁迅认为,这种“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 悲剧”是大量存在的。
• 第三种类型是旧事物的悲剧。旧事物必然灭亡,但本身它 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还没有完全丧失历史合理性,所以它的 灭亡旧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悯。例如,光绪皇帝就是这样的 悲剧人物。他是行将灭亡的旧制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变 法维新的行动仍有某种合理性。后来,在慈禧太后的压制 下,他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令人同情。
1、亚里士多德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
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理论形成的基础
是希腊灿烂的悲剧艺术。希腊悲剧
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 祀活动中的合唱,即“酒神颂”。
• 在雅典卫城建造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 露天剧场,执政官伯利克里向群众发放观 剧津贴。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举办盛大的 戏剧比赛。国家的大力提倡和人民的普遍 参与使希腊悲剧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空前 的繁荣,出现了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埃 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美学十五讲讲义 (10)

美学十五讲讲义 (10)
第十讲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 看《打銮架》
《打銮驾》 ❖ 宗白华:说明这里既有器物参照人体尺寸制作的问
题。还有一个器物制作符合官阶等级的需要问题,使 用功能中有社会功能,有象征功能。
《打銮驾》剧照
1980年宗白华教授在书斋里
銮驾中的凤扇
❖ 技术美学研究人周围的环境和人造物品的审美改造和艺术改
造的规律,它可以有条件地称为艺术设计理论。
❖ 1896年,美国建筑师路易斯·萨利 文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形式遵循功能”。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功能主义成 为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Loui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 的相互关系。
路易斯•萨利文的建筑作品
弗兰克•赖特
❖ 应该研究机器对人们的影响。
莫里斯商行于1866年生产的“苏塞克斯” 椅
1859年建筑师韦帕设计的“红房子 “
(2)包豪斯
❖ 包豪斯作为早期著名的艺术设计高
等学校,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
❖ 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不仅是位 建筑家,而且是一位教育家、 艺术设计师和20世纪设计文化 的主要代表之一。
包豪斯 Bauhaus (1919~1933)
平尼法里那公司 的法拉利跑车
11.
罗维的设计作品
(1)手工艺运动
❖ 手工艺运动
指19世纪中期英 国争取艺术和手 工艺的联系的运 动。它是欧洲艺 术设计的源头, 首领为威廉·莫 里斯和罗斯金。
威廉•莫里斯(1834~1896)
约翰•罗斯金(1819~1900)
维纳斯雕像
Hermione Granger
不同时期的可乐瓶
7.
Ludwig Mies van derRohe Thomas Aquinas

[政史地]七美上第十八课《一起学篆刻》

[政史地]七美上第十八课《一起学篆刻》

“笑談间气吐霓虹”石章 (明)何震
第三十六页,共49页。
名印欣赏
文彭,是明代书画家
文征明的长子,文彭工书 法,尤精篆刻。其印法为 後世所宗,被视为流派印 章的开山鼻祖。他所创的
印派,也称“吴门派”。 这方“七十二峰深处” 印为象牙质,印文以沉 静清丽为基调,气韵流 动,犹有宋元遗风。鐫 刻秀润挺健,表现出很 深厚的功力。
步骤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时有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 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篆刻刻制程序
步骤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种方法:一为把印稿用毛笔反写
在印面刻制;二为用耐水纸反拓上石。
第三十页,共49页。
篆刻刻制程序
步骤四
刻制与修整: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法来刻制 ,刀法可分切刀与冲刀二种。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三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四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五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六页,共49页。
作品欣赏
第四十七页,共49页。
设计体验: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篆刻知识,尝 试为自己设计一枚姓名章。
朱文(阳刻)文字的线条是红色的。




白文(阴刻)文字的线条是白色的。


第十三页,共49页。
阳刻 阴刻
文 字 印
肖 像 印
图 形 印
第十四页,共49页。
篆刻构图及章法
笔画穿插呼应,有疏有密,虚实相间, 统一中有变化,达到了整体的和谐。文字富 有变化,布局丰富多采,虚实疏密、欹侧均 衡等艺术规律。之外,笔画的粗细肥瘦、边 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奇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 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高中通用技术 工艺设计与民间美术课件 (共50张PPT)

高中通用技术 工艺设计与民间美术课件 (共50张PPT)
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 结束时用浓烟薰 (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 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 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代表如龙山文化的陶器。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20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盆
米字纹瓮(马家窑文化半坡类型) 21
旋涡纹尖底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二轮专题复习
1
中国工艺美术
2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工艺美术?
二、工艺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三、工艺美术的种类有哪些?
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 童年时期的艺术——彩陶艺术 瓦瓯胜金瓯——中国陶瓷艺术 君子比德于玉——中国玉器
3
定标自学
如何理解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 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 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 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通俗的讲 就是用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 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37
阴刻剪纸
阳刻剪纸
阴刻为凹形状
阳刻为凸形状
38
阳刻指在纸面上保留形体造型的线条,减去 这些线条以外的空白部分,效果紧凑明快




阴刻是减去形体造型的线条,保留住块面部分, 以剪刻后的空白来表现形象
39
混合刻
40
慧眼识剪纸技法
1
2
3
4
演练
41
剪纸的式样分类
42
套色剪纸
43
(2)走马灯外罩为带有画面的纸或薄纱,若 用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装饰灯罩下列四幅图中 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第一篇范文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宋画《打花鼓》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细的笔触、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生活场景而著称。

画中的杂剧女演员着装独具特色,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

一、杂剧女演员着装的特点1. 服饰款式:《打花鼓》中的女演员服饰多采用汉服样式,如袄、裙、披肩等,款式典雅、端庄。

服饰的配色丰富多样,以红、绿、蓝、黄等鲜艳的色彩为主,彰显出浓厚的民间风情。

2. 装饰元素:女演员的服饰上饰有大量的刺绣、贴花、滚边等装饰元素,图案多样,如花卉、鸟兽、的人物等,富有变化和立体感。

这些装饰元素既体现了宋代服饰的精致工艺,又展示了女演员的身份地位。

3. 配饰讲究:画中的女演员头戴花冠、耳环、项链等饰品,手腕上佩戴着手镯,手指上套着戒指,身披披肩。

这些配饰不仅增添了女演员的韵味,还反映了当时民间对美的追求和讲究。

二、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1. 体现了宋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宋代是我国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时期,女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画中女演员的着装华丽、精致,显示出她们在社会地位上的特殊待遇,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升。

2. 彰显了民间文化特色:宋画《打花鼓》中的女演员着装,无论是款式、配色还是装饰元素,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这些服饰展现了宋代民间对美的追求,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3. 展示了宋代服饰艺术的魅力:宋代服饰艺术在我国古代服饰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花鼓》中的女演员着装,以精美的工艺、丰富的款式、多样的配色,展示了宋代服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4. 寓意了美好愿望:画中女演员的服饰上,往往饰有吉祥如意的图案,如花卉、鸟兽等。

这些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第二篇范文探究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在宋代的艺术作品中,宋画《打花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第一篇范文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在宋代繁盛的文化艺术中,画作成为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

宋画《打花鼓》以其细腻的笔触、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揭开宋代杂剧女演员着装的序幕,透过这些装扮,我们可以窥见宋代社会文化意蕴的丰富多彩。

女演员的装扮特色在《打花鼓》中,女演员的着装极具特色,她们多穿着宽松的戏装,色彩斑斓,图案丰富。

这种装扮既方便演员在表演中的活动,又能体现出宋代杂剧女演员的职业身份。

戏装上的图案,往往富含吉祥的寓意,如龙、凤、莲花等,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地位的体现在宋代,杂剧女演员虽然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

从《打花鼓》中女演员的装扮上,我们可以窥见这种地位的体现。

她们的戏装虽然华丽,但与当时社会上层的女性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种差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演员的评价与认可。

艺术表现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打花鼓》中的女演员,不仅在装扮上有着突破,她们在表演上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这反映了宋代女性在艺术领域的追求与突破,她们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喝彩与尊重。

文化意蕴的探析综上所述,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的着装,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意蕴,也展现了女性在艺术领域的追求与突破。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篇范文3W1H与BROKE模型视角下的《打花鼓》杂剧女演员着装文化意蕴探析在宋代的艺术作品中,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想以及生活点滴娓娓道来。

其中,宋画《打花鼓》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杂剧女演员的着装风格,从而为我们揭示了宋代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与地位。

那么,我们从3W1H(What、Who、Where、How)与BROKE (Background、Reason、Object、Key、Example)模型出发,来对这个主题进行全新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