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火灾损失统计之法律效力
火灾事故调查中关于火灾损失统计问题的探讨

火灾事故调查中关于火灾损失统计问题的探讨摘要:火灾损失统计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火灾统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并就如何应对繁重的火灾统计工作处理好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有自己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火灾统计结果是反映火灾危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火灾事故纠纷中进行民事赔偿、保险理赔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决定了火灾事故责任人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轻重,甚至还直接关系到火灾事故责任人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和量刑的轻重,因此,做好火灾损失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在此,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对火灾损失统计的浅薄想法。
1、火灾损失统计遇到的一些问题(1)受灾单位或个人申报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不实。
火灾发生后,受灾单位为声誉和负面影响,甚至为了逃避或减轻行政、刑事责任追究,通过瞒报受损物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来尽可能少报火灾损失;火灾一旦涉及到民事赔偿,受灾户故意多报、谎报火灾损失,并且称有关帐本已在火灾中烧毁或丢失,甚至有些个体户根本没有帐本,消防部门明知是谎报也很难找出足够证据和处理依据。
尽管《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规定了受损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申报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并附有效证明材料。
但并没有规定不如实申报火灾损失的当事人应该负有的法律责任。
(2)受损物品数量和价格很难确定。
一方面,由于火灾现场千差万别,物品种类、规格型号繁杂多样,当事人很少能提供出烧损物品实际价值的有效证据,消防部门为了确定物品价格往往消耗大量的精力去调查和比对市场同类产品价格。
但由于火灾统计人员的局限性、警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火灾损失统计往往也不十分准确。
另一方面,由于火灾的破坏性,木质、棉麻等类材质物品过火后呈炭化、灰化状,纤维、泡沫、海面等化纤类几乎看不到残体,玻璃制品呈融熔或碎块状,大量的物品经火灾燃烧残留物少或已经灭失,根本无法依据火灾现场残留物来确定原有物品的数量,消防部门核对的现场原有物品的数量往往都是通过想象、推侧来估定出来的,其结果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同时也根本没有法律依据。
关于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关于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火灾在一定程度上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火灾统计管理工作,保障火灾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火灾统计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火灾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如实提供火灾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三条火灾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火灾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
第五条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二)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三)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四)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第六条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火灾等级划分为三类:(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第七条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伤亡统计范围。
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七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
第八条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破拆、水渍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等所造成的损失。
火灾事故统计管理规定最新

火灾事故统计管理规定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及时掌握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火灾事故统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单位和个人在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居民等。
第三条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有奖有罚,及时公布”的原则,全面提高火灾事故统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火灾事故统计数据的审核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第五条各级消防部门应当把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小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
第六条各级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负责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并不得将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合并。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常态化。
第八条功将火灾事故统计工作基本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范围,以监督和促进火灾事故统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火灾事故统计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九条各级消防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火灾事故统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火灾事故的统计工作。
第十条各级单位应当加强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和健全火灾防控机制,提高消防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十一条各级单位应当确保火灾事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做到数据的准确无误。
第十二条各级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公布火灾事故统计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各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的统计档案,妥善保存火灾事故的统计资料,以备查阅。
第十四条各级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火灾事故的防控工作。
火灾事故统计管理规定

火灾事故统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火灾事故统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所称火灾事故是指因火源引发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开、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及时发现火灾事故的规律和趋势,为防范火灾事故提供依据,科学制定防火工作计划。
第四条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重视应急和事后处理工作,不断提高火灾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第五条国务院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各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支持和推动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火灾事故防范和处理水平。
第二章火灾事故统计的范围和内容第六条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范围包括火灾事故的发生、处理、善后工作等各个环节,统计范围涵盖建筑物、人员、财产等各方面的情况。
第七条火灾事故的统计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发生火灾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规模等基本信息;(二)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死亡、失踪的数量和情况;(三)火灾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的金额和范围;(四)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情况及善后处理工作;(五)火灾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情况。
第三章火灾事故统计管理的组织和程序第八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对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各地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负责具体的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保证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细化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火灾事故统计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一条火灾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发布火灾事故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颁布日期】1989.11.29【实施日期】1990.01.01【颁布单位】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89年11月29日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89)公发26号文)第一条为了健全火灾统计制度,全面掌握火灾情况,正确分析火灾规律,充分发挥火灾统计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和各种联合经济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独资、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组织和城乡居民发生火灾后,都必须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第四条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一)民用爆炸物品爆炸而引起的火灾;(二)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其中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三)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四)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五)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
第五条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三类:(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第六条火灾发生后和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5—1998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Statistic method for the fire direct property loss1998-11-16发布 1999-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是依据公安部、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及公安部颁布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价浮动因素和采用了国有资产评估基本方法-----资产重置折旧计算方法的同时,借鉴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过去由公安部颁布的有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的行政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若出现与《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款相抵触的,以本标准规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委托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消防局、辽宁省消防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敬承、贾宜普、石万明、赵馥森、张玉贤、杨凯生、梁兴华目次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计算方法5、统计程序附录A(标准的附录)重置价值的确定附录B(标准的附录)财产折旧年限表附录C(标准的附录)房屋、构筑物及设备烧损率分类与取值附录D(标准的附录)文物建筑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附录E(标准的附录)火灾直接损失申报表附录F(标准的附录)火灾直接损失核定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的定义,计算方法,统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房屋,构筑物。
设备和其它财产的火灾损失统计。
本标准不适用于货币及有价证券(卡)等的火灾损失统计。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火灾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致使无数人在灾难中丧失了家园和生命。
为了规范火灾统计管理,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有助于减少火灾损失,保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健康和财产安全。
火灾统计管理的实施,应该依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火灾防治法》、《火险保险管理条例》以及关于调查报告、计算测算的相关规定等。
一、火灾发生后,火警机关应及时进行调查,填写《火灾调查简表》、《火灾损失统计表》等火灾统计文书,并报送国家统计机构,为下一季度的火灾统计报表奠定基础。
二、火灾统计报表应按月报告,包括火灾发生地,火灾类型,火灾起因,损失金额,受害人数,伤者人数等情况。
三、火灾统计资料应定期上报,以便对全国火灾统计和分析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考核,有效制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提高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健全防止火灾的工作机制,推进标准化管理。
四、各级火警机关对火灾统计管理应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火灾统计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整改火灾统计管理系统,并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火灾统计报表,及时准确的收集、处理火灾信息,扩大火灾统计范围,做好火灾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五、各级火警机关要按照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定期报告和审核有关火灾统计文件,加强火灾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火灾统计工作,使火
灾统计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保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的降低火灾的发生率,促进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具有重要性,要求各级火警机关要根据《火灾防治法》、《火险保险管理条例》等规定,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报告和处理火灾信息,强化火灾统计资料管理,营造安全秩序,减少火灾损失,确保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安全。
火灾事故的经济损失评估与赔偿

火灾事故的经济损失评估与赔偿一、引言火灾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还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在火灾事故后,评估经济损失并进行合理的赔偿是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火灾事故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赔偿,旨在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并促进火灾事故的有效防范。
二、火灾事故经济损失评估方法1.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火灾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直接损失是指因火灾事故而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如建筑物、设备、库存物资等的损坏或毁坏。
间接损失是指火灾事故引发的其他影响,如停产停工所导致的生产损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所带来的恢复费用等。
2.损失评估方法评估火灾事故的经济损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勘查、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实地勘查,可以准确了解火灾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获取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
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对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确定经济损失的数额。
三、火灾事故赔偿的原则1.法律依据火灾事故赔偿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
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火灾事故赔偿的基本原则。
2.责任界定在确定赔偿责任时,需要明确火灾事故的责任归属。
责任界定可以根据火灾的起因、责任主体以及相关证据来综合判断,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赔偿。
3.公正合理火灾事故的赔偿应当公正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对于受灾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受损失的个体或组织,应根据其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并保证赔偿过程的透明公开。
四、火灾事故赔偿的程序火灾事故赔偿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索赔申请受灾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受损失的个体或组织需要向相关机构提交索赔申请。
索赔申请中应包括详细的灾情描述、损失清单和相关证据材料等。
2.赔偿审核相关机构对受理的索赔申请进行审核,包括核实损失情况、判断责任归属等。
火灾损失统计方法探讨.

消防管理研究火灾损失统计方法探讨李海宁 1, 果春盛 2(1. 洛阳市消防支队 , 河南洛阳 471000; 2.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天津300381摘要 :剖析新消防法有关火灾损失规定的修改内容 , 结合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 , 找出探讨性问题 ; 提出修订火灾损失统计方法的新思路 , 为制定一种科学实用的火灾损失统计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消防法 ; 火灾损失 ; 统计方法中图分类号 :X928, T U 998. 1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9-0029(2010 08-0726-0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的修订与实施 , 涉及到一系列有关法律文件的修订和制定。
现已陆续修订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 106号 (原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 30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 107号 (原公安部令第 73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8号 (原公安部令第 37号等。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GA 185-1998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 (以下简称 ! 方法∀等急需修订。
笔者针对现行有关火灾损失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 提出修订的新思路 , 为制定科学实用的火灾损失统计方法献计献策。
1 对新消防法有关规定的理解新消防法对火灾损失统计工作只做了两个字的修改 , 即 :将 ! 核定∀改为 ! 统计∀。
消防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 , 负责调查火灾原因 , 统计火灾损失∀ ; 原消防法中规定的是 ! 火灾损失核定∀。
笔者认为 , 这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的修改 , 而是有着很深层的含义。
如何解读这两个字 , 对今后火灾损失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火灾损失核定是着眼于每起火灾损失计算的精确性 , 而统计火灾损失则着眼于数理分析 , 是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分析揭示火灾发展规律。
简论火灾财产损失评估意见采信基本要求

简论火灾财产损失评估意见采信基本要求作者:郭明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0期关键词保险公估报告客观采信要求作者简介:郭明文,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
中图分类号:D9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10.270在火灾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中,涉及保险公估报告的不在少数,如原被告就赔偿金额产生较大分歧,委托公估公司评估损失无疑是解决争议的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
针对保险公估报告采信标准问题,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保险公估报告的采信标准亦不统一。
保险公估报告系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特征,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从法律的角度看,这种权威地位是相对的。
依据《民事诉讼法》关于法定证据的规定,公估报告属于鉴定意见,是该法第63条①规定的八种证据之一,其本身并不具有超越于其他种类证据的优越地位。
据该法第63条第2款,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因此保险公估报告可能存在不被法院采信的风险。
本文拟从一宗火灾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入手,通过对法院裁判观点的解读并提出若干见解,以简述火灾财产损失评估意见的采信标准。
2011年1月间,B公司租用A公司作为仓库的场地发生火灾,B公司遂在2011年2月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訴讼,请求判令A公司向B公司赔偿损失。
为查明受损财产的价值,一审法院根据B公司的申请委托了C公估公司对涉案受损的财产价值进行评估。
C公估公司接受委托后进行公估,并作出《公估报告》。
《公估报告》主要根据B公司提供的《价格鉴定物品清单》《库存光缆表》《光缆库储情况》《现场抽样情况》《火灾事故认定书》等有关资料,采用现场抽样的方法,通过推算案涉光缆重量、体积以验证总价的方法,作出案涉《公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5—1998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Statistic method for the fire direct property loss1998-11-16发布 1999-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是依据公安部、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及公安部颁布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价浮动因素和采用了国有资产评估基本方法-----资产重置折旧计算方法的同时,借鉴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过去由公安部颁布的有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的行政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若出现与《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款相抵触的,以本标准规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委托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消防局、辽宁省消防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敬承、贾宜普、石万明、赵馥森、张玉贤、杨凯生、梁兴华目次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计算方法5、统计程序附录A(标准的附录)重置价值的确定附录B(标准的附录)财产折旧年限表附录C(标准的附录)房屋、构筑物及设备烧损率分类与取值附录D(标准的附录)文物建筑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附录E(标准的附录)火灾直接损失申报表附录F(标准的附录)火灾直接损失核定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的定义,计算方法,统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房屋,构筑物。
设备和其它财产的火灾损失统计。
火灾事故财产损失如何认定

火灾事故财产损失如何认定一、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原则在进行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客观性原则:认定财产损失要客观公正,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夸大或缩小实际损失。
2. 单位原则:对于企业、个人等不同单位的财产损失,要分别进行认定,不能混为一谈。
3. 实事求是原则:对于火灾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要以实际损失为依据,不得虚构或夸大。
4. 合法合理原则:认定财产损失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合法合理,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上原则是进行火灾事故财产损失认定的基本准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认定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二、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方法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现场勘查法:火灾事故发生后,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对受损的建筑、设备、货物等进行清点和评估,从而确定实际损失的大小。
2. 文书资料法: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保险合同、采购合同等相关文件,了解被损毁的财产的价值和数量,从而推断受损的范围和程度。
3. 专家评估法: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或评估师进行评估,利用专业的设备和方法对财产损失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鉴定。
4. 证人证言法:通过询问目击者或相关人员,了解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受损的财产情况,从而推断实际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以上认定方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程序对于火灾事故财产损失的认定,通常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 接到报案后,立即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了解火灾事故的情况和受损的财产情况;2. 收集相关的文书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保险合同、采购合同、检验证书等,对受损的财产进行评估和鉴定;3. 如有必要,可以请相关的专家或评估师进行评估,利用专业的设备和方法对财产损失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鉴定;4. 询问目击者或相关人员,了解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受损的财产情况,从而推断实际损失的范围和程度;5. 综合各种信息和证据,进行认定财产损失的程序和结果,形成认定报告,依法确认火灾事故的财产损失。
火灾事故损失怎么认定责任

火灾事故损失怎么认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火灾事故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场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房屋、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对于火灾事故损失责任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责任认定不清,将会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我们迫切需要对损失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以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检验和监督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一、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是对火灾事故损失认定的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因消防不合格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致使他人的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因火灾事故造成损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受害者可以请求法院对造成火灾事故损失的相关责任方进行法律追究,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原则1. 迟误责任原则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因消防不合格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致使他人的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意味着在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迟误责任原则。
也就是说,责任方如果迟误了对消防设施、安全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那么他们应当对损失负有相应的责任。
2. 监督责任原则在火灾事故损失认定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监督责任原则。
监督责任原则是指在火灾事故发生前后,相关责任方是否对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如果监督不力,使得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无法有效进行,那么监督方同样应当对损失负有一定的责任。
三、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具体操作步骤1. 收集证据在进行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证据。
这包括火灾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资料,相关责任方的相关文件资料等。
只有通过充分的证据收集工作,才能够对责任方进行科学、客观的认定。
2. 调查取证在火灾事故损失认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这一项工作通常需要由相关权威部门负责,通过对火灾事故发生地点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证据。
火灾发生后,如何统计火灾损失(下)法纳刑辩

火灾发生后,如何统计火灾损失(下)法纳刑辩在《火灾发生后,如何统计火灾损失(上)》(可移步本文末尾链接查阅)文章中,讲解了“火灾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直接财产损失”的区别,以及负责火灾统计的机构和要求。
本文中主要讲解,火灾损失统计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一什么是损失物损失物是指在火灾中直接被烧毁、烧损、烟熏、砸压、辐射、爆炸以及在灭火救援中因破拆、水渍、碰撞等受损的物品,统计火灾损失包括对损失物的名称、数量及级别的统计。
二如何识别火灾的损失物统计火灾损失的工作人员,在识别火灾损失物的过程中,主要有六种方法:(一)直观判定。
即到现场进行勘验,通过直观辨识和清点,确定因在火灾中直接受损的物品名称、数量及类别。
(二)证据推定。
即通过账本、视频资料和现场痕迹等证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确定损失物。
(三)现场核对。
即用当事人提供的有效证明材料及其上报的损失物名称、数量及类别进行现场复核性验证。
(四)同类对比。
即与类似的对象(企业、厂房、仓库、商铺、家庭等)做参照对比,结合现场调查,确定损失物。
(五)最大量判别。
依据损失物不能超过一定总量的原则,确定最大量;在根据现场残留痕迹,推断损失物品占最大量的比例,估算出损失物数量或价值。
(六)比照相同或相似案例确定损失物总量。
三火灾损失统计方法及选择原则(一)调查验证法——有充足的财产损失申报材料支持的宜选择调查验证法。
调查验证的方式有:(1)有效证明材料(包括各种票据)复核;(2)询问当事人、证人;(3)现场勘验(二)总量估算法——低值易耗品、家庭物品等损失宜选择总量估算法。
总量估算法:先估算损失物灾前财产总量价值X,再通过损失程度估算一个损失百分比Y%,两者相乘法计算损失额L;L(损失额)=X(财产总量)*Y%(损失比率)(三)实际价值法——消防装备损失宜选择实际价值法。
实际价值法:对灭火救援过程中灭火剂损耗,以及调用大型设备、人力雇佣以及灾后清理现场等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统计。
火灾评估报告的法律效力

火灾评估报告的法律效力火灾是一种危险且具有破坏性的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要求相关单位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并提交火灾评估报告。
那么,火灾评估报告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呢?一、切实保障消防安全1.1 火灾评估报告的重要性火灾评估报告作为预防和控制火灾风险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相关部门识别潜在的火灾风险因素,提出有效防范措施,从而保障公共安全。
1.2 法律规定与义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法律明确要求企业、机构或个人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并将结果纳入火灾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应标准的执行。
这些法规赋予了消防管理部门执法权力,在认证审核环节对火灾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论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2.1 技术依据与参考火灾评估报告在事故预防和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消防安全管理和决策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多方共享信息的重要途径。
2.2 对相关责任主体具有约束力根据法律规定,在完成火灾评估后,报告结果所涉及的相关单位或个人需要按照给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某些国家,如果企业被发现没有进行必要的火灾风险评估并提交报告,则可能面临罚款、停业整治等处罚措施。
三、对发生火灾案件审判起到关键性作用3.1 证明事实与建立责任当一起火灾事故引发纠纷或诉讼时,相关各方可以提供火灾评估报告作为证据来确立事故原因和责任主体。
这份独立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科学合理报告将在法庭上发挥关键作用。
3.2 法院裁决基于专业结论法院通常倾向于采纳火灾评估报告的结论作为专业和客观的意见,来判定责任、赔偿范围和处理结果。
火灾评估机构对事故调查中使用的规范化方法也会在法律程序中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
四、加强监管与整改4.1 消防安全管理火灾评估报告是进行消防安全管理、事后溯责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依据。
消防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报告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整体消防安全水平。
火灾事故认定书有法律效力

火灾事故认定书有法律效力一、基本信息案号:XXXXX事故发生地点:某某市某某小区事故发生时间:2022年3月1日上午10:30事故类型:火灾天气情况:晴事故人员:无人员伤亡二、事故经过2022年3月1日上午10:30,某某小区的A栋住宅楼发生火灾。
火灾发生时,该住宅楼有居民在家,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据调查得知,火灾起因系A栋2楼一居民家中电线老化造成的短路引起。
事发当时,一居民家中正在使用电热水壶,由于电线老化,导致电线发生短路,引发了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居民发现火情后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
消防部门迅速派出了多名消防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援,经过激烈的斗争,成功将火势控制,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故发生。
经过初步调查,确定火灾起因为电线老化引起的短路,属于意外火灾事故。
三、事故损失1. 人员伤亡:幸运的是,在本次火灾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
2. 财产损失:本次火灾造成了A栋2楼该户居民家中的财产损失,具体损失情况还需进一步评估。
四、事故分析1. 事故起因:本次火灾的起因为A栋2楼一居民家中电线老化造成的短路。
2. 相关责任:据初步调查,火灾事故起因于电线老化,涉及到该住宅楼的管控和维护责任。
具体责任主体需进一步调查。
3. 防范措施是否完备:根据初步调查,A栋住宅楼的电线老化情况属于长期存在的隐患,该小区的安全管控及防范措施存在一定问题,相关责任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调查结论本次火灾起因为A栋2楼一居民家中电线老化造成的短路,属于意外火灾事故。
具体责任主体尚需进一步调查,相关责任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建议和处理意见1. 对于A栋住宅楼的电线老化情况,相关管理单位需立即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 针对责任单位,应强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对于居民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七、附录1. 火灾事故相关照片、视频资料2. 相关证人证言、火灾现场勘查记录3. 相关责任单位相关文件及证据以上内容为火灾事故认定书,已经依法认定,具有法律效力。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时效性】有效【法规名称】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文件号】(89)公发26号【颁布部门】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颁布日期】1989年11月27日【实施日期】1990年01月01日【正文】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健全火灾统计制度,全面掌握火灾情况,正确分析火灾规律,充分发挥火灾统计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和各种联合经济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独资、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组织和城乡居民发生火灾后,都必须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第四条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一)民用爆炸物品爆炸而引起的火灾;(二)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其中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三)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四)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五)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
第五条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三类:(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五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第六条火灾发生后和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
火灾事故认定书的效力

火灾事故认定书的效力火灾事故认定书是指由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对火灾事故的过程、原因及损失等进行的认定,它是火灾事故赔偿、法律责任追究、火灾原因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在火灾事故的处理中,火灾事故认定书的效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火灾事故认定书的定义、法律效力、认定程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其效力进行探讨。
一、火灾事故认定书的定义火灾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部门对火灾事故原因、过程、损失等进行认定的文书,它既是火灾事故的重要依据,也是火灾事故诉讼、赔偿等法律行为的依据之一。
二、火灾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火灾事故认定书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经过适当的法定程序和程序要求后才可以生效。
因此,火灾事故认定书必须经过合法、规范的认定程序才能生效。
此外,火灾事故认定书还具有以下方面的法律效力。
1. 证明火灾事故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及损失情况。
2. 对火灾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判定,为赔偿、责任追究等法律行为提供证据。
3. 在火灾事故调查和处理中,火灾事故认定书还可以作为证据用于审判和法律诉讼。
三、火灾事故认定书的认定程序火灾事故认定书的主要程序如下:1. 火灾事故的勘察:公安消防部门在接到火灾报案后,应立即派遣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以确定火灾事故的起火点、扩散范围、火情及相关物品等情况。
2. 火灾事故的录音、拍照和保护现场:在勘察过程中,应及时采取录音、拍照等工作,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火灾事故的调查:勘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对火灾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包括对事故現場進行照相、摄像,并对当事人、相关证人进行调查取证。
4. 火灾事故的认定:在火灾事故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根据调查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过程、损失等进行认定。
5. 火灾事故认定书的发布:认定结束后,应由责任单位等机构将火灾事故的认定书发布,并向当事人送达。
四、存在的问题虽然火灾事故认定书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火灾损失统计之法律效力
黄剑锋1张华2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梅州支队,广东梅州 514011)
摘要:从法律层面对火灾损失统计进行剖析确有必要。
“核定”与“统计”法律用词存在差异性,
而火灾损失统计属于内部性统计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火灾损失统计在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具有
证据能力,在民事诉讼中不具有证据能力。
在刑事诉讼领域,火灾损失统计仅作为其主体进行立案
追诉的最初判断与辅助性书证,而在行政诉讼领域,则仅在被告作为书证提出时具有证据能力。
关键词:消防;火灾损失统计;可诉性;证据能力
1 前言
火灾损失统计作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一项法定职责,自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判火灾形势提供了可参考性数据,推动了火灾科学理论的发展。
“宝贵的统计数据对发展理论是必不可少,同样对发展技术非常重要。
”[1]9然而,火灾损失统计工作在其主体履行相应职责的同时,亦给其带来了不少困扰,导致火灾损失统计纠纷案件、涉诉案件屡见不鲜。
究其根源,在于各方主体对火灾损失统计存在理解性误差,未能真正从法律层面对火灾损失统计之法律效力作深刻剖析、论断,这也就难改火灾损失统计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之局面。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法律效力进行剖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基于此特对其作如下分析。
2 火灾损失统计行为之法律定性
2.1 “核定”与“统计”之比较分析
对比新旧《消防法》,不难发现,对于火灾损失统计工作,新旧两法法律用语具有较大出入。
旧《消防法》第39条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原因。
”新《消防法》第5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核定(check and ratify),意为核查确定,即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火灾损失进行统计、核实并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而统计(ststistics),意为合计、总计,即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火灾损失有关数据进行归类、计算、整理、合计的活动。
立法者一改“核定”一词为“统计”,正是基于“核定”一词带来种种弊端的考虑。
一方面,较之“统计”,“核定”一词具有行政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核定,而忽略间接损失,若以此核定结果作为诉讼案件中援引的一项证据,则难免偏于客观、有失公正。
“统计”一词则削弱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损失核定中的主体权力属性,强化了火灾损失统计在火灾原因认定之外的附
属性法定职责,但未免有“规避”或减弱责任之嫌疑,即便如此,立法者最终在权衡利弊基础上作出了法律用语选择。
2.2 火灾损失统计行为之可诉性分析
行政诉讼成立的对象条件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判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可从火灾损失统计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属性方面加以分析。
具体行政行为成立需具备四个要素:主体要素(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由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实施)、构成要素(行使行政权力所为的单方行为)、对象要素(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内容要素(作出有关特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的权利义务的行为)。
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火灾损失统计无疑符合主体要素与构成要素,但对于对象要素则不符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火灾损失统计是基于法定职责要求作出,属于国家统计行为的范畴,而非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不属于外部性处理。
此外,火灾损失统计唯有在涉及消防责任事故罪、失火罪时才直接关乎特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此时符合内容要素。
可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3 火灾损失统计之证据能力
3.1 民事诉讼中火灾损失统计之证据能力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火灾损失统计是以文字内容用以证明待事实的一部或全部,自然归属于书证。
按照证据理论,证据具有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只要符合该三性特征,举证主体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具有客观真实性、与待查明事实存在逻辑上关联的资料均可作为有效的证据。
需要强调的是,民事诉讼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因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提起的诉讼,包括原告、被告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作为公权力机关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当然不在其列,民事诉讼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毫无关系可言。
而火灾损失统计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内部性统计行为,非外部性处理,当事人无权获取。
即便当事人获取了火灾损失统计资料,履行了相应的举证责任,也仅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领域中一项司法行为,而不牵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即使是该资料有误,在该诉讼程序中也无关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任。
现实中频繁出现的当事人据以火灾损失统计闹民事纠纷显得无理无据。
3.2 刑事诉讼中火灾损失统计之证据能力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管辖消防责任事故案与失火案,在此类涉刑案件立案上,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公通字[2008]36号)作有相关规定,该法第一条规定失火案的立案追诉情形之一包括“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第十五条规定消防责任事故案的立案追诉情形之一包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针对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自然成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立案追诉的依据之一,火灾损失统计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就刑事立案提供最初判断依据,以及时进入刑事立案侦查程序,然而,火灾损失统计作为一项国家内部统计行为,作为刑事立案根据难免牵强,这就需要引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之一的鉴定意见提供最直接可靠的支撑,即合法的价格鉴定机构出具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鉴定结论。
“通过科学、严密程序核定出的火灾损失结论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最准确的方法。
”[2]739因此,在上述案件刑事诉讼领域,行使侦查职能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检察机关应将鉴定结论作为最终的立案追诉、控诉的依据,而火灾损失统计仅仅作为其主体最初判断的依据及辅助性书证。
3.3 行政诉讼中火灾损失统计之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原告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从而提出行政诉讼,被告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如前所述,火灾损失统计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内部性统计行为,不具有可诉讼,因此,原告针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行为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诉讼案件包括消防审核行政诉讼案、消防验收行政诉讼案、消防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案、消防灭火救援行政诉讼案。
而仅在消防灭火救援行政诉讼案件中,火灾损失统计才有可能作为书证提出,对原告而言,原告不掌握火灾损失统计资料,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而言,其可以提供火灾损失统计资料作为书证以履行举证责任,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
4 结论
综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损失统计属于内部性统计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火灾损失统计在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具有证据能力,在民事诉讼中不具有证据能力。
在刑事诉讼领域,火灾损失统计仅作为其主体进行立案追诉的最初判断与辅助性书证,而在行政诉讼领域,则仅在被告作为书证提出时具有证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清安,王海晖.谈对完善火灾统计内容的看法[J].安徽消防,1994.5:8-9.
[2]陶为民.火灾损失统计法律性质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73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