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学校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诵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也一直为这个美丽的梦想努力奔走,游说诸侯。在他5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展开了对话,他是怎样向梁惠王说出他的美丽梦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寡人之于国也》,走进孟子的理想国。
(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案反馈
【预习自测】
一、字音
好.()战数罟
..()()弃甲曳.()兵胜.( )食衣.()帛鸡豚.()狗彘.()之畜.()孝悌.()颁.()白然而不王.()者饿莩.()
二、梳理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或.五十步而后止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找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1)填然鼓之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树之以桑
(4)七十者衣帛食肉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王无罪岁
3.解释重点虚词
以:
(1)请以战喻
(2)树之以桑
(3)以五十步笑百步
(4)斧斤以时入山林
4.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
(1)非我也,兵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树之以桑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未之有也
5.翻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三、质疑释疑,合作学习
(一)正确率较低的题目
1.注音
弃甲曳兵()
胜食()
2.词义
或五十步而后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词类活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文言句式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树之以桑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未之有也
(二)疑问最多的地方
5.之
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加少
填然鼓之
6.而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1)尽心焉耳矣
(2)斧斤以时入山林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是什么句式?怎么翻译?
要求:1.积极讨论,随手记录。
2.把自己原来不理解的,现在已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加深印象吧。
3.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下来或问老师。
3.快速认真。
(记载了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文字跨越千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积淀中的经典。)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2.回答:
梁惠王就什么疑问向孟子讨教的?
孟子给予梁惠王哪些具体的建议?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改称梁惠王。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梁惠王急于招贤纳才,寻求救国治国之策,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
四、浏览全文,回答问题
梁惠王就什么疑问向孟子讨教的?孟子给予梁惠王哪些具体的建议?
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民不加多。(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教师补充背景:为什么梁惠王就这一问题向孟子提出了疑问呢?请看战国形势图,各诸侯国国君为了扩张领土,不断的发动战争,可以说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野”。人口大量减少,劳役繁重,生产力遭到破坏,兵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在当时这个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有大量兵源,谁就能富国强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其目的就在于增加人口,为他成就霸权。而孟子呢,他是极力反对以武力来征讨天下的,他用一生的精力推广他的“仁政”“民本”思想,那么,他给予梁惠王那些具体的建议呢?)
明确: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无罪岁
(齐读,特点:排比)
六、品读课文,文本研习
1.孟子提出的这些建议,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请就你理解较为深刻的一句,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去服役,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君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做事要有限度,联想“则思三驱以为度”,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才能用之不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百姓丰衣足食,才会安居乐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教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做表面功夫,切实深入民众,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休养生息,珍惜资源,减少徭役,爱惜民力,重视教化,广布仁德,这些都是孟子“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认为做到了这些,就会怎么样呢?齐读“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这也是孟子心中的美丽梦想。在那个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争夺天下的时代,孟子的这种理想确实是老百姓心中的理想天堂!孟子的理想是根植于“民众”的,所以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让我们看到了孟子那颗经世济民热血沸腾的心,这也是他的崇高之处。)
拓展延伸: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这种梦想呢?(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梦想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回答)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有“民生”“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基本指导思想“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主席提出“美丽中国”的理想。“让山绿起来,让人富起来”)
教师小结:有些梦想,已经实现;有些梦想,正在实现;有些梦想,有待实现。我们和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有着共同的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富有的,美丽的国度。同一个梦想,同一片中华大地,需要我们用同样的热血去实现。
孟子的思想跨越两千多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你能把这跨越两千多年的思想光辉,背诵下来吗?
2.同样是要“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要的是靠战争来争夺霸权,孟子提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