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8《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3湖南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湖南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三维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教学重点】落实文言知识,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教学过程】【晨读感悟】(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上》)(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公孙丑下》)(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梁惠王上》)(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梁惠王下》)(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离娄上》)(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离娄下》)(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滕文公下》)【知识链接】1、关于“四书五经”儒家思想讲究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就是认识世界;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改造世界;诚心、正意、修身就是做人。

儒家经典首推“四书五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多存于其中。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2、关于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主要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

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新人教版必修3福建省泉州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福建省泉州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孟子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称赞周初古公禀父带着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8)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

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孟子》名言名句集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学习流程】(3课时)•预习案一.重点字、词、句的掌握1.字音粟米()兵刃()弃甲曳兵()数罟()孝悌()庠序() 衣帛食肉()王好()战谷不可胜()食也不入洿()池养生丧()死无憾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涂()有饿莩()2.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

⑷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没有希望,是一个词。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简介孟子及孟子的思想,熟读课文。

2、梳理第一二段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字词。

3.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限时20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父名激,母仉氏。

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提出“性善”论。

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2024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2024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内容逻辑关系
① 民本思想的核心
- 重点知识点:民为贵,君为轻
- 词句阐述:孟子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② 仁政主张的具体内容
- 重点知识点:民有恒产、民有恒心、王道
- 词句阐述:
- “民有恒产”和“民有恒心”:孟子主张君主应该保障百姓的财产和思想道德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
- 学术数据库和期刊文章,用于拓展阅读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创建
- 写作练习和口头报告
- 互动式白板和投影演示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 孟子强调君主应该行“王道”,即以德服人,以道德的力量来统治国家,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
3. 古文阅读能力
- 学生需要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如“寡人”、“国也”、“民为贵”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理解孟子的论证思路。
4.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孟子在文章中通过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通过对比“邻国之民不加少”和“寡人之民不加多”来阐述仁政的重要性。
2024年高中语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语文班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使学生能够:

新人教版必修3黑龙江省高中语文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黑龙江省高中语文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研读文本,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2 能力目标: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3 德育目标: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孟子对治国得失的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作者作品】孟子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

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孟子》现存七章,全面反映了孟子思想。

孟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元文宗封他为“亚圣”。

《孟子》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的篇名和《论语》一样,都是摘取每章开头几个字命名,没有特别意义。

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故有《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的篇名。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所以说《孟子》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情感强烈,文笔犀利,论辩性强;(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3)巧用比喻,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富有可读性和说服力;(4)文辞方面富于铺陈扬厉,时露尖刻,句式喜用排偶,笔锋咄咄逼人,文章酣畅淋漓。

【文题解读】《孟子》中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其开篇的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人教版-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孟子》第一课时(总34课时)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试验教材必修3第8课。

二、设计思想:本课属古代议论性散文。

对于这类文言文,重点应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

另外还要通过指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能力目标:朗读文章,突破语言障碍,形成语感,初步读通文章。

3.情感目标:从孟子的成长过程获得一些启示。

(成长与环境)四、教学重点:1.通读文章,读准字音,订正一些常见错误。

(纠正学生预习时的误读)五、教学难点:1.试理解文章,并当堂背诵。

六、教法选择: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七、学法指导:朗读-体会-背诵八、教学准备:九、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1.试背诵孟子的名句、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孟子的典故。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典故成语如:孟母择邻、孟母断织、五十步笑百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挺身而出、舍我其谁)㈡作者及背景1.作者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

《寡人之于国也》优教导学案一、实词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凶⎩⎪⎨⎪⎧ 河内凶. 凶.多吉少 汉初匈奴凶.黠 甫闻凶.讯 缉拿元凶.②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③胜⎩⎪⎨⎪⎧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愿得补黑衣之数.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亦量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古今异义①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以战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①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习目标鉴赏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提高论辩技巧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学习方法探究法学以致用(比葫芦画瓢)法孟子及其主要著作: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汉族,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写作背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

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

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古代文献: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寡人(梁惠王)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孟子)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1、检查字音:移其粟()于河内王好()战弃甲曳()兵衣()帛()数()罟()不入洿()池鸡豚()狗彘()之畜()庠()序申之以孝悌()然而不王()者饿莩()2、推断字义文句划线词释义推断方法河东凶亦然兵刃既接王无罪岁请以战喻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文言文推断字义的方法:1字形本义推断法:如“凶”,“既”本义即“荒年”“已经”的意思。

2语法分析法:如“罪岁”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归罪”。

3联系旧知法:我们学过“臣请入”“请”是“请允许我”的意思,那么这里也是同样。

4联系成语法: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成语“奔走相告”“走”是“跑”的意思。

那么“是亦走也”中的意思即是“逃跑”的意思。

新人教版必修3山西省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山西省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有关常识;疏通文意。

2、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3、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4、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学法指导】讲授法、讨论法【导入新知】作家作品简介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並圣”《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孟子的民本、仁政” 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寡人之于国也》通篇末着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自主学习】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音字形:弃甲曳()兵涂有饿pi a o()鸡豚()狗()之畜()课题课时_1_ 第1页共3页编制日期:2014.03.08 授课人姓名: __________ 使用时间:数()罟()不入w u()池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申之以孝t ()之义2、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数罟不入洿池非我也,岁也树之以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合作探究】(一) 通假字1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 真不百步耳(二) 重点实词或虚词: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 .非我也,兵.也4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 河东凶亦然.6. 邻国之民不加少.7.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9 .数罟不入洿池10 .申之以孝悌之义11.非我也,岁.也12 .斯 天下之民至焉(三) 词类活用课题课时_1_ 第2页共3页清华园中学 高一(2)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主备人:_吉王丽_审核人:吉王丽1 .河内凶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王无罪岁 4 .填然鼓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斯天下之民至焉填然鼓之2.例装句A .状语后置句B .宾语前置句C .特殊结构【课堂小结】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 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了。

语文人教版必修3 3.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3 3.8《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王道之始也。

(4)未之有也。

A.(1)与(2)不同,(3)与(4)相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相同,(3)与(4)不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然”字。

A.填然鼓之。

B.太后曰:“然。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以为然。

3、对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则修文德以来之。

(2)王好战,请以战喻。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以五十步笑百步。

A.(1)与(3)不同,(2)与(4)也不同。

B、(1)与(3)相同,(2)与(4)也相同。

C.(1)与(3)相同,(2)与(4)不同。

D、(1)与(3)不同,(2)与(4)相同。

4、下列各句中的“兵”字和“兵认既接”中“兵”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汗大点兵。

B、纸上谈兵。

C、斩木为兵。

D、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

5、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思想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有相同之处。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孟子的梦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孟子理想中的“理想国”呢?他的梦想,和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着怎么样的相似点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起来看一下孟子心中的理想国度。

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预)导学案

【预】人教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姓名李商隐字号名轲,字子舆朝代战国籍贯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生平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主要作品与其弟子著《孟子》作品风格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文本知识1.《孟子》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

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意思精列。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导学案3.8 寡人之于国也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导学案3.8 寡人之于国也 第2课时

高年级语文(填学科)导学案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知识链接】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对比法。

一、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

3、事例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二、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2、要简洁,不宜过多。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三、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四、类比和对比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一)翻译课文。

高中语文 3.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3.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有关常识: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凶、加、或、直;2、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重难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多义词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预习案一、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自行诵读《寡人之于国也》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扫清诵读障碍,注意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二、对照注释理解全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完成预习自测:(一)找出通假字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无”同“毋”)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莩”同“殍”)(二)解释加点词语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于:对于。

焉耳矣:语助词,表强凋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3.非我也,兵.也兵:兵器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5.邻国之民不加少..而走.曳兵:拖着兵器走:逃跑..加少:减少或更加少 6.弃甲曳兵7.数罟..不入洿池数罟:细密的鱼网 8.非我也,岁.也岁:年成(不好,遭饥荒)9.申.之以孝悌..之义申:重复地说申诫。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10.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连词,那么,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㈢词类活用1.河内凶(凶:形作动,遭荒年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作动,行王道,统一天下)3.王无罪岁(罪:名作动,归罪) 4.填然鼓之(鼓:名作动,敲击战鼓)5.树之以桑(树:名作动,种植) 6.谨庠序之教(谨:谨慎,形作动,认真从事)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作动,穿……衣服)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作动,吃) 9.请以战喻(战:战斗,动作名,战争)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作名,活着的人;死:动作名,死去的人。

)㈣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树之以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新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1.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孟子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提出“性善”论。

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二.本文学习的知识点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

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

“鼓”、“树”、“衣”、“谨”、“王”。

三.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细读课文注释,标注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疑难句子: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小组探究】
一、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探究其心理,结合时代背景)
二、孟子是怎样向梁惠王说明道理的?(从论证方法和语言修辞特点方面思考)
三、本文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分层面,注重理解概括)对问题的理解要以课文原文为依据,适当联系所知的课外知识。

【课堂延伸】
联系现实,思考: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体现?
读孟子其他方面的学说,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感受
1.爱人者人恒(经常)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2.不耻不若(比得上)人,何若人有?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3.大人者(成就大事的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心地纯洁善良)者也。

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
或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成为大人物.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原指《尚书》。

全然迷信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如不读书。

5.富贵不能淫(使之扰乱心意),贫贱不能移(使之改变),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有志气有节操的男子)。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王好战,请以战喻/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养生丧死无憾,王之道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
2、下列语句中,加黑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B申之以孝悌之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王好战,请以战喻/申之以孝悌之义
3、对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移其民于河内③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
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寡人之于国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兵也 B养生丧死,王道之始也 C是亦走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默写(8分)
1、填然鼓之,,。

2、或百步而后止,。

,?
3、谨庠序之教,,。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三、翻译句子(5分)
1、默写题的第3句
2、默写题的第4句
四、积累一词多义(每空1分,共22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直系向牛头充炭直()
数罟不入洿池()
百发百中()非我也,兵也()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穷兵黩武()
3、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野芳发而幽香()草木皆兵()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填然鼓之()
5、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之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日出江花红胜火()五亩之宅()
予观夫巴陵胜状()申之以孝悌之义()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