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美术鉴赏学案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人美版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的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
1、现实和艺术 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
2.思考与拓展:
①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 ② 以“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为题材,他究竟想表现什么?
1.43*4.24
现实观点:画家创作这幅巨作,是希望中国军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夺取
抗战的最后胜利。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 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艺术观点:运用传统的水墨与西方造型艺术相结合,横幅构图,强调国画改革融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三、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思南县第八中学 李 颖
1.思考与拓展:
1.你能看出这是由什 么组成的吗?
毕加索巧妙利用自行 车车把和车座形象组合成 作品《牛头》。
2.《牛头》给了我们 一个怎样的启发?
牛头(雕塑,1943年)毕加索(西班牙)
3、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 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 造就了艺术家创作意图 的差异。
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 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三、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三、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① 阅读课本p34页, 解释罗丹为什么要 把《巴尔扎克》的 双手铲掉?
② 谈谈自己心目中的 巴尔扎克?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的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蒙克《呐喊》
蒙克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 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呐喊》采用象 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 202的4/8忧/31虑与恐惧。
夏加尔《生日》
夏加尔 1915年与犹太小姐帕拉结婚,这幅 《生日》就是对他们婚后幸福生活的描绘。由 此可见虽是相同的流派但社会现实的不同其创 作意图就有了差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会不一样:
郑燮《丛竹图》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创作意 图是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表达对现实的 态度及高超的写实能力。
中国文人画的创作意图通过梅、兰、 竹、菊或山水表达个人的情操和笔墨情趣。
2024/8/31
相同的流派其创作意图都有差别:
罗丹雕塑《巴尔扎克》
知道他是谁吗? 谈谈你们心中的巴尔扎克! 罗丹为什么把他的双手砍去?
想一想 ?
小结: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 图,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情感表达?
凭空想象?
针对艺术?
创作欲望?
人生经历?
现实社会?
到底是什么......
这幅画运用 平面主义的 绘画方式, 以变形、意 味和寓意的 手法描画了 在法西斯兽 行下,人民 惊慌、痛苦 和死亡的凄 惨情形。
他们的自行 车就变成了 这样:
毕加索《牛头》
杜尚《自行车装置》
艺术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视觉敏感,它们在受到现实还是 艺术的某种触动,便会有感而发,激发创作的冲动与欲。
社会环境? 个性使然?
文化情境? 知识水平?
首先,我们知道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现实生活 ,把这种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很显然现实生 活和艺术主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影响最大。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 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样的,有的激烈,有 的抒情,有的悲壮, 有的优美,有的以艺 术形象传情,有的则 以故事叙事达意。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高 一 美 术 鉴 赏 第七课
创作意图
(雕塑,300×120×120CM,1898,罗丹(法国)
听故事,
思考罗丹 为什么要 把《巴尔 扎克》的 双手产掉?
莫奈《印象.日出》1874
卢 昂 大 教 堂 油 画 1894年 莫奈 法 国
创作意图:
表达的 是作者对太 阳照射在教 堂上的光斑 和色彩的闪 动感,所以 教堂或对象 是什么样的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 营造出的整 体的光色氛 围和效果。
《荆 轲 刺 王 秦》 画 像 石
汉
《生日》(油画,81×100CM,1915,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藏),夏加尔
Part 2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 现实 艺术
• 特定社会 文化环境:艺术家成 长的环境… … … … …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并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 作意图会大相径庭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丛竹图》 郑燮
四 君 子
梅 兰 竹 菊
《离婚诉》 版画 古元
为什么相同的社会年
代,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 的创作意图呢?
环境 家庭
《怒吼吧,中国》 版画 1935年 李桦
个性 知识水平
Part 3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开国大典》典型地代表了具象再现艺 术家表达意图的过程和方式。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 主题,内容,思想, 就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七课 是什么使美术的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七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大家知道巴尔扎克吗?其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人间喜剧》的作者你心目中的文学家大文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罗丹《巴尔扎克》雕塑不像。
那为什么罗丹要把巴尔扎克雕塑成这个样子呢?完全不对版。
他想干嘛呢?其实这个雕像是罗丹花费了6年的时间才创作出来的。
但是却跟人们期待的不同,因为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是一个谦谦君子。
但是这个确是一个身穿睡袍,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的狂傲之徒。
那为什么要雕塑成这个样子呢?因为罗丹他要塑造的是他心中的巴尔扎克。
罗丹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结果,是我美学原则的集中体现。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人像的手呢?有一天,罗丹的学生布尔岱十分欣赏的说,老师,你的这双手做得太完美了,简直无与伦比。
然后罗丹就拿铲刀把双手铲掉。
为什么他要把双手的铲掉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思考与讨论:(1).从罗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如果有人跟你说,哇你的手真漂亮啊!说明他一看就只看到手,看不到其他的东西,就影响了整个形象的表达。
说明罗丹他并不是想表达他的手有多美。
他想表达的是他巴尔扎克给他的感觉。
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得千姿百态》教案

的,这件雕塑是出自于罗丹之手的《巴尔扎克》,大家一起来看,雕塑中的巴尔扎克不是一个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
这是为什么呢?罗丹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
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
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看来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所以,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这种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意图我们都把它称之为创作意图。
可是创作意图来源与何处呢?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创作意图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理解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徐悲鸿,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
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
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
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课例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本课主要是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不同美术类型来对此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有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
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五)教具:图片、计算机、投影机。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意图来源: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二、影响因素:1、现实方面2、艺术方面3、社会和文化情境三、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中创作意图的体现:1、具象艺术2、意想艺术3、抽象艺术4、观念艺术二、教学实录:(一)片段前准备老师活动:针对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一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A、B、C、三组,分别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体现的。
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

欣赏夏加尔的几幅作品
现实观点:抗战时期,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战 决心、信心,呼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
艺术观点:采用传说《愚公移山》故事,运 用传统水墨与西方造型艺术相结合,横幅构 图,每个人物的动作都刻画得生动。
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徐悲鸿
《愚公移山》局部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
2012年03月7日
现在我们将共 同学习本课类 容
作品分析
《 巴 尔 扎 克 》 雕 塑
罗 丹 18 98
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 的双手铲掉吗?
因为这双完美的手 把雕塑的主体—— 头和身体的魅力都
削弱了。
巴尔扎克像头显得稍大,
头发蓬松,身材健壮,身上裹 着一件睡袍,显得简洁凝练, 富有整体感,从而突出了巴尔 扎克那雄狮般充满智慧的头脑。 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和对 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 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 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 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 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四、 教学难点:
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 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意图”并非专门指美术作品 的内容方面,还包括了它的艺术方面。也就是说,艺术 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 但同时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也表明了艺术家创 作的意图,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上的针对性。另一方面 ,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又 是具有现实和文化上的依据的,它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存 和成长环境等方面。不同的艺术家由于其生存和成长环 境的不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有很大差异,这一切就构 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复杂性。要讲清并让学生理解这 几个方面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困难。课文中对这几个方面 的关系有所陈述,教师还需有更清晰的理解才能讲好本 课。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学内容:1、认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3、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4、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意图”并非专门指美术作品的内容方面,还包括了它的艺术方面。
另一方面,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又是具有现实和文化上的依据的,它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等方面。
不同的艺术家由于其生存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有很大差异,这一切就构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六:教学过程:1、引导思考----分析课文中的美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灵感来自哪里。
教师可以举出不同的例子,以说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现实和艺术的针对性两个方面既有可能是分离的,也有可能是重合的,或者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侧重几种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艺术创作的意图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引导学生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
引导学生能比较深入的谈出在生活中最关注的美术现象是那些。
2、讲解具有重要意义的美术作品,教学中结合影像资料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意图,让学生增强理论的理解。
高中美术《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153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南昌二十中王群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并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用多媒体演示了解画家的创作,并开展小组讨论形式,对不同时期作品的进行欣赏、比较,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和领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质,理解生活对创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引导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大家或多或少都拜读过他的作品。
说说看,你们读过他的哪些呢?生:预设......师:非常棒!那么在你心中这个大文豪是个什么形象呢?如果请你为他做一个雕塑你会如何表现呢?我们可以大胆尝试一下,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并请一位代表上台来表达他心中的巴尔扎克。
生:学生展示心中的巴尔扎克师:谢谢这四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绎。
现在我们来看看西方雕塑史上继米开朗基罗之后又一高峰的雕塑大师罗丹笔下的巴尔扎克。
图《巴尔扎克》生:学生欣赏作品师:这个雕塑怎么看上去会是一个不修边幅、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呢?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不是一个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呢?雕塑大师创作这个作品为什么花了N年时间呢?生:预设......师:这个同学的问题问得很好!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据说罗丹创作的初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完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可能使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
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小先生讲解、释疑为主。
四、教时:一课时(一)、导语:出示夜晚的图片,每个人对夜晚的认识和感受都不一样,幽静、浪漫、绚丽、神秘,即使是夜空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从而我们每个人所描绘出的夜晚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的画家他们在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又是如何表达他们的创作意图的呢?显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把书翻到34页用1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罗丹的故事,思考回答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总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
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
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
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过程1、首先我们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那里?(1)、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第一小组的小先生吴鹏飞来为大家讲解他们收集到的作品:第一小组的小先生吴鹏讲解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梅杜萨之筏》油画,席里柯,法国教师小结:《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米开朗基罗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诺亚献祭》、《洪水》、《诺亚醉酒》等九幅大型宗教故事画。
高中美术鉴赏——7.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卢昂大教堂
油 画 1894年
莫奈
法国
《L..l .H .O .O .Q 》
创作意图:
(复制品,1919年)
杜尚 法国
作者采用 铅笔是为了向传 统绘画技术提出 挑战,既技术在 20世纪已不重要, 作者采用印刷品 意在表明,唯一 的真实不是这件 作品,更不是这 个人,而是这张 少女》
《牛头》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现实
艺术
特定社会
文化环境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并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
四 君 子 梅 兰 竹 菊
《离婚诉》 版画 1943年 古元
为什么相同的社会年 代,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 的创作意图呢?
但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 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 关系。 我们从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 就可以找到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 进而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作业:尝试分析下面作品的创作意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0-1873年
列宾
俄国
综合材料 1985 徐冰 创作意图: 作者追求和返回 到版画最初的本质, 同时又把这些“印刷 品”置于空间和环境 中,营造一个多维空 间,从而使作品进入 观念的综合表达,这 里有版画的语言也与 雕塑和建筑 有关;更 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 关注,对“版画”的 本质和概念扩展问题 的关注。
课堂小结: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的, 而是要表达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 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1
1.《开国大典》作品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2.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 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3.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 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 日的喜庆气氛。 4.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 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 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 5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有评者认为是 “富有装饰意味的纪念碑性的大型历史画。”
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教材作品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材作品素材1、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徐悲鸿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这时徐悲鸿正在印度访问,在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引荐下,徐悲鸿拜访了印度圣雄甘地,并在印度的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先后举办画展。
画展由泰戈尔撰写序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了一件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就是这幅《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说,古代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王屋和太行挡住了去路,为了方便,愚公就准备把这两座山挖掉。
可有个叫智叟的人却说,这样两座大山,你一辈子也挖不掉,算了吧。
但愚公并不气馁,他说,我挖不掉不要紧,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挖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就可以明确看出徐悲鸿创作此作品的用意了。
2、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湿壁画,1508—1512)米开朗基罗(意大利)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
雕刻方面的著名代表作有《大卫》、《摩西》等,绘画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有《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西斯廷教堂祭坛画》等,建筑方面的代表作有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等。
其中《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杰作。
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
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但由于屋顶是券拱形结构,画面略呈曲形,实际面积达500平方米,乃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提出由米开朗基罗来完成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的任务,原来是出于心怀嫉妒的建筑师布拉曼特(1444—1514)的主意,他企图以此使缺乏绘画创作经验的米开朗基罗当众出丑,达到贬低米开朗基罗的目的。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
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
影响因素有: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东嘉祥县武梁祠(汉)
意象艺术尽管也可以有一个故事情节,但不是通过具体可辨 的真实形象,而只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就可以传达出艺术家的创 作意图。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 过荆轲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 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
Education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作业布置: 1、分析法国杜尚的作品《自行车装置》,作品
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教材P35) 2、当今艺术的发展出现综合、模糊和交叉的现
象,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艺术,持什么态度?肯 定,否定,包容?为什么?
Art
Education
L.H.O.O.Q(复制品1919年) 杜尚 (法国)
Art
Education
回顾与总结: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 感而发的。
(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现实与艺术:《愚公移 》。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 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离婚诉》、《怒吼吧!中国》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局部,1508—1512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Art
Education
?此幅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它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区别?
丛竹图 (中国画)郑燮(清)
怒吼吧,中国(版画,1935年)李烨 离婚诉(版画,1943年)古元
Art
Education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三个艺 术类型体现出来:
Art
Education
审视: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通过形式语言本身或者构成关系来
》 塔
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知
特 林
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 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 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 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 飞翔的空间效果。
《这不是一只烟斗》马格里特
《泉》 杜尚
分析下列作品的创作意图
《 伏 尔 加 河 上 的 纤 夫 》 列 宾
毕加索的三个重要时期
”蓝色时期”
《人生》
《蓝色自画像》
《弹吉他的老人》
“粉色时期”
《拿烟斗的男孩》
《玫瑰色的裸女们》
《两个年轻人》
立体主义时期
画家在不同时期的心境、情感
《亚威农少女》
《海滩上奔跑的妇女》
创作意图如何体现?
具象艺术 创作意图是什么?画家如何体现他的创作意图?
《开国大典》 董希文
典型形象
典型环境
表现了中国人 民终于摆脱三 座大山的压迫, 从此翻身解放 的豪迈精神风 貌。
意象艺术
画家有描绘具体的 事物吗?他是通过 什么来表现自己的 绘画意图?
整体氛围的渲染
《日出·印象》 莫奈
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 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卢昂大教堂》 莫奈
《
抽象艺术
第 三
国
际
纪
念
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端《
清
明
上
河
图
》
(
局
部
张择端为什么要
) 北
画清明上河图? 宋
他的创作意图来
张 择
源于哪?
现实
《
巴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在前面讲述的几课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例如美术的语言、艺术美和形式美等,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有不少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部分讲述的是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他的著名作品《巴尔扎克》的故事,试图以此说明美术作品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对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认识,是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一环。
第二部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打破艺术神秘的观念。
这是一般人在没有或很少接触艺术之前常常有的一种想法,打破艺术神秘的观念将有助于学生与艺术产生亲密的接触。
所以这里说,“艺术家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他们是以艺术的或视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
”并举了毕加索用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把和车座创作了《牛头》的例子。
第三部分“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从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来说的,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是在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这也就是艺术创作的针对性。
在现实方面,这种针对性表明艺术家试图对某些具体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在艺术方面则可能是为了阐明自己的独特主张。
这两方面的意图都有可能使艺术家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
但要注意的是,这两方面的意图既有可能是分离的——存在于不同的作品之中,也有可能是重合的——同时存在于一件作品之中,或者是在同一件作品中有不同的侧重。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董建红秦安一中二零一九年十月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学分析了解和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必须一步一步掌握的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
理解美术作品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和因素对于美术鉴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从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来源,影响因素以及表现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表达。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型时期适应时期过渡时期,个人审美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美术作品中所投射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高尚情操等人文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尤其大。
对美术鉴赏的学习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渴望,由于平时接触少又显得神秘,分析和理解创作意图,打消神秘,对美术家的创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创作神秘的观念,从而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学科素养:图像识读本课重点学习和了解作品《开国大典》、《巴尔扎克》、《创世纪》、《愚公移山》文化理解了解这几件作品创作意图,西方宗教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因素创意实践独立分析创作意图、以及影响因素,表达方式审美判断美术作品表达过程中美的法则的运用,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五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方法与途径。
②、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六方法与构思: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问题探究,理解实践---分析探讨,完成目的。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积极探讨,加深印象,活学活用。
七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
试讲第7课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完全自己写的试讲稿,语言比较通俗,可参考~本人已考过:)有的课没有写完整,但绝对够15~20分钟的内容第七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都知道巴尔扎克是谁吗?好,大家都说知道,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巴尔扎克,好,这位同学请讲,非常好,请坐。
巴尔扎克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著有小说集《人间喜剧》等作品,他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
那么你们心目中的巴尔扎克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回答的真好,这位同学说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应该带着眼睛,文质彬彬,谦谦君子的形象。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塑作品,他是如何塑造的呢?可以看出来,罗丹所创作的巴尔扎克的形象是和我们想象的是不一样的,他把巴尔扎克塑造成一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身穿睡袍这样的一个形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甚至没有双手。
那么罗丹为什么要要这样塑造巴尔扎克呢?罗丹曾经说过,这个作品是他一生创作的顶峰,是他美学原则的集中体现。
所以,罗丹想要塑造的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他认为巴尔扎克就是一位不拘常规、洞悉世界的非凡的巴尔扎克。
这件事告诉我们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
所以,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的一环。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板书课题)【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创作意图如此重要,那么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屏幕上的这两幅作品:王式廓的《血衣》和莫奈的《印象.日出》。
请同学们对比这两幅作品,回答一下这两幅作品的创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同学们思考1分钟。
(板书: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好,请那位同学回答一下,好,回答的不错,王式廓的血衣创作来源于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表达的是艺术家对起来革命的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艺术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第中学高一美术导学案编制:王宝凤审核:高一美术组审批: 时间:2010.12.03 编号:09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
【使用说明】
请在课前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本,将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
【自主学习】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来自哪里?
美术家的创作意图多种多样,有的是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有的则是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所以美术作品的表现也就是多种多样了,其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然而,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归根结底,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表达和创造的欲望。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既然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他就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
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和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题材表达他对,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或来表达他的。
2. 。
例如,同是处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的年代,由于李桦成长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
;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他的早期作品则。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所呈现的意图或方式是不同的。
具象艺术主要通过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如,《开国大典》(见课本第37——38页)。
意象艺术主要通过来转达作者的意图。
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见课本第38页)。
抽象艺术主要通过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
如,第三国际纪念碑(见课本第39页)。
【合作探究】
以《开国大典》为例,说说应怎样从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
图?
【教材分析】
巴尔扎克(雕塑,300厘米×120厘米×120厘米,1898年,日本神奈
川县雕刻美术馆藏)罗丹(法国)
这尊《巴尔扎克》铜像是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的委托创作的。
在作品中,巴尔扎克头像显得稍大,头发蓬松,身材健壮,身上裹着一件睡袍,显得简洁凝练,富有整体感,从而突出了巴尔扎克那雄狮般充满智慧的头脑。
作家彻夜未眠,凝神思索,似乎忘记了周围得一切,任凭思绪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
这尊略微有点夸张的真实形象,包含着一个文学天才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力、理解力。
生日(油画,81厘米×100厘米,1915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藏)夏加尔(俄国)
马克尔·夏加尔(1887—1985),西方现代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出生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父亲既是农民又是手艺人。
夏加尔很早就不顾父母的反对,立志要当画家。
最初进入俄国的美术学校学习,但是,徒有其表的学校教育使他失望。
当他了解到当时法国的现代主义绘画后,就于1910年第一次来到巴黎,这对他的艺术具有绝对性的影响。
其后回国一次,1922年又一次来到巴黎,从此一直生活在这里并加入法国籍,最终成为西方现代派美术中富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著名画家。
他的绘画作品早期受立体主义影响,以后喜欢表现幻想,富有想象力,具有梦幻的特点。
《生日》是他最典型的作品。
画上描绘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
那天夏加尔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的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
任务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知识拓展】
扬州八怪:清乾隆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性画家的总称。
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髙翔、李单、郑燮、李方膺、罗聘。
【课堂检测】
1、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
A.想象与灵感
B.现实与艺术
C.题材与内容
D.笔墨与情趣
2、影像艺术家创作意图的两个方面()
A.历史文化与未来科技
B.政治环境与经济因素
C.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
D.素材加工与形象组合
3、立体派绘画名作《格尔尼卡》(如图)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杜尚
D.凡高
《尼卡
4、20世纪30年代,在()的倡导和扶持下,新兴创作版画运动在中国兴起。
A.古元
B.彦涵
C.鲁迅
D.胡一川
5、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是基督教关于如何创造世界的传说,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的作者是,作品对人的创造力的歌颂体现了鲜明的思想。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
纪(局部)》
6、文同是我国北宋时期以画竹著称的画家,此外历史上的画竹名家还
有等。
《墨竹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7、《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巡回画派的代表画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