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料

合集下载

滞料滞成品处理知识

滞料滞成品处理知识
交换
对于那些还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可考虑和供应商换货。
拆用
有些滞料在报废前,可和相关部门进行商议,对于其中还能够使用的部分,如部位或零件等,在拆卸后使用,提高滞料的价值。
报废
对于无法采取以上的措施处理的滞料,应提高请准予报复,并按相关的手续进行报废处理。
案例
制订滞料和废料管理办法示例
管理办法
细则
1.总则
①目的
②对滞料、滞成品、废料的定义
③处理周期
④工作小组的组成
2.工作小组分配
①物料理管理部门:统计报表
②滞料处理人员:工作程序
③其他工作人员:技术、检验、财务、经营等各部门人员
3.滞料、废料处理作业程序
①每月初填写“6个月无异动物料明细表”
②工作小组进行分析
③提交处理方案
④按照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
⑤提交处理报刊告
滞料滞的损失来看,我们不能不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根据不同的原因,确定不同的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看能否转用这些滞料,例如把他们用到别的设备上;2、出售那些没有超过使用年限、还具有使用价值的滞料;3、滞料的其中一部分还具有价值,则可以拆开产品,只使用其中有利价值的一部分;4、报废。
第一、滞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积压的资金,一家企业如果积压的资金过多,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滞料占用了仓库的空间,使仓库的有效空间减少,也给新物料的存储和周转都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见,处理滞料的意义比较大,它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加迅速而灵活,增加了仓库储位的有效空间;同时它也避免了滞料继续折旧或者腐烂,减少了损失;滞料的处理体系,也是物料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良好的滞料处理,完善了物料管理体系的运作。
4.滞成品处理职责分配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经营中,滞料与滞成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滞料指的是存在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或处理的原材料,而滞成品指的是已经制造完成但未能及时销售出去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会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流动资金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有效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

2. 滞料管理制度2.1 滞料识别与分类首先,公司需要明确滞料的定义,并制定滞料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通过对库存进行定期检查和盘点,识别出长时间未被使用的原材料,并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决策。

2.2 滞料清理与利用对于被识别为滞料的原材料,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清理和利用政策。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措施:•提倡内部调拨:鼓励各部门之间共享滞料,以减少浪费和拖延。

•降低价格促销:对于无法内部利用的滞料,可以考虑降价促销,以清理库存。

•合作外部销售:与其他企业合作,将滞料出售给对其有需求的企业。

2.3 滞料处理与报废在无法清理或利用滞料时,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报废流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优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对于可回收的滞料,公司应该考虑将其送往合格的回收单位进行再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规范报废流程:制定滞料报废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滞成品管理制度3.1 滞成品定期检查与盘点公司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盘点机制,对滞成品进行识别、分类和统计。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滞成品的数量和种类,为后续的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2 滞成品处理与降价促销对于滞成品,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政策。

其中,降价促销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降低滞成品的价格来促销,以减少滞留时间,并从中回收一部分资金。

3.3 滞成品调拨与外部销售除了降价促销,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拨和外部销售来处理滞成品。

具体措施包括:•调拨给其他部门:将滞成品调拨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一、滞料与滞成品的定义滞料,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使用或处理而暂时闲置的原材料,以及已经被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零部件、组件等。

滞成品,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销售或下线,而积压在仓库中的成品。

二、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必要性1.减少资金占用。

滞料和滞成品除了占据大量的仓储场地,还占据了企业的资金,造成资金的流动性不足,影响企业运转。

2.减少浪费和损失。

滞料和滞成品长时间停留在仓库中,容易过期、变质、损坏等,造成废品和损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3.优化生产流程。

及时处理滞料和滞成品,可以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风险。

三、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方法1.回收再利用。

对于还能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少浪费和损失,节约成本。

2.加工改造。

对于滞料可以通过设计新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制成新的零部件、组件等,以缩短生产周期。

3.赠送或转让。

对于可赠送和转让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相关的渠道进行赠送和转让,减少过期和损失。

4.拍卖或回收。

对于无法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拍卖或回收的方式,进行有偿处理,既减少了占用的仓储场地,又能够回收一些费用。

四、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流程1.分类鉴定。

将库存中的滞料和滞成品按照类别、数量、质量、过期时间等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实际价值和处理方式。

2.寻找处理机会。

对于可以回收再利用或改造加工的滞料和滞成品,寻找相关的处理机会,并评估其经济效果和可行性。

3.拍卖或回收。

对于无法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拍卖或回收的方式进行有偿处理,确保企业不会因此产生过多损失。

4.监管和追踪。

对于处理后的滞料和滞成品,应该定期进行监管和追踪,以确保其不会再次滞留,增加企业的经济成本。

五、滞料与滞成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周期,避免滞留时间过长。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滞料管理制度1.1 定义滞料是指原料或半成品在企业内部仓库中积压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及时使用的物质。

滞料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滞料积压过多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管理系统。

1.2 原因滞料的产生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计划安排不当、工序调整、工艺改进、存货寄售等因素。

滞料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安全性、品质和成本。

1.3 管理措施1.对于已经有了滞料的情况,需要尽快开展滞料清理工作。

不同种类的滞料应该分别做出处理,包括清查、回收、变卖等。

2.对于新增滞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计划管理,避免原料采购过多,导致放置时间过长。

•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添加滞料管理模块,及时跟踪和监控滞料数量,加强对滞料的管理和控制。

•加大销售力度,通过降低价格、开展营销、寻找新客户等方式加快滞料出库,减轻积压。

3.对于企业内部滞料的处理,应根据滞料种类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决策。

重要的滞料必须要出售或回收,而不重要的滞料可以通过处理或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

2. 滞成品管理制度2.1 定义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或成品,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出售或使用而堆积在企业内部仓库中的产品。

2.2 原因滞成品的产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如不合理的销售计划、生产缺陷、质量问题、市场变化、技术升级等。

2.3 管理措施1.对于已经存在的滞成品,需要尽快开展滞成品清理工作。

根据滞成品的数量和品质,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比如:•出售:寻找新市场和客户,降低价格、赠送赠品等方式进行促销,加快滞成品的销售速度。

•款项调整:针对信誉好、业务量大的客户,可以通过调整款项方式,提高他们的购买意愿。

•处理:对于低品质、不完整、已经过期的滞成品,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如打折销售、改为礼品等方式进行处理。

2.对于企业内部滞成品的处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销售计划,制定更为实际的销售目标,减少滞成品产生的概率。

•严格控制生产质量,要求每个流程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模版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模版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的滞料与滞成品,确保库存物资的有效利用和减少滞留物资对资金流动的影响。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与滞料和滞成品相关的业务和部门。

二、定义1. 滞料:指已进入公司仓库但暂时无法使用或销售的原材料、半成品、物品等。

2. 滞成品:指已进入公司仓库但暂时无法销售或移动的成品、产成品等。

3. 滞留物资:指在公司仓库存放时间超过一定期限且无法及时销售或使用的滞料和滞成品。

三、责任和权限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

2. 仓储部门负责滞料和滞成品的管理和存放。

3. 采购部门负责对滞料和滞成品的采购和入库进行审查和控制。

4. 销售部门负责滞料和滞成品的销售和清理。

5. 各部门经理需要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发现滞料和滞成品需要立即报告。

6. 运营部门需要提供库存情况的报告,并协助仓储部门进行滞料和滞成品的清理。

四、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流程1. 采购环节-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需签订合同,并明确物料的交货时间。

- 采购部门需要与仓储部门进行沟通,确保仓库有足够的存放空间。

- 采购部门对入库的滞料和滞成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仓储环节- 仓储部门需要对入库的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分类、编号、存放,并录入系统进行管理。

- 滞料和滞成品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存放和标识,确保易于辨认和查找。

- 仓储部门需要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发现滞料和滞成品需要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3. 销售环节- 销售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滞料和滞成品的销售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推广和促销。

- 销售部门需要与运营部门协调,对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出库和发货。

4. 清理环节- 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需定期对滞料和滞成品进行清理,尽量减少滞留物资的存放时间。

- 清理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处理,包括回收、报废、捐赠等。

- 清理后的滞料和滞成品需进行相应的记录,并提交给公司领导层进行确认和审批。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针对仓库中滞留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滞料)以及已经生产完成但未能及时销售出去的成品(滞成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流程,以减少滞料滞成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滞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滞料的识别和分类:清点仓库中的滞料,根据产品类型、质量状态等进行分类和标识,以便于管理和处理。

2. 滞料的清理和处置:制定清理滞料的时间表和流程,定期清理损坏或过期的原材料,及时退换问题件,并进行记录和报废处理。

3. 滞料的库存控制:建立滞料的库存上限,及时调整订单数量,减少滞料积压。

4. 滞料的再利用:评估滞料中仍可利用的部分,尝试研发新产品或降低成本,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5. 滞料的报废和清账:及时报废破损或过期滞料,并及时清账,避免滞留资金和资源浪费。

滞成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滞成品的分析和原因找寻:对滞留的成品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滞留的原因,如市场需求减少、质量问题等。

2. 滞成品的清理和处置:建立滞成品清理的工作组或流程,定期检查清理仓储中的滞成品,分类处理,如打折促销、降低价格、回收销售等。

3. 滞成品的销毁和处置:及时销毁已经过期或损坏的滞成品,采取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4. 滞成品的库存控制:建立滞成品库存上限,定期检查滞成品的库位,及时调整和处理。

5. 滞成品的销售数据分析:对滞成品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销售渠道和策略中的问题和改进点,提高销售效率。

通过建立和执行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滞料滞成品的损失和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有助于优化仓库管理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能力。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滞料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滞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库存空间,还积压了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滞料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滞料的定义及影响滞料,通常是指那些在企业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销售或流转的物料。

这些物料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滞留,如市场需求变化、产品设计变更、采购计划失误、生产工艺改进等。

滞料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滞料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

这些资金原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生产和投资活动,却被积压在库存中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滞料占用了仓库空间,增加了仓储管理成本。

为了存放这些滞料,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仓储费用,并且可能需要扩大仓库规模。

此外,滞料还存在价值贬损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料可能会因为技术更新、市场淘汰或自然损耗而降低其价值,甚至变成废品。

二、滞料发生的原因1、市场预测不准确企业在进行生产和采购决策时,如果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生产过剩或采购过多的物料。

当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时,这些物料就会成为滞料。

2、产品设计变更在产品研发和改进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

如果新的设计不再使用原有的某些物料,那么这些物料就会成为滞料。

3、采购计划不合理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生产需求、库存状况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可能会采购过多或错误的物料,从而导致滞料的产生。

4、生产工艺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工艺的优化,一些原本需要的物料可能不再被使用,或者使用量大幅减少,从而形成滞料。

5、客户订单变更客户在下单后可能会更改订单要求,如产品规格、数量、交货时间等。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生产和采购计划,就可能导致部分物料成为滞料。

6、供应商问题供应商可能会因为质量问题、交货延迟或其他原因,导致提供的物料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无法及时投入使用,从而成为滞料。

呆滞物料管理与控制办法

呆滞物料管理与控制办法

呆滞物料管理与控制办法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办法一.目的1.为能减少呆滞料的产生,合理利用物料,严格控制呆滞料根源2.为有效推动呆滞物料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管理压力3.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评审,奖罚机制,促进呆滞料的处理力度二.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呆滞物料的确认和处理;适用于由于技术更改、计划更改、合同等情况形成的呆滞物料的处理。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呆滞物料定义1.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性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6个月以上库龄)等现状巳不适用需处理,或因变更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

2.滞料的定义:存放在仓库达到3个月以上,且期间异动率(异动率=期间出库/期初库存*100%)小于20%的非呆料库存物料3.呆滞物料除包含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物料外,还包括因证号、地址变更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物料变为呆滞料的在库和在途物料,即隐患呆滞料。

四.呆滞料处理原则:1.以公司利益为本且对合作供应商负责的原则2.不能因呆滞料处理造成新的呆滞物料,所有处理方案须经过评审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呆滞料处理造成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所有呆滞物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五.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机构:(一).公司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为专项小组),由公司的哪几个部门组成?即仓储部,财务部,采购部,OEM部,质量管理中心,营销中心;各部各派一名专员全程参与消呆工作,质量管理中心为整个专项小组的指挥部门。

(二)专项小组主要职责:1.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以及呆滞原因,责任部门的认定工作。

2.负责拟定《呆滞物料处理方案评审及奖励审批单》及评审通过后的消呆方案的处理与追踪3.组织召开呆滞料处理月度工作报告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呆滞料处理成果的发布5.以上工作均由消呆小组指挥部门质量管理中心牵头处理并落实到人。

物料控制

物料控制

物料控制物料控制的精髓是“三不”,即:1. 不断料、待料:不会让生产线停工等待所需的物料。

2. 不呆料、滞料:需要使用、可以使用的物料购进来,不要让不需要使用、不可以使用的物料进入货仓或呆在货仓不动。

3.不囤料、积料:物料购入要适时,贮存数量要适量,以减少资金的积压。

良好的物料管理应具备五大职能5R:1. 适时(Right Time):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及时地供应物料,不发生停工待料,也不过早送货,挤占货仓及积压资金。

因此何时订购、何时进料都需要事先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如处理订购单时间要多长,供应商生产能力有多大,供应商运输交货时间要多长,检验收货时间要多久,出现各种异常大致需多久时间处理等都需要事先详细分析,才能做到适时。

2. 适质(Right Quality):厂商送来的物料和货仓发出去生产的物料,品质都是符合要求的。

进来的物料品质不符合标准,做成的产品同样难以达到客户的标准,因而降低公司声誉,影响公司销售业绩。

3.适量(Right Quantity):请购的数量要控制适当,不会发生不够料,也不发生呆料。

采购数量不足,引起停工待料,影响交期;采购数量过量,影响资金积压,甚至浪费。

因此应有一个经济的订购量。

4. 适价(Right Price):材料的价格要求一个适当的价格。

若采购价格要求过低,可能会降低材料的品质、延误交期或损害了其他交易条件;采购的价格过高,成本难以负担,公司产品利润少,竞争力减弱,容易失去市杨。

5. 适地(Right Place):供应物料的厂商与使用的地方距离应越近越好,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加大,无疑影响价格,并且距离太远,沟通协调、处理事情很不方便,所需的时间长,容易延误交期。

一个管理良好的物料管理部门应具备:1. 对生产所需要的物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有完整的计划。

2. 对采购的物料有良好的品质、交期、数量的控制。

3. 对物料的进出控制,存量控制准确,能保证不断料和不积压物料。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实际生产运营中,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往往会面临滞料与滞成品的问题。

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滞料与滞成品,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司制定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帮助公司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二、定义滞料与滞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暂时无法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或已完成但无法及时销售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原因所造成。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流程1. 滞料与滞成品识别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滞料与滞成品识别机制,通过定期审核库存情况,明确识别滞料与滞成品。

同时,适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滞料与滞成品。

2. 评估与分类针对识别出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类。

根据滞料与滞成品的特性、数量、存放周期等指标,将其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清理与处理对于低等级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优先进行清理与处理。

清理包括:合理回收利用、二次加工、内部调剂、捐赠或销毁等。

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避免浪费资源。

4. 跟踪与报告公司应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跟踪与报告机制。

通过定期监测与评估清理与处理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整体管理效果的持续改善。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情况,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四、责任与监督1. 责任划分公司应明确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责任划分。

制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工作。

2. 监督与检查公司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理。

五、培训与宣传为了使员工充分了解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公司应开展相关的培训与宣传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内部通知、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管理制度的内容、意义和操作流程,提升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

3-05 呆滞料的处理

3-05 呆滞料的处理

呆滞物料的处理一. 定义:有的说超过3个月不流动就算呆滞,也有的说超过1年不流动才算呆滞。

总之,物料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而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就是呆滞物料。

每个公司划分标准不同,例如笔者公司就规定:对质量(规格、材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存储超过1个月,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的;对良好状态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存储超过3个月,在以后的生产中没有机会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对成品、半成品,凡因质量不符合标准、在制或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都算作呆滞物料。

通常分为以下几大类:(1)材料储存过久,如常备原料三个月以上,物料(备品除外)六个月以上未予使用者;(2)材料品质(含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已无用机会者;(3)材料虽仍有使用,但用料极少,而有变质之顾虑者;(4)因订单取消、配方改善、产品淘汰、制程变更及工程变更等不再使用之材料;(5)特定用途之剩余材料。

备注:每个公司对呆滞料的定义与存放时间长短等都不尽相同,由于行业的差异性,不同的行业对呆滞物料的定义也存在差距,不同的物料类型,对于呆滞的界定也不一样。

需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下是我个人认可通用的定义:1 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或因技术更改后,根据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2 滞料的定义:库存中没有需求的物料即可判断为滞料,包括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3 呆滞料的定义:呆料与滞料合称为呆滞料;二:呆滞料处理的重要性(1)使资金灵活运用(2)仓位之有效利用(3)防止呆滞料发生(4)避免无谓的损失(5)完善物料管理体系的控制机能三.产生原因:的,是不是有很多原因呢?产生呆滞物料的原因总的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比如客户更改或取消订单,供应商送货质量问题,客户退货等,内部问题就是工厂自身问题,主要有工程变更,过量采购或错误采购,试验或生产材料剩余等。

04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04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2、滞成品的整理:依品名、规格归类,与正常品分开堆放明显标示,并于“成品收发记录〞上加盖“滞存品〞字样章,便于识别处置。
编号
FNH04
共4页
第4页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二〕滞成品处置专人
1、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
2、处置情况的催促。
3、报废签呈的打点。
4、“滞成品发生及处置汇总表〞〔附表7〕的填制。
3、处置部分栏:依统一规定的部分代号填入“处置部分〞栏内。
4、“具体方案说明〞栏:具体的处置方案应于“具体方案说明料表〞后应当即于材料账卡注明为滞料及处置方式。
〔四〕滞料处置专人依“6个月无异动滞料表〞将处置方式属于“出售〞、“交换〞的局部交由采购处置。
5、滞成品处置成果陈述资料的编印及陈述。
〔三〕滞成品处置工作小组
1、追查滞存发生原因。
2、与处置专人共同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
3、负责滞存成品质量辨别及是否可改用〔制〕的鉴定。
〔四〕营业部分:
负责滞成品的发卖。
〔五〕操纵部分:
处置方式订定为“操纵〞局部,操纵部分应于处置期限内予以处置。
第四节滞成品自理的作业程序
第七条滞成品的处置依以下程序打点
〔一〕成品科每月15日前应按照“成品收发记录表〞填具“滞成品明细表〞一式两份送滞成品处置专人。
〔二〕滞成品处置专人接获“滞成品明细表〞后,应当即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呈总经理批示后,一份送成品仓库,一份处置专人存查。
〔三〕处置部分于处置时应将所处置的数量登记于“处置记录〞栏内,届处置期限内应将滞成品处置表送交处置专人〔结案与否均送〕,届处置期限仍已过未结案者,处置部分应当即说明原因并重拟处置方式及期限,经处置专人签注定见并呈经理核示后,送回处置部分继续处置。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

滞料发生及处理汇总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滞料问题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挑战。

滞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库存空间和资金,还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滞料问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必要对滞料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滞料的定义及分类滞料,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在企业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周转率极低或者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物料。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滞料分为以下几类:1、过期失效的物料这类物料由于保质期已过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其性能下降、质量受损,无法再用于正常的生产过程。

2、设计变更导致的多余物料在产品设计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原有的一些物料可能不再适用,从而成为滞料。

3、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滞销物料由于市场需求的突然减少或者产品的淘汰,相关的物料也会积压在库存中。

4、采购失误造成的积压物料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能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确、采购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部分物料无法及时消耗。

二、滞料发生的原因1、生产计划不准确生产计划的制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销售预测以及库存状况,就容易导致生产过多或者过少,从而产生滞料。

2、采购管理不善采购部门在采购物料时,没有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采购的物料不符合实际需求,或者采购数量过多。

3、产品设计变更频繁产品设计的频繁变更会使得原有的物料无法再使用,从而形成滞料。

4、市场预测失误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不准确,导致生产的产品滞销,相关物料也随之积压。

5、库存管理不善库存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滞料。

三、滞料的影响1、占用资金滞料积压在库存中,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效率。

2、增加库存成本滞料需要占用仓库空间,增加了仓储成本,同时还可能需要额外的保管和维护费用。

3、降低生产效率由于滞料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寻找合适物料的时间增加,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定义和概念滞料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过期产品、工艺改进后的废料等,这些物料既没有销售价值也不能作为原材料再次使用。

滞成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为不能达到市场销售要求而无法销售的成品。

二、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科学合理原则: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方案。

2.预防控制原则: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产生。

3.库存管理原则:合理安排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储和管理,提高资金周转率。

4.变废为宝原则:对于滞料和滞成品进行回收利用,降低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1.减少滞料与滞成品库存,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提高物料的资金周转率,减少因滞料与滞成品堆积而造成的资金闲置。

3.规范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废品再利用率。

4.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目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合理的滞料与滞成品的分类标准,将滞料与滞成品进行分类管理,区分优先处理和后续处理。

2.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方式。

包括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3.加强滞料与滞成品的监控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销售信息和退货信息,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产生。

5.开展滞料与滞成品的再利用与回收活动,寻找滞料与滞成品的应用领域,降低浪费。

四、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评估和改进1.定期进行滞料与滞成品库存的盘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分析滞料与滞成品的产生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3.定期召开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会议,评估管理的成效,明确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

物料控制专员(MC)基础知识问答

物料控制专员(MC)基础知识问答

物料控制专员(MC)基础知识问答,十六条工作基本常识一、物料控制的精髓是什么?物料控制的精髓是“三不”,即:1. 不断料、待料:不会让生产线停工等待所需的物料。

2. 不呆料、滞料:需要使用、可以使用的物料购进来,不要让不需要使用、不可以使用的物料进入货仓或呆在货仓不动。

3.不囤料、积料:物料购入要适时,贮存数量要适量,以减少资金的积压。

二、物料的区分方式有哪些?物料通常也称为材料,指用来维持产品制造所需的原料、零配件等等,一般从以下方式来进行区分:1. 从功能上区分:1)主要材料:为构成制成品的主要部分,如原料、零件等。

2)辅助材料:配合主要材料的加工而附属于在制品上的材料,如包装箱、油漆等。

2. 从形态上区分:1)素材:仍须加工的材料,它又分为料材与粗型材。

2)成型材:已加工之材料,它又分为配件、零件、组合件。

3. 从成本控制上区分:1)直接材料:直接供产品制造的材料,其消耗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一般会记录于材料清册上(BOM)。

2)间接材料:指间接帮助产品制造的材料,其消耗不一定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上述辅助材料有时亦包括于间接材料,其他如消耗品、机器维护用的油类等。

4. 从调度方法上区分:1)外部调度的第一次材料:指公司采购的材料与外发加工的材料。

2)内部调度的第二次材料:指规模较大的公司内部部门颇多,由一个部门的材料调度至另一个部门使用。

5. 从准备方法上区分:1)常备材料:根据存量控制原理,定期采购一定数量的材料作为贮备,以供生产需要。

2)非常备材料:特殊材料、不经常使用或使用量少等材料,根据生产计划的需要来决定是否采购的材料。

三、物控员的工作职责有哪些?物料控制员(MC)的工作职责主要有:1. 物料的分析与计算。

2. 物料的请购。

3. 物料进度的跟催。

4. 存量控制。

5. 有关部门之间事务的沟通协调。

四、什么是BOM?BOM(Bill of Material)叫做物料清单(也叫零件结构表、物料表等),将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组合件予以拆解,并将各单项材料依材料编号、名称、规格、基本单位、供应厂商、单机用量、产品损耗率等依制造流程的顺序记录下来,排列为一个清单,这就是物料清单,也就是BOM。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滞料与滞成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滞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积压的原材料,而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完成但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

恰当处理滞料与滞成品对企业的效益和资金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主要阐述滞料与滞成品处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相关定义、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等方面,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滞料与滞成品处理机制。

2. 滞料与滞成品定义2.1 滞料定义滞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积压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生产计划调整导致的原材料闲置•原材料质量问题无法使用•原材料供应商延迟交货导致的积压2.2 滞成品定义滞成品是指已经生产完成但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销售计划变动导致的库存积压•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出售•销售渠道变动导致的滞留3. 滞料处理流程为了高效处理滞料,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滞料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滞料识别和分类企业应对滞料进行识别和分类,明确滞料的种类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分类包括:•闲置原材料•不合格原材料•延迟交货的原材料3.2 滞料处置决策根据滞料的分类和性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置决策。

常见的处置方式包括:•重新安排生产计划使用滞料•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寻找其他企业回收利用3.3 处置执行和跟踪一旦确定了滞料的处置决策,企业应及时执行,并进行跟踪处理进度。

以确保处置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滞料问题的彻底解决。

3.4 记录和总结企业应将滞料处理的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包括滞料的识别、分类、处置决策和执行等环节。

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发现问题并改进处理流程。

4. 滞成品处理流程滞成品处理与滞料处理类似,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滞成品识别和分类企业应对滞成品进行识别和分类,明确滞成品的种类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分类包括:•库存积压的产品•不合格产品•销售渠道变动导致滞留的产品4.2 滞成品处置决策根据滞成品的分类和性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置决策。

2024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订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试验材料。

i: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响导致储存期间超过____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____个月),需专案处理。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1、计划生产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____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____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____个月。

2、订单生产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____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h:试制品缴库超过____个月未出库。

j: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建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一)物料管理科1.“____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的编制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的编制。

(二)滞料处理专人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
(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
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试验材料。

I: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处理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
1、计划生产
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
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
H:试制品缴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J: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
(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组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
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
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物料管理科
1.“6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的编制
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的编制。

(二)滞料处理专人
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2、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各项材料6个月无异动的原因,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3、废签呈的办理。

4、用部分的督促。

5、具“滞料发生及处理结果汇总表”(附表3)送总经理签核。

6、料处理结果报告资料的编印及报告(原则上分上、下半年二次)。

(三)工作小组
原则由营业、技术、工程、资材、厂务部门指定人员组成,由滞料处理专人为中心定期举办检查会。

第二节滞料处理作业程序
第二条滞料处理依下列的作业程序办理
(一)各公司物料管理科每月五日前,应依料库类别的原物料中最近六个月无异动(异动的依据以配料单及领用单为准),或异动数量未超过库存量30%的材料,列出“6个月无异动滞料表”(附表1),一式三联,送交滞料处理专人。

(二)滞料处理专人接获“6个月无异动滞科表”后,应即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6个月无异动)原因及拟订处理方式与期限,并填妥下列各栏呈总经理核准。

1、“发生原因”栏;依第二条第一项所订的原因代号填入“发生原因”栏,并作具体说明。

2、“拟处理方式”栏:拟处理方式。

以A:转用、B:出售、C:交换、D:拆用、E:报废等代号填入“拟处理方式”栏。

3、处理部门栏:依统一规定的部门代号填入“处理部门”栏内。

4、“具体方案说明”栏:具体的处理方案应于“具体方案说明”栏内予以说明。

(一)资料科接获“6个月无异动滞料表”后应立即于材料帐卡注明为滞料及处理方式。

(二)滞料处理专人依“6个月无异动滞料表”将处理方式属于“出售”、“交换”的部分交由采购处理。

(三)工程部门接获处理专人送达的“滞料处理表”后,应立即依所拟订的处理期限予以处理,处理时于“处理记录”栏记录。

届满期限尚未处理或未处理结案的,应即说明原因并重拟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后送处理专人(已处理结案部分亦同时送达),经处理专人签注意见并呈总经理核实后送回工程部门继续处理。

(四)拟以“报废”方式处理部分,应由处理专人依资材管理准则的核决权限签准并由物料管理部门根据核准及签呈开立材料领用单及材料缴库单缴废料仓库。

(五)处理部门未将已届满处理期限的“滞料处理表”送交处理专人时,处理专人应即以“催办单”(附表4)督促。

(六)处理专人于次月10日前提报“滞料了售明细表”(附表5)及“滞料发生及处理结果汇总表”呈总经理签核。

第三节滞成品处理工作职责
第三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物料管理科
1.“滞成品明细表”(附表6)的填具。

2.滞成品的整理:依品名、规格归类,与正常品分开堆放明显标示。

并于“成品收发记录表”上加盖“滞存品”字样章,便于识别及处理。

(二)滞成品处理专人
1.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2.处理情况的督促。

3.报废签呈的办理。

4.“滞成品发生及处理汇总表”(附表7)的填制。

5.滞成品处理结果报告资料的编印及报告。

(三)滞成品处理工作小组
1.追查滞存发生原因。

2.与处理专人共同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3.负责滞存成品质量鉴别及是否可改用(制)的鉴定。

(四)营业部门:负责滞成品的销售。

(五)利用部门:
处理方式拟订为“利用”部分,利用部门应于处理期限内予以处理。

第四节滞成品处理的作业程序
第四条滞成品的处理依下列程序办理
(一)成品科每月15日前应根据“成品收发记录表”填具“滞成品明细表”,一式二份送滞成品处理专人。

(二)滞成品处理专人接获“滞成品明细表”后,应立即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呈总经理批示后一份送成品仓库,一份处理专人存查。

(三)处理部门于处理时应将所处理的数量,登记于“处理记录”栏内,到处理期限应即时将滞成品处理表送交处理专人(结案与否均送),到处理期限仍未结案者,处理部门应立即说明原因并重拟处理方式及期限,经处理专人签注意见并呈总经理核示后,送回处理部门继续处理。

(四)处理专人应依据已届处理期限的“滞成品处理表”,将结案日或重拟处理期限登录于“滞成品明细表”内,以利督促。

(五)处理专人于次月10日前填写“滞成品出售损益明细表”(附表8)及“滞成品及处理结果汇总表”呈总经理核签。

□附则
第五条实施及修改
本准则经呈总管理处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滞料库存月报表
滞料(成品)处理交办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