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doc 6页)

合集下载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滞料与滞成品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占据企业的仓库空间,还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束缚。

为了有效管理滞料与滞成品,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金利用效率,制定此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工作。

三、定义与分类1. 滞料:指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或剩余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暂时不需要使用的物料。

2. 滞成品:指已完成生产但销售量不稳定或有质量问题导致不得不停留在仓库中的产品。

四、管理流程1. 滞料管理流程1.1 登记与分类1)对于每一批滞料,必须进行登记和分类,明确其名称、数量、单位、规格、质量等信息。

2)根据滞料的特性,将其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使用。

1.2 期限管理1)根据滞料的性质和特点,制定滞料的期限管理措施。

2)对于有有效期的滞料,必须在到期前进行有效的利用或处理。

1.3 定期清查1)定期对滞料进行清查,确保滞料的数量与记录相符。

2)清查过程中,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的滞料,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不得继续滞留在仓库。

2. 滞成品管理流程2.1 库存管理1)对滞成品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2)在盘点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或过期的滞成品,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2.2 售后处理1)对于由于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无法销售的滞成品,必须制定相应的售后处理方案。

2)可以考虑进行降价销售、回收利用或捐赠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

五、责任与义务1. 相关部门负责人1)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登记、分类与管理。

2)负责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的期限管理措施。

3)负责定期清查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和质量。

2. 仓储人员1)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工作,确保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

2)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摆放和管理,保障仓库的秩序和整洁。

3. 质量管理部门1)负责对滞料与滞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2)及时发现问题或过期的滞料与滞成品,并提出处理建议。

【仓储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仓储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最新实用文案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 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 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A :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B :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 :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 :请购不当。

H :试验材料。

I :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处理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1、计划生产A :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 :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 :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E :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 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 :超制。

G :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H :试制品缴库超过 3个月未出库。

J :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组工作小组, 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 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 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第一条 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 物料管理科1•“ 6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的编制 2 .“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 )的编制。

滞料处理专人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那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经营中,滞料与滞成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滞料指的是存在库存中长时间未被使用或处理的原材料,而滞成品指的是已经制造完成但未能及时销售出去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会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流动资金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有效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

2. 滞料管理制度2.1 滞料识别与分类首先,公司需要明确滞料的定义,并制定滞料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通过对库存进行定期检查和盘点,识别出长时间未被使用的原材料,并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决策。

2.2 滞料清理与利用对于被识别为滞料的原材料,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清理和利用政策。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措施:•提倡内部调拨:鼓励各部门之间共享滞料,以减少浪费和拖延。

•降低价格促销:对于无法内部利用的滞料,可以考虑降价促销,以清理库存。

•合作外部销售:与其他企业合作,将滞料出售给对其有需求的企业。

2.3 滞料处理与报废在无法清理或利用滞料时,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报废流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优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对于可回收的滞料,公司应该考虑将其送往合格的回收单位进行再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规范报废流程:制定滞料报废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滞成品管理制度3.1 滞成品定期检查与盘点公司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盘点机制,对滞成品进行识别、分类和统计。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滞成品的数量和种类,为后续的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2 滞成品处理与降价促销对于滞成品,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政策。

其中,降价促销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降低滞成品的价格来促销,以减少滞留时间,并从中回收一部分资金。

3.3 滞成品调拨与外部销售除了降价促销,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拨和外部销售来处理滞成品。

具体措施包括:•调拨给其他部门:将滞成品调拨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前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往往会出现滞料或滞成品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占用企业的存储空间,增加库存成本,还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滞料与滞成品,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期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一、管理范围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公司生产、采购、库存等部门及相关人员。

二、滞料与滞成品定义1. 滞料所谓滞料,在本制度中是指存放在公司库房内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已经接近超过保质期或者质量不符合公司要求,无法用于生产或供应客户所需的物料。

2. 滞成品所谓滞成品,在本制度中是指存放在公司库房内的,已经生产完成的成品,已超过出售的保质期或者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无法满足需求的产品。

三、管理内容1. 库存管控企业应设立库存预警指标,对准备进入滞料或滞成品状态的物料、产品及时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上报给企业管理层审批。

2. 处理要求在物料或产品出现滞料或滞成品现象时,需要立即通知库房管理员,将滞料或滞成品移入指定场地进行专门管理。

在移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移动记录和交接记录,确保物料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不变。

3. 处置方式对于滞料和滞成品,应尽快采用处理措施,归纳以下三种处理方式:(1)销售处理对于可以销售的滞料和滞成品,应立即与营销部门联系,通过特殊处理方式尽快完成销售,降低滞料和滞成品库存量。

(2)回收处理对于无法销售的滞料和滞成品,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根据品质和成本,尽快完成回收处理,以降低库存成本。

(3)报废处理对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或无法满足公司生产、客户和营销需求的滞料和滞成品,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化解企业资产负担。

四、管理要求1. 盘点制度每年对公司库存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了解公司库存的真实情况。

2. 统计报告每个月对公司滞料和滞成品进行一次统计汇总,上报公司领导层及时处理。

3. 处理结果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其他经验教训,规避以后滞料和滞成品产生的风险。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 引言滞料与滞成品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及时销售出去或者无法用于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和成品,对企业经营和资金流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且完善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定义滞料: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使用或销售出去的物料。

滞成品:指企业生产的成品,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销售出去的产品。

3. 目的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 降低滞料与滞成品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 提高物料和产品利用率;- 优化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 加强滞料与滞成品的监控和处理流程; -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管理流程4.1 滞料管理流程滞料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4.1.1 滞料鉴定与分类对于产生的滞料,需要进行鉴定和分类工作。

鉴定滞料是否满足再利用或重新销售的条件,根据物料特性和市场需求将其进行分类,分为可以重新利用的滞料和需要处理的滞料。

4.1.2 滞料再利用或销售对于可以重新利用的滞料,企业应优先考虑内部再利用,如通过改制、加工等方式将其转化为符合需求的物料。

若内部再利用无法满足,可以考虑外部销售,寻找合适的市场进行出售。

4.1.3 滞料处理和清理对于不再需要的滞料,需要进行处理和清理工作,以减少对企业库存和资源的占用。

可以选择回收或者交由合作方进行资源化处理,如再利用、回收或销毁等。

4.2 滞成品管理流程滞成品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4.2.1 滞成品库存监控企业需要建立滞成品的库存监控机制,及时掌握滞成品的数量、质量和存放状态。

通过定期盘点和检查,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后续的处理和处置提供依据。

4.2.2 滞成品再加工或改装针对一些滞成品,可以考虑进行再加工或改装,将其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通过改变外观、功能或性能,提高其销售和使用价值,减少滞成品的积压。

4.2.3 滞成品处理和清理对于那些无法再利用或改装的滞成品,企业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清理,以减少占用企业资源和库存空间。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滞料与滞成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销售或者无法及时使用的原材料和成品,给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金占用的问题。

为了规范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1.减少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和规模,提高资金周转率。

2.优化库存管理,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更新鲜度和质量。

3.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完善内控管理,防止滞料与滞成品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三、管理流程1.滞料与滞成品的鉴定与分类1.1 滞料与滞成品的定义滞料指的是已到库存超过规定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或不能及时销售的原材料。

滞成品指的是已生产完毕但无法及时销售或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成品。

1.2 鉴定与分类标准根据滞料与滞成品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鉴定与分类标准。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库龄、数量、质量、销售前景等。

1.3 鉴定与分类程序(1)对库存中的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查和鉴定。

(2)根据鉴定结果,将滞料与滞成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可返工利用、可降级利用、可损毁处理等。

(3)记录详细的鉴定和分类信息,包括时间、数量、质量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2.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置与利用2.1 返工利用对于可以通过返工修复的滞料与滞成品,应该及时安排返工工作,确保其能够重新投入生产流程。

返工过程中应注意质量控制,确保修复后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2 降级利用对于不能满足原来要求但可以改变用途的滞料与滞成品,可以适当降低其品质标准,寻找其他合适的用途。

在降级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新的用途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3 报废处理对于质量无法保证或者已无法重新利用的滞料与滞成品,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报废处理,防止继续占用资源和危及质量安全。

报废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2.4 转嫁处理对于无法在企业内部解决的滞料与滞成品,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转嫁处理,通过其他企业的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工作,包括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管理、清算及报废处置等环节。

第三条滞料与滞成品,指因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更新等原因,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副产品和滞销的成品等。

第四条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原则是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优化库存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五条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目标是有效控制库存,降低滞存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防止资金短缺或闲置。

第二章库存管理第六条库存管理是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库存计划、库存监控、库存清算等内容。

第七条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资金情况,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的库存计划。

库存计划应具体考虑产能、销售预测、供应链配送等因素,确保库存水平不过高或过低。

第八条公司应设立滞料与滞成品库存监控制度,建立库存监控机制。

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过高或过低库存的问题。

第九条公司应根据库存清算规定,对滞料与滞成品进行按期清算。

库存清算应包括库存数量、库存金额、清算原因等内容,并做好相应财务处理。

第十条库存管理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滞料与滞成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十一条采购管理是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等内容。

第十二条公司应根据库存计划和生产需要,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应包括采购数量、采购时间、采购金额等内容。

第十三条供应商管理是保证采购质量和供应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合理的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决策。

第十四条采购过程中,公司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等重要条款。

采购合同应经过法律事务部门的审核,确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实际生产运营中,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往往会面临滞料与滞成品的问题。

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滞料与滞成品,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司制定的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以帮助公司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二、定义滞料与滞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暂时无法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或已完成但无法及时销售的成品。

滞料与滞成品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生产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原因所造成。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流程1. 滞料与滞成品识别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滞料与滞成品识别机制,通过定期审核库存情况,明确识别滞料与滞成品。

同时,适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滞料与滞成品。

2. 评估与分类针对识别出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类。

根据滞料与滞成品的特性、数量、存放周期等指标,将其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清理与处理对于低等级的滞料与滞成品,公司应优先进行清理与处理。

清理包括:合理回收利用、二次加工、内部调剂、捐赠或销毁等。

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避免浪费资源。

4. 跟踪与报告公司应建立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跟踪与报告机制。

通过定期监测与评估清理与处理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整体管理效果的持续改善。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滞料与滞成品的处理情况,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四、责任与监督1. 责任划分公司应明确滞料与滞成品管理的责任划分。

制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工作。

2. 监督与检查公司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理。

五、培训与宣传为了使员工充分了解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公司应开展相关的培训与宣传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内部通知、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管理制度的内容、意义和操作流程,提升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

04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04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2、滞成品的整理:依品名、规格归类,与正常品分开堆放明显标示,并于“成品收发记录〞上加盖“滞存品〞字样章,便于识别处置。
编号
FNH04
共4页
第4页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二〕滞成品处置专人
1、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
2、处置情况的催促。
3、报废签呈的打点。
4、“滞成品发生及处置汇总表〞〔附表7〕的填制。
3、处置部分栏:依统一规定的部分代号填入“处置部分〞栏内。
4、“具体方案说明〞栏:具体的处置方案应于“具体方案说明料表〞后应当即于材料账卡注明为滞料及处置方式。
〔四〕滞料处置专人依“6个月无异动滞料表〞将处置方式属于“出售〞、“交换〞的局部交由采购处置。
5、滞成品处置成果陈述资料的编印及陈述。
〔三〕滞成品处置工作小组
1、追查滞存发生原因。
2、与处置专人共同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
3、负责滞存成品质量辨别及是否可改用〔制〕的鉴定。
〔四〕营业部分:
负责滞成品的发卖。
〔五〕操纵部分:
处置方式订定为“操纵〞局部,操纵部分应于处置期限内予以处置。
第四节滞成品自理的作业程序
第七条滞成品的处置依以下程序打点
〔一〕成品科每月15日前应按照“成品收发记录表〞填具“滞成品明细表〞一式两份送滞成品处置专人。
〔二〕滞成品处置专人接获“滞成品明细表〞后,应当即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订定处置方式及处置期限,呈总经理批示后,一份送成品仓库,一份处置专人存查。
〔三〕处置部分于处置时应将所处置的数量登记于“处置记录〞栏内,届处置期限内应将滞成品处置表送交处置专人〔结案与否均送〕,届处置期限仍已过未结案者,处置部分应当即说明原因并重拟处置方式及期限,经处置专人签注定见并呈经理核示后,送回处置部分继续处置。

企业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为规范和强化对滞与滞成品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中涉及滞与滞成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仓储、销售等。

第三条滞与滞成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待返修品、待报废品、铁架品、尾品以及停产产品。

第四条滞与滞成品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对滞与滞成品的管控,降低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章滞与滞成品质量控制第五条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到标准要求,减少滞与滞成品的产生。

第六条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第七条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滞与滞成品产生。

第八条建立巡检制度,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滞与滞成品的产生。

第九条对每个工序进行产品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条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减少滞与滞成品的产生。

第三章滞与滞成品的分类和管理第十一条滞与滞成品根据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为不合格品、待返修品、待报废品、铁架品、尾品以及停产产品。

第十二条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

第十三条待返修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轻微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修复使其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第十四条待报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无法修复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

第十五条铁架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如模具、模板等。

第十六条尾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产品,数量较少且无法直接销售的产品。

第十七条停产产品是指因市场需求变化或其他原因停止生产销售的产品。

第十八条不同类别的滞与滞成品,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其存储、处理和处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滞与滞成品的仓储管理第十九条滞与滞成品应当单独存放,与合格品分开,确保不发生交叉污染。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3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3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为了规范企业的物料和成品管理,提高物料和成品利用率,减少滞料和滞成品的积压,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对滞料和滞成品的管理要求,确保滞料和滞成品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浪费。

二、定义1. 滞料:滞料是指因生产、采购计划错误、产品变更、质量问题等原因而无法及时使用的物料。

2. 滞成品:滞成品是指因市场需求变化、销售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原因而无法及时销售出去的产品。

三、滞料与滞成品管理流程1. 发现滞料与滞成品:一旦发现企业内出现了滞料或滞成品,需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并填写相关处理申请。

2. 申请处理:责任人收到滞料或滞成品上报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并填写处理申请,包括滞料或滞成品的种类、数量、原因、处理方式等。

3. 处理方案评审:处理申请上报后,相关部门应进行评审,对处理方案进行审核和确认,包括确认处理方式、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4. 实施处理:根据审核确认的处理方案,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工作,确保滞料和滞成品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5. 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处理工作按照方案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6. 记录档案:对滞料和滞成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处理申请、处理方案、处理结果等,以备将来查阅和参考。

四、滞料与滞成品处理方式1. 再加工利用:对于一些滞料和滞成品,可以通过再加工处理,转化为其他可使用的物料或产品。

2. 赠送或捐赠:对于一些不能再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赠送给合作伙伴、捐赠给公益机构或学校等。

3. 延期使用:对于一些原因较为临时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延期使用,等待相关情况改变后再进行处理。

4. 废弃处理:对于无法再利用的滞料和滞成品,可以考虑进行废弃处理,包括合理的排放处理或者安全的堆存处理。

5. 其他处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处理方式,包括回收利用、销售处理等。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2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2篇)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滞料与滞成品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占据企业的仓库空间,还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束缚。

为了有效管理滞料与滞成品,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金利用效率,制定此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滞料与滞成品的管理工作。

三、定义与分类1. 滞料:指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或剩余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暂时不需要使用的物料。

2. 滞成品:指已完成生产但销售量不稳定或有质量问题导致不得不停留在仓库中的产品。

四、管理流程1. 滞料管理流程1.1 登记与分类1)对于每一批滞料,必须进行登记和分类,明确其名称、数量、单位、规格、质量等信息。

2)根据滞料的特性,将其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使用。

1.2 期限管理1)根据滞料的性质和特点,制定滞料的期限管理措施。

2)对于有有效期的滞料,必须在到期前进行有效的利用或处理。

1.3 定期清查1)定期对滞料进行清查,确保滞料的数量与记录相符。

2)清查过程中,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的滞料,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不得继续滞留在仓库。

2. 滞成品管理流程2.1 库存管理1)对滞成品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2)在盘点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或过期的滞成品,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2.2 售后处理1)对于由于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无法销售的滞成品,必须制定相应的售后处理方案。

2)可以考虑进行降价销售、回收利用或捐赠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

五、责任与义务1. 相关部门负责人1)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登记、分类与管理。

2)负责制定滞料与滞成品的期限管理措施。

3)负责定期清查滞料与滞成品的数量和质量。

2. 仓储人员1)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工作,确保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

2)负责滞料与滞成品的摆放和管理,保障仓库的秩序和整洁。

3. 质量管理部门1)负责对滞料与滞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2)及时发现问题或过期的滞料与滞成品,并提出处理建议。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订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试验材料。

I: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响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处理。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1、计划生产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H:试制品缴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J: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建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一)物料管理科1.“6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的编制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的编制。

(二)滞料处理专人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2、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各项材料6个月无异动的原因,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公司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公司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旳为有效推动我司滞存料及成品旳解决,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旳目旳,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原则,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很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合用需专案解决旳材料。

滞存因素分类代号如下: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筹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旳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旳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原则。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不小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实验材料。

I: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原则、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旳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解决滞存因素分类代号如下:1、筹划生产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她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旳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旳次级品。

3、其她H:试制品缴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J: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解决(一)合适专业人员,长期专责解决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解决机能,以滞存解决专人为中心筹组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旳解决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解决成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第一节滞料解决工作职责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解决专人旳工作职责如下:(一)物料管理科1.“6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旳编制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旳编制。

(二)滞料解决专人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运用。

2、运用工作小组旳机能追查各项材料6个月无异动旳因素,拟订解决方式及解决期限。

滞与滞成品管理规定精编WORD版

滞与滞成品管理规定精编WORD版

滞与滞成品管理规定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滞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试验材料。

I: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处理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1、计划生产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H:试制品缴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J: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组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一)物料管理科1.“6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附表1)的编制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的编制。

物流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物流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物流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材料及滞存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1)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进行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如下:①销售预测偏高致使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②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3.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④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的材料。

⑤仓储管理不善致使材料陈腐、劣化、变质。

⑥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的材料。

⑦请购不当的材料。

⑧试验材料。

⑨代客加工余料。

(2)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成后遭客户取消、超额制作等原因影响,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进行处理的成品。

滞存原因分类如下:①计划生产:A.正常品交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交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品同规格因质量问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②订单生产:A.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B.超额制作。

C.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③其他:A.试制品交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B.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3.滞料处理作业程序(1)各公司物料管理科每月5日前,应依料库类别的原物料中最近6个月无异动(无异动的依据以配料单及领用单为准),或异动数量未超过库存量30%的材料,列出“6个月无异动滞料明细表”一式3联,送交滞料处理人。

(2)滞料处理人接获滞料表后,立即组织工作小组追查滞存原因,拟订处理方式与期限,并将结果填人滞料表中相应栏目,呈总经理核准。

(3)资料科接获滞料表后应立即在材料账卡上注明为滞料及处理方式。

(4)滞料处理人依滞料表将处理方式属于出售、交换的部分交由采购部处理。

(5)工程部门接到滞料处理人送达的滞料处理表后,应立即依所拟订的处理期限予以处理并做记录。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管理困扰的目的,特制订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一)滞料:凡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有变质顾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A:销售预测偏高以致储料过剩(计划生产原料)。

B: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订单生产)。

C: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D: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E: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F: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G:请购不当。

H:试验材料。

I :代客加工余料。

(二)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妥后造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响导致储存期间超过6个月的成品(次级品超过3个月),需专案处理。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1、计划生产A: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6个月未销售或未售完。

B: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6个月但有变质。

C:与正常品同规格因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D: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3个月。

2、订单生产E:订单遭客户取消超过3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F:超制。

G: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

3、其他H:试制品缴库超过3个月未出库。

J :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级品。

第三条滞存处理(一)适当专业人员,长期专责处理滞存材料及成品,主管亦负责督促及督导工作。

(二)强化处理机能,以滞存处理专人为中心筹建工作小组,积极研拟可行的处理途径并定期(到少每月)检查追究处理结果。

□ 工作职责及作业程序第一节滞料处理工作职责第一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一)物料管理科1.“6 个月无异动滞科明细表” (附表1)的编制2.“滞料库存月报表”(附表2)的编制(二)滞料处理专人1、请购案件核对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2、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各项材料6 个月无异动的原因,拟订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发人
责任人签名
制度名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GLWA151
页码
3-3
六个月无异动,或异动数量未超过库存量百分之三十材料,列出“六个月无异动滞料表”,一式三联,送交滞料处理专人。
2.滞料处理专人接获“六个月无异动滞料表”后,应即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滞存原因及拟定处理方式与期限,并填妥下列各栏呈总经理核准。
制度名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GLWA151
页码
3-1
××公司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有效推动本公司滞存材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合理利用、顺畅流动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滞料、滞成品的范围
1.滞料:凡质量不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而变质,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的材料。
⑥超制。
⑦生产所发生的次品。
(3)其他
⑧试制品缴库超过规定期限未出库。
⑨销货退回经重整列为次品。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三条各有关部门及处理专人的工作职责如下:
1.物料管理科
(1)“六个月无异动滞料明细表”的编制。
(2)“滞料库存月报表”的编制。
2.滞料处理专人
(1)核对请购案件有无滞料可资利用。
(2)运用工作小组的机能追查各项材料过期无异动的原因,拟定处理方式及处理期限。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
(1)计划生产
①正常品缴库期间超过计划期限未销售或未售完。
②正常品缴库期间虽未超过计划期限但有变质。
③因规格、质量或其他特殊因素未能出库。
④每批生产所发生的次级品储存期间超过一定期限。
签发人
责任人签名
制度名
滞料与滞成品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GLWA151
页码
3-2(2)订单生产⑤订单源自客户取消超过期限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
(1)“发生原因”栏:依第二条第一项所订的原因代号填入“发生原因”栏,并作具体说明。
(2)“拟处理方式”栏:拟处理方式。以转用、出售、交换、拆用、报废等代号填入“拟处理方式”栏。
签发人
责任人签名
知识改变命运
(3)报废签呈的办理。
(4)留用部分的督促。
(5)填制“滞料发生及处理结果汇总表”送总经理签核。
(6)滞料处理结果报告资料的编印及报告。
(三)工作小组
原则由业条、技术、工程、资材、厂务部门指定人员组成,由滞料处理专人为中心定期举办检查会。
第三章滞料处理作业程序
第四条滞料处理依下列的作业程序办理
1.各公司物料管理科每月五日前,应依料库别的原物料中最近
滞存原因分类代号如下:
(1)销售预测偏高致储料过剩;
(2)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
(3)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4)质量(型式、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5)仓储管理不善致陈腐、劣化、变质;
(6)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物料);
(7)请购不当;
(8)试验材料;
(9)代客加工余料。
2.滞成品:凡因质量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制造完毕后遭客户取消、超制等因素影响,导致储存期间超过一定期限需专案处理的产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