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Ⅰ卷文综历史41题谈一轮备考有效性

合集下载

历史高考41题与我们的看法

历史高考41题与我们的看法

浅谈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和我们的看法与做法巢湖一中汪为武2015-12-20历史高考真的有些难!这是历史老师的共识,可是更为悲催的是,我们的一线教师既没有任何话语权,也根本无法动摇命题人的“高考还是难一点好。

”的铁石心肠,我们只能认了。

全国高考从1977年恢复到2015年已历经39年,回顾历史,70-80年代主要考查历史的基本知识,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背书是当时的特色。

90年代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明显加大,一些题目不仅难倒了学生,也难坏了老师,1992年出现的小论文题杨贵妃题更是非常新颖,也非常难,后续又推出的如墨子题、顾炎武题、顾维钧题也都很有代表性,它确实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

进入21世纪,国家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全国高考开始命制新课标卷,命题考查以素养立意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潜质、学科素养和人文素质。

从2011年开始全国高考命题进入到规范和标准化阶段,题量、题型和分值至今连续五年保持稳定不变。

其中41题更显特色,12分保持不变,基本为开放性的小论述题。

根据巢湖市教育局的安排,我们高三历史组的老师崔范华、吕荣和我就这一题型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究,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求教于历史同仁。

一、近五年高考41题的回顾与总结人们常说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这句话放在高考试题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2011年到2015年已经五年了,后面怎么变化,我们都在期待着,都在揣测着……综观近五年高考41题,我们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认为试题可以归纳为这样四种类型,一是对观点的评述,从给定的材料中提炼观点或者给定观点或者自已提出观点,然后再加以评述。

如2011年全国1卷西方崛起题,2012年全国1卷的评析冲击-反应模式题(试题略)。

二是指出材料中的变化、趋势并加以说明,试题呈现形式可以是从提供的地图中提取信息,如2013年全国1卷汉唐历史变迁题,也可以是从表格中找出变化趋势,如2015年全国2卷的中国节假日题,根据表格中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试题略)。

对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第41题的分析-模板

对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第41题的分析-模板

对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第41题的分析一、本题的特色第41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审读全题,可以看出,本题具有五大特色。

(一)选材、组材富有新意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讲,本题具有四点新意:1.引用了量化材料。

本题材料一由“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全国人口”和“全国征收的麦米豆谷”四组不同数据组成,要求考生通过对各组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回答问题。

这一作法,自1989年全国高考出现材料题型以来,尚属首次。

材料题引用量化材料,不仅丰富了取材内容,改变了以往文字材料题形式单一的面孔,而且和文字材料相结合,使材料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材料题在测试功能上的某些不足;从另一角度讲,这一举措也有益于扩大考生的历史视野,使其知道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2.增加了文字材料的容量。

本题材料二的引文,共有5句,多达130字,大大超过了以往中国古代史材料题单条材料的引文容量。

这种增加信息的作法,为考生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片断,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

同时,揭示了今后材料题的发展趋向,甚值得注意。

3.提高了文字材料的迷惑度。

由于材料容量的加大,提供了较多的分析信息,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难度和迷惑度,从而有利于较真实地测试出考生在学习能力上的缺陷和水平。

例如,材料二其中的一句话:“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

”考生若只从字面理解,仅能得出:“ 两浙地主为逃避徭役,大都把田产寄托于他人名下。

”因此,必须再进一步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和结论:“两浙地主的这种作法,正是明太祖核查全国土地,特别是清查地主隐瞒的土地的结果。

”4.各材料之间体现了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

本题的三条材料虽来源不尽相同,但却体现了较严密的逻辑,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在编排上独具匠心,巧妙地将体现“结果”的材料,置于属于“原因”的材料之前。

这种编排,使整个试题显得“活泼”,且增加了整体的迷惑性。

高考复习总结: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高考复习总结: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一、近6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年份卷别试题内容试题设问2010 课标卷恩格斯“历史前提”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2011 课标卷欧洲崛起的方式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 课标卷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 课标1卷东汉、唐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比较(在两幅图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课标2卷太和殿与英国王宫、首相官邸建筑风格之比较提取(图片)材料中信息,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2014 课标1卷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教材目录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课标2卷关于世界近代相关内容的两幅教材目录指出一中一条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2015 课标1卷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式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课标2卷1950--2008年我们部分节假日状况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二、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一)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归类思路,有的放矢纵观近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信息提炼+阐释说明。

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

(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0年观点论证;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提升小结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摘要:1.题目概述2.解题思路分析3.答案解析与评价4.考生表现及改进建议5.备考策略正文:一、题目概述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以我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分值较高,对考生的历史认知、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解题思路分析1.阅读题目和材料,明确题目要求。

2.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历史联系和分析。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的历史现象。

4.结合题目要求,组织文字表述。

三、答案解析与评价本题答案要点包括:1.正确理解题目背景和设问指向。

2.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3.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

评价方面,优秀答案应具备:1.逻辑清晰,论述有力。

2.观点鲜明,证据充分。

3.文字表达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四、考生表现及改进建议1.多数考生能较好地把握历史背景,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存在不足。

2.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导致答案不够完整。

3.少数考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弱,影响答案的分数。

改进建议:1.加强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学习。

2.提高历史素养,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文字表达训练,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五、备考策略1.系统学习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锻炼逻辑思维。

3.模拟历史题目,提高应试能力。

4.学习优秀范文,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文综历史第41题的发展和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第41题的发展和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第41题的发展和应对策略侯丙锋理论基础高考文综历史的第41题是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的理论实际上是来自于香港大学比格斯(Biggs)教授首倡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2010年在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试卷的历史部分试题中开始出现。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具体分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2)“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3)“多点结构”指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4)“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

(5)"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SOLO分类评价法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命制的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既保留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能准确测量个性发展倾向与水平的相对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贴近现实、彰显人文精神”•“能充分体现历史的广博与深刻的内涵”这种“结果开放、思路开放的主观题”,能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题目的理解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地给出力所能及的答案”,能让“不同学习者有机合展示与自我能力水平相符的解答过程”,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评析: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该题主要涉及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察举制、世官制的差异,以及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来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首先,该题考查了考生对科举制度兴起和发展的了解。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袭制和察举制等传统选官方式的限制,使得选官更加公正、公平。

同时,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其次,该题还考查了考生对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的了解。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

例如,科举制度对日本的考试制度和官员选拔产生了影响,也对欧洲的文官制度产生了影响。

最后,该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察举制、世官制的差异来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科举制与察举制、世官制的不同点,
来探讨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例如,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更加公正、公平;同时,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这些都是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总体来说,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41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求考
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该题也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对比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的两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幅“教材目录”
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式”
讨”
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 “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变化的趋势并说
状况
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
“议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提炼出一个观点(玄奘西游鉴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真东渡)
近中国开埠通商代
“提取一个自开商埠的信息简要分析”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钟表的演变
“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 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反抗、“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
例2,评论史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响〞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 材料中的史实进展评析,史论结合。〕
附:找出不同看法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 提出不同观点; 2.论述观点; 3. 再次说明观点;
例3,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 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展探讨,全面考察学生阅 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 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 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开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 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 产力的奉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 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此题 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 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 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展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 进展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展修改、补充、否 认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注重能力区分有效引导历史教学——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文综(历史)第41题评析

注重能力区分有效引导历史教学——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文综(历史)第41题评析

2014年第11期五、如何让激励性课堂评价具有长效性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规划每个学段、每个时期学生要在知识、技能等上达到怎样的高度,都需要做好规划。

激励性评价是要解决激动什么、为何激励及如何激励的度的问题。

盲目激励的效力则会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的。

2.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客观有效的阶段性激励评价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利用学生英语学习成长袋均写下学生学期末的目标。

通过激励性课堂评价,辅助完成目标。

这样既能显现学生的个性,又可以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与此同时,阶段性成果展示和阶段性奖励也可以让学生更明白自己的现状及下一阶段的目标。

评价作用于行为并推动良性互动,学生如果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就会更加信服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3.利用即时性与阶段性教学反思全方位拓展升华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虽然有很大的作用,但运用时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明确其操作性。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最大功效。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责任编辑王爱民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第41题是一道历史题,它给人一种清醒、质朴的感觉,反映了命题者历史教育的美好理想。

原题如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41题备考策略-(共51张)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41题备考策略-(共51张)
精品课件
A、材料题的方法——5部曲
1个原则: 先看问题,后看材料。 (如何看材料见 选择题解题指导) 2个注意: 标点符号和括号里的信息 (时间、层次、 出处等) 3个来源: 材料 +教材 +脑子 ①“根据材料X,指出(或概括、归纳)……现象、 特点、趋势” ——答案在材料里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原 因、意义等” —答案在教材里 ③ “综合上述材料……谈认识(启示)” ——答 案在脑子里
精品课件
2.考查趋势:弱化记忆能力测试,注重对综合技能的考察
精品课件
3.能力呈现:关照四大能力,但以前三大能力为主,第四大能 力为辅
示例:在试题中的呈现: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以探讨和论证事物为辅。
4.呈现热点 如 161人口膨胀与人口压力——二胎政策落地 162国际人口迁移与中国移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蓝 皮书 163清朝救济与英国济贫——精准扶贫
41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分析问题 能力,对考生具有较大挑战性。因此,研究该题的解 题方法,形成模式,强化训练,对高考提分有很大帮 助。
精品课件
一、高考回眸
精品课件
二、试题特点
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 2.强调学科素养(时空观、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历史价值)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多元化); 5.考查视角: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精。品课。件 。。。。。。。。。
论题:
1、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
阐述: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 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 开始出现。

浅谈对高考文综第41题的研究和复习心得

浅谈对高考文综第41题的研究和复习心得

我认 为 这种 开放 性 的题 型设 计 不 仅不
“ 超纲” ,而且更能体现新课程对学生
分标 准 皆不好 把握 ,故 第 4 1 合新课 改的方向 ,符合并践行 了 《 考试大纲 》。 第4 1 题 的命 题者 “ 运用 新材 料 ,创设 新情境” ,给考生提供历史 素材 ,要 求 他们从材料 中提取观点 ,再根据论 点进 行史实论证 , 用小论文的方式答题。《 考 试大 纲 》对考试 的内容作 了概括性的描
了一段 时间 ,近几 年又有 发展 的趋势 ,
地拉开优秀考生与一般考生 的差距 ,使 考生与高等院校接轨 ,真正实现 为高 校
选拔人才的 目的。
二 、 理 论及 特 点
2 0 1 0 年全 国卷第 4 0题第 ( 3) “ 关于资 本 主义 萌芽”题 ( 4分 )等 。从这 个角 度上看 ,这恰恰是我们对于高考命题和
弧 = | F 耒 啊
JI AOXUEANLI

要 :全 国高考新课标 文综试 卷
趋 势研究不够及时和深刻导致 的。 有些 老 师说 第 4 1 题 “ 超纲 ” 了,
设置 开放 性的 第 4 1 题 ,在 高考 中渐 成 常 态。此 类题 目开放程度 高 ,符合新课
程 标 准要 求和 新 课 改理 念 ,但 答题 和 评
述 ,它特别强 调要 “ 考查学 科素养和学
高考夺胜 的一大障碍。笔者结合 自身的 教 学实践 ,进行 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
索,就 文综 第 4 1题 的地位 、特 点, 以
及 应 对 办 法 形 成 了一 套 自己的 做 法 , 以
期作 “ 引 玉” 之 砖 。
关 键 词: 高考 文 综;第 4 1 题;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课件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课件
41题备考策略
日照 杨华 本文201541题技巧及满分样卷均出自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之解题技巧》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四套教材 只需一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 一教程》即可搞定
点击下面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均可购买
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
特别提示: 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
8
【赞同观点论证方案】 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 理更加科学高效等,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 成生产力速度加快。
事例
科学+技术
各生产要素
科技革 计算机技术、空间 “经营者革命”(生产管理),第三产业兴起
命 技术、原子能技术 (劳动对象)等

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
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
9
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4分) 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 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 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 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 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6分)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 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整体评价2分)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有人称之为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之为探究性试题和创新能力评价题.这一类型试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

下面对这一题型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反思其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命题规律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1年“西方崛起”题和2012年“冲击——反应”题,都是考查考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013年“汉唐间历史变迁”题考查的是“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试题涉及了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2.从命题立意上看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41题中的表现特别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3.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全国卷第41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话题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2011年“西方崛起"题,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效热点;2012年“冲击--反应”题引导考生思考现代化发展模式;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体现中日关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2015年“公式探讨”题是科技创新这一热点聚焦的体现.这些试题反映了命题者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和学术热点,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王春文:从全国Ⅰ卷文综历史41题谈一轮备考的有效性37页PPT

王春文:从全国Ⅰ卷文综历史41题谈一轮备考的有效性37页PPT

骨干班主任参加培训心得体会作为骨干班主任,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针对班主任培训的课程。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实用技巧和方法,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的职责和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班主任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

作为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有才华、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培训中重点强调了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能够有效地与他们沟通。

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倾听和理解的能力。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此外,培训中还强调了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课堂管理方案,确保每一堂课的有序进行。

我们还要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一个良好的组织者和规划者能够让班级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条理。

在培训的实践环节中,我们还进行了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这些活动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通过与其他班主任的讨论和交流,我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每个班主任也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和风格。

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

最后,我要说的是,参加这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用心去教育,不仅是教他们知识,更是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总结起来,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班主任工作技巧和方法,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制度构想及实践”
构想指导了实践(实践体现了构想。) 实践完善了构想。 构想及实践相互推动。 构想在实践中存在差异。 构想在实践中破灭。
如何培养学生在高考试题面前,保持平常心,面 对难题沉着自信,如何让学生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掌握解题技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研究的课题。
❖ 41.(2016 . 05烟台二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 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结束后, 随着世界风云 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研究考题是为了更好的备考 更好的备考必须研究真考题
及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 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 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 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 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芃《考试文集》
“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 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 ”
❖ 41.示例一:信息:不再以苏联(俄罗斯)和华约为主要的应对 对象和目标。(2分)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俄罗斯力量削弱。(4分)
❖ 示例二:信息:北约的角色任务进一步多元化,由传统安全领域 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2分)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被冷战 掩盖的种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暴露出来;当今世界多极 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 安全威胁日益突出。(4分)
❖ 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 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
——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
❖ 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 明。(12分)结合所学,从北约军事转型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合理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 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评分标准:
❖ 论题3分、人民主权3分,启蒙思想3分,史实3分。
❖ 无论题,只有论述0分.
❖ 【答案】答案:评分标准:
❖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 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二等(9 ---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 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 示例三:信息: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转变,军事行 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2分)说明:和平及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参及国际维和行动及北约东扩等因素的影响等。(4分)
❖ (学生提炼两条信息加以说明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一轮备考建议:重视教科书,夯 实双基,突出材料教学
41.(2012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 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 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 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5年(新课标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 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及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关注课堂改革,转变教学方式,
强化开放性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如果依然 用传统的课堂以讲为主的方式,是难以适应新课程 改革下的高考要求的。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 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要尽量多地将时间给学生,教师授课要指在点子上, 引到路子上。
高考试题的开放性特点要求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必须强 化开放性复习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发展。
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1年 欧洲崛起的方式。“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年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2013年 东汉、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方式的比较。
“提取两项 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 知 识予以说明。” 2014年 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教材目录”。
——南京大学 段康宁教授
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高考信息就是历 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北京大学 严宣申教授
41.(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
于民主及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辅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 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被提 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那样的统治和征服才开始的。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 及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学生的作答情况:
本题半数多的考生得分在0到1分之间,三 分之一的考生得分在2到5分之间,少数考生 得分在6分以上。(山东一线评卷)
❖ 直接论证材料观点
❖ 2011年欧洲崛起,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 观点进行论证。
❖ 提取材料信息选择观点进行论证
❖ 2012年“冲击反应模式”,即可赞同,也可反 对;2013年比较提取信息并予以说明
❖ 自主形成观点进行论证
❖ 2014年对目录的修改和比较并说明;2015年公 式探讨
对41题解答归纳为16字箴言
❖ 在历史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材料意识,训练 学生材料解读和材料处理能力。立足双基, 突出主干知识教学,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 养。在复习中,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即 既要有文字标题材料,还要有表格数字材料 ,文物遗迹材料,地图人物材料等,让学生 学会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解题 能力,处变而不惊,遇新而不乱。
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 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我们得出了史观是高考历 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题的结论。因此,历史 复习应适当重视理论,注意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 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一轮复习中教 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更新史学观念,学会用新 型史观看待历史问题,注重培养在科学历史观指导 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从(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 史41题谈一轮备考的有效性
2016年10月 莱阳市教学研究室
王春文
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第41题为开放性试 题,这一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试题形式不 确定,灵活多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这在很 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求同思维的不足 ,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 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及表达的空间 。41题以其多元的视角、宽广的视野、开放 的形式,给高考历史试题增添了一抹靓丽色 彩。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 第二❖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2013(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41.(12分)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014(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说明:三类卷的划分,透 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是一类卷的显著特点。( 核心知识、边缘知识、无关知识)
❖ 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规律及趋向 ❖ 第一,实现了命题形式的突破 ❖ 第二,注重多元史观综合考查 ❖ 第三、命题素养立意非常明显
❖ 第四、全国卷41题命题立意论证方式越来越开 放:考查能力层次越来越深: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 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 致轮廓是:
❖ 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 )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 角色及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反恐和防扩散等 成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 后处理,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
分段分层 减肥瘦身 抓关键词 升级改造
2016年(新课标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