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

合集下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共28张PPT)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共28张PPT)


纬度 位置
中游组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集中在7、8月, 且多暴雨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组
地上河
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纬度位置
总结归纳:黄河忧患及治理
地区 上 游 忧患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人工破冰---爆破
活动一:走近黄河,了解黄河基本概况 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 找出: 1、黄河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中 游主要支流。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的省区、地形 区、干湿地区。
小小解说员——图说黄河
河口
泾 河 渭 河
汾 河
渤海
桃花峪
1、发源地、注入海洋 2、上中下游的划分分界点、主要支流
3.1、流经省区
3.1、流经省区口诀
• 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 陕晋过后是豫鲁 • 长江:青藏川云鄂渝湘, 赣皖以东是苏沪
3.2黄河流经几个地形区?流经我国哪 几级阶梯?母亲河名称的由来?
青藏高原、内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3黄河主要流经哪几类干湿地区地区?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她,源于涓涓细流
她,穿行在高山峡谷
她,蕴藏了无穷的力量
壶口瀑布
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哺育着华夏儿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发
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流经省区、 地形区等)
2.运用所学的水文知识谈一谈黄河的开 发与治理(上游、中游、下游)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共4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共43张PPT)

黄河的奉献
贡献篇
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2.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5.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发祥地
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P52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那些; 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 那些措施?
农业发达,被誉为 文化摇篮,亦为现代
“塞上粮仓”。
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塞上江南”
黄河的奉献
2.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贡献篇
引黄灌溉工 程
现在黄河 两岸修建 了许多引 黄工程, 提供工农 业生产和 生活用水。
黄河的奉献
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贡献篇
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 开发并已陆续在上中游建成了龙羊峡、刘 家峡、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全流域统一调控用水,
节约用水。合理调配上游工 农业用水、调整黄河的水价 、重点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 程。
三、黄河的忧患与治理z..x..x..k
河段 灾害
产生原因
治理方案
荒漠化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上游
凌汛
部分河段自低纬流
向高纬
引爆破冰、疏导
中游 泥沙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 土高原土质疏松、暴雨 集中、支流众多,植被 破坏)
下游:河口→入海口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 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披上绿装的黄土高坡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 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 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课件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课件

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水土流失和河道
淤积
河流治理需要解决水 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等 环境问题。
2 区域协调的难度
治理黄河需要各级政 府、各行业的协调合 作,面临不同利益的 平衡问题。
3 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的平衡
黄河治理需要在保护 生态环境的同时,促 进经济发展。
结论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中调度和联合调度
引入先进的水资源调度技 术,实现黄河流域的综合 调度和联合调度。
黄河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黄河水资源开展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利用黄河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 黄河流域的地理背景和历史渊源 • 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法规政策 • 中国黄河水利总局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报道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PPT课件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治理和开发黄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至关重要。
概述
• 为什么需要治理黄河? • 黄河治理的历史沿革 • 黄河治理的现状
黄河治理的技术手段
堤防的建设与加固
通过加固和修建堤防,有 效控制黄河水流,减少洪 水灾害。
水库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水库用于调节黄河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共42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共42张PPT)河流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1、能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2.运用所学的水文知识谈一谈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上游、中游、下游)学习目标3、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031、用蓝笔描画出黄河干流2、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4、用黑笔描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5、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阶梯6、黄河流经的温度带7、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看P49课文及P50“黄河流域水系图”,了解以下内容:巴颜喀拉山黄河干流像巨大的“几”字形,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渤海渤海9个省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巴颜喀拉山脉长江和黄河都共同流经的省青海省四川省河口上游桃花峪游中游下▲●●河口(内蒙古)桃花峪(yù)(河南)上游中游下游巴彦喀拉山脉渤海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找一找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在哪里源头入海口4.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壶口上游:湟huáng水、洮táo河中游:汾fén河、渭wèi河ACB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5.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阶梯一二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6、黄河流经的温度带流经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7、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年径流量:只有6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长江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

干旱区半湿润区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学以致用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是第二大河(珠江),黄河水量为什么小?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而长江、珠江大部分位于湿润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上课)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上课)
植被破坏(滥 砍滥伐、过渡 放牧)
资料二“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 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 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 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可绕赤道27圈。这些泥沙,若用载重4吨的 卡车运送,每天装运110万车次,也要一年 时间才能运完。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 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 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 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 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河口 游 中 游

游 孟津

2.找一找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 河口和桃花峪在哪?
河口 游 中 游

游 孟津

3.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
5
青 海
1
宁4 夏
7
山 西
6
渤海

2
陕 西
山东
9
8
河南
四 川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黄河主要的支流
解决措施
轰炸冰坝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坝淤地等 打
中游
水土流 失严重
洪水
断流 下游 污染 凌汛
下游地上河易决堤
沿途用水量过多 工农业废水 生活污水排放过多 下游河面结冰
加固大堤
统一调配 控制污染源 减少排污 轰炸冰坝
课堂练习:
巴颜喀拉山
几 渤海 青 晋 川 豫 河口 鲁 桃花峪
课堂练习:
水能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ppt课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ppt课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省份?注入什么海?
E内蒙古
C 青海A
四川B
D宁夏
山西F
陕西G
河南H
渤海
山I东
视频欣赏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属于哪一个省份?
上游
中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游
河口
渤海
桃花峪 河南
支流?
A B
河口
渤海
C
渭D 河
桃花峪
黄河的奉献(功)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等
黄河的奉献
河套平原 B
宁夏平 原
A
龙羊峡 水电站
壶口瀑布
小浪底水利枢纽


平C

桃花峪
地上河
治沙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 → 流经黄土高
原,带来大
地势 低平
泥沙淤积
地 上
量泥沙
流速
河床

减慢
中游
下游
“地上河”动画演



悬河
地面
黄土高原 地上河
水灾
含沙 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 泥沙 河床 减慢 淤积 抬升
地 遇暴雨
泛 滥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1.河水从低纬流到高纬;
高纬度

高中地理课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x

高中地理课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x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具体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纽工程;引水灌溉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种草——治黄的关键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引黄淤灌
前 景 与 展 望(1)
修建水利枢纽,控制水量和沙量:1957 开始兴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此工 程可控制黄河下游水量的89%和沙量的 98%,使治沙和防洪并举,还可发电、 灌溉等,取得综合经济效益;另一座重 要防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 在建设中。二者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 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 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 年一遇。
。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下午3时57分52秒15:57:5220.10.10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0月下午3时57分20.10.1015:57October 10,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3时57分52秒15:57:5210 October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57:5215:57:5215:5710/10/2020 3:57:52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0.1015:57:5215:57Oct-2010-Oct-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5:57:5215:57:5215:57Saturday, October 10,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0.1020.10.1015:57:5215:57:52October 10, 2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封冻
气温低

蒙 河口
宁 夏
山 东
桃花峪
低纬度
河水
气温高
黄河的现代“病”
黄河的忧患
河口 渤海
凌汛
桃花峪
黄河忧患图
土质:疏松 植被覆盖率:低 气候:夏季(7、8月)多暴雨 人类活动:开垦.采矿.修路,破坏植被
河口
渤海
桃花峪
治理开发黄河
上游:
退耕退牧还 林还草 植树造林
中游: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打坝於地 兴修水利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等
黄河的奉献
河套平原 B
宁夏平 原
A
龙羊峡 水电站
壶口瀑布
小浪底水利枢纽


平C

桃花峪
地上河
治沙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 → 流经黄土高
原,带来大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省份?注入什么海?
E内蒙古
C 青海A
四川B
D宁夏
山西F
陕西G
河南H
渤海
山I东
视频欣赏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属于哪一个省份?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口
渤海
桃花峪 河南
支流?
A B
河口
渤海
C
渭D 河
桃花峪
黄河的奉献(功)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
下游:
加固堤坝
疏通河道
贵பைடு நூலகம்境内蓝色黄河
课堂小结

概况 发源地、途经省份、流入海、分界点、水文特征

奉献 母亲河、提供水源、塑造平原、丰富水能、旅游资源

治 理 忧患 与
上游:荒漠化、凌汛 中游: 水土流失

下游: “地上河”水灾、凌汛、断流

治理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在 合治中理游,黄修土建高大原地型水区利开枢展纽水土保持综
地势 低平
泥沙淤积
地 上
量泥沙
流速
河床

减慢
中游
下游
“地上河”动画演



悬河
地面
黄土高原 地上河
水灾
含沙 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流速 泥沙 河床 减慢 淤积 抬升
地 遇暴雨
泛 滥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1.河水从低纬流到高纬;
高纬度
2.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因流量增大而开河时,河 水挟带大量冰块向下游流动时,往往因下游河段尚 未解冻,造成水鼓冰开或形成冰坝阻止冰水下泄而 造成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