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研究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上海市老龄化的统计纲要

上海市老龄化的统计纲要

上海市老龄化的统计纲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各地面临的共同挑战。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老龄化问题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上海市老龄化问题进行全面的统计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未来的规划和政策制定。

本文将探讨上海市老龄化的统计纲要。

一、老龄化状况根据上海市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384万人,占总人口的27.8%,居全国前列。

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一千万人。

老年人口的增长主要受到生育率下降和医疗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上海市也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缺少有效的养老机构等问题,这使得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二、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供给减少:老年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这将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由于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低,他们在生产和创造价值方面的能力有限,从而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负担将逐渐加重。

上海市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来提供养老服务和福利,这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将会增加。

3.消费结构变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消费需求也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增加,这将对上海市的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三、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老龄化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对社会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1.养老服务不足:上海市面临着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养老院的床位供应远远不够,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养老照顾。

这需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改善。

2.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亟待完善。

上海市需要加强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心理健康问题增多: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孤独等。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应对老龄化分析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应对老龄化分析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应对老龄化分析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一、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上海超35%户籍人口为老年人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稳定在2400万,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

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加。

2019年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9.7%。

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较上年增加1.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3%。

根据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户籍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2729人,其中男性678人、女性2051人。

2019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比48.0%,女性占比52.0%。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1.66万人,男性人口171.19万人,女性人口190.47万人。

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29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1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比24.8%,女性人口占比75.2%。

年龄越大,女性老年人口占比越高。

二、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趋势:203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将达480万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以及上海城市人口总量规划目标2500万人等因素测算,2030年左右,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峰值,约为480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为19.2%。

三、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逾三成沪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应对老龄化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4%,即每3个人中有1个是老年人。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上海市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也在逐年增长。

同时,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5%,达到了283.94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41.11万人。

与此同时,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3.64岁,比2024年增长了近4岁。

这表明上海市的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将持续加剧。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产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他们需要提供长期照护、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上海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例如,在社区层面,上海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养老活动和照顾服务。

同时,上海市还鼓励民办养老院、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的发展,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例如,对养老服务设施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支持。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支持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

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养老服务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品质和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老龄化的压力,养老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床位紧张的情况普遍存在。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320万,占总人口的2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人口老龄化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会对养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上海市的养老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解决之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1.1 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上海市的人口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生育保障政策不断完善,让人们对生育越来越谨慎,导致了新生儿的数量不断减少。

1.2 医疗水平的提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而老年人口则会不断增加。

这使得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养老产业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

二、养老产业的挑战与机遇2.1 挑战: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上海市的养老保障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像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同时相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2 机遇: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特别是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这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2.3 挑战:管理和服务水平亟须提高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和服务往往面临管理水平不够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对于老年人而言,养老服务的品质是影响其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提高养老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养老产业带来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等新技术将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为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了38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6.28%,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这意味着上海市已经正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

1.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育率下降:上海市的生育率长期偏低,家庭规模逐渐减小,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2)医疗水平提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预期寿命延长。

(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上海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4)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使得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例进一步上升。

2. 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1)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养老机构设施陈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急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并逐步完善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医疗设施。

(2)养老人才短缺上海市的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规范化管理。

需要实施相关政策,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满足老年人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

(3)养老金制度需要完善上海市的养老金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包括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等,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尽管上海市的养老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
服务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 面。
服务供给
上海的养老服务供给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导致部分老年人难以获得及 时、优质的服务。
03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 问题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 策研究
2023-10-30
目录
• 引言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 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01
02
03
服务设施建设
上海已建成多个社区养老 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照料 、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 服务。
服务质量
上海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地 区和机构存在服务质量参 差不齐的问题。
服务需求
上海老年人口数量庞大, 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 长,但目前的服务供给仍 存在一定差距。
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社区养老服务的 发展尤为重要。了解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提出有效的 对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 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方法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人员的培训
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为 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老龄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上海老龄化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研究。

定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定性数据主要来源于对上海老年人的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

三、研究结果1. 上海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老龄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截至2020年,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30%以上。

2. 上海老年人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

3. 上海老年人的教育水平较高,且相对较富裕。

他们更注重健康、养生和精神生活。

4. 上海老年人主要的社交活动包括在社区参加各类活动、与亲朋好友聚会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等。

5. 上海老年人普遍面临着社会孤立、健康问题和经济压力等困扰,老年照顾服务亟待改善。

四、政策建议1. 加大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

2. 发展老年人社区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交圈子。

3. 建立完善的老年照顾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老年照护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等。

4. 鼓励企业开展灵活的用工政策,提供老年人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5.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研究结论上海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通过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改善老年人社交活动和完善老年照顾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上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适应老龄化的挑战。

同时,政府、社区和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各方参与的合力,共同应对上海老龄化问题。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养老产业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原因、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了解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原因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38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9.59%,相比2010年的22.8%,这一比例已经显著增加。

可以预见,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继续加剧。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育率下降。

上海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使得年轻夫妇晚婚晚育,导致生育率降低。

2.医疗水平提高。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从而导致老年人口的增加。

3.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纷纷进入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增加,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二、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产业主要包括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养老用品销售等多个领域。

在老年护理方面,上海市建立了一批专业的老年照料中心、疗养院和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

在健康管理方面,上海市设立了一批老年健康管理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身体体检、康复理疗、心理咨询等服务。

在养老用品销售领域,上海市建立了一批老年用品商店和电商平台,提供老年人居家生活所需的各类用品。

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存在,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养老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需求将会加大,包括养老护理、健康管理、养老用品等各个方面,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3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

这一数据在未来还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40%以上。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养老压力的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其次是劳动力缺乏。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需失衡的问题。

二、人口预期寿命走势人口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下,人口预期寿命得以显著提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攀升,从当时的70岁左右增长到如今的82岁以上。

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85岁以上。

三、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口增长的需求。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包括养老院、护理机构、老年康复中心等多种形式。

同时,上海市还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例如,推出了在线预约养老服务、远程医疗等方便老年人生活的服务。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增长,并且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本报告旨在研究上海老龄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提供有关决策的参考。

二、上海老龄化的现状1. 人口结构变化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16.1%增加到2020年的22.5%。

2. 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慢性病、失能和认知障碍等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上海老龄化的原因1. 人口净流入上海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生育率下降,进而加剧了老龄化问题。

2. 科技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

然而,长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老年问题,如养老、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挑战。

四、应对上海老龄化的解决方案1. 改善医疗和养老服务加大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投入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 积极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老年人应该被鼓励和支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和活动,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健康。

3. 加强老龄化研究和信息共享加强老龄化的研究和信息共享,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老龄化研究机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老龄化问题。

五、结论上海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机会。

通过改善医疗和养老服务、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以及加强研究和信息共享,上海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老龄化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上海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上海老龄化的现状1.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根据统计数据,上海老年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13.6%上升到了2019年的25.1%,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

2.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上海老年人口比例还将持续上升,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30%,到2050年将达到40%左右。

3.老年人口的空巢化:随着子女追求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照料和关爱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上海老龄化的影响1.经济压力: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对上海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产生巨大的压力,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社会问题: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社会照料和关爱的问题,如独居老人的孤独问题、社区养老设施的不足等。

3.家庭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空巢化,老年人的照料、关爱和生活质量都成为了家庭的重要议题。

四、应对措施1.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2.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全面、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促进老年人的参与和社交活动。

3.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支持,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4.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减轻家庭的压力。

5.加大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五、结论上海的老龄化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关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老龄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上海老龄化现状,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上海市中老年人群体,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养老需求和服务满意度;文献综述主要从全球老龄化趋势、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自2010年起已超过20%。

另外,上海市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面临经济压力,有的人感到缺乏社交活动;同时,很多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影响因素老龄化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口结构的变化是老龄化问题的直接原因,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显著。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等方面也影响老龄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五、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1.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水平,增加老年人的经济保障;2. 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改善,提供更多种类的养老服务;3. 增加社交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参与度;4.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养生能力;5. 加强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六、结论上海市的老龄化现状虽然并不令人担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进步,老龄化问题可能会日益变得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市的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

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

这一趋势造成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市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2.5%。

这一比例较2000年的14.7%翻了一番多,显示出上海市老龄化的速度之快。

而且,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近40%。

其次,人口预期寿命的提升也是老龄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预期寿命是指人们出生后预计可以活到的平均年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2.2岁。

与此同时,女性的预期寿命较男性要高出几岁。

这样的趋势意味着老年人口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并且老年人的养老时间也会拉长。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上海市养老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养老服务产业包括了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护理服务等。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不断迭代创新。

比如,养老院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社区也积极展开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

此外,上海市还通过发展护理师队伍,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然而,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养老服务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相比,供给依然相对不足。

其次,养老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

在养老院的服务中,一些老年人反映服务品质不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此外,养老服务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养老服务的成本随着服务品质的提高而增加,对于一部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来说,负担会比较沉重。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办法和发展方向。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

截至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了32%,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则达到了20%。

相比之下,1987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仅为11.9%,20年之间上海市老年人口的比例增长了近三倍。

这一数据表明,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二、导致上海老龄化的原因1. 生育率下降:上海市的生育率持续低迷,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导致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

2. 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延长了人的寿命,使得老年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更快。

3. 公共政策调整:近年来,上海市不断调整老龄化政策,延迟了退休年龄,使得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

三、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发展也颇具潜力和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

当前上海市的养老产业主要包括养老院、老年社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

1. 养老院的建设:上海市的养老院建设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设施设备条件,吸引了更多的老年人入住。

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规范养老院的发展。

2. 老年社区的建设:上海市大力推进老年社区建设,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医”,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

3. 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上海市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涌现出众多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如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37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延长,预计未来上海市的老年人口仍将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2. 老年人口居住分布不平衡上海老年人口以外来务工者居多,他们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相对滞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面临较多的养老难题。

3.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上海市的养老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区,远郊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方面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二、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1. 养老服务多样化上海市目前的养老服务形式已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养老院、托养中心外,还有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等多种形式。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逐渐普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2. 技术应用渗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养老设施和医疗设备在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家居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3. 养老产业市场化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包括国有、私营和社区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都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市场竞争激烈,促进了养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老年人居住分布不平衡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远郊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养老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等。

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建设更多类型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养老服务普及。

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摘要:上海地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上海地域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凸显的区域之一。

研究上海地域人口老龄化进展趋势及其对策,将会对上海地域的社会经济进展计划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海;老龄化;对策一、引言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核心。

这一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域尤其明显。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做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上海地域作为我国现代化进展的领先区域,其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大超越了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

据上海市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万人,约占上海市总人口万人的%。

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上海进展进程中要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因此,咱们很有必要熟悉上海地域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上海地域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进展趋势上海地域老龄化现状2005年末,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万人,占本市总人口万人%,比200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2006年末,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占上海市总人口的比例更是高达%,比2005年又提高了个百分点。

表年上海市各区县60岁及以上人口散布表地区合计17岁及以下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全市1浦东新区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崇明县数据来源:上海市2007年统计年鉴以2006年数据分析,从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在各区县的散布表中能够发觉,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区县别离是卢湾区、崇明县和静安区;老龄化程度最低的三个区别离是南汇区、金山区和松江区。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觉,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新建城区和郊县。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服务家庭结构变迁“倒按揭”养老模式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共同性话题,就上海而言,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铃化带来的影响已逐渐凸显,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匾乏,劳动力不足以及社区为老服务发展滞后的矛质已开始成为制约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瓶颈,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寻求可行性办法解决老龄化人口的赡养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公布,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全市户籍人口1391.04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5.4%;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0.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占总人口的3.8%;100岁及以上老人836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661人。

按照人口学测算标准,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一般定为60岁或者65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进人老年型社会。

上海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其分别超过测算比例的11.6%和8.4%,上海的老龄人口已经是其总人口的1/5,上海市城市发展已进人真正的人口老龄化时代。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按照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2008年最新上海人口生命表测算,未来10-巧年上海市步人老龄人口的数量会急剧增多,即将进人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代。

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短缺矛盾、等待领取养老金养老的老年人口与社保基金严重不足矛盾以及外来新增劳动力人口与上海市现行户籍政策等矛盾,都将给政府现行社会政策带来巨大挑战。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上海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对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本报告对上海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首先,上海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30%,远超国家平均水平。

预计到2035年,上海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40%以上。

这说明上海老龄化问题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其次,上海老龄化的原因多样化。

一方面,优质的医疗条件和环境,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另一方面,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流动,导致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此外,人口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对老龄化问题造成了影响。

再次,上海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多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导致城市承载能力减弱,城市规划和交通等方面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此外,老年人口中存在着贫困和孤独问题,需加大社会保障和精神抚慰力度。

最后,为了应对上海老龄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关怀和照顾力度,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加强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改善老年人口的居住和交通条件。

综上所述,上海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老年人口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地区养老现状分析

上海地区养老现状分析

上海地区养老现状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居民一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到来,我国部分地区甚至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现象,给农村基层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特别是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维持和提高原有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如何解决“农村五保户”的养老经费问题,将成为“免税”后凸显出来的首要问题。

上海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在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养老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现状又是如何?一、上海地区农村养老现状就算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农村的养老问题依然如同全国一样,那么苍白无力,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农村老龄居民多子多女,未来将呈现老龄化加速趋势。

在新中国成立初的十几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本着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都育有多个子女,平均每户家庭都基本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其子女在20年后也将步入老龄人群中,所以对社会的养老职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农村老龄人口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

2009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2%,达到了12324元人民币,相比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8838元,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年轻人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之后再拿出钱去赡养老年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有时候老人生个大病,整个家庭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是农村老年人的悲哀。

第三,农村老龄居民以家庭赡养为主要养老方式。

由于土地的征用,许多农村家庭的自留地已经没有了,许多60~70岁的老人已经没有地可种,而自己又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不少老年人都是以儿子或女儿的赡养为主要养老方式。

第四,农村老龄居民缺乏精神、心理供养体系。

由于子女大都都在工厂上班,时常不在家,造成留守在家中的老年人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精神上形成了一种寂寞的状态,只能通过串门或四处聊天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而大多数农村尚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或设施场所较远,导致缺乏精神供养条件,大多老人还处于精神、心理自养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发展 2009年 第15卷 第1期P OP ULATI O N&DE VE LOP ME NT Vol.15 No.1 2009老龄研究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周海旺,高慧,杨晓萍(上海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上海 200020)摘要:利用1998年、2003年和2005年连续三次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和跟踪调查数据,对影响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经济、健康和居住三个方面作了纵向对比分析,研究了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现状、变化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上海老年人口;经济;健康;居住中图分类号:C91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68(2009)01-0087-08The Study on Shangha i O ld Age Popul a ti on Qua lity of L i feChange and Suggesti on sZHOU Hai2wang,G AO Hui,Y ANG Xiao2p ing(Institute of Popula tion&D evelop m ent S tudies,Shanghai A cade m y of Socia l S ciences, Shanghai200020,Ch ina)Abstract:By using1998,2003,2005three consecutive ti m es“the Conditi on and W ish ofShanghai O ld Age Populati on”investigati on and track investigati on data,the paper analyzed eco2nom ic conditi on,health conditi on,housing conditi on that three as pects of Shanghai old age pop2ulati on with Longitudinal comparis on,studied the p resent situati on,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existence questi on of Shanghai old age populati on quality of life,on the base of that,p r oposed corres ponding suggesti ons t o i m p r 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f ourthly.Key words:Shanghai old age populati on;economy;health;housing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中国现阶段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时,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健康状况、物质条件、家庭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环境这五个方面,其中: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健康状况,其次是物质条件与家庭生活,而影响较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与生活环境[1]。

在影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质量因素中,老年人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及重要内容、健康状况已被学术界公认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居住状况及家庭设施条件也是综合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

可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是影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197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城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收稿日期:2008-07-03;修订日期:2008-11-17作者简介:周海旺(1967—),男,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高慧(1975—),女,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人口与发展 2009年 第1期度最高的地区。

据统计,2007年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8%,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水平。

在上海这样一个老年人口众多的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如何,变化趋势怎样,直接关系这一群体的生活幸福,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利用1998年、2003年和200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和跟踪调查数据,从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居住状况等影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纵向分析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1 数据的来源1998年12月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首次《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综合调查》,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是:(1)调查对象及样本量:计划抽取3524个60岁及以上的老人。

(2)调查点的选取:采取分层三阶段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

全市分成9个市中心区、5个近郊区、5个远郊区三层,并在第一层中抽5个街道,在第二层中抽1个街道和3个镇,在第三层中抽3个镇,共抽取12个调查点。

(3)调查样本的分配:按照1997年全市分性别和年龄组老人数的比例,把3524个样本较科学地分配到12个调查点中,并制作成《各调查点样本分配数》。

(4)调查对象的选取:调查员根据样本分配数,随机抽取一个居(村)委会,把合格对象的基本信息填入《合格对象名册》,同时为了保证完成调查数量,还选择另外3个备选的居(村)委会。

(5)调查方式:根据《合格对象名册》,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了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在问卷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调查员再上门调查,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是100%。

此后,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分别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做了两次《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2005年是与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合作开展),样本量分别是3865个、2072个。

这两次调查都是对上一次调查时的跟踪调查,在调查对象、调查点的选择、调查样本的分布、调查方式等方面都与1998年调查完全一样;在调查内容上仍保留1998年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个别问题作了增补或删改;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如跟踪调查到的老人数已超过该调查点的样本数,则不需另行增补其他老人,如果不够,就需按“缺几个补几个”的原则在备选居(村)委会增补新的被调查老人,至于各个调查点需新增补的低龄老人的样本,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增补。

在1998年、2003年和2005年三次调查中,上海老年人口性别、年龄、城乡构成的样本分布情况是:(1)女性一直占多数。

1998年、2003年、2005年的性别比分别为84:100、86:100和85:100;(2)平均年龄增加,高龄化趋势明显。

2005年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2.2岁,比1998年增加了2.5岁,比2003年增加了1.2岁;(3)城镇老人比例高,均超过了四分之三。

2005年城镇老人占78.7%,比1998年、2003年分别上升了10.7个、11.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与上海全市老年人口的总体状况基本一致,调查数据对于反映上海全市老人的整体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主要以这三次调查与跟踪调查数据,纵向分析上海老人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2 上海老年人口的经济状况及变化老人的经济自立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足程度、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医疗保健的及时程度和生活照料的满意程度[3]。

本文首先从收入水平及来源、支出水平及结构等方面分析上海老年人口的经济情况。

2.1 老年人口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大低于全市居民的平均水平,且两者差距仍在扩大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老年人口的月平均收入936元,分别比1998年、2005年增加了389元、168元;与1998年相比,2005年老年人口的月平均收入增长了7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上海老年人口的收入不断增加,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全市居民相比,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且两者差距还在扩大(图1)。

这主要是因为:上海退休老人的人均养老金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不断下降,并且增长速度低于后者。

据统计,2000年、2003年、2005年上海退休老人人均养老金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比例分别为1:1.8、1:2.0、1:2.2;从2000年到2005年,上海退休老人人均养老金增加3170元,增长了36.22%,低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73.95%的增长速度。

周海旺等: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图1 1998年、2003年、2005年被调查老年人口与全市居民月平均收入对比资料来源:2006年上海统计年鉴[Z].2.2 养老金仍然是老年人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且比重不断提高;子女(孙辈)或其他亲属补贴、劳动收入也仍然是两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比重不断减少如表1所示,1998年、2003年和2005年老年人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养老金”,且养老金的比重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66.7%上升到2003年的79.9%,2005年继续上升到8414%;“子女(孙辈)或其他亲属补贴”、“劳动收入”也都是老年人口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两者的比重都是逐年降低,分别由1998年的1814%、10.6%降低到2005年的9%、3%。

一方面,由于目前退休年龄制度的规定、宏观就业形势等原因,表1 1998年、2003年、2005年老年人口收入来源对比收入来源1998年2003年2005年元%元%元%养老金36566.761479.979084.4子女(孙辈)或其他亲属补贴10118.49812.8849.0劳动收入5810.6405.2283.0社会救助61.160.880.9租房收入--40.5141.5金融投资收入142.620.310.1其他收入40.740.5101.1合计547100.0768100.0936100.0上海老年人口就业现象越来越少,劳动收入也随之减少[4]。

另一方面,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上海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养老金水平也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在收入方面的主导地位愈加突出,自养能力也越来越强。

上海、北京和天津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然而也是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最强的地区[5]。

本文的研究也证明此观点。

2.3 老年人口支出水平不断提高,但增长速度慢于收入水平;支出水平也一直低于全市居民的平均水平,且两者差距也在扩大图2 1998年、2003年、2005年被调查老年人口与全市居民月平均支出对比 资料来源:2006年上海统计年鉴[Z].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支出水平也在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