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股市八大“丑闻”

合集下载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1989--2007[整理版]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1989--2007[整理版]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1989--20071989年,深股开市,中国在1949年之后终于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沪市老八股登场。

1992年5月21日,沪指从616点蹿至1265点,随后几天又登顶1420点。

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到了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时出台,沪指从333.92点一路涨至1052.94点。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先是5月18日证监会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指当天涨幅40%多;但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

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终奠定。

当天,三类企业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随后一路暴跌至1514点。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

10天后,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进入股改首批试点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证指数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逼空行情,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点收盘。

2007年2月,节后行情并未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挫,盘中多个板块全线扬升,个股行情更是演绎疯狂,沪指昂首站上了3000点,并刷新了历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9日,中国股市演绎诡谲行情,历经午间黑色25分钟的惊险一跳之后,上证综指收盘顽强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收于4013.09点,全天上涨63.07点。

2007年5月15日,沪深股市由于交通银行的上市,沪指直接高开,但之后走弱,银行股成为盘中跳水的最大动力。

午后大盘又出现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破3900点关口。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相关背景自世界上首家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出现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就如影随形。

21世纪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

在2001年11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

同样,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

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

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

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财务舞弊对市场参与者在财务信息上的信心是一个严重威胁。

财务舞弊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公共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这就使得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显得之分的有必要和有意义。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法、诱因,从而为我国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舞弊的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手段故意谎报具有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质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开始发展,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曲折,现在国内各位股票投资者正在感受着股市危机的滋味。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危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分析研究它们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训。

特别是研究近两百年来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危机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对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发生了很多次的危机事件,为了便于分析与了解,我们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三次做一分析:分别是: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87年的美国股市危机、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和2001年美国网络股的危机。

1、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市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工业都处在高涨之中。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指数比1913年增长45%。

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升,加大投资,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内在价值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市,投机成分激增。

人们对未来普遍抱着乐观预期,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股票永远会上涨,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924年88点开始上涨,到1928年股价己经和实体经济状况完全脱节,这种严重情况在1929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9月股指达到最高点319点。

从1924年到1929年这5年时间是泡沫的形成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

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经典造假案1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

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经典造假案2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实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

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一. 沪深交易所成立这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开端。

上交所1990年12月19日鸣锣开业,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

深交所1990年12月1日试营业,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第一任总经理王健(已逝世)。

现在一般以上交所成立日期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日。

当时两个交易所的筹备其实都很匆忙,而且很多东西都不完备,颇有“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味道。

刚创立的,交易所内挂牌交易的股票也非常少,深圳老五股,上海老八股。

其中至今仍未更名的恐怕只有大名鼎鼎的万科还有上海的小飞乐了。

查看原图二. 深圳8.10事件 -- “百万人争购”公元1992年8月9日(星期天)和8月10日(星期一)。

120万涌进深圳的股民盼望已久的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

8月10日,深圳。

“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

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

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

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

深圳市政府当夜紧急协商,决定增发500万张新股认购兑换表,事态慢慢得到平息。

深圳新股认购中,有来自全国的一百万人参加了发售前的排队。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三. 327国债事件 --- 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查看原图四. 5.19行情 --- 传奇牛市的开端5.19是中国股市上一段传奇牛市的开端。

中国股市历史发展

中国股市历史发展

中国股市历史: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2000――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违规案例分析

2000――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违规案例分析

2000――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违规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然而,在证券市场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

这些违规案例不仅对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造成了影响,还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本文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的违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中国证券市场中最常见的违规行为是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指个人或机构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买卖证券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使得少数人通过掌握内幕信息获取巨额利润,而剥夺了广大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机会。

内幕交易的案例很多,比如2003年证券市场上的“全民外汇储备增资”事件,涉及到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基金经理,严重破坏了市场的信誉和秩序。

其次,市场操纵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市场操纵是指个人或机构利用各种手段,人为地改变证券市场的价格或交易量,以获取利润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判断,造成市场波动,还会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让市场远离价值投资的本质。

2000年的“年底行情号召”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操纵案例,一些机构通过发起集体投资活动,推高市场价格,引导投资者跟风,最终导致市场泡沫破灭。

此外,虚假陈述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

虚假陈述是指企业在证券发行、上市、重大事项披露等环节中,故意隐瞒、歪曲或虚构事实,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虚假陈述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的规范和稳定。

2024年中国电子的财务造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虚假陈述案例,该公司在报告期内虚增了几十亿的利润,导致公司股价暴涨,最终市场泡沫破灭。

在应对这些违规行为时,中国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

证监会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开性。

其次,加强配合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

防欺诈对策_针对财务欺诈的几条对策

防欺诈对策_针对财务欺诈的几条对策

防欺诈对策_针对财务欺诈的几条对策近年来,财务欺诈案件的频繁出现给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影响。

找出财务欺许的成因,对于预防财务欺诈非常重要。

文章从财务欺诈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已披露案例,提出防范财务欺诈的对策。

近年来,世界各国财务欺诈丑闻不断,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我国的“琼民源”、“红光实业”,这一系列财务欺诈案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财务欺诈性质恶劣,影响深远,不仅损害了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更冲击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加剧了投机行为和市场波动,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危害是灾难性的。

财务欺诈是指组织整体或个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为获得不当利益而实施的故意行为,包括各种不法活动和非法欺骗行径,表现形式是利用财务和会计核算上的漏洞而策划和实施违法违纪活动,包括向社会或公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财务欺诈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财务欺诈行为不仅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误导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趋向,而且还对腐败行为起滋生和掩护作用,从面导致更大的腐败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财务欺诈行为禁而未绝且不断发展蔓延,其情形纷繁复杂,不胜枚举,但综合起来其造假手段和方式主要不外乎如下几种:1.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列入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等资产科目。

利用虚拟资产,不及时确认或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蓄水池”和“垃圾桶”。

虚拟资产的主要手段有:虚增库存存货,如发出商品不记账,已销商品成本不予结转;不良资产长期挂账,如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盘亏、毁损的资产不予转销,超期服役已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注销等。

隐藏债务的手段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到期应付费用不予确认,如借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按制度规定在会计期末应予确认为本期费用和负债,而有些公司则不予确认和报告。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1. 雷曼兄弟破产案- 时间:2008年- 概要:犯罪行为、债务危机和监管失灵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性。

2. 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 时间:1991年- 概要:由于信贷问题和管理失误,英国巴林银行破产。

这个案例对金融监管体系、合规程序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

3. 贝尔恩斯·斯坦金(Bear Stearns)的故事- 时间:2008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市场对其信誉的担忧,贝尔恩斯·斯坦金经历了一系列事件。

这个案例探讨了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和市场恐慌的影响。

4. 亚洲金融危机- 时间:1997年- 概要:亚洲多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强调了金融体系的相互依赖性和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

5. Enron丑闻- 时间:2001年- 概要:由于涉嫌欺诈和会计操纵,Enron公司破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审计和道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6.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 时间:1998年- 概要:由于投资策略的失误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

这个案例强调了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 美国次贷危机- 时间:2007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对房地产市场、信用风险和金融监管提出了警示。

8. 中国A股市场的股灾- 时间:2015年- 概要: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大规模的股灾,引发了市场恐慌和大幅下跌。

这个案例对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性和政府干预提出了反思。

9. 东南亚金融危机- 时间:1997年- 概要:东南亚多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陷入困境,货币贬值和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对外汇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体系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10. 美国银行业危机- 时间:2008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许多美国银行陷入危机,需要政府救助。

十大丑闻上市公司

十大丑闻上市公司

058 《 浙商 》 Z E A G MA ZI 0 01 H SH N GA NE 2 1 2
榜 单
蓝 田股份 : 篇 内参终 结 一个 神 话 一
发 生 时 间 : 0 1年 20
丑 闻主 角 : 田 股份 (0 7 9 蓝 6 0 0) 丑事 : 0 1 1 2 0 年 O月 2 6日 , 中央 财 经 大 学 教授 刘即停止对蓝 田股份发放 贷款 》终结了 “ 蓝
田神 话 ” 。
该 文章 发 表 在 印 数仅 有 1 0份 ,读 者 为 中央 金 融 工 委 、人 民 8 银 行 总 行 司局 级 以上 领 导 的 《 融 内 参 》上 ,对 自 1 9 金 9 6年 上 市 以来 , 5年 问股 本 扩 张 了 3 0 的 “ 田神 话 ” 直 接提 出 了质 疑 。 6% 蓝 蓝 田事 件 是 中 国证 券 市 场 的 欺 诈 大 案 之 一 。 2 0 0 2年 1月 , 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蓝 田股份董事长瞿保 田等 1 0名 中高 层管理人 员被拘 传、接受调查。2 0 0 2年 3月,公 司股 票被实行 特 别 处理 。2 0 0 2年 5月 , 因连 续 3年 亏 损 ,公 司 退 市 。 【 丑闻指数 】★★★★
丑 闻主 角 : 安 科 技 ( 0 0 8) 亿 0 00 丑 事 : 0 1年 4月 2 日 ,证 监 会 作 出 决 定 , 对 联 手 20 5
违 规 操 作 亿 安 科 技 股 票 的 广 东 四 家 公 司 作 出 重 罚 ,罚 款 近 9亿 元 。这 意 味 着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上 第 一 只 股 价 过 百元大 关的亿安科技股票神话的破 灭。 19 9 2年 5月 7日在 深 交 所 上 市 交 易 的亿 安科 技 从 19 9 8年 8月 的 56元 左 右 ,最 高 上 涨 到 2 0 . 0 0年 2月 的 1 63 .1元 ,成 为 自沪 深 股 票 实 施 拆 细 后 首 只 市 价 超 2 过 百 元 的股 票 。 而 中 国证 监 会 披 露 内幕 ,亿 安 科 技 的 飙 升 纯 属 庄 家 操纵行为。 广东 的上 述 四家 公 司 自 1 9 年 1 月 5日起 , 98 0 利 用 6 7个 个 人 股 票 账 户 及 3个 法 人 股 票 账 户 。 大 量 2 买 入 深 锦兴 股 票 。 时 , 通 过 其 控 制 的 不 同股 票 账 户 , 同 还 进行几乎 没有成 本的对敲 买卖 ,来影 响证 券交 易价 格 和交易量 ,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 ,大肆牟 利。 【 闻指数 l★★★★ 丑

2000年前几次牛市

2000年前几次牛市

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线电视网络股、高科技股、银行股板块、除权股板块、权重股板块、绩优股板块和标购股板块等多个热点的猛烈炒作,几乎整个市场95%以上的股票都上涨超过50%,体现出十足的牛市特征。这与后来出现的二八现象的局部牛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5·19被投资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盘点1997年到2001年股市个股表现

盘点1997年到2001年股市个股表现

盘点1997年到2001年股市个股表现摘要:一、引言二、1997 年股市个股表现三、1998 年股市个股表现四、1999 年股市个股表现五、2000 年股市个股表现六、2001 年股市个股表现七、结论正文:一、引言本文将对1997 年至2001 年股市个股表现进行盘点,分析这一时期内股市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年份的个股表现情况。

二、1997 年股市个股表现1997 年,我国股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步进入调整阶段。

在这一年里,个股表现分化严重,有一些个股表现优异,如四川长虹、深发展等,但也有一些个股出现了大幅下跌,如东北电气、广州药业等。

三、1998 年股市个股表现1998 年,我国股市继续调整,个股表现整体较为平淡。

在这一年里,家电、能源、化工等板块个股表现相对较好,如海尔、佛山照明等。

而一些传统产业个股表现较差,如钢铁、纺织等。

四、1999 年股市个股表现1999 年,我国股市在政策推动下,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

个股表现普遍较好,特别是科技股,如清华同方、上海贝岭等。

此外,一些重组股也表现抢眼,如世纪星源、ST 深华发等。

五、2000 年股市个股表现2000 年,我国股市在科技股的带领下,继续上涨。

这一年里,科技、通讯、网络等板块个股表现优异,如亿安科技、大唐电信等。

而一些传统产业个股表现相对较差。

六、2001 年股市个股表现2001 年,我国股市在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开始逐步回落。

个股表现出现分化,部分科技股继续上涨,如海虹控股、清华紫光等,但一些传统产业个股出现了下跌。

此外,受政策影响,一些ST 股出现了大幅下跌。

七、结论通过对1997 年至2001 年股市个股表现的盘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内,我国股市经历了快速上涨和调整的过程。

个股表现受政策、产业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年份、不同板块的个股表现差异较大。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_--_大事记_(2000-2009)更新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_--_大事记_(2000-2009)更新

2000年4月吴江丝绸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

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

”,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

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有研究员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

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

”“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

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

被套股民比比皆是。

“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股票交易违规案例分析

股票交易违规案例分析

股票交易违规案例分析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获得回报的机会。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和监管不完善等原因,股票交易中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若干股票交易违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对市场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监管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案例一: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内部人员在掌握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

高管人员通过披露虚假信息和销毁证据等方式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使投资者陷入误导。

安然公司的倒闭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许多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

案例二:操纵股价操纵股价是指股票市场上的一种不正当手段,旨在通过人为操作股票价格来获利。

2015年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失败即是一例。

在短时间内,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导致市场恐慌,股价暴跌。

监管部门最初试图通过熔断机制来平稳市场,但由于实施不当,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并引发了广泛质疑。

案例三:非法证券交易非法证券交易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活动。

2018年香港华商发展集团的案例便是一个典型的非法证券交易案例。

公司高管通过伪造文件、隐瞒公司真实状况等手段,欺骗投资者,并非法融资。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这些违规案例背后通常存在以下原因:第一,监管不完善,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的监管不力,导致了违规行为的出现。

第二,市场信息不对称,内幕消息的传播与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使得一些人可以通过内部信息获取巨额利益,而对普通投资者形成不公平竞争。

第三,道德观念缺失,一些从业人员缺乏诚信意识,对市场规则不尊重,从而出现了操纵股价、非法交易等违规行为。

这些违规行为对股票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违规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

其次,违规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失去了真实性,阻碍了市场内外资金的有效流动,对市场形成了负面冲击。

股市黑嘴案例

股市黑嘴案例

背景介绍股市黑嘴是指在股市中,以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等手段来操纵股市走势,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股市运行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维护股市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各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股市黑嘴的打击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惩治股市黑嘴行为。

以下将介绍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别是美国股市中的Enron案和中国股市中的“骗子李”案。

这两个案例都是股市黑嘴行为的典型代表,对于理解股市黑嘴现象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一:Enron案案例背景Enron是美国一家能源交易公司,成立于1985年。

该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其股价也一度飙升。

然而,在2001年,Enron突然宣布破产,引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丑闻。

案例过程Enron的破产事件揭示了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长期以来的欺诈行为。

Enron高层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伪造财务报表等手段,将巨额债务转移到子公司,以此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同时,他们还与会计师事务所安然(Arthur Andersen)合谋,伪造审计报告,使外界无法发现其欺诈行为。

这些欺诈行为一度让Enron的股价飙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然而,当真相被揭露后,Enron的股价迅速崩盘,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案例结果Enron案的曝光震惊了全球金融界,揭示了公司内部管理和监管机制的漏洞。

该案导致了安然会计师事务所的解散,并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调整。

此外,该案还导致了美国国会对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力度。

Enron案也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产生了怀疑。

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股市黑嘴行为的危害性,也加大了对股市黑嘴行为的打击力度。

案例二:“骗子李”案案例背景“骗子李”是中国股市中一位知名的股市黑嘴,其真名为李某。

2001-2005熊市回顾

2001-2005熊市回顾

2001-2005熊市回顾综观上海股市15年历史,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的5年波段的规律,刚过去的5年(2001年--2005年)经历了一个惨烈的熊市,但头看,这5年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值得总结。

2001年上海股市走势全景图:悲喜交加2001年影响证券市场的主要事件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 股账户。

随着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大量资金涌入B股市场,B 股指数连续4日涨停,并引发一波大牛市行情直至6月见顶。

②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

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

③8月2日,银广夏造假案曝光。

银广夏从1999年开始在市场上散布的“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过去两年间创造的“巨额利润”完全是一个骗局。

证监会为此立案稽查,其不仅对大盘构成了拖累,也使投资者对绩优股的信心开始产生动摇。

④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停止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

从而使得股市呈暴涨行情,A、B股几近全线涨停。

⑤经批准,财政部决定从11月26日起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

A、B股转让分别按2‰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当日股指跳空高开百余点,但由于市场人气较为匮乏,股指呈高开低走至收盘仅微升1.57%。

2001年走势综述2001年是沪深股市悲喜交加的一年,特别是沪市B股投资人,经历了对境内开放前后的暴涨与暴跌。

A股也像过山车,股市泡沫破灭和减持国有股政策出台影响了市场,可以说是中国证券市场由牛转熊的一年。

从走势上来看,2001年上证指数以2077.08点开盘,亿安科技违规被查处、中国股市赌场论的辩驳等消息短暂影响了市场,但2月19日沪市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大幅走牛,也带动了上证指数再度转强,并于6月14日创出上证指数的历史新高2245.44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中国股市八大“丑闻”新快报记者何丽丽点评:刘灵编者按:岁末年终,应是贺喜的时候,但是,2001年的股市却让我们无法欣喜。

从中科系崩盘引出幕后庄家、猴王事件惊爆上市公司提款机内幕、三联重组郑百文、银广夏爆出绩优陷阱……今年,股市的一幕幕黑幕应监管之声而频频曝光,原来,三年的大牛市只是虚假繁荣!因此,我们无法欣喜,我们不得不将这些黑暗面再次展现出来,制作出这一系列的八大丑闻,实际上是要挖出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顽疾,它包括:联手做庄瞒骗中小股民;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财富;虚构利润炮制超级牛股;虚假包装蒙骗上市--乃至涉及到法律领域的证券黑市案、股票盗买案、金融欺诈案等等。

丑闻一:庄家吕梁自揭家丑吕梁有可能是2001年经济界诞生的第一位新闻人物。

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中科系列股票大幅跳水,正当管理层要调查“中科事件”时,庄家吕梁在今年2月号的《财经》杂志上先跳出来自揭家丑,他声称“自己两年来的坐庄操作共涉及400多家机构,其中包括60多家较大的机构,具体情形极为复杂”。

原中科创业(0048)(现名康达尔),曾是一只著名的庄股,股价前几年几乎每年翻番。

而它的前身是一家养鸡企业--康达尔,是吕梁策划的重组使它摇身变为高科技企业,并于1999年12月更名为中科创业,此举一度被市场视为投资业界的“经典之作”。

在“经典之作”的背后,却是现实的尴尬,真实的康达尔其实早已烂掉。

为了补救投资损失,庄家不断大力重组康达尔,仅在2000年一年内,重组就多达20多次,从而形成了以中科创业为核心的“中科系”链接。

然而“钱生钱”的操作,一旦某资金链崩溃,连锁反应会迅速摧垮整个投资系统。

2000年底至2001年初,中科创业连续跌停,引至“中科系”股票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相继跌停,并株连市场上同类“长庄”。

沪深两市大盘也受到冲击,股指于1月15日一日暴挫超过3%。

而在幕后的吕梁不得不走上前台,此时,人们才发现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名字“K先生”。

这个“K先生”一度以擅长写证券时评而闻名业内。

而现在,他却要讲述自己作为庄家操纵康达尔重组,最终吃亏上当、导致危机的故事。

点评:长庄典范的破灭敲响了长庄模式的“丧钟”,也是三年大牛市的第一声“警钟”。

“中科事件”使市场开始重新检讨长庄模式,市场主力开始从热衷“控盘操作”向注重流动性转变。

“中科事件”可以说是证券市场里程碑式的事件。

丑闻二:兰州证券黑市揭开冰山一角今年2月初,《中国经济时报》一则“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的报道震惊全国,并引起了国务院和证监会的关注。

当记者上网点击有关兰州证券黑市的相关资料时,更为触目惊心的文字出现了:福建南安惊爆证券黑市;柳州证券黑市“模拟”掉1400余股民3558万元;潮州证券黑市“4倍融资”诱人入局,6000万保证金“蒸发”;广西10家公司联合诈骗股民;宜昌一公司私设交易盘房,200多股民血本无归;深圳端掉三个证券黑市窝点——全国到底有多少证券黑市?全国究竟有多少股民身陷黑市?在证券市场发展超过10年,全国证券营业部超过2000家,网上交易非常便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仍然惊爆证券黑市。

这是何原因?来自9月份的《中国经济时报》又再揭证券黑市黑幕,包括兰州证券黑市在内的许多非法机构,原来是受控于一家总部在北京,注册地在河南郑州的机构,它打着“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牌子,在全国各地做一种不明不白的现货仓单交易业务。

这家机构所谓的北京总部已经被工商部门取缔,但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仍然打着它的旗号,并给自己冠了一个时髦的英文简称,叫CCE。

而兰州证券黑市最早出现在1996年,起初进行香港恒生指数的炒作,后来转向股票,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涉及几千人。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查处了15家从事非法证券交易的公司和146名涉嫌的犯罪人员。

然而证券黑市结束了吗?来自12月7日新华社的最新报道是,在西安,又有一家非法证券交易场所被取缔,股民,当心!点评:证券黑市确实触目惊心,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国人民大众投资渠道以及投资知识的缺乏。

这也是为何深沪股市的上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能够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丑闻三:三九医药被大股东掏空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大股东大量占用并掏空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

前几年的棱光、苏三山、大洋,近来市场反响强烈的猴王、济南轻骑、吉发等,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都是大股东(或最终控制方)利用其控股地位,把上市公司作为圈钱、融资工具,通过直接挪用或间接担保等多种方式来获取大量资金。

今年的典型则是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过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96%,比ST猴王大股东历年来累计占用ST猴王的资金还多。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对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长赵新先等14名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立案稽查。

受此消息影响,当日的三九概念股票出现了大幅下挫,三九生化(000403)盘中一度跌停,并导致其它有关联的股票价格波动。

该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着大量违法乱纪行为的现实,再度动摇了投资者信心。

点评:像三九集团这样的全国知名企业都在“吸上市公司的血”,也难怪有这么多企业不顾一切地争相上市圈钱,都是“钱”惹的。

难怪有人说,证券市场哪有诚信可言。

丑闻四:亿安科技魂断蓝桥今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广东欣盛投资、广东中百投资、广东百源投资、广东金易投资违反证券法规,联手操纵“亿安科技(0008)”股票价格的行为作出处罚。

一举揭开了这个“百元庄股”的真实面目。

亿安科技(0008)曾经从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涨到2000年2月的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成为自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

而上述四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便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大量买入“亿安科技”(当时还叫“深锦兴”)股票。

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最高时2000年1月12日的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

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帐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

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四家公司控制的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共实现盈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根据《证券法》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上述四家公司违法所得4.49亿元,并罚款4.49亿元;责令上述四家公司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在交易所监督下卖出剩余股票77万股,并注销违规开立的个人股票帐户,盈利予以没收。

点评:亿安科技是“中科”之后又一个破灭的长庄“神话”。

由于亿安事件的揭露与中科事件的爆发几乎是接踵而至,对市场的打击很大。

不过令市场不解的是,为何这样一个严重违规的事件,不是在其违规时受到查处,而是在事隔一年,庄家基本完成出货之后才被揭露,以致于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都只是一纸空文,无从执行。

受骗套在高位的投资者的损失也不知找谁赔偿。

丑闻五:银广夏演绎真实的谎言银广夏,一个靠贩卖电脑软盘起家的公司,1998年前,它还默默无闻,挣扎在配股资格线的边缘。

1998年,奇迹开始出现。

银广夏在天津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集团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叫做“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设备,并且得到了德国一家诚信贸易公司的青睐,产品大量出口。

到了2000年,天津广夏的表现更是惊人,当年对德国诚信公司的出口额近2亿马克,折合人民币7亿多元,而由它贡献绝大部分利润的银广夏,这一年的利润超过了4个亿,在股本扩大了一倍的情况下,其每股收益高达0.83元,已经是响当当的成长型蓝筹股了。

该股股价也在2000年内暴涨440%。

《财经》记者对此发出质疑。

通过调查发现,银广夏在产品出口数量、出口价格方面存在众多疑点。

中国证监会立即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两年内共虚构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与此同时,负责银广夏年报审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对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的财务报告,都出具了正面的审计报告,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且另一只问题股——三九医药也是该公司包装出来的。

会计师事务所严重渎职成了“丑闻”外的另一个话题。

而银广夏股票在停牌30天后的9月10日复牌后,连拉15个跌停,创出历史之最,超级蓝筹土崩瓦解,投资者损失惨重。

与其有关的公司也成了抛售对象,股价暴跌。

点评:银广夏事件几乎可以说是深沪股市最大的谎言了。

令人称奇的是,居然号称专业理财、调研能力极强、实地考察过该公司的几家基金也重仓持有该股,事后居然声称“被公司欺骗”了。

难怪有人感慨:这个市场还有什么是可信的。

丑闻六:华纺股份“混”上市再说9月多事之秋,在蓝田股份刚受到质疑后,9月3日才挂牌上市的华纺股份(600448)次日便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纺股份全部股权已被司法冻结。

上市前股权被冻结这样的大事,华纺股份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却均未披露。

舆论一片哗然。

此事发生后,华纺股份公司董秘崔建华称:华纺股份在此之前完全不知此事。

但是,有消息说,鞍山市中级法院今年上半年就曾前往山东省工商部门查封华诚投资所持华纺股份的股权,并将此事通知了华纺股份,只是因故并未执行。

从现已披露的资料看,华纺股份实际上是一家异地拼凑包装起来的上市公司。

点评:今年7月招股、9月上市的华纺股份,是核准制下的产物,为什么这家公司竟能顺利通过发审委的审核?而且问题被揭露后,至今该公司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股票照样上市呢?让人难以理解。

丑闻七:偷梁换柱股票遭盗买在人们还没有从银广夏带来的剧烈阵痛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又传来了惊人的消息,从9月10日银广夏股票复牌第一天到9月14日第5个跌停板为止,五天内全国已有9位投资者的帐户上出现股票被盗卖后再被盗买入银广夏的现象!被盗买入的银广夏股票高达83300股,占这5天银广夏股票总成交量的30%多,累计损失126.56万元。

据了解,这五天内的银广夏股票盗买事件,涉及全国6个城市,其中,涉及金额最大的约为58.4万元,而北京和广东是重灾区。

1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就一起盗卖其它股票、继而盗买银广夏股票案件举行了听证会,这标志着法院开始介入这起备受人们关注的银广夏股票盗买盗卖案件。

有关人士认为,银广夏股票盗买盗卖案件在司法程序上有了新的进展。

但是由于举证的因难,案件要有突破性进展还有待时日。

点评:盗卖盗买股票事件早就有发生,这次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主要是集中发生在银广夏这只问题股上。

像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说明证券营业部和股民自己在交易安全措施上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迫切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