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舒颜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死后的割据局面 地方性农业经济造成的市场分割 帝国主义的分化控制政策 扩充军费带来的问题
军阀割据
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在其占领某地时期重 复收税,并预收未来的税,操纵实物与货币的 换算率,增加苛捐杂税,战时捐税,并进行强 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负。 军阀陈光藻说:“军费一般是靠征收田赋,正 税不足,便行预征,有一年预征五六年粮赋的。 到1935年(民国24年)时,有些地方预征田 赋已到民国一百多年的。”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动机:改造国民性,发动新的启蒙运动 开端:陈独秀《新青年》 两大旗帜: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斗争对象:孔子 分化:五四运动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人。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 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1921年7月被选为中共领 导人。 1927年7月下台。 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 逝世。
何谓民主?何谓科学?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 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 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 度。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 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敌友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 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 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 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 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 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 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 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 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 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 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 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 形式上是统一的。北洋军阀可谓“卧虎藏龙”。 即袁世凯手下有著名的“北洋三杰”。段祺瑞 任炮兵总办(虎),冯国璋任陆军总办(狗), 王士珍任工程兵总办(龙)。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悄 悄诞生,一个伟大的事变开始了, 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开天辟地的 大事变‛。
辛亥革命后,不同的政党在选择自 己的行动方案,历史在选择不同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终于改变了近代中国 的命运,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并尝试 着回答这道历史留下的课题。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内对旧文学
民主和科学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在陈独秀看 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 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则有广狭 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 会科学而言”。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国民革命的进行 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
第四章作业
• 1.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 人物。 •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 貌?为什么? • 3.辨析:新文化运动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接受的态 度。 • 4.辨析: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1.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 客观要求? 2.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识记)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五四运动。
(识记)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领会)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领会)①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③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简单运用)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生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重点 •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难点 •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 出席会议的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讨论题: 讨论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京汉铁路罢工 领导者施洋
毛主席去安源
农协会使用过的梭镖 和清算地主的算盘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大革命的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 所共有” 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 两大原则。 本”两大原则。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 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 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 方法。
中 共 二 大 宣 言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掀起了第一个工 人运动高潮。 2.开始从事发动农 民的工作。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进行独立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 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再次,他们也 没有把孔学说 得一无是处。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 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其次,他们并没有否 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 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 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 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 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 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杨 匏 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
《新青年》北京编辑部 ——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
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封建礼教的一次自觉挑战 ,是以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 一次激烈斗争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对新思想、新 道德、新文化的呼唤,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 潮流,促成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主义觉 醒。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 正式开学,孙中山出席开 学典礼并发表演讲。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将革命势力 发展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统治受到严重打击。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伐战争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第34团即独立团团长、 共产党员叶挺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第一次国共合 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主持国民党 “一大”的开幕典礼
国民党“一大” 代表步出会场
国共合作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 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共产党员在军校政治部等 部门中有重要影响。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正 式代表12人,陈独秀的所派遣代表包惠僧、共产国 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
张国焘
刘仁静
李汉俊
李达
毛泽东
何叔衡
陈潭秋
董必武
王烬美
邓恩铭
包惠僧
陈公博
周佛海
Hale Waihona Puke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二)推动工农革命力量发展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上海党 组织创办的《共产党》 月刊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6.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张国焘D.毛泽东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辛亥革命10.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 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成立的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 产之后。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 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 型工人阶级政党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产生的。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分割 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因 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 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 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 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 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召开二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军阀混战情况下的政治立场。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 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广泛的群众性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中国的先进分子 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找寻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原因,接受新文化 运动的思想启蒙,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问题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对各 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推求比较中 ,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经历了 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更多的先进分子成 为马克思主义者。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风行全中国,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撮合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缘,后来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和盘古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一个旧世界,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狠命的掐住民主思想的脖子,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加猛烈的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奔涌而来,即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以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胜利而结束。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六个强盗为争赃而导致驴踢狗咬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结果: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果)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二,(乘虚而入果)各国因战争大伤元气,从而引发被压迫人民一系列解放革命运动。
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了解中国的成立过程,明确其对中国革命和命运的伟大意义。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 了解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使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导致中国的创建。
1.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了解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 了解中国诞生的历史特点。
1. 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1.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1. 增补相关资料,充分尊重教材。
2. 注重历史史实,史实引出史论。
1. 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和中国诞生。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 为什么中国共产事变”?
十四、阅读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四章_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际大背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六、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chap4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证明: 近代以来,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都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都是革命的阶级,但 是,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不能领导中国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6、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 锋队和领导核心,这就要求它必须通晓社会发展和革命 发展的规律,了解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的条件、进程和 结果,并据此指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
第二,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和社会革命论的指导,这个斗争的胜利就是不可阻挡 的了。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同时又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1、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基本原因、导火线、过程、结果
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增强,在“五 四”运动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 文化思想的怀疑与保留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人士已经开始对资本主义文 化思想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态度,这是因为: 1 、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实践、努力屡 遭失败的事实,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 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DEMOCRACY--民主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SCIENCE--科学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基本概念
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基本线索
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序幕; 4、马克思主义形成强大思想运动; 5、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7、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8、国共合作和中国革命高潮的出现; 9、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 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 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 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 共和, 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 代的旧思想。 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 如今要巩固共 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 共和的旧思想, 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 可。”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北大网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近代中国网
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
直 系 军 阀 冯 国 璋 奉系军的《北洋政府简史》 郭剑林先生的《北洋政府简史》的前言
政治上、军事上除了袁世凯时代,一直分裂,武 人崇尚穷兵黩武、连年战火——自然是阻碍了国家的 前进、破坏了民族凝聚力。 经济上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趋向于西方式的,使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黄金时期,加速了自给自足旧 经济的解体。 对外关系上1919年之前以妥协为主,屡屡丧失主 权;但1919之后一批懂国际法、外国文化的外交精英 被北洋政府吸纳,中国外交进入了不断收回国权、力 求自强、提高国际地位的新时代。 文化、教育上虽然出现过“尊孔”思想,但很快被 新思潮、新主张淹没——总体而言是春秋战国之后, 中国文化最活跃、最灿烂、最百家争鸣的先进时代......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3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4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5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后的《阿Q正传》等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民主和科学8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8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6月3日学生被逮捕,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13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工作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5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17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18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号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在嘉兴南 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 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 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制定了党的纲领 ,讨论了党的实际工作计划,选举产生 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 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
2020/3/20
• (一) “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 件
•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020/3/20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0/3/20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陈独秀曾讲,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 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 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 动遂应运而生”。
在南方的陈独秀以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北方的李 大钊以北京为中心,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工作。 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李大钊有关系,南方各地党 组织的创建都和陈独秀有关系。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都 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主要创 始人和领导人。
2020/3/20
•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2020/3/20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
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1886—
1975),湖北黄安(今红
安)人。1911年参加了辛
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
会。1914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后从事反袁活
动和护法运动。1919年在
上海创办武汉中学,教授
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
毛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 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 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 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2020/3/20
•4、“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 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020/3/20
巴黎和会会址——凡尔赛宫
2020/3/20
•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 必然结果。 2020/3/20
2020/3/20
党的“一大”开幕会址
2020/3/20
党的“一大”闭幕会址
2020/3/20
党的“一大”会议室
相关链接(1)——中共“一大”时的党员名单
上海的党员十六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 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沈雁冰,邵力子、李启汉、沈 泽民、高语罕、袁振英、李季、叶天底,金家风。
2020/3/20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与工
人打成一片。 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
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 界》、北京的《劳动音》等。同时,还创 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
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 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随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工 人也相继成立工会。
2020/3/20
思考题
• 1.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代青 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的“新”表 现在哪些方面?
2020/3/20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一)新文化运动
自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 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 蒙运动。五四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 的旧文化,五四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 会解放的斗争。这个运动开启了思想解 放的大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辟了道路,也存在历史局限性。
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 3、“五四”运动又是伟大的思想文化 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 和干部上的准备。
• 讨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代青年应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2020/3/20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 爱国精神是前提,进步精神是表现,科 学精神是基础,民主精神是核心。
•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反马克思主义 思潮进行斗争 。
•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科学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 说》等陆续出版。
•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流派进行了斗争。如开展了同张东荪、梁 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黄凌霜、区声 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推动大批进 步分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2020/3/20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1893— 1976),生于湖南省湘潭 县韶山冲,1913年考入长 沙第四师范(后合并到第 一师范),组织成立新民 学会,主办《湘江评论》, 积极投入五四洪流,领导 湖南的爱国运动,在接受 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 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 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 中国思想界革命性的转折。
• 它是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 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
• 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工人在游行示威
•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020/3/20
• (四)“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
2020/3/20
陈独秀(1879——1942), 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 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 康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 西学。1901年留学日本,辛 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 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 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 学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 得个性解放。
•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的数千学生举 行游行示威。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 游行声援。从6月3日起,以工人阶级为 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 人罢市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在人民 的压力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经典评价——陈独秀
一位失败的书生 政治家,一位深刻 的思想家,一位特 立独行的叛逆者, 一位命运坎坷的孤 独英雄,抑或是一 个不依附任何势力 的社会活动家?” 一切的评价用在他 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蔡元培
2020/3/20
•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十月革命
一九一七年俄历十月二十五日,俄国 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下, 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树立了 光辉榜样,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 一个新时代。
2020/3/20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 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作为收纳党员的 标准。
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对建党的有关问题 展开了讨论。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 成立,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2020/3/20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2020/3/20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民主:“德先生”(Democracy) 科学:“赛先生”(Science)。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 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2020/3/20
•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0/3/20
相关链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2月旧历年关的一天,为躲避反动军阀政 府的迫害,陈独秀在李大钊的护送下,坐一辆骡 车秘密从北京到李大钊的老家河北乐亭。在途中, 他们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 党”的佳话。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 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 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6月,陈独秀与 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建 立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 了一个简单的党纲。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 李大钊的意见后,定名为“共产党”。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巴黎和会会场
这幅刊登在 1921年德国一 家杂志上的漫 画将英、法、 美、意、日比 做一只五头怪 兽,它将德国 踩在脚下,贪 婪地将其内脏 吞食殆尽。
2020/3/20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过程
1、学生运动阶段
2020/3/20
学生集会
2020/3/20
学生游行
2、全国性爱国运动阶段
2020/3/20
2020/3/20
2020/3/20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2020/3/20